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圈地运动.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667269 上传时间:2019-05-02 格式:PPT 页数:13 大小:736.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英国圈地运动.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英国圈地运动.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英国圈地运动.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英国圈地运动.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英国圈地运动.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英国圈地运动.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英国圈地运动.ppt(1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英国圈地运动,什么是圈地运动,在14、15世纪,在农奴制解体过程中,英国新兴的资产阶级和新贵族通过暴力把农民从土地上赶走,强占农民份地及公有地,剥夺农民的土地使用权和所有权,限制或取消原有的共同耕地权和畜牧权,把强占的土地圈占起来,变成私有的大牧场、大农场。这个过程被称为圈地运动。,运动背景,1、毛纺制呢业的迅猛发展。15世纪后,英国毛纺制呢业迅猛发展,市场上的羊毛价格开始猛涨,使养羊变得有利可图,但需要大片的土地。于是,贵族们把原来租种他们土地的农民赶走,把可以养羊的土地圈占起来发展养羊业。 2、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新航路开辟后,扩大了世界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和文化交往。英国地处大西洋航运

2、的中心线上,对外贸易急剧扩大,从而进一步刺激了英国羊毛出口业和毛织业的发展,推动了养羊业的发展。 3、英国大量公有土地的存在。在英国,森林、草地、沼泽和荒地没有固定的主人。一些贵族利用自己的势力将其变为牧场。 4、利润的刺激。英国的封建的习惯地租与资本主义地租之间的差别极大,使地主看到把土地租给农业资本家比对农民进行封建剥削更为有利可图,从而刺激了圈地运动的发展。 5、政府支持的结果。政府总的来说是支持圈地运动的。如1593年,国会废除反圈地法令,引起了圈地狂潮。1640年资产阶级革命爆发后,资产阶级不再反对圈地,从1688年起,政府公开支持圈。地。,欧洲(英国)圈地运动 3个阶段:,1:中世

3、纪圈地运动 2:15世纪末至17世纪末的英国圈地运动 3:18世纪初期至19世纪中期的圈地运动,运动过程,16、17世纪,英国工场手工业得到发展,城市兴起,对农产品的需求大增,圈地运动进一步高涨,特别是1688年以后,英国政府制定大量的立法公开支持圈地,使圈地运动以合法的形式进行,规模更大,据不完全统计,通过这些圈地,英国有六百多万英亩土地被圈占。工业革命开始后,城市人口剧增,对农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多,贵族地主为了生产更多的肉类和粮食供应城市,扩大投资,改善土地的生产能力,加速进行圈地,出现圈地建立大农场的热潮。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后,资本主义英国的统治阶级为加快圈地运动以获得巨额财产,但又不想付出

4、代价,就通过法律对“神圣的财产权”进行最无耻的凌辱。 18世纪,他们通过公有地围圈法,这样,出现更大规模用暴力把农民共同使用的公有地(农民对公有地有使用权,而西方法律中使用权也是一种财产权)强行夺走、然后据为私有的圈地运动。仅“1801年到1831年农村居民被夺走350多万英亩公有地,农村居民却未得到过一文钱的补偿。”通过此种“私有化”,大量农民的财产权土地使用权被强行剥夺,农民同自己的生存资料分离,失去生存保障,被迫成为劳动力市场上的无产者,靠出卖自身劳动力才能生存,即只有“自由”地服从雇佣劳动制度和接受资产阶级剥削才能生存。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所必需的能被雇佣的劳动力,在圈地运动中大量产生了。

5、地主圈占大片土地后,或自己雇工经营农场,或者租给租地农场主经营。资本主义农场大量出现,表示在农业中也大量出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直到1845年,英国的圈地运动才逐渐结束。,运动概况:,1862年英国伦敦,英国圈地运动,经济影响,1、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自由劳动力。 2、使资本主义经济深入农村,对农业进行了资本主义改造。 3、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生产力的发展。 4、加快了英国城镇的进程。 5、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准备了阶级条件。 6、推动了英国工业革命的出现。 7、圈地运动对农民来说无疑是一场灾难。 总之,圈地运动牺牲了农民的利益,积累了原始资本,为资本主义提供了廉价的雇佣劳动力和国内市场,为英国发展成

6、为资本主义强国奠定了基础。,政治影响,1、圈地运动使土地所有制发生了变化。 2、圈地运动使英国阶级关系发生变化。 3、圈地运动还在劳动力、市场、原料等方面,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发展,使英国工业革命开展得比较早,而且进展迅速,到十九世纪中期,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进而很快确立了世界霸主地位。 总之,圈地运动以损害广大农民的利益为前提,他不但发展了农业资本主义,扩大了资本的原始积累,同时也为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原料、大量廉价的雇佣劳动力、广阔的国内市场,有利于整个资本主义的发展,应充分肯定其积极作用。,中国的圈地运动:,前几年,土地还没有充分显示出它的稀缺性,全国各类开发区规划圈占了3

7、6万平方公里土地,相当于一个台湾省的面积,但大都荒芜闲置。“圈地运动”造成最直接的后果就是耕地锐减,粮食大幅度减产,当时储备粮已降到70年代的水平,形势相当严峻。 2003年7月18日,国务院办公厅发了关于暂停审批各类开发区的紧急通知,8月,国务院办公厅又发出了关于清理整顿各类开发区加强建设用地管理的通知 。,中国圈地运动兴起的原因,1. 城市化建设的推动。 2. GDP作为地方政府政绩的主要考察指标之一 。 3. 地方财政空虚。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一份调研报告显示,在一些地方,土地直接税收及城市扩张带来的间接税收占地方预算内收入的40%,而土地出让金净收入占政府预算外收入的60%以上。在“土

8、地财政”上,一些地方政府最核心的做法是土地整理,就是政府运用行政权力把集体所有或其它用途的土地整合后,进 行招拍挂,价格就会翻几番。 4.中国大量集体土地的存在,使用这些土地的农民并不拥有所有权,包括宅基地。在中国,农民占有大量的集体土地,村委会是最小的土地管理单位。 5. 权势利润的刺激。在中国村委会是最基础单位,干部职位是中国干部里最小的职位,村干部为了不得罪上级领导保住前程或有得利,不得以低价出卖集体土地使用权。 6. 政府支持的结果。政府总的来说是支持圈地运动的。如 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土地有偿使用的政策的出台到现在国务院的拆迁条例,都促使中国圈地运动进一步恶化。政府引起了圈地狂潮。

9、 7. 广泛存在的腐败加剧了圈地运动的发生。 8.现如今的农村地方政府为了所谓的政绩也大肆把原来属于农民个人使用权的土地征收起来交给少数的承包商使用使农民变成失地农民。,中国圈地运动主要特征,1. 以公共利益之名征收土地,主要用于房地产等商业用途; 2. 补偿大大低于实际价值; 3. 常常与地方政府腐败相伴生; 4. 常常采用暴力手段。,圈地运动对中国的影响,1. 成功地把相当多的农民变为了城镇居民,很多农民因为补偿而变得富有。 2. 促进了房价的高企。越来越多的外来务工人员为了在城市里立足而背负了巨额的债务,他们包括农民工,通过正统大学教育毕业的学生。 3. 加剧了贫富分化。靠圈地发家的房地

10、产商和部分地方政府工作人员积累了大量财富,而失去土地的农民更加买不起房,生活环境越来越困苦。,中国“圈地运动”与英国“圈地运动”的区别,在当今中国城市化已是共识,从远期的目标看,没有人否认这一点,但到达城市化的路径却似乎有些模糊。英国圈地运动彻底扭转了城乡二元的社会结构,城市化成为社会结构主体。而中国的土地开发却与英国的圈地运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英国的圈地过程有着详细的法律制度的安排,协议圈地运动、议会圈地运动和一般法令下的圈地运动三种圈地形式并存,保证圈地过程公正而有效地进行。英国的圈地运动和土地私有制的强化,奠定了英国长期经济增长的基础。中国无论是从目的,方式还是结果方面都存在着巨大的差距,首先对土地在发展经济,推进城市化中的定位并不明确;其次,在相关实施过程中,并没有严格的制度和法律的保护,从而为制度化腐败和国家机会主义留有可乘之机;最后在结果方面所造成的社会动荡和经济的阻碍后果严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