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009年本科国家课程评审指标解读.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610855 上传时间:2019-04-17 格式:PPT 页数:39 大小:1.2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件2009年本科国家课程评审指标解读.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课件2009年本科国家课程评审指标解读.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课件2009年本科国家课程评审指标解读.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课件2009年本科国家课程评审指标解读.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课件2009年本科国家课程评审指标解读.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件2009年本科国家课程评审指标解读.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件2009年本科国家课程评审指标解读.ppt(3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2009年本科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指标解读,许晓东 2009年5月 Xiaodong-,华中科技大学,主要内容,一、建设背景与建设情况,1、课程的地位与作用 课程是最基本的教学元素,是学生接触最直接、受益最全面的教学单元。通过课程的学习,学生不仅获得技能和心智训练,同时形成特定的人格。课程的质量直接影响着人才培养的质量。 在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验室建设和课程建设等教学基本建设中,课程建设处于核心地位。(质量工程的实施旨在促进教学基本建设),(一)主要背景,一、建设背景与建设情况,2、课程建设的紧迫性 1998年至2003年,全国各类高校在校生由850多万人提高到1900余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

2、率从9.8%提高到17%,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阶段进入到了大众化教育阶段。 从1998年到2003年,虽然我国高校的专任教师人数从40.73万增长到72.47万,但师生比超过1:20。 教学资源相对不足将影响人才培养质量。当务之急在于如何有效提供优质教学资源,为全国的广大师生创设一个教学和学习的网络平台,实现共享。,(一)主要背景,一、建设背景与建设情况,3、国家高等教育均衡发展的需要 由于重点大学和一般院校、东部高校和西部高校发展的不平衡,导致高等教育发展失衡,进而影响经济的均衡发展。 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优质教学资源共享提供了可能,重点大学和经济发达地区的优质资源可以使全国高校的教师和学生受

3、益(知识、能力、价值观)。,(一)主要背景,一、建设背景与建设情况,根据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为解决高校教学工作中优质资源不足和东西部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的开放与共享,促进教学水平普遍提高,2003年教育部出台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教高20031号),启动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工作。,(二)国家举措,一、建设背景与建设情况,2007年,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超过2700万人、规模世界第一、毛入学率达到23%的情势下,继续推进国家精品课程建设更是意义深远重大。 2007年,教育部出台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

4、的意见(教高20071号),继续推进国家精品课程建设,2006-2010年再遴选3000门课程进行重点建设。精品课程建设要实现精品课程的教学资源上网共享,完善终身学习的支持服务体系。,(二)国家举措,一、建设背景与建设情况,整合教学改革成果和优质教学资源(先进的教学理念、模式、方法),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教师); 建设网络化学习条件,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促进地方和高校对教学工作的投入; 力争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梯队、教材建设、教学效果等方面有较大改善,全面带动我国高等学校的课程建设水平和教学质量提高。,(三)建设目标,一、建设背景与建设情况,具体而言,精品课程建设以本科基础课或专

5、业(技术)基础课为主,适当增加量大面广的专业课;调动地方和高校建设精品课程的积极性,建立各门类、各专业的校、省、国家三级精品课程体系,引导高校进行课程内容改革和建设; 精品课程共享:实现课程的教学大纲、授课教案、习题、实践(实验、实训、实习)指导、参考文献目录、现场教学录像等课程资料全部上网,为广大教师和学生提供免费共享的优质教育资源,建立一个国家精品课程资源中心,推动高等学校课程质量和教学质量的提高,最终全面提高我国高校人才培养质量。,(三)建设目标,一、建设背景与建设情况,五个一流,Text 2,一流的 教学方法,一流的 教材,(四)建设标准,一流的 师资队伍,一流的 教学管理,一流的 教

6、学内容,一、建设背景与建设情况,国家精品课程的评选遵循同行评议、分类指导、优先鼓励不同课程入选、保护小学科等原则,努力逐步形成了优质教育资源库和国家精品课程体系。 截止2008年,已评选产生1675门本科国家精品课程,覆盖了13个一级学科门类(11个学科加文化素质教育类和两课类),70个二级学科,分布情况为:哲学18门,经济学64门,法学64门,教育学56门,文学146门,历史学25门,理学307门,工学524门,农学98门,医学183门,管理学131门,文化素质类课程29门,“两课”类课程30门。通过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累计带动起15000门以上的省级精品课程和更多的校级精品课程。,(五)建设

7、情况,二、旧指标体系有待完善之处,自2003年以来,精品课程经过6年的建设,精品课程建设取得了巨大成绩,很多学校因此受益,特别是教师受益匪浅。国家级各类精品课程共计2467门(除本科精品课程之外,还有高职精品课程和网络精品课程)。但从建设成果及各方面的反映来看,评审指标仍存在待改进之处,所反映出来的主要问题有四个方面。,二、旧指标体系有待完善之处,1指标体系对重点大学有利,地方院校相对弱势。 占高校总数比例不大的重点大学,特别是有很强科研背景的重点大学,建成了超过精品课程总数一半的国家精品课程。 目前已建成1675门本科国家精品课程,覆盖298所本科院校,其中有研究生院的高校56所,占高校总数

8、的18.8%,共建成国家精品课程1009门,占本科精品课程总数的60.2%,“985工程”大学36所,占高校总数的12.1%,建成精品课程869门,占本科精品课程总数的51.8%。 区域分布:华北、华东南、华中约占四分之三,东北、西北、西南、华南约占四分之一。,具体表现在:,二、旧指标体系有待完善之处,2指标体系对理工等学科有利,文史哲经管等学科相对弱势。 本科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指标经过2006年、2007年、2008年多次的调整和修改,实验和实践教学始终占据着评审指标中的相当份额。对理工学科评审有利。 文史哲经济管理等学科由于其学科的特殊性,一般没有实验,其实践教学也和理工有很大区别。在评审中

9、处于不利地位。,具体表现在:,本科课程学科分布(1675门,2003-2008年),二、旧指标体系有待完善之处,二、旧指标体系有待完善之处,3现有指标对网络教学资源在内容、功能、标准方面的描述模糊,导致多数精品课程网络教学资源内容欠丰富,形式单一,交互性差,适应于教师参阅,不太适应学生自学。资源共享有待加强。 在随机抽样的精品课程中,只有一半具有交互功能,而且交互功能不太完善。在一所重点大学随机抽样的学生调查中,有三分之二的学生听说过精品课程,而在听说过精品课程的学生中,只有三分之一的学生使用过精品课程网站。,二、旧指标体系有待完善之处,4现有指标体系对部分指标项,特别是“师资队伍”、“教学效

10、果”等指标项的真实性缺乏必要的约束,部分获得国家精品课程课称号的课程包装痕迹太强。 实际上一些精品课程的负责人很少从事该课程的本科教学工作。有些课程的教学效果不是通过长期的课程教学质量来体现,而是通过个别老师或学生的感谢信来说明。,三、指标体系的修订原则,对事物评价的基本原则,2求善(合目的性):服从建设目标,促进学科均衡,为师生服务,为不同层次的院校服务,3求美(合逻辑性):通过指标权重调整,实现评价目标,1求真(合事实性):细化指标要求,反映真实情况,三、指标体系的修订原则,4 促进精品课程为地方高校服务,3促进资源共享,服务建设目标,1细化指标要求,反映真实情况,充分考虑地方院校课程建设

11、的定位和特点,调整指标权重。办学定位不同的两所高校对同一门课程的教学要求不同。解决办法是加大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的权重,淡化学科背景的作用。,2促进学科均衡,服务建设目标,细化并落实评价指标,必要时需提供相关证明材,体现师资队伍和教学效果的真实性,确保获得精品课程称号的课程都是名符其实的精品。,引导精品课程建设者丰富精品课程网络教学资源,精品课程的网络教学资源必须建立一种自丰富、自监督、自完善的机制。细化网络教学资源评价指标,明确界定网络教学资源必须满足的交互功能要求,从而将优质教学资源共享落到实处。,理工医学科的课程明显在实验、实践、网络教学环境等方面占优势,而文史哲经济管理更多地注重培养学生

12、的理念和思辨,偏重于理论教学,一般没有实验,其实践教学形式也和理工农医有很大区别。解决办法是对实验和实践教学的相关指标按照学科进行界定。,四、新指标体系的内涵解读,评审导向更加强调教学方法和实际教学效果;更加强调网络教学功能建设和实际教学团队的建设。 评审指标的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主要观测点内容未变,相关权重作了微调; “特色及政策支持”内容和权重没有变化; 评审标准细化,更具可操作性。,引子:,四、新指标体系的内涵解读,在教学队伍的建设上,注重课程负责人在实际教学工作的引领和示范作用,促进教学团队结构的完善和水平的提高。 在教学条件方面,重视网络教学资源的建设和完善,加强课程网站的辅助教学功

13、能。 相比较以往,除了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及手段外,评审更加强调教学队伍建设和网络教学条件。,(一)评审导向,本科精品课程指标体系(2009),(二)指标体系,四、新指标体系的内涵解读,(二)指标体系,四、新指标体系的内涵解读,定量定性 前5部分100分80% 计入总分 特色部分100分20%计入总分,本科精品课程指标体系(续),2.教学内容,3.教学条件,四、新指标体系的内涵解读,4.教学方法与手段,5.教学效果,指标内涵,1.教学队伍,(三)内涵解读,总体情况:五个一级指标,分值分别为20分。特色部分100分。,教学队伍,评审指标:课程负责人与主讲教师 主要观测点:教师风范、学术水平与教学水

14、平 评审标准:课程负责人与主讲教师师德好,学术造诣高,教学能力强, 教学经验丰富,教学特色鲜明。课程负责人近三年主讲此门课程不少于 两次。 主要变化:分值下降2分,调整至6分,强调“课程负责人近三年主讲 此门课程不少于两次”。减少包装的可能性。,1-1,四、新指标体系的内涵解读,(三)内涵解读,1,教学队伍,评审指标:教学队伍结构及整体素质 主要观测点:知识结构、年龄结构、人员配置与青年教师培养 评审标准:教学团队中的教师责任感强、团结协作精神好;有合理的 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和学缘结构,并根据课程需要配备辅导教师; 青年教师的培养计划科学合理,并取得实际效果;鼓励有行业背景的 专家参与教学团队

15、。 主要变化:分值增加2分,调整至6分,要重视团队的 “年龄结构和学缘结构”,鼓励有“行业”背景的专家参与教学团队。,1-2,四、新指标体系的内涵解读,(三)内涵解读,1,教学队伍,评审指标:教学改革与研究 主要观测点:教研活动与教学成果 评审标准:教学思想活跃,教学改革有创意;教研活动推动了教学改 革,取得了明显成效,有省部级以上的教学成果、规划教材或教改项 目;发表了高质量的教研论文。 主要变化:考虑规划教材规格水平高,增加“规划教材”作为教学成果 的支撑材料。,1-3,四、新指标体系的内涵解读,(三)内涵解读,1,教学内容(整个一级指标下降4分),评审指标:课程内容 主要观测点:课程内容

16、设计 评审标准:课程内容设计要根据人才培养目标,体现现代教育思想,符 合科学性、先进性和教育教学的规律;理论课程内容经典与现代的关系 处理得当,具有基础性、研究性、前沿性,能及时把学科最新发展成果 和教改教研成果引入教学;实验课程内容(含独立设置的实验课)的技 术性、综合性和探索性的关系处理得当,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 创新能力。 主要变化:分值下降2分,调整至10分,弱化重点大学的学科优势。内 容没有变。,2-1,四、新指标体系的内涵解读,(三)内涵解读,2,教学内容(整个一级指标下降4分),评审指标:教学内容组织 主要观测点:教学内容组织与安排 评审标准:理论联系实际,课内课外结合,融

17、知识传授、能力培养、 素质教育于一体;鼓励开展相关实习、社会调查或其他实践活动,成 效显著。 主要变化:分值下降2分,调整至10分。内容没有变。,2-2,四、新指标体系的内涵解读,(三)内涵解读,2,教学条件,评审指标:教材及相关资料 主要观测点:教材及相关资料建设 评审标准:选用优秀教材(含国家优秀教材、国外高水平原版教材或 高水平的自编教材);课件、案例、习题等相关资料丰富,并为学生 的研究性学习和自主学习提供了有效的文献资料;实验教材配套齐全, 能满足教学需要。 主要变化:指标内容和分值没有变。,3-1,四、新指标体系的内涵解读,(三)内涵解读,3,教学条件,评审指标:实践教学条件 主要

18、观测点:实践教学环境的先进性与开放性 评审标准:实践教学条件能很好满足教学要求;能进行开放式教学, 效果明显(理工类课程能开出高水平的选作实验)。 主要变化:突出“要能很好满足教学要求”。,3-2,四、新指标体系的内涵解读,(三)内涵解读,3,教学条件,评审指标:网络教学环境 主要观测点:网络教学资源和硬件环境 评审标准:学校网络硬件环境良好,课程网站运行良好,教学资源丰 富,辅教、辅学功能齐全,并能有效共享。 主要变化:增加“学校网络硬件环境良好”。,3-3,四、新指标体系的内涵解读,(三)内涵解读,3,指标3的上述变化突出了“精品课程建设整体上要重视教学条件建 设,加强课程网站的辅教、辅学

19、功能”。,教学设计(整体分值增加2分),评审指标:教学设计 主要观测点:教学理念与教学设计 评审标准:重视探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 理念;能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特点,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包括教学 方法、教学手段、考核方式等)。 主要变化:突出要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包括教学方法、手段以及考 核方式。 对地方大学有利。,4-1,四、新指标体系的内涵解读,(三)内涵解读,4,教学设计(整体分值增加2分),评审指标:教学方法 主要观测点:多种教学方法的使用及其效果 评审标准:重视教学方法改革,能灵活运用多种恰当的教学方法,有 效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发展。,4-2,四

20、、新指标体系的内涵解读,(三)内涵解读,4,4-3,评审指标:教学手段 主要观测点:信息技术的应用 评审标准:恰当充分地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开展教学活动,并在激 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提高教学效果方面取得实效。主要变化:突出要进 行合理的教学设计,包括教学方法、手段以及考核方式。,主要变化:4-2与4-3,分值增加2分,调整至12分,内容不变。对地方大学有利,教学效果(整体分值增加2分 ),评审指标:同行及校内督导组 评价主要观测点:校外专家及校内督导组评价与声誉 评审标准:证明材料真实可信,评价优秀;有良好声誉。 主要变化:分值和内容没有变化。,5-1,四、新指标体系的内涵解读,(三)内涵解读,5

21、,教学效果(整体分值增加2分 ),评审指标:学生评教 评价主要观测点:学生评价意见 评审标准:学生评价原始材料真实可靠,结果优良,应有学校教务部 门出具的近三年的学生评教数据的佐证材料。 主要变化:分值增加2分,调整至8分,突出“应有学校教务部门出具的 近三年的学生评教数据的佐证材料”,增加其真实性。,5-2,四、新指标体系的内涵解读,(三)内涵解读,5,教学效果(整体分值增加2分 ),评审指标:录像资料评价 评价主要观测点:课堂实录 评审标准:能有效利用各种教学媒体、富有热情和感染力地对问题进 行深入浅出的阐述,重点突出、思路清晰、内容娴熟、信息量大;教 学内容能反映或联系学科发展的新思想、

22、新概念、新成果,能启迪学 生的思考、联想及创新思维。 主要变化:分值没有变化,新指标强调课堂录像既能体现教师在整个 课堂教学环节的风貌,又能启迪学生思维,突出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5-3,四、新指标体系的内涵解读,(三)内涵解读,5,特色、政策支持及辐射共享 (共计100分),评审标准:专家依据2009年度“国家精品课程”申报表所报 特色及创新点打分。40分 评审标准:所在学校支持鼓励精品课程建设的政策措施得力。30分 评审标准:辐射共享措施有力,未来建设计划可行。30分,6-1,四、新指标体系的内涵解读,(三)内涵解读,6,6-2,6-3,主要变化:分值和内容没有变化。,请各位专家批评指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