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历史的主体.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666378 上传时间:2019-05-02 格式:PPT 页数:34 大小:358.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历史的主体.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社会历史的主体.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社会历史的主体.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社会历史的主体.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社会历史的主体.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社会历史的主体.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历史的主体.ppt(3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生活与哲学第四单元第十一课第二框,社会历史的主体,历史的意义在于“超人”的诞生,“超人”具有“决定一切的力量”,“可以使千万年的历史生色” ;人民群众“是一堆任人使用的无定形的材料,是一块需要雕刻家加工的石头”。,谁是历史主体的争论:,“大人物心里之动进稍易其轨,而全部历史可以改观”, “历史者,英雄之舞台也,舍英雄几无历史”。,谁是历史主体的争论:,宿命论,奴隶主贵族是“神”用“金子”做的,具有统治能力;农民和手工业者是“神”用“铜”和“铁”做的,只能被人统治。,谁是历史主体的争论:,宇宙精神是历史必然性的基础,历史人物不过是“宇宙精神”的受托人。,“马背上的时代精神”,谁是历史主体的争论:

2、,“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诸侯之宝三:土地、人民、政事。”,孟子,荀子,“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君以此思危,则危将焉而不至矣。”,历史观的几个观点,历史者英雄之舞台也,舍英雄几无历史,大人物心理之动进稍易其轨而全部历史可以改观。-梁启超 “超人”具有“与生俱来的决定一切的力量”,而人民群众则是“一大堆多余的废料”。 -德国尼采 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 -马克思恩格斯 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 -毛泽东,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1、唯物史观的哲学依据 唯物史观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发展的基本观点出发,强调,社会历史首先是物质生

3、产发展的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历史。 2、人的地位 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3、人民群众的概念 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既包括普通个人,也包括杰出人物。在我国现阶段,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都属于人民群众的范畴。 4、人民群众的作用 总: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1)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2)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3)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二、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1)含义: 群众观点是指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虚

4、心向人民群众学习。 群众路线是指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2)意义: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我们党领导中国人民夺取民主革命胜利的重要保证,也是取得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并成功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国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文学:屈原的离骚、九歌直接取材于远古时代人民群众创造的神话和传说。水浒传、三国演义、聊斋志异等都是在民间口头文学和民间传说的基础上修琢提炼而成。 农业科学:西汉后期的汜胜之书、南北朝时期的齐民要术、元代的王祯农书、明代徐光启的农政全书等都是直接总结劳动群众的农业生产和饲养经验

5、写成的。 艺术:华彦钧人称阿炳,是中国民间音乐家,他青年时患了眼疾而双目失明,一生流浪卖艺,二胡曲二泉映月、听松等是他著名的作品。 北宋时期,杭州工匠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这是一次飞跃,促进了文化事业的繁荣。,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领导人民翻身求解放,得到了人民的广泛拥护和支持。妻子送郎当红军,母亲送儿上战场,千百万父老乡亲推小车、抬担架支援前线的动人情景,都是人民支持党领导的革命战争的真实写照。 陈毅同志曾深情地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老区人民用独轮小车推出来的。,历史现象,今天的印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民有三个伟大创造:一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二是乡镇企业异军突起,三是扩大农村基层民

6、主,实行村民自治。,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走进生活,看我们的党和政府,以人为本是我国新一届领导集体的施政特色。2004年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行政许可法颁布,全国范围的“清欠风暴”,截止2005年1月共偿付拖欠农民工工资215亿元。,思考:1、我党和政府领导集体为什么坚持以人为本?2、我党新一届领导集体坚持以人为本的举措和行动说明了什么?,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所以我党新一届领导集体坚持以人为本。 我党新一届领导集体坚持以人为本的举措和行动,说明了我们党

7、一直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正是我们党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表现。,群众观点: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 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材料一:邓小平有句名言: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是我们的传家宝。 材料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是改革开放和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 (1)如何理解群众是我们力量的

8、源泉? (2)两个材料之间有什么内在的联系? (3)两个材料所体现的思想对我们的工作有什么指导意义?,巩固练习,(1)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是历史的创造者。 (2)材料一体现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因此我们要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做到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为人民群众的利益而奋斗。材料二指出我们工作的落脚点和出发点就是为人民服务,其理论依据就是材料一体现的道理。 (3)对我们的工作的指导意义是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把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实现好、维

9、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巩固练习答案,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原理【重点】 【原理内容】: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历史的主体。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方法论】: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做到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群众,坚持“从群众中来,到时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 【反对】:反对历史唯心主义的英雄史观。反对脱离群众的错误倾向。,二、历史唯物主义,1.历史观(共3条) (1)【原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

10、出发,实事求是,根据社会存在改变社会意识,同时要树立先进的正确的社会意识。反对机械唯物主义、历史唯心主义。 (2)【原理】:两大基本规律的矛盾运动原理要求我们尊重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树立改革创新的意识,不断调整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和经济基础发展的方面和环节,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 (3)【原理】: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要求我们树立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反对历史唯心主义的英雄史观。反对脱离群众的错误倾向。,(2011高考大纲版全国卷26)某农牧区由于长期滥垦草原、超载放牧,不仅没有改变经济落后的面貌,反而导致自然环境的严重破坏,草原承载力急剧下降。践行科

11、学发展观以来,农牧民改变以往的经济发展方式,根据当地自然条件种植沙柳资源林,大力发展沙柳加工业,不仅促进了经济发展也保护了生态环境。该地农牧民种植沙柳资源林,发展沙柳产业,改变落后面貌的事例表明 人民群众是物质生产的主力军,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推动物质生产发展的决定力量 人民群众具有无限的创造力,是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源泉 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的动力,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起主体的作用 A B C D,C,(2011高考山东卷24)在广泛听取群众意见的基础上,2011年2月25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刑法修正案(八)。该修正案首次将飙车、醉驾、拒不支付劳动

12、报酬等严重危害群众利益的行为规定为犯罪。这次刑法修改反映的哲学道理是 A生产关系应适应生产力的要求 B政治制度决定立法实践的变化 C上层建筑应适应经济基础的要求 D社会意识能脱离社会存在而发展,C,(2011高考浙江卷29) 2011年初以来,社会动荡席卷中东、北非众多阿拉伯国家,一些国家甚至出现政权更迭和内战。其原因有失业率居高不下、财富分配不公和西方意识形态的影响等,这表明 经济状况影响社会的政治制度和设施 意识形态对社会变化起重要作用 适合上层建筑的经济基础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生产关系是社会进步的决定性因素 A. B. C. D.,A,(2011高考北京卷26)我国“十二五”规划提出“弘扬

13、科学精神,加强人文关怀,注重心理疏导,培育奋发进取,理性平和,开放包容的社会心态”,这是“社会心态”一词首先出现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中,国家重视培育健康的社会心态是因为 A.社会心态受社会现实的制约 B.社会心态是对社会现实的反映 C.社会心态是影响社会现实的精神因素 D.社会矛盾主要通过调整社会心态来化解,C,汽车社会的来临呼唤“汽车道德”:从开车人的遵章守规,到汽车制造商的环保意识;从邻里相处,老死不相往来,到车友相遇微笑,真情互助;从珍惜资源、建设节约型社会到珍惜人的生命,都是“车德”涵盖的内容。之所以要加强“车德”建设,从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角度看是因为( ) A物质决定意识 B社会

14、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C思想决定行动 D价值观具有正确导向作用,B,.(2010广东文综)温家宝指出,2010年我们要努力工作,切实解决好民生问题,千方百计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持续提高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使人民群众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住有所居。这里体现的哲学观点是 A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B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C在劳动和奉献中实现人生的价值 D真理与谬误相互转化,A,(2010安徽卷)为制定一个符合中国国情和时代特点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简称纲要),政府有关部门通过专题调研、网上征集意见、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广纳群言、广集众智。纲要的制定体现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有

15、 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认识具有反复和无限性 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A B C D,C,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这是人们的传统认识。但资源枯竭、环境恶化的事实使人们认识到,必须把保护环境放在首位,使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相协调。这一材料所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A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B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C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D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D,鲁迅先生说:“穷人绝无开交易所折本的懊恼,煤油大王哪会知道北方捡煤渣老婆子深受的酸辛,灾区的饥民,大约总不会去种兰花,像阔老太爷一样”这段话包含的历史唯

16、物主义的道理是 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每个人的意识,要受到社会生活的制约,取决于他们的社会地位、生活环境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A. B. C. D.,C,如果我们使用“百度知道”搜索古代人物的小传,常可以发现旁边会附有一幅画像。其实古代并没有照相机,这些图像往往是后人根据历史上的记载加以揣摩,画出来的。因此同一人物常会见到好几种差别很大的画像。这表明 人们的意识对对象的反映具有主观特性 人们认识对象的过程就是创造对象的过程 对于没有客观根据的领域,认识的片面性总是不可避免的 画像是一种有一定历史根据的艺术再现 A B C D,C,(2009广

17、东,40)根据下述材料,运用哲学常识回答问题。 人民群众在监督生产过程的环境污染控制、参与生活垃圾分类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早在本世纪初,广东省人大代表开始就环境生态问题对政府职能部门进行依法监督,这被称这“广东现象”。2005年省政府提出建设“绿色广东”的口号,人民群众环保意识大为增强,积极参与绿色广生态广东的建设,2006年全省建成污水处理厂88座,日处理能力达到669万吨,居全国第一,同年广东单位GDP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双双达标。 结合材料从人民群众历史作用角度谈谈你对建设生态文明的看法。,答案 (1)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全民动员对于建设生态文明具有重要意义。 (2)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这表现在人民群众参与环境和生态保护,在生产和消费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 (3)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这表现在人民群众环保意识大为加强,人民群众和人大代表依法对排污企业和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进行监督,促进了政府重视生态环境。 (4)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广东积极实践科学发展观,全民动员开展生态文明建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