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辽源一中2018_2019学年高三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201901280163.doc

上传人:无敌斩 文档编号:2621487 上传时间:2019-04-2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2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吉林省辽源一中2018_2019学年高三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20190128016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吉林省辽源一中2018_2019学年高三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20190128016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吉林省辽源一中2018_2019学年高三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201901280163.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吉林省辽源一中2018_2019学年高三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201901280163.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吉林省辽源一中2018_2019学年高三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201901280163.doc(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此卷只装订不密封班级 姓名 准考证号 考场号 座位号 2018-2019学年上学期高三年级期末考试生 物 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3小题,每小题2分,共4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1(2019西宁四中)

2、下列有关生物体组成元素和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Mg元素缺乏会造成人体血液中血红蛋白含量不足,从而影响体内氧气供应B一个RNA分子水解后能得到4种脱氧核苷酸C蛋白质和DNA分子的多样性都与它们的空间结构密切相关D淀粉、糖原、纤维素和麦芽糖彻底水解后,得到的产物是相同的2(2018莆田一中)下列过程与生物膜的流动性无关的是( )A浆细胞分泌抗体 B核糖体上合成的解旋酶进入细胞核C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复原D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3(2019八县一中)如图是两种细胞的亚显微结构示意图。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与甲细胞相比,乙细胞特有的细胞器有B甲细胞中参与抗体合成和分泌的具膜细胞器有C乙细胞所构成的

3、组织可作为鉴定还原糖的理想材料D甲、乙细胞中的各具有不同的功能4(2018国兴中学)如图表示温度和酶的关系,此曲线不能说明的是( )A在B之前酶的活性与温度成正相关;之后成反相关B当温度达到B时酶的活性最高CA点时,酶的活性很低,但随着温度的升高,酶的活性可以上升DC点时,酶的活性也很低,当温度降低时,酶的活性可以恢复上升5(2019珠海一中)下列关于细胞分化的描述,正确的是( )A细胞的高度分化改变了物种的遗传信息B可以通过检测细胞中呼吸酶基因是否表达,来确定细胞是否分化C一个人肝细胞和肌细胞结构和功能不同的根本原因是mRNA不同D神经细胞特有的基因决定了神经递质的精准释放位置6(2019南

4、昌二中)下列据图描述细胞周期的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诱导细胞的基因突变可使用物理或化学方法,作用于甲的S期或丙的AB段B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是指乙的a+b段或b+c段C用秋水仙素作用于丙细胞可使细胞分裂停留在BA段D细胞中可能含有染色单体的时间段是M或b、d或AB段7(2018上海普陀区联考)图为某二倍体生物细胞分裂过程中某一时期分裂示意图,图中数字代表染色体,字母代表染色单体。没有突变且细胞正常分裂,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细胞中有同源染色体4对、DNA分子8个B如果a上有D基因,a的相同位置上的基因是dC由于染色体自由组合,该细胞分裂完成将得到四种子细胞D由于同源染色体分离,分裂后a与

5、b不能共存于一个细胞8(2019牡丹江一中)将某一经3H充分标记的DNA的动物细胞(染色体数为2N)置于不含3H的培养基中培养,该细胞经过两次连续分裂后形成4个大小相等的子细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子细胞中染色体数为2N,则其中含3H的染色体数一定为NB若子细胞中染色体都含3H,则细胞分裂过程中很可能发生基因重组C若子细胞中染色体数为N,则其中含3H的DNA分子数为N/2D若子细胞中有的染色体不含3H,则原因是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9(2019衡水中学)下列与DNA复制和与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用32P标记的噬菌体在不含32P的大肠杆菌内增殖3代,具有放射性的噬菌体占

6、1/4B含有300个碱基对的DNA片段,其中一条链上A+T=35%,该DNA片段在第3次复制时,需要780个胞嘧啶脱氧核苷酸C活的R型细菌与S型细菌的DNA混合后转化为S型细菌的实质是一种基因重组D活的R型细菌与S型细菌的DNA混合后在固体培养基上培养只长出S型菌菌落10(2018静海一中)下列关于核酸分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RNA分子中可含有互补配对的碱基对BDNA中每个脱氧核糖均连接两个磷酸基团CDNA的稳定性与胞嘧啶的含量成正相关D将含32P的DNA分子放在31P的培养基中培养,复制三次,含31P的子代DNA占总数的100%11(2018凌源二中)下列关于基因突变的叙述,正确的是(

7、 )A基因突变是指染色体上部分基因的缺失B基因突变只发生在有丝分裂间期DNA复制时C基因突变的方向与环境之间有明确的因果关系D基因突变具有普遍性,可为进化提供原始材料12(2018山西实验中学)下图为遗传系谱图,2号个体无甲病致病基因。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甲病在群体中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B乙病在群体中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C1号个体可能携带甲病基因D1号和2号所生的孩子可能患甲病13(2018凯里一中)下列有关变异及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有几项( )如果没有接因突变,纯种高茎豌豆与矮茎豌豆杂交子代不会产生矮茎植株由于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因此在豌豆中控制高茎的基因可以突变为控制绿色的基因达尔文

8、之所以优秀,是因为他果断地摒弃了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的观点金丝猴的不同个体之间通过生存斗争实现了共同进化A0项 B1项 C2项 D3项14(2018宜昌市级联考)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A内环境稳态是机体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通过各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来共同维持的B因肾功能衰竭已出现尿毒症的患者,其内环境稳态会失调C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呼吸系统都参与了人体体温调节D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15(2019邢台市级联考)下丘脑分泌的多种多肽类激素对垂体的分泌起特异性刺激作用或抑制作用,称为释放激素或抑制激素。下丘脑通过上述途径,调节人体的体温平衡、水平衡、内分

9、泌和情绪反应等重要生理过程。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下丘脑对垂体具有双重调控作用B释放激素和抑制激素对靶细胞有相反的生理作用C破坏下丘脑相关部位可能引起组织水肿D下丘脑相关部位受损后,内环境中甲状腺激素的含量会降低16(2018邯郸一中)下列有关植物激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A植物激素的调节特点与动物激素完全一致B植物向光性生长和根的向地性生长不都体现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C植物没有神经系统,其生命活动的调节方式只有激素调节D乙烯的作用是促进果实成熟,因此只分布在果实中17(2019长春实验中学)下列有关种群增长曲线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在种群“J”型增长模型(Nt=N0t)中,表示该种

10、群的增长速率B在自然条件下,种群的环境容纳量(即K值)是固定不变的C在鱼类养殖中,在接近K值时进行捕捞有利于该种群的可持续发展D在“S”型曲线中,种群密度不同时可能具有相同的种群增长速率18(2019青岛十七中)如图表示一个群落从阶段1演替至阶段5的过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阶段15过程的演替类型为次生演替B演替过程可得出新物种的形成历时较短的结论C有些群落不具备演替至阶段5的气候条件D人类活动会影响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19(2018黄冈中学)将一个濒临灭绝的生物的种群释放到一个新环境中,那里有充足的食物,没有天敌,请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种群的个体数一定会迅速增加B人类对濒危

11、动植物进行保护,有可能会干扰自然界正常的自然选择C该濒危物种的不同个体之间、与天敌之间、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就是共同进化D该种群某个体的迁出不会导致该种群进化20(2018山东实验中学)高中生物的许多实验都用到显微镜,下列实验结果能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是( )A人口腔上皮细胞中的线粒体被甲基绿染成蓝绿色B质壁分离过程中紫色洋葱表皮细胞液泡的颜色越来越深C不需染色在高倍镜下即能观察到叶绿体绿色的基粒D低温处理后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染色体数目均加倍21(2018武邑中学)下列有关生命活动中,细胞内物质含量或比值的关系,正确的是( )A人体细胞内O2/CO2的比值,线粒体内比细胞质基

12、质高B细胞内结合水/自由水的比值,种子萌发时比休眠时高C神经纤维膜内K+/Na+的比值,动作电位时比静息电位时高D适宜条件下光合作用过程中C5/C3的比值,停止供应CO2后比停止前的高22(2018拉萨中学)下列有关酶的实验设计思路正确的是( )A利用淀粉、蔗糖、淀粉酶和碘液验证酶的专一性B利用胃蛋白酶、蛋清和pH分别为3、7、11的缓冲液验证pH对酶活性的影响C利用过氧化氢和过氧化氢酶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D利用过氧化氢、新鲜的猪肝研磨液和氯化铁溶液研究酶的高效性23(2018乐山市级联考)下列关于教材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变化的实验中,观察到染色体数目加倍的细胞

13、数最多B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的实验中,不需要重复实验,但要对照组C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中,丰富度的统计方法必须只能是记名计算法D落叶是在土壤微生物的作用下腐烂的:实验组土壤要灭菌处理,对照组不处理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4小题,除特别说明外,每空2分,共39分)24(10分)(2018朝阳市级联考)研究小组将生长状况相似的菠菜幼苗均分为A、B两组进行探究实验。A组培养在完全培养液中,B组培养在缺Mg2+的培养液中,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一段时间后,给两组菠菜幼苗持续提供14C标记的CO2。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请列举出本实验的两个无关变量_。(2)一段时间后检测,发现B组产生

14、的含14C标记的(CH2O)的量比A组低,原因是缺少Mg2+导致叶片中_含量减少,从而直接影响光合作用的_(填反应阶段)。(3)在检测过程中发现6s后含有14C的物质种类要比0.5s后的多。菠菜最初产生含有14C的物质为_,场所是_。25(11分)(2018云浮市级联考)胰岛素是唯一降血糖的激素,胰岛素分泌不仅受血糖浓度的调节,也受神经系统的支配。(1)当血糖升高时,下丘脑相关区域兴奋并传导到迷走神经,迷走神经释放乙酰胆碱。乙酰胆碱作为_作用于_细胞,促进胰岛素分泌。(2)当交感神经兴奋时,其释放去甲肾上腺素抑制胰岛素分泌。在调节胰岛素分泌过程中,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都作用于同种细胞,两者所起的

15、作用表现为_关系。(3)异常情况下,人体某种T细胞会被过度激活,分化成_后特异性攻击能分泌胰岛素的细胞,使其裂解导致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从免疫学角度分析,此病属于_。另一种类型的糖尿病,患者血液中胰岛素水平正常但存在“胰岛素抵抗”现象,推测此病的致病机理是_。26(8分)(2018綦江实验中学)下图是河流生态系统受到生活污水(含大量有机物)轻度污染后的净化作用示意图。(1)河流生态系统具有_能力,食物链和食物网中不具有的生态系统组成成分是_。(2)水中溶解氧含量逐渐恢复的主要原因是_ 。(3)河流生态系统受到生活污水污染及净化作用,是否体现了群落演替现象?人类活动对演替有怎样的影响?_。27(

16、10分)(2018临沧一中)肥胖与遗传密切相关,是影响人类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某肥胖基因发现于一突变系肥胖小鼠,人们对该基因进行了相关研究。(1)为确定其遗传方式,进行了杂交实验,根据实验结果与结论完成以下内容。实验材料:_小鼠;杂交方法:_。实验结果:子一代表现型均正常。结论: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2)在人类肥胖症研究中发现,许多人能正常分泌该类激素却仍患肥胖症,其原因是_。(3)目前认为,人的体重主要受多基因遗传的控制。假如一对夫妇的基因型均为AaBb(A、B基因使体重增加的作用相同且具累加效应,两对基因独立遗传),从遗传角度分析,其子女体重超过父母的概率是_,体重低于父母的基因型

17、为_。三、选做题(从给出的两题中任选一道作答,多做则按第一题计分,除特别说明外每空2分,共15分)28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15分)(2018朝阳市级联考)胡萝卜素可以用来治疗因缺乏维生素A引起的各种疾病,如夜盲症、干皮症等,还是常用的食品色素,广泛地用作食品、饮料和饲料的添加剂。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有关胡萝卜素提取的问题:(1)请补充完整从胡萝卜中提取胡萝卜素的实验流程:胡萝卜粉碎_过滤浓缩胡萝卜素。(2)乙醇和丙酮都不能用于胡萝卜素的萃取,原因是_ 。(3)萃取的效率主要取决于萃取剂的_。萃取的最佳温度和时间可以通过设置_来摸索。(4)萃取的过程需采用_加热,将提取的胡萝卜素粗品通过

18、_进行鉴定,若要获得-胡萝卜素,还必须对提取的产物进一步_。29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技术专题(15分)(2018南通市级联考)人类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aFGF)在转基因植物中的表达量普遍较低,某科研小组通过添加增强子(增强它所调节基因的转录频率)、polyA序列(提高mRNA的稳定性)等表达控制元件提高了aFGF基因在紫花苜蓿细胞中的表达量。下图表示操作的基本过程,质粒外面标注了限制酶酶切位点,质粒里面标注了相关的结构和基因(其中Kanr代表卡那霉素抗性基因)。请回答问题。(1)过程构建重组质粒都需要使用限制酶和_,限制酶酶Xho的识别序列是-CTCGAG-,aFGF基因被限制酶Xho切割

19、后形成的黏性末端是_。(2)图中质粒均未标出_(填结构名称);X、Y、Z三个酶切位点中,_的酶切位点与其他两点不同。(3)过程用_预先处理农杆菌,可提高质粒4的导入率;进行过程前,需提取农杆菌DNA,通过PCR进行基因扩增,鉴定其是否含目的基因,其设计引物的依据是_。(4)转化后的紫花苜蓿外植体需经过_过程才能长成完整植株,若长大后的转基因紫花苜蓿的aFGF表达量明显提高,请分析原因: _ 。32018-2019学年上学期高三年级期末考试生 物答 案1. 【答案】D【解析】Fe2+是构成血红蛋白的重要元素,因此铁元素缺乏会造成人体血液中血红蛋白含量不足,从而影响体内氧气供应,A错误;一个RNA

20、分子水解后能得到4种核糖核苷酸,B错误;不同的DNA分子都具有独特的双螺旋结构,因此DNA分子的多样性与其空间结构无关,C错误;淀粉、糖原、纤维素和麦芽糖彻底水解后,得到的产物都只有葡萄糖,D正确。2. 【答案】B【解析】分泌蛋白最初是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中由氨基酸形成肽链,肽链进入内质网进行初步的加工后,进入高尔基体经过进一步的加工形成分泌小泡与细胞膜融合,分泌到细胞外,抗体为分泌蛋白,因此浆细胞分泌抗体的过程有相关生物膜的融合,A错误;核糖体合成的蛋白质进入细胞核直接通过核孔,与生物膜无关,B正确;质壁分离复原与渗透作用相关,与生物膜的流动性和选择透过性相关,C错误;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有发生细

21、胞膜的分裂,与生物膜的流动性相关,D错误。3. 【答案】D【解析】与甲细胞相比,乙细胞特有的细胞器有叶绿体、大液泡,为细胞壁,不是细胞器,A错误;甲细胞中参与抗体合成和分泌的具膜细胞器有内质网、线粒体、高尔基体,为核糖体,没有膜结构,B错误;乙细胞含有叶绿体,使细胞显示绿色,会影响物质鉴定中显色反应的观察,故乙细胞所构成的组织不可作为鉴定还原糖的理想材料,C错误;为高尔基体,植物细胞中与有丝分裂过程中细胞壁的形成有关,动物细胞中与细胞的分泌物的分泌有关,D正确。4. 【答案】D【解析】由图可知B点前随着温度的升高酶活性增加,超过B点后随着温度的升高,酶活性降低,A正确。温度为B时活性最高,B正

22、确。A点时,酶活性很低,但此时酶的活性只是被抑制,随着温度的升高,酶的活性可以上升,C正确。C点时,酶的活性很低,但此时酶的空间结构已被破坏,当温度降低时,酶的活性是无法恢复的,D错误。5. 【答案】C【解析】细胞分化过程中,遗传物质没有变化,A错误;所有细胞中呼吸酶基因都表达,因此不能据此确定细胞是否分化,B错误;人肝细胞和肌细胞是细胞分化形成的,而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所以本质原因是两种细胞中的形成的mRNA有所区别,C正确;神经细胞和其他体细胞均来自同一个受精卵,遗传物质相同,基因也都相同,只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并不是神经细胞特有的基因决定了神经递质的精准释放位置,D错误

23、。6. 【答案】D【解析】甲图中的S期位于丙图中的BA段,A错误;细胞周期是指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故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是指乙的ab段或cd段,B错误;秋水仙素能抑制前期纺锤体形成,用秋水仙素作用于丙细胞可使细胞分裂停留在AB段,C错误;M或b、d或AB段均代表分裂期,包含前期、中期、后期、末期,其中前期、中期细胞含染色单体,D正确。7. 【答案】D【解析】该细胞中有同源染色体2对、DNA分子8个,A错误;如果a上有D基因,a的相同位置上的基因也是D,B错误;由于染色体自由组合,该细胞分裂完成将得到两种子细胞,C错误;由于同源染色体分离,分裂后a与b不能共存于一个细胞,D正

24、确。8. 【答案】B【解析】若子细胞中染色体数为2N,说明进行了两次有丝分裂,子细胞中含3H的染色体数为02N,A错误;若子细胞中染色体都含3H,说明两次分裂过程中只进行了一次DNA复制,分裂方式为减数分裂,细胞分裂过程中很可能发生基因重组,B正确;若子细胞中染色体数为N,说明进行了减数分裂,子细胞中DNA全部含3H,C错误;若子细胞中有的染色体不含3H,则应进行了两次有丝分裂,有丝分裂过程中无同源染色体分离现象,D错误。9. 【答案】D【解析】用32P标记的噬菌体在大肠杆菌内增殖3代,产生了8个子代噬菌体,由于DNA分子的半保留复制,有2个含有32P,所以具有放射性的噬菌体占总数为2/8=1

25、/4,A正确;某DNA片段有300个碱基对,其中一条链上A+T比例为35%,则另一条链上和整个DNA分子中A+T比例也为35%。因此整个DNA分子中,A=T=105个,G=C=195个。第三次复制该DNA片段时,需要胞嘧啶脱氧核糖核苷酸23-1195=780个,B正确;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的实质是基因重组,C正确;活的R型细菌与S型细菌的DNA混合后在固体培养基上培养同时长出S型菌和R型菌的菌落,D错误。10. 【答案】B【解析】RNA分子中的部分片段也存在碱基互补配对,如tRNA,A正确;DNA分子中磷酸和脱氧核糖交替连接形成基本骨架,因此DNA分子中大多数的脱氧核糖与两个磷酸相连,只有2个

26、脱氧核糖只与一个磷酸相连,B错误;由于A和T之间有2个氢键,C和G之间有3个氢键,因此DNA的稳定性与胞嘧啶的含量成正相关,C正确;由于DNA复制是半保留复制,所以经过3次复制后,有2个DNA分子中含有32P31P,6个DNA分子中含有31P31P,所以含31P的子代DNA分子有8个,占全部DNA分子的比例是100%,D正确。11. 【答案】D【解析】基因突变是指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而染色体上部分基因的缺失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A错误;基因突变是随机发生的,可以发生在生物个体发育的任何时期,也可以发生在细胞内的不同DNA分子上,同一DNA分子的不同部

27、位,只是由于细胞有丝分裂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DNA复制时解螺旋化,分子结构变的相对不够稳定,所以基因突变的概率比其它时期高,B错误;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其突变的方向与环境之间没有明确的因果关系,C错误;基因突变具有普遍性,是新基因产生的途径,可为进化提供原始材料,D正确。12. 【答案】C【解析】根据判定遗传病类型的口诀“无中生有为隐性,隐性遗传看女病,女病父正非伴性”可知,甲病为常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病,在群体中男性患者与女性患者出现的概率相同,A错误;根据判定遗传病类型的口诀“有中生无为显性,显性遗传看男病,父病女正非伴性”可知,乙病为常染色体上的显性遗传病,在群体中男性患者与女性患者

28、出现的概率相同,B错误;对于1号,其父母均为杂合子,而1号又是正常的,根据基因的分离定律可知,1号带有甲致病基因的概率为2/3,C正确;由于2号个体无甲病致病基因,而甲病的遗传方式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所以1号和2号所生的孩子不会患甲病,D错误。13. 【答案】A【解析】生物的表现型还受环境的影响,因此纯种高茎豌豆与矮茎豌豆杂交子代也可能表现为矮茎植株,错误;基因突变往往是突变为其等位基因,因此在豌豆中控制高茎的基因不能突变为控制绿色的基因,错误;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是在总结前人的基础上形成的,并没有完全摒弃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的观点,错误;共同进化发生在不同种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

29、而不是发生在种群内部,错误。因此,以上说法没有正确的, A正确。14. 【答案】A【解析】内环境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其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A错误;因肾功能衰竭已出现尿毒症的患者,其内环境稳态会失调,B正确;参与人体体温调节的系统有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呼吸系统等,C正确;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D正确。15. 【答案】C【解析】据题干可知,下丘脑分泌的多种多肽类激素对垂体的分泌起特异性刺激作用或抑制作用,即对垂体具有双重调控作用,A正确;释放激素和抑制激素对靶细胞促进或抑制,有相反的生理作用,

30、B正确;破坏下丘脑相关部位可使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尿量增加,不会引起组织水肿,C错误;下丘脑分泌的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可促进垂体释放促甲状腺激素,进而促进甲状腺分泌,下丘脑相关部位受损,会导致内环境中甲状腺激素的含量降低,D正确。16. 【答案】B【解析】植物激素和动物激素具有相同的调节特点,但是不完全相同,A错误;根的向地性生长能够体现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而植物的向光性是由于生长素分布不均匀导致,向光一侧生长素浓度低,促进作用弱,背光一侧生长素浓度高,促进作用强,没有体现两重性,B正确;激素调节在植物生长发育和对环境的适应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激素调节只是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一部分,C错误

31、;乙烯主要作用是促进果实成熟,植物体多个部位都能合成乙烯,D错误。17. 【答案】D【解析】在种群“J”型增长模型(Nt=N0t)中,表示该种群的增长倍数,A错误;在自然条件下,种群的环境容纳量(即K值)是相对稳定的,B错误;在鱼类养殖中,在接近K/2值时进行捕捞有利于该种群的可持续发展,C错误;在“S”型曲线中,种群增长速率先增加后减少,种群密度不同时可能具有相同的种群增长速率,D正确。18. 【答案】B【解析】据图分析,阶段1含有的生物种类比较少,并不是没有生物,因此阶段15过程的演替类型为次生演替,A正确;演替过程中生物的种类不断增加,说明出现了新物种,但是不能得出新物种的形成历时较短的

32、结论,B错误;阶段5是森林阶段,有些群落条件不适宜,不能演替至森林阶段,C正确;人类活动往往会影响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D正确。19. 【答案】B【解析】将一个濒临灭绝的生物的种群释放到一个新环境中,虽然那里有充足的食物,没有天敌,但是,如果气候不适宜,该种群的个体数不但不会增加,反而有可能会减少,A错误;正常的自然选择,起选择作用的是特定的环境条件,人类对濒危动植物进行保护,有可能会改变濒危动植物生存的环境,所以可能会干扰自然界正常的自然选择,B正确;共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C错误;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该种群某个体的迁出可能会导

33、致其基因频率发生改变,可能会导致该种群进化,D错误。20. 【答案】B【解析】人口腔上皮细胞中的线粒体能够被健那绿染成蓝绿色,A错误;质壁分离过程中紫色洋葱表皮细胞液泡的体积越来越小,颜色越来越深,B正确;叶绿体绿色的基粒属于亚显微结构,在光学显微镜下是观察不到的,需要用电子显微镜观察,C错误;低温诱导与秋水仙素都能抑制有丝分裂前期的纺锤体形成,只有作用于分生区处于前期的细胞才能够使得染色体数目加倍,D错误。21. 【答案】D【解析】线粒体中产生CO2,消耗O2,所以线粒体中CO2浓度大于细胞质基质,而O2浓度低于细胞质基质,因此线粒体内O2/CO2的比值比细胞质基质低,A错误;种子萌发时比休

34、眠时代谢活动增强,结合水与自由水比值更低,B错误;产生动作电位时,钠离子内流,因此神经纤维膜内K+/Na+的比值降低,C错误;适宜条件下光合作用过程中,停止供应CO2后,三碳化合物减少,五碳化合物增加,故C5/C3的比值升高,D正确。22. 【答案】D【解析】利用淀粉、蔗糖、淀粉酶和碘液不能验证酶的专一性,因为碘液不能与蔗糖反应,也不能与蔗糖的水解产物反应,所以不能检测,A错误;胃蛋白酶的最适pH是1.5左右,在pH为7和11的环境中变性失活,其pH值梯度设置不合理,故无法验证pH对酶活性的影响,B错误;过氧化氢在高温条件下易分解,所以不能利用过氧化氢和过氧化氢酶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C错误

35、;酶的高效性是指酶与无机催化剂相比较效率高,D正确。23. 【答案】D【解析】由于低温是前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因而处于前期、中期和后期的细胞正常,处于后期和末期的细胞中染色体加倍,而视野中处于分裂间期的细胞数量最多,A错误;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的实验为前后自身对照实验,不需另设置对照组,B错误;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中,丰富度的统计方法有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C错误;落叶是在土壤微生物的作用下腐烂的实验中,实验组土壤要灭菌处理,对照组不处理,D正确。24. 【答案】(1)温度、光照强度(pH等) (2)叶绿素 光反应 (3)C3(或三碳化合物) 叶绿体基质【解析】(1)该实

36、验的自变量是培养液中Mg2+的有无,培养温度、光照强度、培养液的pH等为无关变量。(2)镁参与叶绿素的组成,B组培养液中缺少Mg2+,导致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减少,直接影响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光能的吸收,导致产生的含14C标记的(CH2O)的量比A组低。(3)暗反应发生于叶绿体基质,其中CO2被固定后最初产物为C3(或三碳化合物)。25. 【答案】(1)信息分子(神经递质、化学信号) 胰岛B(1分) (2)拮抗 (3)效应T细胞 自身免疫病 靶细胞受体异常,不能识别胰岛素(胰岛素不能与受体特异性结合)【解析】(1)根据题意分析,乙酰胆碱由迷走神经末梢释放,属于神经递质,乙酰胆碱作用于胰岛B细胞,引

37、起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2)迷走神经释放的乙酰胆碱促进胰岛素分泌,交感神经释放的去甲肾上腺素抑制胰岛素分泌,故两者所起的作用表现为拮抗作用。(3)T细胞激活后增殖分化形成效应T细胞,攻击能分泌胰岛素的胰岛B细胞,使其裂解死亡,导致胰岛素含量少而患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该病属于自身免疫病。胰岛素水平正常,但不能发挥作用,可能是胰岛素作用的靶细胞上胰岛素受体异常,不能识别胰岛素,引起糖尿病。26. 【答案】(1)自我调节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分解者 (2)有机物分解后形成的大量的NH4+等无机盐离子,有利于藻类的大量繁殖,藻类通过光合作用释放氧气;有机物减少,需氧型细菌数量下降,因而对溶解氧的消耗

38、量减少 (3)是;人类活动往往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解析】(1)河流生态系统受到生活污水(含大量有机物)轻度污染后具有净化作用,说明该河流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由生产者和消费者组成,不具有的生态系统组成成分是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分解者。(2)分析图示可知,水中溶解氧含量逐渐恢复的主要原因是:有机物被细菌分解后形成大量的NH4+等无机盐离子,有利于藻类大量繁殖,藻类通过光合作用释放O2,导致溶解氧增加;含碳有机物减少而导致需氧型细菌数量下降,因而对溶解氧的消耗量减少。(3)河流生态系统受到生活污水污染及净化作用,体现了群落的演替现象。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

39、落的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27. 【答案】(1)纯合肥胖小鼠和纯合正常正反交 抗原抗体杂交(分子检测) (2)靶细胞缺乏相应的受体(或者激素与受体的结合受阻) (3)5/16 aaBb、Aabb、aabb(答全得分)【解析】(1)由于产生了突变系肥胖小鼠,所以要确定其遗传方式,需要将纯合肥胖小鼠和纯合正常小鼠进行正反交,并根据后代表现型进行判断。(2)由于许多人能正常分泌该类激素却仍患肥胖症,说明不缺激素,而是靶细胞缺乏相应的受体。(3)根据A、B基因使体重增加的作用相同且具累加效应,两对基因独立遗传,所以显性基因越多,体重越大。由于如一对夫妇的基因型均为AaBb,含有两个显

40、性基因,且其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所以其子女体重超过父母的基因型为1/16AABB、2/16AaBB、2/16AABb),在总数中占5/16;体重低于父母的基因型为aaBb、Aabb、aabb。28. 【答案】(1)干燥(1分) 萃取(1分) (2)乙醇和丙酮都是水溶性有机溶剂,萃取胡萝卜素的有机溶剂不应与水混溶(合理即可) (3分) (3)性质和使用量 对照实验 (4)水浴 纸层析法 分离【解析】(1)从胡萝卜中提取胡萝卜素的实验流程:胡萝卜粉碎干燥萃取过滤浓缩胡萝卜素。(2)乙醇和丙酮均是水溶性有机溶剂,萃取中因能与水混溶而影响萃取效果,因此乙醇和丙酮都不能用于胡萝卜素的萃取。(3)

41、萃取的效率主要取决于萃取剂的性质和使用量,同时还受到原料颗粒的大小、紧密程度、含水量、萃取的温度和时间等条件的影响;萃取的最佳温度和时间可以通过设置对照实验来摸索。(4)萃取过程应避免明火加热,需采用水浴加热,这是因为有机溶剂都是易燃物,直接使用明火加热容易引起燃烧、爆炸;提取的胡萝卜素粗品通过纸层析法进行鉴定,若要获得-胡萝卜素,还必须对提取的产物进一步分离。29. 【答案】(1)DNA连接酶(1分) (1分)(2)复制原点 Z (3)Ca2+(或CaCl2) aFGF基因两端的碱基序列 (4)脱分化、再分化 增强子提高了aFGF 基因转录的频率,植物偏好的密码子合成的aFGF基因及poly

42、A序列提高了翻译的效率(3分)【解析】(1)重组质粒构建过程中需要使用限制酶和DNA连接酶,限制酶Xho的识别序列是一CTCGAG,aFGF基因被限制酶Xho切割后形成的黏性末端是。(2)图中质粒标出了启动子、终止子、抗性标记基因,但没有标出复制原点;过程使用的限制酶是KpnI、XhoI ,所以X是KpnI的酶切位点,过程使用的限制酶是XbaI、EcoRI,所以Y、Z分别是KpnI、XhoI的酶切位点,因此X、Y、Z三个酶切位点中,Z的酶切位点与其他两点不同。(3)目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细胞时,用Ca2+处理可提高转化率,通过PCR鉴定农杆菌内是否含有aFGF基因,其本质就是要扩增出aFGF基因,所以设计引物的依据是aFGF基因两端的碱基序列。(4)外植体在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需经过脱分化和再分化才能长成完整植株,因为增强子提高了aFGF基因转录的频率,植物偏好的密码子合成的aFGF基因及polyA序列提高了翻译的效率,所以长大后的转基因紫花苜蓿的aFGF表达量明显提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