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章宏观经济政策张建成.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638189 上传时间:2019-04-26 格式:PPT 页数:62 大小:475.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十二章宏观经济政策张建成.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十二章宏观经济政策张建成.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十二章宏观经济政策张建成.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2页
十二章宏观经济政策张建成.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2页
十二章宏观经济政策张建成.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十二章宏观经济政策张建成.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二章宏观经济政策张建成.ppt(6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一节 宏观经济政策概况 第二节 需求管理(一):财政政策 第三节 需求管理(二):货币政策 第四节 供给管理政策 *第五节 宏观经济政策的运用,第十二章 宏观经济政策,第一节 宏观经济政策概况,经济政策是要通过某些手段来达到特定的目标。宏观经济政策是国家进行总量调控,以达到一定目的的手段。本节就介绍宏观经济政策目标、工具,及宏观经济政策的发展与演变。,一、宏观经济政策目标 二、宏观经济政策工具 *三、宏观经济政策的发展与演变,一、宏观经济政策目标,1、宏观经济政策的四个目标 一般来说,政府制定宏观经济政策追求的目标主要有四个: 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平衡,充分就业并不是人人都

2、有工作,而是维持一定的失业率,这个失业率要在社会可允许的范围之内,能为社会所接受。,物价稳定是维持一个低而稳定的通货膨胀率,这种通货膨胀率能为社会所接受,对经济也不会产生不利的影响。,是指要达到一个适度的增长率,这种增长率要既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又是人口增长和技术进步所能达到的。,是指既无国际收支赤字又无国际收支盈余。因为国际收支赤字和盈余,都会对国内经济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4)在物价稳定与经济增长之间也存在矛盾。,3)充分就业与国际收支平衡之间也有矛盾。,一、宏观经济政策目标,2、宏观经济政策四个目标之间的矛盾 1)充分就业与物价稳定是矛盾的。,因为要实现充分就业,就必须运用扩张性财政政

3、策和货币政策,而这些政策又会由于财政赤字的增加和货币供给量的增加而引起通货膨胀。,2)充分就业与经济增长有一致的一面,也有矛盾的一面。,这就是说,经济增长一方面会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有利于充分就业,另一方面经济增长中的技术进步又会引起资本对劳动的替代,相对地缩小对劳动的需求,使部分工人,尤其是文化技术水平低的工人失业。,因为充分就业的实现引起国民收入增加,而在边际进口倾向既定的情况下,国民收入增加必然引起进口增加,从而使国际收支状况恶化。,因为经济增长过程中,通货膨胀是难以避免的。,3、如何解决宏观经济政策四个目标之间的矛盾 宏观经济政策目标之间的矛盾。 就要求政策制定者或者确定重点政策目标,

4、或者对这些政策目标进行协调。 政策制定者在确定宏观经济政策目标时,既要受自己对各项政策目标重要程度的理解,考虑国内外各种政治因素,又要受社会可接受程度的制约。 不同流派的经济学家,对政策目标有不同的理解。,例如,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家比较重视充分就业与经济增长,而货币主义经济学家则比较重视物价稳定。这些对政策目标的确定都有相当的影响。,返回,一、宏观经济政策目标,二、宏观经济政策工具,1、什么是宏观经济政策工具 宏观经济政策工具是用来达到政策目标的手段。一般来说,政策工具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政策工具都有自己的作用,但也往往可以达到相同的政策目标。政策工具的选择与运用是一门艺术。,二、宏观经济政策工

5、具,2、常用的三种宏观经济政策工具 1)需求管理 含义,需求管理的提出,需求管理如何操作,需求管理是通过调节总需求来达到一定政策目标的宏观经济政策工具。,凯恩斯主义产生于30年代大危机时 期。这时经济中资源严重闲置,总供给不是限制国民收入增加的重要因素,经济中的关键是总需求不足。凯恩斯主义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是在假定总供给无限的条件下说明总需求对国民收入的决定作用。因此,由这种理论所引起的政策工具就是需求管理。,需求管理是要通过对总需求的调节,实现总需求等于总供给,达到既无失业又无通货膨胀的目标。 在总需求小于总供给时,经济中会由于需求不足而产生失业,这时就要运用扩张性的政策工具来刺激总需求。

6、 在总需求大于总供给时,经济中会由于需求过度而引起通货膨胀,这时就要运用紧缩性的政策工具来压抑总需求。 需求管理包括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2)供给管理 供给管理的提出70年代初,石油价格大幅度上升对经济的严重影响,使经济学家们认识到了总供给的重要性。总需求总供给模型中分析了总供给对国民收入和价格水平的影响。这样,宏观经济政策工具中就不仅有需求管理,而且还有供给管理。 供给管理的含义供给管理是要通过对总供给的调节,来达到一定的政策目标。,二、宏观经济政策工具,供给管理的内容供给即生产。在短期内影响供给的主要因素是生产成本,特别是生产成本中的工资成本。在长期内影响供给的主要因素是生产能力,即经济潜

7、力的增长。因此,供给管理包括控制工资与物价的收入政策,指数化政策,改善劳动力市场状况的人力政策,以及促进经济增长的增长政策。,二、宏观经济政策工具,3、国际经济政策 1)国际经济政策的提出,2)国际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 对外贸易政策 汇率政策 对外投资政策,现实中每一个国家的经济都是开放的,各国经济之间存在着日益密切的往来与相互影响。一国的宏观经济政策目标中有国际经济关系的内容(即国际收支平衡),其他目标的实现不仅有赖于国内经济政策,而且也有赖于国际经济政策。因此,在宏观经济政策中也应该包括国际经济政策,或者说政府对经济的宏观调控中也包括了对国际经济关系的调节。,返回,二、宏观经济政策工具,*

8、三、宏观经济政策的发展与演变,自从上世纪30年代以来,宏观经济政策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上世纪30年代到二次大战以前 30年代的大危机迫使各国政府走上了国家干预经济的道路 凯恩斯1936年发表的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为国家干预经济提供理论依据 这是宏观经济政策的试验时期,其中最全面而且成功的试验是美国罗斯福总统的“新政”。,第二阶段:二战以后到上世纪60年代 美、英等国都把实现充分就业,促进经济繁荣作为政府的基本职责。 国家全面而系统干预经济 宏观经济政策以凯恩斯主义为基础,主要政策工具是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三、宏观经济政策的发展与演变,第三阶段:上世纪70年代初到90年代初

9、 70年代初,西方国家出现了出现了高通货膨胀与高失业率并存的“滞胀”局面。这就迫使它们对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进行反思,于是,宏观经济政策的发展进入了第三阶段。 在这个阶段,最重要的特征是自由放任思潮的复兴。自由放任思潮主张减少国家干预,加强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因此,经济政策的自由化和多样化,成为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发展。,*三、宏观经济政策的发展与演变,1992年,美国总统克林顿上台后,又强调了国家干预,希望依靠国家的力量振兴美国经济。这也许是又一次加强国家干预经济的一个信号。,*三、宏观经济政策的发展与演变,第二节 需求管理(一): 财政政策,一、什么是财政政策 二、财政政策的运用 三、内在稳定

10、器 四、赤字财政政策 *五、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一、什么是财政政策,1、定义:财政政策是指政府为了实现宏观经济政策目标而对政府支出、税收所进行的选择,或对政府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水平所作出的决策。,在凯恩斯主义出现以前,财政政策的目的是为政府的各项开支筹集资金,以实现财政收支平衡,它所影响的主要是收入分配,以及资源在私人部门与公共部门之间的配置。在凯恩斯主义出现之后,财政政策被作为需求管理的重要工具,以实现既定的政策目标。这种财政政策包含了三个相互关联的选择:第一,选择开支政策,即开支多少,以及用于哪些方面的开支。第二,征税,即征收多少税,以及采用何种手段征税。第三,赤字政策,即确定赤字的规模和

11、分配。,2、财政政策的主要内容包括政府支出和财政收入 政府支出 政府公共工程支出,一、什么是财政政策,返回,例如政府投资兴建基础设施,财政收入 税收:西方国家财政收入的最主要来源,主要是个人所得税、公司所得税和其它税收 公债:也是政府财政收入的一个来源,政府购买,转移支付,政府对各种产品与劳务的购买,政府不以取得产品与劳务为目的的支出,例如各种福利支出等,二、财政政策的运用,财政政策就是要运用政府开支与税收来调节经济 1、在经济萧条时期:总需求总供给,经济中存在失业,政府应通过扩张性财政政策来刺激总需求,以实现充分就业.,2、在经济繁荣时期:总需求总供给,经济中存在通货膨胀,政府应采取紧缩性财

12、政政策来抑制总需求,以实现物价稳定.,二、财政政策的运用,3、逆经济风向行事的财政政策 西方经济学家把上面的政策称为:“逆经济风向行事”的财政政策,即在经济高涨时期对之进行抑制,使经济不会过度高涨而引起通货膨胀,在经济萧条时期对之进行刺激,使经济不会严重萧条而引起失业,这样就可实现既无失业又无通货膨胀的稳定增长。,二、财政政策的运用,三、内在稳定器,1、什么是内在稳定器 西方经济学家认为,财政制度本身的某些特点,一些财政支出与税收政策具有某种自动调整经济的灵活性,这种灵活性有助于经济的稳定,对需求管理起到了自动配合的作用。这些能起自动配合作用的财政政策被称为“内在稳定器”。,2、具有内在稳定器

13、作用的财政政策 1)个人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的征收有一定的起征点与固定的税率,所以具有内在稳定器的作用,具体来说: 在萧条时期,由于经济衰退,个人收入符合纳税规定的人 在纳税人中应交税额也少了税收自动 抑制了消费与投资 有助于维持总需求。,三、内在稳定器,在膨胀时期,由于经济高涨,个人收入 在纳税人中应交税额税收会自动从而抑制了消费需求的抑制了总需求的,三、内在稳定器,2)公司所得税:公司所得税也同样有一定的起征点与固定的税率,所以是内在稳定器。具体地说: 在萧条时期,由于经济衰退,公司利润减少符合纳税的公司少了,在纳税的公司中应交的税额也少了这样税收就会自动减少从而抑制了投资的减少,有助于维持

14、总需求。,三、内在稳定器,在膨胀时期,由于经济高涨,公司收入增加符合纳税的公司也多了,在纳税的公司中应交的税额也多了这样税收就会自动增加从而抑制了投资的增加抑制了总需求的增加。,三、内在稳定器,3)失业救济金:失业救济金有一定的发放标准,它发放的多少主要取决于失业人数的多少。 在萧条时期,失业人数失业救济金的发放自动这其实就是转移支付这有利于抑制消费的减少 在膨胀时期,失业人数失业救济金的发放自动转移支付这样有利于抑制消费的增加。,三、内在稳定器,4)各种福利支出:各种福利支出都有一定的发放标准,它发放的多少取决于就业与收入的状况 在萧条时期,就业个人收入符合接受福利支出的人作为转移支付的福利

15、支出抑制了个人消费的减少 在膨胀时期,就业个人收入符合接受福利支出的作为转移支付之一的福利支出抑制了个人消费的。,三、内在稳定器,3、西方经济学家对内在稳定器的看法 这种内在稳定器自动地发生作用,调节经济,无需政府作出任何决策。 但是,这种内在稳定器调节经济的作用是十分有限的。它只能减轻萧条或通货膨胀的程度,并不能代替财政政策。 因此,尽管某些财政政策具有内在稳定器的作用,但仍需要政府有意识地运用财政政策来调节经济。,三、内在稳定器,四、赤字财政政策,1、在什么情况下会出现财政赤字 在经济萧条时期,财政政策是增加政府支出,减少政府税收,这样就必然出现财政赤字。 2、赤字财政政策的必要性,3、实

16、行赤字财政政策的可能性,凯恩斯认为,财政政策应该为实现充分就业服务,因此,必须放弃财政收支平衡的旧信条,实行赤字财政政策。,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家认为,财政政策不仅是必要的,而且也是可能的。这是因为:第一,债务人是国家,债权人是公众。国家与公众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政府的财政赤字是国家欠公众的债务,也就是自己欠自己的债务。第二,政府的政权是稳定的,这就保证了债务的偿还是有保证的,不会引起信用危机。第三,债务用于发展经济,使政府有能力偿还债务,弥补赤字。这就是一般所说的“公债哲学。,4、如何实行赤字财政政策,四、赤字财政政策,5、美国在二战以后赤字财政政策的运用,作业:,文革结束后,中国从什么时候实行

17、赤字财政政策? 历年财政赤字为多少? 到目前为止累计财政赤字为多少?,政府实行财政赤字政策是通过发行公债来进行的。 公债并不是直接卖给公众或厂商,因为这样可能会减少公众与厂商的消费和投资,使赤字财政政策起不到应有的刺激经济的作用。 公债由政府财政部发行,卖给中央银行,中央银行向财政部支付货币,财政部就可以用这些货币来进行各项支出,刺激经济。中央银行购买的政府公债,可以作为发行货币的准备金,也可以在金融市场上卖出。,战后美国的赤字财政政策有一个发展过程。在50年代,奉行“补偿性的财政政策”,即在经济萧条时期增加政府支出,减少税收,使财政有赤字;而在经济繁荣时期减少政府支出,增加税收,使财政有盈余

18、。,返回,*五、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1、什么是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 2、挤出效应的图解分析 3、影响挤出效应大小的因素 4、各经济学派对财政政策挤出效应大小的不同看法,第三节 需求管理(二): 货币政策,一、什么是货币政策 二、货币政策的基本知识 三、凯恩斯主义的货币政策 四、货币主义的货币政策,一、什么是货币政策,1、定义:货币政策是政府根据既定的政策目标,通过中央银行对货币的供给进行管理,从而影响经济运行的宏观政策。,货币政策在宏观经济政策中的作用是不断加强的。 凯恩斯认为,由于人们心理上对货币的偏好,利息率的下降是有一定限度的,所以,依靠降低利息率来刺激私人投资的货币政策的效果是有限的。

19、宏观经济政策的重点在于财政政策,尤其是大规模的公共工程投资。 60年代以后,美国的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家强调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同样重要,主张双管齐下,以促进经济繁荣。 在70年代后期,由于通货膨胀严重,西方各国又采用了货币主义经济学家所主张的控制货币供给量的政策。,2、货币政策的目标可分为: 最终目标,中间目标,中间目标是可供观察并能调整的目标,如货币供应量、利率、存款准备金等。,一、什么是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类同于财政政策的目标,即充分就业、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国际收支基本平衡。,二、货币政策的基本知识,货币政策涉及到银行、银行创造货币、金融市场等有关知识。,1、银行制度 西方国家的银行分为两类

20、中央银行是国家的银行,商业银行是私人办的银行,它的性质和一般企业一样,它的主要职责: 作为商业银行的银行,接受商业银行的存款,向商业银行发放贷款,并领导与监督商业银行的业务活动。 代表国家发行纸币 运用货币政策调节经济,它所从事的业务包括:吸收存款,发放贷款和代客结算。它从这些活动中获得利润。各国商业银行的组成情况有所不同,有些国家是有许多大小不同,但在法律上都是独立的商业银行(例如美国)。有些国家则是有几家大商业银行,各个商业银行都有许多分行,形成一套独立的体系(例如英国、日本)。,2、银行创造货币的机制,1)法定准备率(也叫存款准备率),即问即答:,如果法定准备率为20%,那么,商业银行在

21、吸收了100万存款后,要留多少准备金?有多少钱可以作为贷款放出?,在货币政策调节经济的过程中,商业银行体系创造货币的机制是十分重要的。这一机制与法定准备金制度、商业银行的活期存款就是一种货币,以及银行的贷款转化为客户的活期存款等制度相关。,商业银行资金的主要来源是存款。为了应付存款客户随时取款的需要,确保银行的信誉与整个银行体系的稳定,银行不能把全部存款放出,必须保留一部分准备金。 法定准备率是中央银行以法律形式规定的商业银行在所吸收存款中必须保持的准备金的比例。,二、货币政策的基本知识,2)商业银行的活期存款就是货币,3)银行的贷款转化为客户的活期存款,因为活期存款就是货币,所以客户在得到商

22、业银行的贷款以后,一般并不取出现金,而是把所得到的贷款作为活期存款存入同自己有业务往来的商业银行,以便随时开支票使用。,在西方,商业银行的活期存款就是货币,因为它可以用支票在市场上流通,因此,活期存款的增加就是货币供给量的增加。 货币供应量M1=通货+商业银行的活期存款,二、货币政策的基本知识,4)商业银行创造货币的机制,在中央银行货币发行量并未增加的情况下,由于商业银行的存款与贷款活动,会使流通中的货币量增加,即所谓的“创造货币”。,举例:,二、货币政策的基本知识,商业银行体系所能创造出来的货币量与法定准备率成反比,与最初存款成正比.,由此可得结论:,从上表可知: 存款总额 D=100+80

23、+64+51.2+40.96+ = =500,等比数列前n项和,二、货币政策的基本知识,R代表最初的存款 D代表存款总额,即创造出的货币 r代表法定准备率 (0),*3、货币乘数: 货币乘数(mm)就是表明中央银行发行的货币量(H)所引起的实际货币供给量(M)增加的倍数。,二、货币政策的基本知识,中央银行发行的货币称为货币基础或高能货币,这种具有创造出更多货币量的能力用(H)来表示。,即增加一单位高能货币所增加的货币量,货币乘数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居民手中所持现金与存款的比例(c u),以及商业银行准备率(r)的大小。,4、金融市场 1)什么是金融市场,二、货币政策的基本知识,2)金融市场的分类

24、货币市场,资本市场,资本市场是从事长期信用工具买卖的场所。长期信用工具指借贷期限在一年以上的信用工具,例如公债(包括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发行的)、公司债券、股票以及房地产抵押单,等等。,金融市场又称公开市场, 是各种信用工具交易的场所,中央银行主要是通过在公开市场上的活动来运用货币政策调节经济。,货币市场是从事短期信用工具买卖的金融市场,是短期信用工具与货币相交换的市场。 在货币市场上交易的短期信用工具有:商业票据,即由公司发行的短期票据;国库券,即由政府发行的短期债券;银行兑票,即由私人或公司签发而以某一承兑银行为付款人的定期汇票;可转让的定期存单,即由银行发行的一种债券。 参加货币市场活动的

25、主要是:政府主管国库的机构,它通过国库券的出售以获得短期资金; 中央银行通过货币市场调节货币供给量与利息率;商业银行通过货币市场从事它所需要的准备金数量的调整;其他金融机构(人寿保险公司、互助储蓄银行等)通过货币市场从事其资金的运用和筹措。,凯恩斯主义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是总需求的变动,三、凯恩斯主义的货币政策,1、货币政策的机制,货币量是如何影响利率的?,利率是如何 影响总需求的?,凯恩斯主义货币政策的直接目标是利息率,凯恩斯主义之所以认为货币量可以调节利息率,是以人们的财富只有货币与债券这两种形式的假设为前提的。即债券是货币的唯一替代物,人们在保存财富时只能在货币与债券之间作出选择。持有货币

26、无风险,但也没有收益;持有债券有收益,但也有风险。人们在保存财富时总要使货币与债券之间保持一定的比例。如果货币供给量增加,人们就要以货币购买债券,债券的价格就会上升;反之,如果货币供给量减少,人们就抛出债券以换取货币,债券的价格就会下降。根据下列公式: 这就是说,债券价格与债券收益的大小成正比,与利息率的高低在成反比。因此,货币量增加,债券价格上升,利息率就会下降,反之,货币量减少,债券价格下降,利息率就会上升。,利息率的变动会影响总需求,因为利息率的变动首先要影响投资。 利息率下降会降低投资者贷款所付的利息,从而降低投资成本,增加投资的收益。 同时,利息率的下降也会使人们更多地购买股票,从而

27、股票价格上升,而股票价格的上升有利于刺激投资。 此外,利息率的下降也会鼓励人们更多地消费。相反,利息率的上升就会减少投资和消费。,2、货币政策的工具 1)在凯恩斯主义货币政策中,中央银行能够使用的三个主要政策工具: A、工具之一: 公开市场业务最重要的货币政策工具 什么是公开市场业务,三、凯恩斯主义的货币政策,公开市场业务就是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买进或卖出有价证券。其中主要有国库券、其他中央政府债券、银行承兑汇票。,公开市场业务是怎样调节货币供给量的?,三、凯恩斯主义的货币政策,公开市场业务的特点,买进或卖出有价证券是为了调节货币供给量。买进有价证券实际上就是发行货币,从而增加货币供给量。卖出

28、有价证券实际上就是回笼货币,从而减少货币供给量。,公开市场业务是一种灵活有效地调节货币量,进而影响利息率的工具,因此,它成为最重要的货币政策工具。,B、凯恩斯主义货币政策工具之二:贴现 贴现和贴现率的含义:,三、凯恩斯主义的货币政策,贴现政策:包括变动贴现率或放松贴现条件,其中最主要的是变动贴现率。,贴现政策怎么影响货币供应量(进而影响利息率)的? 历次利率调整时间及后市表现.doc,贴现是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贷款的方式。当商业银行资金不足时,可以用客户借款时提供的票据到中央银行要求再贴现,或者以政府债券或中央银行同意接受的其他“合格的证券”作为担保来贷款。再贴现与抵押贷款都称为贴现,目前以后一

29、种方式为主。贴现的期限一般较短,为一天到两周。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进行这种贴现时所付的利息率就称为贴现率。,中央银行降低贴现率或放松贴现条件,使商业银行得到更多的资金,这样就可以增加它对客户的放款,放款的增加又可以通过银行创造货币的机制增加流通中的货币供给量,降低利息率。,C、凯恩斯主义货币政策工具之三:存款准备率,三、凯恩斯主义的货币政策,复习:什么是存款准备率?,存款准备率的变动对利息率的影响,存款准备率的变动对经济会有显著的影响 准备金率历次调整以及股市表现.doc,准备率是商业银行吸收的存款中用作准备金的比率,准备金包括库存现金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中央银行变动准备率则可以通过对准备金的

30、影响来调节货币供给量。假定商业银行的准备率正好达到了法定要求,这时,中央银行降低准备率就会使商业银行产生超额准备金,这部分超额准备金可以作为贷款放出,从而又通过银行创造货币的机制增加货币供给量,降低利息率。相反,中央银行提高准备率就会使商业银行原有的准备金低于法定要求,于是商业银行不得不收回贷款,从而又通过银行创造货币的机制减少货币供给量,提高利息率。,在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没有超额准备金的情况下,只要稍加变动,如增加变动百分之一,都会使货币供应量和社会需求量成倍地扩大或收缩,对经济的震动很大,由此,它不能作为中央银行可频繁加以使用的工具。 中国自1984年开始实际存款准备金制度以来,曾数次

31、调高或调低存款准备率。从最初的企业存款20%,储蓄存款40%,调低为目前的各种存款的13%,使我国商业银行创造派生存款的能力大为提高。世界多数国家的存款准备率为10%左右。,2)货币政策的四项次要工具 道义上的劝告,三、凯恩斯主义的货币政策,垫头规定,利息率上限,控制分期付款与抵押贷款的条件,即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贷款、投资业务进行指导,要求商业银行采取与其一致的作法。这种劝告没有法律上的约束力,但也能起作用。,即规定购买有价证券必须付出的现金比例。,利息率上限,即规定商业银行和其他储蓄机构对定期存款和储蓄存款的利息率上限。,3、货币政策的运用,三、凯恩斯主义的货币政策,在不同的经济形势下,中

32、央银行要运用不同的货币政策来调节经济。,1)在萧条时期,2)在繁荣时期,三、凯恩斯主义的货币政策,四、货币主义的货币政策,1、货币主义的货币政策不属于需求管理 2、货币主义的理论基础是现代货币数量论认为影响国民收入与价格水平的不是利息率而是货币量。,3、货币主义货币政策的传递机制,货币量直接影响国民收入与价格水平这一机制的前提是:人们的财富具有多种形式:货币、债券、股票、住宅、珠宝、耐用消费品等。,4、货币主义货币政策的主要观点 观点1、反对把利息率作为货币政策的目标:货币供应量M增加不是降低利息率,而是提高利息率,四、货币主义的货币政策,即问即答: 凯恩斯主义货币政策的直接目标是什么?,结论

33、:货币政策无法限定利息率, 利息率是一个会把人们引 入歧途的批示器。,观点2:货币主义者还认为,货币政策不应该是一项刺激总需求的政策,而应该作为防止货币本身成为经济失调的根源的政策,为经济提供一个稳定的环境,并抵销其他因素所引起的波动。因此,货币政策不应该是多变的,应该以控制货币供给量为中心,即根据经济增长的需要,按一固定比率增加货币供给量,这也被称为“简单规则的货币政策”。这种政策可以制止通货膨胀,为经济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四、货币主义的货币政策,第四节 供给管理政策,自上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经济学家重视了总供给对经济的影响,分析了供给对通货膨胀的影响(即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理论),

34、以及劳动市场结构对失业的影响。根据这种分析,他们提出了供给管理政策。,一、收入政策 二、指数化政策 三、人力政策 四、经济增长政策,一、收入政策: 抑制通货膨胀的措施,1、什么是收入政策,2、收入政策的理论依据,收入政策是通过控制工资与物价来制止通货膨胀的政策,因为控制的重点是工资,故称收入政策。,根据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理论,通货膨胀是由于成本增加,特别是由于工资成本的增加而引起的。因此,要制止通货膨胀就必须控制工资增长率,而要有效地控制工资增长率,还要同时控制价格水平。,3、收入政策的三种形式 1)工资物价冻结 含义,一、收入政策: 抑制通货膨胀的措施,效果,政府采用法律手段禁止在一定时期内

35、提高工资与物价。这种措施一般是在特殊时期(例如战争时期)采用的。但在某些通货膨胀严重时期,也可以采用这一强制性措施。例如,1971年美国尼克松政府为了控制当时的通货膨胀,就曾宣布工资与物价冻结3个月。,这种措施在短期内可以有效地控制通货膨胀,但它破坏了市场机制的正常作用,在长期中不仅不能制止通货膨胀,反而还会引起资源配置失调,给经济带来更多的困难。所以,一般不宜采用这种措施。,2)工资与物价指导线 含义,一、收入政策: 抑制通货膨胀的措施,如何操作,3)税收刺激计划,具体做法,含义,政府为了制止通货膨胀,根据劳动生产率的增长率和其他因素,规定出工资与物价上涨的限度,其中主要是规定工资增长率,所

36、以又称“工资指导线”。,工会和企业要根据这一指导线来确定工资增长率,企业也要根据这一规定确定物价上涨率。如果工会或企业违反规定,使工资增长率和物价上涨率超过这一指导线,政府就要以税收或法律形式进行惩罚。,以税收为手段来控制工资的增长。,政府规定货币工资增长率,即工资指导线,以税收为手段来付诸实践。如果企业的工资增长率超过这一指导线,就课以重税,如果企业的工资增长低于这一规定,就给以减税。但这种计划在实施中会遇到企业与工会的反对。美国卡特政府在1978年曾提出过这一政策,但被议会否决,而未付诸实施。,二、指数化政策:消除通货膨胀带来不利影响的措施,1、指数化政策的目的,2、指数化政策的具体做法,

37、通货膨胀会引起收入分配的变动,使一些人受害,另一些人受益,从而对经济产生不利的影响。,定期地根据通货膨胀率来调整各种收入的名义价值,以使其实际价值保持不变。,3、指数化政策的主要措施 1)工资指数化 含义,二、指数化政策:消除通货膨胀带来不利影响的措施,工资指数化的理由及具体做法,优缺点,按通货膨胀率指数来调整名义工资,以保持实际工资水平不变。,在经济发生通货膨胀时,如果工人的名义工资没变,实际工资就下降了。这就会引起有利于资本家而不利于工人的收入再分配。为了保持工人的实际工资不变,在工资合同中就要确定有关条款,规定在一定时期内按消费物价指数来调整名义工资,这项规定称为“自动调整条款”,工资指

38、数化可以使实际工资不下降,从而维护社会的安定。但在有些情况下,工资指数化也引起工资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与工资指数化相关的是其他的收入指数化。,2)税收指数化 含义,二、指数化政策:消除通货膨胀带来不利影响的措施,税收指数化的理由,按通货膨胀率指数来调整起征点与税率等级,当经济中发生了通货膨胀时,实际收入不变而名义收入增加了。这样,纳税的起征点实际降低了。在累进税制下,纳税者名义收入的提高使原来的实际收入进入了更高的税率等级,从而使交纳的实际税金增加。如果不实行税收指数化,就会使收入分配发生不利于公众而有利于政府的变化,成为政府加剧通货膨胀的动力。只有根据通货膨胀率来调整税收,即提高起征点并调整

39、税率等级,才能避免不利的影响,使政府采取有力的措施来制止通货膨胀。,三、人力政策,1、人力政策的目的,2、三种主要的人力政策 1)人力资本投资,2)完善劳动市场,3)协助工人进行流动,人力政策又称就业政策,是一种旨在改善劳动市场结构,以减少失业的政策。,失业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劳动市场的不完善,例如劳动供求的信息不畅通,就业介绍机构的缺乏,等等。因此,政府应该不断完善和增加各类就业介绍机构,为劳动的供求双方提供迅速、准确而完全的信息,使工人找到满意的工作,企业也能得到他们所需要的工人。这无疑会有效地减少失业,尤其是降低自然失业率。,由政府或有关机构向劳动者投资,以提高劳动者的文化技术水平与身体

40、素质,适应劳动力市场的需求。 从长期来看,人力资本投资的主要内容是增加教育投资,普及教育。 从短期来看,是对工人进行在职培训,或者对由于技术不适应而失业的工人进行培训,增强他们的就业能力。,劳动者在地区、行业和部门之间的流动,有利于劳动的合理配置与劳动者人尽其才,也能减少由于劳动力的地区结构和劳动力的流动困难等原因而造成的失业。对工人流动的协助包括提供充分的信息,以及必要的物质帮助与鼓励。,四、经济增长政策,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是多方面的,主要的政策是:,1、增加劳动力的数量和质量,2、资本积累,3、技术进步,4、计划化与平衡增长,劳动力的增加对经济增长有重要的作用。劳动力包括数量与质量两方面。

41、增加劳动力数量的方法有提高人口出生率,鼓励移民入境,等等。提高劳动力质量的方法则是以上所讲的增加人力资本投资。,资本的增加可以提高资本劳动比率,即提高每个劳动力的资本装备率,发展资本密集型技术,利用更先进的设备,以提高劳动生产率。资本的积累主要来源于储蓄,因此,应该通过减少税收,提高利息率等途径来鼓励人们储蓄。从各国的经验看,大凡储蓄率高的国家,经济增长率也高。例如德国、日本等经济发展迅速的国家,储蓄率都是比较高的。,技术进步在现代经济增长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促进技术进步成为 各国经济政策的重点。其中的主要措施有: 国家对全国的科学技术发展进行规划与协调。 国家直接投资于重点科学技术

42、研究工作。 政府采取鼓励科学技术发展的政策措施。 加强对科技人才的培养。,现代经济中各个部门之间是相互关联的,各部门之间协调的增长是经济本身所要求的。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资本主义经济中,这种各部门之间的平衡增长,要通过国家的计划化或政策指导来实现。国家的计划与协调要通过间接的方式来实现。因此,各国都要制定本国经济增长的短期、中期与长期计划,并通过各种经济政策来实现。在西方各国的计划中,法国与日本是比较成功的。,*第五节 宏观经济政策的运用,宏观经济政策在实施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如何成功地运用各项宏观经济政策,使之产生最好的效果,是一门高深的艺术。本节想对这一问题作一些初步的探讨。,一、菲利浦斯曲线与政策目标的选择 二、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 三、相机抉择 四、宏观经济政策实施中的困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