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角度景别ppt课件.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653472 上传时间:2019-04-30 格式:PPT 页数:69 大小:7.2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摄影角度景别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9页
摄影角度景别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9页
摄影角度景别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9页
摄影角度景别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9页
摄影角度景别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摄影角度景别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摄影角度景别ppt课件.ppt(6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三章 摄影角度(拍摄角度),摄影机拍摄时的观察点/视点。 (Point of view,POV) 即: 构图时运用摄影机取景器观察、选择而确定的画面的拍摄位置。 由: 拍摄距离 拍摄方向 决定 拍摄高度 (画面造型三要素),拍摄方向:正、背、侧、斜侧 拍摄角度 拍摄高度:平、仰、俯 拍摄距离:远、全、中、近、特 (狭义): 指摄影机从什么方位、角度进行拍摄。 (亦称镜头角度) 产生不同的画面效果 从另一方面说,是摄像机“心存偏见”地观看,摄像机已不再是描述,而是评论事件。,摄像机的观察点与视点常交替使用, 有时是指摄像机的位置,而有时是指镜头 的叙事方式。,拍摄方向,以被摄体为中心,在同一水

2、平线上围绕被摄体四周选择拍摄点。 正面方向、侧面方向、斜侧方向、 背面方向 在拍摄距离、拍摄高度不变的条件下,不同的拍摄方向可以呈现出不同的构图变化,产生不同的画面造型效果。,正面 摄影机处于被摄体的正面方向拍摄,表现被摄对象的正面特征。 用正面角度拍摄的画面,可以看到人物完整的面部特征及神韵。 均衡、稳重、对称性 渲染庄严、隆重的气氛 强化对称美 不宜表现空间感和立体感,较呆板。 (缺少透视变化),侧面 摄影机处于被摄体的侧面方向拍摄,主要表现被摄对象的侧面特征。 用侧面角度拍摄的画面,有助于突出人物的轮廓线条。 能很好地表现物体的“动作线”, 有效地表现人物之间的“交流线”。,人狼共舞,斜

3、侧(正斜侧) 摄影机处于被摄体的正面和侧面之间的位置拍摄。 既表现正面部分特征,又表现侧面部分特征。 用斜侧角度拍摄的画面,有利于表现景物的立体感和空间感,并可使被摄对象产生明显的形体透视变化。 由于它具有鲜明的立体感和空间感,所以被誉为是电视摄影中“最好的角度”,都江堰景区一角,初雪罩峨嵋,越肩镜头与反打视角,交叉与反打镜头,过肩镜头 (over-the shoulder shooting ),过肩镜头鲁豫有约:毛阿敏,交叉拍摄 ( cross shooting ) 拍摄两人谈话节目时采用的普遍方式,利用反打视角来建构两个主体的近景(特写)画面。,CCTV电视你我他,CCTV电视你我他,背面

4、角度(反拍) 摄影机处于被摄体侧面和背面之间的位置拍摄。 以人物姿态语言为主要造型语言。 (注重以人物姿态来表现内心情感),画面特点:画面带有不确定性和悬念,易调动观众好奇心和兴趣。纪实拍摄中常用跟随拍摄多数是背面拍摄。,拍摄高度,将摄影机置于不同高度来拍摄景物。,平拍,仰拍,俯拍,在拍摄距离、拍摄方向不变的条件下,拍摄点的高度不同,画面中的主体、陪体和环境背景的关系也会有很大的改变,可导致画面水平线的变化、前后景物可见度的变化和透视变化。,平角度拍摄 摄像机处于与人眼相等的高度的拍摄方式。 (接近于人眼平视的效果) 画面平稳,不易变形,客观公正,与观众视觉经验相仿,易于被接受。 画面中地平线

5、处于画面中央,易造成画面分割的感觉。(如果将地平线放在正中的位置,要采用适当的前景或其它景物,以冲破横向呆板的线条)。,平角度拍摄 (图示),俯角度拍摄(俯拍) 摄影机镜头视轴偏向视平线下方的拍摄方式。 主要用于表现视平线以下的景物。 1、场景的地平线在画面中处于上部或上部画外; 2、俯拍低处景物时,近处景物的地面位置在画面底部,远处景物在上部,分布在地平面的景物清晰可见,能展现景物明确的空间位置,造成空间深度感;(顶角度拍摄除外) 3、画面中竖直线条有向下方透视集中的趋势;(运用广角镜头俯拍,有配景缩小之效果) 4、较近距离上用过俯角度拍摄,易产生透视变形。,俯角度常用于描写环境, 处理群众

6、场面产生壮观宏伟气势; 有时用来造成压抑、低沉的气氛。,俯角度拍摄展示环境与空间深度 CCTV新中国大阅兵,仰角度拍摄(仰拍) 摄影机镜头视轴偏向视平线上方的拍摄方式。 1、景物的地平线在画面中处于下部或下部画外; 2、仰拍地上景物时,近处景物高耸于地平线上,十分醒目、突出,后景物被前景遮挡,得不到表现,有净化背景作用。在有后景物出现时,有被压缩在地平线上的感觉;(运用广角镜头仰拍,造成远近景强烈的透视对比配景缩小法) 3、画面中竖向的线条有向上方透视集中的趋势;,4、利用贴近地面的仰拍,可夸张运动对象的腾空、跳跃等动作,并产生比实际生活更强烈的感受; 5、拍摄景物时,能将向上伸展的景物在画面

7、上充分展开; 6、拍摄人物(尤其是人物近景时),要注意分寸。在较近的距离上过仰拍摄,易造成透视变形。(有时为了达到某种艺术的目的,亦有意利用透视变形造成夸张的效果。) 7. 常用于“写意”,表现崇高、庄严、伟大的感觉与气势,仰角度拍摄造型效果,仰俯角度结合拍摄, 1、反应人的视线(位置关系); 2、反映创作者的主观意念 (对比) 获得不同的心理感受(褒/贬、强/弱),例:仰/俯角度拍摄汽车(显示速度感差异),客观性角度和主观性角度,1、客观性角度:指摄像机以观众的视线去拍摄的电视画面。 电视摄像中,多数是以客观性镜头叙述事件,画面具有平易性和贴近性。 2、主观性角度:指摄像机处于或接近画面中某

8、人物眼睛的视线位置,用镜头去“目睹”事件的进程。,拍摄距离, 拍摄点至拍摄对象之间的距离。 在拍摄方向和高度不变的条件下,改变拍摄距离,会产生不同画面范围的景别。,景别:画面包括的风景人物范围大小的区别 (源于照相) 即:屏幕上包括的视觉范围。 原义 :焦距相同、视距不同的镜头 发展 :由于变焦镜头的出现, 视距相同、焦距不同的镜头 广义 :视野不同的镜头 本质 :指拍摄(照片、电影、电视)画面所包括 的风景人物大小的区别。,景别(shot size) 指取景范围大小的区别。 (被摄主体在画面中的呈现范围) 影响景别大小的因素: (1)摄像机与被摄主体间的距离 (2)摄像机光学镜头焦距,划分景

9、别的方法: (1)以被摄主体在画面中所占的比例大小来划分景别; (2)以画框截取成年人身体部位多少为标准。 景别的划分是相对的,没有严格的界限和绝对统一的标准。,拍摄距离的改变, 使景物在画面中的比例也随之改变; 对画面构图有很大影响,甚至影响对内容的表达。,CCTV新中国大阅兵,远景,远景,是视距最远的景别。 由远景所提供的视野宽广,景深悠远,能包括广大的空间。,远景在作品中的主要任务是: 介绍典型人物所处的典型环境 远景是表现广阔场面的电视画面。常用以展示事件发生的环境、空间背景和规模,表现广阔、深远的景象。它包括的景物范围大,着重于整体气势,内容的中心不明显; 创造某种特定的气氛等 远景

10、在抒发情感、渲染气氛方面发挥作用 远景的选用制约着镜头的长度,因为必须给观众留有足够的时间去看清画面的内容。,使用远景时要注意: 1、拍摄时要注意整体结构; 2、注意表现空间深度; 3、由于电视屏幕所限,一般应少用远景。,全景:,主体全部出现在画面上,并包含一定的环境。 全景视野较为广阔,但又有一定的范围,能展示比较完整的场景,可以展示人物动作、人物与环境的关系。 运用全景来表现事物,往往重的是环境的渲染和烘托。,利用全景,可以: (1)确定人物、事物的空间关系; (2)利于表现人和事物的动势; (3)作过场镜头,起叙事作用。,人物全景,场面全景,全景中的主体, 应成为画面的视觉中心 内容中心

11、 结构中心 在全景中,有了明显的作为内容中心和结构中心的主体,应成为画面的视觉中心。,全景往往是拍摄一场戏的总角度,它制约着正场戏中分切镜头的光线、影调、色调、人物方向和位置,使之衔接。 全景又称 定位镜头,使用全景时, 1、注意空间深度的表达 2、注意表达主体富有特征的轮廓线条和主体 形状(使被摄主体外轮廓线条表现完整); 3、注意前景、背景及周围环境与主体的呼应关系; 4、实拍时,应先拍全景。,中景,主体大部分出现的画面。以主体富有表现力的部分为主。中景是表现成年人膝盖以上的电视画面,能使观众看清人物半身形体动作和情绪交流。 (1)展示人物动作和情绪(展示人物间感情交流) (2)展示人与人

12、、人与物、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展示位置关系),CCTV对话,中景为人眼正常看的情况,在片中常用作叙事性描写。 中景是表现人物交流特别好的景别。 (姿态、手势、部分环境) 在一部片里,中景使用较多,往往占较大份量。所以,对中景处理好坏,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一部片成败的影响因素之一。,对中景的处理要求: 场面调度富于变化; 构图新颖优美。 场面调度 人物调度 镜头调度,近景,被摄主体的主要部分出现的画面 (表示成年人胸部以上的电视画面) 又称:胸景、胸镜,CCTV对话,近景用于细致地描写人物精神和物体的主要特征。 表现人物时,以突出人物面部神情或质感为目的,着重于细腻地描写人的表情和细微动作,展示人

13、物的心理活动,使观众仿佛置身于事件中,容易产生交流。 近景常用于表现人物容貌、神态、衣着、仪表,清晰地展示操作过程。 表现物体时,着重其外部的纹理结构质感;,鲁豫有约,特写(close-up),视距最近的景别 表示物体的局部和细部。 表现: 人物的表情、情绪 (表现人的头部、眼睛) 物体的关键部分和位置 (起形象放大、内容深化、强化本质的作用) 特写给人以强烈、集中和突出的印象,能强烈地刺激人的视觉和心理。,特写是影视中刻画人物、描写细节的独特手段,是影视艺术区别于戏剧艺术的因素之一。,利用特写, 能在繁杂的环境中强调主体; 能将人物细致的表情和某一瞬间的心灵信息传达给观众,常用来细腻地刻划人

14、物性格,表现其情绪; 用来突出某一物体细部的特征,揭示其含义; 鉴于其空间感不强,运用比较灵活,常用于转场时的过渡画面。,“特写镜头不仅是人脸空间上和我们距离缩短了,而且它可以超越空间,进入另一个领域,精神领域,或叫做心灵领域。” 巴拉兹电影美学,景别,意味着一种叙述方式和画面的结构方式。 景别的选择与创作目的: 不同景别在片中的作用不同。 * 景别的选择和变化是电视画面构图的重要因素之一。 创作者根据电视片的内容、目的和观众的视觉心理来确定景别。把本质的、重要的、能够引起观众注意的画面保留在镜头的视野中,排除一切次要的、甚至是多余的部分,有利于明确地表达主题。 * 不同的景别可以引起观众不同的心理反应,造成不同的节奏。,景别的划分, 就是运用电视的表现手法,根据表现内容的需要来表现对象的大小、远近。 由远到近的组合形式,和画面越来越高涨的情节发展相辅相成,适用于表现愈益高涨的情绪; 由近到远的组合形式,适于表现愈益宁静、深远或低沉的情绪,并可把观众的视线由细部引向整体。,方式一,方式二,景别变换的作用: 利用摄影机镜头代替人的眼睛,利用景别变换,对观众进行场面调度。 景别的变化,不宜过分剧烈, 利用主观镜头或人物动作,可以剧烈地转换景别。,全景出气氛,特写出情绪, 中景是表现人物交流特别好的景别, 近景是侧重于揭示人物内心世界的景别。 关键是景别的选择与确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