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辽源一中2018_2019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201901280153.doc

上传人:无敌斩 文档编号:2621500 上传时间:2019-04-2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吉林省辽源一中2018_2019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20190128015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吉林省辽源一中2018_2019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20190128015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吉林省辽源一中2018_2019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201901280153.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吉林省辽源一中2018_2019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201901280153.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吉林省辽源一中2018_2019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201901280153.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此卷只装订不密封班级 姓名 准考证号 考场号 座位号 2018-2019学年上学期高二年级期末考试生 物 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1(2018鹤岗一中)

2、下列关于内环境各成分之间转化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血浆中的许多物质能渗出毛细血管成为组织液B组织液中的代谢产物渗入毛细血管就成为血浆的组成成分C组织液渗入毛细淋巴管,就成为淋巴D淋巴渗出毛细淋巴管就成为组织液2(2017焦作市级联考)下列关于人体的内环境及其稳态的说法,错误的是( )A血浆、组织液渗透压的变化可能会引起组织水肿B内环境中某种成分发生改变可能会引起人体患某种疾病C血浆中缓冲物质的存在,会使血浆的pH保持稳定不变D高温环境中出现中暑说明机体调节稳态的能力是有限的3(2018哈尔滨六中)如图为某反射的反射弧结构示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若在处给予足够强的有效刺激,则在a处可

3、检测到电信号B在b处发生的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且处和b处的信号传递速度相同C在b处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后会被酶分解D在处施加有效刺激引起的屈肌收缩属于非条件反射4(2018安丘市级联考)下列有关甲状腺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状腺激素可以作用于骨骼肌、心肌B甲状腺激素在核糖体合成C成人补充甲状腺激素有利于神经系统的发育D食物缺碘会引起甲状腺功能增强5(2017西安中学)下列关于人体激素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1mg甲状腺激素能使人体产热增加4200kJ,体现了激素调节的微量、高效B一些糖尿病人常用胰岛素控制血糖含量,他们需要在饭前口服少量胰岛素C激素分子虽

4、然弥散在全身的体液中,但大多数激素只能作用于特定的器官、细胞D食物中缺碘,可能导致人体内甲状腺激素含量减少6(2018哈尔滨六中)下列关于高等动物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刺激大脑皮层可以引起上肢的运动,属于反射活动B寒冷环境中肾上腺素分泌量增加,将引起毛细血管舒张C兴奋在神经纤维的传导只能单方向D神经元受刺激产生的兴奋,沿轴突传递给下一个细胞只能是单向的7(2018双鸭山一中)下图表示下丘脑、垂体、甲状腺之间的关系(“”表示促进,“”表示抑制),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a、b、c分别表示下丘脑、垂体、甲状腺Ba分泌的激素增多对b分泌激素有促进作用Cb分泌的激素对a、c分泌激

5、素都有抑制作用Dc分泌的激素对a分泌激素有促进作用8(2017宁波九校联考)选取长度相同的幼苗,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给予光照,在不同时间测定胚芽鞘伸长的长度,结果如图乙。能正确表示实验组向光侧、背光侧和对照组胚芽鞘伸长长度的曲线依次是( )A BC D9(2017陈洋中学)棉花生产中要进行 “打顶”其目的是去除顶端优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顶端优势是由于顶芽产生的生长素比侧芽多,从而促进顶芽优先生长B去除顶端后,侧芽处生长素浓度降低,从而促进侧芽生长C顶端优势体现了生长素的两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D侧芽生长被抑制是由于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到侧芽部位使得侧芽处生长素浓度

6、过高从而抑制了侧芽的生长10(2017溧水高中)下列有关激素调节及应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A油菜在传粉阶段遇到连续暴雨袭击影响授粉,喷洒生长素类似物可避免减产B注射同种性成熟雌性鲤鱼的垂体提取液可促进鲤鱼产卵是因为其中含有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C切除动物垂体后,动物体内的生长激素和甲状腺激素都会减少D激素间的拮抗作用不利于维持动物体内环境的稳态11(2017宜昌部分示范高中教学协作体)下列有关调查方法或调查结果的分析,正确的是( )A用样方法可调查田鼠种群密度B观察计数肉眼难识别的小动物要用高倍显微镜C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统计方法主要有目测估计法和记名统计法D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时,若被标

7、记个体更易被捕食,则调查值偏低12(2017成都外国语学院)下表为三个稳定草原生态系统中植物调查的统计数据。据表可以确认的是( )A在植物丰富的区域采用样方法获得数据 B典型草原中各种群密度均大于荒漠草原C三个草原群落的空间结构只存在水平结构 D表中荒漠草原旱生植物的丰富度最高13(2018上杭一中)结合下列图解,对种群特征的分析正确的是( )A某种群年初个体数为100,年末时个体数为110,则该种群的年出生率为10%Bc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环境条件未破坏时c的最大值,就是环境容纳量C“J”型增长的种群中没有死亡和迁出D预测种群数量未来变化的主要依据是b14(2017上饶中学)假设某草原上

8、散养的某种家畜种群呈S型增长,该种群的增长速率随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若要持续尽可能多地收获该种家禽,则应在种群数量合适时开始捕获,下列四个种群数量中合适的是( )A甲点对应的种群数量 B乙点对应的种群数量C丁点对应的种群数量 D丙点对应的种群数量15(2017铁人中学)如图用来表示田鼠种群的理想增长曲线和在某自然环境中的实际增长曲线,关于曲线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比较两条曲线,表明自然状态下种群无法超出理想状态下的最大增长速率B严密封储粮食,保护田鼠天敌等措施可以使e点向下移动Cde段种群增长速率逐渐下降,出生率小于死亡率Dc点时种群的年龄组成是增长型16(2018重庆外国语学校)关

9、于群落演替的说法正确的是( )A群落演替就是一个种群替代另一个种群的现象B在冰川、沙丘和火烧后的不毛之地上进行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C演替过程中灌木取代草本的主要原因是草本植物竞争实力弱D人类活动对群落的影响远远超过其他所有自然因素的影响17(2018潍坊一中)图甲表示弃耕农田的群落演替情况,图乙、丙表示演替过程中各种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A图甲过程最终会达到与环境处于相对平衡的状态B图乙可表示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与时间的关系C图甲中,b点时不存在群落的垂直结构,d点时不存在水平结构D图丙可表示草本植物数量随时间变化的情况18(2017南昌十中)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不正

10、确的是( )A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B草原上所有的生物共同组成生态系统C消费者和生产者之间主要是捕食关系D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19(2017太原五中)图中甲、乙、丙等各代表一个种群。下列关于该食物网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该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有两种,是该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B若丙种群数量下降20%,辛种群数量不会发生明显变化C在该食物网中有8条食物链,辛可占有4个不同的营养级D图中丁和辛、丙和乙之间既存在竞争关系又存在捕食关系20(2017上饶中学)如图是某草原生态系统中部分营养结构,若蛇取食鼠的比例由1/4调整到3/4,假设能量传递效率按20%计算,从理论上

11、分析,改变取食比例后蛇体重增加1 kg,人能比原来多增重( )A2kg B2.5kg C4kg D4.5kg21(2017阜新二中)下图是某生态系统内碳循环示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a过程包括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Bcef过程中碳以有机物的形式传递Cag过程中都伴随着能量的流动过程D大气中碳以二氧化碳形式存在,群落中碳的循环途径除了图中的bdg之外还有化石燃料的燃烧途径22(2017上饶中学)生态系统中信息的传递方式多种多样,如毒蜂身上斑斓的花纹;地甫鸟发现天敌后,雄鸟急速起飞,扇动翅膀向雌鸟发出信号;迅速将一只椿象杀死,尽管做得干净无声,但还是引起了其他椿象的逃跑。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

12、是( )A以上信息分别属于物理信息、行为信息和化学信息B信息传递有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C生态系统中信息是由生物发出并相互传递而发挥作用的D种间关系的调节和种群的繁衍等离不开信息的传递23(2017南充高中)在一个用钢化玻璃做成的封闭水缸内,如果养的是鱼、虾、水蚤等水生动物,还有一些水草和藻类以及一些微生物,开始时它们正好达到了生态平衡状态。后来为了取得一些实验结果,进行了遮光处理,下列现象不可能出现的是( )A氧气含量减少 B厌氧微生物数量增多C二氧化碳含量减少 D动物数量减少24(2017淮南二中)据统计表明,进入本世纪后,几乎每年至少有一种鸟类或哺乳动物从地球上消失,造成野生动物濒危和灭

13、绝的主要原因是( )A自然灾害 B动物病毒 C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破坏 D天敌过多25(2017石家庄市级联考)根据生态环境知识分析雾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汽车排放的尾气是形成雾霾的一个重要因素,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可以缓解雾霾程度B冬季取暖排放的污染物是形成雾霾的重要因素之一,使用新能源可减少雾霾天气发生C生物圈的物质循环是自给自足的,雾霾天气没有影响城市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流程D雾霾天气出现的原因之一是由于污染物浓度过高而超过了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4小题,每空2分,共50分)26(10分)(2018泰安一中)糖尿病的形成有多种原因,如下图所示、表示由三种机体免疫异

14、常引起的糖尿病。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某类细胞是指_细胞,其产生的抗体Y1与胰岛上的受体结合,导致胰岛B细胞对葡萄糖的敏感度降低,胰岛素的分泌量减少,血糖浓度升高。(2)所示的患病机理是抗体Y2直接攻击胰岛B细胞,导致_,血糖浓度升高。(3)抗体Y3与_结合,使胰岛素不能发挥作用,从而使血糖浓度升高。(4)从免疫学的角度分析,上述三种糖尿病都属于_病。有一种青少年型(II型)糖尿病,经检查发现,患者血液中胰岛素含量正常,但患者仍表现出尿糖症状,该病的病因最可能类似于图示中的_。27(12分)(2017河南八市联考)科研人员分别测试甲、乙两种生长素类似物对莴苣幼根生长的影响,结果如下图。

15、请回答下列问题:(1)由图可知,乙促进莴苣幼根生长的最适浓度范围是_ppm;当乙的浓度在520ppm之间时,随着浓度的升高,乙对莴苣幼根生长的作用效果可能是_。(2)在2050PPm之间时,随着浓度的升高,甲对幼根的生长具有_作用,乙对幼根的生长具有_作用;甲在50ppm时对幼根的作用效果与乙在20ppm时对幼根的作用效果相同,该现象表明_。(3)据图可知,甲与乙对莴苣幼根的生长具有相似的影响,其共同点是_。28(16分)(2017成都市级联考)下图1表示种群数量增长的两种曲线,图2表示某区域不同年份甲树种与乙树种存有量的比值(C值=甲存有量/乙存有量)变化。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若种群每年

16、以倍按图1曲线X的方式增长,A为种群起始数量,则t年后该种群数量Nt可表示为_。图1中阴影部分可以表示由于受到_(写出两点)等条件的限制而死亡的个体。(2)若图1中的曲线Y表示池塘中某鱼类种群的增长曲线,要想长期获得较高的鱼产量,每次捕捞后鱼的数量需保持在曲线中的_点左右,原因是_。C点后种群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大小关系是_。(3)从图2分析,两树种处于竞争状态的年份段是_。从a年到e年,_逐渐成为优势树种,群落的这种变化叫做_。29(12分)(2017长安一中)下图是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简图,请据图回答:(1)图中含有_条食物链,其中鹰属于_营养级。(2)草原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除了生产者、消费

17、者以外,还包括_、_。(3)在草兔鹰的食物链中,如果鹰体重增加10kg,则最多消耗草_kg。(4)在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中,碳元素从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主要是_。32018-2019学年上学期高二年级期末考试生 物答 案1. 【答案】D【解析】动脉中的血浆沿动脉流入毛细血管的动脉端,其中的许多物质会透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液,A正确;组织液中包括细胞代谢产物在内的各种物质,大部分能够被毛细血管的静脉端重新吸收,进入血浆;小部分被淋巴管吸收,称为淋巴液,因此,B和C正确;淋巴汇集到淋巴管中,经过淋巴循环由左右锁骨下静脉汇入血浆中,淋巴不能成为组织液,D错误。2. 【答案】C【解析】正常情况下,

18、组织液与血浆之间保持着动态平衡。如果组织液体过多而引起的全身或身体的一部分肿胀的现象称为组织水肿,其原因是血浆、组织液渗透压发生变化而导致组织液过多,A正确;内环境稳态的实质是体内渗透压、温度、pH、化学成分等理化特性呈现动态平衡的过程,若内环境中的化学成分发生改变,则会引起相应的疾病,如血钙含量过低会引起肌肉抽搐,而血钙含量过高会引起肌无力,B正确;血浆中缓冲物质的存在,会使血浆的pH保持相对稳定,C错误;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当外界环境的变化过于剧烈,或人体自身的调节功能出现障碍时,内环境的稳态就会遭到破坏,如高温环境中中暑,D正确。3. 【答案】C【解析】兴奋在神经元间的

19、传递是单向的,在处给予足够强的有效刺激,则在a处不能检测到电信号,A错误;b为突触,在突触处发生的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因此处信号传递速度比b处的信号传递速度大,B错误;图中b是突触结构,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后会被酶分解,C正确;处施加有效刺激会引起屈肌收缩,但反射弧不完整,不属于反射,D错误。4. 【答案】A【解析】甲状腺激素几乎可以作用到全身细胞,加速细胞氧化分解,A正确。甲状腺激素是氨基酸的衍生物,是有机小分子,不是在核糖体上合成的,B错误。尽管甲状腺激素对神经系统的发育有重要作用,但作用时期主要是在婴幼儿阶段,对成人的神经系统发育几乎没有影响,只影响神经系统

20、的兴奋性,C错误。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原料,所以食物缺碘会引起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D错误。5. 【答案】B【解析】激素具有调节作用,在生物体内含量少,作用大,所以1mg甲状腺激素能使人体产热增加4200kJ,体现了激素调节的微量、高效,A正确;胰岛素属于蛋白质,是大分子物质,如果口服,会被消化而失去功效,所以一些糖尿病人常用胰岛素控制血糖含量,他们需要注射少量胰岛素,B错误;激素分子虽然弥散在全身的体液中,但不同的细胞表面糖蛋白不同,所以绝大多数激素只能作用于特定的器官、细胞,C正确;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原料,食物中缺碘,可能导致人体内甲状腺激素无法合成而导致其含量减少,D正确。6. 【答案】

21、D【解析】刺激大脑皮层可以引起上肢的运动,不属于反射活动,因为不是刺激的感受器,没有完整的反射弧,A错误;寒冷环境中为增加产热,肾上腺素分泌量会增加,为减少散热,毛细血管会舒张,B错误;兴奋在神经纤维的传导是双向的,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才是单向的,C错误;神经元受刺激产生兴奋,沿轴突传递给下一个细胞的过程涉及到两个细胞,有突触的存在,因此,兴奋的传递方向只能是单向的,D正确。7. 【答案】A【解析】a、b、c分别表示垂体、甲状腺、下丘脑,A错误;a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可促进b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B正确;血液中b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的浓度过高时,通过反馈调节,对下丘脑和垂体的抑制作用增强,导

22、致a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和c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分泌量减少,C正确;c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可促进a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D正确。8. 【答案】C【解析】分析图甲可知,对照组胚芽鞘尖端没有感受到光的刺激,生长素在其尖端均匀分布,故对照组两侧生长速率一致,表现为直立生长;而实验组在单侧光的照射下,导致生长素在胚芽鞘的背光一侧比向光一侧分布得多,背光一侧的细胞伸长生长的速度比向光一侧的快,故实验组向光侧、背光侧和对照组胚芽鞘伸长长度的曲线依次与图乙中的、相对应,C正确。9. 【答案】A【解析】顶端优势产生的原因是顶芽产生生长素极性运输到侧芽,大量积累在侧芽,使侧芽生长素浓

23、度升高,进而抑制侧芽的生长,A错误、D正确;去除顶端后,侧芽处生长素浓度降低,从而促进侧芽生长,B正确;顶端优势体现了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C正确。10. 【答案】C【解析】生长素能促进子房发育成果实,不能使未受精的卵细胞发育成种子,因此油菜在传粉阶段遇到连续暴雨袭击,喷洒生长素类似物不能避免减产,A错误;垂体分泌的是促性腺激素,B错误;垂体能分泌生长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切除垂体后,生长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含量减少,促甲状腺激素减少会使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减少,C正确;激素间的拮抗作用是维持动物体内环境的稳态的调节方式之一,D错误。11. 【答案】C【解析】田鼠

24、的活动能力较强,可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其种群密度,A错误;观察计数肉眼难识别的小动物要用低倍显微镜或放大镜,B错误;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统计方法主要有目测估计法和记名统计法,C正确;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时,若标记个体更易于被捕食,则第二次捕获中被标志的个体数减小,导致种群密度的估计值会偏高,D错误。12. 【答案】D【解析】样方法进行调查时必须随机取样,而不是在植物丰富的区域,A错误;从表格中数据只能说明植物总种数和平均种数,不能说明草典型草原中各种群密度均高于荒漠草原,B错误;三个草原群落的空间结构都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C错误;表中荒漠草原旱生植物的种数比例最高,因此丰富度最高,D正

25、确。13. 【答案】D【解析】年末时增加的个体数是出生个体数与死亡个体数的差值,据此不能确定该种群的年出生率,A错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种群密度,环境容纳量是指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二者不是同一概念,B错误;“J”型增长的种群中有个体的死亡,C错误;预测种群数量未来变化的主要依据年龄组成,D正确。14. 【答案】C【解析】丁点时种群增长率虽然下降,但种群增长率仍然大于0,种群数量仍然在增加,在该点时开始捕获,使得种群数量降低到k/2时,种群增长率达到最大,可实现持续发展。15. 【答案】C【解析】比较两条曲线的走势和斜率可知,自然状态下种群无法超出理想状

26、态下的最大增长速率,A正确;严密封储粮食,保护田鼠天敌等措施可以降低田鼠的环境容纳量,使e点向下移动,B正确;de段种群增长速率逐渐下降,但是仍然大于0,因此种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C错误;c点时种群数量增加最快,此时的年龄组成是增长型,D正确。16. 【答案】C【解析】群落演替是指一个群落替代另一个群落的过程,A错误;火烧后的不毛之地上进行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B错误;演替过程中灌木较草本植物更为高大,在竞争中可以得到更多的阳光,C正确;人类活动可以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对群落演替的影响不一定要远远超过其他所有自然因素的影响,如火山喷发、地震等,D错误。17. 【答案】C【解析】演替是群落

27、组成向着一定方向、具有一定规律、随时间而变化的有序过程,任何环境下的演替都要最终达到一个成熟阶段,这时候群落和周围环境处于相对平衡的稳定状态,因此图甲过程最终会达到与环境处于相对平衡的状态,A正确;群落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不断提高,最终趋于稳定,因此图乙可表示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与时间的关系,B正确;图甲中,b点和d点时都存在群落的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C错误;群落演替过程中存在“优势种取代”现象,由“弃耕农田”到“杂草丛生”,草本植物的种类和数量逐渐增加,由“灌木丛生”到“茂密的乔木林”,草本植物的种类和数量逐渐减少,因此图丙可表示草本植物数量随时间变化的情况,D正确。18. 【答案】B【解

28、析】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如果外界干扰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例如,如果草原上放养的牲畜太多,就会严重破坏草场植被,造成土地沙化,草场就很难恢复原样了,A正确。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生物部分包括植物、动物、细菌真菌等微生物,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土壤、温度等所以草原上所有的生物并不能组成生态系统,B错误。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包括捕食、竞争、寄生和互利共生等,其中食物链是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存在吃与被吃而建立起来的,消费者和生产者之间主要是捕食关系,C正确。在生态系统中,如食物链:草兔鹰,兔吃草,草进行光合作用储存的物质和能量就进入了兔的体内,鹰吃兔,

29、兔体内储存的物质和能量就到了鹰的体内,因此生态系统中的物质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D正确。19. 【答案】C【解析】该图中生产者是甲和戊,是该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A正确;由图可知甲到辛的食物链有5条,因此丙种群数量下降20%对辛种群不会有太大影响,即辛种群数量不会发生明显变化,B正确;图中共有8条食物链,其中辛可占第三、第四、第五共3个营养级,C错误;图中丁和辛、丙和乙之间既存在竞争关系又存在捕食关系,D正确。20. 【答案】A【解析】根据题意可知食物改变前:1kg蛇消耗草:0.75555+0.2555=100kg,改变后:1kg蛇消耗草:0.25555+0.7555=50kg。所以

30、改变后和改变前相比剩余的50kg草可流向人。所以人可以增重5020%20%=2kg,A正确。21. 【答案】A【解析】a过程表示植物的光合作用,不包括化能合成作用,A错误;cef过程中碳元素在生物体内是以有机物的形式传递的,B正确;ag过程物质传递过程中伴随着能量的流动过程,C正确;碳在大气中以CO2形式存在,群落中碳循环途径除了图中的bdg外,还包括化石燃料的燃烧途径,D正确。22. 【答案】C【解析】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类型有物理信息、化学信息和行为信息。毒蜂身上斑斓的花纹毒蜂身上的斑斓花纹显示出警告、威吓的意思,属于物理信息;雄鸟急速起飞、扇动翅膀属于发现天敌的特殊行为,属于行为信息;椿象被

31、杀死时,会产生某种化学,使同类获得危险信号而逃跑。这种通过化学物质传递信息的形式称为化学信息,A正确;生态系统的群落结构越复杂,信息交流越频繁,生态系统就越稳定,B正确;生态系统中信息既可来自生物,也可来自非生物,C错误;种间关系的调节和种群的繁衍等离不开信息的传递,D正确。23. 【答案】C【解析】进行遮光处理,封闭水缸内的水草和藻类的光合作用停止,没有氧气产生,而所有生物在进行有氧呼吸时要不断消耗氧气,释放二氧化碳,所以封闭水缸内的氧气含量减少,二氧化碳含量增多,A正确,C错误;当封闭水缸内的氧气被耗尽时,厌氧微生物数量会迅速增多,B正确;水草和藻类因光合作用停止而不能生长繁殖,加之动物的

32、捕食而导致水草和藻类的数量不断减少,最终动物因食物来源不足而导致其数量减少,D正确。24. 【答案】C【解析】威胁生物多样性的原因有滥砍乱伐导致栖息地的破坏、偷猎、盲目引进外来物种、环境污染等,这些都属于人类的活动,人类对环境的改造幅度使生物不能适应改变了的环境以至于灭绝,C正确。自然灾害、动物病毒和天敌过多都不是造成野生动物濒危和灭绝的主要原因,A、B、D错误。25. 【答案】C【解析】化石燃料的燃烧形成一些碳粒、烟尘等,是形成雾霾的主要原因,因此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可以缓解雾霾天气,A正确;冬季取暖排放的污染物是形成雾霾的重要因素之一,使用新能源可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从而可以减少雾霾天气的发

33、生,B正确;雾霾天气使得一些碳粒、烟尘等,漂浮于大气中,严重影响人动物的健康,影响城市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流程,C错误;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PM2.5含量过高主要是因为人类活动的影响超过了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D正确。26. 【答案】(1)浆(或效应B) (2)胰岛素分泌减少(3)靶细胞上的胰岛素受体(4)自身免疫病 【解析】(1)图中某类细胞能分泌抗体,表示浆细胞,其产生的抗体Y1与胰岛B细胞上的受体结合,导致胰岛B细胞对葡萄糖的敏感度降低,胰岛素的分泌量减少,血糖浓度升高。(2)图中所示的患病机理是浆细胞产生的抗体Y2直接作用于胰岛B细胞,导致胰岛素分泌减少,血糖浓度升高。(3

34、)图中抗体Y3与靶细胞上的胰岛素受体结合,使胰岛素不能发挥作用,从而使血糖浓度升高。(4)从免疫学的角度分析,这三种糖尿病都属于自身免疫病,但是由于胰岛素分泌减少造成的,故注射胰岛素有效,但是因Y3与胰岛素受体结合,使胰岛素不能结合导致的,故注射胰岛素无效。青少年II型糖尿病的患者胰岛素含量正常,但不能发挥作用,因此与过程相似。27. 【答案】(1)210 促进生长的效果逐渐减弱(2)促进 抑制 莴苣幼根对甲、乙的敏感性不同(3)甲与乙在低浓度时都能促进幼根的生长、而高浓度时都能抑制幼根的生长,在作用上表现为两重性【解析】(1)分析图形可知,0浓度处理的组别为空白对照组,幼根生长相对值高于空白

35、对照组的激素类似物浓度促进幼根生长,而幼根生长相对值低于空白对照组的激素类似物浓度抑制幼根生长;图中类似物乙的浓度在2-10ppm时幼根生长相对值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说明乙促进莴苣幼根生长的最适浓度范围是2-10ppm;当乙的浓度在520ppm之间时,随着浓度的升高,幼根生长相对值逐渐减少但仍然高于空白对照组,说明520ppm之间的乙对莴苣幼根生长的作用效果是促进生长的效果逐渐减弱。(2)在2050PPm之间时,随着浓度的升高,与空白对照组相比,甲幼根生长相对值逐渐减少但仍然高于空白对照组,说明甲对幼根的生长具有促进作用;而乙幼根生长相对值逐渐减少且低于空白对照组,说明乙对幼根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

36、;甲在50ppm时对幼根的作用效果与乙在20ppm时对幼根的作用效果相同,该现象表明莴苣幼根对甲、乙的敏感性不同,即莴苣幼根对乙更敏感。(3)据图可知,甲与乙对莴苣幼根的生长具有相似的影响,其共同点是甲与乙在低浓度时都能促进幼根的生长、而高浓度时都能抑制幼根的生长,在作用上表现为两重性。28. 【答案】(1)At 生存空间、食物、天敌 (2)B 此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 出生率等于死亡率 (3)0e 乙 (次生)演替【解析】(1)曲线X为“J”型增长曲线,Nt=N0t,其中N0为A,因此t年后该种群数量Nt可表示为At,曲线Y为“S”型增长曲线,两曲线的阴影部分可以表示由于受到生存空间、食物、天敌

37、等条件的限制而死亡的个体。(2)若此图表示池塘中某鱼类种群的增长曲线,希望长期获得较高的鱼产量,每次捕捞后该种鱼的数量需保持在曲线中的K/2-B点,此时增长速率最大,数量恢复起来较快。C点后种群数量趋于稳定,即出生率等于死亡率。(3)马尾松和山毛榉的生长都需要阳光、水分、无机盐等,因此只要两者共存就一定存在竞争,则两树种处于竞争状态的年份段是0e。C值=甲存有量/乙存有量。a年时比值C1,则甲占优势,bc年份段C=1,则两树种处于动态平衡之中。在ce年份段C1,则乙占优势。从a年到e年,乙逐渐成为优势树种,群落的这种变化叫做演替。29. 【答案】(1)5 第三或第四 (2)非生物物质和能量 分解者 (3)1000 kg (4)光合作用【解析】(1)食物链由生产者和消费者组成,起点一定是生产者,终点是不能被其他生物捕食的消费者;分析图中食物网可知,图中含有5条食物链,即草兔鹰、草兔狐、草鼠狐、草鼠鹰、草鼠蛇鹰;在这些食物链中,鹰属于第三或第四营养级。(2)草原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除了生产者、消费者以外,还包括非生物物质和能量、分解者。(3)在草兔鹰的食物链中,如果鹰体重增加10kg,则最多(即能量传递效率按10%计算)消耗草1010%10%=1000kg。(4)在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中,碳元素从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主要是生产者的光合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