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四章ppt课件.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613278 上传时间:2019-04-19 格式:PPT 页数:69 大小:2.5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件四章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9页
课件四章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9页
课件四章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9页
亲,该文档总共6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课件四章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件四章ppt课件.ppt(6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重点和难点: n一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为什么选 择和怎么选择马克思主义? n二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一、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为什么选 择和怎么选择马克思主义? n1、为了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必 须运用新的思想武器。 n2、十月革命后,中国先进分子经过比 较、探求、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n3、五四运动,使得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以 广泛传播 n4、中国先进分子举起马克思主义旗帜 的意义。 1、为了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必须运用新的思想武器。 n1)历史表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 ,不能指导中国人民的斗争走向胜利 。 n2)新文化运动,左翼人士

2、对资产阶级 民主主义的怀疑,推动着他们去探索 挽救危亡的新途径,为他们以后接受 马克思主义准备了合宜的土壤。 1)历史表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 不能指导中国人民的斗争走向胜利 维新运动的失败 辛亥革命的流产 北洋军阀的统治,给人民带来无穷 的灾难。 中国的出路是什么?这个问题再一 次提到中国人民的面前。 2)新文化运动,左翼人士对资产阶级民 主主义的怀疑,推动着他们去探索挽救 危亡的新途径,为他们以后接受马克思 主义准备了合宜的土壤。 1、什么是新文化运动? 2、新文化运动的发起人及刊物? 3、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口号及内容。 4、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及局限。 什么是新文化运动? 中国先进的知

3、识分子发起的一场新的 启蒙运动,以期廓清蒙昧,启发理智 ,使人们从封建思想的束缚中即蒙昧 状态中解放出来。这个运动后来被称 为新文化运动,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 的新文化反对封建主义的旧文化的斗 争。 新文化运动的发起人及刊物 1915年9月15日,陈独秀在上海创办 青年杂志,自第2期第1号改名为 新青年。1916年底,编辑部迁到北 京,成了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 新青年集结了陈独秀,李大钊,鲁 迅,胡适,周作人,刘半农等一批资 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激进民主主义者 ,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 陈独秀在创刊号中发表敬告青年 一文,提出六条希望和要求: “自主的而非奴隶的”;“进步的 而非保守的”;“

4、进取的而非退隐的 ”;“世界的而非锁国的”;“实利 的而非虚文的”;“科学的而非想象 的”。 胡适 “专以介绍西洋近代思潮,批评 中国现代学术上社会上各问题 为职司,并以西方的文艺复兴为 楷模” 新潮发刊词 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口号 民主与科学 当时提倡的民主:一是指民主精神和 民主思想,二是指资产阶级民主制度。 当时提倡的科学:一是指科学思想、 科学精神以及认识和判断事物的科学方法 ,二是指具体的科学技术、科学知识。 主要武器:进化论观点和个性解放思想。 基本内容: 提倡民主政治,反对封建专制; 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 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五四以前新文化运动把批

5、判的矛头集 中指向封建主义的正统思想孔学,因 而排孔、反孔成为观念形态革命的起点 菩 萨 雕 像 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及局限 历史意义: 1、它以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为武器,向封 建专制主义和封建道德伦理观念发动了前 所未有的攻击,增强了中国人民的民主自 由观。 2、它大力宣扬了民主和科学的思潮,使人们 大封建道德,迷信愚昧的精神枷锁下解放 出来。 3、它初步介绍了西方哲学社会科学思 潮,并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 造了有利条件。 “ “这个运动是生动活泼的,前进的,革这个运动是生动活泼的,前进的,革 命的命的” ”;“ “自从有中国历史以来,还没有自从有中国历史以来,还没有 过这样伟大而彻

6、底的文化革命。过这样伟大而彻底的文化革命。” ” 毛泽东毛泽东 局限性 1、在思想认识上,把改造国民性置于优先的 地位,没有揭示根本改造中国现存的基本 社会制度的必要性。 2、在思想方法上,存在形式主义看问题的偏 向。 当时的先进分子中,开始对资本主义持 有一种怀疑和保留的态度。 原因: 第一,在帝国主义时代,资本主义制度内在 的矛盾已经比较充分地暴露出来。 第二,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极端形式的进一步 暴露。(例:梁启超欧游心影录) 第三,中国人学习西方一再碰壁,给中国人 民极大的刺激,从而对资本主义方案产生 了更大的怀疑。 “帝国主义的侵略打破了中国人学西方的迷梦 。很奇怪,为什么先生老是侵略学

7、生呢?中国人 向西方学得很不少,但是行不通,理想总是不能 实现。多次奋斗,包括辛亥革命那样全国规模的 运动都失败了。国家的情况一天天变坏,环境迫 使人们活不下去,怀疑产生了、增长了、发展了 。”“这种痛苦的经历,对中国的先进分子来说 是一件好事,旧的路走不通了,就会寻找新的出 路。”毛泽东 “东洋文明衰颓于静止之中,而西洋文明 又疲命于物质之下”,“世界非有第三种 文明崛起,不足于渡世危崖。”李大 钊 结果: 继承科学和民主精神, 并在马克思主义的基础 上加以改造。如李大钊 沿着资产阶级的道路 继续走下去:如胡适 。 先进的知识分子 2、十月革命后,中国先进分子经过 比较、探求、选择了马克思主

8、义。 n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十月革命对中国思想界最大的影响:它提供了 一个将社会主义由理论转化为实践、由理想转为 现实的可操作的“范式”,即马克思主义的辩证 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就是阶级斗争和无产 阶级专政的理论,就是列宁发展马克思主义的“ 一国革命首先胜利”的理论。 “是世界革命的新纪元,是人类觉醒的新纪元 。我们在这黑暗的中国,死寂的北京,也仿佛分 得那曙光的一线,好比在沉沉深夜中得一小小的 明星,照见新人生的路”-李大钊 十月革命是怎样推动中国先进分子 转向社会主义的? 第一,认识到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也可 以用社会主义思想指引自己走向解放 之路。 第二,新生的俄国号召反对帝国主义

9、和 以平等的态度对待中国,有力地推动 中国的先进分子向往社会主义。 第三,十月革命给予中国先进分子以新 的革命方法的启示。 李大钊:中国大地上率先举起马克 思主义旗帜 n十月革命后,中国的一批最优秀的 分子,经过各自的摸索,在马克思 主义旗帜下聚集起来了。在五四运 动的推动下,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 以广泛传播。 3、五四运动使得马克思主义在中国 得以广泛传播 n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中国政府在巴黎 和会上的外交失败 n五四运动的经过: 第一阶段:以5月4日青年学生在天安门集会 示威为起点到”六三”逮捕。中心在北京 ,主力为学生,主要斗争形式是学生罢课 。 第二阶段:6月5日上海人民实现的“三罢”

10、 斗争为标志,运动中心由北京转到上海, 主力由学生变为工人,主要斗争形式由学 生罢课发展为工人罢工,学生罢课和商人 罢市。 五四运动的历史特点 第一,五四运动表现了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 。 对“彻底性”的理解: 一是“彻底性”不是指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 任务,而是指斗争的坚决性、不妥协性。 二是从感性的排外到理性地认识到帝国主义 的内部和外部的各种矛盾,帝国主义和中 国封建势力的联合。 第二,五四运动是一次真正的群众运动 。 这是指五四运动体现了近代以来历次斗 争所不具有的广泛性、群众性。 第三,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 国的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 毛泽东说:“五四运动时中国无产 阶

11、级开始有了觉悟,五四运动发生在 1919年,1921年便产生了中国共产党 。” 正因为五四运动具备上上述历史特点,它 也就成了中国革命新阶段即新民主主义革 命阶段的开端。 “五四运动的精神,最根本就是中华民族的 爱国主义精神。当代中国的广大青年,要 继续继承和发扬五四运动的光荣传统,努 力担当起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创造出无 愧于时代和人民的业绩。” 1998年5月4日,江泽民 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作继 承和发扬五四运动的光荣传统的讲话 4、中国先进分子举起马克思主义旗 帜的意义 中国人民的斗争一旦有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 世界观和社会革命论的指导,这个斗争的 胜利就是不可阻挡的了。

12、自从中国人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以后, 中国人在精神上就由被动转入主动。从这 时起,近代世界历史上那种看不起中国人 ,看不起中国文化的时代应当完结了。 毛泽东 二、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n1、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社 会发展和革命发展的客观要求。 n2、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运动和 马克思列宁主义相结合的产物。 n3、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特点及 其伟大意义。 1、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社会 发展和革命发展的客观要求。 n随着中国工人阶级开始作了独立的政治力 量登上有历史舞台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进 一步传播,建立一个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了 指导的工人阶级政党的任务被提上了

13、日程 中国共产党,正是适应这种要求而成 立的。 n成立工人阶级政党,在1921年,基本 上具备了应有的条件: n第一,中国工人阶级的成长、壮大, 为建党提供了阶级基础。 20世纪20年代,随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 得到较快的发展,中国工人阶级的力量也进 一步壮大起来,建党的阶级基础已经基本上 具备了. n第二,十月革命后马克思列宁主义在 中国的传播,为建党提供了思想条件 n第三,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 中国的传播及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2、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运动和马 克思列宁主义相结合的产物。 n1)中国早期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 n早期的马克思主义都队伍的形成 首先,是五四以前的新文化运

14、动的 精神领袖,如李大钊、陈独秀; 其次,则五四运动的左翼骨干,如 毛泽东; 再次,是一部分原同盟会会员、辛 亥革命时期的活动家,如董必武 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建立 时间地点创办者名称 1920.5上海陈独秀马克思主义研究会 1920.10北京李大钊北京马克思研究小 组 1920年 秋 武汉董必武、 陈潭秋等 武汉共产支党部 1921年 春 法国周恩来, 陈公培等 旅欧共产党巴黎小 组 1920年 冬 山东王尽美、 邓恩铭 等 济南共产党小组 马克思主义传播过程中的争论 李大钊与胡适:问题与主义。 胡适:“要一个一个地研究问题,一 点一滴地解决问题。”其实质是反对从根 本上改革腐朽的社会制度,宣

15、扬资产阶级 改良主义。 李大钊:“必须有一个根本解决,才 有把一个一个具体问题都解决了的希望。 ”其实质是主张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 会革命,认为“问题”与“主义”不能截 然分开,两者应该并行不悖。 三次论战 李达、陈独秀与张东荪、梁启超:关 于社会主义是否适合中国国情的争论。 李达、陈独秀与区声白、黄凌霜关于 马克思主义与无政府主义的争论。 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还是走资本主义道 路,实行社会革命还是实行社会改良,需 不需要建立无产阶级政党。 2)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的结合 n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 n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工作 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工作 n1920年1月,有人在报刊上发表劳动团体

16、与政党一文,呼吁“劳动团体应自己起 来做一个大政党”。 n1920年2月,“北李”送“南陈”时商议建 立党的组织。 n1920年4月,经共产国际批准,俄共(布)远 东局派维经斯基来华。他先后在北京、上 海会见李大钊、陈独秀等,介绍苏俄和俄 共情况,并说中国可以组织共产党。这对 中国共产党的创建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n1920年3月,李大钊成立北京大学马克思学 说研究会。 n1920年8月,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在上海法 租界新青年编辑部成立,取名“中国 共产党”。 n1920年底,成立共产党北京支部,李大钊 任书记 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工作 n第一,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 n第二,到工人中进行宣传和组

17、织 n第三,进行关于建党问题的讨论和实 际组织工作。 进行关于建党问题的讨论和实际组织工作 n1920年11月,党的发起组制定了中国共 产党宣言,阐述共产主义者的理想、共 产主义者的目的和阶级斗争的最近状态。 宣言没有向外发表,不过以此为收纳 党员的标准。 n在共产党早期组织的领导下,1920年11月 ,社会主义青年团在上海宣告成立。其后 ,北京、天津、武汉、长沙等地也成立了 团的组织。各地团组织通过引导青年学习 马克思主义,参加实际斗争,为党造就了 一批后备力量 3、中国共产党成立及其历史特点、 伟大意义。 n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n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特点和意义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18、n成立的时间、地点及与会代表 1921年7月23日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 号举行。其间由于会场受到暗探注意和法 租界巡捕房搜查,最后一天的会议改在嘉 兴南湖的游船上举行。 参加大会的有12名代表,:李达、李汉 俊(上海),张国焘、刘仁静(北京),毛泽 东、何叔衡(长沙),董必武、陈潭秋(武汉 ),王尽美、邓恩铭(济南),陈公博(广州) ,周佛海(日本东京)。 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特点 它成立于俄国十月革命取得胜利、第二次国际修 正主义遭到破产之后。 党的思想基础是好的 它是在半殖民地中国工人运动的基础上产生的。 党的阶级基础是好的 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 n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一个“开天

19、辟地的大事变”,它给灾难深重的 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 “由于无产阶级的领导,根本地改变的革命 的面貌。” 毛泽东 n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中国革命就 展现了崭新的面貌。其表现为: 1)第一次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为中国人民指示了明确的斗争目标。 1922年7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二 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心议题:讨论和制 定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纲领。 最高纲领: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 最低纲领:消除内乱,打倒军阀,推翻 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 正的民主共和国。 有人否定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必要性,认 为一百多年的反帝反封建斗争,阻碍、延缓 了中国现代化的实现。 “没有独立、自由、

20、民主和统一,不 可能建设真正大规模的工业。没有工业, 便没有巩固的国防,便没有人民的福利, 便没有国家的富强。一个不是贫弱的 而是富强的中国,是和一个不是殖民地半 殖民地的而是独立的,不是半封建的而是 自由的、民主的,不是分裂的而是统一的 中国,相联结的。” 毛泽东 李敖在清华大学演讲时认为: 只有共产党改变了近代中国的两个 “挨”:挨打和挨饿。 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便为中 国人民指明了斗争的目标。 2)开始采取民族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的政 党和政治派别没有采取过、也不可能采取的 革命方法,即群众路线的方法。 n中共二大:初步解决了中国革命的 动力问题。 n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组织下,中国 工人

21、掀起了第一次罢工斗争的高潮 。 n在国共合作的基础上,掀起了1925 至1927年的轰轰烈烈的大革命。 中共二大: n“党的一切活动都必须深入到广大 群众里面去”,都“必须是不离开群 众的”。中国广大的农民是“革命运 动中的最大因素”;小资产阶级的 大量群众会“加入到革命的队伍里 面来” 第一次工人大罢工 n n 年月,年月, 苏兆征、林伟民等在苏兆征、林伟民等在 香港组建中华海员工香港组建中华海员工 会联合总会。会联合总会。 年月日,在年月日,在 第三次向资方提出增第三次向资方提出增 加工资的要求被无理加工资的要求被无理 拒绝后,在海员工会拒绝后,在海员工会 联合总会的组织领导联合总会的组织

22、领导 下,开始举行大罢工下,开始举行大罢工 。 n n 图为罢工胜利后,图为罢工胜利后, 香港人民热烈庆贺香港人民热烈庆贺 n从1922年1月到1923年2月,掀起了中国工人运动的 第一个高潮。在持续13个月的时间里,全国发生大 小罢工100余次其中,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上演了最 为壮烈的一幕。图为京汉铁路总工会召开成立大 会时全体代表合影 国共合作基础上的大革命 n国共合作的经过: n1921年底,共产国际代表马林会见孙中山后,于 1922年初向中共中央提出“与国民党建立友好关 系”的建议。 n中共二大提出作出了关于“民主的联合战线” 的议决案。 n1922年8月,中共中央在杭州召开会议,决定

23、在国 民党按照民主集中原则采取“党内合作”方式同 国民党合作。 n1923年中共三大,通过关于国民运动及国民党 问题的议决案,决定全体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 加入国民党,以建立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 n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 州举行,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 大革命的准备与进行 n1924年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的创立,为未来 革命储备了军事力量。 n1925年5月的五卅运动,掀起了大革命的高 潮。 n举行广东战争,征讨陈炯明,巩固了广东 革命根据地。 n1925年7月,国民政府在广州建立。 n1926年7月,北伐战争。 n组织了农民革命风暴、工人运动,使得帝 国主义,封建

24、统治受到严重的打击。 大革命中的中国共产党 n大革命中,中国共产党起着独特的、不可代替的 作用: n首先:从政治上看,大革命是在反对帝国主义, 反对军阀的政治口号下进行的,而提出这个口号 的,正中中国共产党。 n其次:大革命是近代中国历史上空前广泛而深刻 的群众运动,而中国共产党是人民群众的主要发 动者和组织者。 n再次:大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是推翻封建军阀统 治的国内革命战争。中国共产党直接参与制定了 有关的战略方针。不仅帮助和推动了国民革命军 的建立,而且在军队中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政治工 作,在战斗中起到了公认的先锋作用。 n中国共产党好像机关车(按指火车 头),国民党好像货车,中国共产 党加入国民党,好像人车货车套上 了机关车。 戴季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