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将德育渗透到语文课堂精品教育.doc

上传人:上海哈登 文档编号:2669067 上传时间:2019-05-0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7.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将德育渗透到语文课堂精品教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9年将德育渗透到语文课堂精品教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9年将德育渗透到语文课堂精品教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19年将德育渗透到语文课堂精品教育.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9年将德育渗透到语文课堂精品教育.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将德育渗透到语文课堂精品教育.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 4 / 4将德育渗透到语文课堂叶圣陶说:“学语文就是学做人。”作为语文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语文学科的优势,积极探索有效的途径进行德育教育。那么语文教师如何将德育渗透到语文课堂呢呢?我认为 不妨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一 修身立德,提高个人修养。身为一名人民教师,我经常问自己这样一个问题:要做一名优秀的教师,应该具备的最重要的条件是什么?是优美的语言?是广博的知识?还是丰富的教学经验?在实践的过程中我发现:作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不仅要有优美流畅的语言、广博的知识、丰富的教学经验,最重要的是要有爱心。学生需要的是来自外界的关爱和鼓励,因此,我要用一切机会鼓励他们,与他们一起分析现实,展望未来,使他们鼓起

2、勇气,对未来充满信心。这样,他们才能以一种愉悦的心情投入到现在紧张的学习当中。我认为这就是我们教师首先应该解决的问题。在课堂教学中,我的讲课方式随教材内容、学生的课堂情绪和当时的课堂环境等各种因素而改变。例如:在讲授基础知识的时候,我通常采用启发、联想的方法,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讲授课文的时候,我用自制的教具,导入、提问、讨论、故事欣赏的授课方法,以学生始终保持旺盛的求知欲为目的,课堂的氛围随学生的情绪随时调整。我爱我的学生,虽然他们成绩并不优秀,我爱我的学生,虽然他们经常触犯错误,我爱我的学生,虽然他们听不进我的谆谆教诲。可我既然成了他们的教师,我就应该把全部精力放

3、到他们身上。“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短短一句话概括了为人师表的全部精髓。师德是树人之根,立师之本,有德之师才能传道。一名有魅力的语文教师,能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能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热爱,使语文课迸发出灵感的火花,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能力,完善人格。一位好的语文教师应该有很强的责任心、满满的爱心、渊博的知识和深厚的文学素养。教师平时就该勤学习、长思考,坚守正气、道义和真理,不断陶冶自己的情操,站在人文制高点上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真正以人格魅力影响学生,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学会讲诚信、有道德、负责任。老师要真心诚意地热爱、关心、了解、信任、体谅和帮助学生,特别是后进生和双差生,并能以身作则,率先

4、垂范,使学生从老师身上真正看到如何做人和传统美德的魅力,从而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言行举动。因为你面对的是充满创造力的孩子,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孩子的问题也越来越多了,因此,它不仅需要爱心与细心,更需要教师高尚的品德做榜样,通过实施系列教育强化学生的品德教育。师爱的阳光要普照到每一位学生,教师的微笑要面向每一位学生。现在的学生普遍个性张扬,又渴望被理解,同时他们来自不同的家庭背景,有不同的教育背景,在他们身上,我们要倾注全部的爱,去发掘他们学习上的点滴进步,去寻找他们生活、品德上的每一个闪光点,然后运用激励机制加以充分的肯定、激励和尊重,使他们感到温暖,从而缩小师生间心灵上的距离。经常与学生进行

5、情感交流,帮助他们排解烦恼,做学生的知心朋友。这样才能得到学生的信任与尊敬,使他们乐于在充满爱的环境中学习。二 挖掘教材 ,找准德育切入点。语文教材中的作品无不是作者情动于衷的力作,隐藏着极为丰富的关于做人的精神资源,它为教师在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我们要悉心钻研,吃透教材,准确把握教材中所包含的德育信息,并给学生以正确的引导,使学生在学习中受到感染和教育,道德情操不断完善。打开语文课本,从春秋孔子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到战国孟子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从唐代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到宋代范仲淹的“先天下

6、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从都德最后一课的小弗朗士,到魏巍笔下谁是最可爱的人最后的志愿军战士等。这些经过千锤百炼的思想和人物所投射出来的感召力,已经并将继续影响一代又一代青少年的审美观和价值观。在教学中我们要利用好教材,启发学生探索这些人物的精神世界,并不失时机的对学生进行点拨,使学生在学好语文的同时,思想受到教育,品质受到熏陶,心灵受到净化。三 阅读积累,感受人文魅力古今中外经典的文学作品是人类文明的基石。这些作品展示了人性的真、善、美,鞭打了社会的假、恶、丑铸造了一代又一代的品格,成为人类不朽的精神支柱。众多先贤的思想具有强大的时空穿透力,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仍能启迪人们

7、理性的去思考与解决现代社会种种困惑难解的问题。这些作品散发出的睿智光芒,表现出的厚重感,是心灵与情感的依靠,是人类文明的故土。我们应该积极创造良好的阅读条件,让学生跳出课堂,引导他们走进阅览室、书店、图书馆,感知文学瑰宝。在对孩子的教育过程中,有时需要“酣畅淋漓”地灌溉,有时更需要“润物细无声”地滋养。不着痕迹、让人感觉不出这是教育的教育才是高明的教育。所以在新的社会形势和教育形势下,我们的德育应当努力寻找能够有效地深入学生心底、震撼学生灵魂、提高学生道德觉悟并且为学生所喜闻乐见的新途径。而古今中外优秀的文艺作品正能起到潜移默化震撼人性的作用。我们何不借此来取代我们苦口婆心的说教呢?在阅读中,

8、教师可以培养学生有效运用语文工具的能力和习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其人文素养。同时教师还要加强学生对经典文学的阅读积累,要求他们多读多诵,从而受到熏陶。如:笛福笔下鲁滨孙的勇敢、海明威笔下老渔夫的顽强、施耐庵笔下一百零八将的豪爽,以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真诚、“无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的善良、“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的高贵品格等。学生会在教师的启发下有所感悟,从而形成正确的、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四 开辟第二课堂 ,实施德育教育。陶行知说:“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生活教育不能脱离社会。”语文教师需确立大语文教育观,广泛收集素材,深入挖掘素材价值,积极探索以学生活

9、动为主要形式的第二课堂活动,如:组织学生采风、春游、登山、社会实践等,让学生走出教室,置身社会,在生活中学习,在实践中砥砺。经常有针对性地开展一些专题讨论(比如:人活着到底为什么,你最喜欢和崇拜什么人,你希望教师、干部和异性怎样对待你,你又应该怎样对待别人等等)通过社会实践、校园活动、参观访问、组织做好事学雷锋小组、开展献爱心活动、组织对校内外不良倾向和风气的分析批判等,在正反和多样的具体活动中扩大学生视野,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优良品格。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广阔的背景下自觉主动的学语文、用语文,在自然中陶冶情操,增加毅力,获得灵感,在社会中感悟生活,磨砺自己,将道德情感转化为道德行为。语文学科工具性、人文性与审美性统一的特性,为语文教师对学生展开德育教育提供了宽广的平台。语文教师只要具备敏锐的洞察力和深刻的思考力,充分把握好语文学科的特性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找准德育的切入点,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就一定能创造出一片精彩的天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