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理论与政策之.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605095 上传时间:2019-04-16 格式:PPT 页数:30 大小:976.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民族理论与政策之.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民族理论与政策之.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民族理论与政策之.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民族理论与政策之.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民族理论与政策之.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民族理论与政策之.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民族理论与政策之.ppt(3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民族理论与政策之:,民 族,本章教学内容: 一、民族概念的历史表述 二、民族的科学定义 三、民族与相关概念的比较 四、民族识别,一、民族概念的历史表述,1、西方民族概念的表述 古代: 在荷马诗史中就有“民族”这一词。 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历史 people;Ethno(s); race; 认为民族与“地域、语言、性格、风俗、宗教”有关。,词义辨析,今天我们对这个词比较准确的理解是它既包含“民 族”的含义,也包含“国家”的含义,而且要求“民族”与 “国家”是等同的。这对单一民族的国家来说,是比较好 理解的,比如法兰西民族就等同于法兰西国家。正因为 如此,所以该词的派生词都有国家的含义。比如

2、nationality,指的就是“民族性(国民性)”、“国籍”。,近现代: 意大利 马奇 (1851年): “民族是具有土地、起源(即有“血统”的含义)、习惯、语言的统一及生命和社会意识共同一致的人类的自然社会。” 瑞士-德国 布伦奇里(1852年) “民族者、民俗沿革所生之结果也,民族最要的特质有八:(一)其始也同属一地;(二)其始也同一血统;(三)同其肢体形状;(四)同其语言;(五)同其文字;(六)同其宗教;(七)同其风俗;(八)同其生计,由这八种因素相结合,并传之子孙,久而久之,则成为民族” 。,2、中国历史上民族概念的表述,左传: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楚虽大,非我族也” 南朝宋齐时期

3、道士顾欢的夏夷论 : “今诸华士女,民族弗革,而露首偏踞,滥用夷礼,云于翦落之徒,全是胡人,国有旧风,法不可变。”这是“民族”一词在汉语文献中国目前所见最早的使用例证。” 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王夫之: “夷狄非我族者也” 中国古代使用的“族”类概念,从实质上看就是中国古代的民族概念,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改良派代表人物,秀才,翻译家,游历西方,著名报人,著漫游随录扶桑游记。 “夫我中国乃天下至大之国也,幅员辽阔,民族殷繁,物产丰富”, 可能是汉语中第一次出现现代意义的“民族”一词,但不是专门讨论民族问题,仍属泛指,没有一个具体族群相联系。,王韬( 1828-1897),梁启超 :1903年,(一)在翻

4、译布伦奇里“其始也同居于一地”时,加上自己的注“非同居不能同族也,后此则或同一民族而分居各地或异族而杂处一地”; (二)在翻译“其始也同一血统”时,加上“久之则吸纳他族,互相同化,则不同血统而同一民族者有之” 。,“我们研究许多不相同的人种,所以能结合成种种相同民族的道理,自然不能不归于血统、生活、语言、宗教和风俗习惯这五种力。这五种力,是天然进化而成的,不是用武力征服得来的。”,孙中山三民主义,第二节 民族的科学定义,1、马克思主义民族定义: 斯大林的民族定义(1913年),“民族是人们在历史 上形成的有共同语言、共 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 及表现于共同民族文化特 点上的共同心理素质这四 个

5、基本特征的稳定的共 同体。” 斯大林,斯大林民族定义的理论基础 -马、恩、列关于民族特征的论述 斯大林民族定义的客观依据 -欧洲、俄国民族情况 斯大林民族定义的现实目的 -批判第二国际机会主义民族理论 特点: 1.继承性、发展性 2.科学性、完整性 3.针对性、批判性,2、2005年5月民族工作会议上的民族定义:,民族是在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形成的稳定的人们共同体,一般来说,民族在历史渊源、生产方式、语言、文化、风俗习惯以及心理认同等方面具有共同的特征。,定义比较,斯大林民族定义: 1、共同地域 2、共同经济生活 3、共同语言 4、共同心理素质,民族工作会议上的定义: 1、共同历史渊源 2、共同

6、生产方式 3、共同语言 4、共同文化 5、共同风俗习惯 6、共同心理认同,1 共同历史渊源,主要是指民族起源的地域渊源(地缘)、族体 渊源(族源)等。 一个民族如果没有族体渊源就成为无本之水, 如果没有地域渊源就成为空中楼阁。,(民族从哪里来?),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在西安咸阳机场致辞: “我们在台湾无论是称河洛人、称客家人、称外省人,我们所有的乡亲的祖先就是共同来自于今天所在的土地,黄土高原,我们中原真正就是我们老祖先发源地,中华文化不是只有那个漂亮的宫殿,是那一股中华民族炎黄子孙奋斗不息的那种精神。因此,我们在这边每一个人都要问,我们的祖先是谁?我们的血统证明,我们是炎黄子孙,我们是中国人。”

7、,原台湾光复致敬团后人祭黄帝陵,2 共同生产方式,主要是指组成一个民族的人们由于社会的分工和商品交换的发展,在生产、交换、消费等经济活动中形成的互相依存的经济关系。,采集、渔猎、狩猎经济类型 (赫哲、鄂温克、鄂伦春、京族等) 游牧、畜牧经济类型 (达翰尔、哈萨克、蒙古、藏、 塔吉克、柯尔克孜、裕固族等),解放初,农耕经济类型 平原农耕(汉、满、回等) 绿洲农业(维、回、朝等) 水田集约(壮、侗、布、锡、白、 仫佬等) 山地耕狩(苗、瑶、畲等) 山地耕牧(彝、普米、傈、羌、 纳西等 ) 山地刀耕(滇西独龙、怒、佤、珞巴、傈僳等),3 共同语言,是指组成一个民族的人们在生产、生活中,彼此交流思想感

8、情、交往联系所使用的语言 。比如:藏族有藏语、彝族有彝语 民族语言是民族共同体内部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蒙古文 藏文 维吾尔文 朝鲜文 哈萨克文,4 共同文化,主要是指组成一个民族的人们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起来的具有自己形式和特点的文化,即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一个民族的文化,是该民族智慧的结晶,凝聚着该民族的感情、意志和追求,体现民族精神,构成该民族的要素,成为一个民族的标志,对民族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5、共同的风俗习惯 按照中国古代历史文献的解释:由自然环境的不同二形成的习惯叫做“风”,由社会环境的不同而形成的习俗叫做“俗”。所以,风俗习惯包括了风土人情、情趣、禀

9、性、礼仪、节庆等内容。 风俗习惯具有民族性、地方性、传承性、变异性。,心理即是思想、感情、感觉等活动过程的总和。共同心理素质指一个民族的成员对民族整体的认同心理和民族成员之间的认同心理。这是一种比较抽象、复杂、微妙却又可以体会和观察到的精神现象。,6、共同的心理认同,第一层次,共同地域,共同语言,共同经济生活,共同历史文化,共同心理素质量,自尊 自信 自强的观念,第二层次,民族性格,自我意识,心理特点,思维特点,行为特点,认同心理,民族感情,民族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总结:,特点一 是在总结中国和外国民族理论及其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既继承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民族的理论,又吸收了中国传统文

10、化中关于民族的认识,还合理借鉴了国外关于民族的论述,可以说是集中国、世界的民族理论之大成。 特点二 民族六要素的理论,具有内容宽泛丰富,涵盖面广,适用性大;表述通俗,易于理解,便于运用;归纳科学,符合实际,简明扼要等特点。,民族,氏族、部落,民族和阶级,种族,国家,第三节 民族与相关概念的比较,一、民族识别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中国共产党民族平等政策的重要内容和前提 2、中国历史上从未进行过民族识别 3、许多少数民族要求确认民族族称。,第四节 民族识别,二、民族识别的方法和依据:,(1)科学依据:民族识 别的科学依据包括理论依 据与事实依据。 理论依据即马克思主义 关于民族特征与构成要素学 说

11、。 事实依据也就是指在民 族识别时,要从民族集团 的现状出发,注意分析其 长期的社会历史发展情况, 做到历史与现状相结合,(2)民族意愿: 指一个民族对于自己究 竟是汉族还是少数民族,是 否为单一民族以及怎样称呼 自己的名称的主观意识与共 同愿望。实际上也就是民族 的自我意识。,三、我国民族识别的过程,第一阶段,从新中国建 立到1954年,是民族识 别的发端阶段。在这一 阶段,经过识别和归并, 从400多个民族名称中, 初步确认了38个少数民 族的族称。 第二阶段,从1954年到 1964年,是民族识别的 高潮阶段。,第三阶段,从1965 年到1978年,是民族 识别受到干扰的阶段。 第四阶段,从1978年 到1990年,是民族识 别的恢复阶段。,4、我国民族识别的意义,(1)许多模 糊的族体归 属得到明确;,(2)民族平 等地位得到 了法律保证;,(3)为中国 共产党实行民 族平等创造了 前提。,思考题:,1、民族的要素有哪些?怎样理解? 2、民族与氏族、部落、种族、国家、宗教有什么区别? 3、我国民族识别的原因、原则和意义是什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