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00M内河干货船结构规范设计 船舶专业毕业论文.doc

上传人:小小飞 文档编号:26173 上传时间:2018-10-29 格式:DOC 页数:50 大小:1.0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69.00M内河干货船结构规范设计 船舶专业毕业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69.00M内河干货船结构规范设计 船舶专业毕业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69.00M内河干货船结构规范设计 船舶专业毕业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69.00M内河干货船结构规范设计 船舶专业毕业论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69.00M内河干货船结构规范设计 船舶专业毕业论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69.00M内河干货船结构规范设计 船舶专业毕业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69.00M内河干货船结构规范设计 船舶专业毕业论文.doc(5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69.00M 内河干货船结构规范 设计 Structure specification design of 69.00M Inland dry cargo ship 摘 要 随着世界贸易的迅速发展,干货船作为三大主流船型之一,有着巨大的市场需求, 而我国在干货船建造方面拥有明显的竞争优势,建设世界造船大国,我们应特别关注 干货船市场。干货船的市场需求空间仍然较大, 干货船过剩的风险较小。 本文主要针对 69.00m 内河干货船进行船体结构规范设计,本船按照钢质内河 船舶建造规范(2009 年)按 A 级航区的有关要要求进行计算与强度校核。本船为钢 质,在货舱区域设有双舷、双底的干货船,在货舱底

2、部和甲板采用纵骨架式,非货舱 区域采用横骨架式结构。 本文的主要内容包括: 1. 内河干散货船的发展概况、结构特点,规范设计方法及设计过程中应注意的 问题。 2. 69m 内河干货船结构规范设计计算,及船中货舱区横剖面的弯曲强度校核。 3. 典型横剖面图和基本结构图的绘制。 关键词:干货船;规范设计;横剖面图;基本结构图 Abstract As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world trade, the dry cargo ship as one of the three major ship type, has a huge market demand, Our co

3、untry has a significant competitive advantage in dry cargo ship building,building the worlds largest shipbuilding country, we should pay particular attention to dry cargo ship market. Dry cargo ship market demand for space still larger, small excess risk of dry cargo ship. This article is mainly des

4、igned for inland dry cargo ship of 69.00m hull structure specification design, the vessel in accordance with the steel inland vessels construction norms (2009) as A-level in relevant to the calculation and the required strength. This ship as steel, the cargo area is equipped with the double hull, do

5、uble bottom of the dry cargo ship, the bottom and deck adopt the longitudinal slotted, non-cargo area use the skeleton structure. The main contents of this article include: 1. The inland dry bulk carriers of the development, structure features, specification design methods and pay attention to the p

6、roblem during design process. 2. 69m inland dry cargo ship structure specification calculation and design, and ship in the cargo area cross-section of bending strength check. 3. Mapping of the typical midship section, basic construction profile and plan. Key words: dry cargo ship;specification desig

7、n;map of the midship section; map of basic construction profile and plan 第一章 绪论 1.1 干散货船的发展概况 干货船,又称普通货船,是以运载干燥货物为主,也可装运桶装液货的货船,它 是最常见的货船,专门用来装运成包、成扎、成箱的干货,所以,它叫干货船。 在干货船上,设置有宽敞的货舱,用于装货;甲板上安装有门式或人字型吊杆及 各种类型的起货机械。普通货船上的上层建筑比较矮小,甲板层数不多,生活设施简 单。 在货运船舶中,干货船占有较大比重,排水量从几千吨到几万吨。我国在 20 世纪 50 年代末建造的“东风”号货船,就

8、属于干货船一类。 “东风”号是我国自行设计、建 造的第一艘万吨级货船 自从 20 世纪 50 年代中期,由遮蔽甲板船发展而来的干散货船技入营运以来,干 散货船队经过五十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世界海上运输中一股举足轻重的运输力量。 2003 年世界新船成交量、手持订单量和造船产量三大造船指标突破历史最高纪录,干 散货船新船订造量比上一年同期增长 24%左右。在货运船舶中,干货船占有较大比重, 排水量从几千吨到几万吨。 干散货船自 20 世纪 50 年代中期出现以来,干散货船总体上保持着强劲的增长势 头。在国际航运界中运输占货物运输的 30%以上,由于货运量大,货源充足,航线固定, 装卸效率高等因素

9、,干散货船的运输能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干散货船已成为运输船 舶的主力军,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干散货船仍将保持较高的增长势头,尤其是大灵 便型及灵便型干散货船的需求进一步增加。 随着船舶事业的飞速发展 ,科学技术 ,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 ,内河航运需求 势头日趋迅猛 ,内河货运船尤其是小型干货船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但是很多造船 厂家为了追求效益而减少钢材使用量 ,在许多结构 、构件上都不满足钢质内河船舶 入级与建造规范 要求。 1.2 干货船的分类 干货船根据所装货物及船舶结构、设备不同,可分为:杂货船、干散货船、 冷藏 船、多用途船、 木材船 、集装箱船 、滚装船、载驳船 、重大件运输船

10、等多种。其 中,杂货船是以运载成包、成捆、成桶等件杂货为主,也可装运某些散装货的干货船。 干散货船是专运散装货的干货船,如运输谷物、矿 砂、煤炭等大宗散货等。多用途船 是可运载集装箱、木材、矿砂、谷物或其他杂货等各种货物的干货船。 有的干货船上除了装运货物外,还携载少量旅客,这种普通货船又称客货船。在 我国沿海航行的货船中,就有一批就属于客货船。 1.3 结构设计概述 1.3.1.结构设计的依据 船体结构设计通常是在船体总体设计基本完成以后,根据已定的主尺度,型线图, 总布置图以及任务书(对船舶用途,航区,建筑形式,甲板层数,主要设备,使用要 求等)的要求进行的。 1.3.2.结构设计任务 结

11、构设计的任务是选择合适的结构材料和结构形式,决定全部构件的尺寸和连接 方式,在保证足够的强度和安全性等要求下,使结构具有最佳的技术经济性能。 1.3.3.结构设计的方法 、母型船设计法:就是按照母型船的结构形式,结果尺寸和航区等,经分析处 理设计出新的同类船舶。 、规范设计法:目前民船主要采用这种方法进行结构设计,即主要按船舶建造 规范进行,辅以必要的强度计算。这种方法设计简便,一般强度能保证,但规范只能 包括一般的运输船舶和通用的结构形式,而对特种尺度的船,特种船舶与特殊形式的 结构,仍要按照船舶结构力学的方法进行强度校核。 、直接设计法:对规范规定以外的船舶,只有采用直接设计的方法来决定设

12、计 船的构件尺寸,目前这种方法还不够完善。 、近几年来,结构设计由确定性设计逐渐向概率性设计原理过度。概率设计原 理就是将结构寿命期内影响结构安全和性能的各参数作为随机变量,用概率和数理统 计方法分析结构在使用期内基本满足要求的概率。 1.3.4.规范设计的基本步骤 、根据型线图,总布置图以及任务书的要求,通过调查研究,总体分析同类船 舶在结构上的优缺点,确定结构形式,肋骨间距以及改进措施。 、船体中部剖面结构设计。 、根据传统中部剖面与总布置图进行全船结构布置,即绘制基本结构图。同时 完成主要构件计算书。 、完成其它所有的图纸和文件。 船体中剖面图与基本结构图是全部结构的全局性构想,它集中反

13、映了设计船的结 构形式,主要构件尺寸,连接方式与构件布置,是其它结构图的原则依据,但随着设 计阶段的深入与发展,结果图的绘制与计算都要不断修改和完善,直至达到最佳。 按规范进行结构设计的一般流程也可用图表示, 母型船 设计船 的特殊 要求 船 体 强 度 建 造 规 范 主要构件计算书 总布置图 结构的布置 中剖面图 基本结构图 肋 骨 型 线 图 型 线 图 选 1.3.5. 结构布置的一般原则 、结构的整体性原则 、受力均匀性和有效传递原则 、结构的连续性和减少应力集中原则 、局部加强原则 1.4 设计成果及存在问题 通过以上对结构设计方法的概述,我们对规范设计有了一定的了解,这次毕业设

14、计主要是规范设计,相信以上概述会对毕业设计有很大的帮助。由于尚未参加工作, 对船体结构的知识仅来源于课本及参考资料,加上对艏艉结构不熟悉,缺乏深层次的 认识,因此,本次设计中,本次设计结果难免存在不足与错误。设计本身就是理论运 用到实践的过程,在以后的工作中,随着对全船结构认识的提高,必然能够做出更优 秀的规范设计。 第二章 69m 内河干货船船体结构规范计算书 2.1 说明 本船为 69m 内河干货船,设有二个干货舱,二层甲板室。本船为双机、双桨、尾机 型、首尾为横骨架式单底单舷单甲板、货舱区甲板和双层底为纵骨架式、货舱区舷侧 为横骨架式。主要依据中国船级社颁布的钢质内河船舶建造规范 (20

15、09)有关要求 进行结构设计计算与校核。 主要尺度 总 长 LOA 69.00m 两柱间长 LBP 66.00m 型 宽 B 12.50m 型 深 D 5.30m 设计吃水 d 4.50m 梁 拱 0.25m 肋 距 0.50 m 方型系数 Cb 0.81 L/D=69/5.3=13.0225, B/D=12.5/5.3=2.364.0 符合规范要求 2.2 航区 长江 A 级 2.3 结构尺寸计算 2.3.1 外板、内底板、甲板 2.3.1.1 船底外板 根据中国船级社钢质内河船舶建造规范 (2009)8.3.1.1 及 2.3.2.1 的规定:船 中部船底板厚度 应不小于按下式计算所得之值

16、: t mm )(sLat 式中: 船长,m;L 肋骨或纵骨间距,m;s 航区系数,A 级航区船舶取 =1;aa 系数按纵骨架式,由表 2.3.2.1 选取。、 其中: , , , , ,L=69 m5.0s106.5.48.01t)(sLa = 1 (0.066 69+4.5 0.5-0.8) = 6.004 mm 根据钢质内河船舶建造规范 (2009)8.3.1.1 的规定:大舱口船货舱区域的船底 板厚度 t 应不小于按下式及 2.3.2.2 式计算所得之值: mm )(sLat 式中: 船长,m;L 肋骨或纵骨间距,m;s 航区系数,A 级航区船舶取 =1;aa 系数按纵骨架式,由表 8

17、.3.1.1 选取。、 其中: , , , , ,L=69 m5.0s105.9.30.1 t)(sLa 1 ( 0.05 69+3.9 0.5+1.0) 6.4mm 根据钢质内河船舶建造规范 (2009)2.3.2.2 船底板厚度 t 尚应不小于按下式计算所得之值: mm 4.8tsdr 式中: 吃水,m;d 肋骨或纵骨间距,m;s 半波高, m A 级航区取 =1.25 m r r 其中: , , =1.25 m5.0s.4dr2trds8.4 m57.25.1408 实取船底外板厚度: 8 mmt 2.3.1.2 平板龙骨 根据钢质内河船舶建造规范 (2009)2.3.1.1 得: 平板

18、龙骨宽度 应不小于 =0.1 12.5 =1.25mbB1.0 实取 1400 mm 船中部平板龙骨厚度应按船中部船底板厚度增加1mm, 平底船的平板龙骨厚度可 与船中部船底板厚度相同。 船中部平板龙骨厚度 实取 =9 mmt 首、尾部平板龙骨厚度 实取 =9 mm 2.3.1.3 舭列板 根据钢质内河船舶建造规范 (2009)2.3.3.1 得: 舭列板厚度应按船中部船底板厚度增加 0.5mm。若船底板厚度大于 8mm 时,则舭 列板厚度可与船底板厚度相同。 t.50船 底 板 6.4+0.5 6.9mm 实取 8 mmt 2.3.1.4 舷侧外板 根据钢质内河船舶建造规范 (2009)2.

19、3.4.1 得:船中部及过渡区域舷侧外板厚 度应不小于船底板厚度的 0.9 倍 根据钢质内河船舶建造规范 (2009)8.3.2.1 得: 舷侧外板的厚度在全船长度范 围内与船底板厚度相同 实取 = 8 mmt 2.3.1.5 舷侧顶列板 根据钢质内河船舶建造规范 (2009)2.3.5.2 要求得: 船中部舷侧顶列板的厚度应不小于强力甲板边板厚度的 0.85 倍或舷侧外板厚度增 加 1mm,取其大者。 根据钢质内河船舶建造规范 (2009)8.3.3.1 要求得: 货舱区域舷侧顶列板在强力甲板以下的宽度应不小于0.15D ,其厚度不小于强力甲 板边板厚度的0.85 倍或舷侧外板厚度增加1mm

20、,取其大者,货舱区域外的舷侧顶列板 厚度可逐渐减至首、尾部舷侧外板的厚度。 本船舷侧顶列板实取 =9 mmt 根据钢质内河船舶建造规范 (2009)2.3.5.1 得: 舷侧顶列板在强力甲板以下的宽度应不小于 0.1 ,且应不小于 250mm。D 即 m 53.010Db 实取 : 800 mm 2.3.1.6 首尾封板 根据钢质内河船舶建造规范 (2009)2.3.6.1得: 平头型船的首封板厚度应按首部平板龙骨厚度增加1mm,尾封板厚度应与尾部平板龙 骨厚度相同。 实取 : = 9mmt 2.3.1.7 外板局部加强 根据钢质内河船舶建造规范 (2009)2.3.7.1 要求: 主机座下的

21、船底板,尾轴出口处的外板以及螺旋桨叶梢附近的外板均按船中部船底厚度 增加2mm. 本船实取: =10 mmt 根据钢质内河船舶建造规范 (2009)2.3.7.2 要求: 锚链筒出口处的外板及其下方的一块外板厚度应增加0.5 倍或加等厚复板。 本船设置 =10 mm 的复板。t 2.3.1.8 内舷板(纵壁) 根据钢质内河船舶建造规范 (2009)8.3.4.1 要求: 内舷板的厚度应与舷侧外板厚度相同。 本船实取: 纵壁板 =8 mm,t 2.3.1.9 内底板 根据钢质内河船舶建造规范 (2009)2.3.9.1 要求: 内底板的厚度 t 应不小于船底板厚度的 0.8 倍: =0.8 t

22、=6.4mm1 根据钢质内河船舶建造规范 (2009)2.3.9.2 要求: 载货部位内底板厚度 t 尚应不小于按下式计算所得之值: mm 5.tsh 式中: 肋骨或纵骨间距,m;s 计算水柱高,m,自内底板上缘量至干舷甲板边线(或舱棚顶板与围壁板h 交线)的距离。 其中: =0.50m, =4.60mshst5.2 m90.6.4 又根据钢质内河船舶建造规范 (2009)8.3.5.2 要求: 内底板的厚度应 t 应不小于按以下两式计算所得之值: t = 5.5s +1mm h t = 0.8 t 1 mm 式中:s肋骨或纵骨间距,m; t1由 8.3.1.1 计算所得的船底板厚度,mm;

23、h计算水柱高度,m,自内底板上缘量至干舷甲板边线(或舱口围板顶缘)的 距离。 其中: =0.50m, =4.60m ,t 1 =6.4mmsh t = 5.5s m90.66.45 实取:内底板厚度 =8 mmt 2.3.1.10 甲板 (1) 中部强力甲板 根据钢质内河船舶建造规范 (2009)2.4.1.1 要求: 船长大于50m 的船舶,其中部强力甲板的最小厚度 应不小于按下式计算所得之值:t mm )85(Last 式中: L船长,m; s 纵骨间距,m; a航区系数,对A 级航区船舶取a 1; 其中:L = 69 m, = 0.5 ms 1t)85(L 69.0 6.2mm 货舱强力

24、甲板 实取:t=8 mm 根据钢质内河船舶建造规范 (2009)8.3.6.1 要求: 货舱区域内甲板边板的厚度t 尚应不小于按下式计算所得之值: mm, 14.96.1.Lt 甲板边板 实取 t=10 mm. 货仓区域以外的甲板边板可以逐渐减薄至甲板相同厚度: 首尾部的甲板边板厚度 t=8 mm (2)首尾部强力甲板 根据钢质内河船舶建造规范 (2009)2.4.1.1 要求:首尾部强力甲板的最小厚度 应不小于中部的0.9 倍: mtt 58.269.0.12 实取 t=6 mm; 首尾甲板实取t=6 mm; (3)舱口角隅加强腹板 根据钢质内河船舶建造规范 (2009)2.4.1.5 要求

25、: 甲板上所有货仓口和机舱口的角隅应为园角,园角半径r 应不小于开口宽度的1/10,r 小 于610mm 的舱口角隅,应采用等于甲板厚度1.5 倍的加厚板或厚度相等的复板补偿。 根据钢质内河船舶建造规范 (2009)8.3.6.2 要求: 强力甲板上舱口角隅处一般采用园角,其半径r 不小于b/20, 舱口角隅区域的板厚应较强 力甲板增厚50%: 舱口角隅采用圆角,半径 R= 700 mm,实取舱口角隅加厚板 t=12 mm。 (4)非强力甲板 根据钢质内河船舶建造规范 (2009)2.4.3.1 要求: 其他各层非强力甲板厚度一般不小于3.0mm。 平台甲板实取 t= 8 mm。 2.3.2

26、船底骨架 2.3.2.1 实肋板 根据钢质内河船舶建造规范 (2009)2.6.2.1 要求: 纵骨架式的实肋板间距应不大于2.5m。 根据钢质内河船舶建造规范 (2009)2.6.1.2 要求: 双层底在中纵剖面处高度一般不小于700mm。 纵骨架式的实肋板间距应不大于 2.5 米。 实取: 实肋板间距为 2.0 m,即每四个肋位设一个实肋板。 双层底高度 h=700 mm。 根据钢质内河船舶建造规范 (2009)8.4.2.2 要求: 实肋板腹板厚度应不小于所在部位船底板厚度; 实取: =8 mm。t 根据钢质内河船舶建造规范 (2009)8.4.2.3 要求: 实肋板腹板高度与厚度之比大

27、于 100mm 时,应在实肋板腹板上设置垂向加强筋,宽 度为厚度的 8 倍,其间距不大于双层底的高度。 实取加强筋870mm 本船实取实肋板 8700 根据钢质内河船舶建造规范 (2009)8.4.2.5 要求: 水密肋板间距应不小于0.3L,其腹板应较实肋板厚度增加 1mm,对双舷侧结构船,水 密实肋板应与舷侧水密横舱壁在同一肋位上。 实取t=9 mm。 2.3.2.2 中桁材. 旁桁材 根据钢质内河船舶建造规范 (2009)8.4.3.2 要求: 中桁材应连续贯通,其厚度应为所在部位平板龙骨厚度相同。 根据钢质内河船舶建造规范 (2009)8.4.3.3 要求: 旁桁材由间断板构成,其厚度

28、与所在部位船底板厚度相同,但应不小于相连实肋板厚 度。 本船货仓区,设置一道中桁材t= 9 mm, ;两道旁桁材 t= 8 mm。 根据钢质内河船舶建造规范 (2009)8.4.3.4 要求: 纵骨架式双层底纵桁材,其高度与厚度之比大于100mm 时应设置垂向加强筋,其厚度 与桁材的厚度相同,宽度为厚度的8 倍,其间距不大于1000mm。 实取:870 mm。 2.3.2.3 船底纵骨与内底纵骨 (1) 内底纵骨 根据钢质内河船舶建造规范 (2009)8.4.4.1 要求: 货舱区域内底纵骨的剖面模数W 应不小于按下式计算所得之值: 28.5shlW3cm 式中: s 纵骨间距,m; l 纵骨

29、跨距,m; h 计算水柱高,m。装载金属矿石、非金属矿石或颗粒状货物时按本章 8.3.5.1 计算。装载集装箱和杂货时,取内底板上表面量至干舷甲板边线(或舱口围板 顶缘)的距离。 其中: s = 0.5 m, l =2.0m, h=4.6m。28.5shW26.40 =37.35 3c 实取: HP100266 W=46.95 ,I=429.23 。3cm4c (2) 船底纵骨 根据钢质内河船舶建造规范 (2009)8.5.4.1 要求: 船底纵骨除应满足2.6.7.1 的要求外,其剖面模数尚应不小于内底纵骨剖面模数的0.85 倍; W0.8537.35 =31.75 3cm 根据钢质内河船舶

30、建造规范 (2009)2.6.7.1 要求:船底纵骨的剖面模数为2.5.6.1 计算所得之值的0.8 倍;惯性矩符合2.5.6.2的规定. 根据钢质内河船舶建造规范 (2009)2.5.6.1 要求, 船底纵骨的剖面模数W 应 不小于按下式计算所得之值: 2)(lrdKsW3cm 式中:K 系数,在船中部K = 0.015L + 5.6 ,其中 L 为船长,船中部以外可逐步递 减至0.8 K ; s纵骨间距,m; d 吃水,m; r半波高,m,按本篇1.2.5.1 的规定; l纵骨跨距,m,取实肋板间距。 式中: K =0.015L+5.6=6.635, s=0.5m , d=4.5m, l=

31、2m , r = 1.252)(lrdsW2)5.14(.0635. = 76.3 cm 0.63.78.13cm 根据钢质内河船舶建造规范 (2009)2.5.6.2 要求, 纵骨剖面惯性矩I 应不小于 按下式计算所得之值: 21.alI4c 式中: a纵骨连同带板的剖面积, 2m l纵骨跨距,m,取实肋板间距。 其中: a=51 , l=2 m2c = 1.lI4.25.c 船底纵骨 实取:HP120306.5, W=71.12 ,I =753.14 满足要求.3cm4c (3) 肋板 根据钢质内河船舶建造规范 (2009)2.6.8.1 要求: 纵骨架式中桁材在实肋板间距的中点,应左右加

32、设通至邻近纵骨处的肘板,其厚度与实肋 板相同. 根据钢质内河船舶建造规范 (2009)2.6.8.2 要求: 纵骨在水密肋板处中断时,应用宽度等于2.5 倍纵骨高度,厚度与水密肋板相同的肘板与 水密肋板连接. 根据钢质内河船舶建造规范 (2009)2.6.8.3 要求,纵骨架式双层底的舭部无实 肋板的肋位上应设置与实肋板厚度相同的肘板,并延伸至邻近的船底纵骨和内底纵骨。 2.3.2.4 开孔 根据钢质内河船舶建造规范 (2009)2.6.9.2 要求: 实肋板与旁桁材均应开设人孔,开孔位置应沿船长、船宽方向尽量呈直线排列。孔口 边缘距支柱下方肘板趾点或舱壁的水平距离应与小于 500mm。孔边缘

33、应光滑,开孔高 度应不大于双层底高度的一半,开孔宽度应不大于双层底的高度,孔与孔之间的距离 应不小于双层底的高度。若不能满足上述要求,应予以补强。 取人孔 实肋板 350450 旁桁材 400600 取减轻孔 圆 300 根据钢质内河船舶建造规范 (2009)2.6.9.3 要求: 实肋板与旁桁材上应开设适当的流水孔和透气孔,并应考虑到泵的抽吸率,使自舱内 各处的空气管和吸口的水和空气能自由流通。 取流水孔 圆 R50 取透气孔 圆 R50 2.3.3 舷侧骨架 2.3.3.1 普通肋骨 根据钢质内河船舶建造规范 (2009)8.6.1.1 要求:舷舱内的骨架如为横骨架式, 其外舷肋骨和内舷肋

34、骨(舱壁扶强材)的剖面模数应符合本篇 2.7.2 的规定。 根据钢质内河船舶建造规范 (2009)2.7.2.1 要求:主肋骨和普通肋骨的剖面模 数 W 应不小于按下式计算所得之值: cm32)(lrdKsW 式中:K系数,按表 2.7.2.1 选取; s 肋骨间距,m; d 吃水,m; r 半波高,m,按本篇 1.2.5.1 的规定; l 肋骨跨距,m,对设有舷侧纵桁的普通肋骨,取肋骨与实肋板内缘交点 至舷侧纵桁的垂直距离,但应不小于 1.25m。 其中:K=4.9, s=0.5, d=4.5, r=1.25, l=1.45 2)(lrdKsW 3 26.945.1).540cm 内外舷肋骨

35、实取 L100806,W=69.94 cm3 2.3.3.2 强肋骨 根据钢质内河船舶建造规范 (2009)8.6.3.2 要求:强肋骨的剖面模数W 应不 小于按下式计算所得之值: cm3 2)(6lrds 式中:s强肋骨间距,m; d吃水,m; r半波高,m; 强肋骨跨距, m,取实肋板上缘至强横梁下缘的垂直距离;当设置撑材时,l 取上述距离的 1/2,但应不小于 1.2m。 式中: s=2 m, d=4.5m, r=1.25m, =2.2 ml2)(6lW 2.5.14 =333.96 cm3 根据钢质内河船舶建造规范 (2009)2.7.3.1 要求:强肋骨的剖面模数W 应不小 于按下式

36、计算所得之值: 2)(lrdKs3cm 式中:K 系数,自航船取4.0; s强肋骨间距,m; d 吃水,m; r半波高,m,按本篇1.2.5.1 的规定确定; l强肋骨跨距,m,按本篇1.2.4 的规定确定。 式中: K =4.0, s=2m, d=4.5 m , r=1.25m, l=2.2 m ;2)(lrKW32645.1c 实取: , W=366.07 cm3 20 2.3.3.3 舷侧纵桁 根据钢质内河船舶建造规范 (2009)8.6.4.1 要求:舷舱骨架采用横骨架式时, 应在内、外舷设置一道舷侧纵桁,舷侧纵桁的剖面尺寸与强肋骨相同。 实取: , W=366.07 cm3120 2

37、.3.3.5 舱底实肋板 根据钢质内河船舶建造规范 (2009)8.6.6.1 要求:货舱为双层底结构,则舷舱 内单底,实肋板厚度与货舱区实肋板的厚度相同,实肋板上缘应设折边或面板。 实取: 。1087 2.3.3.6 舭肘板 根据钢质内河船舶建造规范 (2009)2.7.5.1 要求:肋骨与实肋板的连接,对平 底船应用舭肘板连接,舭肘板高出肋板的高度应不小于肋骨高度的 3 倍,舭肘板的宽 度约等于纵剖面处实肋板的高度,舭肘板的厚度取与实肋板相同。 根据钢质内河船舶建造规范 (2009)2.7.5.2 要求:强肋骨与实肋板用舭肘板连 接,舭肘板的直角边长与实肋板中部腹板高度相同,厚度与实肋板厚

38、度相同。 根据钢质内河船舶建造规范 (2009)2.7.5.3 要求:船底如为双层底时,应用舭 肘板将肋骨与内底边板固定,舭肘板的直角边长应比小于肋骨高度的 3 倍,其搭接长 度应比小于肋骨高度的 2 倍。 本船实取舭肘板: 弱肋位上 L 强肋位上 L 602580251 2.3.3.7 梁肘板 根据钢质内河船舶建造规范 (2009)2.7.6.1 要求:若甲板为纵骨架式时,肋骨 应用肘板与甲板固定,并应延伸至相邻的甲板纵骨,肘板的高度为纵骨高度的 2.5 倍, 厚度与肋骨相同 实取:弱肋位上 L 强肋位上 L 602580251 2.3.4 甲板骨架 2.3.4.1 甲板纵骨 根据钢质内河船

39、舶建造规范 (2009)8.8.4.1 要求,开口外侧甲板纵骨的剖面模 数 W 应不小于按下式计算所得之值: kcsLW 3m 式中: =0.36713210).1650(Lk c 按本篇 2.8.1.1 的规定; s 纵骨间距,m; c=1.45, s=0.5 m。kLW 695.041367.0 = 18.36 3cm 根据钢质内河船舶建造规范 (2009)8.8.4.2 要求, 开口外侧甲板纵骨的剖面惯 性矩I 应不小于按下式计算所得之值: 21.Ial4cm 式中: a 纵骨连同带板的剖面积, ; l 纵骨跨距,m,取强横梁间距。 其中: a=49 , l=2.0m2c 1.Il249

40、 = 215.6 cm 实取:HP100266 W=46.95 ,I=429.23 。3c4cm 平台甲板纵骨实取:HP100266 W=46.95 ,I=429.23 。34c 2.3.4.2 甲板纵桁 根据钢质内河船舶建造规范 (2009)8.8.3.1 大舱口开口线外侧的甲板纵桁尺寸 应与强横梁相同。 根据钢质内河船舶建造规范 (2009)2.8.3.8 纵骨架式甲板纵桁的剖面尺寸取与 纵骨架式强横梁相同。 实取: , W=366.07 cm3120 2.3.4.3 甲板强横梁 根据钢质内河船舶建造规范 (2009)2.8.5.2 要求,纵骨架式强横梁的剖面模数 W 应不小于按下式计算所

41、得之值: 28cshlW3m 式中: c 、 h按本节 2.8.1.1 的规定确定; s强横梁间距,m; l强横梁跨距,m,对强力甲板取舷侧至纵舱壁(双向纵桁架)或纵舱壁(双向 纵桁架) 之间跨距点的距离。对上层建筑(或甲板室)甲板取纵围壁(或 纵舱壁、支柱)之间的距离。跨距点按本篇1.2.4 规定。 其中: c=1.45, s=2.0m, h=0.5 m, l=1.25 m。 28cshlW 25.1045.1 =18.125 3m 实取: , W=366.07 cm3120 2.3.5 舱壁 2.3.5.1 平面水密舱壁 根据钢质内河船舶建造规范 (2009)2.12.2.1 要求:平面水

42、密舱壁底列板厚度 应不小于按下式计算所得之值: mm tKshc 式中: K 、c系数,按表2.12.2.1 选取; s扶强材间距,m; h由舱壁下缘量至舱壁顶端(深舱舱壁另加0.5m)或量至溢流管顶端的垂直距 离,m,取大者,但应不小于2.0m。 其中: K=3.2 (干货舱壁 ), h=4.6 m, c=0, s=0.5 m ;tshc5.06.45.023 =3.93 mm, 实取 t=8 mm。 根据钢质内河船舶建造规范 (2009)8.10.1.1 要求:货舱前、后的横舱壁板的 厚度应按的规定增加 0.5mm。 实取 t=9 mm 2.3.5.2 平面舱壁扶强材 根据钢质内河船舶建造

43、规范 (2009)2.12.3.1 要求:平面舱壁扶强材一般应竖 向布置。 根据钢质内河船舶建造规范 (2009)2.12.3.2 要求:平面舱壁扶强材的剖面模 数 W 应不小于按下式计算所得之值: cm3 2WKshl 式中: K系数,按表 2.12.3.2 选取; s扶强材间距,防撞舱壁和深舱舱壁扶强材间距应不大于 650mm,干货 舱舱壁扶强材间距应不大于 750mm; h自扶强材中点量至舱壁顶端(深舱舱壁加 0.5m)或量至溢流管顶端的 垂直距离,取大者,m,但不应小于 2.0m; 扶强材跨距, m,取包括肘板在内的扶强材长度,若设有与扶强材垂直l 的桁材,取桁材至扶强材端部或桁材之间

44、的距离,取大者。 干货舱壁 取 K=4.0, s=0.5m, h=2.3m, =0.6ml 干货舱壁扶强材 2Wl26.035.4 =1.656 cm3 实取: 平面水平舱壁扶强材 L80505 W=31.87 3cm 2.3.5.3 水平桁和垂直桁 根据钢质内河船舶建造规范 (2009)2.12.4.1 要求:平面舱壁应设置垂直桁。 横舱舱壁垂直桁应与底龙骨和甲板纵桁在同一平面内。纵舱舱壁垂直桁的间距应不大 于 2.5m 且强肋骨(或主肋骨)在同一平面内。 根据钢质内河船舶建造规范 (2009)2.12.4.2 要求:垂直桁的剖面模数 W 应不 小于按下式计算所得之值: cm3 2KbhlW

45、 式中:K 系数,按表 2.12.4.3 选取; b垂直桁的支撑宽度,m,即垂直桁间距中点之间或垂直桁间距中点与舷边 (或纵舱壁)间距中点的距离; h由垂直桁中点量至干舷甲板上方(深舱舱壁加 0.5m)或量至溢流管顶端的 垂直距离,m 取大者,但应比小于 2.0m; 垂直桁跨距, m 见规范 1.2.4 的规定。l 其中:K =4.1, b=2.0m, h=2.3m, =4ml 2lW 243.1.4 =301.76 cm3 实取: , W=322.6 cm3 205 根据钢质内河船舶建造规范 (2009)2.12.4.4 要求:水平桁的剖面尺寸应与垂 直桁的剖面尺寸相同. 实取: , W=3

46、22.6 cm31205 2.3.5.4 舷舱横舱壁 根据钢质内河船舶建造规范 (2009)8.10.2.1 要求:舷舱内应设置横舱壁,其 间距应不大于货舱总长度的 0.25 倍。 根据钢质内河船舶建造规范 (2009)8.10.2.2 要求: 舷舱水密横舱壁在舱壁中点处应设置水平桁,其剖面模数 W 应不小于按下式计算 所得之值: cm3 24.16Wbhl 式中:b桁材的支撑宽度,m; h计算水柱高,m,取桁材至干舷甲板上方 1m 的距离; 桁材跨距, m,取舷舱的宽度。l 其中:b=0.6 m, h=3.3m, =1.25ml24.16Wbl 25.130 =12.87 cm3 实取: ,

47、 W=322.6 cm321 2.3.6 机舱 2.3.6.1 主机基座 根据钢质内河船舶建造规范 (2009)2.14.1.1 要求:单底船的主机基座纵桁应 尽可能延伸至机舱前后舱壁, 并用肘板与舱壁相应扶强材连接。在主机基座以外,基 座纵桁高度可逐渐减小至肋板高度,其尺寸也可减小至相应的机舱内旁内龙骨尺寸。 根据钢质内河船舶建造规范 (2009)2.14.1.3 柴油机主机基座的构件尺寸应不小于按下式计算所得之值: 纵桁面板厚度 mm31.5.6etN 纵桁腹板厚度 mm0ht 横隔板及横肘板厚度 mm21.7t 式中: 主机单机额定功率,KW;eN h 纵桁腹板高度,m; 其中: =600KW,h=1.0me 纵桁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