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不端行为.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650740 上传时间:2019-04-29 格式:PPT 页数:4 大小:187.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术不端行为.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学术不端行为.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学术不端行为.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学术不端行为.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术不端行为.ppt(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学术不端行为泛滥及其严重后果 一、极大浪费社会资源和学术生命 对一个有追求的学者来说, 学术生命是极其珍贵的, 学术创造的活跃期是短暂的, 根本不可以虚度和浪费。从事学术不端, 把时间和精力主要用在“跑项目”捞钱和制造“学术垃圾” 上, 实际上等于放弃了自己的学术追求,把本应发挥创造力的学术生命给浪费掉了。 二、扼杀学术创新, 破坏正常的学术秩序 求真与创新是学术研究的品质和使命。学术不端违背求真与创新的学术使命, 还将学术研究引上歧途,使学术发生了异化。 三、毒化教育环境, 影响人才培养质量 那些在学风不良的环境中成长的学子,很容易受到学术不端行为的误导而偏离严谨治学的正道。即便原本立志献

2、身于学术, 也容易被“拉下水” , 逐步认同学术不端行为。,四、败坏社会风气, 助长社会的不道德行为 学术不端玷污学术, 败坏学术风气。流风所及, 学者成为 “写者”,书房变成“作坊” ,“一生只写一本书”、“不轻言著述”的传统荡然无存, 甘坐冷板凳、潜心做学问的学者反成不识时务的“异类” 而受排挤。 五、使整个学术界和知识分子丧失社会公信力 学术界与学术研究的庄严、神圣, 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学术研究者的人格、品质决定和维持的。如果学术研究者为“圈钱” 、骗钱、骗职位, 不断曝出学术不端的负面新闻, 那将损害学术界的声誉, 败坏学术研究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学术不端行为实例 2009年国内影响较

3、大的学术造假事件就有: 云南中医学院院长李某被指论文抄袭、一稿多投。李某主动申请对自己的相关论文进行鉴定,结果为“过度引用不当”。 浙江大学副教授贺某被爆剽窃论文。浙大共核查了贺海波及其所在研究室相关人员涉嫌学术道德问题的论文20篇,其中贺海波涉及论文9篇。事发后,贺海波被撤销副教授职务和任职资格。浙大将其开除出教师队伍。 中 国工程院院士、著名血液病专家陆某开发布会指认弟子、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血液病研究所所长黄某,存在剽窃、造假等严重学术不端行为。,东北财经大学2007年某篇硕士学位论文,与南京财经大学2006年一篇硕士学位论文惊人相似,两篇论文整体框架完全一样,除了把地点“江苏”两字替换成“山东”,被网友称为“史上最牛硕士论文抄袭事件”。 中山大学外语教学中心主任夏某伙同副主任王某等人,在申报2009年度“国家精品课程”(本科)时,张冠李戴,大肆造假。此事被郭某副教授在学术打假网站“新语丝”上揭露,轰动一时。夏某因此得了“夏骗骗”的外号。 广州中医药大学校长徐某被赖某教授和吴某副教授联名举报其博士学位论文抄袭。其博士学位论文竟然在没有标明引用的情况下,将早一年毕业的敖某博士的学位论文原文大段大段、甚至一连数页粘贴过来,直接把这些论述、分析和数据作为自己的博士学位论文内容,雷同文字数高达40%以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