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建设ppt课件.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656864 上传时间:2019-04-30 格式:PPT 页数:47 大小:1.2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农村建设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新农村建设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新农村建设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亲,该文档总共4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农村建设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农村建设ppt课件.ppt(4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 化工0506班 胡 昌 勇 1501050626 制作 新农村 建设 u新农村建设的背景 u三农问题 u新农村建设二十字目 标 u大学生在新农村建设 中作用 一.新农村建 设的背景 1.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救济乡 村运动。 中国的乡村建设起始于上 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救济乡村 运动。它是知识分子在半殖民 地、半封建社会条件下进行的 社会改良,是“乡村建设救国” 论的理论表达和实验活动。 2.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人 民公社运动 新中国建立后,中国共产党为 了引导农民走社会主义道路,避 免贫富分化,同时也为了保证顺 利地从农村汲取工业化所需要的 资本原始积累,大搞“社会主义新 农村”建设。 1

2、955年以前,农业合作化的主要 形式是互助组;到1955年,全国合作 化运动形成一哄而起的局面;1958年 8月,中央作出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 的决议,全国人民公社化运动迅速展 开。由于片面追求 “一大二公”,这 个时期的农村建设最终导致了灾难性 的后果。1957至1960年,农村人均粮 食消费量下降了23.4%,大约有1500 3000万人因饥饿而非正常死亡。 3.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农村改 革 为了消除人民公社和“一大 二公”的弊端,上世纪80年代开 始了农村改革。改革的主要内容 包括: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发 展乡镇企业,实行村民自治制度 ,等等。 4.改革后的农 村 n粮食生产总 体呈下

3、滑趋 势,粮食增 产难度加大 。 n人均粮食占 有量减少。 原因在于粮 食总产量下 滑,而我国 人口在不断 增加。 (1 ) (2)农民收入增长缓慢 我国农民收入在经历20 世纪 80 年代初期快速增长阶段后,逐渐 转入长期慢速增长的阶段,进入90 年代后期以来,农民收入增长缓慢 更为明显。从1990 年到2002 年, 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了69.7% ,年 均增长4.45% ,比80年代增长速 度几乎慢了一倍。 (4)城乡收入差距不断 扩大 (5)政府对城乡投入差异 政府对城乡投入存在巨大差 异,城乡公共物品供给制度不均衡 ,农村公共物品的供给水平远远低 于城市。 如:2001 年农村小学总

4、经费 733. 4 亿元,生均经费为900 元,城 市和县镇小学经费540. 6 亿元,生 均经费为4015 元。城市小学生教 育经费人均占有量是农村占有量的 4. 44倍。 农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 2三农问题 重视农业、农村、农民问题 是我们党的一贯战略思想。“三农 ”问题始终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发 展的全局性和根本性问题,农业 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 农村稳则社会安。在新世纪新阶 段,我们必须始终不渝地高度重 视并认真解决好“三农”问题,不 断开创“三农”工作的新局面 。扎 扎实实规划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 村建设 -胡 锦涛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不仅关系到农业、农村的发 展和农民的富裕

5、,而且关系 到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和民 族的伟大复兴 。 - 温 家宝 1.农民问题 调查显示:19901994年间全国农 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5.5。同期负担 年均增长15.4,两者基本上是同步增长 ;19951998年间,农民人均纯收入年 均增长11.1,同期负担的年均增长6.4 ,负担增幅低于收入4.7个百分点,负 担呈相对减轻趋势。1998年农民负担出 现回落,连续多年的扩张势头得到初步抑 制,比上年减少了1.2。若按农民负担 管理条例规定的口径计算,1998年农民 人均税后负担为68.77元,比上年减少 1.73元,减少了2.5。 农民承受的不合理负担则越来越 沉重。据农业部农民负担

6、监督管理办 公室统计表明,1991年能够统计到的 农民支出的行政性事业费高达17.7亿 元,各种罚款23.1亿元,集资摊派41 亿元,其他社会负担38.1亿元。上述 各项合计,人均13.8元,占上年人均 纯收入的2.5。但是地方调查结果表 明,不合理负担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5 7,大大超过农业部的统计结果 。有关数据表明,不合理负担远远超 过了中央规定的5的警戒线。 2. 农村问题 农村稳定是整个社会稳定的基础,全面 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重点和难点都在 农村。我国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农村 尤其不发达。全国近13亿人口,62%以上在 农村。农村能否如期完成建设小康社会的各 项任务对全国来说

7、举足轻重;我国城市与农 村发展差距在拉大,农村文化、科技、教育 卫生、体育等现代文明远远落后于城市。缩 小城乡差距,不断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进而 大幅度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在农村完成全 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任务十分艰巨。 3.农业问题 (1)农业基础不牢 经营规模狭小,全国平均每个农户062公顷 耕地中分散在9-12个地块,1996年农户家庭经营耕 地规模面积只有0.52公顷,比1986年减少157 ,人均耕地更少,而且耕地细碎分割,零散经营。 人地矛盾突出,我国人均土地面积只有0777 公顷,不及世界平均水平的l3,我国耕地普查面积 为1347亿公顷(202亿亩),人均耕地只有 1120.6m2(

8、1.68亩),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 ,全国有666个县(区)人均耕地低于联合国粮农组 织确定的534平方米(0.8亩)的警戒线,其中463 个县(区)低于334平方米(0.5亩),而且全国 2/3的耕地分布在山区、丘陵、高原地区,全国33 的耕地受水土流失的危害。 增产不增收,1997年以后农民收入增 幅逐年下降,1997年与1996年相比由 9%降至4.6%,1998年又由46%降 至4.3%,1999年又由43%降至38 。 科技水平低,科技投入的长期不足, 严重影响农业科技开发和推广,农产品品 质单调和退化现象严重,农业科技成果转 化率低,农业教育和服务水平低,农业科 技第一线人员短

9、缺,农业粗放型增长方式 不适应农业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目前农 业科研体制也不合理。在92亿农村人口 中,平均每百个劳动力中,文盲、半文盲 达956人,小学文化34.49人,初中文 化4497人。但正是这些素质较低的人 口,却扮演着中国农业的主要角色。 (2)农业投入不足 1991-1994年财政支农资金分 别比上年下降91、89%、88 、6.0%,1995年国家财政对农业 投入总额为683亿元,国家财政支农 资金占国家基本建设支出的比重一直 持续下降。从“五五”时期的132降 到“七五”的84,由于国家财政支 农收入占GDP的比重下降,财政支农 支出占GDP的比重由1978年的43 下降到1

10、993年的1.3 (3)不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地膜,使1/5的耕地 受到污染,已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使土壤肥力 下降,土壤板结,生态环境的破坏每年造成2000 亿元损失。 (4)灾害频发,1975-1979年成灾面积率为 34.60%,1980-1984年为482,1985- 1989年为49.8%,1990-1999年为512, 1997年受灾面积达到5342万公顷,成灾面积为 3039万公顷,成灾率达567,我国洪灾和旱 灾频繁发生,1998年洪灾受灾达2229万公顷, 成灾1379万公项,经济损失达2551亿元人民币 ,2001年旱灾受害面积达2800万公顷,有2260 万农村人口和14

11、50万头大牧畜饮水困难。 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在政府工 作报告中指出,坚持把加强农业 、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 ,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政 府下了很大功夫:一是推进农业 结构调整。二是深化粮棉流通体 制改革。三是进行农村税费改革 试点。四是增加对农业和农村的 投入。五是加强农村扶贫开发。 六是引导农村劳动力合理有序流 动。 三. 新农村建 设二十字目 标 2005年10月,党的十六届五中全 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 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中指出 20字目标 : 生产发展 生活宽裕 乡风文明 村容整洁 管理民主 1、生产发展 新农村的物质基础 第一是生产性的建 设。 比如建

12、设农田 、水利设施、仓库 、晒场等。 要致富, 先修路。农村 里没有硬面公 路,一般都是 泥巴路,一下 雨,到处泥泞 ,一刮风到处 灰尘 农村的社会 事 业发展滞后,比 如 教育方面,学校 还 有一些危房。学 校 的基础设施也不 行, 比如网络都没通 。 农村还要通 电、通广播、通 电视 。在农村由 于地处偏远,有很多地方 还在使用最原始的照明工 具,更何谈电视,广播! 2、生活宽裕新农 村建设的核心目标 , 开辟各种增收渠道, 增加农民收入 统计数据显示,目 前全国一半的行政村 没有通自来水,60% 以上的农户还没有用 上卫生厕所。 3、乡风文明提高农民整体素 质 随着经济的发展,在城市中

13、出现的人情淡漠等现象,在农村 地区已经有出现的苗头;传统的 陋习在一些农村地区还广泛存在 。一些地方还攀比修造坟墓,甚 至出现豪华的活人墓。这些都与 新农村“乡风文明”的要求格格不 入,亟待改变。 新农民要 有文化科学知识 , 应该懂得生产方 面的技术以及市 场经济的一些知识 。 4、村容整洁改善农民 生存状态 农村的房舍、街道建 设缺乏规划,浪费大量土 地;通行条件差,给农民 的生产生活带来诸多不便 ;由于缺少硬件设施,加 上农民的不良生活习惯, 垃圾污染严重。另外,随 着一些农村地区非农产业 的发展,工业污染问题比 较明显 5、管理民主健全村民自治制度 目前,我国农村地区实行村民自治制度,

14、 2006年我国已全面取消农业 税,在“后农业税”时代,转变 乡镇政府职能是“管理民主”的 要求之一。乡镇政府要为本地 经济发展创造条件,担负起社会管理的职 责,为乡村提供公共服务。同时,乡镇 政府对村民自治进行正确引导。 在提出 新 农村建 设 以来, 国 家也得 到 了很好 的 成效 四. 大学生在新 农村建设中作 用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系统工 程,需要建立社会支农体系。大学生作 为一个整体,肩负着中华民族振兴的 希望,在三农问题日益突出的今天, 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遇到困难的关头 的时候,更需要他们的关注和努力。 大学生所拥有的热情、信念、精力、 学识,对解决三农问题将起到不可估 量

15、的作用。 对于大学生个人来讲,我们有很多 就是生长在农村,就更需要肩负起这份 责任,为解决三农问题贡献一份力量。 对于那些生长在城市当中,对三农缺乏 了解的大学生而言,观注三农,了解三 农,更是开阔思路端正认识的大好机会 。因此无论是作为一个整体还是作为独 立的个人,大学生都应当参与到这项事 业当中来。 u大学生参与新农 村建设是社会的需 要 大学生带着自己的蓬勃朝 气和新鲜观念,积极投身到 农村改革和发展大业中去, 有助于农村精神文明的发展 ,活跃农村的文化氛围。 大学生还是科学技术、信息的重要传 播者,他们可以把农业实用技术和高校的 科研成果直接带到农民中间加速农业科 技推广的步伐,使科学

16、技术更快得转变为 生产力。 大学生有专家、教授作为后盾解决 不了的难题可以带回学校,请专家、教授 帮助解决,再反馈给农民,做好专家与农 民之间的信息员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实现 了专家指导农业第一线生产的目的这对 实施科教兴农,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大学中的支农社团 当前很多想为农民做事情的青年学生志愿 者逐渐地在自己所在的高校建立了学生支 农社团,他们怀着对“三农”问题的共同关 注和对乡土中国的真挚感情,形成了一个 相互交流学习的志愿者网络。据不完全统 计,目前全国至少已有100所高校注册成 立了支农社团。如北京师范大学的“农民 之子 中国农村发展促进会“,华东师大“ 乡土建设学社”,;中华女子

17、学院“中国农 村妇女发展研究会”,天津科技大学“新希 望农村发展促进会”等。 全国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由中共中央宣传部、教 育部、共青团中央、全 国学联联合发起的全国 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 践活动已经连续举办了 五年。该项活动,已经 成为青年学生认识国情 ,增进与人民群众感情 的重要途径;成为培养 和提高青年学生实践能 力、创新能力和创业精 神的重要载体;成为青 年学生将爱国之志转化 为报国之举,推动农村 两个文明建设的有效手 段。 大学生参与新农村建设有利于自身 发展 参加新农村建设可以培养大学生的创造精神 和创新能力。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造精 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社会实践活动是培养大 学生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有效载体。在社会 实践活动中,大学生要动手解决农业生产实际 问题,会遇到方方面面复杂的问题。只有依托 自己掌握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同时动脑筋,想 办法,才能得以解决。从而培养大学生的创新 精神和实践能力。 参加新农村建设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 任感,陶冶情操。就农民是中国最大的弱势群 体而言,关心和参与新农村建设不仅是一种责 任,也是一种美德。 新农村建设可以 关系到我们每一个人 ,我们应该积极为建 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贡 献自己微薄之力,共 同建设一个和谐美好 的新农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