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讲艾青与抗战初期的文学创作.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639303 上传时间:2019-04-26 格式:PPT 页数:50 大小:328.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十八讲艾青与抗战初期的文学创作.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十八讲艾青与抗战初期的文学创作.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十八讲艾青与抗战初期的文学创作.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十八讲艾青与抗战初期的文学创作.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十八讲艾青与抗战初期的文学创作.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十八讲艾青与抗战初期的文学创作.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八讲艾青与抗战初期的文学创作.ppt(5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十八讲 艾青与抗战初期的文学创作 一、报告文学 报告文学为时代和人民而写,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1、传达出了中华民族危难的时代信息,极大地激 发了广大民众对民族命运的深切忧患。 如再现广州遭受空袭的广州受难了(燕军)、 遇难者的葬礼(草明),反映长沙被炸的十月十 九日长沙(王西彦), 描述了南京屠杀的当南京 被虐杀的时候(妆尚),倾诉难民有家难回的野火 (司马文森),痛惜一个美满和谐的中国家庭在战火 中破碎的吴履逊与季子夫人(丘东平 ),而晋察 冀边区印象记(周立波)记述了华北妇女“遭遇了而 且正在遭遇着历史空前、举世无比的悲运” 。 第十八章 抗战初期的文学创作 2、不少报告文学作品提醒国人

2、要对自己的民族弱 点进行反省、批判。 农民张金宝冬夜替日寇巡逻,被俘后问他投敌缘故 时,他答道:“我不知道”(周立波晋察冀边区印象 记);被中国防空部队击伤的日机被迫降落在大同城 外,“附近村民都围着看新奇,看着日本飞机师从容把 飞机修好,安然飞去”(范长江吊大同);“诗人” 身在抗日军营而心在“亭子间”,终日只知道吟诵古诗句 哀叹“孤独”(骆宾基诗人的忧郁);曹白这里 ,生命也在呼吸和“活魂灵”的夺取,反映了广大 难民在国民党官僚榨取下的痛苦生活;范长江等人的报 告文学集西线风云,着重指出了汉奸的卖国给中国 抗战带来的恶劣影响。 第十八章 抗战初期的文学创作 3、发掘和肯定了民众在血与火的考

3、验面前所表现的 强烈的民族主义与爱国主义精神。 骆宾基一星期零一天描写毫不畏惧地与敌展开 殊死拚杀,直至为国捐躯、遗尸沙场的普通士兵;黄钢 我看见了八路军描写八路军过村时的动人情景,抗 战使军民关系变得十分融洽,使得他们之间产生了一种 爱国主义、民族主义的感情维系;萧乾的血肉筑成的 滇缅路则选择典型材料反映了边疆人民为打通“国防 大道”所付出的巨大牺牲。周而复的晋察冀行进、 冀中一日中的部分作品(如王宝顺我和县长、 杨林小翠也自由了、 齐诺冲出了重围) ,沙汀 的敌后琐记,以及李公朴、黄炎培等的延安访问记 ,热情介绍和赞颂了解放区的民主建设成就。 第十八章 抗战初期的文学创作 骆 宾 基 草

4、明 周而复 周立波 周立波:民族精神“在侵略者之前突然奋涨起来, 成为一道新的、近代的中国长城。”(晋察冀边区印 象记自序) 沙汀:“我们的抗战,在其本质上无疑是一个民族 自身的改造运动,它的最终目的是在创立一个适合人民 居住的国家,若是本身不求进步,那不仅将失掉战争的 最根本的意义,便单就把敌人从我们的国土上赶出去这 一事来说,也是不可能的、出乎情理之外的幻想。”( 这三年来我的创作活动) 茅盾:“我们需要激昂慷慨、悲壮英武的内容,但 我们也需要嘻笑唾詈的内容。抗战文艺的题材应当广博 而复杂,什么都有。”(文艺大众化问题) 第十八章 抗战初期的文学创作 二、小说创作 1、创作概况 作家们在经

5、历了战争伊始的最初慌乱后,很快就在 抗日的旗帜下聚集起来。他们有的投笔从戎投身于抗日 烽火,但更多的则意识到应当“象前线将士用他们的枪 一样,用我们的笔,来发动民众,捍卫祖国,粉碎寇敌 ,争取胜利”(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发起旨趣 )。纪实小说不象报告文学那样囿于对生活的绝对忠实 ,更能展开艺术构思的天地,因而颇受读者的青睐。 救亡日报、呐喊、光明、文学、七月 、抗战文艺、文艺阵地等报刊都刊载了不少 抗战小说。 第十八章 抗战初期的文学创作 抗战小说赞颂中国军人的英雄气慨,揭露国民 党军队的腐败作风;表现农村抗日游击战和抗战烽 火中农民觉醒。前者如丘东平的第七连、一 个连长的战斗遭遇、萧乾的刘

6、粹刚之死、吴 奚如的萧连长、荒煤的支那傻子、罗烽的 横渡、雷加的一支三八式、白兮的虹口 在燃烧,艾芜的八百勇士,骆宾基的一星 期零一天等;后者如姚雪垠的差半车麦秸、 端木蕻良的螺蛳谷、谷斯范的新水浒等。 第十八章 抗战初期的文学创作 2、丘东平等作家的创作 丘东平一个连长的战斗遭遇 某部第四连独立苦战,虽然顶住了敌人的进攻,并 且在辗转中歼灭了许多日寇,但由于与上级失去了联系 ,竟被友军消灭。突围出来的连长林青史最后也被自己 的部队处死。作品通过林青史悲怆的遭遇,一方面讴歌 了下层官兵的爱国热情和英勇抗战的顽强意志,塑造出 经历战火磨练的新军人形象;另一方面也揭露了国民党 军队上层的僵化、迂腐

7、与残暴。 抗战后出现最早的一篇战争小说。胡风称赞这篇小 说是“中国抗日民族战争底一首最壮丽的史诗。在叙事 与抒情的辉煌的结合里面,民族战争底苦难与欢乐通过 雄大的旋律震荡着读者底心灵。”(忆东平) 第十八章 抗战初期的文学创作 丘东平是抗战初期文坛上一位颇为活跃的青年 作家,这位生于广东海丰,从小就参加农民武装暴动 ,经历过蒋介石反革命大屠杀,亲自参加过十九路军 在上海的“一二八”抗战,后又参加新四军,以对 战争生活的实际体验,描写了淞沪前线的战斗情景, 其作品具有特别真实感人的艺术力量。他的纪实小说 对前线战事不作一般化的描写,而注重通过塑造感人 的艺术形象,表现中国军人的英雄气慨,揭露国民

8、党 军队的腐败作风。 第十八章 抗战初期的文学创作 姚雪垠差半车麦秸 “差半车麦秸”意为“不够数”,作 品中一个农民游击队员的绰号。这个队员 目光短浅、顾念土地与妻儿, 但在革命战 争中逐渐懂得了“同志”的意义和“革命 ”与千千万万人之间的联系。被当时文坛 称为“阿脱拉斯型”的形象。作品成功运 用农民口语,以生动流畅的语言交待绰号 、一连串故事构成的传统叙述和民间趣味 ,使之成为抗战文艺大众化的一个范例。 第十八章 抗战初期的文学创作 中篇牛全德与红萝卜同样侧重表现农民在 革命战争熔炉中的锻炼成长。自传性长篇长夜 通过中学生菊生回乡途中被土匪绑票的经历,开拓 出鲜有人涉猎的乡村土匪的传奇题材。

9、 第十八章 抗战初期的文学创作 “阿脱拉斯”是希腊神话中一个因反抗宙斯失败 、而被罚在世界尽西头肩负青天的神,象征着承受某 种难以忍受的苦难仍然坚毅顽强斗争的形象。 早期抗战小说模式:似乎战争是一个立即可以使 人脱胎换骨的大熔炉,只要一参加抗日游击队,就成 为一名崭新的“阿脱拉斯”型的新人。实际的战争远 比这种艺术想象复杂得多,也严酷得多。是对一个民 族的意志力、承受力和综合国力的严峻考验,而这又 与一个民族的生命状态及其历史文化传统密切相关。 因而当抗战进入相持阶段之后,抗战小说便逐渐由初 期的亢奋转入对民族的沉思中。 第十八章 抗战初期的文学创作 萧乾刘粹刚之死 早期小说往往喜欢透过“童年

10、视角”,来抒写 人世间的冷暖与不幸(如篱下)。本篇取材于真 人真事,真实而生动地描写了国民党空军少尉刘粹 刚艰苦奋战英勇牺牲的事迹。 端木蕻良螺蛳谷 描写一支抗日游击队被困于绝境,终于依靠集 体智慧歼灭敌人的英雄故事。小说刻划人物颇为成 功,马亮等游击队员的形象生动鲜明。 第十八章 抗战初期的文学创作 第十八章 抗战初期的文学创作 三、“七月”诗派 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国统区的重要诗歌流派 ,得名于七月杂志。主要诗人有艾青、田间和鲁 藜、绿原、牛汉等。他们以七月、希望、 泥土等杂志为主要阵地,强调诗歌中主观与客观的 统一,历史与个人的融合,多写自由诗,其中又以政 治抒情诗为主。出版过七月诗丛

11、、七月文丛 (包括诗集)等。该派在革命现实主义雄浑的总风格 中,又显示出各诗人充满个性的特色。 1、为人民解放而歌唱构成鲜明的主题 虽然散处全国各地,诗歌题材是广阔而丰 富的,但是他们是感应着民族解放战争的炮火 而崛起的一群诗人,因而他们义无反顾地用诗 歌的形式投入滚滚的时代洪流中,为民族和人 民的解放而歌唱。 如阿垄的纤夫 、杜谷 的泥土的梦、邹荻帆的走向北方、冀 汸的旷野等。 第十八章 抗战初期的文学创作 2、鲜明的主体抒情性 通过诗人的个性创造来传达时代和民族的情绪。“ 诗的主人公正是诗人自己,诗人自己的性格在诗中必须 坚定如盘石,弹跃如心脏,一切客观素材都必须以此为 基础,以此为转机,

12、而后化为诗。不论字面有没有我 字,任何真正的诗都不能向读者隐瞒诗人自己,不能 排斥诗人对客观世界的主观抒情,排斥了主观抒情也就 排斥了诗。”因此他们诗中“决没有冷淡的描绘或枯燥 的议论”。诗歌意象质朴却又动人,情感高昂却不显空 泛。如绿原的给天真的乐观主义者们、冀汸的跃 动的夜、牛汉的鄂尔多斯草原、鲁藜的延河散 歌等都是具有丰厚的意象与情感的诗歌。 第十八章 抗战初期的文学创作 3、自由诗体的探索 选取自由诗的体式,是基于内容的选 择。“形式永远是活的内容的形象反映, 必须为内容所制约,不可能脱离对内容进 行发掘,淘汰,酝酿的创作过程而先验的 存在”,而是“随着内容一齐成熟,一齐 产生的”。他

13、们适应各种诗情的表达,对 自由诗体进行了大胆的开拓。 第十八章 抗战初期的文学创作 有大体整齐押韵的小诗,如鲁藜的泥土; 有鼓点式短行的“田间体”,如胡风的给怯懦者 们;有楼梯式的短句,如孙钿的我底月光曲 ;有抒情议论的长句诗行体,如化铁的暴风雨岸 然轰轰而至。更多的还是随着诗情的起伏而变化 多端,长短句交错的“艾青体”,如杜谷的泥土 的梦、绿原的憎恨、曾卓的铁栏与火等 。 作为一种自由诗体的探索潮流,与艾青一起将自 由体诗歌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第十八章 抗战初期的文学创作 四、艾青的诗歌 1、艾青的生平与创作 艾青作为郭沫若之后中国诗歌的第二个 高峰,其主要成就是在抗战爆发之后,接连 创作

14、了九部诗集,一部诗歌理论诗论, 把诗歌创作直接融入抗日民族解放战争中, 创作真正达到一种艺术的升华。 艾青诗歌总的主题:爱国主义;忧郁艾青诗歌总的主题:爱国主义;忧郁 情怀;复兴信念。情怀;复兴信念。 艾青诗歌有别于艾青诗歌有别于“乡土诗人乡土诗人”的特点的特点 : 忧郁色彩;苦难的美;思想雕像。忧郁色彩;苦难的美;思想雕像。 艾青诗歌艺术上集大成:新诗发展的艾青诗歌艺术上集大成:新诗发展的 经验;散文化的美学理想;现代派的影响。经验;散文化的美学理想;现代派的影响。 第十八章 抗战初期的文学创作 艾青(19101996),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 人。虽然出身于封建地主家庭,但出生不久便被 寄养

15、在一个名叫“大叶荷”的贫苦农妇家里,这 使他从小便与农民结下了骨肉之情,并感染了“ 农民的忧郁”。他自幼喜爱美术,初中毕业后考 入国立西湖艺术专科学校。1929年赴法深造。广 泛汲取了最新潮的现代文艺的滋养。 第十八章 抗战初期的文学创作 1932年初回国后加入左翼美术家联盟。不久在一 次画展中以“颠覆政府”的罪名饱受三年铁窗之苦。 监狱剥夺了作画的条件,诗人说从此“诗成了我的信 念,我的鼓舞,我的世界观直率的回声”。创作了 透明的夜、芦笛、大堰河我的保姆等 著名诗篇,后结集为大堰河于1936年出版。诗人 注意将深沉的时代情感与鲜活的现实通过饱满的艺术 形象凝结起来,既不同于中国诗歌会诗人的浮

16、泛叫喊 ,也不同于现代派诗人的形式营构,而走着一条融合 二者的“综合”的艺术道路。 第十八章 抗战初期的文学创作 从抗战开始到到延安前后,是诗歌创作的丰收期 。先发表太阳、春、黎明、复活的土 地等一组歌赞光明、歌赞斗争的诗。后结集为旷 野第二辑。随后又随抗日艺术队奔赴北方,创作了 一组以北方生活为题材的组诗,如雪落在中国的土 地上、北方、乞丐、手推车、补衣 妇等,后结集为北方(1939)。同时还发表了 系列长诗,如吹号者、向太阳、火把等 。标志着艾青诗歌形成了一个独特的意象系统及其艺 术的成熟,代表着一个集大成的历史高度。同时也影 响到一些青年诗人的成长(如“七月诗派”、穆旦等 )。乃至这一时

17、代被称为“艾青的时代”。 第十八章 抗战初期的文学创作 2、艾青诗歌的意象系统 在艾青诗歌的意象系统中最核心的是两组意象群 : 一是“土地”意象群,包括与土地相近相关的 旷野、池沼、煤以及生息劳作在这片土地上的以农民 为主体的人民,延伸出来还喻指我们的民族和祖国。 在这一意象中一方面凝聚着诗人对这片古老土地的深 沉爱恋,“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 土地爱得深沉”(我爱这土地)。 这也是诗人自大堰河我的保姆便开始了 的一贯的诗歌指向。 第十八章 抗战初期的文学创作 一是“太阳”意象群,包括与太阳相近或有关的 光明、春天、黎明、生命与火把等等。透过这一意象 群,诗人寄托着辉煌的理想及其

18、对这一理想矢志不渝 的执着追求。那“若火轮飞旋于沙丘之上”的太阳, 不但“使生命呼吸/使高树繁枝向它舞蹈/使河流带着 狂歌奔向它去”,而且使“我的心胸/被火焰之手撕 开/陈腐的灵魂/搁弃在河畔”。因而这火红的太阳正 是使人类再生的源泉(太阳)。实际上“太阳” 已不仅仅是自然的太阳,而是中国人觉醒之呼号,是 民族阳刚之气的凝聚,是战斗的生命之歌。 第十八章 抗战初期的文学创作 3、艾青诗歌的艺术特征与历史贡献 A 意象的经营与构筑。 诗人说:“用可感触的意象去消泯朦胧 晦涩的隐喻。诗的生命在真实性之成了美的 凝结,有重量与硬度的体质,无论是梦是幻 想,必须是固体。”艾青诗歌的意象就似乎 是这种具

19、有“重量与硬度的体质”的“固体 ”。艾青诗歌的意象不仅造型感十分鲜明, 而且色彩感也非常强烈。 第十八章 抗战初期的文学创作 艾青诗歌的意象不仅造型感十分鲜明,而且色彩 感也非常强烈。如“呈给你黄土下紫色的灵魂”。“ 泥色”、“紫色”和“灰黄色”构成艾青独特的色谱 语汇。他说:“不要满足于捕捉感觉,感觉被还原为 感觉,剩下来的岂不只是感觉吗?”因而主张“用明 确的理性去防止诗陷入纯感情的稚气里”。又说:“ 一首诗不仅使人从那里感触了所包含的,同时还可以 由它想起一些更深更远的东西”,这就使他诗歌意象 具有了丰富的象征性。 造型感和色彩感是艾青自由诗创作不同于其他诗 人(如田间)的一个重要特色。

20、 第十八章 抗战初期的文学创作 艾青说大堰河我的保姆“带有自传性质” ,“我完全是按照事实写的,写的全是自己的真实情感 ”(艾青谈他的两首旧作)。“大堰河”没有自己 的名字,“她的名字就是生她的村庄的名字”;她既是 “我”的乳母,也是伟大母亲的写照,中国农民的化身 ,永远与山河同在的人民的象征。 大堰河的生活空间是有“枯死的瓦扉”的故居,是 “被典押了的一丈平方的园地”,死后也只是“草盖的 坟墓”。她的生存状态是“乌黑的酱碗”,是“为儿子 缝补被荆棘扯破了的衣服”,是在冰冷的河里洗菜、切 菜。这些平常普通的小事,是她苦难生活的剪影。 第十八章 抗战初期的文学创作 B 散文美的诗歌体式。 如同戴

21、望舒一样,艾青也反对格律对诗情的约束, 而主张自由的表现,将自由体诗歌提高到一个成熟的境 界。他甚至说“宁愿裸体,却决不要让不合身材的衣服 来窒息你的呼吸”。不过这并不是不要形式,而是强调 对障碍着思想感情自由表达的僵死形式的破除。实际上 追求的是一种散文美。这种散文美主要有两个特点,一 是“散文的自由性,给文学的形象以表现的便利”。由 于散文体比诗歌格律较少人工的束缚,因而它能更自由 舒展地表达作家的思想和情感。二是散文的本色美。“ 最富于自然性的语言是口语”,因而这种本色美主要体 现为一种口语美。 第十八章 抗战初期的文学创作 大堰河我的保姆通过叙事来抒情。全诗 不押韵,各段的句数也不尽相

22、同,但每段首尾呼应, 各段之间有着强烈的内在联系;不追求诗的韵脚和行 数,但排比的恰当运用,使诸多意象繁而不乱,统一 和谐。这些使得诗歌流畅浅易,并且蕴蓄着丰富的内 容。诗人善于从平凡的生活中提炼出典型的意象,以 散文似的诗句谱写出强烈的节奏。诗歌具有一种奔放 的气势,优美流畅的节奏,表达了诗人来不可遏、去 不可止的感情,完美体现了艾青的自由诗体风格。 第十八章 抗战初期的文学创作 C 历史贡献。 艾青诗作被译成30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出版, 并荣获法国文化艺术最高勋章、葡萄牙自由勋章等 。他的作品影响了老中青几代诗人、作家和读者。 铁凝在百年诞辰纪念座谈上指出,艾青是一位 视写作如同生命,一生

23、追求崇高精神生活的诗人。 他的诗作把个人命运融合到民族和人民的苦难和抗 争中,传达了不可抗拒的时代潮流和人民昂扬奋进 的心声。他通过艰苦卓绝的艺术探索和艺术创新, 把一个时代一个民族心灵深处的声音传达给我们, 传达给世界,发人深思,让人铭记。 第十八章 抗战初期的文学创作 艾青大堰河我的保姆(片断 ) 大堰河,是我的保姆。 她的名字就是她的村庄的名字, 她是童养媳, 大堰河,是我的保姆。 大堰河,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 你的被雪压着的坟墓, 你的关闭了的故居檐头的枯死的瓦菲, 你的被典押了的一丈平方的园地, 你的门前的长了青苔的石椅, 大堰河,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 第十八章 抗战初期

24、的文学创作 4、我爱这土地赏析 抗日战争爆发后,艾青怀着高昂的爱国热情,投身 反侵略的伟大斗争,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优美诗篇, 我爱这土地就是其中的一首。 朴实的意象与诗人的“土地”情结 艾青的诗具有独特的审美意象世界。“土地”和“ 太阳”是艾青诗中两个主导意象,“土地”象征着生他 养他而又多灾多难的祖国,这一意象凝聚了艾青对祖国 和人民深沉的爱,对民族危难和人民疾苦的深广忧愤。 从诗题就可以看出这一点,再如“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 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真实朴素的 两句诗,道出了诗人内心深处永恒的“土地”情结。 第十八章 抗战初期的文学创作 交织、强化忧郁悲怆的情感 诗歌是抒情的艺术

25、,需要不断强化自己的感情。诗中 回荡着忧郁的调子,郁积着深深的忧伤。“为什么我的眼 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句中交织 着忧郁悲怆之情,是诗人敏感的心灵对民族苦难现实和人 民悲苦生活的回应,是感情极度热切的反映。 人非鸟兽,不言自明,此诗偏以“假如”开头,这是 第一层强化。谁不知道鸟声优美清脆,此诗偏以“嘶哑” 相形容,这是第二层强化。接着用由一系列“的”字组成 的长句来抒发缠绵而深沉的感情,在所描写的土地、河流 、风、黎明这些对象时加上大量的形容词和修饰语,形成 一种特殊的立体感和雕塑感,可说是第三层强化。 第十八章 抗战初期的文学创作 强烈的对比映衬执著的爱 全诗以出人意料的假

26、设开篇,留下悬念“鸟 ”的形象和作者所要歌颂的“土地”有着怎样的联系 呢? 正当读者为诗人不断的歌唱顽强的生命力 所折服所吸引时,诗篇陡然来了一个大的转折,一个 破折号之后突出“我死了”,让身躯肥沃土地,于是 ,生前和死后,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而在这强烈对比 和反差中一以贯之的乃是“鸟”对土地的执著的爱, 这真是生于斯、歌于斯、葬于斯,至死不渝! 需要指出,诗中的“鸟”是泛指,是共名,是诗 人在无所依傍的情况下作出的新的艺术追求。 第十八章 抗战初期的文学创作 第十八章 抗战初期的文学创作 艾青我爱这土地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

27、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连羽毛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五、其他创作 街头诗 1938年8月,柯仲平、田间等发表街头诗 歌运动宣言,在延安发起街头诗运动。街头诗即 指抄在村庄墙壁、门楼上或印成传单散发的通俗政 治鼓动诗,也叫墙头诗或诗传单。多以抗战为内容 ,短小精悍、战斗性强,对宣传鼓舞群众的斗志发 挥了很大的作用。新中华报中专门刊登了“街 头诗选”。街头诗作者除了诗人,还有很多群众, 这使街头诗运动在更广的范围内蓬勃展开。 第十八章 抗战初期的文学创作 田间原名童天鉴,安徽省无为县人。

28、短诗集中国牧歌,长诗中国农村的故事 。抗战诗歌给战斗者表达了人民反抗侵略的决心, 鼓舞了人民的战斗意志,是当时公认的优秀政治抒情诗 。假使我们不去打仗、义勇军传遍全国,被闻 一多称为“擂鼓诗人”、“时代的鼓手”。还有叙事长 诗戎冠秀、赶车传。 柯仲平长篇叙事诗边区自卫军和平汉路 工人破坏大队,歌颂了工农斗争的火热生活,讴歌了 新的英雄和新的时代。毛泽东听了他的热情朗诵,当即 索阅全稿,批下八个字:“此诗甚好,赶快发表。” 第十八章 抗战初期的文学创作 田间 假使我们不去打仗 假使我们不去打仗 敌人用刺刀 杀死了我们 还要用手指着我们骨头说: “看, 这是奴隶!” 第十八章 抗战初期的文学创作

29、晋察冀诗人群 田间与邵子南、方冰等人组建诗歌团体战地社,并于 1939年出版诗刊诗建设。魏巍等组织了铁流文艺社, 并于1939年出刊诗战线。形成了一个具有某些共同特 色的诗人群体(“晋察冀诗派”)。主要诗人田间、魏巍 、方冰、陈辉等。其中方冰的歌唱二小放牛郎被谱成 曲之后,成为一首广为传唱的歌曲。陈辉的为祖国而歌 也是被流传下来的名篇。“祖国啊,/在敌人的屠刀下 ,/我不会滴一滴眼泪。/我高笑,/因为呵,/我/你 的大手大脚的儿子,/你的守卫者/他的生命/给你留下一 首/无比崇高的赞美诗。”一种深沉豪放的情感奔涌 在刚健质朴的诗句中,又不乏委婉的风致。 第十八章 抗战初期的文学创作 “孤岛”文

30、学 “孤岛”指1937年11月至1942年12月被沦陷区 包围的上海租界,“孤岛”文学即这一特定地区特定时 期的文学,作为中国抗战文学的重要一页载入史册。 A 杂文。孤岛作家唐弢、柯灵、王任叔、周木斋等 发表了许多密切联系现实、是非爱恨分明的杂文,出版 杂文刊物鲁迅风。 B 戏剧。特别活跃,业余剧团遍布于各学校、行业 。于伶夜上海长夜行、夏衍一年间心防 愁城记, 反映沦陷区及上海人民生活和斗争; 阿英碧血花海国英雄等南明史剧歌颂爱国主义 和民族气节,产生很大社会影响。 第十八章 抗战初期的文学创作 1938年柯灵主持文汇报“世纪风”,我 们更紧密地携起手来的“致读者”这样写道:“ 我们都是不相

31、识者,但大家的命运是相同的,我们 同时呼吸着黄梅季一般的沉闷的空气,而每一颗心 都在激动着。”“我知道,这些纸墨中间,凝结着 作者无量的心血,对于民族和人类的爱恨,悲愤与 赤诚,我珍重,爱护它们”。 作为报纸的文艺副刊,“世纪风”从一开始就 以战斗的姿态面向世界,同敌人作面对面血的斗争 ,这在新闻史和文艺史上是极为少见的。 第十八章 抗战初期的文学创作 阿英孤岛时期创作“南明史剧”碧血花、 海国英雄和杨娥传,成为当时最有影响的历 史剧作家。其它还有蒋旗陈圆圆、周贻李香君 ,吴永刚董小宛,佚名的费宫人和绝代 佳人,秦良玉等等。 一时间,明末戏成为孤 岛剧作家最关注的题材。 据于伶回忆,“碧血花在

32、璇宫连演两月 ,天天日夜两场客满”。可见碧血花演出时非常 轰动,引起了孤岛观众的强烈共鸣。 第十八章 抗战初期的文学创作 孤岛时期历史剧的女性强力定式:女性角色的精神 形态迥异于传统,女性的强力性格成为戏剧故事展开和 意义升华的关键。(传统戏剧是红颜弱女模式) 以明末秦淮名媛戏为多,如董小宛、陈圆 圆、李香君和后来阿英写的碧血花、杨娥 传。剧中角色多是世人艳称的风尘女子,又以两种故 事非常流行。其一故事中的女性都是富于道义、勇于牺 牲为民族国难而抗争的英雄;其二她们抗争方式流 血式的反抗。二者往往相伴而生:碧血花中的葛嫩 娘的断舌喷血,桃花扇中的李香君以头触柱血溅于 扇;美女流血形成非常独特的

33、戏剧画面。 第十八章 抗战初期的文学创作 在道德喻意充盈的中国文学中,美人的喻意往往 与国家民族相关。美女流血牺牲而产生的直接联想可 以是国家残破与民族受难;普通人的生死虽然可以让 人感受到死亡的意义,而美女的死亡和喋血,会使这 种感受效应放大。这种设计有着丰富的意义生成,还 有着玉碎和花凋的文人式想象在其中。 孤岛戏剧的女性叙述主题往往从表现民族主义、 集体主义道德思想道德上展开。此前女性题材历史剧 (如夏衍赛金花秋瑾,欧阳予倩潘金莲 桃花扇),多是以表现个人性格为内容,以颠覆 传统的个人道德观念为指归。 第十八章 抗战初期的文学创作 第十八章 抗战初期的文学创作 沦陷区文学 沦陷区文学是抗

34、战文学的组成部分,可分为三类 : 第一类是爱国文学:艰苦开展地下工作的和坚持爱国 立场的作家所创作的坚持民族大义的爱国进步的文学;如 关露、柯灵(市楼独唱) 、师陀(芦焚 ,无望村 的馆主) 。关露九一八事变后参加上海妇女抗日反帝大 同盟,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时加入“左联”。诗作 太平洋上的歌声蜚声上海文坛。1939年冬至1945年受 组织派遣先后打入汪伪政权和日本大使馆与海军报道部合 办的女声月刊任编辑,成为优秀的“红色间谍”。另 有长篇小说 新旧时代等。 第二类是“皇民文学”:由日寇随军作家及 汉奸文人炮制的赤裸裸为日本侵华战争服务的“ 皇民文学”;代表人物周作人、张资平、胡兰成

35、、陈彬和等。如配合华北第五次治安强化运动的 短篇小说征文集短篇小说展览会杰作集, 感谢皇军、八路军的丑恶等剧作,周作人 的药党语录、药味集等散文集典型地表 现了一个民族变节者的心态。 第十八章 抗战初期的文学创作 第三类是灰色文学:整体上适应了敌伪需要的风月 文学、情爱文学、色情文学、鬼狐文学、秘闻文学、颓 废文学等;这类文学表面上不谈政治,实际上粉饰沦陷 区的黑暗现实,消磨沦陷区民众的斗志。多半由附逆作 家和无聊文人所写,且面广量大,对民众的无形毒害超 过了明火执仗的“皇民文学”;如张爱玲、路易士、苏 青等人的作品。“饮食男,女之大欲也”的苏青,以饮 食男女来规定她的写作领域,创作偏重于生活

36、中的琐事 和杂事,是那种“天天不知道在忙些什么的”小女人生 活。(生男与育女、科学育儿经验谈、拣奶 妈、夫妻吵架、做媳妇的经验) 第十八章 抗战初期的文学创作 分歧之一:对沦陷区文学是作具体分析,还是笼 统地一概肯定沦陷区文学经历了“真正复苏、兴盛” ,“沦陷区文学的主体”是“中国抗战文学和世界反 法西斯文学”? 分歧之二:在对张爱玲作品的评价问题上,是如 傅雷所批评的除金锁记写得成功外,其余作品并 没有多高的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还是断定她的作品 尽管“远离时代与政治”,但仍然是“时代的艺术” ,“它们所达到及所能达到的历史水平”,“给后来 的文学发展提供了有益的经验与启示” ? 第十八章 抗战初期的文学创作 分歧之三:对沦陷区文学和沦陷区作家作出评 价时,是既要谈文,还要论人,讲究民族大义和民 族气节,还是谁讲究民族大义,谁便是“仍停留在 大陆地区九十年代以前和台湾抗战时期沦陷区文 学史(刘心皇误把一部分爱国作家、评论家也列 入“落水作家”)的思维框架和定论之内”,“在 学术上是谬误的,在政治上是很不负责任的” ? 第十八章 抗战初期的文学创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