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历史新探究大一轮复习第十六单元2第47讲近现代历史上的改革模拟训练含2019届新题含解.wps

上传人:无敌斩 文档编号:2624968 上传时间:2019-04-20 格式:WPS 页数:4 大小:10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版高考历史新探究大一轮复习第十六单元2第47讲近现代历史上的改革模拟训练含2019届新题含解.wps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20版高考历史新探究大一轮复习第十六单元2第47讲近现代历史上的改革模拟训练含2019届新题含解.wps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20版高考历史新探究大一轮复习第十六单元2第47讲近现代历史上的改革模拟训练含2019届新题含解.wps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0版高考历史新探究大一轮复习第十六单元2第47讲近现代历史上的改革模拟训练含2019届新题含解.wps》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版高考历史新探究大一轮复习第十六单元2第47讲近现代历史上的改革模拟训练含2019届新题含解.wps(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近现代历史上的改革 1(2019江淮十校联考) 材料 在近代西方列强东侵的强烈撞击下,晚清的军事变革作为一种自然的回应,在逐渐 兴起,其本质就是实现军事近代化,缩小乃至消除中国与西方军事上的差距,从而有效抗御列 强的侵略,保障国家安全。以甲午战争失败为标志,晚清军事变革可以分为前后两个阶段。甲 午战前为第一阶段变革,随兴办洋务而起,因甲午战败而衰。主要内容包括推进陆军火器化; 建立近代海军,加强海防;创办近代军事工业;革新军事教育等。甲午战争的失败,使 30 余 年惨淡经营的成果毁于一旦,也标志着晚清军事变革步入了第二阶段。由于马关条约及其 后辛丑条约的签订,清政府背上了极其沉重的赔款负担,国

2、家进一步衰败,已无力再投巨 资建设海军,因此,这个阶段军事变革的重点集中在陆军,最主要的内容是编练新式陆军和发 展陆军教育。第二阶段的军事变革,因中央集权不断削弱,各省各自为政,非但未能有效增强 国家的整体军力,反而为清朝的覆亡挖掘了坟墓。 钟少异、高炜晚清军事变革及 军事近代化为什么失败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晚清两次军事变革的共同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晚清两次军事变革失败的原因。 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在近代西方列强东侵的强烈撞击下,晚清的军事变革作为一种 自然的回应”再结合所学从改革的背景、内容与结果等方面分析作答。 第(2)题结合所学知识 从指导思想

3、、领导机构、列强的侵略和国内阶级矛盾等角度分析。 答案:(1)共同特点:在西方列强加剧侵华、民族危机不断加剧的形势下进行;侧重于对 军事武器和军事教育的变革;都以失败告终,没有实现军事近代化。 (2)失败原因:在“中体西用”思想指导下进行变革,不可能从根本上变革,最终必然失 败;缺乏强有力的组织领导机构,第一阶段以封建官僚个人为主,后一阶段是各省自行其是, 不能保证变革的正常进行;列强的侵略和国内阶级矛盾的日益激化,使变革缺乏必要的社会条 件。 2(2019重庆模拟) 材料 清末政改大事记 1898年 6 月,光绪皇帝宣布变法,任命康有为参赞新政,颁发了提倡官民上书议事,裁 汰不必要的官员等。

4、戊戌政变后,政改措施均被废弃。 1901年初,清廷正式颁布新政上谕。 1905年,清政府派载泽等五大臣出洋考察宪政。 1906“年,清政府颁布仿行立宪上谕, 大权统于朝廷,庶政公诸舆论”。 1908年,清廷颁布钦定宪法大纲23条,规定皇帝有至高无上的大权。 1911年,清政府裁撤军机处,设立责任内阁制,庆亲王奕劻为内阁总理大臣。 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白寿彝中国通史纲要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新政改革的突出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归纳清末实行新政改革的原因。 解 析: 第(1)“题据材料 清廷正式颁布新政上谕”“清政府派载泽等五大臣出洋考察宪政 1 清政府颁布

5、仿行立宪上谕清廷颁布钦定宪法大纲”“裁撤军机处,设立责任内阁 制”结合世界潮流为世界由专制走向民主分析作答。第(2)题结合材料从经济、政治、思想、 改革主体等方面进行思考。 答案:(1)特点:由最高统治者自上而下推行;渐进地推进;尝试建立君主立宪政治;具 有一定的近代化色彩等。 (2)原因: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中国民族危机和封 建统治危机不断加深(或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西方资产阶级政治思想在中国的传播;部分汉 族地主官僚(或立宪派)的推动。 3(2019湖南师大附中模拟) 材料 度量衡事关国家发展、社会稳定和民众安居等大计。“中国度量衡之制,创始于黄 帝”。但

6、到中国近代,度量衡状况却极度紊乱。1903 年,清政府尝试度量衡划一,但还未及施 行便随着清政府的覆灭未果而终。稍后北洋政府拟定的甲乙制并行的度量衡改革方案,也因为 两制换算繁琐和政局动荡,及推广举措不力等诸多因素,仅在北平、山西两地短暂推行,便草 草收场。度量衡混乱局面愈演愈烈。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国内局势暂时稳定,统一 度量衡工作又被提上重要议程。国民政府以“但求全国同律,并求世界之统一,量务求其正确, 法务求其简明”为前提,经慎重权衡,确定万国公制为度量衡标准制,随后,作为标准制之过 “”渡制的 一二三 市用制也应运而生。该制表述了公制与市制之间的换算关系。即:1 公升 1 市

7、升;1 公斤2 市斤;1 公尺3 市尺,它的产生是中国计量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 摘编自吴森、郑展坤民国时期度量衡制度改革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南京国民政府度量衡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南京国民政府度量衡改革的意义。 解析:第(1)题据材料“但到中国近代,度量衡状况却极度紊乱”“北洋政府拟定的甲乙 制并行的度量衡改革方案草草收场”“1927 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国内局势暂时稳 定”“度量衡事关国家发展、社会稳定和民众安居等大计”“经慎重权衡,确定万国公制为度 ”量衡标准制 等信息得出。第(2)题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度量衡本身、经济发展、民众 生活与后世

8、影响的角度分析。 答案:(1)背景:晚清民国时期度量衡制度混乱;北洋政府度量衡改革失败;南京国民政 府统一全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需要;西方计量制度的传入。(任答四点即可) (2)意义:有利于改变度量衡混乱状况,促进了与国际的接轨;促进了经济的交流与发展; 一定程度上便利了民众生活;为现代计量体系的构建奠定基础。(任答三点即可) 4(2019钦州质检) 材料 1994 年 7 月 18日,国务院发出了国务院关于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决定, 明确提出了城镇住房改革的基本内容:把住房建设投资由国家、单位统包的体制改革为国家、 单位、个人三者合理负担的体制;把单位建设、分配、维修、管理住房的体制改变为

9、社会化、 专业化运行的体制;把住房实物福利的分配方式改变为按劳分配为主的货币工资分配方式;建 立以中低收入为对象、具有社会保障性质的经济适用房供应体制和高收入家庭为对象的商品房 供应体系,建立住房公积金制度;发展住房金融和住房保险;建立政策性和商业性并存的住房 信贷体系;建立规范化的房地产交易市场和发展社会化的房屋维修、管理市场,逐步实现住房 资金投入产出的良性循环,促进房地产业和相关产业的发展。 2 摘编自高扬漫说住房制度改革 (1)根据材料,概括我国 1994年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我国 1994年城镇住房制度改革。 解析:第(1)题,据材料“把住房实

10、物福利的分配方式有社会保障性质的经济造用房 ”供应体制住房公积金制度 等信息作答。第(2)题,要从积极和消极两方面进行评价。 答案:(1)特点:改变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福利性旧体制;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 适应的新的住房制度;形成经济适用房和商品房双轨体制;提出建立住房公积金、发展住房信 贷等相应保障和管理措施。(任答三点即可) (2)简评:适应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需要,大大推进了我 国住宅商品化的进程;具有很大的创新性,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对其后城镇住房制度改革产生 了深远影响;双轨制的存在使得相当一部分群众仍寄希望于单位分配住房,一定程度上阻碍了 住房商品化的进程

11、。 5(2019郴州质检) 材料 1829“年,杰克逊入主白宫,开始实行 分赃制”。其特点是:甲党上台后,立即斥 退大批政府官员,而让在竞选中有功的本党党徒填补这些空位。乙党上台后,亦如法炮制。这 些官员们在任职期间,贪赃枉法,营私舞弊,无所不为。 为了纠正这些弊端,美国于 1883年颁布了文官制度条例,即“彭德尔顿法”。主要内容是: 成立由 3 人组成的美国文官委员会,负责制定文官管理细则,主管文官考试和录用、保障文官 权益等;通过公开考试择优录用文官,文官考核和工资以实绩为依据,公布待补文官职位缺额; 经考试录用的文官实行常任制,由法律保障其职位,不得任意撤换;受到惩罚的文官,有权提 出申

12、诉等;文官不得提供政治捐款。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 (1)“”“”根据材料,指出美国 彭德尔顿法 与 分赃制 在官员选用上的主要区别。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 彭德尔顿法 的作用。 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让在竞选中有功的本党党徒填补这些空位”“公开考试,择 优录取”等信息归纳即可。第(2)题,根据“彭德尔顿法”与“分赃制”在官员选用上的主要 特点并联系时代背景回答。 答案:(1)区别:“彭德尔顿法”公开考试,择优录取;按能力和政绩大小予以升降 奖惩;相对的职业保障;政治中立,不与执政党共进退。“”分赃制任人唯亲,对象主要 是本党成员。 (2)作用:适应了工业化社会的

13、需要;打破垄断,扩大了统治基础;增进社会公平、公正, 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提高官员素质,减少腐败;提高政府工作效能,保持政府工作的连续性、 稳定性。 6(2019荆门调研) 材料 进入 20世纪以后,尤其是二战以来,美、英、法、德、日等西方国家,掀起了改 革政府行政制度的热潮。国家根据市场经济的要求,推动项目压缩,如以劳动换福利,提高领 取福利者的资格限制;1981 年 2 月,里根发布 1291号行政令,自此美国政府先后放松了对航 空、铁路、卡车、公共汽车、能源、电信、银行的管制,企业进出口的自由度空前提高,市场 定价代替了政府定价;在公共服务供给领域引入市场机制,比较普遍的做法是实行合同出

14、租, 3 即在不扩大政府规模、不增加公共财政支出的情况下,政府通过投标者的竞争和履约行为,将 原先垄断的公共产品的生产权和提供权向私营公司、非营利组织等机构转让。西方国家还在推 进行政制度改革的过程中,中央政府将若干权力如项目管理权、法规制定权等下放给地方。政 府通过优惠政策,吸引和鼓励私人资本投入到政府包揽的社会保险、退休保障、中小学教育、 医疗服务等公共事业领域,以特许或其他形式吸引中标的私营部门参与基础设施建设。在克林 “顿的推动下,美国掀起了 再造政府运动”,英国在撒切尔夫人执政时期也把企业有效的管理 方法和经验引入政府工作部门,瑞士的许多州和市政府同样开始采用企业化的方式来加强公共

15、部门管理。西方各国还致力于借助科技提高政府服务效率和治理质量,并通过构建电子化政府 提高国家竞争力。 摘编自张立荣当代西方行政制度改革的取向与启示 (1)依据材料概括战后西方国家行政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西方国家行政制度改革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市场定价”“合同出租”“企业化的方式”“构建电子化政 府”等信息概括即可。第(2)问,第一小问,据材料“进入 20世纪以后,尤其是二战以来”并 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社会矛盾、科技发展等方面分析历史背景;第二小问,结合改 革的内容和二战后西方国家政治、经济的发展概括分析。 答案: (1)内容:将政府职能推向市场(或政府职能运行市场化);减少政府干预经济的力 度,加强对公共事业服务的力度;重塑政府形象,建立企业化、电子化政府。 (2)背景:战后西方国家社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国际社会的不断发展变化;政府行政与 社会公共服务之间矛盾的日益加剧;面对信息技术和信息社会的挑战等。 意义:有助于减轻政府负担,缩小政府规模;提高行政效率,精简政府人员,降低行政成 本(增强政府行政能力);提高国家竞争力等。 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