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开发与设计.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640273 上传时间:2019-04-27 格式:PPT 页数:45 大小:7.3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程开发与设计.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课程开发与设计.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课程开发与设计.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亲,该文档总共4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课程开发与设计.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程开发与设计.ppt(4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 课程开发与设计,第一节 课程开发 第二节 课程设计,第一节 课程开发 一、课程开发的概念 问题: 什么叫怎样课程开发、课程编制? (curriculum development)与(curriculum design) 怎样编制、开发课程? 谁来编制、开发课程?,怎样编制课程(博比特,1924) 课程编制即对社会生活进行科学分析,确定目标,编制课程。 第一,人类经验的分析。 第二,职业分析。 第三,派生目标。十个领域,800个目标。 第四,选择目标。 第五,制订详细计划。,1、课程开发的定义。 课程开发是完成一项课程计划的整个过程,即课程开发是一个不断改进的过程。 课程开发是一项系统工

2、程,它涉及多个阶段与多项工作 。,课程开发的四个要素: 确定目标、选择经验、组织经验、评价结果。,课程目标,课程内容的 选择与组织,课程实施,课程评价,课程设计,课程开发,2、课程开发的基本环节 课程设计。设计课程方案,制定课程计划、研制课程标准,编写教科书 课程实施。将课程方案付诸实施、以达到预期目标的过程。 课程评价。对课程达到的预期目标的状况与实际效果进行的价值评判。,课程开发三大领域,课程设计领域(设计课程方案、编制课程文件),课程实施领域(开展教学活动、选择学习方式),课程评价领域(评价课程开发过程及其结果),课程 工作系统,二、课程开发的模式,(一 )泰勒原理(或称目标模式) 产生

3、背景:八年研究(1934-1942) 泰勒,1、基本内容 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1949) 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 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 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 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以实现? 阅读:教材P9094页。,评价: 它以目标为课程开发的出发点和中心,明确了方向,增强了效率; 它将评价引入课程开发,使课程开发成为一个不断完善、自我更新的过程; 它是一种明晰的、连贯的、便于操作的课程开发模式。,但是, 它仅仅以行为主义心理学为依据,忽视了生动的课堂教学经验; 它忽视了教育的价值创造与意义诠释,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的发展; 它关注预期目标,却低估

4、了非预期教育结果。,(二)过程模式(斯滕毫斯) 强调教学过程的课程开发 基本主张: 课程开发是一个过程,是不以事先确定的、由仔细分解的行为目标作为课程开发的依据,而应关注整个展开过程的基本规范,使之与宽泛的目标保持一致。 编制课程不是先生产出一套“计划”、“处方”,然后予以实施和评价,而是一种研究的过程,其中贯穿着对整个过程所涉及的变量、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的不断评价和修正。这个过程将研究、编制和评价合而为一,是个连续不断的过程,整个过程没有确定不变的,必须实施的东西。,“种族关系”课程开发(1972-1977) “学校是课程开发的中心” “教师即研究者” “没有教师的发展就没有课程开发”,(三)

5、实践模式(施瓦布) 走向学校课程实践的课程开发 课程理论的简单性、抽象性与课程实践复杂性、丰富性之间的矛盾。 课程审议:教材、教师、学生、环境四要素的相互协调和平衡。 审议小组成员构成 实践、准实践、择宜,三、课程编制的参与者(主体) 学校方面的参与者:教师、学生、校长、课程专家。 政府方面的参与者:政府、督学、教育委员会、地方政府。 其他方面的参与者: 学区代表、普通市民、社团成员。,第二节 课程设计,一、课程设计的概念 二、课程设计的类型 三、课程设计的层次,一、课程设计的概念,课程设计(curriculum design)主要指课程方案的拟定。 课程设计涉及到目标、内容、经验组织、评价等

6、要素安排,但重点是目标制定与内容的选择和组织。 课程设计主要包括课程计划制定、课程标准的研制和各类教材的编写。,二、课程设计的类型,学科中心设计 学习者中心设计 问题中心设计,学科中心设计,即以学科知识为中心,按学科逻辑编制课程,关注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 其具体形式为:单科设计、关联设计、跨学科设计、大领域设计等。,学习者中心设计,即以人为中心,强调个性发展,主张根据学生的需要、兴趣组织课程内容,安排课程活动。 其具体形式有:儿童中心设计、经验中心设计、人本主义设计。,问题中心设计,即从个人需要或社会需要出发,跨学科选择、组织内容,它关注个人与社会生存问题,追求社会问题的解决、个人自由与社会

7、公正。 其具体形式为:生活情境设计、核心设计、社会问题或改造主义设计、能力设计、过程技能设计。,三、课程设计的层次,1、制定课程计划 2、研制课程标准 3、编写教学材料,1、制定课程计划,课程计划(原称教学计划)是根据国家教育目的制订的有关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课程计划是对学校课程的总体规划与结构框架,是学校教育工作的基本蓝图。它是根据教育目的和不同层次、类型学校的培养目标,由教育主管部门制订的有关学校教学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教学计划体现了国家对学校的统一要求,是办学的基本纲领和重要依据。,课程计划是对学校课程的总体设计,它包括: 培养目标 课程设置与结构 课程开设顺序与课时分配

8、 学年编制和学周安排 制定课程计划的基本原则: 整体性、基础性、开放性,我国义务教育课程计划(1-9) 我国普通高中课程计划 (10-12),普通高中课程结构,学习领域 科目 模块,语文 1,语文 5,语文 4,语文 3,语文 2,语 文,必修,选修系列,选修模块,历史 1,历史2,历史3,必修模块,着重反映人类社会经济和社会生活领域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内容,着重反映人类社会政治领域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内容,着重反映人类社会思想文化领域的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内容,近代社会民主思想与实践,历史上重大 改革回眸,20世纪的 战争与和平,中外历史 人物评说,探索历史 的奥秘,世界文化 遗产荟萃,历史,地 理,地

9、理1,地理2,地理3,必修 模块,选修模块,宇宙中的地球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人口与城市 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区域可持续发展 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城乡规划 与生活,宇宙与地球,海洋地理,自然灾害 与防治,地理信息 技术应用,旅游地理,环境保护,2、研制课程标准,课程标准的内涵课程标准是对学生接受教育的结果所作要求的描述,是教育质量所应达到的具体指标。国民政府时期;1992年至今。 教学大纲的内涵 教学大纲(19501992)是国家对于各科教学的纲领性文件,是对教学内容的详细说明,其

10、主要任务是对教学工作地开展予以具体指导。,标准与大纲的框架结构比较,学科课程标准的特点,学科课程标准只是对学生在经过某一学段之后的学习结果的描述,而不是对教学内容的具体规定。 它是国家(地方)制定的某一学段的共同的、统一的基本要求,而不是对教学内容的最高要求。 它是对学生学习结果的描述,应该尽可能是可理解的、可达到的、可评估的,而不是模糊不清、可望而不可及的。 它隐含着教师不是教科书的执行者,而是教学方案(课程)的开发者,即教师是“用教科书教,而不是教教科书”。 学科课程标准的范围应涉及学生作为一个完整的个体发展的三个领域:认知、情感与技能,而不仅仅是知识方面的要求。 讨论:为什么“课程标准”

11、要替代 “教学大纲”?,课程标准编制的依据: 学生需要 社会需求 学科发展,国家课程标准的内容与框架,“前言”:结合目前课程改革,根据本课程门类的特点和要求,阐述课程的性质、课程基本理念、总体设计思路; “课程目标”:根据新一轮课程改革转变课程功能的要求,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确定本课程门类的总目标与学段目标; “内容标准”:在大致划定本课程门类的内容范围和框架的基础上,用明确的行为动词表述学习目标和学习结果(学生所应达到的学习程度的基本要求);,“实施建议”:为确保达到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而提出的课程实施建议,包括教与学的建议、评价建议、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教材编

12、写建议等; “附录”:本课程门类的有关附件,如教学活动案例、行为动词用法一览表等,3、编写教材,教材包括教科书与其他教学材料 教科书是根据课程标准编写的教学用书。它以准确的语言和鲜明的图表等,明晰而系统地阐述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内容。教科书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材料,也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 教材的形式主要有两种: 印刷品,主要包括教科书(又称课本)、教学指导书、补充读物、图表等, 声像制品,包括幻灯片、电影片、录音带、磁盘、光盘等。,教科书的构成: 教科书一般由目录、课文、习题、实验、图表、注释、附录等部分。 教科书编写的要求: 教材要体现科学性与思想性的统一。 教材内容要联系社会生活与学生经验实际。 教材编排要做到知识内在逻辑与学生认知发展相统一。 教科书的编排形式既要注重结论,又要注重过程与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