年高考考点复习.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604418 上传时间:2019-04-16 格式:PPT 页数:144 大小:1.3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年高考考点复习.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44页
年高考考点复习.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44页
年高考考点复习.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4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年高考考点复习.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年高考考点复习.ppt(14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2008年高考考点复习,哲学常识,考点058,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和世界关系的根本 观点、根本看法,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 根本方法,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具体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统一,物质的含义: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 所反映的客观实在,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 (1)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 (2)人类产生之后,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也是不以 人的意识为转移,社会的存在与发展是

2、客观的: (1)社会是客观世界发展的必然结果 (2)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客观的: 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考点059,世界是物质的,正确理解物质概念: 1、地位: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最基本的概念,是唯物主义大厦的基石。 2、内涵(1)“不”划分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界限(2)“能”把可知论和不可知论区别开来(3)“客观实在”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3、哲学上的物质概念与物质的具体形态、自然科学上的物质概念 4、世界统一于物质,为什么:是由自然界的客观性决定的。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这是处理人与自然的基本前提。我们利用、改造自然,必须服从、尊重、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3、。,如何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世界是物质的,考点059,如何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1)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2)必须辩证对待人与自然的关系,务必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3)必须发挥人的意识的积极作用,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和科学的生态价值观,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造福人类。,考点059,世界是物质的,本质: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起源: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生理基础: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 内容:是客观的,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形式:是主观的,意识,物质是本源,意识依赖物质,物质决定意识,考点060,正确

4、理解意识概念: 1、含义:(1)起源:产物(2)生理基础: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物质器官,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3)本质:反映 2、辩证地看待意识: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 3、误区(1)意识是大脑的机能(2)电脑也有意识(3)有的意识根源于客观事物,有的意识是人想象的结果(4)意识能够独立存在(5)物质与意识相互依赖,相互制约,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意识的能动作用首先表现在:意识不仅能够正确反映 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正确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意识的能动作用还突出地表现在: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考点061,考点062,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意识有正确和错误之分,原因

5、有客观和主观两方面: 客观方面: 最根本的是指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特别是社会实践所能。 主观方面: 第一,立场不同,人们的利益立足点不同,阶级立场不同,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就会不同 第二,世界观、人生观、思维方法不同 第三,知识构成不同,一个人原有知识正确与否,极大地影响着他对新的认识对象的理解,一般说来,原有知识正确会有助于正确理解新的认识对象;原有知识错误,则可能导致新的错误。知识的多少,也影响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映。,考点063,不同的意识对客观事物起着不同的反作用,意识有正确和错误之分。 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所以一定要重视 意识的作用,自觉树立正确的意识。 错误的意识对事物的发

6、展起阻碍作用。所以要克服错误 的思想意识。,科学发展观的内涵: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一、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这是坚持唯物主义思想路线,从我国实际出发,对“什么是发展”、“为什么要发展”的问题做出的科学回答 。,二、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这是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对“靠谁发展”、“为谁发展”的问题作出的科学回答 。,三、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这是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用全面的、联系的、发展的观点,对“怎样发展”的问题作出的科学回答 。,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

7、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从唯物论角度阐述,我国为什么要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原理+方法论+分析,基本内容: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提出,不但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而且具有重大的实践

8、价值。它为和谐文化的发展和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了正确的思想指南,为形成和激励全国人民朝着共同目标努力奋斗提供了强大的思想动力,为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团结和睦和兴旺发展提供了坚固的思想纽带。完全可以说,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新时代中华民族全民族的铸魂工程。这一工程的提出和实施具有强烈的现实针对性。在经济全球化形成浪潮的当今时代,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的今日中国,一方面应当看到的是,由于经济社会的巨大发展和进步、人民生活状况的显著改善以及综合国力的迅速增强、国际地位的日益彰显,全国各族人民的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有了与过去不可同日而语的巨大提升,思想道德水准也有了同国家发展、时代进步相适应的明显提高。应

9、当说,这是主流的方面。另一方面也必须正视的是,由于外来的和内生的各种错误的、落后的、腐朽的思想观念的影响和侵蚀,“价值失落”、“价值混乱”、“价值扭曲”的现象在社会上相当严重地存在着。这虽然还构不成为主流,但必须高度重视。因为这种现象的存在,损害了我们国家和民族的形象,为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造成了不可忽视的思想和道德障碍。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提出,旗帜鲜明地昭示了我们党和我国人民所崇信和践行的价值观,对扶正祛邪、激浊扬清,在全党和全社会树立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匹配的价值取向、思想观念、道德操守亦即铸造新时代中华民族的民族魂将发挥巨大的作用。,从唯物论角度阐述,我国为什么要牢固树

10、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考点064,客观规律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人的主观能动性也叫人的自觉能动性,是人类 特有的能力与活动。它包括互相联系的三个方面。,一、人类认识世界的能力以及人们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能动地认识世界的活动,突出地表现为 “想”。 二、人类改造世界的能力以及人们在认识的指导下能动地改造世界的活动,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做”。 三、人类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所具有的精神状态,即通常所说的决心、意志、干劲等。,人们是否按规律办事,决定着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能否收到积极的效果;人们按规律办事的程度,决定着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收到积极效果的程度。 客观条件也制约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一定的

11、客观条件是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和前提,不顾实际条件而蛮干是错误的。,考点064,客观规律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考点065,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含义:就是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把客观存在的实际事物作为根本出发点。,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因: 理论依据:物质决定意识。 现实原因:第一,是我们做好各项工作的起码要求 第二,是无产阶级政党正确地制定和执 行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 第三,是人们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立足点。,怎样做到从实际出发,坚持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辩证地认识和把握实际(坚持从全面的、整体的、变化发展的实际出发)要把握客观实际的整体联系,而不能仅仅从个

12、别事实出发;要全面地把握客观实际,而不能从片面的实际出发;要在变化发展中把握客观实际,使思想不断适应变化了的客观实际,而不能静止地看待客观实际。 反对从主观出发,特别是要反对教条主义、经验主义。 (4)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实事求是 (5)尊重客观规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实事求是,定义:从客观实际出发,从中引出其规律性,作为行动的向导,做到按客观规律办事。 为什么要事实求是?(理论依据、现实原因) 转换:如何做到实事求是?,1、从客观实际出发,认识客观规律 2、把握规律,指导实践,做到按规律办事 (1)利用对规律的认识,提高预见性 (2)改变或创造条件,影响规律发生作用的形式,趋利避害,考点

13、066,了解国情,立足国情,1、我们讲一切从实际出发,最大的实际就是 中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2、正确认识和把握这个基本国情,意义重大: 第一,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解决的 首要问题 第二,是科学地制定和坚定地执行党的基本路线 的基础,3、了解国情,立足国情对青年学生来讲,有着多方面的意义:才能理解党的基本路线,正确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才能增强历史责任感,当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才能较好地思考和处理自己遇到的社会问题,物质和意识的 辩 证关系,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意识具有能动作用,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

14、物 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考点067,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1、辩证关系:物质决定作用和意识能动作用 2、全面理解:(1)这两种作用是物质和意识一辩证关系原理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承认前者否认后者,属于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承认后者否认前者,就会陷入唯心主义。 (2)这是两种不同性质的作用,不能等量齐观。前者是前提、基础,是第一位的,后者受前者制约,是第二位的。,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物质和意识谁是世界的本原?,人的意识可否认识物质世界?,唯物主义,唯心主义,可知论,不可知论,不同回答划分,哲学基本派别,哲学基本问题,考点068,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

15、系,考点068,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唯物主义发展的三个阶段: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唯心主义的两种形式: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如何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物主义: 第一,坚持无神论,反对有神论 第二,要把想问题、办事情的立足点切实放在中国国情之上 第三,客观地看待周围的人和事,办事情应当有认真精神 第四,正确估量和对待自己,辩证法考点069094,考点069,唯心主义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联系的含义: 特点:普遍性:任何事物内部的各要素、部分是相互联系的;任何周围事物都与其他事物相 互联系着;整个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客观性:不以人的

16、意志为转移、不能否定事物的联系、也不能臆造联系。 多样性:因果联系、整体与部分、直接与间接等 条件性:不是任何两个事物都是有联系的,联系是有条件的。,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 建立新的具体联系,(05全国卷2.38)、伴随着工业化的进程,我国面临着资源缺乏和环境恶化的双重压力,在探索解决这一问题的过程中,某企业利用当地丰富的小麦资源生产味精,形成了四次增值和生态循环。构建起粮食加工和养殖产业链,实现了生态农业产业化,这四次增值和生态循环是:生产味精带动小麦种植,小麦加工成味精、氨基酸、面粉等;对生产废水、副产品进行生物技术加工,变成优质饲料和肥料用加工处理后的饲料养牛将牛肉、

17、牛奶和皮革制品销往国内外 (2)运用普遍联系的观点,分析材料中实现资源循环与价值增值的哲学依据,答: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小麦、味精、废弃物、饲料、牛羊、市场处于普遍的联系之中。四次加工中的废弃物既有废弃物的特性,同时也有资源的特性。一次循环过程中的废弃物可以成为下一次循环过程的资源小麦味精废弃物饲料牛羊市场的产业链形成的过程体现了在正确认识联系的规律性和条件性的前提下,可以改变某些条件,建立新的具体联系,从而达到目的。,(05全国卷3.38).许多企业涌入钢铁业,不仅出现了一定程度盲目投资和低水平重复建设的问题,而且,造成了我国铁矿、焦碳和电力供应以及运输等支撑条件十分紧张,并严重影响

18、居民的正常生活。从2004年开始中央决定采取一系列加强宏观调控措施,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关于制止钢铁、电解铝、水泥行业盲目投资若干意见的通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提高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2005年4月1日起中国政府取消对钢坯13%的出口退税政策 (3)运用普遍联系的原理说明企业理性投资和政府宏观调控的依据,答:世界上的事物都是普遍联系的,任何事物都与周围的其他事物联系着 对钢铁企业来说,它的发展固然受社会需求的刺激与拉动,但同时也受其它社会因素如能源、电力、运输、资金等的制约,企业必须从整体上把握关于投资的各种相关因素,才能做出理性的投资决策。 对政府来说,要把整个国民经济看成一

19、个普遍联系的整体,根据实际条件来制定发展战略,用经济、法律、和行政等手段来协调相关产业的发展,考点070,事物之间联系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无限多样,事物 的联系也纷繁复杂、多种多样。 多样性:,因果联系、整体与部分、直接与间接 必然性与偶然性、本质和现象,多种多样的联系对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起着不同 的作用,考点071,把握因果联系的重要性,因果联系的含义:任何现象都会引起其他现象 的产生,任何现象的产生都是由其他现象所引起的。这种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叫因果联系。,因果联系的特征:先行后续的关系;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同时具备,本质特征,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原因和结果的关系,二

20、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在这一关系中是原因在另一关系中是结果,在同一关系中,两种现象互为因果。,掌握因果联系的方法论意义,承认因果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进行科学研究的前提。,正确正确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才能提高人们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考点072,整体与部分的辨证关系,整体是指由事物的各内在部分相互联系构成的有机统一体及其发展的全过程。 部分是指构成事物有机统一体的各个方面及发展全过程的各个阶段。,关系:整体和部分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不同:地位不同: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 功能不同:整体具有部分根本没有的功能;当各部分以合理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的功能就会大于各部

21、分功能之和;当各部分以欠佳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的功能就会小于各部分功能之和;,整体和部分是有联系的,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二者不可分割。没有部分无所谓整体,没有整体也无所谓部分, 二是:二者相互影响。 三是:整体和部分的地位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转化的,整体处于统率的决定地位,所以要树立全局观念,办事情要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关键性的部分在一定条件下会对整体起决定作用,所以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整体与部分辨证关系的方法论意义,(2004年天津卷论述).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把发展循环经济.建立循环社会看作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和实现方式。传统经济是 “资源产

22、品废弃物”单向流动的线性经济.循环经济倡导的是一种与环境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它要求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复循环流程,做到生产和消费“污染排放最不.废物资源化和无害化”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分析说明循环经济所倡导的经济发展模式是如何体现联系观点的。,答案: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循环经济是“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它体现了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联系具有多样性。“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复循环体现了原因和结果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循环经济的流程还体现出当各部分以有序.合理.优化的结构开成整体时,整体的功能就会大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循环

23、经济表明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以实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2004年福建浙江卷论述)材料二:近年来,我国在渤海.黄海.东海.南海海城全面实行休渔制度。通过休渔,主要经济鱼类的资源量有所增加,种群结构得到改善,休渔后渔获量增加。渔民的经济收益不仅没有因休渔下降,反而有所增加。 (2)结合休渔制度,分析“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之间的关系。,答案: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是对立统一的。只顾眼前利益,过度捕捞,转化为无鱼可捞,就会丧失跟前利益。适度限制眼前利益而休渔,能取得更大的长远利益。运用”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相统一”的辩证法,实施休渔制度,可以促进我国渔业生产的可

24、持续发展。,考点073,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运动的含义:指宇宙中一切事物的变化和过程。,运动的具体形式:机械运动 物理运动 化学运动 生物运动 社会运动,运动和物质的关系: (1)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和存在方式 (2)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主体,运动的特殊状态静止,静止:一是指事物之间的空间位置保持不变 二是指事物某一方面的性质在一定时期 内基本不变,运动和静止的关系:静止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 是运动的特殊状态。因而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 的、暂时的。 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静止是有条件的、相 对的,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世界上的一切事物 的存在和发展,都是绝对运动

25、和相对静止的统一,理解: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考点074,运动和发展的普遍性,从整个物质世界看,一切都处于运动中,没有不运动的物质,这说明运动是普遍的、永恒的、无条件的,因而是绝对的。,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发展之中,都有其产生、变化、发展的历史。 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无限变化和永恒发展的物质世界。,考点075,正确理解发展的实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明确区分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准:,(1)含义:新事物符合客观规律,具有旨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的事物。 旧事物丧失了存在必然性,是趋灭亡的事物。,(2)判断新旧事物的标准,(3)注意

26、几种错误的 判断方法,考点076,要以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发展的含义:是指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是事物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前进的上升的趋势。,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要反对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为什么,要把事物如实地看成是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要明确事物处于怎样的阶段和地位,怎么样,要坚持与时俱进,培养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原理,方法论,考点077,要有创新精神,与时俱进,学会创造性思维,(4)怎样创新:转变观念,创新思维,重视意识的作用。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2)创新

27、的哲学依据:唯物论、辨证法、认识论,(1)创新主要包括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3)创新的现实重要性:没有创新,就没有人类 的进步,就没有人类的未来,学会创造性思维,(1)理论依据,唯物论:正确思想意识的指导作用,辩证法:事物是运动变化发展的,认识论:认识要不断深化扩展和推移,(2)实践原因,知识经济的要求,“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如果自主创新能力上不去,一味靠引进技术,就永远难以摆脱技术落后的局面。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 江泽民,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物质运动过程中本身,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而不是,主观想象的,现象

28、的,偶然的,联系,规律,考点078,(1)区别:含义不同 性质不同 规律属于物质的范畴,规则属于意识 的范畴 (2)联系: 一个正确的、合理的规则总是根据客观 规律制定的,是对客观规律的反映;错误的规则会导致人们产生错误的行为,从而遭到规律的惩罚。,规律与规则的关系,自然界的变化发展,人类社会的变化发展,人的认识是变化发展,都是有规律的,一切事的物的变化和发展都是有规律,考点079,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1)规律的客观性还指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2)规律的客观性集中表现为它的不可抗拒性。,(3)规律的客观性根源于物质的客观实在性。,规律具有客观性,规律总是要通过各种具体现象表现出

29、来,而人有抽象思维能力,能对大量的具体现象进行概括和总结,发现和认识其中的客观规律。,人利用规律主要表现在,能够利用对规律的认识,预见事物发展趋势和方向,指导实践活动,改造或创造条件,限制某些规律发生作用的范围,变害为利,人们能够认识规律并能利用规律,考点081,认识和利用规律,考点080,坚持实事求是,按客观规律办事,实事求是就是从客观实际出发,从中引出其固有的规律性,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做到按客观规律办事。,(2)实事求是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基础。,(3)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是统一的。,解放思想是指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使思想

30、和实际相符合,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l)实事求是的含义,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是统一的关系。 (统一于按客观规律办事),一方面,实事求是要求解放思想。,另一方面,解放思想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做到实事求是。,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条件和要求,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基础和归宿。,(05北京卷38.)(31分)阅读材料。 材料一 图15是“微笑曲线”示意图。图中的两条曲线均呈现U型,好似微笑的嘴型,因此被形象地称为“微笑曲线”。 图15 “微笑曲线”示意图: 材料二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服装生产和出口国,每年服装出口总额约占全球服装出口贸易总额的四分之一,但自有品牌的占有率不超过10%。因为缺乏面料开发、品种

31、款式设计的能力和国际市场营销的渠道,企业只能接单、缝制和加工,得到很少的加工费。如中国生产的服装在国外市场上售价100美元,我国企业一般只得到57美元,其余都落入外国商标所有者、服装设计公司和经销商的腰包。 回答:(2)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运用唯物辩证法发展的观点分析我国企业的现状及发展。(10分),要把事物看成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要把我国企业在产业链中所处的位置和利润分布看成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要明确事物所处的阶段和地位。认清当前我国企业在“微笑曲线”中所处的位置,继续发挥现有优势,努力改变集中于加工和组装环节的现状。要坚持与时俱进,培养创新精神,不断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促进企业的发展。,(06

32、四川文综卷39)材料四 2006年1月,胡锦涛同志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当今时代,人类社会步入了一个科技创新不断涌现的重要时期,也步入了一个经济结构加快调整的重要时期。”“面对世界科技发展的大势,面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我们只有把科学技术真正置于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真抓实干,急起直追,才能把握先机,赢得发展的主动权。” (7)运用发展的观点,依据世界科技与经济中心转移的事实,论述我国为什么必须始终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10分),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要坚持与时俱进,培养创新精神。 科技与经济中心的转移是发展的结果;发展是我们实现目

33、标、解决问题的关键;只有坚持发展是硬道理,才能赢得主动权。 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决定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矛盾是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对立:是矛盾双方互相排斥、互相斗争的属性,统一,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依存,矛盾双方依据一定条件各向自己相反的方向转化,考点082,坚持两分法,防止片面性,统一:是矛盾双方互相吸引、互相联结的属性,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都存在着对立统一关系,矛盾的对立和统一始终不可分割:没有对立就没有统一,没有统一也就无所谓对立,无论离开对立或者离开统一,都不能成其为矛盾。,考点083,承

34、认矛盾的普遍性和客观性,是正确对待矛盾的前提,矛盾普遍性的含义: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并且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矛盾普遍性的含义,正确对待矛盾,敢于承认矛盾、揭露矛盾,坚持两分法、两点论,防止片面性,方法论意义,哲学原理,坚持两点论、两分法,就要对自己一分为二;要学会全面理解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理解矛盾普遍性要注意几点:,第一,不能把“普遍性”理解为每一事物同周围其他各种事物之间都有矛盾。(只有在一定条件下它们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才构成矛盾关系),第二,人们尚未认识,还不能对其矛盾作出科学解析的事物,并不等于矛盾不存在。,第三、人们不易觉察的矛盾,

35、不等于矛盾不存在。,?,承认矛盾的普遍性和客观性,是正确对待矛盾的前提,矛盾的存在既是普遍的,又是客观性的。矛盾是一切 事物所固有的,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既不会因为 人们否认它、回避它而消失,也不会因为人们任意夸大 或缩小它而改变。因此,我们要想找到解决矛盾的正确 方法,首先就必须敢于实事求是地承认矛盾、揭露矛盾 ,而不能害怕矛盾、回避和掩盖矛盾。承认矛盾的普遍 性与客观性,是正确对待矛盾的前提。,(2001年广东.河南简答)汽车是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汽车工业的发展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息息相关。从哲学角度,我们应如何看待汽车工业发展的。,答案:(1)对待汽车工业的发展,应坚持一分为二

36、的原则,分清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2)应大力发展汽车工业,同时也必须重视发展汽车工业所造成的环境和社会危害等负面效应。,(2003年江苏.广东辨析题)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制造矛盾越多越能推动事物发展。,答案:(1)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推动着事物的变化和发展,所以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2)这种矛盾是客观事物本身固有的.客观的,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人们不能任意制造,也不能任意取消。(3)人为制造的矛盾与事物自身所固有的矛盾是有区别的,人为制造的矛盾不仅不能推动事物发展,而且适得其反。,例23(2002年江苏.河南论述)我们应如何辩证地看待人类对核资源的利用?,答案

37、:一方面,核能的利用为人类提供了新的能源;另一方面,核武器的存在对人类和平造成潜在的危害,核泄漏和核辐射也会带来环境问题。,(2001年全国论述)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互联网不可阻挡地走进了人们的生活。对此人们有不同的看法。 有些人认为,在网上发邮件.查询资料.下载软件.购物等,大大拓展了人们的视野,丰富了人们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 有些人认为,网上出现了一些虚假信息.黄色内容,给人们精神世界带来消极影响。更严重的是,有些考生沉迷于网吧中,严重地影响了学业和健康。 (1)运用辩证法知识对上述两种看法进行分析。 (2)对互联网存在的弊病,你认为应该如何治理?,(1)看问题要一分为二,对互联网现象应

38、作全面客观的分析,它有利有弊,不能片面地只言利,或只言弊。看问题要分清主流和支流。互联网出现负面问题,是新生事物在发展中出现的支流问题,不能因噎废食。(2)加强法制,加强管理。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提高思想道德素质。,(2004春季全国文综论述)“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黄山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游客,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在开发的同时,生态环境也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1988年,国务院批准实施了黄山风景区总体规划,黄山风景区采取了对“疲劳”景点实行“轮休制”等保护措施,景区的森林覆盖率由工七十年代的56%提高到2002年的83.4%,植被覆盖率也达到93.6%。回答下列问题:

39、(22分) (2)从黄山风景区对“疲劳”景区实行“轮休制”分析黄山风景区经济开发与景区保护的辩证关系。(8分),答案:景区保护和经济开发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保护是开发的前提,轮休制虽在一定阶段内影响经济收入,但它能保证黄山景区的吸引力。适度开发,可为景区保护提供经济支持。,(05广东卷37)辨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要消除一切社会矛盾。,(1)世界上任何事物、事物发展的任何阶段都有矛盾,不包含矛盾的事物是不存在的。那种期望发现或建设一个没有任何矛盾的“理想世界”是不可能实现的,因为这样的社会根本不存在。(分)(以上两个层次答出一个就可以给分) (2)承认矛盾的存在既是普遍的,又是客观的。我

40、们就要敢于实事求是地承认矛盾、揭露矛盾,而不能害怕矛盾回避和掩盖矛盾。社会矛盾也具有普遍性客观性,不仅是不能回避的,更是不能“消除”的。(分) (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要求我们正确认识并解决我国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城乡差距拉大、经济与社会发展不协调、环境污染等一系列矛盾和问题,(分)反对那种以“和谐社会”之名行“遇到矛盾绕道走”之实的错误做法。(分) 因此,“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要消除一切社会矛盾”的观念是错误的。(分),考点084,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矛盾特殊性的含义: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侧面 各有其特点。,矛盾特殊性的表现: (1)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不同的特点 (2)同一事物

41、的矛盾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各有 不同的特点 (3)事物矛盾的双方也各有其特点,矛盾的特殊性是世界上各种事物之所以千差万别的 内在原因,构成这个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特殊本质,矛盾特殊性方法论要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定义: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原因:哲学依据:矛盾具有特殊性 方法论意义: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 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如何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1、把握矛盾的普遍性(共性),作为分析的指导。要承认矛盾的普遍性、客观性,这是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前提,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对矛盾具体分析) 2、以普遍

42、性为指导,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 (1)分析不同事物所包含的矛盾的特点 (2)分析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 (3)分析事物矛盾双方的特点 3、在运动中把握事物及其矛盾,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4、根据矛盾的特殊性,找到解决矛盾的具体方法,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辨证统一的关系: 第一:两者是相互联结的。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另一方面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 第二,两者在不同的场合可以相互转化。,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方法论意义:在特殊到普遍、有普遍到特殊的循环往复中,使认识一次比一次更提高,一步

43、比一步更深入。一般号召与个别指导相结合、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矛盾,内部矛盾,外部矛盾,事物,发展,动力和原因,普遍性,特殊性,两种,情形,主要矛盾,矛盾主要方面,考点085,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含义,、主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 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关系,A、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考点085,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为什么矛盾有主要和次要的区分?,、地位不平衡:,复杂事物的矛盾发展不平衡,主要 矛盾,主要 矛盾,、作用不平衡:,次要 矛盾,次要 矛盾,处于支配地位,处于从属地位,

44、起决定作用,不起决定作用,考点085,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意义,、要善于抓住重点,集中主要力量解决主要矛盾。,、要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地处理次要矛盾。,、反对错误倾向,既要克服不分主次,抓不住中心和关键的均衡论;又要克服只抓主要矛盾,把主要矛盾看成是唯一的矛盾,而不用必要的力量去解决次要矛盾的一点论。,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含义:,、居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矛盾方面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被支配地位,不起主导作用的矛盾方面是矛盾的次要方面。,、关系:,对立统一,互相排斥,相互依赖,考点086,、意义:,、正确认识事物必须分清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分清主流和支流。,、看问题分清主次

45、,决不意味着可以忽视矛盾的次要方面。,主要矛盾和矛盾主要方面的区别:,次要方面,次要方面,次要方面,次要方面,主要方面,次要方面,一个矛盾中的主次方面,表示一个矛盾中二个方面发展的不平衡性,诸矛盾中的主、次矛盾,表示诸多复杂矛盾之间发展的不平衡性,主要方面,次要方面,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区别,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哲学依据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的理论。,、含义,两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种事物时,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看到次要方面,重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要着重把握它的主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种矛盾时,

46、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关系,两点是有重点的两点,重点是两点中的重点,考点08,内因和外因,(1)事物的变化发展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两者同时存在,缺一不可。,(2)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决定着事物发展的性质和方向。,内因和外因的含义: 内因:事物的内部矛盾 外因:事物的外部矛盾,内因和外因的辨证关系:,(3)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 对事物发展的起着加速或延缓的作用。,(4)外因要通过内因而起作用,考点087,坚持内因和外因相结合的观点,内因和外因的辨证统一的关系,坚持内因和外因相结合的观点,哲学原理,方法论意义,(1)在个人成长过程中,要学会正确地对待内因和外因(要重视内因的作用

47、;不能忽视外因的作用) (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必须把内因和外因结合起来,考点088,量变、质变及二者之间的关系,量变和质变的含义: 量变:事物在数量和程度上的逐渐的、不显著的 变化 质变:事物显著的、根本性质的变化,量变和质变的辨证关系原理: 唯物辨证法认为,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发展的两种状态,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事物不断地经过量变质变新的量变新的质变这两种状态的循环往复、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永不停息地向前发展。,考点089,用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看问题、办事情,(1)坚持适度原则:由于量变只有在一定的范围和限度内,事物才能保持起原有的性质,所以,我们要保

48、持事物性质的稳定时,就必须把量变控制在一定的限度内。,(2)要不失时机地促成飞跃:事物的发展最终是要通过质变来实现的,没有质变就没有发展。所以,在量变已经达到一定程度,只有改变事物原有的性质才能向前发展时,我们就要不失时机地突破其范围和限度,积极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3)要重视量的积累:既然事物的变化发展始于量变,量变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我们就不能不重视那些看起来不显著的、但却有着重要作用的量变。 重视量的变化,还要学会“优化结构”。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排列次序上的变化,可以引起质变。所以,我们要想促成事物的质变,就应当有意识地研究事物的结构,优化事物的结构。,考点090,

49、坚持适度原则,坚持适度原则:由于量变只有在一定的范围和限度内,事物才能保持起原有的性质,所以,我们要保持事物性质的稳定时,就必须把量变控制在一定的限度内。做事情要注意分寸、掌握火候,坚持适度原则。“过犹不及”,事情做过了头,就像做得不够一样,都到不到预期的目的,是否符合客观规律 有没有强大的生命力 有没有远大的发展前途,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发展前途的东西,同客观规律背道而驰,正在日趋灭亡的东西。,区分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准,考点091,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 新事物必定战胜旧事物,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考点091,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 新事物必定战胜旧事物,新事物必定战胜旧事物,因为:,(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