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阅读专题.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635356 上传时间:2019-04-25 格式:PPT 页数:34 大小:720.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记叙文阅读专题.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记叙文阅读专题.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记叙文阅读专题.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亲,该文档总共3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记叙文阅读专题.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记叙文阅读专题.ppt(3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记叙文阅读专题,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阅读的要求,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 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作出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了解基本的语法知识,用来帮助理解课文中的语言难点;了解常用的修辞方法,体会它们在文中的表达效果。了解文章涉及的重要的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化常识。,从课标中提炼出八个基本能力点,通读全文,理清思路。 (必须理清,但不适合直接考察) 理解主要内容。 (必考且往往出现在第

2、一题) 领悟作品的内涵,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作出评价。(必考且往往出现在首尾两题) 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必考) 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人物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 (选文适宜时考察) 了解常用修辞方法,体会其在文中的表达效果(作用)。 (直接考;赏析中考;仿写续写补写中考等) 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词句)。 (直接考;读书卡片;圈点评注等) 了解文章涉及的重要的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化常识。 (考的几率不大),课程标准是教学之纲, 也是考试评价之纲。,语文考试每一次都有新题型,新变化,但万变不离其宗,其“宗”就是课程标准。可以断定,

3、中考考察内容必在以上八个能力点之列。故此八个能力点也应作为平时现代文(包括课文)教学和阅读复习的训练重点,偏离此重点,往往只能是事倍功半。,2005年中考记叙文故乡的榕树 命题及双向细目回顾,第13题:“请简要概括出作者回忆的记忆里的故事 。” (3分) -整体感知文本,能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把握文章中作者的态度或观点。 第14题:“将下列叠词分别填入第2段的画线处,正确顺序 为 。 ” A.串串 B.团团 C.片片 D.袅袅 (4分) -理解词语在文章中的含义和作用。在具体语言环境中正确理解和恰当运用词语。 第15题:“联系上下文,仿照有嫦娥驾一片白云悄悄飞过,有桂花的清香自榕树枝头

4、轻轻洒落一句续写一个句子。” (3分) -语言表达力求简明、连贯、得体,并根据要求仿写句子。 (,第16题:“制作读书卡片是一种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在文中摘录一个你最喜欢的句子,抄写在下面的读书卡片上,并将你的感悟写在品味栏中。” (5分) - 培养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通过读书卡片等形式,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第17题:阅读诗歌乡愁和歌词那就是我,比较它们与本文在思想感情方面的异同,写出你的探究结果。(5分) -传承民族文化,提高文学素养;通过比较阅读解读不同样式的文学作品,把握文章中作者的态度或观点并作出自己的评价。,2006年中考记叙文我看到了一条河命题及双向细目回顾,第10题:“

5、给下面加点字注音并根据拼音写汉字。” 记忆 ( )新 呛( )了口水 (2分) -正确认读、书写具体语境中的汉字。 第11题:“通读全文,你认为文章第三段中加点的我看到一条河有什么含义和作用?” (4分) -整体感知文本,在理解文章内容,领悟作品的内涵的基础上,体味关键句子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第12题:“在我成长的历程中,爸爸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请结合文中的描写,谈谈你对爸爸的认识。 (5分) -根据故事情节,多角度概括理解并评价人物形象。,第13题:“文中有两处画线句,请选择其中一处做圈点评注。(6分) 提示:第一步:在句中用“”圈出一个你认为富有表现力的词语,从意义和作用两方面做

6、注释。 第二步:从内容理解、表达效果等角度入手品评赏析该画线句子。 -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运用圈点评注的方法,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第14题:“联系上下文,在第九段画横线处补写描绘水流情景的句子。河面 ” (2分) -语言表达力求简明、连贯、得体,并根据要求补写句子。 第15题:“阅读原文和下面两则材料,写出你的思考和感悟 (4分) -延伸阅读,提高人文素养;通过链接阅读深入理解作品丰富的人文内涵,并写出自己的思考和感悟。,考查能力点的变与不变,不变的: 1.整体感知文本思路、内容、内涵启示(观点态度)。 2.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3.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

7、言(词句),其中有时包含了对修辞的考察。 4.语言表达力求简明、连贯、得体,根据要求仿写补写续写。 5.通过比较阅读、延伸阅读、链接阅读,进一步理解作品丰富的人文内涵,并写出自己的评价、思考和感悟。 变化的: 1.整体感知的能力考察分直接考察内容概括及观点态度和间接考察,如从标题含义的理解、关键语句含义作用的理解等形式考察。 2.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有时进一步考查在具体语言环境中正确运用。 3.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词句)。通常会与培养良好的语文习惯结合,借助一定的读书方法,如读书卡片,又如圈点评注。 4.考查语言表达力的简明、连贯、得体,形式灵活,如仿写、续写、

8、补写 。 5.最后一题通常考察对文本内涵的进一步理解,延伸链接的材料往往与文本主题相似,属同主题拓展。但题目设置时,有时只求同(谈思考感悟),有时求同也求异(比较异同)。,记叙文阅读选文要求,1.符合初中生阅读水平,贴近学生生活实际。 2.一遍即可以读懂,易于学生接受,能让学生读进去,基本不设阅读障碍。 3.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有较强的教育意义和启迪意义,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态度。 我看到了一条河;妹妹扮演的角色;我是傻瓜的儿子等均属此列。,能力点之一 整体感知 (即读完一篇文章留给读者的总体的综合的印象),通读全文,理清思路。 理解主要内容。 领悟作品的内涵,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

9、启示。 写作思路:段落之间关系是怎样的(先写-又写-后写) 主要内容:文章写了一件或几件什么样的事。 写作意图:作者的感情、观点及阐述的道理是怎样的。(情、理、观点),理清写作思路的方法,静心潜入文本,读懂文章是阅读做题的第一步。一篇文章固然较长,但它是一个有机的生命体。叶圣陶说过:“思想是有一条路的,一句一句,一段一段,都是有路的,这条路,好文章的作者是决不乱走的。” 合并同类段法:即在阅读文章时将意思相近的段落合并概括,以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明确文章先写什么,又写什么,最后写什么;从而整合出文章主要的写作内容。 抓重点句法: 1.表现作者情感态度的句子 (往往结尾卒章显志,画龙点睛) 2.

10、结构上起特殊作用的句子: 篇首段首的总领句;篇末段末的总结句;承上启下的过渡句;引出下文的引出句;前后关照的照应句等。,运用“合并同类段”+“抓重点句”的方法 整体感知05年中考题故乡的榕树,合并同类段: 住所旁有棵老榕树,我常带儿子来此散步。 住所旁的榕树让我 榕树叶的哨笛一锤,把我的思绪引到了故乡的榕树 。 想起故乡的榕树和 我怀念故乡的榕树,回忆起儿时的故事。 儿时的故事 回忆:儿时的我们把榕树当成“船”。 回忆儿时榕树下 回忆:夏日,农人们在榕树下的石板上乘凉、休息。 难忘的童年趣事 回忆:我与大人们夏夜在榕树下睡觉。 回到现实,离乡三十年,离乡千万里。 浓浓的乡愁,我怀念故乡的榕树。

11、 抒发作者浓浓乡愁 抓重点句:第段最后一句“那古老的石桥镌刻着我深深的记忆,记忆力的故事 有如榕树的叶子一样多”-承上启下的过渡句。 第段第一句“那样的日子再也不会回来了” -承上启下的过渡句 第段文末“弥漫成一片浓浓的乡愁我在遥远的异乡怀念着你思念我这漂泊天涯的游子” -体现作者情感态度的句子,理解主要内容基本方法,叙事性强的文章不论所记叙的是一件事还是若干件相关事情,均可用“要素法”进行概括,多数情况下可以概括为“人+事+结果”。 如:故乡的榕树记叙了我由住所旁的榕树想到故乡的榕树,并回忆有关榕树的童年趣事。 我看到了一条河记叙了一个四岁男孩善于抓住机遇、敢于挑战自我,挑战困难,最终学会游

12、泳的故事。 ,文章内涵中心的把握,一般抓体现作者情感态度的句子。 (开头但更多的在结尾) 如故乡的榕树结尾一段: “弥漫成一片浓浓的乡愁我在遥远的异乡怀念着你思念我这漂泊天涯的游子” -集中体现作者情感态度。 抓住散落在文中的那些带感情色彩的词句。 如我看到了一条河中:第一段“接受挑战”“独立精神”“乐于寻找挑战” 第四段“坚信自己”;第十二段“也许我被扎得遍体鳞伤,但我成功了”等。 有序的整合这些带感情色彩的词语,完整得将其表达,获得的往往是文章的中心思想。 如: 我看到了一条河通过讲述了一个14岁男孩顽强的挑战困难,敢于冒险,勇敢、沉着地与一条大鱼搏斗,最终将其捕获的故事。告诉我们面对困难

13、,要树立坚定信念,并勇于挑战,只有这样才能取得成功的道理。,整体感知的常见出题形式及答题思路,1.直接考查理解主要内容或领悟作品内涵。 例1:05年故乡的榕树第1题“请简要概括出作者回忆的记忆里的故事” 这类直接考“主要内容理解”的题目一般需要对文本所叙之事进行概括。 例2: 03年给我未来孩子的信“这篇文章寄托了作者对未来孩子的希望。读完全文,你认为作者希望自己的孩子是一个怎样的人?” 例3: 02年中考题精神的三间小屋“从全文看,作者所说的修建三间精神的小屋的实际含义是什么?(作者)为什么要修建精神小屋?” 这类直接考领悟文章主题内涵的题目,往往需找表现中心的句子或词语。 2.间接考察理解

14、主要内容或领悟作品内涵。 A.理解标题的含义。例:06模拟小小红帆船第1题,谈谈你对标题“小小红帆船”的理解。 -这类题目往往要把主要内容和文章主题全都答上,并适当糅和。 B.理解关键句子的含义和作用。例:我看见了一条河第1题:“通读全文,你认为文章第三段中加点的我看到一条河有什么含义和作用”。 -含义往往答对句子的理解,作用包括内容和结构(总领全文;总结上文;承上启下;引起下文;照应等) C.抓住总领句设问答案。例: 04年日历“通读全文,你认为作者喜欢用日历,不用月历的原因是什么?”-寻找并整合分散于全文的关键信息。,整体感知的设题是灵活多变的,识别问法按照相关思路和要求作答至关重要。 讲

15、课文或做阅读训练,应先解决整体感知的三个问题,再做题目,帮助学生养成良好思维品质至关重要。 正确地整体感知了文章就等于读懂了文章。答题的方向才是正确的。最后一题的同主题迁移感悟题也有“圆心”了,也就不会“离题万里”了。,能力点之二 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和作用,词语的意义和作用 本能力点由原来的单独考察,过渡为 “圈点评注”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的第一步:在句中用“”圈出一个你认为富有表现力的词语,从意义和作用两方面做注释。 答题思路: 理解词的本意-理解词语的语境意-词语所表达(作者或人物)的思想感情-语言上达到的效果和好处(在记叙文中多是“生动形象”、“具体可感”) 例1:“我

16、不顾湍急的水流,骄傲地游到河中央,透过流水的怒吼声,我似乎听见大家拍手欢呼的声音。” “骄傲”:自豪的意思,在这里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挑战成功后的喜悦之情。 例2:仔细品味“冬天的风因为这些小鸟的跳跃,也就显得细微而富有弹性。”中的“弹性”一词,说说它好在哪里。 答案示例:弹性是个物理名词,这里表现的是冬天的风因小鸟的跳跃而充满活力,生动形象地表现出冬风由于小鸟的跳跃而变得有无限生机,也表现出对小鸟的喜爱之情。,有些词语本身使用了修辞方法,故在分析其作用时可以按照修辞的作用来分析。 例如:2004年中考第(13)题:“根据具体语言环境,说说文章第二段中用“笑嘻嘻地等着”形容新的一天的到来有什么好

17、处?” 该题目中“笑嘻嘻”一词本身运用了拟人修辞, 故分析该词语的表达效果可以按照分析拟人修辞的方法。 答案示例:“笑嘻嘻”运用拟人修辞,将“新的一天”人格化,赋予了它人的情感,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人们对新的一天到来的期盼。,句子的含义和作用,句子的含义:指隐藏在字面背后的深层含义。 大凡问及含义的句子,必定有其内在意义隐于文面之下。一般探究的途径有两种: 1.喻体-本体(词语由字面意义到实际意义的转换) 例1:即使在最严酷的冬天,也不忘记玫瑰的芳香。 即使在人生最困难的时候,也不忘记人生中那些美好高尚的东西。 例2:我看到一条河。 我看到了一个向困难、向自我挑战的最后机会。 2.理解句子因何而说

18、。 例:小小红帆船中一题:“试理解文中船是不会翻的,我(姑姑)知道我必须那么说一句的深刻含义。” 该句理解其深刻含义即为理解“我”为什么必须给侄女小谦说“船是不会翻的”。 从上下文中可以知道,那是因为对孩子那颗纯真童心的呵护,也是对孩子这种不言放弃的执著的爱惜。,句子的作用,句子的作用一般要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考虑。 内容上:A.在故事情节中的作用。 B.与主题的关系。(点明或深化主题) 结构上:A.总领全文 B.总结上文 C.承上启下 D.引出下文 E.前后(文题)照应 例:你认为“我看见一条河”有什么作用? 它是事件发生转机的标志,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并引出了下文文章的主体内容(我挑战困难

19、,奋勇渡河)。,能力点之三 语言表达力求简明、连贯、得体, 根据要求写句子。,考察形式多样:仿写/续写/补写 仿续写总要求 句式与例句相同:提取例句公共部分,作为句式。 修辞与例句相同:例句运用如比喻、拟人、对比、引用等,仿句也须运用。 语法与例句接近:除句式外仿写部分的语法结构、词性等尽量与例句一致。 句意与语境吻合:仿续句放在阅读中考察就不是孤立的,除去要与例句句意一致外,更重要的是一定阅读例句所在语段以明确语言环境,务必使仿句符合语境。仿续句如能替换原句,做到上下吻合,自然衔接,才可谓成功。,例1: 要求仿照“时间是从来不会逆转的。于是,曹孟德有“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感慨,晏殊有“无可

20、奈何花落去”的伤感, 光阴岁月,就像一阵阵呼呼的风或是闪闪烁烁的流光,它最终留给你的只有无奈而频生的白发和消耗中日见衰弱的身躯。”中划线的句子续写一个句子。 分析: 句式: 1 有“ 2 ”的 3 修辞:引用(古诗词) 语法:1处应填人名,2处应填一句古诗词,3处应填一双音节名词。 句意:根据上下文,语境应表达时间不可逆转,光阴流逝,空留无奈的意思,故在选择诗句时目标明确,应选择那些表现时光易逝,惜时的名言。 参考示例:孔子有“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喟叹。 岳飞有“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的痛楚。,例2:要求:联系上下文,仿照第段划线句续写一个句子。 我深深怀念在榕树下度过的愉快的夏夜。

21、有人卷一条被单,睡在光滑的石板上我喜欢跟大人们一起挤在那里睡,仰望头上黑黝黝的榕树的影子,在神秘而恬静的气氛中,用心灵与天上微笑的星星交流。要是有月亮的夜晚,如水的月华给山野披上一层透明的轻纱,将一切都变得很不真实,似梦境,似仙境。在睡意朦胧中,有嫦娥驾一片白云悄悄飞过,有桂花的清香自榕树枝头轻轻洒落而桥下的流水静静地唱着甜蜜的摇篮曲,催人在夜风温馨的抚摸中慢慢沉入梦乡。 分析: 句式:有( 1 )( 2 ) 修辞:因原句未使用, 故仿句可以不使用。 语法:1处填写名词或名词短语 ;2处表达一种状态,且尽量使用叠词,做状语来形容。 句意:根据上下文,语境应表达“夏夜,榕树下神秘而恬静,我睡意朦

22、胧中,似梦境,似仙境地看到或梦到的情形。” 答案示例:有如水月光从树叶间缓缓地流淌。 有小小流萤提着灯笼轻轻地划过。,补写句子,补写句子:往往是抽出文本中(环境或人物)描写的句子,在上下文语境充足,提示充分的情况下,让学生在一定的语境中展开合理的想象,进行补写。这类题目既考察了对文意理解又考察了语言的表达。 此类题目做题的关键在于读懂上下文的语境,正确理解语境所提供的信息,明确所补句子要描写的景物或人物的特点,然后展开想象,简明、连贯、得体地表达。 例:我看到一条河中第5题:”联系上下文,在第9段画横线处补写描绘水流情景的句子。” 分析上下文语境,本处需要补写一个描写表现水流湍急,令人望而却步

23、的描写 句。可以展开适当的想象,进行有声有色的描绘,且语言表述一定要完整、通顺、得体,成句子。 答案示例:水流很急,发出巨大的声响,河中央一团团泡沫迅速向下游奔去。,能力点之四 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此类题目一般有两类三种考法: 两类指:一是指定语句进行品味赏析。 二是自选语句进行品味赏析。 三种考法指:直接考;读书卡片;圈点评注。 当前语言品味题常常与考查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相结合, “读书卡片”“圈点评注”等形式相继出现。不论是直接考察鉴赏,还是借助一定的读书方法来考察,一般只是形式上的变化,其实质和答题思路过程未发生变化。 不管以何种形式考察,按“圈点评注”的两步骤答题,基本上是最稳

24、妥最全面的。即:第一步:在句中找出一个你认为富有表现力的词语,从意义和作用两方面做注释。 第二步:从内容理解、表达效果等角度入手品评赏析该句子。 基本步骤如下: (富有表现力)词语的语境意-该词语表现了(人物或作者)怎样的情感-句子写的是什么-表现了(人物或作者)怎样的情感。,例:我看到了一条河中品味赏析“我定下神来,迎着水流,一个猛子扎了下去。”这个句子。 答案示例:“扎” 写的是我头向下钻入水中的动作,该词表现了我入水动作的迅猛和向困难挑战的坚定决心。这句话写出了我面对最后一次机会时,勇于挑战困难和自我的态度,表现了我奋力一搏的坚定信念。,如果要品味赏析的句子使用了某种修辞,在赏析句子时可

25、以按照分析修辞的作用来进行赏析。 基本思路: 第一步 分析修辞手法 比喻:作者运用比喻修辞,将*比作*,生动形象地表现了 拟人:作者将*人格化,赋予*人的情感,生动形象地表现了 排比:作者运用了排比句式,表现了语言气势强烈 因任何句子最基本的功用就是表情达意,故 第二步 阐述语句所达之意 结合上下文体会语句在语境下表达了什么内容和含义。 第三步 阐述语句所表之情 结合上下文体会语句在语境下表达了作者(人物)怎样的感情或观点态度。 小结:品味修辞句的基本思路 分析修辞-达何意-表何情 答题形式(以比喻为例,仅供参考) 作者运用比喻修辞,将*比作*,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抒发了作者(人物)的感情。,例:

26、05年中考题16题制作读书卡片摘录自己喜欢的句子,进行品味。,答案示例 摘句:要是有月亮的夜晚,如水的月华给山野披上一层透明的轻纱,将一切都变得不很真实,似梦境、似仙境。 品味:作者运用比喻的手法,将月光比作轻纱,以生动的语言为我们描绘出一幅神秘而恬静的夏夜图,表达了作者心灵的纯净和内心的愉悦。,能力点之五 进一步把握文章中作者的态度或观点并作出自己的评价,此类题目往往出现在最后的压轴题,且分值较大,通常是在之前整体感知,初步领悟作品内涵的基础上,最后再进一步加深理解,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并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作出评价。此题现多以比较阅读、延伸阅读、链接阅读等形式为主,通常在题后

27、链接两段与文本本身主题相似的材料,进行同主题拓展。但题目设置时,有时只求几则材料之同(谈思考感悟),有时求几则材料之同也求几则材料之异(比较异同)。,我们姑且把这种题目成为材料链接题。这类题目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所链接材料必定与文本本身在主题上是相同或相近的。如故乡的榕树表现的是作者浓浓的乡愁,最后一题的链接材料是余光中乡愁和同样表达对母亲和家乡热爱的歌词这就是我;我看到了一条河表现的主题是抓住机遇,树立信念,挑战自我,挑战困难,获得成功。最后一题的链接材料是“高空王子”艾斯凯尔忍受困难,挑战极限,凭借顽强的信念取得成功的事例以及小说家儒勒不怕失败,屡败屡战,以顽强的信念终获成功的事例。 所以

28、寻求包括文本本身在内的三则材料的共同之处,并将其中的哲理启示完整通顺准确地阐述是做此类题目的关键。 在阅读链接材料时还要善于捕捉叙事(夹叙夹议)中的议论的句子,这些句子往往与求同的主题指向是一致的。,例:我看到了一条河最后一题链接材料1: 2004年4月2日下午4时,“高空生存”新的吉尼斯纪录创造者诞生,新疆小伙艾斯凯尔以27天的成绩成为继阿迪力之后的又一个“高空王子”。艾斯凯尔说:“在高空的27天,几乎天天都有各种各样的危险,不是风太大就是钢丝太松。在又冷又闷的小屋里,我一天只能睡3个小时。但我有一个信念-一定要挑战成功,什么样的困难也要忍受。” 将材料中议论的句子拎出来,在确定它是共同主题

29、的情况下,就可将它作为立论的基础,在此之上,归结启示和道理,加以适当的展开道理论述,用完整通顺哲理的语言表达出来即使获得的“思考与感悟”。,回顾课标中的八个基本能力点,通读全文,理清思路。 (必须理清,但不适合直接考察) 理解主要内容。 (必考且往往出现在第一题) 领悟作品的内涵,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作出评价。(必考且往往出现在首尾两题) 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必考) 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人物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 (选文适宜时考察) 了解常用修辞方法,体会其在文中的表达效果(作用)。 (直接考;赏析中考;仿写续写补写中考等) 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词句)。 (直接考;读书卡片;圈点评注等) 了解文章涉及的重要的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化常识。 (考的几率不大,需选文适宜),人物形象的塑造,文章往往是通过语言、动作、外貌、神态、心理、细节等描写来展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品质。故评价一个人物(是一个怎样的人),我们通常是抓住对人物的各种描写,来认识和评价该人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