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骚公共政策学完整版笔记.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618148 上传时间:2019-04-19 格式:PPT 页数:662 大小:5.2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宁骚公共政策学完整版笔记.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62页
宁骚公共政策学完整版笔记.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62页
宁骚公共政策学完整版笔记.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62页
亲,该文档总共66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宁骚公共政策学完整版笔记.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宁骚公共政策学完整版笔记.ppt(66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公共政策学课程教学支持资源,宁骚 主编 ISBN:7-04-012263-4,教学安排,一、总学时数:60 二、学分:3 三、教学目的 使学生掌握作为学科的“公共政策”所具有的基 本的学科内容和较为系统的理论知识,包括公共 政策的基本范畴及其连带的若干主要的实践问 题、公共政策的制定和执行过程、公共政策的主 要分析方法以及作为学科的公共政策所面临的宏 观理论与实践问题。,四、教学内容、学时分配: 第一章 公共政策学的学科要素 6学时 第二章 公共政策的研究视角和路径 6学时 第三章 政策研究的资料搜集与分析方法 6学时 第四章 公共政策的本质、构成与功能 6学时,第五章 政策系统与政策行为者

2、 4学时 第六章 公共政策过程的理论模型 4学时 第七章 公共政策问题的形成与认定 4学时 第八章 公共政策的规划与抉择 4学时,第九章 公共政策执行 6学时 第十章 公共政策的评估与监控 4学时 第十一章 公共政策的变动、终结与周期 4学时 第十二章 公共政策的研究及其应用 4学时 复习 2学时,第一章 公共政策学的学科要素 第二章 公共政策的研究视角和路径 第三章 政策研究的资料搜集与分析方法 第四章 公共政策的本质、构成与功能 第五章 政策系统与政策行为者 第六章 公共政策过程的理论模型 第七章 公共政策问题的形成与认定 第八章 公共政策方案的规划与抉择 第九章 公共政策执行 第十章 公

3、共政策的评估与监控 第十一章 公共政策的变动、终结与周期 第十二章 公共政策的研究及其应用,第一章 公共政策学的学科要素,第一节 什么是公共政策学,一、公共政策学是这样一门新兴学科,它尽可能地运用类似于自然科学的研究程序和方法,对政策系统及其环境之间和政策过程诸环节之间及其与系统内外诸影响因素之间进行因果关系或相关性分析,探索公共政策的固有规律,以期改进政策系统、提高政策质量并成功地改造社会与自然。,二、这一学科概念有如下内涵: (一)这门学科的研究对象是公共组织、尤其是公共权力机关制定和执行的公共政策。 (二)按理性的原则来衡量,这门学科具有准科学的特征。,(三)学科内容上公共政策学具有跨学

4、科或多学科交叉、渗透的特征。 (四)这门学科的研究活动具有鲜明的功利性,十分看重研究工作对公共权力机关的功能活动所产生的作用,明确地以改进政策系统、提高政策质量并成功地改造社会与自然为研究目的。,公共政策学的学科要素有三个,即研究对象、概念体系和研究方法。 首先对这门学科的前两个要素 研究对象、概念体系加以界定。,三、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是公共政策学的第一要素。那么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第二节 研究对象与概念体系,就行为取向而言,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公共权力组织的决策行为,兼及一部分非政府公共组织的公共性强的决策行为; 就结果取向而言,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就是公共政策.

5、 因此简单地讲,公共政策学是一门研究公共政策的学问。,(一)公共政策的本质与属性、构成与结构 1.本质与属性 作为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的公共政策,指的是公共权力机关建立起来的包括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在内的所有国家机构,以及一定类型的政治体制内的执政党制定和实施的政策。,2.构成与结构 作为公共政策学研究对象的公共政策,可区分为以下三个层次 : (1)具体的个别的政策 (2) 政策群和政策链 (3) 政策一般,(二) 政策系统 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的第二个基本的方面就是政策系统。,对政策系统的研究,有四个突出的问题 应予重视: 1.直接的政策制定系统中决策者的类别差异 2.公共政策的直接主体系统

6、与对象系统的地位的相对性 3.公共政策直接主体系统与政策支持系统的地位的相对性 4.公共政策制定系统内部的结构,(三)政策过程 1.决策行为是一个从政策问题的认定到政策目标的达成这样的一个动态过程,这个过程也就是政策系统的运行过程。 2. 政策过程研究就是分析政策主体如何认定政策问题,解决这个问题要达到什么目标或目的,为达到目标拟采取什么样的行动方案,该方案的组织可行性和社会可行性如何,哪些因素对方案的实施造成影响。实施结果与政策目标是否一致以及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等等 。,二、公共政策学的概念体系 概念是思维和分析的基本工具。具有统 一的、界定明确、逻辑结构严密的概念体系,是一门学科成熟

7、的标志。 公共政策学的概念体系在内部构成上区分为三个层次:核心概念、次级概念和边际概念。,1.核心概念:公共政策、政策系统、决策行为都不是静态的和孤立存在的,而是一个统一的动态过程。而公共政策学的核心概念就是反映这一过程的本质和运动规律的概念集。 2.次级概念:次级概念指的是核心概念的子概念或从属性概念。,3.边际概念:边际概念指的是从其他学科引进或 移植过来的概念。在公共政策学形成的过程中,一系列学科特别是政治科学、管理科学、行为科学、系统科学等,为这个新兴学科提供了理论和方法论基础。公共政策学的许多概念都是直接地从这些学科的概念体系中“拿过来”的。,第三节 公共政策学的研究方法,一、科学的

8、品格 1.公共政策学是科学,决策科学化是这门学科的根本诉求。 这里的“科学化”,其一是指择定的政策方案反映政策对象的运动规律和发展趋势,以及政策的执行效果与期待效果的一致;其二是指政策过程符合科学的程序与手段的要求。,简言之,科学化就是在既定的政策目标和价值体系下,以最佳途径和环节达到最佳政策效果。,2.科学的品格 (1)科学的第一个品格是理论假设与实践经验相 一致,而且这种一致必须在相同的条件下反复、 重复进行的检验都能够得到证实。 (2)科学的第二个品格就在于它是人类理性思维 的产物。 (3)科学的第三个品格是其理论结构具有逻辑完 备性和逻辑一致性。 (4)科学的第四个品格在于它注重简单性

9、原则。,3.公共政策学的品格 公共政策学属于社会科学,它自诞生之日起就努力地使自身像自然科学那样具有科学的品格 。,(1)公共政策学具有的科学的特征,使它从社 会的结构、体制、功能、作用的角度来界定人的 本质; (2)公共政策学具有的艺术的特征,则使它从 洋溢着灵性和诗性的人的角度来看待政策过程的 性质、意义与合理性。,二、研究公共政策的方法论体系 1.公共政策学的根本诉求 它是指公共政策学借助于一定的方法、程 序和手段以尽可能充分地使科学的品格在研究过程特别是研究结果中得到实现和体现 。,2.公共政策方法论体系的形成 为实现公共政策学的根本诉求,许许多多从事公共政策学研究的人们在科学的认识论

10、和方法论上进行了艰辛的探索和大胆的尝试,从而形成了研究公共政策的方法论体系。 这一方法论体系包括三个层次:研究方法所依据的认识论、政策分析的视野(scope)与路径(approach),政策研究的资料搜集与操作性分析方法。,3.公共政策学方法论体系的三个层面 (1)研究方法属于认识论范畴,是认识论的 程序性、操作性层面。 两类研究方法 :形式逻辑、数理逻辑体系 和实验、观察方法 。,(2)政策分析的视野和路径以公共政策学的整 体的或各个具体的研究领域的知识为研究对 象,指导整体的或各个具体的研究领域的研究 工作实现其科学诉求并进行理论建构。 (3)公共政策学的方法论的第三个层面是进行 研究工作

11、时应该遵循的程序和步骤,以及搜集 和整理研究资料的各种技术性手段和方法。,第四节 公共政策学的产生,随着公共政策的产生与发展,人们有关公共政策的知识、思想和观点也在产生与发展。 当这些知识、思想和观点积累到相当宏富的程度时,一旦有人能够对它们进行整合并发现和掌握系统地观察与研究政策过程的方法,公共政策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也就产生了。,一、古代的政策研究 我们把从上古时代直到20世纪中期的政策 研究,统称为“前公共政策学时期的政策研究”。 古代中国的政策研究是十分发达的,究其原因,史官制度、策士制度、谏议制度和科举制度起了很大的作用。,二、18、19世纪西方国家的政策研究 从产业革命前后到第一次世

12、界大战前后,有许多学者和思想家,其中佼佼者如亚当斯密、克劳塞维茨、卡尔马克思和马克斯韦伯等,在经济学、军事学、政治学、社会学和一般社会科学等领域里做了大量的理论研究和方法论探索,其成果不仅对他们各自耕耘其中的学科领域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而且也为公共政策学的形成奠定了理论和方法论的基础。,三、20世纪前半期学科孕育的历史条件 公共政策学是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和二战后初期孕育成形而于20世纪50年代初诞生的。这门学科得以形成的历史条件,一些是其他学科的形成和发展造成的,另一些是政治、经济、科学技术的发展所导致的。 (一)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的产生 (二)决策科学的形成 (三)行为科学的形成和行为

13、主义政治学的进展 (四)凯恩斯主义的出台与政府政策领域的扩大,四、学科的诞生及其初步发展 1.1951年,由美国著名的政治学家勒纳(D. Lerner)和拉斯韦尔共同主编的政策科学:视野与方法的近期发展一书面世。这本书被誉为“公共政策学的开山之作”、“公共政策学的经典著作”,被人们认做公共政策学诞生的标志。 公共政策学的创立者是拉斯韦尔,他是政治学行为主义学派的先驱者和重要代表人物之一。,2.公共政策学取得的进展主要是在两个方面: (1)在政策分析的定量方法和技术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2)许多政治学研究者,包括一批著名的政治学家在内,日益重视政治科学的公共政策取向,投身于公共政策学研究。

14、,第五节公共政策学的发展,一、学科发展的新阶段 1.20世纪60年代后期,美国政治学界开始蕴酿着一股对行为主义方法论反叛的情绪,并且立即波及公共政策学。 2.公共政策学进入第二个发展阶段的标志是德洛尔著重新审查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 政策科学探索:概念与适用 、政策科学构想的出版 。,公共政策学在其发展的第二个阶段 上,在以下四个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1)方法论的多样化。 (2)对政策过程研究的重点的转变。 (3)对政策过程中的价值因素和伦理因素的作用给予了重视。 (4)公共政策比较研究开始起步。,二、学科研究的近期进展 公共政策学科的发源地美国,在以下三个方面取得的进展是应予特别指出的:

15、(一)课题选择的新取向:伦理取向、管理取向、政府改革取向 。 (二)方法论的非科学趋向:倡导的是“混沌原则”、“不确定性”和“诠释学观点”,强调“权变观点” 或“多元思考” 。 (三)公共政策学的建制化:学会的成立和专业研究刊物的问世;专门研究机构的建立;大学教育中专业与课程的设置 。,三、公共政策学在中国的发展 1.中国共产党从延安时期起就十分重视政策研究。 2.十年“文革”期间,无论是体制内还是体制外,政策研究成了一片空白 。 3.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决策科学化与民主化成为全社会现代化建设的迫切要求。于是,公共政策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在中国应运而生。,4.国外的决策科学和公共政策学的专著

16、相继翻译出版 5.著名大学的政治学与行政管理学系率先在大学本科和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中设置了公共政策学单科或系列课程 。 总起来看,到90年代中期,公共政策学在中国已经形成为一门比较完整的学科。,第六节 为什么学习公共政策学,公共政策学是一门具有很强的社会应用性的学科,同时它也是一个需要进行广泛而深入的理论探讨的领域。 我们学习和研究公共政策学,其必要性或者基本的意义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是为了改进政策系统,提高政策质量。 第二是为了教育群众理解公共政策,运用政策争取和保护自身的和公共的利益,以适当的方式向公共组织特别是公共权力组织提出政策建议。 第三是为了推动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各学科的研究工作

17、具有公共政策研究的取向。,第二章 公共政策的研究视角和路径,公共政策研究的一大特征就是研究方法的多样性。公共政策研究方法的多样性集中表现在三个层面: 第一,认识论基础的多样性; 第二,学科视角和分析路径上的多样性; 第三,在操作层面或者说工具性方法的多样性。 研究路径和方法的多样性对于我们全面、深入地理解和把握公共政策的本质和运动规律是大有裨益的。本章所要着重介绍的内容就是公共政策的学科视角和分析路径上的多样性。,第一节公共政策研究的多学科视角,一、政治学视角 1.政治学是研究社会政治现象及其规律的学科,一般把它描绘成探讨人们如何为一个社会进行权威性价值分配的问题 。公共政策作为一种普遍和重要

18、的政治现象一直是政治学关注和研究的对象。,2.西方的政治学研究可以分为三个大的阶段:传统政治学时期、行为主义政治学时期和后行为主义政治学时期。 3.由于政治学研究方法的多样性,因此从政治学的视角对公共政策进行研究的路径也是多种多样的。,二、管理学视角 1.管理是指按照一定的计划和步骤,服从一定的指挥和原则,从而使个人和各个方面的活动协调一致,以便用最小的代价实现既定目标的活动。 2.管理科学是研究管理理论、方法和管理实践活动的一般规律的科学,它以运筹学、信息科学、系统科学、管理经济学和社会心理学等为基础,内容包括公共管理和企业管理,其理论核心是改进管理决策。管理科学对公共政策研究的最大贡献至是

19、决策科学。 3.由于公共政策从总体上来说是一种抽象的行为原则与规范,只有通过管理,才能将公共政策的目标变为现实。,三、经济学视角 1.经济学是研究人类经济行为尤其是经济选择行为以及经济政策的一门学科。从稀缺性的角度看待人类行为,它要解决任何一个社会和个人都面临的选择和资源配置问题。,2.经济学通常分为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前者运用总量分析方法研究整个国民经济活动的总量及其变化;后者则以单个经济单位的局部经济活动作为考察对象,运用个体分析方法研究个别企业、个别消费者在市场中的经济行为。 3.公共政策学的经济学视角就是采用经济学的理论假定、概念框架、分析方法及技术来看待公共政策问题。,四、社会学

20、视角 1.社会学简单说来就是研究社会现象的科学 ,主要研究构成社会结构的单位和适应社会结构的人类行为的变化。社会结构是指任何一种有选择的、周期的、有规律的和通过各种社会控制来调节的社会相互作用的模式。 2.社会学对公共政策分析的主要贡献在于它对社会问题、种族关系、家庭问题、犯罪学和社会变革所进行的研究。 3.社会学对公共政策研究的另一大贡献在于微观的实证研究方法 。,五、伦理学视角 1.伦理学也称“道德哲学”,是一门研究各类社会道德现象,揭示道德的本质、发展规律和社会作用的理论学科。它以道德问题和道德判断作为研究对象,包括道德活动现象、道德意识现象和道德规范现象。 2.伦理学可分为规范伦理学和

21、非规范伦理学两大类:规范伦理学包括一般的规范伦理学原理和应用伦理学;非规范伦理学包括描述伦理学和元伦理学。,3.伦理学对公共政策研究的影响至少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强调政策研究中的价值分析;二是政策研究本身的伦理规范,或者说是政策分析的职业伦理,这包括政策决策者的行为标准、政策研究者的职业道德要求、政策执行者的道德规范等。,第二节 公共政策的系统分析 和矛盾分析方法,一、公共政策的系统分析 1.系统分析可以看作包括了运筹学,再加上经济上的考虑和目标的调查以及与此有关的方法。 2.系统分析基础上的公共政策分析可以认为是基于公共政策与政策目标之间的关系,在各种备选方案中确定一个能最大程度实现该目标的

22、最优方案的过程。,3.从系统分析的要素和步骤来看,公共政策分析过程的逻辑顺序可以分为如下几个阶段:阐释目标、寻找方案、预测效果、构造模型、评估方案。 4.从系统分析的内容来看,对公共政策系统的分析通常包括政策系统的环境分析、政策系统的目标分析和政策系统的结构分析三个方面 。,5.公共政策研究中的系统分析的主要作用有: (1)帮助政策分析人员从整体性的角度理解政策系统,并在此基础上对不同的政策系统加以较; (2)鼓励政策分析人员同时对政策系统的各子系统进行研究,促使政策分析人员注意系统内部的结构和层次特点;,(3)系统分析强调并突出对未知事物和状态的探索,使人们能够在过去和现在的基础上预测未来,

23、不断开拓新的领域; (4)系统分析引导政策分析人员在政策分析过程中善于转换视角,从不同的角度或侧面看待政策分析中的问题; (5)系统分析促使政策分析人员在考虑政策目标和解决问题所需的要求和条件时,也同时注意考虑协调、控制和贯彻执行等问题,并注意进行从目的到手段的全面调查。,二、公共政策的矛盾分析 1.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要求我们在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地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分析政策问题、制定和执行政策,必须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 2.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要求我们在分析政策问题、制定和执行政策时首先要善于抓住重点,抓住关键,集中主要力量去解决主要矛盾,同时又要学会统筹兼顾,恰当

24、地处理次要矛盾 。,第三节 公共政策的历史比较 分析方法,一、公共政策的历史分析 1.唯物史观认为,一切事物都具有历史性。任何事物都有其产生、发展和灭亡的历史,都作为过程而存在,都是历史必然性和历史暂时性的统一。认识事物和研究问题必须遵循科学的历史主义方法。这就要求:,(1)在认识事物时,要坚持变与不变的辩证统一。 (2)在评价事物时,要坚持肯定与否定的辩证统一。 (3)在改造事物时,要坚持继承和变革的辩证统一。,2.研究公共政策同样必须坚持历史的观点。 因为任何一个政策问题都不是孤立的,而是 一个复杂的系统和矛盾群体,是会不断发展变化 的; 同时,每一项政策也都是一个过程,有其产 生、发展和

25、消亡的历史。因此对公共政策的研究 就不能仅限于对当前情况的分析,否则就难以把 握政策变化的原因,更谈不上对政策的改进。,3.历史分析法的优点主要有:可以研究不能直接调查的对象;资料数量往往比一次性调查丰富,可以采取大样本来提高可信度;资料来源于历史事实,受干扰小,具有客观性;有些文献中的基础数据和资料是经过整理归纳的现成资料;较之其他社会调查方法的花费要少。 4.它的缺点主要有:虽然资料来源比较广泛,但缺乏足够的深入性、全面性和系统性;限于书面语言,难以见到具体环境下的行为和思想;定量化困难等。,二、公共政策的比较分析 1.比较和鉴别是人类认识未知事物的基本方法。 所谓比较,就是根据一定的标准

26、把彼此之间有着某种联系的多个事物加以对照,从而确定其间的相同与相异之处,由此对事物作出初步的分类; 在分类的基础上,人们可以认知和把握不同事物的共同和相异的表象特征和本质特征,进而达到对特定事物的理解和解释。,2.政治学中的比较研究传统最早可以追溯到亚里士多德对古希腊城邦政体的研究。亚里士多德的比较方法中所包括的基本逻辑是:确定一个具有理论意义的研究对象或建构一个问题,然后对相关经验资料进行收集和分类研究,再引入一种关键评判性度量标准并据此对分类结果展开剖析和分析,进而得出解释性的概括。,3.比较政治学的成功启发了公共政策的研究,比较公共政策作为一种新的研究取向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严格意义上

27、的比较公共政策是对公共政策进行跨国的比较研究。 进行公共政策的系统比较有三个基本的原因: (1)为制定更好的政策提供指导; (2)为了更加深入地了解在处理具体问题时政府机构和政治过程是怎样运作的; (3)因为当今世界日益增长的相互依存,很多全球性的问题需要各国相互合作,一个国家的政策常常会对其他国家的政策制定产生重大影响。,4.比较的步骤一般分为: (1)确定比较研究的范围,即确定要比较的公共政策领域和作为比较对象的国家; (2)进行个案研究,具体描述各个国家所采取的政策的内容及其相关因素; (3)类型分析,即按照同一逻辑特征,把一定的政策现象分门别类地加以整理,找出若干种事物的共同特征,以及

28、这类事物与其他事物的基本区别; (4)设定比较对象的自变量和因变量,通过对这些变量之间的关系的比较,考察它们的共同特征和各别特征,发现共同本质和各别事物的特殊属性。,三、公共政策的个案分析 1.个案分析也叫个案研究或案例研究,是对单一的研究对象进行深入而具体研究的方法。 2.个案研究的对象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个别团体或机构,还可以是某个现象或问题。个案研究一般对研究对象的一些典型特征作全面、深入的考察和分析,也就是所谓“解剖麻雀”的方法。,3.个案研究的步骤一般包括: (1)明确个案研究的目的和内容; (2)制定研究计划; (3)实施个案研究(如收集资料、访谈、观察、测量等); (4)整理分析

29、材料,形成结论; (5)起草研究报告。,4.个案研究法的主要特点是: (1)研究对象的个别性与典型性。 (2)研究内容的深入性和全面性。 (3)研究方法的多样性和综合性。 5.个案研究的优点主要有:个案研究充分考虑研究对象的特点,根据研究对象的实际,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个案研究是历史研究与现实发展相结合的动态研究,能更好地揭示研究对象的发展特点和规律;个案研究的方法灵活多样。,第四节 公共政策的经济社会分析方法,一、利益分析方法 1.利益是社会化的需要,是人们通过一定的社会关系表现出来的需要。对利益的追求,形成人们的动机,成为推动人们活动的动因。,2.不同的角度可以有不同的划分,例如按照不同的

30、构成内容把利益分为物质利益和精神利益;按照不同的领域把利益分为经济利益、政治利益、文化利益;等等。 3.马克思主义的利益分析方法是从利益的角度去分析人们结成的经济关系、阶级关系、政治关系以及各种社会关系,并且认为经济关系、阶级关系决定其他一切社会政治关系 。,4.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一贯重视政策的利益实现和利益分配问题。 毛泽东:要得到群众的拥护就得真心实意地为群众谋利益 ; 邓小平也指出,不讲物质利益是唯心论,要以是否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判断社会主义优越性的标准; 江泽民:改革越深化,越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各种利益关系,把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正确地统一和结

31、合起来 。,5.研究当前我国的公共政策,就要弄清中国目前利益关系的具体状况,也就是说,要明确当前中国存在哪些利益关系(包括利益差别和利益冲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这些利益关系表现出哪些新特点,其中有哪些关系是不合理的、需要调整的,不合理之处及其原因是什么,如何进行针对性的调控,等等。,二、经济分析方法 1.从经济方面分析政治和政策现象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重要方法之一。经济分析方法内含着历史辩证法的思想,它把社会划分为经济基础、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三大结构,从它们之间的辩证关系中把握政治和政策现象。,2.当代西方政治学和公共政策研究同样重视经济分析方法的应用,只是他们更多的是用现代经济学的概念和

32、理论来分析政治和政策现象。 3.运用现代经济学分析公共政策获得最大成功的是公共选择理论。 詹姆斯布坎南、肯尼思阿罗和保罗萨缪尔森,将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应用于政治领域,力求解释民主社会中政治和社会选择的过程。,三、社会形态分析 1.社会形态的学说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创造。社会形态是一定社会发展阶段上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体系的总称,是这个阶段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2.经济基础是指由社会一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所决定的生产关系的总和;上层建筑是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组织和设施的总和。经济基础是上层建筑赖以存在的根源,它决定上层建筑;上

33、层建筑是经济基础在政治和思想上的表现,它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3.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发展状况的规律,是无产阶级政党和社会主义国家的政府制定路线、方针和政策的一个重要的理论基础。,4.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类社会可以分为五种基本社会形态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 5.西方学者同样重视社会形态的研究,只是他们的划分标准有所不同。最有代表性的观点是丹尼尔贝尔在其著作后工业社会的来临中提出的社会发展三阶段论,即前工业社会、工业社会和后工业社会。 6.后工业社会是贝尔用来指称20世纪50年代以后出现的,以知识和信息为中心的社会,是当代西方各国制定公共政策的依据和总体背

34、景。,四、社会阶级与阶层分析 (一)阶级分析 1.阶级是一个历史范畴,阶级的存在是和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的。所谓阶级,就是这样一些集团,由于它们在一定社会经济结构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其中一个集团能够占有另一个集团的劳动。,2.有阶级就会有阶级斗争。阶级斗争是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之间、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之间围绕着阶级利益而进行的斗争,同时也必然要扩展到同经济领域紧密相联的政治领域和思想领域。 3.阶级分析就是用阶级和阶级斗争的观点去观察和研究阶级社会中社会现象的方法。,4.要想正确认识社会,指导社会实践,就必须用阶级分析的方法,研究社会各阶级的经济地位,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它们的政治态度和思

35、想状况,还要分析各个阶级的历史地位和作用以及各阶级的相互关系。只有这样,才能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 5.西方政治学中“统治精英理论”等,更多的是从政治而不是经济的角度来研究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的关系。,(二)阶层分析 1.在日益全球化的今天,世界上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变得更加错综复杂了 ,因为阶级结构发生了变化,所以我们不能还拿传统的观点来看待今天的社会状况。这里有必要引入阶层的概念。 2.传统上通常把阶层看作在同一阶级中,由于所处阶级地位不同而分成的若干层次。其实阶级和阶层反映的都是社会不平等现象。,3.马克思认为在一切社会关系中,最为根本的关系就是人们在社会活动中所结成的各种利益关系。

36、对这种利益关系的研究,实际上是考察种种社会资源、生活机会在不同人群中的分配方式的差异。 阶层所反映的就是社会中这种资源分配与占有的关系,这种分配与占有关系决定着人们的社会互动方式、互动过程以及其他社会关系的形成,因而也是社会结构中占主导性的社会关系。,4.有关社会分层的理论解释,有功能论和冲突论两种。 (1)功能论认为在一个社会中,为了实现社会的基本价值目标(如社会稳定和社会发展),需要居于各种社会位置的人们的共同努力。,但是,各种社会位置对实现社会基本价值目标的重要性程度不一样,而重要的社会位置需要高素质并经过高度训练的人去占据,以确保社会功能的高效率发挥和社会目标的高效率达到。因此,各种社

37、会报酬应该按照各种社会位置对整体社会的贡献的大小来分配。由于贡献的大小不一,社会分配也就自然是不平等的。按照这种理论,社会不平等不仅是合理的,而且是必然的。 (2)冲突论秉承马克思主义的阶级理论,把社会分配不平等的根源归结为不同的社会集团在控制社会经济运行过程和公共机构的权力的不同。,5.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逐步形成了“两个阶级一个阶层”(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知识分子阶层)的社会结构。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社会阶层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呈现出了多元化的发展方向,并正在向与现代化经济结构相适应的社会阶层结构方向转变 。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陆学艺等人通过实证研究把现阶段的中国划分为十大阶层

38、 。 十大社会阶层的划分说明当今的社会已进入现代社会的雏形阶段。稳定的社会结构应该是一个橄榄型,国内现在还是一个洋葱型,该大的还没有大起来,该小的还没有变小,该富的还没有富起来。,第五节 公共政策的制度分析方法,一、政治学中的制度主义 1.制度的内涵比较宽泛。广义的制度指的是一个社会为确定人们的相互关系而人为设定的一些约束规则,一般包括非正式约束和正式约束两个部分。,(1)非正式约束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交往中无意识地形成的,主要包括价值观念、伦理规范、道德观念、风俗习惯、意识形态等因素。 (2)正式约束也称正式规则,是指人们有意识创造的一系列带有强制性的规则,包括社会规则、政治规则、经济规则等。

39、 狭义的制度指的就是正式约束及其结构化的形式,特别是组织机构及其所遵循的规则。,2.制度规定了政治体系是如何运转的,因此它占据了政治学研究的中心位置。从古至今,政治学者一贯重视对制度的研究和分析。 (1)古希腊时期,亚里士多德就曾运用制度分析方法对当时的各种城邦政体进行了比较研究。 (2)在近代,制度分析一直是西方政治学的主要研究方法。,(3)到20世纪20年代,一些欧美政治学家出于对政治学研究现状的不满而开始寻求创新。行为主义在20世纪中叶开始成为政治学研究的主流方法论。 (4)到了20世纪80年代,由于行为主义自身的缺陷以及新制度经济学的冲击,政治学家开始重新关注制度问题,把制度纳入了当代

40、主流政治学理论的视野。新制度主义的“新”体现在既关注制度在政治生活中的作用,又吸收行为主义的动态、过程、定量化的研究方法。这是新制度主义政治学的基本特点。,二、新制度主义的三大流派 新制度主义是在传统制度分析的基础上,批判吸收了行为主义的研究方法,同时借鉴了社会学、制度经济学以及其他社会科学的研究成果,因此在其内部形成了多种分支 。 我们着重介绍“历史制度主义”(historical institutionalism)、“理性选择制度主义”(rational choice institutionalism)和 “社会学制度主义”(sociological institutionalism)这三

41、大流派。,(一)历史制度主义 1.历史制度主义是在对政治学中团体理论和结构功能主义的批判和整合基础上形成的。 冠之以“历史”,是因为这一学派认为历史是克服人类理性(工具理性)局限性的一个主要途径;之所以又是“制度主义”,因为他们注重以制度为核心来考察历史,以国家、政治制度为中心来分析历史。,2.历史制度主义者认为制度是扎根于政治组织结构或政治经济关系中的正式或非正式的程序、惯例、规范等,它们包括宪法规则、官僚体制运作的程序等。他们接受团体理论的观点,认为由于社会资源分布的不平衡,权力在社会群体之间的分配是不均衡、不平等的,这种不平等的权力关系一旦固定下来,通过政治过程被纳入规范体系,就形成制度

42、,又成为调停群体日常交往的准则 。,3.历史制度主义者通过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制度来解释政治现象。他们是社会因果论的积极倡导者,但他们反对传统认为相同的作用力必然会在任何地方产生完全相同结果的观点,认为社会力量作用的结果还受到源自过去的特定情势的某些因素的影响,而制度正是该特定情势中最重要的因素。,4.保罗皮尔逊(Paul Pierson)在回报递增、路径依赖和政治学研究一文中,在开放系统的运动中,在系统的分叉点或临界点上的微小的涨落都可能对系统造成巨大变化的理论,并吸收了新制度主义经济学所揭示的在制度变迁过程中易于形成一种自我强化的路径依赖的观点,提出了自己的路径依赖观。,5.广义的路径

43、依赖指的是前一阶段上的事件可能会对后一阶段的事件产生某种影响和制约作用;狭义的路径依赖则诉诸“回报递增”,认为某种制度模式一旦上了轨道之后,沿着同一道路继续发展的可能性会增大,这是因为该制度模式提供了比其它制度更大的收益。,6.路径依赖在政治生活中表现为: (1)时间序列的重要性 (2)政治制度的惯性 (3)政治过程的偶然性 (4)政治制度的继承性 7.制度变迁在正常时期遵循路径依赖的规律,而制度的创始和变革则有赖于制度断裂的“临界点”。新制度是临界点上各种政治力量冲突的结果。,8.但历史制度主义认为正常时期的制度变迁也还存在着意外后果,环境和条件的变化可能促使制度的功能发生扭曲或改变。,这些

44、影响因素主要有: 一是社会经济系统和政治背景的变化有可能会使原来不那么重要的制度变得重要起来,原来不怎么发生作用的制度会突然对政治生活产生重大影响;二是社会经济和政治背景的变化也有可能会在既定的制度背景下产生出一些新的行动者,他们有可能会利用原本服务于旧有行动者的制度来为自己服务;三是环境的变化还有可能使旧制度下的旧行动者利用既存的制度来追求新的目标;四是新观念的输入有可能会使既定制度下的行动者重新审视原有的制度,从而促成主动的制度变革;五是制度自身的意义和功能随着时间的改变而出现内在冲突,而这些斗争和冲突又可能溢出制度之外,并引发新的变革。,(二)理性选择的新制度主义 1.理性选择制度主义起

45、源于对美国国会制度的研究。它主要吸收新古典经济学中有关“经济人”的假设和新制度主义经济学中有关制度在经济生活中作用的理论(委托代理理论) ,其主要分析工具有产权、寻租和交易成本等理论。 2.理性选择制度主义者把制度界定为“工作规则的组合,它通常用来决定谁有资格在某个领域制定决策,应该允许或限制何种行动;同时,他们把政治视为“集体行动的困境”,即当每个个体采取行动以实现个人偏好的最大化时,却可能产生对集体而言为次优的结果。,3.理性选择制度主义从“经济人”假设出发,认为个人行为是基于个人利益或效用的最大化,因此,制度被看成是个人行为的结果。 4.理性选择制度主义最重要的贡献就是发现了在决定政治结

46、果时,制度影响政治行为者之间战略互动的方式。,(1)首先,政治行为者的行为不是由非个人的历史力量驱动的,而是经过个人的战略计算后采取的。 (2)其次,这种战略计算深受行为者对他人可能实施某些行为的预期的影响。由于制度是一个社会中指导人们行为和活动的基本准则,特别是政府的各项法规政策更是以一定的强制力和惩戒机制来保证制度得以遵守,使制度具有可预测性和稳定性的特征。,5.制度对政治生活中行为者之间战略互动的构造表现为:通过影响政治行为者选择活动的范围和序列,通过提供有关减少他人相应行为不确定性的信息和实施机制,制度可以引导政治行为者进入特定的计算过程,并作出相应的行为选择,从而有可能改善社会政治结

47、果。,(三)社会学制度主义 1.社会学制度主义源于对传统组织理论的反思。 (1)传统的韦伯式官僚组织理论认为,组织是为了实现特定目的而设立的,效率是组织建立的一个主要原则。 (2)社会学制度主义认为这种理论是一种典型的工具主义和功利主义的说法,它仅仅从资源分配和效率的角度来看待组织的存在,没有看到符号、仪式象征等文化活动对于组织存续的重大意义。,(3)有鉴于此,社会学制度主义对制度的界定要更为宽泛,它不仅指正式和非正式的规则、程序,同时也包括了象征体系、认知形式和为人类行为提供“意义框架”的道德模型等具有特殊文化内涵的成分。,2.社会学制度主义的理论基础是建立在“社会人”假设之上的。它反对理性

48、选择学派将个人的行为归结为出于自我利益考虑的理性计算,认为个人的政治行动不完全是理性选择的结果,而是受到制度的规定和制约。 3.在制度和个体行为的关系上,社会学制度主义超越了传统的“规范解释”制度通过要求个人将行为规范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而对个体行为产生作用,提出了新的“认知解释”制度通过提供作为人类行为依据的认知性文字、行为类别与活动模型而影响人们的行为。,三、公共政策的制度分析 1.制度(institution,有时专指机构)是公共政策过程得以实现的场所,它包括政治组织、法律和规则等。这些制度构成每个政治体系的核心部分,并且制约着决策者的行为。它们划分各级组织的权力和责任,并且授予个人和团

49、体以权利。 2.传统制度主义把公共政策看作政府机构或制度的产出。政策是由政府机构制定并加以实施的,一项政策方案如果不被政府机构所采纳和执行,就不能成为政策。,3.传统制度主义往往偏重描述,并纠缠于行政的细节和正式的程序,而忽视了个人和团体会利用制度来谋求私利,也忽略了社会背景对正式制度安排的形成和调整所发挥的作用;再者它是从静态的角度来看待政策过程的,而且制度在其中并非是独立变量,制度的规则和运作实际上有赖于像官僚和政客这样的个人所作出的政治选择。,三、公共政策的制度分析 (1)新制度主义是传统制度主义的否定之否定,它弥补了行为主义的不足,把制度因素重新置于政策研究的中心位置。公共政策的形成不再被简单看成是无数选民偏好的聚集,而是通过一定规则制定出来的。,(2)历史制度主义者承认影响政策因素的多元化,尤其是经济方面的因素。他们整合了社会的和国家的视角以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