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柏拉图主义普罗提纳斯Plotinus第二部分.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659992 上传时间:2019-05-01 格式:PPT 页数:61 大小:388.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柏拉图主义普罗提纳斯Plotinus第二部分.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新柏拉图主义普罗提纳斯Plotinus第二部分.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新柏拉图主义普罗提纳斯Plotinus第二部分.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1页
亲,该文档总共6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柏拉图主义普罗提纳斯Plotinus第二部分.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柏拉图主义普罗提纳斯Plotinus第二部分.ppt(6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新柏拉圖主義 普羅提納斯(Plotinus) 第二部分,國立臺灣大學哲學系 苑舉正,1,【本著作除另有註明外,採取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台灣3.0版授權釋出】,西洋哲學史:單元 24,I. 對於普羅提納斯的三一系統做個別的描述:,A. 太一的特性(不可敘述) B. 理智(Intellect)的特性 C. 理智的三大特徵 D. 靈魂(soul)的特性 E. 材質,2,A. 太一的特性(不可敘述),從普羅提納斯的階層存有學中我們可以看得出來,原則能夠解釋對象的原因是自足(self-sufficient)的(也就是不需要去證明的,因為這是使得思想成為可能的形上學基礎)。 這個自足性同時

2、也預設了聯合性(即包含一切)。自足性與聯合性兩者合起來,共同構成了太一,它是絕對的、簡單的以及獨特的。,3,事實上,從哲學史的眼光來講,類似於太一的理念雖然曾經出現過(例如斯多噶哲學的神),但像普羅提納斯這麼有系統地說明太一概念的,卻極有可能是他的創見。 在他之前的哲學家,如亞里斯多德,已經有類似的概念,但是基本上是當作一種理智(intellect)來解釋,相較於此,普羅提納斯的理智概念還包含了多元性。因為在理智至少有思想與對象之間的差異,所以理智包含了多元的因素。而這也展示了普羅提納斯的思想比亞里斯多德的思想更為完善之處。,4,普羅提納斯的太一是獨特的、不會改變的,以及不受限制的。因此,我們

3、可以說太一不能夠被賦予任何特徵。太一也不能夠被思想所掌握,而且它的本質也沒有辦法被認知,因為任何思想太一的結果,都會因為思想本質的組合性而扭曲了太一的本質。 有的時候我們甚至可以說,所有太一就是如此如此的觀念都是不恰當的,或是說,用某種方式表達出太一是聯合的完整個體,而不僅僅是絕對簡單的本質,也都是不恰當的。,5,無論如何,即使太一是有可能被接觸的,甚至於在一種非認知的狀態下,與太一結為一體也有可能,但無論如何這是一種無法被表述的境界。有時這種境界可以視為一種渾為一體的原則,也就是說,與太一渾為一體的可能性超越所有概念化的可能。就這一點而言,我們不得不承認普羅提納斯的思想中充滿了神祕色彩。,6

4、,有趣的是,即使普羅提納斯認為太一的本質超越了語言的可能性,但是他依然嘗試著做出許多說明,但是這種作法並不包含邏輯上的不一致性。 太一的不可言說性主要指涉的意義是,我們不能夠為太一這個主詞提供任何述詞,因為任何敘述太一的方式將會包含太一的組合性,可是太一是簡單的。但是這並不表示我們不能談論關於太一的任何事情,尤其是有關,太一在存有學的地位。,7,有關於普羅提納斯所提出的太一的觀念,值得注意的另外一點是,它是唯一的,而且所有的事物都是從太一所衍生出來的,甚至在它之下,創造多元性的原則也都因太一而存在。從這個角度而言,我們認為普羅提納斯是一元論者。,8,B. 理智(Intellect)的特性:,理

5、智的首要特性在於它是僅次於太一的部分,也是柏拉圖哲學中形式的主體,也因此而成為真正的存有或是最初的存有。普羅提納斯將形式的範圍當成最基本的存有是透過定義而來的。每一種形式其本身或是對於其他的形式而言,都是導致於其他事物存在的根本原因。這個根本存在也可以是一種普遍性的理智,因為形式本身是理智經過思想所得出的結果,而因此理智針對形式所進行的思考,純粹是一種自我的思考。所以這種自我的思考所得到的知識也就是自我的知識(Self Knowledge)。,9,當普羅提納斯提出這個有關於形式內在於理智的論證的時候,最具有哲學意義的地方是在於說明:理智與形式是不能分離的。如果理智與形式是分離的話,那麼理智對於

6、形式所擁有的知識必須是從外在而取得的。,10,而同時正是因為形式是理智作出判斷的標準,所以如果理智在做判斷的時候,沒有這些標準,它就缺乏能夠知道什麼是形式的認知能力。也正是因為這個緣故,理智本身跟形式必須要有一個本質上的包含關係,並且成為理智思想中的一部分,否則的話,這將不會是知識的對象。尤其是,理智是一種最高知識的展現,所以這種知識型態中是不應該包含任何出錯的可能性。,11,因此,我們從這個觀點可以說,對於普羅提納斯而言,理智具有一種神聖的性格,這種性格不但導致它能夠擁有最高的知識,也使得將這種神聖的理智視之為根本的存有原則,間接地證成了有一種實在。 在這種實在之中,知識與存有,也就是知識論

7、與存有學,融合在一起。這個融合對於普羅提納斯而言,就是知識成為可能的條件,也是它的形上學的基本的原則。,12,C.理智的三大特徵,因此,理智的特徵就是它的整體性,而且這個整體性比感官世界來得更大。 這裡所謂的比感官世界大指的是:理智是不占據時空位置的,也因為這個緣故,理智不會因為時空條件而分散。這是理智的第一點特徵,也就是它既非時間的亦非空間的。,13,理智的第二個特徵是:部分與整體的關係。在理智之中的這個關係,並不僅僅是整體大過於部分的結合,而且是整體本身就是隱藏在每一個部分之中。 理智的第三個特徵是:對理智這個階層而言,沒有屬於把理智當成一個主詞以及對於這個主詞提出敘述的區別。換而言之,對

8、於普羅提納斯而言,理智做為一個實體,以及理智所導致的行為兩者之間沒有差別,都是這個實體的部分。,14,普羅提納斯這裡對於理智所進行的描述,受到柏拉圖哲學的影響,尤其是柏拉圖在對話錄中辯士篇裡所提出的五種類別,這五種類別是:存在、相同、相異、運動、以及靜止。普羅提納斯將這五種類別當作他的存有論中的基本原則。每一個原則都不同於其他原則,但是每一種原則同時也預設了它與其他原則彼此之間發生互動關係的可能。因此整體而言,這五種類別共同構成了理智或是使理智成為可能的實體。在這些類別下,才會因而導致特別的形式。,15,理智的整體概念隱含了如下觀念:理智的思想與日常的思想是不一樣的。理智透過非時間性的直覺掌握

9、到它的對象,以及所有對象與對象之間的關係。因此,理智所掌握的對象必然是整體,而不會應用到推理或是文字描述。 理智思想的本身就是它的思想的呈現,而這個思想也就是其他事物之所以成為可能的原因與原型。因此所有一般的自然現象,或是一般人的思想,都只是理智比較低層的展示而已。,16,D. 靈魂(soul)的特性,靈魂的特性可以分成三類: 第一類是靈魂的多重結構性; 第二類是靈魂的永恆性; 第三類,則是靈魂的獨立性。 整體而言,普羅提納斯的靈魂是在太一與理智相較下最具有多元功能的最高狀態(hypostases), 而且在概念上靈魂也是最不統一的。,17,靈魂的多重結構性:,靈魂就其整體而言,是屬於理智的、

10、感官世界的、以及個別的三種狀態。 靈魂透過身體而展現理性以及靈魂不透過身體而沒有理性,這兩者的區分。 靈魂是介於感知與材質的高低差別的結構狀態。,18,導致靈魂多重結構性的主要原因是因為靈魂屬於理智的世界,並因為理智的世界而創造了感官的世界。 感官世界本身是由材質(matter)所構成,其中包含非生命體以及一般生命體。 靈魂作為一個概念,散布在這三種世界中,也因為這個緣故,靈魂展現出多重結構外,其本身也可以說是一個整體。,19,同時,所有的個別靈魂也都能夠展現靈魂整體的樣貌。 靈魂的地位就是感官世界的靈魂與個人靈魂的集合。 這種表現靈魂的方式反映了普羅提納斯的兩項原則: 第一,靈魂是理智世界中

11、的成員,因而是真實世界; 第二,這個世界本身就是一個整體。,20,靈魂的永恆性:,靈魂的永恆性具有如下四點特色: 第一,靈魂屬於存在的生命; 第二,靈魂的存在沒有中斷,也沒有外延; 第三,靈魂等同於貫穿多種生命方式的集結; 第四,靈魂在使感官世界成為可能的同時,不斷地展現他與生命之間的連結。,21,靈魂的獨立性:,有關靈魂的獨立性,最主要探討的問題是: 靈魂與感官世界之間到底是一體還是有區別的。 首先,我們必須問,靈魂如何能夠在導致、支配、以及賦予感官世界以生命的同時,卻不會本身也分享了外延的本質?,22,有關靈魂的第二個問題是,靈魂如何能夠在外延的不同部分中運作的同時,而不會在空間上依照這些

12、不同的部分而區隔出各式各樣的靈魂? 如果靈魂可以區分,那麼它理智的部分將不復存在,或者是受到嚴重的挑戰。這是一個重大問題的關鍵,我們習慣認為靈魂存在於它賦予生命的身體之中。有關這些問題的答案,普羅提納斯的解答如下:,23,靈魂整體存在身體的每一個部分之中,而這種存在的方式使得靈魂不必面對分割的難題。而在不同的部位中,整體存在的靈魂其存有學上的地位不同於在空間中可以分離的身體。 普羅提納斯對於相關問題的另外一種答案是,身體存在於靈魂之中,這種說法的意思就如同是說,身體存在於光線之中以致於能夠被看到。這種透過被光照亮的隱喻同時也避免了將光進行分裂的問題,同樣的方式,身體被賦予生命的理由是因為靈魂的

13、存在。,24,無論如何,這些都是普羅提納斯用來解釋理智世界與感官世界的關聯的解答。 這些解答的主要關鍵就是,透過感官世界來解釋理智世界的過程當中,並不需要理智世界在感官世界當中占有實際的空間位置。,25,E. 材質,普羅提納斯系統的最底層是材質。材質就如同太一,沒有辦法作為被敘述的主詞,但是理由與太一正好相反。 太一是一個完整與完美的概念,所以我們沒有辦法用任何正面的描述來說明它是什麼。而材質正好相反,它是一個完完全全不真實、缺乏存在的一個概念,只以純粹潛在的方式存在。材質在普羅提納斯的系統當中,包含了如下幾種特性:,26,材質使得改變成為可能。 材質是個體形式(例如顏色、形狀等等)轉換的主要

14、原因。 物理對象或是個體是由材質與形式的組合而形成的,但材質本身不會改變,只是讓改變成為可能。,27,我們之所以能夠理解材質這種使改變成為可能的特性,來自於理性的判斷。 普羅提納斯認為材質不同於質量與空間,是完全不可決定的,也不帶有任何形式的,但是材質卻是個體在空間外延的原則。 材質是一個解釋的原則,也就是說,我們需要透過材質來解釋說明多元性的必要因素,但是材質本身並不是存在的原則。,28,II. 普羅提納斯與柏拉圖的區別:,第一個區別在於,普羅提納斯的系統中包含了邏輯的完整性,而柏拉圖哲學的主要目的則在於不斷地從不同觀點出發。柏拉圖不斷地超越可見的以及會改變的存在,目的是為了要到達永恆的存在

15、,並且不斷地從解決問題到製造新的問題出發,但從來沒有成功地以系統性地展現存在的完整論述。,29,普羅提納斯則是從不同的角度來呈現有關於存在階層性中的一元圖像。 透過解釋與分析來說明所有不同行為,將它們集結在一起,並以太一為最高的存有者。在普羅提納斯的系統中,這個宇宙包含了不斷地向外發展與向內反思、向外投射以及向內迴照,涉及極為龐大的價值內容,無論是關於知識還是倫理的。,30,普羅提納斯超越柏拉圖的第二個區別是對於絕對的存有,也就是太一的承認。 中期柏拉圖主義者認為所有存有者從太一底下獲得發生的來源以及出現的期待,這也是普羅提納斯與柏拉圖共享的立場。 但是,在關於太一的一個很重要的觀念上,普羅提

16、納斯與柏拉圖依然有所不同。,31,對柏拉圖而言,最高的理智是存有架構中的頂點,因此而不同於所有其他較低位置的存有者。 相對於此,普羅提納斯則將太一的位置提升至超越所有範疇與存有的系統之外,同時主張太一對於其他存有沒有任何立即而直接的影響。,32,普羅提納斯超越柏拉圖的第三點是,他不再對人類行為的道德意義作出倫理考量。 對柏拉圖來說,靈魂與心靈需要透過道德與理智的訓練才能夠獲得淨化的可能,尤其是在求知的過程當中,必須透過這樣的過程才能得到真實的知識,進入真實的實在,即使這意味著否定精神於來生之中實現這些目標。,33,根據亞里斯多德的觀點,美好的價值存在於形上學以及物理實在的思考,這些都只有可能發

17、生在現世之中。 普羅提納斯的觀念則與此不相同。他在超越一切的太一之下,從知識與愛的結合看到了靈魂的最終行動,而這個最終行動是可以在精神中實現的。在這個觀念中,普羅提納斯系統展現出他的宗教特性。而這也是在柏拉圖系統中只有暗示(饗宴篇對美的欲求)而未能在哲學系統中明示的部分。,34,第四點,普羅提納斯的宇宙完全是精神的,他是第一個清楚說明精神與物質間對立的哲學家。 在強調這個對立關係的同時,他並不認為材質世界真實存在。材質本身並不是純粹的存有物,因為所有使存在成為可能的實在體,都是精神的實在,而且這些實在的心靈就是他們的思想。,35,這一點與柏拉圖很不一樣,對於柏拉圖而言,所有的非精神狀態具有隱晦

18、存在的可能性。 對於亞里斯多德而言,介於物理與精神之間的存在被視作理所當然。 但是,普羅提納斯卻認為非精神的實在是不可能的。但是,這個意思並非指稱材質世界是虛幻的,而只是說,所有的實在(包含所謂的材質實在)都是精神實在中的一種,無論是以心靈狀態,還是以思想的方式呈現。,36,心靈與思想這兩種是無法分離的,正如同我們在一般的理解中,思想不可能在沒有心靈的狀態下存在,反之亦然。 所以這兩者皆為真實的,也是精神的。 因此就這一點而言,我們可以說普羅提納斯的立場融合以及提升柏拉圖對於實在本質所做的說明,將這個說明提升到理智事實的境界,與亞里斯多德的理智世界的思想合而為一。,37,III. 普羅提納斯哲

19、學系統朝向基督教哲學的發展:,第一點,太一的地位,或者說是最高的善。太一可以是一切發生的原因,而最高的善則是一切發展所朝向的目的。太一是一種絕對超越的理念,不可以被任何事物描述,但這不是因為它缺乏任何完美的因素,而是因為它超越了所有範疇的原因。,38,因此,我們可以說,太一是自己發生的原因,同時也是自己所愛的對象。為了避免區分出太一內在的分別,我們也不能說太一知不知道自己是使一切發生成為可能的特性,我們只能說太一覺識自我的存在,或是我們可以說,太一只是個思考的副產品。,39,普羅提納斯的自我思考的這個觀念同時表示善的自我輻射(radiation),這個意思是,善的理念透過思考傳遞出的對象並不如

20、善本身那麼豐富,但是善在傳遞的過程中並不因此而失去或減少任何內容。 另外太一不牽涉到起源與時間的概念,因為太一就是這樣一個永恆的概念,像是一潭源源不絕的泉水。太一所包含的善的理念正如同水向外湧現一樣,不斷地向外蔓延。,40,第二點,最高狀態的第二個內容就是理智,也可說是神聖心靈或是精神。 整體而言,就理智而言,所有的形上學因素都來自於太一,精神(理智)是所有存有形式中最高的,但是不同於太一,精神是可以被分析的,而且可以被作為敘述詞的主詞。,41,神聖心靈思考時,它的對象是所有思考形式的集合,在這一點上,我們可以看到柏拉圖哲學的影子,也就是所有依精神而出現的思想,都擁有共同的形式,而這些形式決定

21、了所有現在以及未來出現的原型(archetype)。,42,此外,由於這些形式與神聖心靈密集結合,它們本身就是活生生的理智,並且共同存在於神聖心靈之中,因此我們若能夠將太一與精神這兩種最高狀態結合在一起的話,我們在初步上可以看到這兩個概念集結共同構成了基督教自然神學中上帝的觀念。,43,事實上,基督教神學也確實應用了普羅提納斯哲學系統中這兩個最高狀態。但是,普羅提納斯與基督教神學的差別還是存在的,它們之間的不同點在於:上帝的位格,以及創造者與被創造者之間明顯的區別。,44,第三點,在關於基督教化的重要觀念是靈魂。靈魂是精神透過輻射所產生,並形成宇宙的生命以及指導生命的發展,並與宇宙生命的本身交

22、合在一起。它雖然不與太一結合,但是包含許多層面的相似性。靈魂也存在於材質之中,而且這一部分稱之為自然。但是在材質中的靈魂並不是處於積極運動狀態,甚至於可說是存在於消失的狀態之中。,45,靈魂還包含一種個人靈魂的層面,普羅提納斯稱此層面為不朽的精神。 這部分的主要功能在於使得我們能夠透過感官察覺外在世界,而這個部分同時也與普遍的靈魂交往,以發生直接結合的可能。 由於這種個人靈魂與普遍靈魂結合的關係,使得普羅提納斯的靈魂不滅的觀點能夠向下發展成為個人靈魂,向上發展則成為普遍靈魂。,46,當個人靈魂與身體結合時,個人靈魂如同柏拉圖哲學中所說的,就像是在肉體中被囚禁著一般。 從這個角度來說,普羅提納斯

23、也同意柏拉圖的看法,認為現世對於靈魂來說是一種懲罰,展現了墮落的結果,也是靈魂最不幸的存在方式。但有的時候,向下發展的個人靈魂來自於一個想要分享善的理念的慾望,而即使是最低層次的存有也會有這種分享善的理念的慾望。,47,第四點,在靈魂底下的階層是材質。 材質不是自然的。對亞里斯多德而言,材質就是一種接收形式的可能性,是純粹的潛在性,是需求以及否定的原則應用的對象,也是靈魂展現反思能力的最後的部分。 但是材質的存在是必要的,因為所有形態的善以及形式都是來自於共同善。這個共同善的觀念不但是完美的,而且其存有成為個別存在的形式的基礎。,48,但是,太一使得形式與存在成為可能的原則是有限制的,一個事物

24、若離太一愈遙遠,其所包含的形式與存在就愈少。 因此,總有一項事物是太一能夠影響事物存在以外的最終物質,在這項最終物質之後,沒有任何東西會包含形式或材質,這就是沒有形式的材質。 基於太一產生形式與存在的原則必然會有終點,而此原則的存在是必須的,因此我們可以推理材質的存在也是必須的。,49,同時,因為受到太一影響,所有的形式與存在也是一種善,所以,善的相反惡的存在,就缺乏了形式與存在。 所以,材質就像是缺乏形式與存在的事物,就是惡,也就是缺乏善的物質。所以,材質本身就真實存在而言,等同於不存在(Non-Being)。,50,第五點,人的生命是為了從靈魂的提升向上追求存在。 正如同太一以輻射的方式由

25、上而下提供形式與存在,人的生命就是對於向上追求的渴望,這種向上性就是一個努力的方向,而也因為透過反思,人才能夠了解這是一種努力的方向,同時也是一種努力的邀請。,51,從某種意義來講,靈魂與肉體結合,對於靈魂而言,這不是一種自然的展示,因為靈魂總是在導致痛苦、恐懼與死亡的肉體中尋找其存在的目的。 因此,生命就是一個淨化的過程,而在這過程當中,包含完美性的增加,透過實現不同的德性以增長生命成長的可能。,52,第六點,普羅提納斯同意三種認知的過程,這三種認知過程相對人的三位一體,即人的身體、靈魂與精神,也相對應於感官、理性與直覺。 感官為我們有關於大或小的印象提供認知的保證,透過理性我們可以反思以及

26、定義,最後是代表直覺的精神知識,透過精神我們能夠覺識到知識的存在,但未必能夠運用這些知識。,53,脫離俗世的主要目的是一種追求精神思考成為可能的自我訓練過程,其目的在追求內心的平靜與克制。在這個階層以上是一種與太一結合的神祕經驗,而這個是極少發生的結果,也是從一切事物中脫離而進行思考的結果。 這種思考的結果價值非常獨特,而且這種與太一結合的經驗,並不是人與人之間的結合,而是人與神聖精神的結合。這樣理解的主要原因是對於普羅提納斯而言,思想存在於位格之外。,54,IV. 結論,從新柏拉圖主義的系統中,我們可以看到它們的神正論(theodicy)的精神,足以與基督教神學匹配,但有兩件事在新柏拉圖主義

27、中需要特別注意:,55,第一,沒有出現創造者與被創造物的對立,但這不會因而使得普羅提納斯的觀念成為泛神論。因為太一做為一切事物起源的理念,這是普羅提納斯一切思想的核心。 從另外一個角度而言,雖然在新柏拉圖主義的系統當中,存在的階級之間沒有明顯的區分,但是在將太一排除在存在與位格之外的條件下,這個系統依然維持了本體論明確的差別。,56,第二,在普羅提納斯的系統當中,沒有任何超自然的觀念,即使有關於人的靈魂的觀念。可是,靈魂雖然能夠與最高的存有相通,卻不能與最高的太一結合。 這個觀點對強調超越自然、強調上帝恩典,同時強調重生的基督教而言,是不能接受的 。,57,基督教的教義中有許多超自然的部分,尤

28、其是上帝的靈魂與人的靈魂的結合。 整體而言,普羅提納斯的哲學扮演了從柏拉圖哲學到基督教神學之間的連接角色,但是普羅提納斯的哲學還是有其獨特的個性與角色:,58,第一,他提供了可以轉換以及採用的系統,中世紀哲學基本上採用了這一套系統; 第二,新柏拉圖主義提供了所有哲學理念的泉源,並且系統化了柏拉圖與亞里斯多德的哲學,成為延續到後來例如奧古斯丁等中世紀哲學家思考的方向。,59,第三,就新柏拉圖主義最純粹的形式而言,它為神學家提供了表現基督教教條最佳的神學系統,甚至於在很寬廣的程度上,為中世紀哲學的神祕主義鋪下了一條重要的線索。 從這個角度而言,新柏拉圖主義在發展中世紀哲學的真正角色並不是沒有爭議的。,60,版權聲明,6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