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四小张祝红.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655943 上传时间:2019-04-30 格式:PPT 页数:15 大小:191.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沈四小张祝红.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沈四小张祝红.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沈四小张祝红.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沈四小张祝红.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沈四小张祝红.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沈四小张祝红.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沈四小张祝红.ppt(1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教学110读书笔记,沈四小 张祝红,前言,我们需要理念的引导,更需要实践的智慧; 我们要关注课改理念、教育思想,更要立足数学教学实践, 从身边的话题、问题研究起, 仰望星空,让我们找到前行的方向,获得精神的力量, 但方向唯有融入实践才能指引我们前行, 力量唯有根植大地才能源源不绝。,引领理念,观念是行动的先导。 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育思想 是深化教育改革、促进教育发展的先导。,一、教学实效:小学数学课堂的生命线,1.开展数学课堂教学实效研究有何特别的现实意义? “课堂教学实效性”,其意义在于通过触摸课堂教学更深层面的实质 问题,唤起广大教师研究探索的热情,使教师在“实效性”的大讨论中有 针对性

2、地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提高对课堂教学实效本质的再认识,提 升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2 .“课堂教学实效本质”指什么?它包括哪些方面? 课堂教学的实效主要指课堂教学的整体效果。包括:教学目标定位是 否准确?教学内容的选择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是否调动了学生的学 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课堂教学是否关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落实? 教学环节的设计是否关注了学生参与学习的过程?是否进行了有效的评价 与调控?是否帮助学生体验成绩,建立自信?是否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提 供了可能?,4 .提高课堂实效应遵循哪些原则?该如何做? 提高课堂实效应遵守以下四个原则:实事求是的原则;关注个性 差异的原则;科学性原则;

3、可行性原则。 教学中,应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有效捕捉、利用教学资源, 多层反馈有效调控,适当评价。教师要全面了解学生,尊重差异,有 的放矢地实施教学。,3 .课堂实效与教学质量、课堂效率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追求教学质量、讲求课堂效率是落实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基本保证。 高质量的课堂教学既要关注教师教的质量,又要关注学生学的质量,二 者缺一不可。教师要有课堂成本意识,要处理好“投入”与“产出”、“长 效”与“短效”、“可持续发展”与“暂时利益”的关系。,二、情感目标:“三维目标不可或缺的部分,1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具体内容及培养目标是什么?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具体内容及培养

4、目标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数学学习的积极反应;二是数学学习的 个体体验生活;三是数学学习价值的认同;四是数学学习的个性品质。,2 .在落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方面,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一是教师的育人意识不够,没有充分挖掘教学中情感态度与价值 观的培养因素,没有做落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有心人。 二是“两张皮”现象明显,即脱离具体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和学习 过程,孤立地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空洞说教,贴标签。 三是“泛化”现象突出。如为了让学生体验“数学活动充满探索与 创造”,教师把无须探究的内容拿来探究。,3 .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时,应注意什么? 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5、时,应坚持两个原则:一是持久 性原则。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属于长期性目标,必须在整个义务 教育阶段甚至更长的时间内持之以恒地培养,让学生逐步感受、体 验和内化才能实现。二是整合性原则。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依附于 知识发生、发展过程中的,是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 所以应该整合教学过程中的各种要素,结合具体教学内容和特定的 教学情境,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有机地渗出透。,4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体验的东西很多,哪方面的体验对培养学 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意义特别大? 一是再创造的体验。 二是成功的体验。,三、动态调控:生成性教学调控的艺术,1 .什么是生成性教学? 生成性教学是指在弹性预设的前提下

6、,在教学的展开过程 中 由教师和学生根据教学进展,构建教学活动的过程 。在师生、生 生合作、对话、碰撞中,出现超出教师预设方案的新问题、新情 况,这些新问题、新情况随着教学环境、学习主体、学习方式的 变化而变化,根据教师的不同处理而呈现出不同的价值,使课堂 呈现出动态变化的、生机勃勃的特点。,2 .在预设与生成的过程 中应注意哪些方面? (1)关注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认识水平,精心设计教学预案, 提高生成质量和水平。 (2)以生成为导向,提高预设的针对性、开放性、可变性。,3 .生成性教学有哪些误区?有何对策? (1)刻意的生成。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要关注两个层面,一是教学 目标的合理制定,

7、二是学生的接受水平。 (2)无引领的生成。 (3)虚假的生成。要想避免这种现象,就要提高问题的针对性。 (4)负面的生成 总之,针对以上各种误区,在生成笥教学中我们应该尽力追求自然、 真实、有效的动态生成,约不能为了生成而生成,也不能怕走进误区导 致该生成时不生成。,4 .生成性教学对教师提出了哪些要求? 生成性教学,对教师提出的要求是多方面的,尤其是教师个人的 综合素养,至少需要具备(1)丰富的文化底蕴,宽阔的视野,灵活的 思维。(2)精深的专业素养。(3)丰富的教学经验。(4)足够的教 学机智。(5)高超的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四、数学化:在纵向与横向中前行,1 .数学化的内涵是什么? 数

8、学化是弗赖登塔尔数学教育思想的核心,有横向数学化和纵向 数学化之分。横向数学化是把生活世界引向符合世界,纵向数学化是 在符合世界里,符号的生成、重塑和被使用。也可以这样理解:横向 数学化生成生活与数学的联系,纵向数学化生成抽象数学知识之间的 联系。,2 .数学化是数学教学的手段,还是目的?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 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也就 是经历横向数学化的过程。因此“数学化”,既是数学教学活动的目的, 也是实现目的的手段。,3 .创设数学活动让学生经历数学化的过程,要注意什么? 第一,处理好课前预设与课堂生成的关系。这就要求教

9、师应具有 教育机智,能够随机捕捉、把握、重组课堂信息,并进行有效的“即兴 操作”,促进教学深层互动、发展。 第二,通过数学化获得的知识与技能,需要通过练习或训练巩固。 第三,数学化容易被其结果湮灭,即结果一旦被掌握,人们很可 能就不理会它们的来源。为此,需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反思, 语言表达及与师生交流能够加强促进反思。,4 .数学化应该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主要包括哪些环节? 数学化的过程无疑是多样和丰富的,不是固定不变的程式和套路。 因此重要的是理解数学化的内涵,理解数学化所蕴藏的教育精神。通 过创造一个个数学化的教学案例,去解决我们在数学课程改革中遇到 的问题和困惑,不断改进教学实践。

10、,五、数学内涵:数学本质在教学中的体现,1 .小学数学的内涵包括哪几个方面?最本质的东西是什么? 数学是一个多元复合体,其内涵包括理论、方法、问题和符号 语言。最古老的数学产生于日常生活、生产中的计数和测量,经过 千百年的演绎、抽象、扩展,形成了一套经验知识,构成了一定的 理论体系,这些理论显然是数学的重要内涵。 数学内容的本质是模式的科学。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应该突出: (1)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 (2)数学规律的形成过程; (3)数学思想方法的提炼; (4)数学理性精神的体验。,2 .为了更好地把握数学的内涵,数学教师应该加强哪些方面的学习 与思考? (1)读一点数学方法论、数学教育哲学、数

11、学科学工作者发展史等 方面的书籍。 (2)备课时,针对所教知识,多查阅相关的专业书籍,弄清知识的 数学背景,“现学现用”。 (3)把自己学习、阅读或参加各类培训获得的思考,及时地通过教 研活动、博客和大家交流,或者写成反思、案例、论文等形式表达出 来,促进自己专业成长。,3 .在教学中要从哪些方面一体现小学数学内涵? 首先,也是最核心的,课堂教学要凸显数学知识的本质。 其次,要及时帮助学生把“生活数学”上升为“学校数学”。 再次,要积极帮助学生沟通知识的内在联系,促进学生主动“建构”。 最后,要有意识地渗透数学的思想方法。,六、促进学生主动建构的方式,1.小学阶段开展数学建模活动有什么意义?

12、其一,密切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让学生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其二,帮助学生学会数学地思考。 其三,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2 .数学建模一般要经过哪几个环节? (1)模型准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知识储备。 (2)模型假设与验证,引导学生针对问题特点和建模目的提出合理 假设。 (3)模型求解与确定,引导学生用分析、比较、综合、猜想、验证、 概括等思维方法自主构建数学模型。 (4)模型解释与应用,引导学生利用抽象出的模型解决实际问题。 (5)模型拓展,对模型进行适度的生成、拓展与重塑,派生出新的 数学模型。,3 .数学建模过程与数学化过程有何区别? 数学化可以分成横向数学化和纵向数学化。横向数学化是生成 生活。与数学的联系,纵向数学化是生成抽象数学之间的联系。当前, 对数学建模过程 有不同的认识,有人认为数学建模过程只是将现实 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也有人认为数学建模过程还模型的拓展。若按 前者之见,则数学建模只是数学化的一个方面,只是从现实生活问题 抽象出数学问题,即横向数学化过程;若按后者之见,则数学建模过 程中的模型拓展环节,可以脱离现实背景,在抽象的数学知识之间推 导、引申,由一个数学模型生成另一些数学模型,数学建模不仅与横 向数学化有联系,而且与纵向数学化也有联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