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气开采第九章.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662360 上传时间:2019-05-01 格式:PPT 页数:122 大小:1.5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油气开采第九章.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22页
油气开采第九章.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22页
油气开采第九章.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22页
油气开采第九章.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22页
油气开采第九章.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油气开采第九章.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油气开采第九章.ppt(12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九章 有杆泵采油方法,第三章,有杆泵采油,游梁式有杆泵采油:其结构简单、适应性强和寿命长,地面驱动螺杆泵采油,掌握抽油装置和泵的工作原理 影响泵效的因素及提高泵效的措施 深井泵工作状况分析方法,本章内容,第一节 抽油装置及泵的工作原理,抽油装置 用的最广泛的是游梁式深井泵抽油装置,第九章第一节,第一节 抽油装置及泵的工作原理,抽油装置 组成:三抽为主( 抽油机,抽油杆,抽油泵)+辅助装置,第九章第一节,第一节 抽油装置及泵的工作原理,抽油机(主要是地面设备) 游梁式抽油机是通过游梁与曲柄连杆机构将曲柄的圆周运动转变为驴头的上、下摆动。按结构不同可将其分为常规型和前置型两类。为了提高冲程、节约

2、能源及改善抽油机的结构特性和受力状态,国内外还出现了许多变形抽油机。,第九章第一节,分类,游梁,无游梁,第一节 抽油装置及泵的工作原理,常规型游梁式抽油机,第九章第一节,目前油田用的最多,常规型:支架在驴头和曲柄连杆之间,上、下冲程时间相等。,前置型:减速箱在支架的前面,缩短了游梁的长度,减小了抽油机的规格尺寸,上、下冲程时间不等,从而降低了上冲程的v、a和动载荷及减速箱的 和需要的电机功率。,变形:异相型、旋转驴头式、大轮式以及六杆式双游梁。提高冲程、节约能源及改善抽油机的结构特性和受力状态,游梁,支架在驴头和曲柄连杆之间,上、下冲程时间相等。,减速箱在支架的前面,缩短了游梁的长度,减小了抽

3、油机的规格尺寸,上、下冲程时间不等,从而降低了上冲程的v、a和动载荷及减速箱的 和需要的电机功率。,第一节 抽油装置及泵的工作原理,无游梁式抽油机 为了减轻抽油机重量,扩大设备的使用范围以及改善其技术经济指标,特点多为长冲程低冲次,适合于深井和稠油井采油。目前,无游梁式抽油机主要有:链条式、增距式和宽带式抽油机。,第九章第一节,第一节 抽油装置及泵的工作原理,深井泵(抽油泵) 抽油泵是有杆泵抽有系统中的主要设备。主要由工作筒(外筒和衬套)、活(柱)塞及阀(游动阀和固定阀)组成,见下图所示。游动阀又称为排出阀;固定阀又称为吸入阀。抽油泵按其结构不同可分为管式泵和杆式泵。,第九章第一节,第一节 抽

4、油装置及泵的工作原理,深井泵分类,第九章第一节,第一节 抽油装置及泵的工作原理,管式泵 管式泵 是把外筒和衬套在地面组装好后,接在油管下部先下入井内,然后投入固定阀,最后把活塞接在抽油杆柱下端下入泵筒内。 特 点 结构简单、成本低;泵径大,排量大;检泵时需起出油管,修井工作量大。 应用范围 下泵深度不大、产量较高的井。,第九章第一节,第一节 抽油装置及泵的工作原理,杆式泵 杆式泵是整个泵在地面组装好后接在抽油杆柱的下端,整体通过油管下入井内,由预先安装在油管预定位置上的卡簧固定在油管上。 特 点 检泵不需起出油管,检泵方便;结构复杂,制造成本高;排量小。 应用范围 下泵深度较大,但产量较低的井

5、 。,第九章第一节,第一节 抽油装置及泵的工作原理,光杆与抽油杆 光杆:联接驴头钢丝绳与井下抽油杆,并同井口盘根盒配合密封井口。,第九章第一节,第一节 抽油装置及泵的工作原理,抽油杆 普通型抽油杆:结构简单、制造容易、成本低;直径小,有利于在油管中上下运行。主要用于常规有杆泵抽油方式。 玻璃纤维抽油杆:耐腐蚀,寿命长;重量轻,有利于降低抽油机悬点载荷和节约能量;弹性模量小,可实现超冲程,有利于提高泵效。 空心抽油杆:由空心圆管制成,成本较高,可用于热油循环和热电缆加热等特殊抽油工艺,也可以通过空心通道向井内添加化学药剂。适用于高含蜡、高凝固点的稠油井。,第九章第一节,第一节 抽油装置及泵的工作

6、原理,泵的工作原理 悬点(或活塞)在上、下死点间的位移,称为光杆冲程(或活塞冲程),用S(或Sp)来表示。 活塞上下运动一次称为一个冲程,分为上冲程和下冲程,在一个冲程内完成进油和排油。 每分钟内完成上、下冲程的次数称为冲次,用n来表示。,第九章第一节,第一节 抽油装置及泵的工作原理,泵的工作原理,第九章第一节,冲程,上冲程:抽油杆柱带动活塞向上运动。游动阀关闭,泵内压力降低。固定阀在沉没压力与泵内压力构成的压差作用下,克服重力而被打开,原油进泵而井口排油。,下冲程:抽油杆柱带动活塞向下运动。固定阀关闭,游动阀打开,当泵内压力升高到大于活塞以上液柱压力和游动阀重力时,游动阀被顶开,泵内液体排向

7、油管。,沉没压力:作用在泵上的环形空间液柱压力。,第一节 抽油装置及泵的工作原理,上冲程 如果活塞上提之前油管内已充满液体,在井口将排出相当于活塞冲程长度的一段液体。 原来作用在固定阀上的油管内的液柱将从油管转移到活塞上,从而引起抽油杆柱的伸长和油管的缩短 驴头上承受的静载荷为抽油杆柱质量加上活塞以上的液柱质量 上冲程是泵内吸入液体而井口排出液体的过程,造成泵吸入的条件是泵内压力(吸入压力)低于沉没压力,第九章第一节,第一节 抽油装置及泵的工作原理,下冲程 由于有相当于活塞冲程长度的一段光杆从井外进入油管,将排挤出相当于这段光杆体积的液体。 原来作用在活塞上的液柱质量转移到固定阀上,从而引起抽

8、油杆柱的缩短和油管的伸长 下冲程是泵向油管内排液的过程,造成泵排出液体的条件是泵内压力(排出压力)高于活塞以上的液柱压力,第九章第一节,第二节 泵效的影响因素及提高措施,泵的理论排量 理想情况下,活塞上、下一次进入和排出的液体都等于活塞让出的体积: 每日的排量为:,第九章第二节,与泵径有关的系数,第二节 泵效的影响因素及提高措施,泵效定义,第九章第二节,在抽油井生产过程中,泵的实际排量 常小于其理论排量 ,二者的比值称为泵的容积效率 ,油田通称为泵效,即,正常情况下,若泵效为0.70.8,就不错了 实际情况下,平均泵效低于0.7 ,甚至小于0.3,活塞让出体积,油进泵,油从泵内排出,1、抽油杆

9、柱和油管柱的弹性伸缩 2、气体和充不满的影响 3、漏失,第二节 泵效的影响因素及提高措施,泵效的影响因素 从泵三个基本工作环节出发: 影响泵效的因素主要有:,要提高泵效,就必须设法减少上述三个方面的影响,抽油杆柱和油管柱的弹性伸缩,将减小活塞冲程,因而降低泵效。活塞冲程小于光杆冲程是造成泵效小于1的不可避免因素。抽油杆柱和油管柱的弹性伸缩量越大,活塞冲程与光杆冲程的差别也就越大,泵效也就越低。抽油杆柱所受的载荷性质不同,则伸缩变形的性质与程度也不同。 主要有静载荷和动载荷构成,动载荷由惯性载荷和振动载荷构成。,1. 抽油杆和油管弹性伸缩对活塞冲程的影响,(1) 静载荷对活塞冲程的影响,上冲程中

10、:抽油杆加载,油管卸载。,1)A B驴头上移,游动阀关闭, 抽油杆弹性伸长r 。,2)B B时油管卸载,缩短t ,活塞与衬套无相对位移,固定阀关闭。,3)B C吸入阀打开,BC=Sp =S-(r + t )=S- ,1. 抽油杆和油管弹性伸缩对活塞冲程的影响,活塞未动,无效位移,下冲程时:固定阀立即关闭。,1)C D,抽油杆卸载,缩短r ; 2)D D,油管加载,伸长t ; 3)D E,游动阀打开,DE=Sp=S-(r + t ),*实际上,抽油杆和油管的伸缩是同时进行的。 由于抽油杆柱与油管柱的弹性伸缩使活塞冲程小于光杆冲程的值,称为冲程损失。,活塞冲程 :,根据广义虎克定律 :,推导如下:

11、,(2) 惯性载荷对活塞冲程的影响,上死点:aA 最大,向下;Fi最大,向上,杆压缩,多向上移动iu ; 下死点:aA 最大,向上;Fi最大,向下,杆拉长,多向下移动id,活塞冲程比只有静载荷作用时要增加 :,由于抽油杆柱上各点的惯性力不同,故取其平均值。根据广义虎克定律可得:,1. 抽油杆和油管弹性伸缩对活塞冲程的影响,则,在静载荷和惯性载荷的共同作用下,活塞冲程为:,考虑到弹性波在抽油杆中的传播速度 ,上式还可写成:,其中:,证明如下:,*惯性载荷虽然增加sp ,同时使悬点最大载荷增加,最小载荷降低,杆受力条件变差。所以,不采用增加惯性载荷的方法增加sp ,即不采用快速抽汲。,(3) 振动

12、载荷对活塞冲程的影响 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表明:抽油杆柱本身振动的位相在上、下冲程中几乎是对称的,即如在上冲程末抽油杆柱伸长,则在下冲程末抽油杆柱缩短;反之亦然。,气锁:由于气体在泵内的压缩和膨胀,使得吸入阀(固定阀)无法打开而抽不出油,这种现象称为“气锁”。常用充满系数来表示气体的影响程度 充满系数:是指每冲次吸入泵内的原油(或液体)的体积 与活塞让出容积 之比,即,2. 气体和充不满的影响,泵的充满系数与泵内气油比及泵的结构有关。 定义 为泵内的气油比; 为泵的余隙比;,则:,可导出充满系数表达式为:,推导过程如下:,讨论:,抽油泵在工作时,由于各种原因将产生漏失,使泵效降低。影响泵效的漏失

13、主要有: 1) 排出部分漏失:指活塞与衬套的间隙漏失和游动阀漏失,将减少泵内排出的油量。 2) 吸入部分漏失:指固定阀漏失,它将会减少进入泵内的油量。 3) 其它部分漏失:由于油管丝扣、泵的连接部分及泄油器不严,都将降低泵效。,3. 漏失的影响,泵效的高低,是反映抽油设备利用率和管理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泵效同油层条件有相当密切的关系,因此,提高泵效的一个重要方面是要从油层着手,保证油层有足够的供液能力。,油层:对注水开发油田:加强注水,实施增产措施 对于井筒方面: 提高泵效应采取下述措施。,第二节 泵效的影响因素及提高措施,泵效的提高措施,1. 选择合理的工作方式 选择合理的工作方式来提高泵效

14、的基本原则是: 1) 当抽油机已选定,并且设备能力足够大时,在保证产量的前提下,应以获得最高泵效为基本出发点来调整抽汲参数。 2) 当产量不限时,应在设备条件允许的前提下,以获得尽可能大的产量来提高泵效。 调整抽汲参数时,在保证Ap、S和n的乘积不变(即理论排量一定)的条件下,虽然可以任意调整三个参数,但当其组合不同时,冲程损失、气体的影响及漏失的影响也不同。此外,对于深井抽汲时,要充分注意振动载荷影响的s和n配合不利区。,2. 使用油管锚 使用油管锚将油管下端固定,则可消除油管变形,从而减小冲程损失。 3. 合理利用气体能量及减少气体影响,合理利用套管气,带喷井:利用气能举油,加油嘴控制 不

15、带喷井:稳定液面和产量,减少脱气后引起的油粘度增加,正常抽油井:,增加沉没度,或安装气锚以减少气体进泵,第三节 抽油泵工况分析,抽油泵工作状况的好坏,直接影响抽油井的系统效率,因此,需要经常进行分析,以采取相应的措施。 分析依据:地面实测示功图。 示功图:悬点载荷同悬点位移之间的关系曲线图,它实际上直接反映的是光杆的工作情况,因此又称为光杆示功图或地面示功图。 实际井将受泵制造质量、安装质量,以及砂、蜡、水、气、稠油和腐蚀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所以,实测示功图的形状很不规则,需对照理论示功图分析。,第九章第三节,一、 理论示功图分析 1. 静载荷作用的理论示功图,绘制步骤: 1)计算 , ,; 2

16、)利用力比,减程比,折算W,Sp ; 3)绘图。 静载荷作用的理论示功图为一平行四边形。,ABC为上冲程静载变化线:,A:下死点,静载Wrl, 开 关, 关。AB:加载线,加载过程, 关 , 关。B:加载完毕, , 关 , 关 开 。BC:吸入过程,BC=Sp, 关 , 开。 C:上死点。,上冲程,游动阀,固定阀,CDA为下冲程静载变化线 :,C:上死点,静载 , 关, 开 关;CD:卸载线,卸载过程, 关, 关;D:卸载完毕, ,关 开, 关;DA:排出过程,DA=Sp, 开, 关(相对位移); A:下死点。,下冲程,游动阀,固定阀,*若不计杆管弹性,静载作用下理论示功图为矩形。,2. 惯性

17、和振动载荷作用的理论示功图,(1)惯性载荷,前半:由大变小的向下的惯性力,(加载); 后半:由小变大的向上的惯性力,(减载);,上冲程,前半:由大变小的向上的惯性力,(减载); 后半:由小变大的向下的惯性力,(加载);,下冲程,(2)振动载荷 叠加在四边形ABCD上。振动发生在粘性液体中,为阻尼振动,逐渐减弱。另外,由于振动载荷的方向具有对称性,反映在示功图上的振动载荷也是按上、下冲程对称的。,3. 气体影响下的理论示功图,由于气体很容易被压缩,表现在示功图上便是加载和卸载缓慢。呈现明显的“刀把”形。,原因:在下冲程末余隙内还残存一定数量的溶解气,上冲程开始后泵内的压力因气体膨胀而不能很快降低

18、,使吸入阀打开滞后(B点)、加载缓慢。 下冲程由于气体受压缩,泵内压力不能迅速提高,排出阀打开滞后(D点),因此使得卸载变得缓慢(CD)。 气体影响使泵效降低值为:,充不满的示功图(供液不足,稠油):下冲程开始卸载缓慢,只有活塞遇液面后才开始快速卸载。,4. 漏失影响下的理论示功图 漏失的影响与漏失程度、运动过程以及抽汲速度有关。即:漏失越严重,对示功图影响越大;,(1)排出部分漏失(只发生在上冲程) 1)上冲程 :排除阀座封不严,活塞与衬套间隙,使活塞上部液体漏到活塞下部的工作筒内,漏失量岁泵内压力的减少而增大,因漏失液体对活塞有向上的“顶托”作用,所以悬点载荷不能及时上升到最大值(油B B

19、),使加载缓慢。 2)上后半冲程:活塞上行速度减慢,在 (C点),又出现了漏失液体的“顶托”作用,使悬点负荷提前卸载,到上死点时,悬点载荷已降至C点。 有效行程 , 3)当漏失量很大时,由于漏失液体对活塞的“顶托”作用很大,上冲程载荷远低于最大载荷AC,使吸入阀始终关闭,泵排量为0。,(2)吸入部分漏失(只发生在下冲程) 下冲程开始后,由于吸入阀漏失使泵内压力不能及时提高,延缓了卸载过程,同时,使排出阀不能及时打开。吸入部分漏失造成排出阀打开滞后(DD)和提前关闭(AA),活塞的有效排出冲程:,二、 典型示功图分析 典型示功图是指某一因素影响十分明显,示功图的形状反映了该因素影响的基本特征。尽

20、管实际情况很复杂,但总是存在一个最主要因素,因此可根据示功图判断泵的工作状况。, 三、 抽油井计算机诊断技术 抽油井计算机诊断技术是将实测地面示功图利用数学的方法,借助于计算机求出抽油杆柱任一截面上的载荷与位移,同时绘出井下抽油泵的示功图,以此判断并分析抽油泵乃致整个抽油设备的工作状况。 1. 诊断技术的理论基础 把抽油杆柱作为一根井下动态的传导线,其下端的泵作用为发送器,上端的动力仪作为接收器。井下泵的工作状况以应力波的形式沿抽油杆柱以声波速度传递到地面。把地面记录的资料经过数据处理,就可定量地推断泵的工作情况。应力波在抽油杆柱中的传播过程可用带阻尼的波动方程来描述,2诊断技术的应用 把地面

21、示功图数据用计算机进行数字处理后,由于消除了抽油杆柱的变形和粘滞阻力以及振动和惯性的影响,将会得到形状简单而又能真实反映泵工作状况的井下示功图。,(a)表明理想情况下(油管锚定、无气体影响和漏失等)泵的示功图为一矩形,长边为活塞冲程,短边为液体载荷。,(b)为一平行四边形,由于其存在冲程损失,表明油管未锚定。 (c)为油管锚定,只有气体影响泵的理论示功图。活塞的有效排出冲程为 ,泵的充满程度则为,(d)较气体影响的卸载线陡直,反映出供液不足。 (e) 为排出部分漏失 (f)吸入部分漏失。,第七节 有杆泵采油系统选择设计,新投产或转抽的油井,要合理地选择抽油设备,油井投产后,必须检验设计效果,设

22、备的工作状况和油层工作状况发生变化时,要对原有的设计进行调整,需要对采油系统选择设计,进行有杆泵采油井的系统选择设计应遵循的原则是: 1)符合油井及油层的工作条件 2)充分发挥油层的生产能力 3)设备利用率较高且有较长的免修期 4)有较高的系统效率和经济效益。,将有杆泵系统从油层到地面,作为统一的系统来进行合理地选择设计,其步骤为: 1) 根据油井产能和设计排量确定井底流压; 2) 根据油井条件确定沉没度和沉没压力; 3) 应用多相垂直管流理论或相关式确定下泵深度; 4) 根据油井条件和设备性能确定冲程和冲次; 5) 根据设计排量、冲程和冲次,以及油井条件选择抽油泵;,6) 选择抽油杆,确定抽

23、油杆柱的组合; 7) 选择抽油机、减速箱、电动机及其它附属设备 一、 井底流压的确定 井底流压是根据油井产能和设计排量来确定的。当设计排量一定时,由油井产能可确定相应排量下的井底流压。设计排量一般是由配产方案给出的。由IPR曲线求流压。,二、 沉没度和沉没压力的确定 沉没度是根据油井的产量、气油比、原油粘度、含水率以及泵的进口设备等条件来确定。确定沉没度的一般原则是: 1) 生产气油比较低(80m3/m3),并且控制套管压力生产时,沉没度应保持在150 m以上; 3) 当产液量高、液体粘度大(如稠油或油水乳化液时),沉没度还应更高一些,大于200m. 4)装气锚时,沉没度应小些。,当沉没度确定

24、后,便可利用有关方法计算或根据静液柱估算泵吸入口压力Pin。Pin=Pc+Ps 三、 下泵深度的确定,当井底流压pwf和泵吸入口压力Pin确定之后,应用多相管流计算方法,可求出泵吸入口在油层中部以上的高度Hp,则下泵深度Lp为油层中部深度Ho减去Hp 。,四、 冲程和冲次的确定 冲程和冲次是确定抽油泵直径、计算悬点载荷的前提,选择时应遵循下述原则: 1)一般情况下应采用大冲程、小泵径的工作方式,这样既可以减小气体对泵效的影响,也可以降低液柱载荷,从而减小冲程损失。 2)对于原油比较稠的井,一般是选用大泵径、大冲程和低冲次的工作方式。 3) 对于连抽带喷的井,则选用高冲次快速抽汲,以增强诱喷作用

25、。,4) 深井抽汲时,要充分注意振动载荷影响的和配合不利区。 5) 所选择的冲程和冲次应属于抽油机提供的选择范围之内。 五、 抽油泵的选择 抽油泵的选择包括泵径、泵的类型及其配合间隙的选择。 泵径是根据前面确定的冲程、冲次、配产方案给出的设计排量以及统计给出的泵效,由计算 得出。,泵型取决于油井条件:在1000 以内的油井,含砂量小于0.2%,油井结蜡较严重或油较稠,应采用管式泵;产量较小的中深或深井,可采用杆式泵。 活塞和衬套的配合间隙,要根据原油粘度、井温以及含砂量等资料来选择,参见表101。,表101 活塞与衬套的配合间隙选择,六、 抽油杆的选择,抽油杆的选择主要包括确定抽油杆柱的长度、

26、直径、组合及材料。当下泵深度确定后,抽油杆柱的长度就确定下来。抽油杆的制造材料决定了抽油杆的强度及其它性能,应根据油井中的流体性质和井况来确定。 不同直径抽油杆的组合,应保证各种杆径的抽油杆在工作时都能够满足强度要求。,1. 抽油杆强度校核方法 抽油杆强度校核是保证抽油杆安全工作的前提条件,其校核方法有计算法和图表法两类。,(1) 计算法(奥金格疲劳强度公式) 不同部位均有破坏,抽油杆柱在工作时承受着交变负荷,因此,抽油杆受着由最小应力 到最大应力 变化的非对称循环应力作用。 非对称循环应力条件下的抽油杆强度条件为: 其中 : ,式中 , 分别为抽油杆柱的折算应力、循环应力的应力幅值; 非对称

27、循环疲劳极限应力,亦即抽油杆的许用应力,它与抽油杆的材质有关。,例101 已知泵径为70 mm, 冲程s=2.7 m,冲次n=9min-1,井液密度=960 kg/m3。如采用7/8 in、许用应力为90N/mm2的抽油杆,试求其最大下入深度(r/l=0.20)。 解:,计算结果表明:该例抽油杆的最大下入深度为915.52 m。如继续增加下入深度,则该直径抽油杆将不能满足强度要求,需要换大直径抽油杆。这样,既浪费了抽油杆,又增加了悬点载荷。为此,往往采用上粗下细的多级组合抽油杆。 选择组合抽油杆时,要遵循等强度原则,即要求各级杆柱上部断面上的折算应力 相等。, (2) 图表法(修正古德曼图(G

28、oogman)的法),图中阴影区为安全区,其条件为:,式中 抽油杆许用最大应力,计算式为:,式中 , 最大应力和最小抗张强度; 抽油杆使用系数,可参考表102。,*考虑抽油杆因素等而附加的系数小于等于1。,表 10-2 抽油杆的使用系数,修正古德曼图实质:它给出的是许用应力范围,常用应力范围比来衡量抽油杆柱使用情况。,一般要求 小于100,并具有较高的值,以提高抽油杆的利用率。 2. 抽油杆组合的确定步骤(看书) 通常人们把确定抽油杆柱组合称为抽油杆柱设计,其具体设计计算步骤为: 1) 根据下泵深度及泵径,假设一液柱载荷Wlk; 2) 给最大和最小载荷分别赋初值: ; ; 3) 给定最下级抽油

29、杆直径 ,取计算段长度为 ,以抽油泵为计算段的起点,其距油层中部的高度为 ; ,4) 计算段上端距油层中部的高度为 ,则该计算段的中心距油层中部的高度为 ; 5) 计算该段中心处的井温 以及原油与混合物的粘度; 6) 求该段的最大载荷增量 和最小载荷增量 ,并进行累积: ; ; ; 7) 校核该段抽油杆,如不满足强度,则将抽油杆直径增大为 ,返回步骤4)重新计算该段;如满足强度条件,则取起点 ,返回步骤4)继续计算上一段,直到井口为止;,8) 计算液柱载荷 ,并与假设的液柱载荷 比较,如满足精度要求,则计算结束;否则重新假设液柱载荷 ,返回步骤2)再次计算。 七、 抽油机、减速箱、电动机及其它

30、附属 设备的选择 选择抽油机时,要 ,所选择的抽油机能够提供前面确定的冲程冲次。 选择减速箱时,要 。 选择电动机时,要 。 其它附属设备要根据油井具体情况和某些特殊要求进行选择.此外,还要考虑这些设备应满足以后调参以及油井条件变化的需要。,第九节 有杆泵系统设计计算的API RP 11L方法 (自学),1954年,美国成立了一个非营利的有杆泵抽油研究公司,由中西部研究院在模拟计算机上完成了一系列研究。该方法是在归纳,总结电模拟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的,于1967年公开发表。 RP 11L方法的计算内容包括:Sp,泵排量Q,光杆最大载荷和最大扭矩,光杆马力和有效平衡值Ce. 一、 基本假设 1)

31、 普通型游梁式抽油机;,2) 低滑差,即转数随负载变化很小的硬特性电动机; 3) 模拟的是上粗下细的级次杆; 4) 泵完全充满(没有气体影响); 5) 井下摩擦正常; 6) 假定油管是锚定的; 7) 抽油机是完全平衡的,并且假定传动效率为100; 8) 未考虑具体抽油机的几何特性; 9) 计算最大扭矩时,认为最大、最小载荷发生在曲柄位于 75度和285度处。,二、 基本示功图,图10-35,最大载荷,相当于载荷Wr,相当于Wl,最小载荷,F1=F2+上冲程最大动载; F2=下冲程最大动载; No 抽油杆柱的固有频率; N 冲次。 三、 量纲1的自变量 1) (或 ),无量纲冲次。它是冲次与抽油

32、杆柱的固有频率之比。其中, 为单级抽油杆柱固有振动频率, ; 为多级抽油杆柱的固有振动频率, 。 的值一般在11.2之间。 2) ,无量纲液柱载荷。 Kr为抽油杆柱弹簧常数, (抽油杆长度L等于下泵深度Dp)。,,,四、 量纲1的因变量 1) ,用来计算光杆最大载荷的量纲1的最大动载荷函数; 2) ,用来计算光杆最小载荷的量纲1的最大动载荷; 3) ,用来计算最大扭矩的量纲1的扭矩; 4) ,用来计算光杆功率的量纲1的载荷; 5) ,用来计算活塞冲程的量纲1的活塞冲程。 五、计算方法,基本思路:,第五节 抽油机曲柄轴扭矩及电机功率计算,抽油机的工作要求: 减速箱的许用扭矩既限制着油井生产时所采

33、用的最大抽汲参数,也限制着保证大参数生产所需要的电动机功率。 抽油机工作时,由悬点载荷及平衡重在曲柄轴上造成的扭矩与电动机输入给曲柄轴的扭矩相平衡,因此,通过悬点载荷及平衡来计算曲柄轴扭矩,不仅可以检查减速箱是否在超扭矩条件下工作,而且可以用来检查和计算电动机功率的利用情况。,一、 曲柄轴扭矩的计算 1. 计算扭矩的基本公式 分别在曲柄连杆系统和游梁系统中,取力矩平衡可得:,曲柄连杆系统:,游梁系统:,消去Fp,可求得复合平衡条件下的矩计算公式: 曲柄平衡抽油机, ,则扭矩计算公式为:,其中:,游梁平衡抽油机, ,则扭矩计算公式为: 表示悬点载荷在曲柄轴上产生的扭矩,称之为油井负荷扭矩,用表示

34、,可写成: 令,称作扭矩因数或扭矩因子,即为悬点载荷在曲柄轴上造成的扭矩(负荷扭矩) 与悬点载荷 的比值。 表示曲柄及其平衡重在曲柄轴上造成的扭矩 ,称之为曲柄平衡扭矩,可写成: 把曲柄轴上的负荷扭矩 与曲柄平衡扭矩 之差,称作净扭矩,用 表示为:,其中:,当考虑抽油机本身的结构不平衡时: 式中 B-抽油机结构不平衡值,等于连杆与曲柄销脱开时,为了保持游梁处于水平位置而需要加在光杆上的力。 为了简化计算,可忽略游梁摆角及游梁平衡重的惯性力矩产生的影响 ,则扭矩计算公式简化为:,复合平衡: 曲柄平衡: 游梁平衡:,2. 计算最大扭矩公式 由于扭矩是随曲柄转角的变化而变化,计算很麻烦,而在应用分析

35、中,常常只需要知道曲柄轴的最大扭矩,因此多采用近似计算公式或经验公式计算最大扭矩。,(1) 计算最大扭矩的近似公式 当把抽油机悬点运动简化为简谐运动,并忽 略抽油机系统的惯性和游梁摆角的影响,以认为最大峰值扭矩发生在曲柄转角为时,则: 令,值实际上是抽油机结构不平衡及平衡重在悬点处产生的平衡力,它表示被实际平衡掉的悬点载荷值,因此,称之为实际有效平衡值。 为了使抽油机工作达到平衡状态,实际所需要的有效平衡值应为: 当 = 时,抽油机达到了平衡,即工作在平衡状态。 一般认为,最大扭矩与最大载荷出现在同一曲柄转角位置。当 或 ,并且不考虑悬点载荷的变化时, 达到最大值。将 和,以及 代入:,(2)

36、 计算最大扭矩的经验公式 ,前苏联拉玛扎诺夫于1957年,利用示功图分别计算了曲柄销处的切线力,并经回归分析得出了计算最大扭矩的经验公式(SI单位制):,我国一些学者根据国内油井扭矩曲线的峰值,也建立了类似的经验公式(SI单位制):,二、 扭矩曲线的绘制及应用 反映曲柄轴扭矩随曲柄转角的变化曲线称之为曲柄轴扭矩曲线,简称扭矩曲线。 1. 扭矩因数计算,图10-6,另外,由于 ,这表明,用悬点运动速度除以曲柄旋转角速度也可得到扭矩因数的值。,故可得,2. 悬点载荷数据的来源 悬点载荷数据通常由示功图来获得,可在示功图上读取任意一悬点位移下对应的悬点载荷值。,3. 悬点位移与曲柄转角的关系 欲绘制

37、扭矩曲线,需先求出悬点载荷与曲柄转角的变化关系。,图10-13,4. 扭矩曲线的应用 由于悬点载荷和平衡机构造成的扭矩与电动机输入给曲柄轴的扭矩相平衡,因此,扭矩曲线除了可用来确定最大扭矩和检查是否超扭矩之外,还可以检查抽油机的平衡状况以及进行平衡计算、确定电动机输出功率,检查功率的利用情况及利用均方根扭矩选择电动机功率。 (1)检查是否超扭矩 当出现负扭矩时,说明减速箱的主动轮变为从动轮。如果负扭矩值较大,将发生从动轮,冲击主动轮,从而降低齿轮寿命。这种现象常发生在不平衡、轻载荷或载荷突变的油井上。 若 则超扭。 (2) 判断及计算平衡 在检验平衡和进行调整平衡的计算时,通常是以上、下冲程的

38、峰值扭矩相等为标准,即 若 即上重下轻,说明平衡不够,需要增大平衡扭矩; 反之,则说明平衡过重,需要减小平衡扭矩。,对峰值扭矩不相等的抽油井,为使其达到平衡,应首先计算需要的曲柄最大平衡扭矩。, 为了简化计算,可根据上、下冲程中扭矩曲线峰值差来计算平衡半径的调整值: 当 为正时,说明应将平衡块位置向外移动;为负值,则向内移动。 在实际生产中,油井的某些变化都会改变抽油井的平衡状况,不可能经常保持上、下冲程扭矩峰值完全相等。一般认为,只要 时,抽油机就能保持良好的平衡状况。,(3) 功率分析 减速箱输出的瞬时功率等于瞬时扭矩与曲柄角速度的乘积,即 因此,一个冲程中的平均功率为: 根据上式便可利用

39、扭矩曲线求得减速箱的平均输出功率。由于通过悬点载荷计算扭矩时忽略了从曲柄到悬点的传动效率,因此,根据扭矩曲线计算得出的功也就是光杆功率。,电机输出平均功率: 电动机效率:,三、 电动机的功率计算 选择电动机时,除了确定适合于抽油机工作特点的类型之外,还要确定适合各型抽油机工作能力的电动机容量,即功率大小。 电机功率与曲柄轴扭矩关系为: ,传动比,传动效率,冲次,电机转数,需要的电动机功率为:,曲柄轴扭矩在工作过程中是变化的,应当按均方根取其等值电流或等值扭矩来计算,即: 等值扭矩:就是用一个固定扭矩来代替变化的实际扭矩,使其电动机的发热条件相同,则此固定扭矩称为实际变化扭矩的等值扭矩(即均方根

40、值)。,可由扭矩曲线来计算: 等值扭矩与最大扭矩之间存在一定关系,可以写成如下形式: k不同方法确定的比例系数, 简谐模型=0.707; 回归分析结果=0.54; 建议值k=0 .6.,注意:电动机的转数与皮带轮直径和冲次的配合,以及考虑电动机的超载能力和启动特性。,第四节 抽油机的平衡计算,当抽油机没有平衡装置时,由于上、下冲程中悬点载荷不均衡,满足上冲程负载要求的电动机在下冲程中将做负功,从而出现抽油机不平衡现象。不平衡将造成电动机功率的浪费,降低电动机的效率,缩短电动机及抽油装置的寿命,破坏曲柄旋转速度的均匀性。,一、 平衡原理,电动机在上、下冲程中都做正功且做功相等。,方法便是在抽油机

41、游梁后臂上加一重物,在下冲程中让抽油杆自重和电机一起来对重物做功,而在上冲程时,则让重物储存的能量释放出来和电动机一起对悬点做功。,由,上式表明,为了使抽油机平衡运转,在下冲程中需要储存的能量应该是悬点在上、下冲程中所做功之和的二分之一。,二、 平衡方式,为了使抽油机工作达到平衡状态,在下冲程把抽油杆自重做的功和电机输出的能量储存起来所采取的形式,称之为平衡方式。,目前常用的平衡方式有气动平衡和机械平衡。 气动平衡是通过游梁带动的活塞压缩气包中的气体,把下冲程中做的功储存成为气体的压缩能。在上冲程中被压缩的气体膨胀,将,储存的压缩能转换成膨胀能帮助电动机做功。 机械平衡是以增加平衡重块的位能来

42、储存能量,而在上冲程中平衡重降低位能来帮助电动机做功的平衡方式。 机械平衡有三种类型,即游梁平衡、曲柄平衡和复合平衡。 1) 游梁平衡是在游梁尾部加平衡重,适用于小型抽油机。 2) 曲柄平衡(旋转平衡)是将平衡重加在曲柄上。这种平衡方式便于调节平衡,并且可避免在游,梁上造成过大的惯性力,适用于大型抽油机。 3) 复合平衡(混合平衡)在游梁尾部和曲柄上都加有平衡重,是上述两种方式的组合,多用于中型抽油机。,三、 平衡计算,计算所需要的平衡物的重量或确定一定平衡重量重物的位置 。 悬点在上、下冲程中所做的功分别为:,故:,对于不同平衡方式,所需要重物的重量也不同。,1. 游梁平衡,下冲程 抬高的距离为:,对于游梁平衡,重物在下冲程中所储存的能量为 : 将其代入上式中可得平衡条件下重物的重量为: 抽油机本身的不平衡值,是折算到游梁平衡块重心位置上的附加平衡力。,2. 曲柄平衡,其重物在下冲程中所储存的能量为:,又由于,和,曲柄平衡通常是通过改变平衡半径来调节平衡。,3. 复合平衡,注:上、下冲程中电机做功相等作为平衡标准的计算方法。在实际生产中检验和调整平衡时,大多简便地采用上、下冲程的扭矩或电流峰值相等作为平衡条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