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电视部分目评析.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655288 上传时间:2019-04-30 格式:PPT 页数:121 大小:596.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优秀电视部分目评析.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21页
优秀电视部分目评析.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21页
优秀电视部分目评析.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21页
优秀电视部分目评析.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21页
优秀电视部分目评析.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优秀电视部分目评析.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优秀电视部分目评析.ppt(12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1,优秀电视节目评析,主讲:俞虹,2,教学目的: 以电视节目类别为纲,结构电视传播的知识点,通过评析解读优秀电视节目,了解电视传播的本质特征、发展规律、历史发展与当下现状,拓展认识传媒的国际视野,培养对电视的批评意识与建设性思考的学术眼光。,3,教 学 大 纲 第一讲 概论 第二讲 电视新闻语言认识 第三讲 电视编辑与镜头语言 第四讲 电视新闻评论节目 第五讲 民生新闻节目 第六讲 电视新闻直播节目 第七讲 电视读报节目 第八讲 电视谈话节目 第九讲 电视纪录片 第十讲 校园电视台节目评析,4,基 础 参 考 书 目,郭镇之著:中外广播电视史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5年 汪文斌 胡正荣著:世界电

2、视前沿华艺出版社 2001 时统宇著:电视批评理论研究中国广电出版社 2003 欧阳宏生著:电视批评学四川大学出版社 2006年 美威尔伯施拉姆 威廉波特著:传播学概论 新华出版社 1984年 美隆莱博著:思考电视中华书局 2005年 孙玉胜著: 十年从改变电视的语态开始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3年,5,6,第一讲 概 论,一、电视节目评析的特点: 1、元素的丰富性: 声音、画面、主持人、解说词、字幕图; 2、背景的复杂性:媒介属性、动态性发展; 3、创作的多元性:人文与技术 个人与团队; 4、属性的多重性:新闻与艺术、节目与商品; 5、表达的无限性:各种题材、体裁无约束的延展 空间。,

3、7,第一讲 概 论,二、电视节目赏析的视角: 1、新闻与传播 2、视听语言 3、文化批评 4、社会学 5、市场营销,8,第一讲 概 论,三、电视节目赏析的切入点: 题材与主题 内容与表达 结构与形态 叙事与手段 收视与反馈,9,第一讲 概 论,四、关于电视批评: 1、定义: “电视批评是以电视传播内容为基础的一种价值判断的理性审视,是对影响电视运作全过程的诸要素的全面评析。”时统宇电视批评理论研究,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3年 电视批评是以对电视节目的欣赏为基础,以相关理论为指导,以各种具体的电视节目、电视现象、电视理念、电视传播者等为对象的旨在进行价值判断的一种研究活动。 欧阳宏生电视批评

4、学四川大学出版社2006年,10,第一讲 概 论,四、关于电视批评: 本人观点: 批评的本质是对目标进行理性的价值判断。电视批评的核心目标是节目,目的诉求是以其为基点进行理性的价值评判,其势必不是孤立的、抽象的、简单的,而是联系的、复杂的、多元的、丰富的、理性的研究过程。,11,第一讲 概 论,四、关于电视批评: 2、类别:社会批评媒介责任视角; 文本批评节目创作视角; 文化批评文化载体视角。 3、功用:监督、引导、提升、建构、发展。,12,第一讲 概 论,五、电视传播中的几个关键词解读 关于表达:表达是人类交流与沟通的基本通道。人与人之间的人际交流需要通过表达,或口头,或文字,或神态形体等达

5、到信息沟通的目的;人们与人们之间的沟通也需要通过表达,借助媒体纸质媒体、电子媒体等等达到信息传播与交流沟通。不同的媒体凭借不同的媒介进行传播、相同的媒体也要面对不同的人群传播,于是又有了各自不同的表达语态的要求。,13,五、电视传播中的几个关键词解读,关于语态:在高级汉语大词典中的注释是:动词特定的形式或特殊的传意方法,用以表明动作主体和动词表示的行为之间的关系。这是在语言学范畴里的狭义解释。将“语态”放在人际交流、传播学的范畴里思考,是指交流与传播活动的实施者在内容表达时的方式、状态与态度。这是“语态”在特定语境下的广义解释。在电视传媒中表达语态包含的内容很多。和它密切相关的因素首先就是:语

6、境,由语境而决定语意、语态语言的方式、语调、语气等等。,14,五、电视传播中的几个关键词解读,关于语境:简言之,就是语言生成与表达的环境。对于传播活动而言,就是媒介传播的环境,在哪说,说什么,对谁说,怎么说。 媒介传播语境: 在哪说决定传播内容传播什么应该说与可以说的语意 媒介传播对象: 对谁说决定传播形式怎么传播语言方式、语调语气语态,15,五、电视传播中的几个关键词解读,从语境始,最后落点在语态。 语境决定表达语态,表达语态为语境服务。 媒介语境严格地说包含两层意思: 1、媒介传播所生存的社会文化生态语境; 2、媒介传播后生成的媒介文化环境。,16,17,第二讲 电视新闻语言认识,一、电视

7、新闻节目概述 1、新闻定义: 新闻的定义,就是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欲知、应知、未知的事实的报道范长江。 已发生、正在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纽约太阳报。 2、什么是电视新闻 什么是电视新闻是以现代电子技术为传播手段,以声音、画面为传播会号对新近或正在发生、发现的事实的报道。中国应用电视学,18,3、电视新闻的传播特征 传播速度即时性(NNN) 信息传递传真性 传播对象广泛性 接收效果生动性 传播功能丰富性,19,4、新闻传播的目的与价值诉求 媒介责任视角公共利益、责任立场的认知:以满足公众的知情权,满足公民知晓与切身根本利益密切相关的新闻事件与人物的真实情况为基

8、本目的。如公共健康、环境、安全、住房及相关国家政策、事务等。 市场化视角商业利益、眼球经济的现实:以吸引受众眼球,获得市场占有、商业回报为主要诉求目的。新闻、事实、媒体观点与传闻、个人言论、虚构混杂;新闻选择忽略与百姓的根本利益密切关联,注重暴力、丑闻、闹剧、娱乐等等。,20,5、电视新闻节目分类 以体裁分类:消息,连续报道、系列报道、新闻专题、 新闻评论。 以题材分类:时政新闻、经济新闻、文化新闻、 社会新闻、体育新闻 以地域分类:国际新闻、国内新闻、地方新闻。 以性质分类:预知新闻与突发新闻;独家新闻与共有新闻;静态新闻与动态新闻;硬性与软性新闻;无偿与有偿新闻。 以演播方式:直播、录播、

9、现场报道、演播室播报。 以新闻要素:资讯传播when,where,what,who 意义传播why ,how 以节目形态:联播、评论、调查、专访、专题、谈话。,21,二、电视新闻语言的符号构成系统,抽象语言系统 抽象音响语言:播音语言、现场语言 文字: 屏幕文字、画内文字 具象语言系统 客观性具象语言:造型语言(形体、表情、着饰、色彩、 空 间、图表)、具象音响语言(现场音响、 音乐语言)。 主观性具象语言:线条、光线、色彩、影调、 角度、景别、蒙太奇、特技等。,22,三、电视新闻语言声画关系辨析,声与画谁是电视新闻传播的主体叙述者? 画面崇拜:用画面展示,以语言补充。 初始阶段 事实证实无法

10、完整叙述 声画同构:声音画面同步承担。 受时间因素制约,不具备普遍性。 声画“双主体”:用语言叙述,用画面证实。,23,声画“双主体”构成模型 图象符号:播音员+新闻人物+新闻现场+屏幕文字 声音符号:播音 +同期声 + 画外音 +音响 叙事主体:语言符号播音、同期声、屏幕文字 证实主体:非语言符号新闻人物、新闻现场、音响 黄匡宇电视新闻语言学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0年,24,四、电视新闻话语语境分析,1、上下文语境: 语篇的内部环境,影响着语篇生成与理解。 2、情景语境: 语篇生成时的周围情况、事件的性质、参与 者的关系,时间、地点和方式等。 3、文化语境: 说话人所属的民族、社团的社会文

11、化环境, 属于该类人都能理解的谚语意义。,25,26,第三讲 电视编辑与镜头语言 一、电视编辑: 将原始的素材镜头根据一定的编辑思想编制成电视节目的制作过程。 基本要求: 1、根据节目内容主旨需要挑选镜头; 2、以最大化表达节目意图的方式决定镜头顺序; 3、镜头的长短和节奏必须为创造节目效果服务。,27,电视编辑流程: 1、准备阶段:修改文本、熟悉素材、编写编辑提纲; 2、编辑阶段:归整镜头、挑选镜头(粗编)、 对镜头进 行组合排列(精编); 3、编辑阶段:检查审阅:意义表达、画面、声音、 逻辑表述。 4、节目整体制作:字幕、配音、音乐、片头、片尾等。,28,蒙太奇(montage):来自法语

12、,原意是建筑学上的“构成”、“装配”,借用到电影中为“组接”、“构成”之意。蒙太奇作为最基本意义的镜头组接,就是再影视制作的后期,讲拍下来的镜头素材挑选后按照一定的要求和意图进行重新排列、组合,指镜头组接的技巧和手段。 此外,蒙太奇更深一层的意义,作为一种思维的方式,是一种形象思维。在影视作品创作过程中,这种思维始终伴随着创作者,是其从高层次把握创作风格和运用创作技巧的出发点,也是影视艺术构成形式和方法的总和。,29,电视画面蒙太奇表意特性: 1、单个镜头往往不能独立用以叙事或表意,意义的产生 要通过几个镜头组接程的镜头段落实现; 2、镜头排列的顺序对意义表达有很大影响; 3、两个以上镜头连接

13、后形成的意义大于基本意义之和; 4、影视语言可以有自己独特的时空结构。 参见何苏六电视画面编辑,30,二、镜头语言 景别 指被摄主体景物或人物在整个画 面中呈现的范围大小。 1、远景: 在拍摄范围内以最大视角摄取的远距离全景画面。主要表现对象是地理环境、自然风貌。用来交代环境、场景。特点:开阔壮观,画面结构简单清晰。,31,2、全景:以人物全身影象为主体构成的取景范围。主要用来表现事件和人物的全貌,同时可以交代一定的环境和展示人物的活动空间,完整地表现人物的形体动作。 3、中景:以人物面部至腰部或膝盖的影象为主体构成的取景范围。用以突出人物的上半身形体动作、面部表情、肢体语言。可以反映人物之间

14、、人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介于全景与近景之间,镜头语言表现有时显得“含糊”“中庸”。,32,4、近景:人物在画面上的影象从面部至胸部以上的取景范围。 近景画面中,环境概念淡化,只作为背景存在,主要突出表现人物的面部神态和情绪变化,对于五官表情的细微变化展示清晰。 5、特写:人物身体或被摄物体的一个局部。如:眼睛、手或某一具体物体(手机)。 显然特写画面非常单一化,排除了一切杂碎信息,用于表现人物表情、神态的细微变化,展示物体的质感和细部特征,放大效果。,33,拍摄高度:指摄象机与拍摄对象在垂直面上的相对位置。在拍摄距离、拍摄方向不变的前提下,拍摄视点的高度不同,画面中的主体、陪体和环境背景的关系

15、也会有很大的变化。 平角(平摄): 摄象机与拍摄对象处于同一高度。视觉效果与日常生活人们观察事物的角度相似,因而可以给人以一种平等、客观、公正、亲切和自然的感觉。但也容易平稳由于,新奇变化不足。,34,二、镜头语言,俯角(俯摄):摄象机高于被摄对象的角度。 由于由上而下“居高临下”的拍摄,镜头语言必然有其意味或意义表达。对人物和环境的俯角选择,应服从于内容表达。 仰角(仰摄):摄象机低于拍摄对象的角度。 由于由下而上的拍摄,可以使拍摄对象产生“顶天立地”高大的感觉。可以突出主体,净化背景。同样有很强的表意性,实现视觉冲击。,35,俯角(俯摄):摄象机高于被摄对象的角度。 由于由上而下“居高临下

16、”的拍摄,镜头语言必然有其意味或意义表达。对人物和环境的俯角选择,应服从于内容表达。 仰角(仰摄):摄象机低于拍摄对象的角度。 由于由下而上的拍摄,可以使拍摄对象产生“顶天立地”高大的感觉。可以突出主体,净化背景。同样有很强的表意性,实现视觉冲击。,36,37,第四讲 电视新闻评论节目 一、电视新闻评论节目 二、电视评论节目的特点 三、电视评论节目类别,38,一、电视新闻评论节目 以电视的手段针对现实生活中新近发生的具有普遍意义的新闻事件、热点、焦点问题发表观点的一类节目。 新闻报道主要是传播信息,提供新闻事实,重在真实客观,媒介的倾向、感情、意见蕴涵在事实的叙述之中。新闻评论则是针对新闻事实

17、,分析说理,直截了当地表明媒介的观点。 新闻评论是媒介的旗帜。,39,一、电视新闻评论节目 新闻评论共性特征: 强烈的新闻性 鲜明的政治性 广泛的群众性 新闻评论的功能: 引导 解惑 表态 深化 沟通 平衡 监督,40,二、电视评论节目的特点 1、视听结合的评论 双线互补,以典型画面展示事件、人物、现场的表现与特征,以连续的画面展现人物或事件的发展、变化的过程,不仅可以消除不确定性,增加可信性,还可以通过视觉冲击力产生情感碰撞,加强说服力。 2、形象化的政论 将抽象的、理性的论述性语言与形象的画面语言相结合,以视听形象为支撑,强化、丰富说理内容。,41,二、电视评论节目的特点 3、言论与声画同

18、构 : 让事实说话证实; 用言论叙述表态。 舆论监督 群众喉舌 政府镜鉴 改革尖兵 朱熔基1998年10月7日,42,二、电视评论节目的特点 焦点访谈: 尊重事实 意味着尊重事实的属性 意味着发现事实,把握社会的脉搏 意味着让事实说话。 这是遵循新闻规律的必然,媒介责任的必然。,43,三、电视评论节目类别: 1、电视述评类:以新闻事件或社会现象等为报道、评析对象,以画面音响为主要表现手段,以字幕为辅助手法,以记者(或主持人)的解说、评析为主线,按照事物发展的逻辑规律,将政府官员、专家学者和普通百姓的声音加以恰当剪辑组合,在结尾做点睛式提炼或评点。 焦点访谈,44,三、电视评论节目类别: 2、谈

19、话体类:由记者或主持人,在演播室或其他固定场景与特定的谈话者围绕某一新闻事件或社会话题,以交谈、访谈、或论坛的方式直接进行交流或探讨的评论节目形式。 交谈类:央视论坛, 新闻1+1, 访谈类:面对面,Dialogue。,45,三、电视评论节目类别: 3、调查评论类:由记者对于新闻事件、人物进行深入的记者调查,现场采访,和主持人的叙述、评论,多种手段相结合的新闻节目形式。 新闻调查,46,四、电视评论语言要求 1、似断实连 与声画互补 2、简洁流畅 生动丰富 3、表达准确 逻辑严密 4、体现风格 观点鲜明,47,五、案例: 1、焦点访谈:中央电视台新闻评论部1994年4月1日开办的一个以深度报道

20、为主的电视新闻评论性栏目。栏目定位: 时事追踪报道 新闻背景分析 社会热点透视 大众话题评说 首播时间:CCTV-1 19:38 重播时间:CCTV-1 06:10 ,8:22 CCTV新闻 15:30,48,2、新闻调查:中央电视台最具深度的调查类栏目,1996年5月17日创办。时长为45分钟,每周1期。它以记者的调查行为为表现手段、以探寻事实真相为基本内容、以做真正的调查性报道为追求目标,崇尚理性、平衡和深入的精神气质。 调查性报道要求:1、调查的内容是损害公众利益的行为;2、这种行为被掩盖;3、调查是记者独立展开的。焦点访谈的题材、东方之子式的采访、生活空间的拍摄方式。,49,电视调查性

21、报道有四个特点: 第一,独立的电视媒体调查。 第二,个性化的调查记者。 第三,深入的独家发现。 第四,完整的调查过程。 记者在调查当中,提出问题,求证问题,得出结论或者判断。得出结论完整地揭示真相是调查性报道的最高境界。,50,3、面对面:面对面的接触、面对面的交流、面对面的碰撞、面对面的印证。在交流中探寻、在探寻中求证、在求证中质疑。 栏目自白: 我们相信,新闻是由人来构成、人来推动的,人永远是新闻的主体。所以,我们试图用“人”来解读新闻,见证历史。所以,我们渴望了解这些新闻中的人他们知道什么?做了什么?为什么?所以,我们需要与他们进行面对面的交流,面对面的印证。所以才有了面对面。,51,面

22、对面节目特点: 1、简单的节目形态: 1+1:主持人+新闻事件人; 2、鲜明的主持人风格: 咄咄逼人的质疑、追问、探寻; 3、深度呈现新闻事件: 以人物访谈为核心深入事件,挖掘、呈现新闻背后的事实及其蕴含。,52,4、新闻1+1栏目简介 这是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唯一一档“时事新闻评论直播节目”,每期节目从时事政策、公共话题、突发事件等大型选题中选取当天最新、最热、最快的新闻话题展开评论分析。新闻1+1还打破了传统的新闻播报方式, 采用“1+1”即一位主持人和一位新闻观察员(评论员)的双人谈话模式,由白岩松董倩联袂搭档主持,第一时间跟进评论直播,深入解析新闻幕后错综复杂的背景脉络,还原新闻全貌、解

23、读事件真像,更力求以精度、纯度和锐度为新闻导向,呈现给观众最质朴的新闻。,53,主要参考书目: 新闻评论教程胡文龙 涂光晋等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7月 焦点访谈新闻调查等栏目系列书籍; 国内外新闻与传播系列教程、丛书。,54,思考题: 1、电视评论与报刊评论的异同? 2、有人说中国没有真正电视评论员,你认同 还是反对?为什么? 3、抽空收看新闻1+1,关注选题、观点、 表达;注意比较思考董倩与白岩松各自在 节目中的作用、职能及风格。,55,56,第五讲 民生新闻节目,一、关于民生新闻 二、民生新闻传播特征 三、民生新闻代表栏目 四、方言新闻特征,57,一、关于民生新闻 1、概念:用老百

24、姓喜闻乐见的方式表达老百姓喜闻乐见的事。 指采用平民的视角,站在百姓的立场,去播报百姓喜闻乐见的新闻,评说百姓关心的事情,为百姓排忧解难,从而体现出社会主义媒体对百姓的社会关怀,是一种以大众为接受对象的新闻样式。 民生新闻是以城市居民为传播对象,以频道主要覆盖城市为报道范围,以与市民日常经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的新闻事件为主要题材的一种电视新闻体裁,在本质上依然属于社会新闻范畴。 是带有本土化、人文色彩,为平民百姓所关注,并与之日常生活、生计相关的信息的电视新闻报道。,58,2、产生背景: 乘“三贴近”、“以民为本”的理念东风 在党中央提出的“三贴近”方针和“以民为本”的精神指导下,电视媒体才可

25、能以前所未有的姿态,在“贴近”上做足文章如何“贴近”、怎么“贴近”,无论内容还是形式。 媒介市场与营销模式的呼唤 收视率决定市场份额,是时下电视节目艰辛生存的现实。市场经济的供需平衡更多的是以买方为主体的营销模式。因此,在以受者为中心的传播理念指导下的节目设置,势必要以服从市场,服从老百姓为第一追求。所以,栏目变革从调整表达方式入手,也是在选择获得最大化传播效果的最便捷而奏效的传播方式。 包装时代的电视新闻传播 视听双通道的电视一旦遭遇包装时代,必然极尽所能,彰显技术之优势,在除新闻节目外的几乎所有节目中,将电视的各个元素发挥得淋漓尽致。很长一段时间,唯有新闻节目拒绝花哨,以不变应万变,坚守着

26、内容为王。而如今,新闻节目的包装也有了充足的理由,而且已为服务于新闻传播的内容而开动脑筋做文章。,59,二、民生新闻传播特征 内容: 反映百姓生存状况、生存质量、生存愿 望等与百姓利益密切相关的、有意义、 有趣味的新闻事件、人物。 形式: 轻松、活泼、故事化、 娱乐化、地域性、多样化,60,二、民生新闻传播特征 平民性 地域性 贴近性 人际性 趣味性 幽默感 故事性 生动性 个性化 风格化,61,三、民生新闻代表栏目: 福建电视台:现场 北京电视台:第7日 江苏电视台都是频道:南京零距离2002年1月 湖南经视:都市1时间 安徽电视台:第一时间 杭州电视台西湖明珠频道:阿六头说新闻 黑龙江电视

27、台都市频道新闻夜航 重庆电视台: 天天630 天津都市频道: 都市60分,62,四、方言新闻特征: 以当地方言为基本语言方式进行新闻节目传播的节目样式。 1、鲜明的地域性; 2、非常贴近的语言表达; 3、生活语词更为丰富; 4、受众针对性强,既集中也更是一种窄播。,63,案例解析:阿六头说新闻2004年1月1日 1、播报语言地方化 2、硬性新闻软性化 3、新闻编辑故事化 4、栏目主持角色化 5、栏目包装娱乐化 新闻趣味化走向警示:媚俗化,妖魔化。翁晓华,64,适量满足的概念: 所谓适量满足,是指在大众传播活动中传者对于受者的需求度有所控制,即有限度地满足受者需求的传播活动。 相对于足量满足与过

28、剩供给而言,适量满足不是简单地、被动地服从于受众需求,而是更注重在传者主体意识的控制下,将传播内容与传播效果通盘考虑,让受者需求处于不饱和状态,使有效传播得以可持续发展。这和常言所说的“饮食七分饱,不往医院跑”有异曲同工之处。“七分饱”的距离效果是控制的结果,控制是理性的选择。,65,适量满足的结果与意义: 传者有了独立思考、自主表达的空间; 受者有了未知期待、念想空间; 传受之间有了适度游动的距离空间。 美国心理学家克拉巴克将美国人交往的亲疏关系的距离空间语分为:亲密区(小于0.45米);个人区(0.45至1.2米);社会区(1.2至3.6米)。在大众传播活动中,传者与受者之间的空间距离是无

29、形的,没有具象的、可视数字可以明示。但是,这并不表明没有距离空间的概念。,66,结论:新闻节目内容与形式的关系之辨 新闻传播,内容永远为王。形式永远服务于内容。对于形式的变革,主要目的在于拉动节目的关注度。形式既是帮助内容提升其到达率、影响力的手段,同时也是电视文化的重要构成元素。只有当传播效果超越于形式表象时,才是有效并有意义的新闻表达方式。反之,形式就沦为无意义的表达。因此,稀释内容,不意味着消解意义;减少信息量,不意味着放弃新闻传播的准则;平民取向更不意味着降低文化品位。当形式的冲击浪潮过去后,最终留在海岸的还是厚重的礁石内容。,67,68,第七讲 电视读报节目 一、电视读报节目传播特征

30、: 1、信息资讯来源广泛、便捷、成本低; 2、信息传递中选择、加厚、个性化处理; 3、平面媒介立体化,多家报道整合化; 4、观众接受状态的主控性、流动性、伴随性。,69,心理学研究表明,从记忆效果看,听到信息能记住,看到的信息能记住,边看边听的能记住之多。 通过电视传播的报纸信息,增加了视觉、听觉元素,可以调动观众多维空间、多感官的参与。 选择的信息经过主持人风格独特、幽默风趣的播报点评,受众此时就不仅仅是在“读”报、听报、看报,还会有边读边与主持人“交流”的感觉,或认同或反对的直接心理参与感。,70,二、主要电视读报节目: 1、2003年1月6日 凤凰卫视有报天天读主持人:杨锦麟。特点:点评

31、睿智,语言幽默有趣;所选择的报刊能涵盖港台、东南亚华文报刊以及西方主要媒体,在25分钟的节目中平均每期要传送四五十条新闻信息。被戏为“国语不准、英文走调、体形太胖、样子太老”,但开播半年栏目收视率进入凤凰前三名,并一举成为“2003中国年度新锐榜年度电视节目” 。,71,2、 2003年7月1日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推出早间读报节目媒体广场,集萃各类媒体报道,每天清晨滚动播出两遍。 媒体广场依托于中央电视台综合和新闻两大国家级频道,主持风格严肃认真,给观众权威的感觉; 栏目通过电视手段为报纸新闻进行了“提速”,使观众不用出门就能得到一份可口的丰富的信息套餐;通过对报纸新闻资源的“二次开发”,把中

32、央电视台没有采访到的新闻“拿来”传播,加大了频道信息种类和含量,成为低成本、高效率的制作样板;信息来源于权威和主流报刊,可信度和公信力强;消息、评述、言论、导读、数字、图片等多品种结合,提升了新闻的表现力,改变了一味“画面轰炸”造成的受众“心理疲劳”,找到了受众“读早报”和“看早新闻”的最佳契合点,适应了人们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媒体广场成为国内众多新闻读报栏目中影响力最大的栏目之一。,72,3、 2003年10月20日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开播早间 节目第一时间,其中子栏目马斌读报。 节目理念:相同的新闻,不同的说法。以适于 电视表达的方 式重新梳理平面媒体。 节目内容:头条(多家媒体关注的重点)、

33、 城市话题、不同意见、轻松阅读等。 节目特点:评说感,话题感,多元意见。 马斌读报语调朴实,有如拉家常, 偶尔带点小幽默。,73,4、杂志天下2006年7月读杂志 观天下 关注最流行的话题。 这是一档全新的资讯类脱口秀节目,通过主持人以看图说话的阅读方式,从图片中展开话题,以文解图,读解与人们精神生活、日常生活有关的内容,满足人们对时尚生活的追求,传播具有流行意义的讯息,与电视 观众即时互动。,74,节目定位和形式,定位:服务性 为观众提供信息收集、选择的服务。 在传播中更多的是转述而非论证,但可点评。 不追求时效,但追求时机。 形式:脱口秀形态 主持人即兴发挥,与电视观众互动。 主持人的语言

34、风格个人阅读、个性表达。 看图说话的阅读方式话题从图片中展开,不是图解文,而是文解图。 每期不同话题(思想性)、各类新知(知识型)、别样趣闻(趣味性),周末版特别节目采访一个特别来宾。 内容顺序随机编排。,75,收视状况分析参考,同类节目收视状况,76,收视状况分析参考,与上述节目的差异性及核心竞争力分析 资源差异:以上节目信息资源是报纸、本节目为杂志。 选择差异:以上节目读解资讯,偏向政治、经济、社会,满足新闻需求。本节目读解和人精神生活、日常生活有关的内容,满足人生活时尚的需求。 核心竞争力:重新回答“什么是新闻?” 事实上,公众有很多需要被我们忽略了。还给他们想要的东西。 “ 关注最流行

35、的”,77,杂志天下竞争力分析 1、独辟资源富矿; 2、 内容聚焦与收视定位吻合; 3、个性化解读; 4、卫视频道播出; 5、午间时间段的次黄金效果,远离早间读报时间,与一点凤凰台有报天天读既借势又互补。,78,79,第八讲 电视谈话节目,一、电视谈话节目传播特征 二、电视谈话节目审美特征 三、电视谈话节目核心要素 四、电视谈话节目的类型 五、优秀谈话节目的特征 六、美国电视谈话节目 七、当前电视谈话节目的发展,80,一、电视谈话节目传播特征 1、人际化的传播方式 2、人格化的吸引影响 3、即兴性的对话交流 4、互动性的主动参与 5、丰富性的语言魅力 6、客厅式的现场氛围,81,二、电视谈话节

36、目的审美特征: 1、谈话过程所呈现出的真实的、 流畅的、趣味的交流美; 2、话题、观点、故事的意义魅力; 3、谈话者的语言魅力; 4、谈话者的人格魅力; 5、电视手段带来的丰富的视听语言。,82,三、电视谈话节目核心要素 1、话题 意义价值: 新闻价值:新闻性、时效性、真实性 社会价值:公众关注、热点、焦点问题 需求价值:明星效应、悬念、期待心理 操作价值: 适宜谈话、冲突性、故事性、趣味性 有拓展空间、与频道、栏目吻合。,83,2、主持人 亲和力、沟通协调能力、 会倾听、信息筛选能力、 营造氛围能力。,84,3、嘉 宾善谈、愿谈、会谈、有故事、 有 观点、有活力、权威 4、现场观众 对话题、

37、嘉宾、主持人有兴趣者 5、小乐队适时、适当 6、道 具效果、目的明确、简洁、点睛。,85,谈话节目主持人的功能 话题的引导者会不会“说” 现场氛围的营造者会不会“忽呦” 现场人员的组织者会不会“组织” 谈话信息的筛选者会不会“听” 节目的收局者会不会“评”,86,关于谈话: 谈话不是演说,更不是训话,所以一个人不可以霸占所有时间,不可以长篇大论地絮聒不休,旁若无人。 善谈与健谈不同,健谈者能使四座生春,但多少有点霸道,善谈者,尽管舌灿莲花,但总还要给别人留些说话的机会。 梁实秋谈话的艺术,87,四、电视谈话节目类型 从节目形态划分: 1、人物专访类以主持人在演播室对一个或两个嘉宾的采访为主要样

38、式的节目形态。 如:央视:面对面、半边天张越访谈。 2、交流谈话类主持人与一个或几个嘉宾以及现场观众以谈话的方式进行交流沟通的节目形态。 如:艺术人生、对话、文化访谈录。 3、主题论坛类主持人与一个或多个嘉宾围绕主题展开演讲论辩,现场观众为听众的节目形态。 如:凤凰台世纪大讲堂。,88,从主持人语言形态划分: 1、叙事型谈话 2、辩论型谈话 3、讨论型谈话 4、夹叙夹议型谈话,89,五、 优秀谈话节目的特征 热点、焦点、敏感、大众的话题 风格独特、个性鲜明、综合素质优秀的主持人 新闻人物、权威、明星等为嘉宾 主题鲜明、内容饱满、有意有趣有味的内容 电视手段(背景小片)、道具等丰富的形式 人际交

39、流场的沟通氛围 剪辑流畅,90,六、 美国电视谈话节目 (一)、发展脉络: 1948年:艾德萨利文节目、米尔顿伯尔节目 内容及形态:邀请著名作家、演员和导演进行访谈。开创谈话节目的先河,以名人访谈加大型杂耍娱乐性的节目样式为主。 5060年代: 爱德华默罗面对面:名主持的名人专访节目。 戴夫加罗威今天:日间谈话节目的奠基者,确立“明星闲聊”的谈话方式。 琼尼卡森今夜:大众化的夜间谈话节目的初始。节目以独角笑话开头,将与名流嘉宾的轻松谈话以及 娱乐表演相结合。后为大卫莱特曼和杰雷诺继承。,91,60年后期:日间谈话节目与名流表演脱口秀逐渐 成型唐纳休节目:谈话主持风格独创性 塞丽杰西拉斐尔节目

40、8090年代:迅猛发展时期。 1986年9月奥普拉节目138个台播出,将普通人请进演播室,持续收视率冠军。关注普通人普通事,但也带动了以揭露隐私为目的的谈话节目垃圾脱口秀。然而1995 年后,她将话题集中于严肃、高尚的有关心理、家庭和社会问题上。 莉基节目、杰尼琼斯节目、杰瑞斯普林格节目等以满足观众窥私心理,提高收视率为根本目的。,92,(二)、特点: 1、主持人个性鲜明,以日常状态进入节目,轻松地融入节目,操控节目,主人身份感强烈,标识性突出。 2、话题开放,涉及面广。 3、栏目相对稳定主持人、内容、风格、形态等。 4、品牌化的市场包装、营销策略。,93,(三)、类型: 内容视角: 1、真实

41、的谈话 2、谈话的表演 播出视角: 1、日间谈话节目 2、夜间谈话节目 评价视角:1、有意义价值节目 2、垃圾节目,94,语境文化: 霍尔(Edward.T.Hall,1976),传播受到语境影响,文化不同,传播语境就不同。 高语境传播是:“绝大部分信息或存在于物质语境中或内化在个人身上,极少体现在清晰的被传递的编码信息中。” 低语境传播与“高语境正好相反,即将大量的信息体现在清晰的编码中。” 霍尔认为,“美国文化处于低语境的一级”,而中国文化是高语境的一个范例。,95,五、当前电视谈话节目的发展,(一)、忧喜参半的现状: 喜:1、节目类型丰富多样;(交叉、复合) 2、优秀主持人辈出。 3、内

42、容选择多元开阔。 忧:1、娱乐化追求 2、低俗化倾向 3、两极分化的发展态势 (二)、戴着镣铐何以跳舞? 1、公共电视与商业电视机制的探求 2、市场运营与媒介责任选择与判断做什么? 怎么做?,96,97,第九讲 电视纪录片,一、概念: 电视纪录片是以电视技术手段,通过视听语言,真实地纪录社会生活,客观的展示生活原生态景况和事件过程的电视节目形态。,98,二、纪录片审美特征: 1、纪实性:真实性; 2、表现性:个性化; 3、思辩性:哲理性; 4、直观性:可感性; 5、丰富性:多样化。,99,最大限度的还原生活接近现实是人类艺术的创造重要原始动力。 重视对象世界的原生态与主体选择的创造实践,应是所

43、有纪录片创作者的本质追求。,100,三、纪录片有声语言构成: 纪录片有声语言:指在片子中,凡是能够表情达意的一切声音形态,诸如人声、音乐、音响等。 1、人声语言:记者、主持人、播音员(解说词)、 被采访者、现场人员。 2、音乐语言:作为纪录片内容表达的重要的辅助手段,服务于主题、结构、画面语言,并与之融为一体,传递并强化表情达意功能。,101,音乐语言表述方式: 1、音画同步即音乐语言用来复述、强调画面语言的视觉内容。音乐语言与画面语言的情绪、内容、节奏相一致,达到视听的高度统一。 2、音画对位即音乐语言与画面语言内容不相统一的音画组合方式,这样音乐语言可以远离画面语言,独立地多角度、多侧面、

44、多层次的表现生活,开掘人物的内心世界,表达丰富的思想内涵。,102,音乐语言类别: 1、背景性音乐语言说明、交代背景,不直接介入情节、概括性强,稳定变化少; 2、戏剧性音乐语言表现处于矛盾冲突时的人物情感与心理; 3、抒情性音乐语言抒发人物或作者内在情感; 4、描绘性音乐语言展现画面上事物、情境的具体音响特征; 5、说明性音乐语言叙事、阐述性的,补充或加强画面内容。 6、主题歌 主题音乐 插曲,103,音响语言:纪录片中除人声语言、音乐语言之外的所有一切有声语言的总称。 类别: 动作音响语言 、 自然音响语言、背景音响语言、机械音响语言、特殊音响语言。 作用:烘托气氛 增强真实感、扩展视野等。

45、,104,四、纪录片叙事视角: 1、主观视角: 以创作者的口吻或作品人物的的眼睛,直接观察生活、叙述内容和抒发情感的角度。多采取自述体的风格或主观式的叙述方式,具有鲜明的主体性和感情色彩。”第一人称“叙述方式。 2、客观视角: 站在旁观者的立场,依据事物的本来面貌再现生活的视角,它不是创作者主观感受的直接显露和抒发,而是具有较强的客观真实性和表现形态的自由性。”第三人称“叙述方式。 3、主客观交替视角: 主客观相结合交替出现的特殊视角,具有双重性。,105,五、中国纪录片发展脉络: 1、政治化纪录篇时期(19581977) 背景大跃进、政治化为主导、国家话语权。 实践 新闻纪录片时代。 创作以

46、宣传、灌输为主导,淡化主体意识; 题材有限、形式风格单一雷同;声画分离。 技术16毫米摄影机,不能声画同步。 影响有限,微弱。,106,2、人文化纪录片时期(19781992) 背景主流观念变革“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实践人文观念确立,纪实性栏目出现祖国 各地、地方台50分钟;一批优秀 纪录片播出话说长江话说运河 望长城沙与海藏北人家等。 技术ENG(Electronic News Gathering) 电子新闻 采集系统,摄录一体化使纪实成 为可能。发明于1968年,10年后进入中国。 创作纪实性 、人文性、 民族性的表达,题 材、风格 多样化的追求。,107,3、平民化纪录片时期(199

47、31998) 背景社会转型期:开放的、变化发展的。 实践纪录片栏目化:1993年2月上海台纪 录片编辑室、1993年5月1日央视东 方时空生活空间(百姓故事讲述 老百姓自己的故事);百姓意识与平民视 角;编导主体意识积极介入。 创作以人为主体的主题诉求,题材丰富边缘 化,淡化概念性表达,虚化现实背景, 群体创作与民间创作。,108,4、社会化纪录篇时期 (19992004) 背景市场化 收视率 实践社会化观念提出,市场与媒介话语权、媒介责任问题。纪录片精英追求与大众化(DV)走向并行。国际化的背景与影响。 创作多元化,关注现实,纪录片价值意义的本体追求。 参见何苏六著:中国电视纪录片史论 中国

48、传媒大学出版社2005年,109,六、纪录片价值意义探讨 人文价值 文献价值 社会价值 艺术价值 传播意义与审美价值,110,观摩: 舟舟的世界1992年 英和白99记事1999年 幼儿园2004年 导演:张以庆 1954年生于北京,当过工人、教师,现为湖北电视台纪录片导演、高级记者、中国电视纪录片学术委员会理事。,111,片名:幼儿园 片长:69分25秒 编导:张以庆 (湖北电视台) 摄像:刘德冬 类型:人文类纪录片 时间:2001-2004 第10屆上海電視節“白玉蘭”獎,幼兒圓獲人文類記錄片最佳創意獎 。2004广州国际纪录片大会最高奖。 该片是从2001年5月开始筹拍的,经过3、4个月的观察、试镜、选择拍摄对象等,于同年9月开拍,14个月后完成前期拍摄工作;“非典”之后的2003年9月,创作开始进入后期剪辑制作阶段。2004年3月修改并完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