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考地理总复习滚动训练十五区域生态环境的建设201903211140.wps

上传人:无敌斩 文档编号:2624795 上传时间:2019-04-20 格式:WPS 页数:10 大小:3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届高考地理总复习滚动训练十五区域生态环境的建设201903211140.wps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20届高考地理总复习滚动训练十五区域生态环境的建设201903211140.wps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20届高考地理总复习滚动训练十五区域生态环境的建设201903211140.wps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0届高考地理总复习滚动训练十五区域生态环境的建设201903211140.wps》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届高考地理总复习滚动训练十五区域生态环境的建设201903211140.wps(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滚动训练 十五 区域生态环境的建设 一、选择题 下图所示建筑是我国苗族特有的古老建筑形式,楼上住人,楼下架空,被现代建筑学家认为 是最佳的生态建筑形式。建房时,将前排落地房柱搁置在下层地基上,最外层不落地房柱与上层 外伸出地基的楼板持平,形成悬空吊脚,上下地基之间的空间就成为吊脚楼的底层,这就是所谓 “”的 天平地不平 的吊脚楼特点。读图,回答 13题。 1.与建筑物所在地的地理特征不相符的是( )。 A.山高坡陡 B.终年高温 C.潮湿多雾 D.蛇虫较多 【解析】该吊脚楼是苗族人的民居,多见于西南一带,这里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温和,而 并非全年高温,但该区域多山地,山高坡陡,潮湿多雾,蛇虫

2、较多。 【答案】B 2.吊脚楼的最大优点是( )。 A.通风透气,宽敞明亮 B.高瞻远瞩,视野开阔 C.冬暖夏凉,防暑降温 D.节约土地,造价较廉 【解析】据图可知,吊脚楼悬空建设,可以通风透气,但越往上越窄,并不是层层宽敞;高瞻 远瞩,视野开阔也只是站在特定位置的感受,并非该建筑的最大优点;吊脚楼可以防潮透气,这 里的冬季本就温和,无需将保暖作为民居的建设目的;但该建筑依山依地势而建,楼层较高,可 以节约土地,使用当地现有竹木,造价较低,适用于民居建设。 【答案】D 3.这种建筑最有可能分布在( )。 A.黄土高原 B.大兴安岭 C.云贵高原 D.西双版纳 【解析】该吊脚楼是苗族人的民居,多

3、见于西南一带,吊脚楼依山而建,说明区域地势较高; 1 吊脚楼层数较多,能居住的人较多,这说明当地适合建筑的平地较少,导致人口集中在少数的山 间低地中。结合选项,云贵高原一带地势崎岖,人口及产业活动集中在山间坝子地带,且该地苗 族居多,最为符合材料。 【答案】C 绿色 GDP,即把资源、环境成本放入国民经济的生产核算之中,作为经济生产的成本处理, 以实现对传统 GDP 的调整。绿色 GDP 指数=绿色 GDP/传统 GDP100,下图为我国 2013 年传统人 均 GDP 与绿色 GDP 指数分布关系图。读图,回答 46题。 4.由图可知( )。 A.绿色 GDP 总体呈现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

4、区 B.经济发展水平与绿色 GDP 指数成正比 C.传统 GDP 与绿色 GDP 差值较大的为西部地区省份 D.在资源节约、环境治理上东部地区不需关注 【解析】由图可知,绿色 GDP总体呈现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根据公式绿色 GDP 指 数=绿色 GDP/传统 GDP100,经济发展水平与绿色 GDP 指数近乎反比;根据图示信息,传统 GDP 与绿色 GDP差值较大的为东部地区省份;在资源节约、环境治理上东部地区因为发展快、产值 高、能耗多,更应关注。 【答案】A 5.若以各省份的传统 GDP 与绿色 CDP指数的中位数(把所有值高低排序后找出正中间的个作 为中位数)为原点,作四象限图,将

5、全国 31 省(自治区、市)划分为 4 类,则符合经济发展水平较 低且对资源环境依赖程度较高,属于绿色发展高危区的省份是( )。 A.北京 B.江西 C.贵州 D.辽宁 【解析】由图可知,贵州处于第三象限,属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且对资源环境依赖程度较高 的绿色发展高危区。 【答案】C 2 6.对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且对资源环境依赖程度较高的高危区形成的主要原因,不可能是由于 这些地区( )。 A.生态环境脆弱 B.资源禀赋条件较好 C.产业结构单一 D.科技创新能力小 【解析】资源禀赋条件较好会使得区域经济发展水平高,故应选 B 项。 【答案】B 沧州海兴县位于河北省东南部,渤海之滨,拥有盐碱地约

6、 30 万亩。在当地“”种一瓢收一斗 的盐碱地或中低产田上,中科院农业研究所经过不断地改良与实验,使小麦平均每亩产量达到 600斤。农业研究所主要通过咸水结冰等方法改造盐碱土壤(传统盐碱地治理方法主要是通过 强灌强排、抽取地下淡水降低地下水水位,以淡水洗盐,使土壤脱盐),打造“良田”,通过微咸 水灌溉等方法进行田间管理,并选育更耐盐碱的作物品种。据此回答 79题。 7.海兴县农业受土壤盐碱化影响最大的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解析】海兴县位于华北地区,春季气温回升,大风天气多,蒸发旺盛,作物需水量大,需要 引水灌溉,导致土壤中水位上升,盐分会随水分向地表运动,引

7、起土壤盐碱化。 【答案】A 8.海兴县改造盐碱土壤未采用传统措施的主要原因是当地( )。 A.地质结构不稳定,淡水资源不足 B.地势较低,地下水埋藏浅且盐度高 C.地质结构不稳定,不适合深挖淡水井 D.传统盐碱地治理方法投入成本高 【解析】传统的措施是“通过强灌强排、抽取地下淡水降低地下水位,以淡水洗盐,使土壤 脱盐”,海兴县位于渤海之滨,地势较低,地下水埋藏较浅且盐度高,用传统方法虽然简单但效 果差。 【答案】B 9.实验发现,在小麦拔节时期(春季气温上升至 10 以上时)浇灌微咸水增产效果较显著,其原 因可能是该时期( )。 A.小麦需水量大 B.小麦矿物质需求量大 3 C.降水稀少 D.

8、蒸发旺盛 【解析】微咸水富含矿物质,但因盐度高一般不用于灌溉,但题干讲到拔节时期浇灌微咸水 增产效果较显著,据此可判断该段时间小麦矿物质需求量大。 【答案】B 由于长期高强度的人类活动干扰,巴西热带雨林面积迅速减少,生态效应不断减弱。下图示 意巴西雨林区在 19802005 年 6 个不同地区的森林面积比和转移面积比(注:森林面积比为区域 森林面积与该区域总面积的比值;转移面积比为发生转移的面积与区域总面积的比值)。读图, 回答 1011 题。 10.据图可知,区域单位面积生物量最小的是( )。 A.a区域 B.d区域 C.c区域 D.r区域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c区域森林面积比较大,但土

9、地利用类型转移面积比最大,说明 森林转化为其他土地利用方式的面积大,因此 c 区域的森林受人类活动干扰最大,单位面积生 物总量可能最小。 【答案】C 11.雨林大面积转移将最可能给当地带来的是( )。 A.地面光照增多 B.风力作用强劲 C.生物种群类型增加 D.土壤盐碱化严重 【解析】雨林面积减少会使雨林对太阳光的遮挡作用减弱,地表裸露,地面获得的光照增多; 雨林地区主要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风力作用弱;森林面积减少会使生物多样性减少;该地降水 多,土壤中盐类物质淋溶作用强,不易出现盐碱化。 【答案】A 4 沿海滩涂指沿海大潮高潮位与低潮位之间的潮浸地带,属于土地,又是海域的组成部分。滩 涂是

10、中国最重要的后备土地资源,具有面积大、分布集中、区位条件好、农牧渔业综合开发潜 力大的特点。下图示意江苏沿海局部由于海岸线向海洋推进而引起的滩涂面积的变化。读图, 回答 1214 题。 12.图示区域滩涂面积不断变化的原因,主要是( )。 A.气候变暖,地壳抬升 B.泥沙淤积,海水顶托 C.河流改道,波浪侵蚀 D.围海垦殖,地壳下沉 【解析】沿海滩涂指沿海大潮高潮位与低潮位之间的潮浸地带。图示区域由于海岸线向海 洋推进,滩涂面积不断变窄,主要是泥沙淤积,海水顶托;气候变暖,冰川融化,海面上升;河流改 道,波浪侵蚀,海岸线向陆地推进;地壳下沉,海岸线向陆地推进。 【答案】B 13.由滩涂改造成的

11、耕地,土地质量一般都不高,其主要原因是( )。 A.使用频率较高 B.海水污染严重 C.有机质含量少 D.盐碱化程度高 【解析】土地质量实质上是土地生产力高低的差异。由滩涂改造成的耕地,土地质量一般 不高,主要原因是土壤盐分含量高,盐碱化程度高,不适宜作物生长;土地质量低,导致使用频率 较低;滩涂含盐量高,海水污染严重、有机质含量少,不是主要原因。 【答案】D 14.盐城滨海原生湿地,从海边向陆地方向依次出现了光滩、米草滩、碱蓬滩、獐茅草滩和芦苇 滩景观,其呈现的地域分异规律是( )。 A.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 B.经度地带性分异规律 C.地方性分异规律 D.垂直地带性分异规律 5 【解析】盐城

12、滨海原生湿地,从海边向陆地方向依次出现了光滩、米草滩、碱蓬滩、獐茅 草滩和芦苇滩景观,属于局地小范围特征,其呈现的地域分异规律是地方性分异规律。不能体现 热量、水分等因素影响。 【答案】C 生境又称栖息地,指生物的个体、种群或群落生活地域的生态地理环境,它包括必需的生存 条件和其他对生物起作用的生态因素。下图示意我国卧龙自然保护区内大熊猫潜在生境及居民 点密度在两流域(寿溪、渔子溪)集水区等级上的分布。读图,回答 1516题。 15.该图可以反映出( )。 A.流域集水区等级越高,流域内居民点密度越小 B.居民点密度越大,大熊猫潜在生境状况越好 C.两流域 级集水区大熊猫潜在生境状况最差 D.

13、两流域 级集水区大熊猫潜在生境状况最好 【解析】据图判断流域集水区等级越高,流域内居民点密度越大;除渔子溪级集水区外, 两流域内居民点密度越大,大熊猫潜在的生境状况越差;寿溪和渔子溪两流域的级集水区内 大熊猫潜在生境状况最差;寿溪和渔子溪两流域的 级集水区内大熊猫潜在的生境状况最好。 【答案】D 16.为应对卧龙自然保护区大熊猫潜在生境存在的问题,可采取的措施是( )。 A.增加干支流沿岸城镇数量 B.提高城镇内部森林覆盖率 C.控制城镇沿河口向上游扩张 D.整体迁移干支流沿岸城镇 【解析】结合上题分析可知,集水区等级越高,人口和聚落的密度越大,大熊猫潜在生境状 况越差,因此大熊猫的生存环境主

14、要受人类活动的影响,需要限制人类活动范围进一步向大熊 6 猫潜在生境渗透,减少大熊猫潜在生境受到人为干扰的机会。 【答案】C 坡地等高活篱笆是在坡面上沿等高线种植绿肥植物形成活篱笆带,实现农林混交,可以提 高农业复合产出,改善坡地生态环境。为制定等高活篱笆技术规范,我国科研人员在某地进行了 对比实验研究,下图为某次人工模拟降雨实验中等高活篱笆试验地与坡耕地径流含沙量过程对 比。读图,回答 1719题。 17.等高活篱笆试验地径流含沙量与坡耕地出现差异的主要原因是活篱笆具有( )。 A.保持水土作用 B.涵养水源作用 C.调节气候作用 D.防风固沙作用 【解析】从图中可看出,等高活篱笆试验地径流

15、含沙量明显小于坡耕地,说明种植活篱笆的 坡面与坡耕地的坡面水土流失较轻,即活篱笆保持水土作用较强。 【答案】A 18.等高活篱笆技术适用于( )。 A.气候干燥的地区 B.地表平坦的地区 C.植被茂密的地区 D.山多坡陡的地区 【解析】据上题可知活篱笆具有保持水土的作用,在山区特别是多坡陡的地区最需要进行 水土保持。 【答案】D 19.等高活篱笆植物带( )。 A.沿海拔变化方向延伸 B.高度越高土层越厚 C.与海拔变化方向垂直 D.宽度越宽坡度越大 【解析】由材料可知“坡地等高活篱笆是在坡面上沿等高线种植绿肥植物形成活篱笆 7 ”带 ,既然是沿等高线种植,其延伸方向与等高线平行,与海拔变化方

16、向垂直。 【答案】C 土壤耕作和秸秆覆盖对苹果园土壤保蓄水性能及土壤肥力有一定影响,其研究对农业生产、 土地的合理利用等具有重要现实指导意义。下图为渭北旱塬某区 5 月和 10 月果园 1 m 土层内, 不同土壤耕作方式与覆盖组合中土壤含水率变化图。读图,回答 2022题。 20.土壤保蓄水效果最好的是( )。 A.旋耕覆草 B.旋耕裸地 C.免耕覆草 D.翻耕覆草 【解析】结合 5 月和 10 月土壤含水率图可以看出,免耕覆草的含水率最高,土壤的保蓄水 效果最好。 【答案】C 21.该果园的耕地深度可能是( )。 A.40 cm B.60 cm C.80 cm D.100 cm 【解析】从两

17、幅图中可以看出,大约在 60 cm 深处,大部分土壤含水率曲线发生方向变 化,2060 cm 之间大致是减少趋势,60100 cm 之间大致是增多趋势,因此该果园的耕地深度最 可能是 60 cm。 【答案】B 8 22.2050 cm 土层内土壤贮水量5 月免耕比翻耕高,而 10 月却是翻耕比免耕高,与该现象关联度 最小的是( )。 A.植被状况 B.土壤孔隙 C.降水多少 D.土壤肥力 【解析】就土壤肥力来说,同一地块的土壤肥力不会因为季节和月份的不同而有太大的差 异;5月为春季,该地降水少,蒸发量大,翻耕后地表缺乏植被保护,土壤空隙增大,使水分更容易 蒸发,所以翻耕后的土壤贮水量少于免耕的

18、;10 月为秋季,北方夏秋季节降水多,翻耕的土地更 易于水的下渗,所以土壤贮水量翻耕比免耕的高。 【答案】D 二、非选择题 23.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塞罕坝”“意为 美丽的高岭”。原本是京外的皇家园林。清末开围放垦,树木被大肆砍伐, 加之山火不断,到上世纪 50年代初期,原始森林已荡然无存。冬春季节,西伯利亚寒风长驱直入, 推动内蒙古浑善达克等沙地沙漠南侵,风沙紧逼北京城。塞罕坝冬长夏短,夏季凉爽湿润,冬季 寒冷干燥,春秋两季多大风,气候具有过渡性。 1962年,我国设立塞罕坝林场。林场兴建之初,种树主要目的是伐木取材,提供木材产品。 现在种树的主要目的是增林扩绿、提供生态产品。得

19、益于建立了一整套成熟的立体化火灾预防、 监测和扑救体系,塞罕坝林场设立至今从未发生过森林火灾。近年来,针对各地生态环境建设需 要大量绿化苗木,塞罕坝林场建设了 8 万多亩绿化苗木基地,培植 1800 余万株多品种、多规格 的苗木,“成为绿色 聚宝盆”。下图示意塞罕坝林场在京津冀区域中的位置。 (1)从气候过渡性方面描述塞罕坝地理位置特征。 (2)指出塞罕坝人工育林过程中遇到的主要困难。 (3)简述塞罕坝万里林场生态治理的经验。 9 (4)为塞罕坝进一步发展提出合理建议。 【解析】第(1)题,结合塞罕坝的经纬度位置及海陆位置判断,从气候方面,塞罕坝是我国暖 温带向中温带、半湿润向半干旱、季风气候

20、区向大陆性气候区的过渡地带。第(2)题,育林需要 气候、地形等自然条件,也要考虑林木外运条件。塞罕坝是高原山地地形,海拔较高,气温较低, 热量不足;距冬季风源地近,气候条件较差;沙漠化加剧;土壤较贫瘠,含水量较低;交通等基础设 施不完善等。第(3)题,塞罕坝万里林场生态治理的经验主要是加强监测、以生态育林为主;通 过绿化苗木产业既提高了经济效益,又提高了环境效益。第(4)题,塞罕坝的进一步发展要贯彻 生态环保原则,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地区接待能力,在开发的同时,继续 加强火灾防治工作。 【答案】(1)塞罕坝是我国暖温带向中温带、半湿润向半干旱、季风气候区向大陆性气候 区的过渡地带。 (2)海拔较高,气温较低,热量不足;距冬季风源地近,风力较大,气候条件较差;长期植被破 坏,沙漠化加剧;土壤较贫瘠,含水量较低;地处山地向高原的过渡地带,交通等基础设施不完善。 (3)加强防火、防虫的监测工作;以生态育林为主,减少木材采伐量;绿化苗木产业既提高了 经济效益,又提高了环境效益。 (4)综合利用林场资源,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地区接待能力,在开发 的同时,继续加强火灾防治工作。 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