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题氨铵盐.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658983 上传时间:2019-05-01 格式:PPT 页数:14 大小:204.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课题氨铵盐.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一课题氨铵盐.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一课题氨铵盐.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一课题氨铵盐.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一课题氨铵盐.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课题氨铵盐.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课题氨铵盐.ppt(1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一、 课题: 氨 铵盐,寿昌中学-李丰平,第一课时,二、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1、氮族元素是在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学习后学习的又一主族元素,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碱金属、卤素、氧族元素和碳族元素,已能够运用氧化还原反应、物质结构与化学基础理论掌握元素化合物知识学习的方法,通过本章的学习,进一步学会运用基础理论知识,指导元素化合物知识学习的方法。 、氨是氮族元素重要的化合物,是化工工业制铵盐和硝酸的基础,并且通过氨的典型结构、性质和特点,使学生把握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理解理论指导实践,实践证明理论的学习方法。 、在教学大纲中氨的化学性质为C类要求。,高中生往往把知识分点学习,理论联系实践能力

2、较差,不能启用联系和想象的方法提高思维逻辑能力和分析、比较、归纳能力,不能以点带面、举一反三。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可持续学习的不足,以及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特制定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知识技能:学生能够掌握氨的结构、性质及两者之间的关系,训练学生的实验基本技能。,三、教学目的的确定和依据,()、能力方法: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实验探索能力,提高正确认知方法以及联系和区别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结构与性质的关系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对“实践理论实践”的认知规律的认识。 ()重点、难点: 重点:氨结构和氨的化学性质。 难点:结构和性质的关系。,高二学生已经具备学习元素化

3、合物知识的基础方法,初步掌握了物质结构、氧化还原反应等基础理论,但无法把理论的指导作用在化合物学习过程中体现出来,对“位、构、性”关系缺乏深入理解。他们已初步掌握了某些基本实验基础技能,且思维活跃,喜欢挖掘问题本质,因此以此为契机,变“验证实验”为“探究实验”,激发学习主动性,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四、学情分析,、顺序调整。先分析氨的结构,再学习氨的性质,突出结构对性质的决定作用。 、实验改动。变演示实验为分组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增加一组对比实验,增加浓氨水与浓硫酸、浓盐酸的对比,培养观察、分析和实验探究能力。 、增加液氨和氨水的比较,以及氨和铵的区别,培养比较、分析能力。 、重、难点的

4、突破。先依据N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和元素周期律、化学键理论推测NH3的结构。通过分析、比较的方法验证NH3的结构,以探究性实验为依托,氧化还原反应为指导,推测NH3的性质,用实验结果来证明,从而深刻理解“位、构、性”关系以及化学基础理论的指导作用。,五、教材处理,采取“活动探究构建”教学模式,通过具有实践性、探究性、创造性的活动,即通过实验探究、讨论分析等活动,不断构建、深化学生的认知结构,锻炼思想品质。以实现学生学习能力的全面发展。,六、教学方法:,以结构决定性质,性质体现结构为主线,以理论指导元素化合物学习为辅线,以实验探究为手段组织教学,注重师生互动,共分为以下几个环节: (一)、温

5、故知新,导入新课,巩固已学的物质结构知识,为学生学习氨性质做准备。 (二)、 新课教学,突出重点 、物理性质:展示收集好的NH3,对氨气进行直观认识,进而分组做喷泉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分析喷泉实验原理。 、分析液氨和氨水。从物质、分类、成分(所含微粒种类)、主要性质、存在条件等着手比较氨与铵,从微粒结构、存在、电性、性质进一步认识这两种微粒。 (见下页附表),七、教学内容及教学过程,附表一:液氨和氨水的比较,附表二:氨和铵( NH4 +)的比较,3、化学性质: 氨与水的反应:由氨的喷泉实验、氨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等实验,引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分析氨与水的反应。 氨与酸的反应:学生分组做对比实验

6、a.浓氨水和浓硫酸 b.浓氨水和浓盐酸 c.浓氨水和浓硝酸 (用玻璃棒蘸取,相互靠近,观察现象,分析原因。) 氨的催化氧化:由氨元素的化合价推导氨的还原性、呈现氨与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学生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复习应用氧化还原反应的相关内容。 氨气的用途:以性质决定用途为线索,引导学生从氨的性质来推断氨的用途.。,(三)、课堂小结:,再次突出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的学习线索,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四)、巩固练习: 课后习题一,巩固本节所学内容.,(五)、布置作业: 思考题:哪些物质还可以发生喷泉实验?如果取消喷泉实验装置中插入烧瓶中的滴管,如何引发喷泉实验。目的是深入理解喷泉实验的原理,引导学生思考的深度和广度,培养学生 的创新思维。,八、板书设计:,一、 氨的结构,二、物理性质,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 水(1:700),易液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