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主持人吴颖.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611719 上传时间:2019-04-18 格式:PPT 页数:19 大小:1.1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题主持人吴颖.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课题主持人吴颖.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课题主持人吴颖.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课题主持人吴颖.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课题主持人吴颖.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题主持人吴颖.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题主持人吴颖.ppt(1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提高小学生“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能力的实践研究 开题汇报,课题主持人: 吴颖,苏州市教育学会“十三五”课题Sjh【288】,苏州工业园区车坊实验小学 2017年 4 月 25 日,一.选题目的,“非连续性文本”是2011 年新版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一个崭新的教育话题,对绝大多数教师来说是一个陌生的概念。然而,“非连续性文本”并不是什么新生事物,只是以前没有独立为体系,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 (一)认识的缺失 (二)教学内容的缺失 (三)教学的缺失 1.现状的不足 2.迁移的不足 3.素养的不足。,二.核心概念及其界定,(1)“非连续性文本”: 它包括数据表格、图表和曲线图、图解文字、凭证单、使用说明

2、书、广告、地图、清单、时刻表、目录、索引等等。它是相对于以句子和段落组成的“连续性文本”而言的阅读材料,多以图、表、单等文本形式呈现。 它的特点是直观、简明,概括性强,承载信息丰富,容易归纳主要信息、生活实用性强,易于比较,在现代社会已被广泛实用。,二.核心概念及其界定,(2)“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能力” 特指阅读简单或由多种材料组合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能从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能领会文本的意思,得出有意义的结论。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第三学段目标和内容中提出:“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能从图文等组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到第四学段则要求:“阅读有多种材料组合、较为复杂的非

3、连续性文本,能领会文本的意思,得出有意义的结论”。,二.核心概念及其界定,“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能力要求包含五个方面: 1.图文并茂的信息互补能力 2.从图文中提取重要信息的能力 3.解释与推论的能力 4.比较、归纳、综合和自主建构意义的能力 5.反思与评价的能力,理论价值:,(一)语文课程标准 1.2011 版的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三学段和第四学段的阅读教学目标中分别提出了这样的要求: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能从图文等组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 阅读由多种材料组合、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能领会文本的意思, 得出有意义的结论。 2.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课程定性为:“语文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课程。为学

4、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作为一门综合性、实践性的课程,语文阅读教学以培养促进学生终身发展、有效地参与社会生活的语文素养为旨归。 3.语文课程标准认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课程。具有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就语文课程而言,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本身就是综合性的体现。我们新课程最基本的理念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非连续性阅读”不仅是当下社会生活实践的工具,同时更是综合人文性素养的需要。,三.本课题研究价值与创新之处,理论价值:,(二)“图像理论”: 米歇尔的“图像理论”认为,当前社会文化环境充满各种视觉图像,图像再现已经日渐明确地显示出比文字表意更为方便快捷

5、的趋势,人们越来越多地使用图像作为传播信息的方式,获得的经验越来越具有视觉化,而复杂的多媒体也为人们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来理解和探究世界。视觉化使人们的认知方式发生了重大改变,已经成为人们认识世界把握世界的重要方式。 在以视觉文化为主导的“读图时代”,人类已经由口语传播、文字手抄传播、印刷传播迈入基于电子媒介和网络传播的视觉文化时代。视觉文化时代的一个基本特征是媒介和文本符号朝多元化发展,人们学习经验的获得、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不仅可以凭借语言符号,还可以凭借视觉符号进行。读写能力的内涵已不再停留在印刷传播时代单纯的对语言的读写能力,还包括以视觉形式等其他表征和交流的符号系统为中介的读写能力。而“视

6、觉文化”时代的来临,要求每一位媒介生产者和消费者具备更高的视觉素养,具备整合文字和图像、视觉与声音的读写能力。而这种视觉形象的能力和基于语言抽象符号进行的读写一样都是人类学习和交流的基础,是可以通过后天的培养获得和提升的。,实践价值:,信息时代的发展使得非连续性文本在期刊、报纸、街道、网络等随处可见,培养学生学会阅读非连续文本已经成为必备的生存能力之一。“非连续性文本”作为新增的课程标准内容进入语文阅读教学的视野,强调阅读能力的培养要与生活结合,正是我国语文阅读教学应该指向“为生存准备”的时代诉求。通过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掌握定位信息的能力,诸如寻找关键数据、搜寻核心词语、对信息进行有效的分类

7、等,不仅是信息时代现代公民必备能力之一,具有真实性的生活意义,而且对学生的终身发展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创新之处,1.当前,我国语文阅读材料有两大特点:一是从文体的视角出发来选择阅读材料,如文言文、科技说明文、散文等三分天下;二是在文体的比例上,又以文学类材料为主,实用类文章往往容易被忽视。从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来看,我国学生阅读非连续性文本的能力明显不足。 2.自2011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以来,“非连续性文本”这一概念第一次进入了我国广大语文教师的视野,然而对“非连续性文本”的相关教学研究尚未在语文教学领域正式启动。 3. 在现代社会,“非连续性文本”已被广泛运用,在生活中随处可见,

8、其实用性特征非常显著,也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从某种程度上说,童话、小说、诗歌、散文等“连续性文本”滋养着儿童精神,而“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则直接与学生的学习、生活相关。,“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生活性、实践性、综合性决定其在新课程标准中的分量与地位,同时也是新课程标准“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与“语文教育特点”基本理念的具体体现。所以,尽快开展“非连续性文本”的教学专题研究,熟悉并形成一套各具特点的有效“非连续性文本”教材及教学行为准则,是所有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的当务之急。,三.研究条件,1.围绕本课题开展了充分的前期准备工作: (1)课题的选取,以国内外有关视觉文化理论为支撑,充分借鉴了有关理

9、论工作者的研究成果,因而,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同时,该课题旨在解决学校德育教育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研究内容贴近教育实际,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同时,学校在这方面已作了一定的尝试,进行了一定的探索。 (2)为课题研究方案的设计及研究的实施,作了大量前期的资料收集、积累、整理工作,增添了大量相关图书、期刊及影像资料。,三.研究条件,2.有较好的教科研基础 (1)课题组核心成员分别来自教育的第一线,都是拥有丰富实践经验的骨干教师,主持或核心参与过国家级、市级等横向课题研究,具备很好的科研素质,可以带动身边的教师一起参与研究。 (2)课题主持人可以依托课题组全体成员,在全校不同年段合作开展研究,确保

10、研究对象的广泛性、研究结论的可靠性和说服力。 (3)我校的教科研成果显著,2013年被评为“教科研先进学校”。“十二五”课题的研究为进行后续教科研工作积累了宝贵经验。 (4)实验基础扎实。我校现有小学44个教学班,在校学生2000余人,为课题研究提供了广泛的实验群体,研究具有普遍性、典型性、可行性和可信性,这一切都为课题研究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5)领导重视课题研究工作,在学校内部管理制度中,制定有关教育科研考核奖励条例,从管理机制上保障本课题的顺利实施。学校将为课题组提供研究经费,在业务培训、资料收集和开展活动等方面保证经费的落实。,四.研究方案,(一)课题研究目标: 本课题试图通过系统研究

11、,实现如下目标: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挖掘、拓展、丰富“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材料,培养学生“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素养,提升学生从“非连续性文本”中获取信息、分析信息、评价信息、建构意义、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阅读能力,注重学生实践应用和操作能力的培养。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编纂符合小学生生活实际的“非连续性文本”校本教材,对现有小学语文教材中“非连续性文本”的内容做适当的衍生与补充。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整合媒体资源,创建适合小学自主学习的“非连续性文本”微课视频资源库,探索视觉文化时代背景下小学生语文自主学习的新途径。,四.研究方案,(二)课题研究内容(子课题设计): 子课题一:“非连续性

12、文本”阅读课程资源的整理与开发:(子课题负责人:嵇尚娴) 对现有小学语文教材中“非连续性文本”的内容进行补充和衍射,对“连续性文本”加以改造使用,进行类比和拓展,有意识地引进相关内容,编纂“非连续性文本”校本教材,弥补现有小学语文教材“非连续性文本”欠缺的不足。 子课题二:“非连续性文本”微课教学资源的开发与设计:(子课题负责人:赵晓峰)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对不同年段学生的语文学习要求,及“非连续性文本”的不同类别,充分利用现代媒体资源,开发制作“非连续性文本”学习的微课资源系列,便于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在现实生活与终身学习中所必备的阅读综合能力。 子课题三:“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方法指导的教学

13、实践研究:(子课题负责人:朱红珍) 通过校本教材与微课程视频资源,指导学生“非连续性文本”的学习,帮助学生总结阅读“非连续性文本”的一般规律与方法,切实提高学生从“非连续性文本”中获取信息、分析信息、重整信息、评价信息、建构意义、解决实际问题的阅读能力。,四.研究方案,(三)课题实施步骤 本课题的研究时间为2016年9月2019年12月,共分为三个研究阶段。 1.准备阶段(2016年9月2017年2月) 建立课题研究小组,确定课题组成员,明确分工。 对课题组成员以讲座、集中学习、自学等形式进行相关专业知识培训,掌握开展课题研究相关知识和理论。 通过开展问卷调查、教师访谈、学生座谈、课堂观察等途

14、径,了解我校师生在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的现状。,四.研究方案,2.实施阶段 (2017年3月2019年6月) 根据语文课标标准要求,分年段制定“非连续性文本”校本教材编写目录,及“非连续性文本”微课程设计方案。 收集、整理“非连续性文本”的校本教材教学资料及微课视频视像素材,编写校本教材,制作微课视频。 运用校本教材及微课资源,深入开展教学实践,在教学实践过程中逐步改进与完善校本教材与微课视频。 开展“非连续性文本”的课例研究,通过课堂教学与学生课外自主学习,帮助学生总结提炼阅读“非连续性文本”的一般规律与方法。 在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基础上,课题组及时总结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制定措施,深入开

15、展研究,特别是对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方法中的细节问题加强研究。,四.研究方案,3.总结反思阶段(2019年6月2019年12月) 对照实验方案,对研究中积累的有关调查资料、体会、阶段小结进行认真的分析、总结,写出实验报告,形成专题研究论文 编写“非连续性文本”校本教材,形成“非连续性文本”微课资源库,物化成果。 课题组及时总结推广“非连续性文本”教学中的成功经验,以专题讲座、研讨会、网络平台交流、微信群等形式在学校予以交流推广,供全校教师学习借鉴。,五、课题研究方法,1开展调查研究。对目前小学生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能力的现状及教学现状作调查分析,肯定成功的经验,分析其不足,为行动研究提供现实依据。 2

16、行动研究。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对不同年段学生的语文学习要求,及“非连续性文本”的不同类别,充分利用现代媒体资源,开发制作“非连续性文本”学习的微课资源系列,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平台和资源,提高学生在现实生活与终身学习中所必备的阅读综合能力,对学生自主学习非连续性文本的效果进行跟踪监测,提升学生从“非连续性文本”中获取信息、分析信息、评价信息、建构意义、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阅读能力,注重学生实践应用和操作能力的培养,探索视觉文化时代背景下小学生语文自主学习的新途径。 3文献研究。搜集利用国内外有关资料,不断完善本课题的研究。 4个案研究。选择典型的个案,跟踪调查分析,了解研究方向及成效。 5经验总结。广泛总结课题研究教师以及学生先进的教学经验和学习经验。,六.预期成果,1.研究报告 2.论文、教学案例 3.非连续性文本校本教材 4.非连续性文本教学视频资源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