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章阴阳五行1阴阳ppt课件.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659734 上传时间:2019-05-01 格式:PPT 页数:39 大小:781.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章阴阳五行1阴阳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一章阴阳五行1阴阳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一章阴阳五行1阴阳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一章阴阳五行1阴阳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一章阴阳五行1阴阳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章阴阳五行1阴阳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章阴阳五行1阴阳ppt课件.ppt(3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 阴阳五行,暨南大学医学院 刘红杰,中医学,阴阳学说,五行学说,第一节 阴阳学说,一、阴阳的基本概念,原始意义:日光的向背,向日为阳,背日为阴。 引申意:气候的寒暖 古代思想家的应用:自然界各种事物和现象中普遍存在的、对立的两个方面。,阴阳的对立,阴阳的概念大约形成于周代 西周时期的诗歌中已有“阴阳”一词的多处记载,如诗经大雅中就有“既景乃冈,相其阴阳,观其流泉”的记叙。 周易中的易卦由阴爻(-)和阳爻()组成。 “- -”表示阴;“”表示阳。阴爻和阳爻分别以符号的形式标示了阴阳的概念。 春秋战国时期,医学家开始将阴阳概念应用于医学理论之中。如左传 昭公元年记载的“六气病源说”。,中医学

2、的阴阳概念,阴阳属于中国古代哲学范畴,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的概括,含有对立统一的概念,主要用以标明事物的属性特征和说明事物内部及事物之间的关系。,对阴阳概念需要着重理解的几点,1.对事物阴阳属性的划分有其特定标准,不可随意对换阴阳双方的属性。 “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张介宾注:征,证也。兆,见也。阴阳不可见,水火即其证而可见也。,2.相互关联的双方才可以用阴阳来表示,否则不可以用阴阳标示。也就是说,阴阳的适用有其特定范围。,阴阳,3.事物阴阳属性的相对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阴阳属性互相转化: 事物的阴阳属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相互转化

3、,阴可以转化为阳,阳也可以转化为阴。 例如: 动 静,(2)阴阳之中可再分阴阳:属性相反的两种事物或一事物内部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可以划分阴阳,而其中的任何一方又可以再分阴阳。 素问金匮真言论:“阴中有阴,阳中有阳。平旦至日中,天之阳,阳中之阳也;日中至黄昏,天之阳,阳中之阴也;合夜至鸡鸣,天之阴,阴中之阴也;鸡鸣至平旦,天之阴,阴中之阳也。” 平旦:清晨 。 合夜:黄昏向黑夜过渡之时,即暮夜 。 鸡鸣:指丑时,相当于半夜一至三点 。张介宾注:“冬 之鸡鸣在丑,阴之极也。”,(3)比较对象不同: 事物的阴阳属性往往是通过比较而划分的。若比较的对象发生了改变,那么事物的阴阳属性也可以发生改变。 例

4、:夏秋相比,秋属阴。 秋冬相比,秋属阳。,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阴阳之间可能存在的关系,对立制约,互根互用,消长平衡,相互转化,(一)对立制约,对立,指阴阳的属性特征而言。 制约,说明了二者之间的关系。 对立斗争使事物发生发展;相互制约,使事物在发展过程中又不至于太过。阴阳双方对立制约,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维持着一种平衡状态。,例1:春、夏、秋、冬四季有温、热、凉、寒的气候变化,春夏之所以温热,是因为春夏阳气上升抑制了秋冬的寒凉之气;秋冬之所以寒冷,是因为秋冬阴气上升抑制了春夏的温热之气的缘故。 例2:人体阴阳双方相互制约而达到协调平衡,则人体生命活动健康有序。,如果人体阴阳之间的对立制约关

5、系失调,动态平衡遭到了破坏,则标志着疾病的产生。 阴阳双方中的一方过于亢盛,则过度制约另一方而致其不足,称为“制约太过”。 阴阳,阴胜则阳病; 阳阴,阳胜则阴病。 阴阳双方中的一方过于虚弱,无力抑制另一方而致其相对偏盛,称为“制约不及”。 阴阳,阴虚则阳亢(相对); 阳阴,阳虚则阴盛(相对)。,(二)互根互用,互根,指阴阳各以相对的另一方为自己存在的前提,离开了一方,另一方不能单独存在。 如:明与暗、上与下。 互用,指阴阳双方不断地相互资生、促进和助长。 如:兴奋与抑制、气与血。 互根与互用不可分离,互用必须以互根为前提。,(三)消长平衡,消,减少;长,增加。 消长,反映了阴阳双方量的不断变化

6、。 平衡,反映了阴阳双方的变化状态。即通过阴阳的消长变化维持着一种动态平衡状态。,阴阳双方在一定限度内的消长变化,反映了事物之间对立制约和互根互用关系的协调平衡,在自然界可表征气候的正常变化,在人体则表征生命过程的协调有序。若阴阳的消长变化超越了正常的限度,在自然界表征异常的气候变化,在人体则表明疾病的发生。,平衡,健康,失衡,疾病,阴阳消长的形式(2类8种) 1.阴阳互为消长:在阴阳双方彼此对立制约的过程中,阴与阳之间可出现某一方增长而另一方消减,或某一方消减而另一方增长的互为消长的变化。前者称为阳长阴消或阴长阳消,后者称为阳消阴长或阴消阳长。 2. 阴阳皆消皆长:在阴阳双方互根互用的过程中

7、,阴与阳之间又会出现某一方增长而另一方亦增长,或某一方消减而另一方亦消减的皆消皆长的消长变化。前者称为阴随阳长或阳随阴长,后者称为阴随阳消或阳随阴消。,指一事物的总体属性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向着相反的方面转化,即阴可以转化为阳,阳也可以转化为阴。 转化必须具有一定的条件。,(四)相互转化,阴阳转化的形式(2种) 渐变:如一年四季之中的寒暑交替,一天之中的昼夜转化等,即属于“渐变”的形式。 突变:夏季酷热天气的骤冷和下冰雹;急性热病中由高热突然出现体温下降、四肢厥冷、面色苍白、冷汗淋漓、脉微欲绝等,即属于“突变”的形式。,三、阴阳学说在中医学的应用,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 说明人体的生理功能 说明人

8、体的病理变化 用于疾病的诊断 用于疾病的治疗 归纳药物的性味和作用,(一)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心阳中之阳 肺阳中之阴 五脏 肝阴中之阳 脏 (阴) 肾阴中之阴 腑 脾阴中之至阴 六腑 (阳),思考题 1、“背”、“腹”具体指人体哪些部位? 2、为什么五脏属阴、六腑属阳? 3、脾为什么被称为“阴中之至阴”?,(二)说明人体的生理功能,人体的生长壮老已的生命过程,是由阴阳双方来推动和调控的。 对人体具有温煦、推动作用的属阳, 对人体具有滋润、濡养作用的属阴 。,(三)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就是邪正斗争的过程。 正气,指人体的生理功能,包括人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和修复能力; 邪气,泛指

9、各种致病因素。,1.分析病因的阴阳属性,病邪可以分为阴、阳两大类。 阳邪致病,阳盛伤人体之阴,出现热证; 阴邪致病,阴盛伤人体之阳,出现寒证。,2.分析病理变化的基本规律,邪正之间的作用、斗争,均可用阴阳的消长失调来概括说明。 阴阳失调的主要表现形式是阴阳偏盛、阴阳偏衰和阴阳互损。,阴,阳,阴阳平衡,阴,阳,阴盛则寒 阴盛则阳病 实寒证,阴,阳,阳盛则热 阳盛则阴病 实热证,阴阳偏盛 阴阳任何一方高于正常水平的病理变化,阴,阳,阴,阳,阳虚则寒 虚寒证,阴虚则热 虚热证,阴阳偏衰 阴阳任何一方低于正常水平的病理变化,阴,阳,阴,阳,阴损及阳,阴阳互损,阳损及阴,思考题 阴阳两虚是阴阳低水平的平衡吗?,阴,阳,低水平的阴阳平衡,(四)用于疾病的诊断,(五)用于疾病的治疗 确定治疗原则,阴阳偏盛:损其有余(实则泻之) 阴阳偏衰:补其不足(虚则补之) 阴虚者,“壮水之主,以制阳光”,亦称“阳病治阴”。 阳虚者,“益火之源,以消阴翳”,亦称“阴病治阳”。,(六)归纳药物的性味和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