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元整合导学模式研究成果之一一堂好课的标准.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619226 上传时间:2019-04-20 格式:PPT 页数:14 大小:1.6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元整合导学模式研究成果之一一堂好课的标准.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三元整合导学模式研究成果之一一堂好课的标准.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三元整合导学模式研究成果之一一堂好课的标准.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三元整合导学模式研究成果之一一堂好课的标准.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三元整合导学模式研究成果之一一堂好课的标准.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三元整合导学模式研究成果之一一堂好课的标准.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元整合导学模式研究成果之一一堂好课的标准.ppt(1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三元整合导学模式研究成果之一: 一堂好课的标准,广州市教育局教研室 谭国华 E-mail: 2012年12月03日,三元整合导学模式,三元整合导学模式的基本内容 核心概念:三元(教学目标、学科课型、教学策略)/ 整合(理论、经验、教材)/ 导学(使学生学会学习)。 理论体系:学习的分类/学习的过程与条件/课型及相应的课堂教学结构/教学目标的设置与陈述/教学策略的选择与运用。 操作体系:学习小组/导学稿/导学型课堂/(与教改推进相配套的)教育教学管理措施/(包括课堂教学、导学稿、学习小组等在内的)评价体系。 三元整合导学模式的实践效果 从2009年开始,在广州市番禺区象贤中学实施“三元整合导学模

2、式”教学改革,取得较大成效。学生的基本素质得到较大的提高,高考成绩逐年大幅增长;教师的专业能力明显提高;学校的社会影响日益扩大,中国教育报在2012年5月21至23日连续三天进行报道。,三元整合导学模式的实践证明:一堂好课应满足以下三个标准。,一、教学目标的导向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 二、学科课型的基本特点得到充分的体现。 三、教学策略的运用能有效促进学生的学习。,一、教学目标的导向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好课:是指单位时间内教学活动的结果与教学目标高度吻合的课。一堂好课也即是一堂高效的课。 教学目标:预期的学生学习结果。通俗的讲就是,通过一定时间的教学后,学生将能够学会做什么。 教学目标具有三方面

3、的作用:导学、导教、导测评。在教育心理学中将这三方面的作用称为教学目标的导向作用。 三元整合导学模式的实践证明:教学目标的导向作用能否得到充分的发挥对课堂教学能否真正实现高效有非常大的影响。,一、教学目标的导向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要确保教学目标的导向作用得到充分发挥,需满足以下四个要求: 1.应区分三种不同水平的教学目标。 2.教学目标的陈述应符合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明确、具体、可操作。 3.应确保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保持高度一致。 4.应始终强调学生对教学目标达成的自我判断。,一、教学目标的导向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两个案例,一、教学目标的导向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两个案例,二、学科课型的基本特点

4、得到充分的体现,课型:即课的类型,同时也是课的模型。 课型的基本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基本教学任务和基本教学过程。 基本教学任务:应通过教学目标加以具体化,并在教学过程中得以落实。 基本教学过程:学生的学有独立的过程,而且不同类型知识的学习过程是不一样的;教师的教没有独立的过程,教只是帮助学生的学。因此,教的过程应与学的过程相匹配。,二、学科课型的基本特点得到充分的体现,学习的类型:学习有不同的类型,不同类型的学习需要不同类型的教学。,有组织的整体知识,二、学科课型的基本特点得到充分的体现,广义知识学习的一般过程 概念的习得方式:概念形成,概念同化。 规则的习得方式:例规法,规例法。 认知策

5、略的习得方式:例规法。,陈述性知识,智慧技能,认知策略,二、学科课型的基本特点得到充分的体现,三个案例,三、教学策略的运用能有效促进学生的学习,教学策略的概念 教学策略是教师为实现教学目标所采取的一系列问题解决行为,这些行为包括适合达到一定教学目标的一整套教学步骤、方法、媒体的选择等。 据此,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方式、教学手段等都属于教学策略的范畴,它们相互之间没有上下位关系.特别地,教学方法、教学方式、教学手段等是相互交叉的. 教学策略的类型 史密斯和雷根在教学设计一书中将课堂教学策略分为两类:一类是由学生自己提供的,被称为“生成性”策略,另一类是教师提供的,被称为“给予性”(替代性)策略,接受法即属于此。该书并且指出,在可接受的条件下,最优的教学策略应该尽可能向生成一端靠拢,同时也要给学习者提供足够的支持,使他们在可能的时间内完成学习。,三、教学策略的运用能有效促进学生的学习,为使教学策略的运用能有效促进学生的学习,至少需满足以下要求: 1.应注意激发与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 2.教学内容的组织应建立在学生已有知识与经验的基础之上,重点突出,容量恰当,要求适度; 3.教学方式方法的运用应有助于学生学会学习; 4.应妥善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谢 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