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双十中学陈温柔.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642305 上传时间:2019-04-28 格式:PPT 页数:37 大小:226.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厦门双十中学陈温柔.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厦门双十中学陈温柔.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厦门双十中学陈温柔.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厦门双十中学陈温柔.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厦门双十中学陈温柔.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厦门双十中学陈温柔.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厦门双十中学陈温柔.ppt(3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现代史第二轮复习,厦门双十中学陈温柔,世界现代史主要反映十月革命以后世界历史的现代化进程。 按阶段划分:20世纪以来世界现代化三个历史阶段发展特征及线索; 按专题划分:20世纪以来世界现代化在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国际关系四个方面的发展特征及线索。,按阶段划分:第一阶段:从20世纪初到1945年。,主要特征:现代化转型期的震荡和探索 主要线索: 一: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创立了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 二:美国的罗斯福新政,开创了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的现代化新模式。,第二阶段:1945年至二十世纪80年代末。,主要特征: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工业文明在世界范围内全面展开,现代化进入稳定发展时

2、期。 主要线索:一是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越出一国的范围,在东欧、亚洲建立,并成为具有一种普遍意义的模式 ;经过改革,发展为中国与苏东两种社会主义发展模式 二是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的进一步调整,在国家干预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下,20世纪五六十年代发达国家经济高速增长,建立了普遍和比较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三是发展中国家在取得民族独立后,开始全面启动现代化。 四是在国际关系方面,整体世界的发展被美苏冷战和争霸所掩盖; 到20世纪60年代末期,世界格局明显表现出由两极向多极化发展的趋势,第三阶段:20世纪90年代至今。,主要特征:人类文明进入新的发展时期。 主要线索: 一是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二是经济

3、全球化和区域化迅猛发展。,按专题划分:,现代政治史 现代经济史 现代科技思想文化史 现代国际关系,现代经济史,世界经济 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运行机制的完善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探索 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强 中国经济 社会主义经济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对外开放,现代政治史,世界 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的不断完善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发展 中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民主政治的建立与发展 “一国两制”,现代文化史,世界 科技 文学 艺术 电影 电视,中国 思想 科技 文学艺术 教育,现代国际关系,二战后的两极格局 当今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中国的对外关系,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发展,一战

4、后:俄国十月革命 二战后: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以来:1.东欧剧变; 苏联解体; 社会主义遭遇曲折 2.中国改革开放后逐渐形成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模式,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东欧剧变的实质:社会性质发生根本变化 苏联解体的原因: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巩固政权(措施) 1、政治上:全国领土基本解放;土改的完成;各地人民政府的建立;抗美援朝 2、经济上:恢复国民经济的措施,创造和平的国际环境,开启了中华民族发展的新纪元 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结束了封建专制统治 中国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 标志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结束,进入有新民主主义向社会

5、主义过渡的新时期 继俄国十月革命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后世界历史上最重大的事件,二、民主政治的建立和发展,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根本政治制度); 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政治协商 制度)(基本政治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本国策、基本政 治制度) 挫折:“文革”十年动乱 新发展: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民主与法制 建设发展,原因:“左倾”错误 表现:民主和法制遭到严重践踏(刘少奇冤案),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民主与法制建设的措施: 1、平反冤假错案 2、改革政治体制(多党合作制度十六字方针) 3、完善法律体系(九届人大依法治国十六字方针) 4、加强基层民主选举(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

6、宪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文件:共同纲领 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三、“一国两制”,理论的形成: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 实践:香港问题(1997年首先实践) 澳门问题(1999年) 台湾问题(历史性突破:汪辜会谈) 意义: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指导方针,历史性变化:1987年台湾采取开放措施 历史性突破:汪辜会谈 解决台湾问题纲领性文件:江泽民八项主 张,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运行机制的完善,二十年代经济恢复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罗斯福新政 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国家干预经济的推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现代福利制度的发展(二战

7、后;80年代) 第三产业的发展 新经济的发展(知识经济),美国:20世纪50至70年代经济黄金时期; 70年代出现“滞胀”局面; 80年代始复苏; 90年代持续发展; 21世纪陷入衰退。,西欧:西欧经济恢复和发展的原因。 联邦德国经济崛起的原因: ;,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19291933),1、背景: 2、原因: 3、标志: 4、表现: 5、特点: 6、影响,19221929年美国经济的繁荣稳定,贫富差距过大;股票投机过度;信贷消费过度,192910,纽约华尔街股市崩溃,股市崩溃;银行倒闭;企业破产;农产品价格猛跌;工人失业,范围广;规模大;时间长,加深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危机 加深

8、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各国加紧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掠夺,罗斯福新政,背景: 内容 阶段 实质: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局部调整 特点: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管制。,胡佛反危机的失败,救济 复兴 改革,内容:改善全国经济状况 作用:开创“资本主义”新模式,19331935年:着重调整与恢复经济 1935年以后:着重改革,解决生产和销售的关系,中心环节:复兴工业,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探索,苏联 中国,1、恢复经济(过渡时期) 2、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3、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在曲折前进 4、改革开放,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新经济政策 一五计划,“斯大林”模式的形成,苏联改革,弊端,赫鲁晓夫的改革 勃列日涅夫的改革

9、 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戈尔巴乔夫的改革的影响,苏联解体(俄罗斯),内容:余粮收集制 工业国有化 取消自由贸易 实行普遍劳动 义务制 特点:战时;共产主义,内容:1、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 2、解除工业国有化 3、恢复自由贸易,允许商品买卖 4、取消食物配给制,实行按劳分配 特点:利用商品货币关系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特点: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标志:1936年新宪法 过程:社会主义工业化; 农业集体化,标志:1991年月12月阿拉木图 协议,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恢复经济(措施) 没收官僚资本,建立社会主义国营经济 稳定物价、统一财经 合理调整工商业 大力发展生产(农村;城市),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10、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方针:积极发展,稳步前进 原则:自愿互利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赎买政策),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1、探索:中共八大;国民经济调整八字方针 2、曲折(失误):大跃进运动 人民公社化运动 文革国民经济十年劫难,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左倾错误,改革开放 1、对内改革:经济体制改革 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国有企业改革 2、对外开放:在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基础 上,发展 同世界各国平等互 利的经济合作、技术交流。 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格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强 (九十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二战后) 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世

11、界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九十年代以来) 标志: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WTO) 目的:实现全球化范围内的贸易自由化 实质:是资本在全球范围的新一轮,中国2001年12月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欧盟是全球合作水平最高的区域性经济组织,成立于1989年,是一个地跨亚洲、太洋州、北美洲和南美洲的区域性的国际经济组织,是世界上第一个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共同组成的经济集团;是20世纪90年代世界上最大的区域经济区域集团组织。,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国民经济的恢复;一五计划;社会主义改造)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中共八大;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八字方针) “文革”时期(国民

12、经济的劫难) 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一五计划,背景 任务 意义:,:社会主义过渡时期总路线,1、建立工业化的初步基础(优先发展重工业) 2、社会主义三大改造,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十一届三中全会,背景: 内容: 意义:,1、思想基础: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2、指导思想:邓小平解放思想,实是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1、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2、政治路线的拔乱反正 3、工作重心的转移 4、改革开放,结束了;重新确立了;两个伟大决策;形成了;两个伟大转折;两个起点,改革开放,对内改革 对外开放,改革:经济体制改革,前提:坚持社会主义制度 目的:解放和发展生

13、产力 实质: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自我完善 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进程:农村城市 成就:经济腾飞,生活巨变,农村:1、改革经营管理体制家庭联产承包责 任制 2、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多种经营,创 办乡镇企业 3、改革购销体制允许进入市场自由 买卖 4、实行税费改革,城市:1、改革管理体制,扩大企业自主权,实行间接管理、宏观调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十四大;十四届三中全会) 2、改革公有制结构:把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多种形式和经营方式 3、改革产权制度:实行股份制,“放权让利” 中心环节:国企改革(企业活力),开放,经济特区 80年代,沿海港口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经济开放带,经济特

14、区的建立:深圳(第一个 1980);珠海;汕头;厦门;海南(1988),上海浦东新区的开放: 1、时间:1990年 2、作用:浦东新区成为现代工业基地;上海经济增长点;中国90年代改革的重点和标志。,特点: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沿江开放港口城市,沿边开放城镇,内地省会开放城市,世界科技文化,科技:经典力学;相对论、量子论;现代信息技术 文学:现代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现代主义) 艺术:1、美术(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印象画 派;现代主义) 2、音乐(浪漫主义;现代主义) 电影:第七艺术(发展四个阶段) 电视:第八艺术,中国的思想文化,思想成就: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 江泽民“三个代表” 科技

15、成就:两弹一星;杂交水稻;“神舟”六号 文学艺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教育事业:扫盲教育;义务教育;高等教育,1、提出及成就 2、遭遇曲折 3、经验教训,1、建国初期发展教育的措施 2、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措施 3、文革后发展教育的措施 4、社会主义新时期发展教育的措施,毛泽东思想,形成条件: 客观:中国国情和中国民主革命实践的需要 主观:以毛泽东为首的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 形成的标志: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毛泽东“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的提出,到中共七大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思想精髓: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影响,邓小平理论,形成条件: 客观:中国国情和社会

16、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主观:以邓小平为首的党的第二代领导人集体总结建国以来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经验教训,把马克思主义原理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际相结合。 思想内容: 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课题,是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武器 思想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影响, 形成过程: A、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B、1982年,党的十二大明确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概念。 C、“南方谈话”标志邓小平理论成熟形成体系 D、1987年,中国十三大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基础。 E、1992年,党的十四大进一步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

17、标。 F、1995年,党的十五大,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过程:2000年江泽民同志在广东考察时首次提出 2001年江泽民在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 的讲话中全面阐述 2002年中共十六大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内容:回答21世纪“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如何建设党”的课题,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武器。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三个代表: 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 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影响,二战后的两极格局,一、两极世界格局的形成 雅尔塔体系:奠定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框架

18、。 两极格局是以美苏为中心,冷战”是其主要的对抗形式,实质是两种不同意识形态的对抗。,二、两极格局下的世界,三、两极格局下的国际关系 1、德国分裂:年 2、朝鲜分裂:年 3、古巴导弹危机,一、原因:走向联合的欧洲(欧共体欧盟) 迅速崛起的经济大国日本 (原因) 不结盟运动兴起(原因、表现) 中国的振兴,当今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二、过程: 1、苏联解体 标志着两极格局的结束,2、多极化趋势的加强,(1)基本特点:“一超多强”的多极化发展趋势 (2)多极化的表现:1993年欧盟的建立;80年代以来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中国国际地位的改善;俄罗斯国际地位的改善。,经济力量结构的多极化,现代中国的对

19、外关系,1、新中国建国初期的外交建树 (1)根本方针: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包括“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 (2)成就: 中苏等17个国家建交,2、新中国五十年代中期的外交 (1)外交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标志着新中国外交的成熟) (2)成就:A,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53年) B,日内瓦会议(1954年4月) (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 B,万隆会议( 1955年4月) 意义: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代表国际舞台上一种新兴力量的崛起 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原则,3、新中国七十年代的外交成就 (1)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1年10月) (2)中美关系正常化(1979年) (3)中日关系的正常化(1978年),4、新中国八十年代的外交成就(新时期) 20世纪80年代,我国的外交政策:不结盟政策 外交政策的重大调整: 1、对战争与和平问题的看法: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 2、奉行不结盟政策,同任何国家发展友好关系 3、长期实行对外开放政策。 4、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维和、裁军、建立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 5、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外交活动(亚太经合组织、东盟、 欧盟),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