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正定县第三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10月月考试题201812290240.doc

上传人:无敌斩 文档编号:2623152 上传时间:2019-04-20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2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正定县第三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10月月考试题201812290240.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河北省正定县第三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10月月考试题201812290240.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河北省正定县第三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10月月考试题201812290240.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河北省正定县第三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10月月考试题201812290240.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正定县第三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10月月考试题201812290240.doc(1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河北省正定县第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10月月考试题(满分150分,时间12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围棋与国家 林建超围棋起源于中国,是黄河文明的产物,其形制弈法等都饱含着文明母体的基因和特征。围棋极可能源自上古时期的结绳而治、河图洛书和周易八卦,因为其形制、内涵与中华文明的源头相符。围棋的产生和发展,始终与弈者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思考感悟联系在一起。围棋不仅对个人修身养性,而且对民族社会的群体心理产生深刻影响。围棋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象征,民族文化的瑰宝、高度智慧的结晶,这种地位不是任何人封赐的,也不是带有感情色彩的主观结论,而是人们

2、在反复实践和比较中认识到的,是随着社会和文明的进步而不断深化和升华的。围棋的价值和地位是在与各种掷彩博累活动的比较中确立起来的。最早有文献记载的围棋活动是在春秋时期。从春秋到西汉,社会风气浮躁、趋利,具有运气性和刺激性、宜于赌博的博累棋流行甚广,围棋处于受挤压的位置,但始终保持着顽强的生命力。东汉中期后,社会风气转变,文明程度提高,思想更为自由,人们不满足于掷彩行棋的非公平的竞智斗巧,围棋更加受到人们的喜爱和重视,而曾经盛极一时的博累棋逐步走向衰弱,到唐代时完全消亡了。博累棋消亡的原因从根本上说是他们不符合我们民族的思想特征,不能满足人们精神生活的真正需求,而围棋在与它们的比较中表现出了本质上

3、的优势。围棋的价值和地位在与传统礼教观念斗争中确立起来的。围棋作为反映和体现人们心灵自由的智力博弈活动,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被认为不符合传统伦理观念。后来,人们逐步认识到这些观念都是不对的。从东汉中后期到魏晋时期,人们开始从生命意义上认识围棋的价值,就把围棋作为自觉的艺术追求和精神宣寄的工具,并把它纳入儒士必备的艺技。围棋的价值和地位是从正反两方面的社会实践对比中确立起来的。人们在围棋活动的实践中逐渐认识到,围棋本身具有娱乐、教育、竞技、交际等功能。弈棋活动的负面作用不能归咎于围棋本身,而是人们自己对“度”的把握不好造成的。随着历史的发展,人们普遍肯定了围棋的功能和价值,确立了围棋在民族文化中的

4、精髓和瑰宝地位。对围棋,不能神化,也不能矮化。正确认识围棋价值的出发点,应当是“国艺价值观”。所谓“国艺”,就是与国家民族有深厚渊源,上升到国家层面,能够反映民族精神需求的艺术和技能形式。儒家开始只承认“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其中没有围棋。到魏晋时人们对“艺”有了崭新的认识,突破了儒家历来只重“六艺”的传统,把围棋纳入“艺”的范围,围棋登入“国艺”的殿堂。事实证明,围棋在民族文化中的精髓和瑰宝地位,也只有“国艺”一词才能相配。 (节选自围棋与国家,有删改)1关于围棋的起源和发展,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 围棋发源于上古时期的结绳而治、河图洛书和周易八卦,其形制弈法等都饱含着

5、文明母体的基因和特征。B. 围棋起源于中国,是黄河文明的产物,其产生和发展始终与弈者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思考感悟联系在一起。C. 围棋有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西汉时受社会环境影响而广泛流行,东汉时已深受人们的喜爱和重视。D. 魏晋时人们对“艺”产生了新的看法,儒家对围棋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围棋登入“国艺”的殿堂。2对围棋价值和地位的认识,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围棋作为民族文化的瑰宝、高度智慧的结晶,对个人修身养性,对民族社会的群体心理产生深刻影响。B. 围棋的价值和地位是在与掷彩博累活动的比较、传统礼教观念的斗争中,在社会实践的对比中确立起来的。C. 自人们从生命意义上认识围棋的价

6、值,把它作为自觉的艺术追求后,围棋就成为儒士必备的艺技。D.围棋作为“国艺”,是一种与国家民族有深厚渊源、从国家层面上能够反映民族精神需求的艺术和技能形式。3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3分)A. 围棋的地位不是任何人封赐的,也不是带有感情色彩的主观结论,而是随着人们对其功能和价值认识的深入逐步确定的。B. 围棋因为符合我们民族的思想特征,能够满足人们精神生活的真正需求,在东汉中期就凭借其本质上的优势而盛极一时。C. 人们自己对“度”的把握不好造成了围棋活动的负面作用,其实这些负面作用也与围棋的娱乐、交际等功能性弱点有直接关系。D对围棋进行神化和矮化都是不对的,只要把“国艺价值观”作

7、为认识围棋价值的出发点,就能正确认识围棋的“国艺”地位。二、文言文阅读(35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4-9题。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书未发,威后问使者曰:“岁亦无恙耶?民亦无恙耶?王亦无恙耶?” 使者不说,曰:“臣奉使使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使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魏后曰:“不然。苟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何以有君?故有问舍本而问末者耶?”乃进而问之曰:“齐有处士曰钟离子,无恙耶?是其为人也,有粮者亦食,无粮者亦食;有衣者亦衣,无衣者亦衣。是助王养其民也何以至今不业也叶阳子无恙乎是其为人哀鳏寡恤孤独振困穷补不足。是助王息其民者也,何以至今不业也?北宫之女婴儿子无恙耶?彻

8、其环瑱,至老不嫁,以养父母。是皆率民而出于孝情者也,胡为至今不朝也?此二士弗业,一女不朝,何以王齐国,子万民乎?於陵子仲尚存乎?是其为人也,上不臣于王,下不治其家,中不索交诸侯。此率民而出于无用者,何为至今不杀乎?” 【注】钟离子、叶阳子、於陵子仲皆人名。北宫之女婴儿子:北宫,复姓;婴儿子,其名,齐国孝女。4下列判断正确的一项是(3分)(甲) 臣奉使使赵威后 (乙)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A.意义不同,意义相同B.意义相同,意义不同C.意义相同,意义相同D.意义各不相同5下列句中加点词用法与其他几项不同的一项是(3分)A. 有衣者亦衣 衣:穿衣B. 何以王齐国 王:为王C. 岂先贱而后尊贵者

9、乎? 贱:卑贱D. 上不臣于王 臣:称臣6.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是助王/养其民也何以至今/不业也/叶阳子无恙乎/是其为人哀/鳏寡恤孤独/振困穷/补不足。B是助王养其民也/何以至今不业也/叶阳子无恙乎/是其为人/哀鳏寡/恤孤独/振困穷/补不足。C是助王养其民也/何以至/今不业也/叶阳子无恙乎/是其为人哀/鳏寡恤孤独/振困穷/补不足。D是助王/养其民也何以至/今不业也/叶阳子无恙乎/是其为人/哀鳏寡/恤孤独/振困穷/补不足。7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赵威后问齐国的使者时,先问齐国一年的收成,再问百姓,最后才问齐王,这使得使者很不高兴。B.齐国使者认为赵威后

10、的问话是把贱的放在前面,把尊贵的放在后边,而赵威后却不同意这种看法。C.从赵威后的问话中可以看出,她对钟离子、叶阳子、婴儿子及於陵子仲持赞赏的态度。D.文章通过对齐使的问话,批评了齐国的政治状况,陈述了赵威后的政治见解。8. 下列搭配错误的一项是(3分)A烛之武退秦师春秋末年鲁国左丘明左传B荆轲刺秦王西汉司马迁史记C记念刘和珍君现代鲁迅华盖集续编D大堰河我的保姆现代诗人艾青艾青诗选9.翻译(20分)(1)苟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何以有君? (5分) (2)此率民而出于无用者,何为至今不杀乎?”(5分) (3)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5分) (4)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

11、也。(5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9分)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 , ,谁主沉浮?(2)携来百侣曾游, 。(3)满载一船星辉, 。(4)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5)惨象, ;流言, 。(6)陋室铭中,点明陋室不陋的原因,揭示全文主旨的句子是: , 。五、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3题。(17分)佛蒙特的钟匠于坚佛蒙特是美国新英格兰的六州之一。沿着公路,随处是英格兰风格的乡村、小镇和教堂,熟人或素不相识的人整日里彼此微笑招呼。生活方式比较传统、保守、节省。在野心勃勃,普遍崇尚积极进取的美国,佛蒙特懒散、知足常乐、享受自然。佛蒙特的“落后”受到保护,这是人们自愿选

12、择的,这个州没有因为不思进取而被强力开发。我住所附近的大道边有一所旧房子,与众不同,一般的房子都是草坪环绕,整洁干净。这房子却有点奇怪,它的外走廊被蓝色塑料布包起来,只留下中间的门和小楼梯,看上去像废品收购站。旁边立着一个旧电子钟,指针还在乱转。我一直以为里面没有人住,已经被废弃了。忽然一天傍晚,看见有人坐在那垃圾站的木梯上向我招手。房子前已经冒出一位流浪汉模样的男子,很可怕,被酒精泡红的脸上胡子拉碴,酒糟鼻,胖得像一只木桶。衣冠不整,油亮污秽。蹬着一双就要踏扁的旅游鞋。我以为是一个醉鬼或者乞丐。不是,他是这房子的主人,修钟匠约翰大叔。稍攀谈,就邀请我和我的朋友进屋小坐。屋子里堆积着各种废品,

13、罐子、旧电视机、塑料品、汽车零件什么的,一直蔓延到门口,中间还剩一条勉强可以穿行的羊肠小道。空气中弥漫着刺鼻的味道,极其浓烈,那是长期不洗澡的味道和酒精、动物气味的混合,我几乎要窒息。客厅里有一只破沙发,已经睡得塌陷下去,旁边堆积着啤酒罐,看得出他经常在这沙发上躺着喝酒。一个标准的流浪汉房间,好莱坞如果要用,道具都不需要增加。里面还有屋子,他示意我们进来哦啊,摆着一屋子的钟,一排排靠墙陈列着,四面墙壁都做成了钟架。那些钟各式各样,铜的、铁的、镀银的、镀金的、塑料的、木钟蒙着灰尘。阴暗的房间,时间的内部,约翰的脸看上去忽然不再那么凶恶,温馨而慈祥起来,这是一位时间诗人。他把几只钟取下来给我看,这

14、是17世纪的钟,这是某厂的第一只钟,这是瑞士的钟他又取出一只,让我摸,这是一只给盲人用的钟,上面的字母是凸出来的。我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钟,在中国,盲人可不比美国少。电话响了,约翰去接电话。我注意到,墙上挂着一排照片,约翰青年时代,也是西装笔挺,英姿勃勃。我给他看我的怀表,他说NO,我只修钟,从来不修表。约翰说,几十年,镇上的所有钟都是他在修,修钟的人络绎不绝。钟表可以说是西方生活的命根子,一旦失去格林尼治时间,一旦时间错误,你就要被世界抛弃。钟乃是重要贵重之物,看起来,钟匠约翰并不缺钱用。为什么不生活得体面些呢?这不是体面不体面的问题,这是他的生活方式。他喜欢这样生活,他喜欢像一个流浪汉那样生

15、活。如此生活是他用自己的生活方式创造的一个作品,有点杜尚的意思。他喜欢表演一种流浪汉或者乞丐的生活,为什么不可以呢?他这么做,并没有危害他人,也没有违反法律。这就是美国,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生活方式并没有是非,只要这么生活是你喜欢的。我想起遥远的云南,在我的青年时代,各民族的生活方式千差万别,各有千秋,如今已经千篇一律了。从前住在热带地区的佤族人本是裸体的。裸体与羞耻无关,在那样的气候里,穿着衣服很受罪。怒族人本是文身的、哈尼族人本是住草叶泥巴的蘑菇房的、摩梭人本是施行群婚制的这些一律被视为落后,就是他们自己喜欢、情愿如此也不准。美国其实也一样,早年屠杀印第安人的历史,就是要用新英格兰的生活模

16、式来规范一切。从垮掉的一代开始,美国对此有所反省,逐渐容忍多元。我们从约翰的房间走出来,天已经黑了,走远了看,约翰的房子就像一座凛然不可侵犯的城堡,微微地亮着灯。(有删改)11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赏析,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注意:11题答案涂到答题卡71题)A本文运用肖像描写、环境描写的手法,是为了表现修钟匠约翰大叔独特的生活方式,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强烈厌恶的情绪。B文章在第二段说“这房子却有点奇怪”,意在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兴趣,可以看出作者谋篇布局的巧妙。C文章第五段中“约翰青年时代,也是西装笔挺,英姿勃勃”一句意在反衬约翰大叔的龌龊形象和生存状态。D本文最后一段通过对云南

17、过去和现在的生活方式的对比,意在突出人人都应该有自愿选择生活方式的权利这一主旨。E本文通过修钟匠约翰大叔这一典型,展现了佛蒙特人知足常乐、享受自然的生活方式,也表达了作者对这一生活方式的向往。12、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6分)(1)这是一位时间诗人。_(2)约翰的房子就像一座凛然不可侵犯的城堡,微微地亮着灯。_13、结合全文,分析修钟匠约翰大叔这一形象有何特点。(6分) _14、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A. 寥廓(lio) 方遒(qi) 沁园春(qn) 百舸争流(k)B. 漫溯(s ) 青荇(xng) 橘子洲(j ) 星辉斑斓(ln)C. 长篙(ho) 颓圮(p ) 大

18、堰河(yn) 叱咤风云(ch)D. 冰屑(xio) 团箕(j ) 分外香(fn) 妄自菲薄(fi)15、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A. 预定 预订 殒灭 陨身不恤B. 率领 率直 惨淡 残绝人寰C. 和蔼 暮霭 大概 英勇气慨D. 缘由 原由 吭声 引吭高歌1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A他性格比较内向,平时沉默寡言,但是一到课堂上就变得振振有词,滔滔不绝,所以他的课很受学生欢迎。B泰山几千年来都是文人墨客们向往的圣地,在浩如烟海的中华典籍中,留下了众多颂扬泰山的诗词文章。C张经理语重心长的一席话,如电光火石,让小余心头淤积的阴霾顿时消散,再次燃气争创销售佳绩的

19、激情。D迅速崛起的快递行业,经过几年的激烈竞争,大部分企业都已经转行或倒闭了,市场上只剩他们几家平分秋色。1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对于传说中这类拥有异常可怕力量的动物,尚武的古代欧洲人的真实心态恐怕还是敬畏多于憎恶的。B杜绝过度治疗,除了加强宣传教育外,还要靠制度保障医疗机构正常运转,调控盲目扩张的逐利行为。C作者观察细致,一泓清潭,汩汩流水、郎朗歌声,都能激发他的灵感,都能从中找到抒情叙事的切入点。D过于重视教育功能,文学作品会出现理性捆绑感性,思想大于形象,甚至全无艺术性,变成干巴巴的说教。18、下面是一封信的主要内容,其中有四处不得体,请找出并作修改。(8分)获悉文学

20、院下周举办活动,隆重庆贺先生教书50周年,我因俗务缠身,不能光临,特惠赠鲜花一束,以表敬意,随信寄去近期出版的拙著一册,还望先生斧正。盛夏快来了,请先生保重身体。19、作文(6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楚国有位钓鱼的高手叫詹何,他凭着一套简单的钓具,用小米作饵,短短时间就能从湍急的百丈深渊激流之中钓出能装满一辆大车的鱼。楚王询问其垂钓的诀窍。詹何答道:“每当我来到河边持竿钓鱼时,总是全身心地只关注钓鱼这一件事,其他什么都不想,在抛出钓鱼线、沉下钓鱼钩时,做到手上的用力不轻不重,丝毫不受外界环境的干扰。这样,鱼儿见到我鱼钩上的钓饵,便以为是水中的沉渣或泡沫,于是就

21、毫不犹豫地吞下去了。”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学校: 班级: 姓名: 考号: .装订线 高一第一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答题纸 9、(1)苟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何以有君? (5分) (2)此率民而出于无用者,何为至今不杀乎?”(5分) (3)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5分) (4)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5分) 10、(9分)(1) , ,谁主沉浮?(2)携来百侣曾游, 。(3)满载一船星辉, 。(4)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5)惨象, ;流言, 。(6)陋室铭中,点明陋室不陋的原因,揭示全文

22、主旨的句子是: , 。12、(6分)(1) (2) 13、(6分) 18、得体(8分) 改为 改为 _改为_ 改为 19、 作文(60分)(见背面)作文题目:100 100200 200300 300400 400500 500600 600700700800 800900 900 高一语文10月月考答案1.【答案】B【分析】A项对应文本“围棋极可能源自上古时期的结绳而治、河图洛书和周易八卦,因为其形制、内涵与中华文明的源头相符。”B项对应文本“围棋起源于中国,是黄河文明的产物,其形制弈法等都饱含着文明母体的基因和特征。”“围棋的产生和发展,始终与弈者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思考感悟联系在一起。”

23、C项对应文本“从春秋到西汉,社会风气浮躁、趋利,具有运气性和刺激性、宜于赌博的博累棋流行甚广,围棋处于受挤压的位置,但始终保持着顽强的生命力。东汉中期后,社会风气转变,文明程度提高,思想更为自由,人们不满足于掷彩行棋的非公平的竞智斗巧,围棋更加受到人们的喜爱和重视,而曾经盛极一时的博累棋逐步走向衰弱,到唐代时完全消亡了。博累棋消亡的原因从根本上说是他们不符合我们民族的思想特征,不能满足人们精神生活的真正需求,而围棋在与它们的比较中表现出了本质上的优势。”D项对应文本“儒家开始只承认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其中没有围棋。到魏晋时人们对艺有了崭新的认识,突破了儒家历来只重六艺的传统,把围棋

24、纳入艺的范围,围棋登入国艺的殿堂。”2.【答案】C【分析】A项对应文本“围棋不仅对个人修身养性,而且对民族社会的群体心理产生深刻影响。”B项对应文本“围棋的价值和地位是在与各种掷彩博累活动的比较中确立起来的。”“围棋的价值和地位在与传统礼教观念斗争中确立起来的。”“围棋的价值和地位是从正反两方面的社会实践对比中确立起来的。”C项对应文本“从东汉中后期到魏晋时期,人们开始从生命意义上认识围棋的价值,就把围棋作为自觉的艺术追求和精神宣寄的工具,并把它纳入儒士必备的艺技。”D项对应文本“正确认识围棋价值的出发点,应当是“国艺价值观”。所谓“国艺”,就是与国家民族有深厚渊源,上升到国家层面,能够反映民

25、族精神需求的艺术和技能形式。儒家开始只承认“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其中没有围棋。到魏晋时人们对“艺”有了崭新的认识,突破了儒家历来只重“六艺”的传统,把围棋纳入“艺”的范围,围棋登入“国艺”的殿堂。事实证明,围棋在民族文化中的精髓和瑰宝地位,也只有“国艺”一词才能相配。”3.【答案】A【分析】“围棋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象征,民族文化的瑰宝、高度智慧的结晶,这种地位不是任何人封赐的,也不是带有感情色彩的主观结论,而是人们在反复实践和比较中认识到的,是随着社会和文明的进步而不断深化和升华的。”4、D 5、C 6、B 7、C 8、B9、(1)如果没有年成,百姓凭什么繁衍生息?如果没有百姓,

26、大王又怎能南面称尊?(苟、岁、君,句式,共5分)(2)这是在引导百姓朝无所事事的地方走呀!齐王为什么至今还不处死他呢?(率、无用、何为,句式,共5分)(3)略(4)略附参考译文:齐襄王派遣使者问候赵威后,还没有打开书信,赵威后问使者:“今年收成还可以吧?百姓安乐吗?你们大王无恙吧?”使者有点不高兴,说:“臣奉大王之命向太后问好,您不先问我们大王状况却打听年成、百姓的状况,这有点先卑后尊吧?”赵威后回答说:“话不能这样说。如果没有年成,百姓凭什么繁衍生息?如果没有百姓,大王又怎能南面称尊?岂有舍本问末的道理?”她接着又问:“齐有隐士钟离子,还好吧?他主张有粮食的人让他们有饭吃,没粮食的人也让他们

27、有饭吃;有衣服的给他们衣服,没有衣服的也给他们衣服,这是在帮助君王养活百姓,齐王为何至今未有重用他?叶阳子还好吧?他主张怜恤鳏寡孤独,振济穷困不足,这是替大王存恤百姓,为何至今还不加以任用?北宫家的女儿婴儿子还好吗?她摘去耳环玉饰,至今不嫁,一心奉养双亲,用孝道为百姓作出表率,为何至今未被朝廷褒奖?这样的两位隐士不受重用,一位孝女不被接见,齐王怎能治理齐国、抚恤万民呢?於陵的子仲这个人还活在世上吗?他在上对君王不行臣道,在下不能很好地治理家业,又不和诸侯交往,这是在引导百姓朝无所事事的地方走呀!齐王为什么至今还不处死他呢?” 10、略11.解析:A项,“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强烈厌恶的情绪”错,这

28、只是约翰大叔的一种生活方式,作者并没有持褒贬态度。C项,“反衬约翰大叔的龌龊形象和生存状态”不准确,且“龌龊”一词语意过重。E项,“也表达了作者对这一生活方式的向往”于文无据。11答案:答D给3分,答B给2分。12、解析:第(1)题,“这”指代约翰,“时间诗人”指他保留着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不同类型的钟,这样做富有诗意。第(2)题,运用比喻,是说约翰的房子将他与世隔绝,他按自己的方式生活,别人也不加以干涉。12答案:(1)约翰富有诗意地保留着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不同类型的钟;这些钟体现了约翰对生活的热爱。(2)约翰的房子将他与世隔绝,在里面他保留着传统、保守、节省的生活方式,不容别人干涉。13、解析:解答此题,可以从以下角度考虑:人物身份钟表匠,技术好;性格特点懒散,不修边幅;生活方式独特。然后再结合文中内容略加分析即可。13答案:懒散,不修边幅。约翰大叔脸上胡子拉碴,酒糟鼻,胖得像一只木桶,长期不洗澡;衣冠不整,油亮污秽。修钟技术精湛。几十年,镇上所有的钟都是他在修,修钟的人络绎不绝。生活方式独特。约翰大叔喜欢像一个流浪汉那样生活。14、B 15、D 16、B 17、A18、“教书”改为“从教”;“光临”政为“前往”或“参加”;“惠赠”改为“奉上”“奉送”或“敬赠”;“快来了”改为“将至”或“将临”。- 15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