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讲中国所有制与分配制度改革理论与实践四川大学经济学博士辅导ppt课件.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631191 上传时间:2019-04-24 格式:PPT 页数:52 大小:1.9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讲中国所有制与分配制度改革理论与实践四川大学经济学博士辅导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三讲中国所有制与分配制度改革理论与实践四川大学经济学博士辅导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三讲中国所有制与分配制度改革理论与实践四川大学经济学博士辅导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三讲中国所有制与分配制度改革理论与实践四川大学经济学博士辅导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三讲中国所有制与分配制度改革理论与实践四川大学经济学博士辅导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三讲中国所有制与分配制度改革理论与实践四川大学经济学博士辅导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讲中国所有制与分配制度改革理论与实践四川大学经济学博士辅导ppt课件.ppt(5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三讲 中国所有制及 分配理论与实践,本讲着重介绍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两个基本问题:所有制和分配理论与实践。 应本着不唯书,只唯实的态度,努力探索,求实创新。,学习重点和讨论题,1、我国所有制改革理论的创新 2、所有制理论与国企改革 3、我国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4、按劳分配与我国分配制度的改革 5、我国当前个人收入分配中存在的 问题及对策,主要参考书目,1、经济研究编辑部:建国以来政治经济学重要问题争议,中国财政财政经济出版社1981年版。 2、沈越:现代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年7月。 3、李景治等: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与实践,第2章 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若干基本理论问题

2、。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年 4、张南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概论,中央党校出版社1999年版。 5、宋涛:政治经济学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6、杨瑞龙等: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8年版。 7、齐守印:中国公共经济体制改革与公共经济学大纲,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第一节 当代中国所有制理论与实践,一、传统社会主义所有制理论与实践 (一)马恩的社会主义所有制理论 1、社会主义公有制代替资本主义私有制, 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 2、社会主义公有制代替资本主义私有制的途径构 想,3、马恩关于社会主义形式的理论 (二)列宁的社会主义所有制 理论与实践

3、 1、十月革命以前(1917年以前),列宁完全继承了马恩关于社会主义所有制理论的设想。,2、十月革命胜利后最初年代, 列宁继承并发展了马恩关于社 会主义所有制理论,制 联的公有化计划,并领导了苏 联的社会主义改 2、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继承 和发展了马恩的社会主义理论。 3、列宁逝世前夕的社会主义 经济思想。 (三)斯大林的社会主义所有制理论与实践 1、工业化 2、农业集体化,(三)斯大林的社会主义所有 制理论与实践 1、工业化 2、农业集体化,(四)毛泽东的社会主义所有制理论与实践 1、毛泽东的所有制理论 2、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所有制理 论实践,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所有制理论与

4、实践 (一)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有制理论 1、评判所有制的进步性与合理性必须坚持以生产力为标准,2、公有制与私有制二者不是水火不相容的。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实行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 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4、所有制不等于所有制实现形 式,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多样化 是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的结合点 ,是公有制与其它经济成分有 机结合的重要途径。,(二)1978年以来,中国所有制改革的实践情况 1、改革初期的1978年我国所有制结构状况 2、当前我国所有制结构状况 3、改革开发以来非公有制经济中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状况 (1)20多年来,我国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的阶段 第一、1978

5、1982年,再生时期 第二、19831986年,快速发展时期,第三、19871991年,缓慢发展时期 第四、19921995年,快速发展时期 1996现在,调整、巩固、提高阶段 (2)私营企业发展中表现出来的趋势特征 第一,总体规模迅速扩大,所占比重不断上升。 第二,呈现出劳动密集型向资本技术密集型转变的趋势,但劳动密集型行业仍是主要阵地。 第三,组织结构不断改善,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的比例明显上升,开始建立科学的企业制度。,第四,地区发展不平衡,东部沿海地区快于中西部地区。 第五,多数私营企业发端于农村,在发展壮大中有逐步向城镇,大中城市转移趋势。 第六,主导产业已由第二转向第三产业,

6、第一产业比重有所加强,产业结构趋向合理。 第七,平均规模有所扩大,小企业的重要地位没有改变。 第八,私营企业人员素质不断提高。 第九,私营工业在我国工业品出口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第十,私营企业成为我国劳动力就业的重要渠道。 (3)私营经济在我国迅速发展的原因 第一,解放了思想,突破了传统观念。 第二,党的政策支持和国家的法律保护。 第三,私营企业产权明晰,机制灵活,天然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 三、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 (一)突破十大传统观念,树立十大新观念。 1、突破建立公有制可以不顾生产力发展水平而人为建立,重新回到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基本原理上来。,2、

7、突破公有制绝对比私有制好,树立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促进生产力发展就是好所有制的观念。 3、突破公有制等于社会主义,私有制等于资本主义的理论教条,树立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的新观念。 4、突破生产资料只需名义占有,可以不管实际占有不占有的传统观念,树立产权清晰,有人负责的现代产权观念。 5、突破非公有制经济只同低水平生产力相适应的传统观念,树立非公有制经济适应多层次生产力水平的新观念。,6、突破公有制经济与私有制经济相互对立的传统观念,树立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市场经济新观念。 7、突破非公有制经济补充地位论的传统观

8、念,树立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公平竞争,各自的地位主要体现在现实的市场竞争能力强弱方面的新观念。 8、突破公有制形式的只有全民所有制一种形式的统观念,树立公有制应当长期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多种经营形式的新观念。 9、突破公有制为主体,国有经济为主导就是单纯的看公有制要占绝对大的比重的传统观念,树立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和国有经济的主导地位不仅表现在量的优势,更主要表现在对国民经济的控制力和市场竞争能力等质的方面的新观念。,10、突破公有制与市场经济不能结合的传统观念,树立通过改革,能够使公有制与市场经济有机结合的新观念。 (二)正确认识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

9、济制度的原因 1、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是坚持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要求。 2、大力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是加快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 3、大力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是完善市场经济体制,优化资源配置的需要。,四、发展公有制经济,保持公有制主体地位的总体思路 保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和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关键在于提高公有制经济特别是国有经济的质量、效益和竞争力 (一)巩固和发展多种形式的公有制经济 1、充分利用股份制等资本组织形式,通过混合所有制提高国有资本的支配能力和公有制经济的控制范围。 2、继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解除制约国企发展的体制障碍。 3、解除国企历史包袱,使国企与其它所有制企业公平竞争。,

10、(二)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和改组国有企业,贯彻落实抓大放小针。 1、进一步实施进出战略 国企存在领域:涉及国家安全的行业、自然垄断行业、重要的公益事业与公用事业、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社会化大生产比较发达的基础性部门。 国企退出的领域:部分竞争性行业,如商业,轻工业,部分能源,原材料行业。,2、落实抓大放小方针,通过改组,组建一批国家控股的大型企业集团 (三)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改革,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1、建立与完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实行所有者权益、权利、义务相统一,管资产和管人、管事相结合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2、国有资产实行国家所有,分级管理 3、国有资产管理中的管理成本、

11、监督机制和约束与激励机制 (1)管理成本 (2)监督机制 (3)约束与激励机制,(四)国企分类改革的战略选择 1.提供公共商品的企业选择国有国营模式 2.垄断性国有企业选择国有国控模式 3.竞争性大中型国有企业实行股份制改造 4.国有小企业民营化 (五)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增强国企竞争能力 1.企业概述 (1)企业的起源:资本主义初期 (2)企业的性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经织组织 (3)企业的特征:独立性、盈利性、社会性,2.企业制度的含义、类别 个人业主制、合伙 制企业、公司制企业 3.现代企业与现代企业制度 (1)现代企业与现代企业制度的含义 (2)现代企业制度的内容 第一,基础:完善的法人财

12、产制度 第二,特点:有限责任制度 第三,形式:公司形态 (3)现代企业制度的特征 产权明晰、政企分开、职责明确、管理科学,4.我国国企改革的历史沿革,(1)19781984年:扩权让利 (2)19851991年:转换企业经营机制 (3)1992现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国有企业改革经历的,三个阶段,国有企业改革经历,三个阶段图示,5.竞争性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1) 国有资产实行四层授权经营模式 第一、国有资产的第一层授权经营:所有权主体行为资本化 第二、国有资产的第二层授权经营:国有股股份分散化 第三、国有资产的第三层授权经营:公司产权独立化 第四、国有资产的第四层授权经营:企业内部治理结构高

13、效化,(2)实行委托授权经营,必须降低代理成本 有关代理范畴的界定 第一、代理:是代理人以被代理人(本人)的名义,在授权范围内向第三人为意思表示或接受第三人的意思表示,其法律后果直接归属于被代理人的行为。代理是一种法律关系。包括委托代理、法定代理、指定代理。 第二、委托代理:是按照被代理人委托授权而产生代理权的代理行为。,第三、代理关系:代理人(被委托人)与被代理人(委托人)之间的权、责、利关系,一般通过合同来界定。 第四、代理成本 成本是从事社会活动的必要支出,目的在于取得最大的经济社会效益。 成本有正常成本与非正常成本,非正常成本有客观原因产生的 ,也有主观原因产生的。 代理成本是代理人代

14、理委托人从事社会经济活动或某项工作所支出的成本。其中有正常成本,也有非正常成本,有客观原因造成的非正常成本,也有主观原因造成的非正常成本。研究代理成本的重点是研究非正常成本,尤其是主观原因导致的非正常成本。,、代理成本中的非正常成本的表现 第一、代理人业务素质低下所产生的非正常成本。 第二、代理人思想素质低下以及管理体制落后所产生的 非正常成本,可以归为主观原因产生的非正常成本。 A、由于工作缺乏敬业精神和责任心,导致决策失误所支付的成本。 B、由于收受回扣、贿赂或捞取出国旅游机会所支付的成本。 C、由于短期行为谋取个人利益给企业带来的损失。 D、由于超标准的职位消费所支付的成本,、代理关系中

15、非正常成本上升的原因 第一、根本原因:代理人与委托人之间的利益差别。 第二、直接原因:代理人与委托人之间的责、权、利和风险的配置脱节。 第三、最终原因:产权关系不清,所有者缺位。 第四、体制原因:缺乏有效的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 、降低代理成本的总体思路 第一、培育企业家市场,实现厂长经理选拔任用的职业化、市场化,依靠市场竞争机制把德才兼备的人才选拔到企业的领导岗位上来,为降低委托代理成本创造人力资源条件。 第二、加大所有制结构调整步伐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力度,进一步明晰产权关系,从根本上降低委托代理成本。 第三、采取切实有效的奖励措施,完善激励机制,缩小委托人与代理人的利益鸿沟,降低代理

16、人的代理成本。,A、工资与经营绩效挂钩(股权激励、工资风险基金) B、绩效与经营者提升挂钩 C、绩效与经营者社会形象、信誉、地位挂钩。 第四、建立完善的约束监督体系,严厉处罚经营者任意增大代理成本的行为 A、法律监督 B、组织监督 C、新闻监督 D、 内部监督 E、市场监督 (信息公开透明) F、监督委托人,6、国企公司化改造中应注意的问题 (1)确实有效的实现出资者所有权与法人财产权的分离,做到政企分开。 (2)着重制度建设与规范化运作。 (3)正确选择公司形式:国有独资公司、股份有限公司、有限责任公司 (4)正确选择资产评估方法:专业机构评估、行政机构自评、市场竟价、买卖双方协商议价。 (

17、5)严格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6)配套进行、整体推进。 (7)创新治理结构,建立激励、约束机制。 (8)妥善解决职工下岗分流、债务重组、企业办社会问题。,五、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 (一)完善软硬条件,为非公有制企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 1、继续搞好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硬件条件。 2、搞好政策法规建设,完善软件条件。 (二)制约私营企业发展的障碍 1、外部障碍 (1)思想观念障碍 (2)法律规章障碍 (3)管理体制障碍 (4)政策障碍 (5)市场障碍 (6)基础设施障碍,2、内部障碍 (1)战略规划缺位,战略设计步入误区。 (2)家族式经营普遍,发展机制不顺。 (3)劳资矛盾突出,企业凝集力差

18、。 (4)法制观念淡薄,企业稳定性差。 (5)假“帽子”现象多,企业产权不清。 (6)中小企业员工素质普遍较低,企业竞争力不强。 (7)技术创新能力弱,产品结构转换慢。 (8)企业内部分配差距过大,出现两极分化。,(三)进一步发展私营经济的对策 1、宏观对策 (1)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2)创造良好的经济环境 (3)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 (4)创造公平的政策环境 (5)创造良好的体制环境 2、微观战略 (1)管理战略 (2)创新战略 (3)规模战略 (4)国际化战略 (5)人才战略,一、分配制度的地位、作用及类型 1、分配的含义 指生产经营成果或国民收入在国家、企业和个人之间的分配。经过分配后形

19、成了国家财政收入、单位收入和个人收入。 2、分配的地位 从再生产的四个环节看,生产是起点,消费是终点,分配和交换是连接生产和消费的中介环节,生产决定交换、分配和消费,交换、分配与消费对生产有巨大的反作用,有时甚至起决定性作用。,第二节 当代中国分配理论与实践,3、分配的作用 (1)补偿作用 (2)积累作用(3)保障作用,(4)调节作用 (5)调动作用 4、分类 (1)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 (2)国民收入的分配与个人消费品的分配 (3)以国家为主体的宏观分配和以企业为主体的个人消费品的分配 (4)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和再分配 (5)实物分配和货币分配,二、宏观分配,1、含义 国家各级财政之间、

20、国家和企业之间、国家和个人之间以国民收入为主要对象所进行的分配。 2、对象及范围 (1)对象:主要是v+m,尤其是m (2)范围:以国家为主体的全社会范围内的分配 3、依据 (1)国家履行职能的需要 国家职能:调节经济 监督市场 社会管理 公共服务国家安全 (2)实现所有者权益,4、工具 收入的工具:税收、规费、利润、国债、出售国有资产等。 支出的项目:行政、国防、科教文卫体、环保、社团及党派、经济建设等项支出。,5、宏观分配体制的历史沿革,(1)统收统支模式(19501952、19711975,共计8年) (2)分类分成模式(19531958,19801982,共计8年) (3)总额分成模式

21、(19591965,19661970,19761979,19821987,共计22年) (4)大包干模式(19881993,共计5年 (5)分税制模式(1994现在),6、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1)含义,中央政府为均衡各地方政府财力状况,协调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加强宏观调控,将中央掌握的一部分财力转移给地方使用的一种调节制度。 (2)原则 透明化、规范化、均等化、制度化 (3)形式 体制补贴 税收返还 专项补贴,三、微观分配 单位内对消费基金的分配,(一)公有制单位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的分配方式 1、按劳分配的含义 2、实行按劳分配制度的原因 3、现阶段按劳分配的特点 4、按劳分配的形式 (二

22、)非公有制单位实行按生产要素分配为主的分配方式 1、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含义 2、按要素分配的必要性 3、按要素分配是否违背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 4、按要素分配的形式 5、按要素分配对我国收入分配走势的影响,(三)我国现阶段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客观依据,1、现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 2、社会主义本质的 要求 3、现阶段所有制结构 四、坚持效率与公平并重的分配原则 1、公平与效率的含义 2、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3、我国应当如何处理效率与 公平的关系 (1)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2)初次分配重效率,再分配讲求公平 (3)政府调节收入分配的原则,四、深化农村改革,增加农民收入,(一)减轻农

23、民负担的制度措施:改革农村税费制度 1、农村税费制度改革的背景 2、农村税费改革的依据 (1)理论依据:公平税赋 (2)实践依据:缩小城乡差距 (3)税费负担过重的原因 3、农村税费制度改革试点的基本内容 (1)三个取消(2)一个逐步取消 (3)两项调整(4)一项改革 4、取消农业税,5、农村税费制度改革试点的成效,(1)农民负担大幅度减轻。 (2)干群关系改善。 (3)带动了农村各项改革,调整与完善了农村上层建筑。 (4)推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开拓了农村市场。,6、农村税费改革后存在的主要问题 (1)农村基层组织收入减少,运转困难。,(2)乡(镇)村历史债务负担重,化解困难。 (3)机构改革压

24、力大,支出压缩困难。 (4)社会事业发展面临资金缺乏的困境。,7、完善农村税费制度的措施 (1)加大对落后地区农村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2)稳步推进农村机构改革,减轻乡(镇)财政支出压力。 (3)完善乡(镇)财政管理体制。 (4)继续清理涉农项目,建立健全农民负担监督机制。 (5)多种形式化解乡(镇)村历史债务包袱。,(二)增加农民收入的总体思路 1、对已有增加农民收入三条途径的简要评述,2、大力推进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向结构要效益。 3、努力培育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龙头企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4、不断推进农村制度创新,探索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根本途径 (1)农业基本组织制度创新 (2)农产品流通组织制度创新 (3)农村投融资组织制度创新 (4)农村土地制度创新 5、进一步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扩大劳务输出。 6、加快农村小城镇建设步伐和农村城镇化进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