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2019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八记叙文阅读训练20190109116.doc

上传人:无敌斩 文档编号:2621735 上传时间:2019-04-20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8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2019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八记叙文阅读训练20190109116.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安徽省2019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八记叙文阅读训练20190109116.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安徽省2019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八记叙文阅读训练20190109116.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安徽省2019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八记叙文阅读训练20190109116.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2019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八记叙文阅读训练20190109116.doc(2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专题八文言文阅读一、(2018安徽名校联盟中考模拟)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甲】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节选)【乙】 匡衡勤学而无烛,邻居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选自西京杂记) 【注释】 逮:及,到达。文不识:一个人的名字。与:帮助。资:借。大学:很有学问的人。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

2、中的意思。(1)余幼时即嗜学嗜:_(2)无从致书以观 致:_(3)走送之 走:_(4)不敢稍逾约 逾约:_(5)邑人大姓文不识 邑:_2翻译下列句子。(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_(2)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_3【甲】 【乙】两文都讲到了主人公“好学”,体现其“好学”精神的句子分别是“_”和“_ _”。(用原文语句填空)4【甲】 【乙】两文都刻画了一个勤奋好学的人物形象。你能从中概括出他们具有怎样的学习精神吗?_二、(2018安徽阜阳九年级期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甲】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

3、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诸葛亮出师表)【乙】 射君到,说丞相叹卿智量,甚大增修,过于所望,审能如此,吾复何忧?勉之,勉之!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三国志蜀书先主传)【注释】 射君:即射援,字文雄,扶风人,三国时期蜀汉名臣。丞相:诸葛亮。增修:增长。修,有“高、长”的意思。勉:自勉,努力。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1)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倾颓:_(2)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未尝:_(3)可计日而待也 计:_(4)过于所望 望:_(5)勿以恶小而为之 以:_2翻译下列句子。(

4、1)此悉贞良死节之臣。_(2)惟贤惟德,能服于人。_3诸葛亮和刘备所提到的为人处世之道分别是“_”和“_”。(用原文句填空)4两段文字都表现了怎样的用人之道?_三、(2018河南九年级决战中招模拟改编)阅读下面甲、乙两则文段,回答问题。【甲】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

5、马也!选自韩愈杂说(四)【乙】 上令封德彝举贤,久无所举。上诘之,对曰:“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上曰:“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古之致治者,岂借才于异代乎?正患己不能知,安可诬一世之人!”德彝惭而退。(选自唐太宗论举贤)【注释】 上:唐太宗。致治:治理国家到达大治。正:只。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1)才美不外见见:_(2)策之不以其道 以:_(3)执策而临之 临:_(4)上诘之 诘:_(5)安可诬一世之人 安:_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_(2)上令封德彝举贤,久无所举。_3甲文中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_4

6、两文都反映了统治者对人才的态度。【甲】文采用_的写法,借千里马的不幸遭遇揭露了统治者的愚妄无知,而【乙】文中,唐太宗对人才的态度是_。四、(2018辽宁营口中考模拟)阅读下面甲、乙两篇文言文,回答问题。【甲】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选自周敦颐爱莲说)【乙】 梅之冷,易知也,然亦有极热之候。冬春冰雪,繁花粲粲,雅俗争赴,此其极热时也

7、。三、四、五月,累累其实,和风甘雨之所加,而梅始冷矣。花实俱往,时维朱夏,叶干相守,与烈日争,而梅之冷极矣。故夫看梅与咏梅者,未有于无花之时者也。廷尉董崇相官南都,在告,有夏梅诗,始及于叶。何者?舍叶无所谓夏梅也。予为梅感此谊,属同志者和焉,而为图卷以赠之。夫世固有处极冷之时之地,而名实之权在焉。巧者乘间赴之,有名实之得,而又无赴热之讥,此趋梅于冬春冰雪之人也,乃真附热者也。苟真为热之所在,虽与地之极冷,而有所必辨焉。此咏夏梅意也。(选自钟惺隐秀轩集,有删改)【注释】 冷:本文指冬天开放,冰清冷艳。朱夏:夏季。廷尉董崇相:董崇相,名应举,福建人。廷尉,汉时为九卿之一,掌刑狱。在告:古代官员在家

8、休假。属:通“嘱”,嘱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濯清涟而不妖妖:_(2)亭亭净植 植:_(3)夫世固有处极冷之时之地 固:_(4)苟真为热之所在 苟:_2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莲之爱,同予者何人?_(2)故夫看梅与咏梅者,未有于无花之时者也。_3【乙】文最后一段中的“巧者”意为_的人,他们的“巧”表现在_。4【甲】文中作者在写“莲”时为什么还要写菊和牡丹?【乙】文中写梅热时“雅俗争赴”却“未有于无花之时者”的意图是什么?_五、(2018智乐星好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甲】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

9、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选自刘禹锡陋室铭)【乙】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有仙则名名:_(2)惟吾德馨 馨:_(3)无案牍之劳形 劳:_(4)杂然而前陈者 陈:_(5)觥筹交错 觥:_2翻译下列句子。(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_(2

10、)宴酣之乐,非丝非竹。_3【甲】文中“斯是陋室”与“何陋之有?”是否存在矛盾?如何理解?_4【甲】文中说“无丝竹之乱耳”,【乙】文中也谈到了“宴酣之乐,非丝非竹”。这两句话分别流露出作者怎样的精神追求?_六、(2018智乐星好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甲】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11、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选自桃花源记)【乙】 明日,宿旦子冈。甫行数里,见四野禾苗油油然,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盖江北之俗,妇女亦耕田力作,以视西北男子游惰不事生产者,其俗洵美矣。偶舍骑步行,过一农家,其丈夫方担粪灌园,而妇人汲井且浣衣;门有豆棚瓜架,又有树数株郁郁然,儿女啼笑,鸡犬鸣吠。余顾而慕之,以为此一家之中,有万物得所之意,自恨不如远甚也。(选自戴名世乙亥北行日记)【注释】 旦子冈:在江苏省江宁县附近。甫:刚。洵(xn):确实。浣:洗衣。1解释下列加点

12、的词。(1)仿佛若有光 仿佛:_(2)悉如外人 悉:_(3)其丈夫方担粪灌园 方:_(4)自恨不如远甚也 恨:_2翻译下列句子。(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_(2)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_3如何辩证地看待甲文作者虚构出的理想社会?_4【甲】 【乙】两段文字所展现的生活图景有什么共同之处?_七、(2018智乐星好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甲】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选自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乙】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13、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选自陶弘景答谢中书书)1解释加点词的词义。(1)庭下如积水空明庭:_(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但:_(3)晓雾将歇 歇:_(4)月色入户 户:_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1)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_(2)夕日欲颓,沉鳞竞跃。_3从表达方式看,两文都有紧扣景物特征的_,也都有堪称点睛之笔的_。4从思想感情看,两文都表达了对自然的亲近和热爱,但作者的心绪并不同。记承天寺夜游的苏轼是受到贬谪的“_”人,答谢中书书中的陶弘景则堪称隐居的“_”

14、人(均填摘自文中的一个字)。八、(2018湖南邵阳中考)古诗文阅读。【甲】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

15、,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袆、允之任也。(选自诸葛亮出师表)【乙】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选自诸葛亮诫子书)【注释】 广才:增长才干。淫慢:放纵懈怠。险躁:轻薄浮躁。意:意志。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1)后值倾覆值:_(2)遂许先帝以驱驰 驰骋:_(3)静以修身 以:_(4)悲守穷庐 穹庐:_2翻译下列句子

16、。(1)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_(2)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_3【乙】文中“年与时驰,意与日去”有着强烈的画面感,请根据自己的理解,简要赏析“驰”和“去”两个字的表达效果。_4诸葛亮神机妙算,足智多谋,几乎是神的化身。你了解的诸葛亮还具有哪些可贵品质?他的这些品质给了我们什么启示?(请任写两点谈启示)_九、(2018辽宁锦州中考)阅读下面甲、乙两个语段,回答问题。【甲】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

17、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乙】 厉王虐,国人谤王。召公告曰:“民不堪命矣!”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王喜,告召公曰:“吾能弭谤矣,乃不敢言。”召公曰:“是鄣之也。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雍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 王弗听,于是国人莫敢出言。三年,乃流王于彘。(选自国语召公谏厉王止谤)【注释】弭(m):消除。鄣:阻塞。壅(yn):堵塞。彘(zh):晋地名,在今山西省霍县。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1)时时而间进间:_(2)期年之后 期年:_(3)厉王虐 虐:_(4)国人谤王 傍:_2翻译下面的句子。(1)燕、赵、韩、魏闻之,皆

18、朝于齐。_(2)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_3【甲】文中邹忌以家比国,劝谏齐威王;【乙】文中召公用“_,_”(请用原文语句作答)形象地说明广开言路的重要性。4【乙】文中周厉王的做法,带给你什么启示?_十、(2018山东滨州中考)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甲】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

19、“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选自三峡)【乙】 江水又东,迳黄牛山,下有滩,名曰黄牛滩。南岸重岭叠起,最外高崖间有石,色如人负刀牵牛,人黑牛黄,成就分明。既人迹所绝,莫得究焉。此岩既高,加以江湍纡回,虽途迳信宿,犹望见此物。故行者谣曰:“朝发黄牛,暮宿黄牛,三朝三暮,黄牛如故。”言水路纡深,回望如一矣。(选自水经注江水)【注释】成就:轮廓。信宿:两三日。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1)沿溯阻绝沿:_(2)不以疾也 疾:_(3)迳黄牛山 迳:_(4)犹望见此物 犹:_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清荣峻茂,良多趣味。_(2)形如人负刀牵牛。_3【甲】文“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20、”,侧重写水的_;【乙】文“朝发黄牛,暮宿黄牛”,侧重写水的_。这在写法上都属于_描写。4【甲】 【乙】两文都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_十一、(2018山东聊城中考)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甲】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 “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选自曹刿论战)【乙】 夫战,勇气也,再而衰,三而竭。国藩于此数语,常常体念。大约用兵无他巧妙,常存有

21、余不尽之气而已。孙仲谋之攻合肥,受创于张辽;诸葛武侯之攻陈仓,受创于郝昭,皆初气过锐,渐就衰竭之故。惟荀罃之拔逼阳,气已竭而复振;陆抗之拔西陵,预料城之不能遽下,而蓄养锐气,先备外援,以待内之自毙。此善于用气者也。 (选自曾国藩挺经)【注释】荀罃(yn):春秋时晋国大将。拔:攻克,攻取。逼阳:姓,古夷族一支。遽:迅速。1解释加点的词语。(1)公将驰之驰:_(2)彼竭我盈 盈:_(3)皆初气过锐 皆:_(4)渐就衰竭之故 故:_2翻译句子。(1)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_(2)此善于用气者也。_3(2018改编)【甲】文用_的方式说出观点,【乙】文则用举例和_的方式证明观点。4在对战争取胜

22、原因的认识上,【甲】 【乙】两文有何不同?_十二、(2018山东莱芜中考)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甲】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23、)【乙】 嘉祐二年,李侯以镇东军留后出守庐州,因游金陵,登蒋山,饮其水。既又登浮槎,至其山,上有石池,涓涓可爱,盖羽所谓乳泉、石池漫流者也。饮之而甘,乃考图记,问于故老,得其事迹,因以其水遗余于京师,余报之曰:李侯可谓贤矣。夫穷天下之物无不得其欲者,富贵者之乐也。至于荫长松,藉丰草,听山流之潺湲,饮石泉之滴沥,此山林者之乐也。而山林之士视天下之乐,不一动其心。或有欲于心,顾力不可得而止者,乃能退而获乐于斯。彼富贵者之能致物矣,而其不可兼者,惟山林之乐尔。惟富贵者而不可得兼,然后贫贼之士有以自足而高世。其不能两得,亦其理与势之然欤。今李侯生长富贵,厌于耳目,又知山林之乐,至于攀缘上下,幽隐穷绝,

24、人所不及者皆能得之,其兼取于物者可谓多矣。 (选自欧阳修浮槎山水记)【注释】 羽:指陆羽,唐代著名的茶学专家。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觥筹交错觥:_(2)树林阴翳 翳:_(3)因以其水遗余于京师 遗:_(4)荫长松,藉丰草 藉:_2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_(2)而山林之士视天下之乐,不一动其心。_3填空。 【甲】 【乙】两文都在写“乐”,【甲】文主要侧重于写滁人的_与作者的_;【乙】文主要侧重于写李候的_。4【乙】文中作者写“富贵者之乐”的用意是什么?请根据选文内容概括回答。_十三、(2018山东临沂中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甲】 从

25、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乙】 从香山俯石磴行柳路,不里许,碧云在焉。刹后有泉,从山根石罅中出,喷吐冰雪,幽韵涵澹。有老树,中空火出,导泉于寺,周于廓下,激聒石渠,下见文砾金沙,引入殿前为池,界

26、以石梁,下深丈许,了若径寸。朱鱼万尾,匝池红酣,烁人目睛,日射清流,写影潭底,清慧可怜。或投饼于左,群赴于左,右亦如之,咀呷有声。然其跳达剌泼游戏水上者,皆数寸鱼,其长尺许者,潜泳潭下,见食不赴,安闲宁寂,毋乃静躁关其老少耶? (选自袁宏道西山十记之记四)【注释】 碧云:碧云寺,在北京西山。罅:裂缝。涵澹:水波激荡的样子。有老树,中空火出:泉水从一棵空心老树中如喷火般激溅而出。激聒石渠:在石渠中激荡起哗啦啦的水声。匝池红酣:满池的鱼欢快地游动。清慧可怜:样子清秀灵动惹人喜爱。跳达:同“佻达”,此处指鱼儿欢快游动的样子。剌泼:鱼击水声。毋乃:表揣测,相当于“恐怕”“只怕”。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

27、词语。(1)心乐之乐:_(2)不可久居 居:_(3)不里许 许: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_(2)然其跳达剌泼游戏水上者,皆数寸鱼。_3下列六个句子分为四组,全部属于间接描写水清澈的一组是()下见小潭,水尤清冽。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激聒石渠,下见文砾金沙。写影潭底,清慧可怜。下深丈许,了若径寸。从山根石罅中出,喷吐冰雪。ABCD【解析】 句直接描写水的清澈,句直接描写水势。4【甲】 【乙】两文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_十四、(2018江苏盐城中考)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甲】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

28、,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乙】 来焦山有四快事:观远照吸江亭,青山落日,烟水苍茫中,居然米家父子笔意;晚望月孝然祠外,太虚一碧,长江万里,无复微云点缀;听晚梵声出松杪,悠然有遗世之想;晓起观海门日出,始从远林微露红晕,倏忽跃起数千丈,映射江水,悉成明霞,演漾不定。瘗鹤铭在雷轰石下,惊涛骇浪,朝夕喷激。予来游以冬月,江水方落,乃得踏危石于潮汐汩没之中,披剔尽致,实无不幸也。(选自渔洋山人文略)【注释】 米家父子:米芾父子。杪(mio):树梢。(瘗(y)鹤铭:六朝摩崖

29、石刻。披剔尽致:仔细而详尽地阅览、观赏。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1)春和景明景:_(2)心旷神怡 怡:_(3)悉成明霞 悉:_(4)得踏危石 得:_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浮光跃金,静影沉璧。_(2)始从远林微露红晕,倏忽跃起数千丈。_3根据【乙】文内容填空。游焦山四件快事:_,晚望月孝然祠外_晓起观海门日出4【甲】 【乙】两文都描写了明丽壮阔之景,但作者的写作意图有所不同,请简述。_十五、(2018四川南充中考)阅读甲、乙两段文言文,回答下列小题。 【甲】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选自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乙】 宋昭公出亡,至于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