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生命为基中小学生命教育的理论与实践.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611128 上传时间:2019-04-17 格式:PPT 页数:39 大小:2.1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立德树人生命为基中小学生命教育的理论与实践.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立德树人生命为基中小学生命教育的理论与实践.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立德树人生命为基中小学生命教育的理论与实践.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亲,该文档总共3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立德树人生命为基中小学生命教育的理论与实践.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立德树人生命为基中小学生命教育的理论与实践.ppt(3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立德树人 生命为基 中小学生命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冯建军,一、生命教育的提出与实践,生命教育的历史,一直可以追溯到1964年,日本学者谷口雅春出版了生命的实相一书,他呼吁生命教育的重要性。他认为,教育不应该只是交给孩子知识技能和谋生的手段,这种唯“物”教育的结果,会导致亲子关系、师生关系的决裂,因此,他倡导“生命教育”,克服唯物教育的缺失。,1968年,美国知名作家、演说家杰唐纳华特士出版了生命教育:与孩子一同迎向人生挑战一书。并在美国加州北部创设了“阿南达学校”(Ananda School),以实践其生命教育的思想。他认为,教育不只是训练学生获得知识、谋得职业,而是教

2、导学生如何面对人生挑战,事先做好准备,引导他们去体悟人生意义,目标是促使学生身、心、灵各层面得到发展,成为平衡、成熟、有效率、快乐、和谐的人。 他的生命教育思想开始得到人们的关注,到1976年美国有1500所中小学开设了生命教育课程, 20世纪90年代美国中小学的生命教育基本普及。,1979年,澳大利亚悉尼成立了“生命教育中心”,目前已发展成为国际性组织,属于联合国的非政府组织(NGO)的一员,该中心的生命教育重点为“药物滥用、暴力与艾滋病”的防治。其基本的宗旨是“防止药物滥用、暴力与艾滋病”。 英国的生命教育中心创始于1986年,主旨也在于防治药物滥用,经由受过专业训练的教育工作者透过流动教

3、室来倡导 。 在亚洲,日本于1989年修订的新教学大纲中明确提出以尊重人的精神和对生命的敬畏之观念来定位道德教育的目标。近年日本流行的“余裕教育”也是生命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余裕教育”的口号就是“热爱生命,选择坚强”,是针对现在日本青少年的脆弱心理和青少年自杀事件而提出的。,我国台湾地区从1996年开始进行生命教育的探索,2001年被确定为“生命教育年”。 2004年颁布普通高中生命教育类选修课程纲要,2006年起,生命教育己列入台湾高中正式课程选修课,共推出八门选修课程,包括生命教育概论、哲学与人生、宗教与人生、生死关怀、道德思考与抉择、性爱与婚姻伦理、生命与科技伦理、人格统整与灵性发展等

4、,高中可选开1-2门课程。 20世纪末香港对生命教育也予以极大关注, 2002年12月成立生命教育中心,以社区和中小学为阵地开展生命教育,学校、民间办学团体、传媒和非政府机构都成为生命教育的主要力量。其生命教育从宗教的角度开展,内容涉及宗教教育、德育、伦理、公民教育等二十几个科目,开办了“宗教与人生优质生命教育的追寻”等网站。2010香港特別區政府教育局开展生命教育邀请香港中文大學香港教育学院协助培训教师。,2004年12月,辽宁省制订了中小学生命教育专项工作方案。 2005年,上海市出台了上海市中小学生命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2005年,湖南省颁布了中小学生命与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5、2008年黑龙江也启动生命教育,将其作为地方课程纳入学校教学计划。 2009年,云南省关于实施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的决定。2008年云南省教育厅提出实施“三生教育”,2009年5月在人民大会堂主办论坛 2004年,党中央、国务院先后出台了8号文件和16号文件,把生命教育作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载体,并将生命教育纳入全民素质教育内容中。 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重视生命教育”。,国内学校生命教育实践,1996年,江苏省泗洪进修学校附属小学开始学校生命教育的实践探索; 2003年,普陀区开展中小学生命教育的实践探索; 2004年,北京亚太实验学校小学部开设生命教育

6、课程; 2005年,生命教育进入深圳翠园中学;北京师范大学亚太实验学校召开了新学期生命教育研究启动会。生命教育是该校的特色校本课题; 2006年,乌鲁木齐市学校开展生命教育;上海确定36所生命教育试点学校。 2007年, 哈尔滨市中小学开展“生命教育”; “生命教育”走进武汉市中小学课堂 2008年,生命教育进武汉高校,解决大学生“生命的困顿”;云南师范大学将开设“禁毒系”培养生命教育师资;常州中小学生“生命教育周”动启动 ;昆明中小学校开展生命教育;江西理工大学给学生进行生命教育。 2013年北京丰台区中小学试点生命教育并开设校本课程,生命教育的社会支持,2003年起,北京甘霖智慧国际培训机

7、构,在国内积极推广生命教育运动 2005年起,中国宋庆龄基金会“生命教育论坛”,每年主办一次中华青少年生命教育论坛等;将社会各界、港澳台生命教育联合在一起。 一些民间社团组织积极开展生命教育活动等。 2008年、2009年9月1日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举办旨在以生命意识教育为主题的开学第一课大型公益活动,将全社会对生命教育的关注推向了一个高潮。,二、生命教育的必要性和意义,必要性: (1)自杀及其它暴力事件频发。 相关资料显示,中国的自杀率已达十万分之二十三,大约相当于美国的两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自杀率最高的国家之一。国内的有关报道也指出,近几年来,自杀已成为我国15-34岁青少年人群非正常死亡

8、的首位死因,且自杀的低龄化趋势也越来越明显,青少年已成为自杀的高发人群之一。浙江的调查表明,13.3%的中小学生曾计划自杀,4.2%考虑离家;上海市的调查表明,5.85的孩子曾有过自杀计划,有24.39的中小学生曾有“活着不如死了好”的想法,其中曾认真考虑过该想法的人数达到15.23。,(2)学生的精神状态较差。 有资料表明,焦虑已经成为我国青少年学生生命成长中的沉重压力,许多青少年出现失落、迷茫、悲观、抑郁、消沉、绝望等心态,使他们缺乏生活目标和方向,感觉不到幸福,不知道生活的意义与价值,出现了焦虑性病症,严重者甚至会为摆脱生命的困扰、得到生命的超脱而走向生命的不归路。 (3)社会环境的负面

9、影响 功利社会: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的负面影响,导致部分学生道德观念模糊与道德自律能力下降。此外,校园伤害、意外事故等威胁青少年学生人身安全的各种因素,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生命教育的意义,(1)是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 (2)是实施素质教育、改进德育工作的基本要求; (3)是人本时代教育本质的要求。 反思现代教育的弊端,探寻我国教育改革之路,针对“一半的教育”,提出了“另一半的教育” ; 从人的视界理解、反思、构建当代教育成为推动教育理论研究的重要基础,关注学生的生命、生活成为世纪之交教育研究的一个兴奋点与关注点。 素质教育、新课程改革的提出与推进,使教育

10、向人回归在实践层面上得以落实。,三、生命教育的内涵与取向,1.生命教育的狭义:将“生命”定位为“教育的内容”。 生命教育,顾名思义就是有关生命的教育。学校生命教育是通过对中小学生进行生命的孕育、生命发展知识的教授,让他们对自己有一定的认识,对他人的生命抱珍惜和尊重的态度,并让学生在受教育的过程中,培养对社会及他人,尤其是残疾人的爱心,使中小学生在人格上获得全面发展。,2.生命教育的广义:将“生命”定位为“教育的目的”。 生命教育是服务于生命个体的成长,以提升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生命质量为宗旨,是教育目标的本质回归。 生命教育是一种以寻求人的生命本体为基础,以尊重人的生命的尊严和价值为前提,以人的

11、生命的整体性、和谐性发展为目的的教育。 在广义上,生命教育是全人的教育,教育当为生命教育。,生命教育是本真教育的归回,是当代教育的价值追求。 生命教育凸显了教育对生命的关注,是关于生命的教育。 生命教育关注了个体生命的存在与发展,是立足于个体生命来帮助人们学会生存,成为优质自己的教育。,生命教育的实践取向,(1)身心健康取向的生命教育。这是目前西方生命教育的主流,重视了解人体生理结构,给人以生命的孕育、发展的知识,教人以增进健康、疾病预防、面对危机的技能以及保护环境的相关知识。比如美国的生命教育系列教材就叫做Health & Wellness,包括五大单元,分别是:心理、情感、家庭和社会的健康

12、;成长与营养;个人的健康和安全;药物和疾病预防;社区和环境的健康。,(2)生死取向的生命教育。生命教育最早源于西方兴起的死亡学和之后发展起来的死亡教育(death education)。死亡教育主要目的在于让学生体认死亡的意义、本质,以及学习如何充实地生活与有尊严地死亡。在美国、英国,死亡教育和“临终关怀与谘商”(dying care and counseling)、“哀伤谘商”(grief counseling)已愈见繁荣。,(3)伦理取向的生命教育。伦理学取向的生命教育关注的是“人应该怎么活着”。这在台湾地区表现得比较明显。台湾的生命教育是通过伦理教育转化而来的。这种取向充分反映在台湾的生

13、命教育课程之中。2004年台湾颁布了普通高中生命教育的课程纲要,除了“生命教育概论”外,其中的“哲学与人生”、“宗教与人生”、“生死关怀”、“道德思考与抉择”、“性爱与婚姻伦理”、“生命与科技伦理”、“人格统整与灵性发展”都属于伦理教育。,(4)宗教取向的生命教育。宗教取向的生命教育重视让人相信神的存在,感受神的恩泽,并能根据教义了解人的生、老、病、死,遵循神的旨意去做,从而使人获得神的接纳,并能最终回归神的国度,以求灵魂的安顿,起到净化人心、引人为善的作用。,(5)生活取向的生命教育。会生活的人才会尊重生命,尊重生命的人才会尊重生活,两者互为表里。生活教育在教导学生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去实践生命

14、的意义与价值,包含人际沟通、社会能力的培养、个人品格修养的提升,以及尊重周遭的生命。 (6)生涯取向的生命教育。生命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为青少年提供生涯辅导服务,协助他们选择准确的人生道路,学会自觉反省自己的人生目标。生涯教育的目的在协助学生了解个人的特质与工作世界,并期望个人能与工作世界做最佳的结合,进而规划自己的人生。,我们开展生命教育持什么取向,我们提出生命教育主要是针对当代青少年学生的道德观念发展的消极层面,比如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此外,还针对青少年生理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困惑、意志脆弱、情绪失控等心理问题以及校园伤害、意外事故等威胁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的因素。它是伦理教育

15、、社会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的综合体,涉及生命与健康、生命与安全、生命与成长、生命与价值、生命与关怀等教育主题。,四、生命教育的目标与内容,(一)目标: 任何一个人都必须面对人生的三个问题,只有完整地回答了这三个问题,才能够真正地成为人。生命教育,使人成为人,就必须直面这三个问题。 我为什么活着生命教育 我该怎么活着生存教育 我又如何能活出我该活出的生命生活教育 2010年7月29日正式公布实施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在战略主题中明确提出了“学会生存生活”、“重视生命教育”的概念。,总体目标:生命教育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提高生存技能,提升生命质量。

16、 一是健康的身体。要让受教育者了解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掌握促进身心健康的方法;掌握日常生活中的技能,学会保护自己,形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 二是积极的生活。要让受教育者熟悉开放的国际视野下与他人相处的法则;引导受教育者认识到个体命的共在性以及他人存在对于自己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学会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相互关心、共同合作、彼此尊重、善于沟通;同情弱小,积极面对人际冲突,树立宽容意识;尊重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发展健康的人际关系。拥有个性化的积极力量,包括乐观、胜任感、自尊感、人际支持等。 三是意义的人生。要让受教育者能够不断进行生命的自我体验和省思,欣赏和热爱自己与他人的生命,珍惜生命的存在,期

17、盼生命的美好,体悟生命的意义,并且能够把这种生命的关怀和热爱惠及他人、自然,具有人文关怀、民胞物与的胸怀以及宽广的人类情怀。,1、认知和技能方面的目标。认识和了解生命特性和发展规律,认识生命的可贵,掌握爱惜自己和他人生命的方法,掌握有关生命安全、生命干预的技能、技巧;明白群己关系以及社会公德的重要性,熟悉与他人相处的法则,掌握心理调试和解决冲突的技能;正确地认识自然对于人类的意义,掌握生态保护的知识技能。,2、情意方面的目标。能够不断进行生命的自我体验和省思,欣赏和热爱自己和他人的生命,珍惜生命的存在,期盼生命的美好,体悟生命的意义,并且能够把这种生命的关怀和热爱惠及他人、自然,具有人文关怀、

18、民胞物与的胸怀以及宽广的人类情怀。 3、行为表现方面的目标。能够积极乐观地生活,与他人健康地交往,勇敢地面对挫折,不伤害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尊重物种的多样性和所有生命的权利,能够在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中,正确地实施自己的行为。,小学阶段着重帮助和引导学生初步了解自身的生长发育特点,初步树立正确的生命意识,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 初中阶段着重帮助和引导学生了解青春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掌握自我保护、应对灾难的基本技能,学会尊重生命、关怀生命、悦纳自我、接纳他人,养成健康良好的生活方式; 高中阶段着重帮助和引导学生形成科学、合理的性生理、性心理和性道德观念,培养对婚姻、家庭的责任意识,学会用法律和其

19、他合适的方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学会尊重他人、理解生命、热爱生命,提高保持健康、丰富精神生活的能力,培养积极的生活态度和人生观。,(二)生命教育的内容,生命教育所言及的生命不仅包括人的自我生命,还包括他人的生命;不仅包括人的生命,还包括自然界其他物种的生命。生命教育以个体的生命为着眼点,由己推人,由人推自然界,实现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横向方面: (1)人与自我关系的教育,即“知己”。 (2)人与他人、社会关系的教育,即“知人”。 (3)人与自然关系的教育,即“知物”。 (4)人与宇宙、宗教关系的教育,即“知天”。,纵向方面: 生命教育包括生存意识教育、生存技能教育和生存价值

20、升华教育三个层次。 生存意识教育,就是珍惜生命的教育。这是生命教育的第一个层次,是生命教育的基础和首要前提,包括生命安全教育、生活态度教育、死亡体验教育。 生存能力教育,这是个体生命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包括动手能力、适应能力、抗挫折能力、野外生存以及安全防范能力和自救能力的训练。 生命价值升华教育,即生命质量提升教育,是生命教育的最高层次。,生命教育专题 “生命与安全”。主要包括居家安全、校园安全与社会安全等。 “生命与健康”。主要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能力正常等。 “生命与伦理”。主要包括亲子沟通、同龄相伴、社交礼仪等。 “生命与职业”。主要包括职业准备、职业选择、职业规划等

21、。 “生命与价值”。主要包括认识自我、学会负责、超越死亡等。,五、生命教育的实施,(1)设置专门的生命教育课程。 生命教育课程设计的原则:整合性原则、衔接性原则、活动性原则、生活性原则、人文性原则 生命课程在设计时需注重课程的整合与衔接,并采用活动式课程设计,在一种人文的生活氛围中实施生命教育。 生命教育课程的教学:关键词是:活动、体验、感悟 阅读指导法 亲身体验法: 模拟想象法: 欣赏讨论法 :,校本课程开发,(2)学科渗透。小学的自然、体育与健身、品德与社会等学科,初中的生命科学、科学、思想品德、社会、体育与健身、历史等学科,高中的生命科学、思想政治、社会、体育与健身、历史等学科,都是渗透

22、生命教育的显性课程。语文、音乐、美术等学科也蕴涵着丰富的生命教育内容。 (3)专题活动。生命教育要充分利用青春期教育、心理教育、安全教育、健康教育、环境教育、禁毒和预防艾滋病教育、法制教育等专题教育形式,开展灵活、有效、多样的生命教育活动。,学科渗透,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区 生命教育课堂教学,台湾国语教学中的 生命教育课堂教学,解读课标教材、教学设计、教学实施,专题活动,江苏省常州市田家柄中学 生命教育主题班会,护蛋活动 认养小树 画出幸福 感悟亲情 体验残疾人生活 走进养老院、产房,遴选主题、设计活动、体验过程、提升认识,(4)课外活动是学生体验生命成长的重要途径。要充分利用班团队活动、节日、纪念日活动、仪式教育、学生社团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多种载体,开展生命教育活动,让学生感悟生命的价值。 (5)营造环境,在有生命的环境中培育生命,校园环境,营造学生生命健康成长环境 安全第一:“最牛的校长” 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 有人性的环境,四川安县桑枣中学校长叶志平,(六)生命叙事,讲述生命故事,触发生命体验, 分享生命感受,提升生命感悟 讲述故事分享感受(听-感-思-交)提升感悟(围绕生命主题的一句话),北京师范大学亚太实验学校生命教育实施框架,愿我们为中国生命教育的推进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冯建军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