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校本研究为载体建设学习型组织.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662325 上传时间:2019-05-01 格式:PPT 页数:29 大小:1.1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以校本研究为载体建设学习型组织.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以校本研究为载体建设学习型组织.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以校本研究为载体建设学习型组织.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以校本研究为载体建设学习型组织.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以校本研究为载体建设学习型组织.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以校本研究为载体建设学习型组织.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以校本研究为载体建设学习型组织.ppt(2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以校本研究为载体 建设学习型组织,叶 平 湖北省教育科学研究所 副所长 研究员 Tel: 027-87869430(办) 62312305(小灵通) E-mail: 校本研究网:http:/ 赛伯时空网:http:/ 赛伯教育网志:http:/,2019/5/1,2,一、校本研究再认识 从校本研究到教师学习共同体,一、从校本研究到教师学习共同体,1、全省“校本研究”协作研究课题的回顾,中小学“校本研究”的推荐策略 湖北省校本研究协作课题的实践经验,核心要素 自我反思 同伴互助 专业引领,教师专业化成长,学校教育科研的发展走向 传统教研 教科研 校本研究(教研) 异化为考研 两张皮 促进学校发

2、展 中小学教育科研的转型: 由原来的 “自上而下”的、 “先开发理论然后推广实验”的“教育实验”模式,转向“自下而上”和“上下结合”的、针对“教育问题”并引起 “反思和行动” 的 “校本行动研究”。,2、校本研究标志着中小学教育科研的转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是将教学研究的重心下移到学校,以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研究的主体,理论和专业人员共同参加,强调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研究,即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又注重经验的总结、理论的提升、规律的探索和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保证新课程实验向纵深发展的新的推进策略。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 副司长 朱慕菊,这种教育研究, 有一个比喻叫做“

3、草根运动”。它是自下而上的教育研究。 它是来自于教育的活动场,来自于教师的职业场,教师在他的职业场里将表现出自发的热情。和以往的教育研究自上而下的申报项目,自上而下的批准项目不同。那种方式,很可能有一部分校长和老师是为了拿项目去申报项目的,拿了项目他不一定积极地去做,而且不一定能发动所有的教师去做。所以我认为,这样的教育研究是符合教育规律的。 中央教科所所长 朱小蔓 教授,校本教研制度建设和考试评价制度改革是顺利推进新课程改革的制度支撑,是全面实施素质的重要保障。 校本研究重点指向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办学以教师为本,教师是学校的第一资源。全面提高教师素质,是实施素质教育、推进新课程改革的关键。

4、因此,是否重视校本研修,以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已成为学校教育进步与倒退的分野。,3、校本研究内涵的再认识重新诠释教师专业发展,2019/5/1,9,反思关于“教师发展”的几个基本观点,“教师即研究者” 同义语是“教师专业化发展” 得到教师证照只是拿到了一把教师专业成长机会的钥匙而已。(Burke,1987) 专业化的教师必须具备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专业品质(三大标准) 专业知识:普通文化知识、学科知识、教育学知识 专业能力(专业技能):教学技巧、教育教学能力 专业品质(专业态度):专业理想、专业情操、专业性向、专业自我,反思1: 专业化发展的重点不在于学习专业知识,而在提高专业能力 专业知识在

5、达到一定程度后,与学生的学习成绩和教学效果已不存在明显的相关性,而专业能力(实践性知识)却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认知变量(如教师对教材的准备程度或智力水平)同学生的学习成绩只有很小的相关,这类变量充其量只是影响学生学习的作用不大的变量。这就是说,超出了某种最低的或临界的水平,这些因素对教师的教学效果就没有什么影响。 美奥苏贝尔,反思2: 把握好两类知识 “学”与“习”关系,提高教师专业能力 “明确知识”是关于事实和原理的知识 : What是什么; Why为什么; “缄默知识”本质上是理解力和领悟力: How如何做; Who谁拥有知识。 “明确知识”和“缄默知识”构成了知识“冰山”的上下层,分别由

6、“学”与“习”获取。 隐性知识显性化:“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可以相互转化,通过理论指导下的行动积累经验,通过反思创造新的知识。,反思3: 教师专业化的重新诠释从“技术性熟练者”走向“反思性实践者” 何谓教师的专业能力?要回答这个问题是极难的试描述一下构成这两难问题的两种逼近: 一种逼近是,把教师职业视为同现代所确立的其他专门职业(医生、律师等等)一样,受该专业领域的基础科学和应用科学(科学技术)的成熟度所支撑的专业化领域;在这里,教育实践是教学论、心理学的原理与技术的合理利用(技术性实践), 教师作为熟悉这些原理与技术的“技术熟练者”。 另一种逼近,是把教师职业视为在复杂的语脉中从事复杂问

7、题解决的文化的社会的实践领域,主张专业能力在于,主体地参与问题情境,同儿童形成活跃的关系,并且基于反思与推敲,提炼问题,选择、判断解决策略的“实践性学识”。 教师是以经验的反思为基础,面向儿童创造有价值的某种经验的“反思性实践家”,其专业成长的性质是,在复杂情境的问题解决过程中所形成的“实践性学识”的发展。 摘自 日 佐藤学课程与教师,第239240 页,以校为本教研制度建设,实质上是在推进新课程背景下教研工作领导方式、教师学习方式、工作方式、研究方式的一场深刻变革。 校本研究的主要内涵是教研活动的创新、教研文化的再造、教研制度的重构和学习型组织的建设。 深入推进“校本研究”,必须打造教师学习

8、共同体,为“实践性学识”的习得提供平台,使学校不仅成为学生成长的场所,同时也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摇篮,成为教师成就事业,不断学习和提高的学习型组织。,4、校本研究内涵的再认识建设学习型组织是深入开展校本研究的必然要求,2019/5/1,14,二、学习型社会与 教师学习型组织,二、学习型社会与教师学习型组织 1、学习型组织建设的宏观背景,党的十六大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中提出, 要:“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学习型社会 学习型社会是对现代社会发展特征的一种理论描述。学习型社会要求学习行为的社会化和普遍化, 学习行为的持续性和长久性。 它包括学习型公民

9、、学习型组织、学习型学校、学习型城市、学习型政党、学习型政府等内容。,关键词:学习型政党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 要“努力建设学习型政党”。当前,学习已经在党内形成为一项制度,并影响到全社会,正在推进学习型社会在中国的形成。 胡锦涛同志高度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多次提出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要作为一项制度长期坚持”。 截至2006年8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举行了34次集体学习。胡锦涛同志在这次集体学习中强调,必须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切实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推动我国教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人力资源强国,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

10、兴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和人力资源保证。,关键词:学习型组织 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麻省理工大学斯隆管理学院的彼得圣吉(Peter M. Senge)教授出版了第五项修炼,提出,学习型组织是这么一种组织:“在其中,大家得以不断突破自己的能力上限,创造真心向往的结果,培养全新、前瞻而开阔的思考方式,全力实现共同的抱负,以及不断一起学习如何共同学习”。 学习型组织是指通过培养弥漫于整个组织的学习气氛,充分发挥员工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而建立起来的一种有机的、高度柔性的、扁平的、符合人性的、能持续发展的组织。这种组织具有持续学习的能力,并在学习的基础上持续创新,以实现组织的可持续发展和个人的全面发展。,2、教

11、师学习型组织的构建,(1)教师学习型组织必须具有教师职场特点 即:以教师的“职业场”为基点,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基本指向, 以构建教师学习共同体的方式,为建立和实现学校发展的共同愿景,营造学习文化氛围,通过全员学习、团队学习、全程学习,改善心智模式,不断自我超越和与时俱进。 学习型组织是一个促使人们不断发现自己如何造成目前的处境,以及如何能够加以改变的地方。 彼德圣吉第五项修炼,(2)教师学习的特点与有效学习方式 教师的学习特点 教师的学习是基于经验的反思学习, 教师的学习是基于案例的情境学习, 教师的学习是基于问题的行动学习, 教师的学习是基于团体的合作学习。 教师读书 “教师读书”与一般的

12、“读书”方式不同,有效的“教师读书”应该采取类似彼得圣吉提倡的“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概念。,教师学习实际上是为了让教师针对自己的“教育问题”和“教育困惑”而获得“自我超越”的热情,改变“教育信念”;是为了让学校针对教师的“教育问题”和“教育困惑”提升学校的“办学理念”,构建学校文化。在此基础上组织读书学习和实践学习。,教师群体的有效学习方式 听(看)中学 (读书、听讲座、观课) 学; 做中学(实践学习,边干边学) 习; 把听懂的东西做出来(行为跟进) 行动; 把做好的东西说出来(隐性知识显性化)反思与案例。 学习内容(材料): 理论书本或口头报告,学习教育理念和工作中所需要的知识与经验; 教学

13、、教育、管理的实际场景或研究项目,在实践与改革试验中学习; 凡是已经知道的理念和听懂的经验,尽量结合自己的工作尝试,亲自体验; 凡是亲自做过的,提高绩效明显的事情,用细节描述或理性的话语表达。,(3)以校本研修的方式,打造教师学习共同体,建设教师学习型组织 校本研究课题的探索实践证明:以案例(课例)研究为载体的校本研修活动,已经初步具备了学习共同体“团体学习”、“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等的特征,是学习型组织的生长点和雏形。,宜昌会议典型: 宜昌市伍家岗实验小学“以案例研究为载体”开展校本研修,建设学习型组织的范例,示例:全省校本研究项目会议上原生态研究课 天光云影共徘徊、真实细腻的教学反

14、思故事,解读:以“案例研究”为载体,营造反思文化范围,先导小组引领,教研组连环跟进,全校性校本研修活动的持续发展与常规化 1、以叙事研究切入点,倡导个人反思,形成反思文化氛围,博客与沙龙交流,引导教师自主意识觉醒; 2、以观察研究为突破点,先导小组引领,管理层示范,发现梳理问题,强化个人反思,形成案例/课例,隐性知识显性化; 3、以教师对话为增长点,实施同伴互助,教研组剖析案例问题,深度汇谈与讨论,开放自我; 4、以教师需要为着眼点,实行专业引领。显性引领(听评推门课、模拟课堂)与隐性引领(读书交流、自主学习)相结合; 5、以问题解决为落脚点,促进行为跟进,改进教学设计和策略,提高教学质量和教

15、师专业能力; 6、以制度建设为支撑点,推动研修辐射,促进全校教师校本研修的常规化和持续开展,初步形成教师学习共同体。,特点: “五项修炼”与校本研修的结合,1、自我超越自我反思,实践性学识和专业成长 2、团体学习同伴互助,沟通交流与学习团队 3、系统思考专业引领,教研文化与学校文化建设 4、改善心智模式自主意识,开放自我 5、建立共同愿景办学理念,学生成长(素质教育)、教师发展(专业化发展), 使学校成为师生共同进步的精神家园。,特点:以开放的心态实现同伴互助和合作学习,一般的校内教研活动都是事前花几个小时的时间来讨论,事后却只用短短 30 分钟议论一下就结束了。事先之所以花那么多时间据说是为

16、了避免事后被说这说那。这种防御性姿态,以及观摩者对授课教师评头论足、一味指责别人缺点的研讨方式,都必须改变。 研讨教学问题的目的绝不是对授课情况的好坏进行评价,因为对上课好坏的议论只会彼此伤害。研讨的焦点应针对授课中的“困难”和“乐趣”所在,大家共同来分享,以达到教研的目的。因此,互相讨论这节课哪里有意思,哪里比较困难,学生有哪些表现,并通过相互交谈让学生学习时的具体样子重新浮现出来,这样的教学研讨才是每位教师所期待的。 摘自日佐藤学 静悄悄的革命,特点:积极倡导“深度汇谈”,团体学习的修炼从“深度汇谈”开始。“深度汇谈”是一个团体的所有成员,摊出心中的假设,而进入真正一起思考的能力。 (通常

17、)讨论都是为了使个人的看法获得群体的接受。为了强化你自己的看法,你可能偶尔接受别人的部分看法,但是基本上你是想要使自己的看法胜过别人。 我们需要一种不同的沟通方式,即“深度汇谈”,大家以多样的观点探讨复杂的难题,每个人摊出心中的假设,并自由交换他们的想法。在一种无拘无束的探索中,人人将深藏的经验与想法完全浮现出来,而超过他们各自的想法。 摘自美彼德圣吉第五项修炼,特点:让教师活出生命的意义,学习型组织的真谛:活出生命的意义。 系统思考可以使我们了解学习型组织最重要的部分,也就是以一种新的方式使我们重新认识自己与所处的世界:一种心灵的转变,从将问题看作是由“外面”某些人或事所引起的,转变为看到自

18、己的行动如何造成问题。(彼德圣吉) 在经历了若干年的教师工作之后,我得到了一个令人惶恐的结论:教育的成功和失败,我是决定性因素,我个人采用的方法和每天的情绪是造成学习气氛和情境的主因。身为老师,我具有极大的力量,能够让孩子们活得愉快或悲惨,我可以是制造痛苦的工具也可以是启发灵感的媒介,我能让人丢脸也能让人开心,能伤人也可以救人。 (美国心理学家 古诺特博士 ),特点:建立教师学习共同体,让学校从内部开始变化 建立教师学习共同体,让学校从内部发生变化,至少需要三年。第一年在学校里建立教师间公开授课的校内教研体制;第二年,提高研讨会的质量,以授课方式和教研活动为中心,重新建构学校的内部组织、机构;第三年,以学生和教师有目共睹的转变为依据,把新的授课方式和课程设置正式固定下来,通过如此三年的教研活动,学校就可能成为一所像样的学校了。 日佐藤学:静悄悄的革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