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改第六章近现代.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647343 上传时间:2019-04-29 格式:PPT 页数:76 大小:2.4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修改第六章近现代.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6页
修改第六章近现代.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6页
修改第六章近现代.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6页
亲,该文档总共7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修改第六章近现代.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修改第六章近现代.ppt(7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 六 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二、抗日战争中的敌后战场与和正面战场,三、中国抗战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 的地位,一、日本为什么发动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一、日本为什么发动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要回答日本为什么侵略中国,既要看日本的因素,也要看中国的情况。从日本方面看,首先是它想侵略中国,其次是它有能力侵略中国。前者解释日本侵略中国的必然性,后者则回答日本侵略中国的可能性。,第一个问题:从日本方面来看,它为什么要侵略中国,为什么想侵略中国?也就是日本侵略中国的必然性在哪里? 日本之所以走上侵略扩张道路,根子还在于它的民族文化中存在着浓厚的军国主义传统。 那么,日本为什么会形成军国主义的传统呢?,(一)

2、日本军国主义的形成,在武士统治的数百年间,武士道一直被作为日本社会伦理的基本内容而加以宣扬,武士道潜移默化的熏陶,使日本文化和日本民族性格中具有强烈的强悍尚武的特点。明治维新推翻了武士阶级的统治地位,废除了武士等级,但武士道却被日本统治者作为主导性的伦理传统继承下来,用以向国民进行灌输,甚至将武士道精神渗透到青少年的教育之中,千方百计地培养青少年的残酷心态。,1. 这首先和日本的武士道密切相关,天皇制政体是明治维新保留的除武士道之外的另一个封建残余。日本的天皇制有两个特点:一是万世一系,从未改姓,绝大多数日本国民对天皇有着绝对的精神信仰;二是天皇不掌握实权。,与军国主义密切相关的第二个因素是天

3、皇制,日本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要比欧美列强晚得多,国力也相对较弱,因而日本统治者普遍怀有急起直追的心理,加之其固有的嗜杀黩武的武士道传统和天皇制政体的影响,所以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比欧美列强更多地借助于暴力性的对外扩张。要通过暴力强行夺取海外资源和开拓海外市场,就必须拥有强大的军事力量。为此,明治政府以军事立国为根本国策,竭力扩充军备,迅速走上了军国主义道路。,明治维新后资本主义的发展促使日本踏上了军事立国的军国主义道路,北一辉、大川周明提出的法西斯思想经军内法西斯加以补充,构成了比较完整的法西斯思想体系,即:通过“天皇归一”的忠君思想树立以天皇为绝对权威的“国体意识”;依靠军队进行“国家改造”

4、,废除政党政治,打击保守派统治人物,建立法西斯独裁政权;通过实行国家总动员建立总体战体制,对外发动侵略战争,夺取远东霸权,完成“昭和维新”。1936年二二六政变后,军政大权完全落入军部之手,日本的法西斯军国主义体制正式确立。,西方法西斯主义传入日本,形成法西斯军国主义,我们可以梳理出一条思路:武士道使日本人强悍尚武,强悍尚武的民族性格和天皇制的特性,加之明治维新后日本资本主义发展的需求,促使日本走上了军国主义道路,日本的军国主义与从西方舶来的法西斯主义相交媾,又孕育出一个具有日本特色的怪胎更加好战、更加残暴、更富于冒险性侵略性扩张性的法西斯军国主义。这样一来,日本就犹如一辆被恶魔操纵的战车,不

5、可能不对外发动侵略战争。这便是日本侵略中国的必然性。,日本侵略中国的可能性,也就是日本为什么有能力侵略中国?,(二)日本侵略中国的可能性,明治维新后的经济发展为其对外扩张提供了物质基础。仅以武器装备为例,到全面侵华战争前夕,日本已能够批量生产当时所有的先进重型武器,如坦克、装甲车、大口径火炮、作战飞机、战列舰、巡洋舰、航空母舰和军用通信设备,其性能也与英美制武器相当,而当时的中国只能生产步兵轻武器和小口径火炮,重武器基本依赖进口。所以,明治维新是日本之幸,而为中国之祸。邻国一次成功的改革,却给自己国家的命运带来莫大的影响,这是许多中国人做梦也没有想到的。这个血的事实提醒我们,必须放眼看世界,必

6、须密切关注国际事务。,1.与明治维新有关,在推动和有利于日本侵华的种种因素当中,除了武士道、天皇制、军国主义、法西斯主义和经济发展之外,值得一提的还有一些体现日本民族性格和民族文化特性的东西,如团结、认真敬业、善于创造性摹仿和有危机意识等。日本因为强大起来才可能发动一场全面侵华战争,而日本的强大是与这些民族特性分不开的。,日本民族文化和民族性格中的一些特性强化了日本的国力,也强化了日本侵华的能力,(1)不搞内哄. 原因有三个:一是对天皇的忠诚,二是民族优越论,三是矛头对外。,(2) 认真敬业. 日本人之所以认真,恐怕与它小有关,家小业小,土地少资源少,事事必须精打细算;也可能与日本的对外扩张有

7、关,你一个小国去打人家大国,总得精心准备吧。也可能与日本的私有制有关,什么都是自己的,不认真自己吃亏。认真作风与生活的所有内容都有关系。认真的民族肯定是一个敬业的民族,认真的好处不仅能够保证产品的质量和办事的准确无误,更有助于在国民中树立科学精神,日本人能把西洋的科技学到手,进而后来居上,肯定与认真有关。因为科学是精细的东西,来不得半点马虎。,(3) 创造性摹仿 . 何以日本人能够实现摹仿的超越效果呢?首要的原因是日本人认真、较真,对引进的和学来的东西仔细揣摸,把它吃透,这样超越和创新就有了基础;第二个原因是日本人对于强者的态度,你的技术厉害,我佩服,我学习,我引进,但最终我要超过你。这表明了

8、日本人对于强者的不服输的精神。,(4)有危机意识. 危机意识可以视为日本岛国心态的一部分。日本人因为自己的国家面积太小,资源贫乏,所以形成了特别强的危机意识,稍有风吹草动,就大呼小叫,如临大敌。在中国人看来,简直神经过敏,小题大作。但实际上危机意识并不是一件坏事。它使日本人总是处在一种如履薄冰、小心翼翼的状态,这样就容易把事情做得好,而不致犯大的错误。相形之下,中国人的盲目乐观和麻木不仁与此形成鲜明对照。,(三)从中国方面来看,日本为什么侵略中国?,1.先从客观上看,日本为什么将对外扩张目标指向中国?,日本对外扩张的方向是由它的地理位置和远东的国际形势所决定的。中国、朝鲜与日本隔海相望,距离很

9、近,同时因与欧美相距遥远,故尚未完全被欧美列强所控制。这几个因素都有利于日本。日本可以将军事力量全部集中于远东,全力展开对亚洲大陆尤其是中国的争夺。这是中国遭受日本侵略的客观因素。如果一言以蔽之,就是我们距恶魔太近。但是,这不是一个主要的因素,我们遭受日本侵略的更重要的原因在我们自身。,首先,由于中国国力衰弱,使日本侵略者认为中国不堪一击.中国综合国力落后,表现在各个方面,政治腐败,经济落后,人民愚昧而不觉醒。从军事方面看,中国军队在鸦片战争和甲午战争中所暴露的落后,实际上经历过明清两代长期的量的积累,最终形成了质的落差;并且,这种落后不是某一个方面的,而是全面的、综合性的,表现在武器装备,军

10、事训练,战略战术,组织指挥能力,官兵的军事修养、文化视野与自信心等各个方面。,从中国的主观因素上看,有以下原因,其次,中国人的民族性格使日本军阀觉得中国软弱可欺 .日本在实力上的优势使日本具备了侵华的物质条件,而中国人在民族性格上的弱点更使日本军阀感觉中国软弱可欺。崇尚以德服人的中华民族待人以和为贵,遇事处中庸之道,这种文化背景下的中国人平和善良,容忍克制,消极懦弱,重文轻武,性格内向。,第三,中国的内乱和内耗给日本侵略者以可乘之机.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模式不仅决定了中国经济的封闭性,也决定了中国文化和民族性格的内向性,所有的需求和因需求而产生的矛盾摩擦,都是从内部解决而不是通过侵略扩张寻求解决

11、途径。这就从根本上决定了封建的中国必定是一个对外讲和平、对内讲斗争的国家,内部矛盾和内部斗争相当激烈。,地域广袤但四周封闭的地理特点也从自然环境方面强化了这一状况。中国的东面是大海,西面是阿尔泰山、天山,西南面是喜马拉雅山,南面是十万大山和大海,北面是荒漠和冰天雪地的西伯利亚。这种地理环境的特点是大而封闭。地大而物博,予取予求,应有尽有,无需向他国索取和掠夺;,封闭则是指中国的四周不是高山即是大海,严重阻隔着中国与邻国的交往。这种大而封闭的独特的地理因素,强化了因小农经济而造成的中国民族性格和矛盾斗争的内向性。国民党内部的激烈的派系斗争,不仅给外敌以可乘之机,而且直接促使一部分民族败类投入日本

12、侵略者怀抱,在日本人的卵翼下残害自己的同胞。汪精卫也好,大大小小的伪军头目也好,有许多人投敌叛国的直接起因正是内部矛盾。,第四,封建专制统治造成的民族劣根性也严重阻碍了中华民族的内部团结和民族觉醒 具体地说,这里有三个方面的因素在起作用:(一)在专制统治下,朕即国家,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什么都是皇帝的,不是老百姓的,中国人几千年来一直缺乏主人翁的意识,这与古希腊城邦国家的状况大相径庭。在中国,国家的命运与个人之间的联系过于间接,正所谓天高皇帝远。这种情况下,黎民百姓对国家命运漠不关心,麻木不仁,明哲保身,只顾个人,甚至背叛国家,都不奇怪。,(二)在极端的封建专制统治下,统治者集

13、大权于一身,生杀予夺,为所欲为。被统治者要在这种环境下升官发财,就需要建立对于统治者的人身依附关系,就需要察颜观色,溜须拍马,好用心机,机警善变。这种没有立场、不讲原则的人,一旦需要,随时都可以翻云覆雨,翻脸不认人,以投合新的主人,建立新的人身依附关系。,(三)封建的中央集权的专制政府,必定是官本位的政府,从大官到小官,只对上负责,不对下负责,拿着老百姓不当回事。这种政府视人民如草芥,杀个人如踩死一只蚂蚁,哪怕死掉成千上万的人,都是无所谓的事情。政府对待老百姓的冷漠甚至残暴的态度,不可避免地会打击和挫伤老百姓的爱国热情,甚至会促使某些极端者做出背叛国家的事情来。这在客观上也是有利于日本侵略者的

14、。,第五,中国的民族自卑心理和民族失败主义思潮使日本侵略者的气焰更加嚣张.在古代历史的长河中,中华民族一直自豪地走在世界的前列,中国人民不存在什么民族失败主义情绪。尤其是盛唐时代,一派繁荣气象,中国人乐观自信,胸怀博大。石雕、唐三彩、士女图、风俗画明朗大气,神采飞扬。但鸦片战争之后的100多年,中国完全变成了另一个样子。,睁眼看世界,才发现船也不坚,炮也不利,已经是样样落后了。几门舰炮、几杆洋枪就能打倒我们一大片。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战争、义和团和清军对八国联军的战争,屡战屡败,伤亡惨重。接下来便是没完没了的割地赔款,屈辱求和。这是汉奸丛生、亡国奴丛生的心理土壤。抗战爆发前

15、夕和抗战初期“亡国论”盛行,“低调俱乐部”大行其道,都是民族失败主义的外在表现。,中国人这种灰暗的心理状态在无形中灭了自己的志气,长了敌人的威风。日本军阀之所以对中国人极端蔑视,之所以敢于发动一场旨在灭亡中国的全面侵华战争,敢于夸下“一个星期灭亡中国”或者“一个月灭亡中国”的海口,与此不无关系。,以儒家伦理道德为核心的中国文化悠久、博大、深邃、精细,任何外力都同化不了它,动摇不了它,这就使得中华民族有了一个虽然无形但却是很有力的联结纽带,日本军国主义虽然能够侵占我们的大片国土,奴役我们的人民,甚至能够诱迫一些中国的民族败类去为它服务,但它使尽浑身解数也不能完全瓦解中华民族的完整性,中国人从文化

16、上根本就不认同日本侵略者,这个问题是枪炮解决不了的。,(四)日本为什么没有灭亡中国?,1.文化的韧性,这个现象反映了一个道理:武力势强,但是短促;文化势弱,但是长久。所以说,文化具有韧性,中国文化尤其具有韧性。中国能够顶住日本的强大暴力,并最后熬到胜利,中华文明是功不可没的。,从民族特性上看,中国人的聪明和勤劳在世界上都是一流的。因为聪明、灵敏,所以能创造性找到与日本军队周旋的巧妙的办法。又因为勤劳能够把这些办法一一地加以落实。抗战中普遍使用的破袭战、地雷战、地道战、麻雀战、村落战、车轮战等等,都体现了中国人的特点。以华北平原的地道战为例,典型地体现了中国人的特点,没有力量与敌人正面对抗,但聪

17、明、灵敏和勤劳,用巧的办法与之周旋。仅仅冀中的地道就有25000里!这简直是旷世奇迹!这种地道不是简单的藏身,而是能藏、能走、能打,能防水、能防毒,能居住、能转移,上下两三层的高级工事。,2.是聪明、灵敏、勤劳,抗战的胜利还得益于中国人的战略头脑。中华民族从整体上看气魄宏大,中国的政治家具有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如论持久战虽然只有52000个字,却是高屋建瓴,气势磅礴,是名符其实的大视野、大思路、大手笔。这个出自毛泽东个人之手的杰出战略著作,典型地反映了中华民族的战略水平。不光是中国人佩服,日本人也佩服。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日本是孕育不出像毛泽东这样的战略家的。,3.是具有杰出的战略眼光,(一)抗

18、日战争中的敌后战场,三、抗日战争中的敌后战场与和正面战场,(二)抗日战争中的正面战场,(三)抗日战争改变了中国社会政治力量的对比,(一)抗日战争中的敌后战场,1.战略防御阶段,根据抗日战争开始后的变化了的外部条件,中共中央规定了我军由正规战向游击战的战略转变,决定我军的作战任务是:在敌后放手发动群众,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使游击战争担负配合正面战场,开辟敌后战场,建立敌后根据地的战略任务,在国统区放手发动抗日的群众运动,争取人民应有的政治经济权利。,1937年9月25日平型关战役,八路军首战告捷,至11月8日太原失守,八路军共作战100余次,歼敌1.1万余人,有力的支援了正面战场作战.,到19

19、38年初,第一一五师开创了晋察冀,第一二0师开创了晋西北,第一二九师开创了晋冀豫抗日根据地。,1938年底,八路军共作战1500余次,歼日军5.1万余人,缴枪1.2万余支,收复大片国土,八路军也壮大到15.6万余人,成为华北抗战的主力军.,新四军共作战280余次,歼敌3800余人,初步建立了苏南、皖南、和皖中等抗日根据地,新四军发展到2.5万余人,成为华中抗日战场的重要力量.,2.战略相持阶段,1938年9-11月召开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提出:党的工作重心是敌后和战区,主要任务是:放手发动游击战争,扩大人民武装,巩固和发展抗日根据地;八路军和新四军的行动方针是“巩固华北,发展华中”。此后,共产党独

20、立领导的敌后游击战争很快进入高潮,八路军、新四军开始在中国抗日战争中发挥重要作用。,1940年8月至12月,八路军集中105个团,在正太路和其他铁路沿线发动了大规模的交通破坏战,3个半月的时间里共消灭日军2万余人,攻克敌人据点近3000个,破坏铁路474公里,公路1502公里,缴枪5600余支、炮53门和大量军用物资,这就是著名的百团大战。,从1938年10月至1940年底,八路军广泛开展敌后游击战争,建立和巩固了晋察冀、晋绥、晋冀豫、山东、冀鲁豫五块敌后抗日根据地,部队壮大到40万人,华北敌后战场已经成为中国抗日的主要战场。,在华中,中共中央根据形势提出新四军的战略任务是“向南巩固、向东作战

21、、向北发展”,并先后派出八路军南下协助新四军作战,华中敌后游击战争逐渐进入高潮。到1940年底,新四军广泛发动敌后游击战争,粉碎日伪的包围进攻,建立了总面积4.4万平方公里、拥有1400万人口的华中抗日根据地。新四军也发展到9万余人,成为坚持华中抗日的重要力量。,3.战略进攻阶段,1943年到1944年春,八路军、新四军在全年攻势作战中共歼灭日伪军20余万,攻克敌据点5000多个,解放区总面积扩大到61.9万平方公里,人口增加到9200余万,军队发展到65万人,民兵发展到168万余人,抗击着当时全部侵华日军56万人中的64%。敌后战场的地位和作用显著上升,成为中国抗日战争的主体。,在八年抗战中

2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与日伪军作战12.5万余次,歼灭日军52.7万余人,抗击了侵华日军的大部分和几乎全部伪军,收复国土100余万公里,解放人口1.2亿。同时,人民军队也在抗战中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共有60余万官兵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的英勇奋战和流血牺牲,对中国抗日战争得以坚持并赢得最后胜利,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二)正面战场的抗战,在抗战初期,正面战场是抗日的主战场,国民党是抗战的主要力量。国民党调动包括八路军和新四军在内的几乎所有军队共赴国难,进行了凇沪会战、忻口会战、徐州会战和武汉会战。在徐州会战中中国军队取得了台儿庄大捷,是抗战以来正面

23、战场的最大一场胜利。歼灭日军一万余人.,1.战略防御阶段,国民党军队的爱国将士,表现了空前的民族义愤和抗战热情.在北平南苑的战斗中,第二十九军副军长佟麟阁、第一三二师师长赵登禹先后阵亡.在凇沪会战中,第八十八师五二四团团附谢晋元率孤军据守四行(金城银行、盐业银行、中南银行、大陆银行)仓库,被上海市民誉为“八百壮士”.,在抗战初期,国民政府实行过若干有利于抗战的政策.1938年初,国民政府改组军事委员会,下设政治部,聘请周恩来担任政治部副部长.1938年6月,成立了国民参政会.国民参政会虽不是真正的民意机关,它的成立还是为各党派、各界人士提供了一个可以发表政见的讲坛.国民政府对庞杂的经济行政机构

24、也进行过大规模的调整,只是机构膨胀的情况并未得到根本改变.,(1)粉碎了日军“速战速决”灭亡中国的梦想,大量消耗了敌人的有生力量,促进了抗日相持阶段的到来 (2)客观上掩护了八路军、新四军的游击战略的实施。 (3)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贡献,同时扩大了抗日战争的影响,唤醒了国际舆论的支持。,如何看待正面战场的败退: 军事实力、经济实力、政治组织能力都不如日本 片面抗战路线以及战略战术上的一些失误 敌后战场处于开辟阶段,只能起辅助作用,不能有力的支持正面战场的作战。,在这段时间内国民政府主要是开展持久消耗的战略,实行“以空间换时间,集小胜为大胜”的方针。正面战场的战争最大限度地消耗了日军的有生

25、力量,使日本在占领武汉后,再也没有力量发动大规模的战略进攻了,抗战进入相持阶段。,2.抗战相持阶段的国民党抗战,(1)日本侵华政策的变化,1938年,随着相持阶段的到来,日本对其侵华政策作了调整: A. “速战速决”“百年战争” B.“武力征服”扶植汉奸政权 C.经济上改为“以战养战”,“以华制华”的政策 D.“不以国民党政府为谈判对手”,以军事打击为主,政治诱降为辅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提出了日满华三国建立东亚秩序,共同防共,善邻友好,引诱国民党投降。,在这种背景下,国民党副总裁,中央政治委员会主席,国防最高会议副主席,国民参政会议议长汪精卫公开投降,并在1940年3月成立的汪记南京国

26、民政府自任“国民政府代理主席”。,从1939年底,到1941年日军发动太平洋战争,中国正面战场的主要战役包括南昌会战、桂南会战、随枣会战、枣宜会战、长沙会战、中条山会战。在这些会战中,国民党军队爱国官兵英勇抗战,其中很多人为抗日民族解放战争的最后胜利而献出了自己的生命。,(2)消极抗日,积极反共,日本侵略政策的变化对亲英美派的蒋介石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虽然他仍主张继续抗战,但是政策转为对外消极抗日、对内积极反共。,1939年1月的五届五中全会上确定了“溶共、限共、防共、反共方针,设立了防共委员会,会后秘密颁布了限制异党活动办法等一系列反共文件,在这种背景下,华北和华中的反共摩擦日益加剧,从19

27、39年1月到1943年,共掀起了三次反共高潮,中共中央面对严重的局势,仍坚持以抗战大局为重,坚持抗战、团结、进步三大方针,坚持有理、有利、有节,又联合又斗争,以斗争求团结的政策,军事上严守自卫,政治上坚决回击,重新组建了新四军。,3.战略反攻阶段的国民党抗战,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国、英国向日本宣战,与中国结成军事同盟,这对于中国抗日战争无疑发生了积极的影响。但是,蒋介石也由此产生了依赖思想,把主要的精力放在了保存实力将来与共产党争夺抗战胜利果实方面。其后,尽管正面战场仍然坚持对日作战,但这种作战基本上是消极的。,1944年豫湘桂战役的全面溃败,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发生的。是年4月,日军调

28、集了50万人的兵力,以打通大陆交通线为目标,先后向河南、湖南和广西发动进攻。国民党在这些地区部署了5倍于敌的250万人兵力。这次战役经历了8个月,最终以中国军队的惨败而告结束。国民党军队损失50万人,丧失空军基地7个,机场36个。日军占领了河南、湖南、广西、广东等146座大小城市,6000万中国同胞沦于日寇铁蹄之下。正面战场在全国抗战中的作用显著下降,两个战场的地位和作用发生了重大改变。,在八年抗战中,国民党抗战在前期比较努力,在中后期也一直坚持。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与日军进行了22次会战和近4万次战斗,牺牲官兵130余万人,为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贡献。但是,在片面抗战路线指导下,尤其是战

29、争中后期,国民党实行消极抗战、积极反共的政策,造成了正面战场的重大军事失败,这对全国抗日战争产生了消极影响,也是正面战场在中国抗日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明显下降,与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的作用明显上升形成了鲜明对照。,(三)抗日战争改变了中国社会政治力量的对比,1.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实际上存在着两个不同性质的政权.,2.抗战开始后,国共两党都提出了抗战建国纲领和具体的施政目标.,3.两种政治力量之间的矛盾和斗争,(1)国民党消极抗日,积极反共,(2)军事较量,(3)意识形态之间的较量,4. 两种政治力量之间力量的对比变化,1937年开始的抗日战争在三个方面为中国共产党的最后胜利和毛泽东本人作为主要的

30、政治领袖上升到全国和国际的显赫地位布置好了舞台。,第一,日本入侵对中华民族生存的严重威胁,迫使蒋介石接受了同他的对手再次联盟,并因此使共产党人得到喘息机会。,第二,战争的环境。在这种环境中日本人只占据了城市和交通要道,因而把广大的农村地区,特别是华北和东北暴露于游击部队的渗透之下,使共产党人得以在数千万计的人民中建立了基层的政治和军事控制。,第三,这些抗日游击战作战的成功,帮助共产党人作为一支有战斗力的、爱国的政治力量而赢得支持。,从实际结果来考察,中国社会政治力量对比的变化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物质力量的变化.在八年抗战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从抗战开始时的5万人,发展到抗战胜利时的1

31、20万人,民兵则发展到220万人,并且拥有1亿人口的根据地.,其次是精神力量的变化.在八年抗战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不仅上升为中国抗战的主体战场,而且他坚持抗战反对妥协、坚持团结而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的主张和行动,是中国抗战坚持到最后胜利而没有半途而废的重要保障.这种中流砥柱的作用是共产党得到了包括国统区在内全国各阶层人民的真诚拥护.这与国民党两相对照,人心向背发生了重大变化.,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一个根本转变,是近代以来中国第一次取得的对外战争的全局胜利.这个胜利,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航向.抗日战争中,军事上和国内政治关系上同时并存着两个过程、两种演变:一个是日本的力量由

32、强变弱,由军事胜利到最后的彻底失败;另一个是国内两大政治势力的力量对比发生了重大变化。前一个演变关系中国亡不亡国、民族能否独立的问题,后一个演变关系今后是新中国还是旧中国、中国能否打开通向近代化前途的问题。,这后一个演变,在抗战胜利后不到四年就实现了。国民党、蒋介石丧失了在中国大陆的统治能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不仅宣布了中国已经解决了国家独立的问题,而且开辟了中国通向现代化的前途,中国的历史新生了! 两种社会政治力量对比的变化,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历史发生转折的决定性因素。,(一)中国始终承担了抗击第二号法西斯强国日本的主要责任,四、中国抗战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 的地位,1.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局

33、部抗战揭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序幕。,2.七七事变后,中国独立开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第一个反法西斯战场。,1937年八一三淞沪抗战作战照片,3.1939年欧战爆发后,中国仍然独立抗击了占日本78-83%的陆军,毙伤大量日军,在战略上配合和支援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4.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至1943年的近两年内,中国不仅抗击了日军62-64%的陆军和50%以上的空军,而且以自己抗战的胜利鼓舞着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信心。,(二)中国的抗战是挫败日本世界战略和拖垮日本经济的决定因素,1.中国抗战是打乱日本战略的决定因素。,(1)中国的持久战阻止了日本“北进”,有力地支援了苏联对德国法西斯作战。,(2)中国抗战推迟了日本“南进”时间,有力地支援了英美在太平洋作战。,2.中国抗战是拖垮日本经济的决定力量,(三)中国战场反攻对迫使日本投降和支援盟国反攻起了关键作用。,1.中国战场反攻对日本投降有决定作用。,2.中国的反攻对支援太平洋盟军作战起了关键作用。,(四)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原因和基本经验,1.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2.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3.抗日战争胜利的基本经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