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学习领域思想品德与社会课标简介.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666850 上传时间:2019-05-02 格式:PPT 页数:33 大小:581.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科学学习领域思想品德与社会课标简介.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社会科学学习领域思想品德与社会课标简介.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社会科学学习领域思想品德与社会课标简介.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社会科学学习领域思想品德与社会课标简介.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社会科学学习领域思想品德与社会课标简介.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社会科学学习领域思想品德与社会课标简介.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科学学习领域思想品德与社会课标简介.ppt(3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社会科学学习领域 思想品德与社会课标简介,徐汇区教师进修学院 张 清 2008年10月,上海市普通中小学课程结构,基础型课程共同基础(必修) 限定拓展(限定选修) 开设三类课程 拓展型课程不同基础 自主拓展 (自主选修) 探(研)究型课程 (限定选修) 设置八大学习领域:(对应20门学科) 1语言文学语文、外语(英语等) 2 数 学数学 3 社会科学品德与社会、思想品德、历史、地理、社会、思想政治 4 自然科学小学自然、初中科学和高中科学、物理、化学、生命科学 5 技 术劳动技术、信息技术 6 体育与健身体育与健身 7 艺 术音乐(唱游)、美术、艺术 8 综合实践兴趣活动、社团活动、课题(项目

2、)研究活动、社区服务、 社会实践、各类专题教育,中小学课程结构的基本特点,1. 基础性 社会科学 2. 整体性:三个学习领域合分一体 自然科学 艺术 3. 多样性,基础型课程由国家统一开发和组织实施; 拓展型和研(探)究型课程主要由国家及 学校负责开发和实施。,初中阶段(六九年级)课程设置及课时分配表,备注:每学年教学时间共40周。除去常规的复习考试时间和学校重大活动时间, 新课授课时间每学年按34周计。 34 1课时周 68 2课时周,“社会科学学习领域”合分一体课程结构图示,基础型课程的总课时是指令性的。小学品德与社会、中学思想品德与思想政治必须在规定的年级按规定的课时开设;中学历史、地理

3、的课时应在指定的范围内由学校统筹;中学社会必须在学习历史、地理之后开设。,关于课程标准,(一)功用 教材编写与审查 课程实施与管理 的依据 课程评价与考试命题 (二)种类 学习领域课程指导纲要 学科课程标准 拓展型课程指导纲要 研(探)究型课程指导纲要,社会科学学习领域课程指导纲要,根据上海市普通中小学课程方案的规定 课程学习内容的相互联系 依据 所属学科 各学科课程的共同目标 构建的课程体系 学习过程的共性要求、共同特征 品德与社会(小学) 思想品德与思想政治(初中 与 高中) 组成 本学习领域包括 历史(初中 与 高中) 5门课程 地理(初中 与 高中) 社会(初中 与 高中) 中小学 社

4、会科学 课程的整体设计 作用 本学习领域的建立,有助于 课程的综合化发展 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 和 素质的全面提高,社会科学学习领域课程指导纲要,现代公民不可缺少:人文素养 与 科学素养 以思想品德和价值观教育为核心 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为主线 注重人文素养的培育 终身发展的社科知识与技能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主要内容包括: 现代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现代文明生活的基本素养 重视从生活认识社会:家庭生活 学校生活 社区生活 (由近及远、由表及里) 本领域内各学科课程的整合、课程资源的整合 加强课程整合 与其它学习领域课程的整合(文理渗透) 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整合 关注实践体验:获取新知、陶冶情

5、操、提升能力,贯穿教学活动全程。 关注学生能力提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发展变化 实施综合评价 努力促进知与行的统一 重视质性评价,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理念,以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所必需的社会科学知识与技能为基础内容 定位 以实践体验为重要学习途径 以培育人文素养,陶冶情操,形成健全人格、良好思想品德为主要任务 指导思想马、列、毛、邓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教育内容社会科学常识教育 和 民族精神教育 总目标 具有必需的知识与技能、品德和心理、素养与意识 教育目的使学生 具有认识社会、适应社会和参与社会的能力 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奠定基础为学生成为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合格公民,

6、社会科学学习领域课程指导纲要,小学阶段(一至五年级) 初中阶段(六至九年级) 了解社会科学的一些基本常识; 知识 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国策及国际社会的基本概况; 能对社会现象、事物和问题进行简要阐述和解释。 初步具有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能听取不同意见和修正自己的观点; 能力 具有表达、交流和合作的能力; 具有获取和处理相关社会信息的能力; 初步具有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 初步具有关注和参与社会生活的热情; 懂得遵守道德和法律的意义,具有守法意识; 情感 领悟国家的要求,具爱国爱党的情感,关注民族振兴; 初步形成正确国际意识、开放意识,尊重各国各民族的文明。 高中阶段(十至十二年级),社会科学

7、学习领域课程指导纲要,阶段 目标,“社会科学学习领域”合分合螺旋式上升体系结构,初中社会是在六八年级已经学过历史、地理课的基础上开设的基础型文科综合课程;思想品德是在六九年级全程开设的基础型课程。,思想品德 学校生活 家庭生活 以学生所熟悉的 为背景来选取和组织内容, 社会公共生活 更宽广的社会生活 公民道德教育 法制教育 对学生进行 国情教育 社会责任教育 健康心理品质引导 社会以“生存发展”为主线,采用专题形式组织课程内容。 初中社会以学生社会生活为背景,以了解自己生活的社会环境为着眼点, 以与学生自身发展紧密相关的专题为载体来组织课程内容。 高中社会以人类文明发展为主线,以解决个体社会化

8、基本问题为节点 来组织课程内容。,社会科学学习领域课程指导纲要,课程内容,上海市中学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 课程定位,是德育与智育内在统一基础上的显性德育课程; 是我国学校社会主义性质的重要标志之一; 公民品德 是比较系统地进行 教育的全员必修基础课程; 马克思主义常识 是中学德育工作的主导渠道。,科学性与时代性相结合 知识性与教育性相结合 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上海市中学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 课程基本特征,公民品德 根据年龄特点,由浅入深地进行 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 教育 社会科学基础知识 正确观察分析现实问题 引导学生逐步提高 能力 参与社会生活实践 良好的思想品德 帮助学生逐步形成 正确的“三观

9、” 为学生自主、自立、自强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上海市中学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 课程基本任务,上海市中学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 教学要求,同时事政治教育紧密结合 同社会科学学习领域其他学科教育相互支撑 同家庭教育、社区教育和学校其他德育渠道密切配合 思想品德 共同完成 教育的任务 思想政治,课程名称的变化,69年级思想品德 612年级思想政治 变为 1012年级思想政治 教育目标 意味着 将更有针对性, 教学内容 重视符合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身心特点和成长规律。,课程内容结构的变化,公民道德教育 学校生活 法制教育 在 家庭和社区生活 情景中, 进行 社会责任教育 社会公共生活 国情教育 健康心理品质引导

10、 重要组成部分 时事政治教育 要求:每学期利用校班会、晨会、午会等安排10课时用于时政教育。 从2004年起,在校初赛、区复赛的基础上,再选拔学生参加上海市中学生 时政大赛,连续五届均取得优异成绩。,教材呈现形式的变化,贴近生活 选择 贴近实际 的情景实例切入 贴近学生 重视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 部分重要的实践活动方案呈现于教材中。 每个单元设置有“实践与探究”活动,1优化课本整体结构 2课文说理注重简明 3增强图表教学价值 4设置多样化教学栏目,学习方式的变化,接受性学习 接受性学习 发展为 研究(探究)性学习 交融并举 实践体验活动 创设学习情境 知识传承 关注学习过程 开发实践环节 实

11、现 能力发展 拓宽学习渠道 积极情感形成,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感悟、建构并丰富学习经验,思想品德课改经验,1.抓好课前备课,查阅、收集相关资料。 2.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结合时政组织教学。 3.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过程。 4.利用假期、双休日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与评价考核挂钩。 5.适当布置作业与练习,巩固提高。,1.七、八年级教学内容偏多、涉及面广,课时紧张。 2.对各年级知识层次要求缺乏协调,把握上有深有浅。 3.有些操作平台等要求学生做的可操作性不强,要求太高。 4.教师缺乏时效性很强的教学参考资料,需要关注时政新闻,备课压力较大。,新教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推行新

12、教材要注意的几个方面,1.区教研活动要加强指导,提供教学参考资料、组织教学研讨课,提高任课教师的教学能力。 2.教师在教学处理上要把握重点,不要面面俱到,要注重教学针对性和有效性。 3.配套进行评价制度改革。 4.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要适度适时。 5.教育行政部门及学校领导要在经费、时间安排等方面予以支持。,友情提示: 每年5月份由市教研室统一命题 进行学业考试! 考试成绩按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 四个等第表述。报考市实验性示范性、 现代化寄宿制高中考生的思想品德学科 成绩须达到“及格”及以上。,思想品德学业考试成绩评定,上海市中学社会课程标准 课程定位,社会课程是一门综合社会科学多学科

13、知识的新的基础型课程, 个体成长 从学生的 出发, 社会发展需求 以现实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主要学习和探究对象, 强调人文社会科学多学科知识的应用及其基本研究方法的运用。 帮助学生实现个体社会化, 培养学生关注社会、服务社会的意识, 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环境、应对社会问题的能力, 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作用,上海市中学社会课程标准 课程理念,贴近学生生活,强调学科知识和社会生活经验的整合; 重视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环境、应对社会问题的综合能力; 强调实践和体验,重视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培养; 倡导多元评价,构建综合性的评价体系。,从现实社会现象入手,以案例为载体,以问题为中心,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

14、基础,整合学科知识,通过对问题的分析,提高学生辩证思维的能力,培养学生关注社会、认识社会、适应社会、应对社会的综合能力,使学生能在现实的社会中健康成长。,社会现象,案 例,问题,在尝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提高学生辩证思维的能力,生活经验,思维方法,案例“责任在谁”关于 交通问题(上册P40) 案例“夏青的烦恼”关于人际关系问题(上册P22),1、综合性:(注意是泛化综合) 2、开放性:现有内容本身是开放的,还可容纳新的 内容。 3、实践性:讨论分析的是实践中的案例问题,结果 也是为解决实践问题,而非理论问题。 4、过程性:在教学过程中实现教学目标。注意过程 设计。 5、多元性:结论不是唯一的,教学内容、案例,基 本上不存在唯一正确的观点(结论)。,上海市中学社会课程标准 课程特征,课程结构,(一)整体结构(初中),侧重于认识社会 认识客体,上册,中学生,认识自我,承担角色,熟悉规则,走向成功,侧重于认识自我 认识主体,下册,导言: 照片、漫画、图表 知识窗 相关链接 提示(手指) 想一想 做一做,(二)微观结构(课文呈现),案例,各有功能,补充说明,(一)评价内容的综合性 (二)评价方式的多样化 (三)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友情提示: 每年5月份由市教研室统一命题 进行学业考试! 考试内容重点是案例分析。,上海市中学社会课程标准 课程评价,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