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导学案-认识运动把握规律精品教育.doc

上传人:上海哈登 文档编号:2669303 上传时间:2019-05-0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49.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导学案-认识运动把握规律精品教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9年导学案-认识运动把握规律精品教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9年导学案-认识运动把握规律精品教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19年导学案-认识运动把握规律精品教育.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9年导学案-认识运动把握规律精品教育.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导学案-认识运动把握规律精品教育.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 第二框 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 导学案2班级: 姓名:【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辩证唯物主义物质概念、世界的物质性。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培养学生从具体的运动事例中,归纳哲学观点的概括能力,培养学生的辨证思维能力,认识规律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原理,知道世界是可知的,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增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勇气和信心。教学重点:(1)物质和运动的关系、运动和静止的关系(2)规律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按客观规律办事【课题导入】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树发生了里氏7.1级的地震。许多同胞遇难,还有大量人员失踪。地震造成的损失惨重。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社会各界进行大力支援

2、。【自主学习】1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1) 哲学上讲的运动指的是_。任何具体的物质形态只有在_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运动是物质的_和_。世界上不存在脱离_的物质。运动是_的运动,_是运动的承担者,脱离_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2)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_中,没有_的物质,因而运动是_、 _和_。但是,就物质的具体存在方式来说,它又有_的一面。辩证唯物主义所讲的静止,是_的一种特殊状态。它主要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说事物在它发展的_和_,其_没有发生变化;二是说物体相对于_来说没有发生某种特殊的运动。因此,静止是_、_和_。(3)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确认_的同时,也肯定_的存在。物质世界是_ 与_的统

3、一。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_,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_和_。2运动是有规律的(1)所谓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_、_、_、_的联系。(2)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_,也不能_。如果违背客观规律,必然要_。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_。没有_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3) 一方面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_,_。但另一方面又强调,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_的基础上,根据_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互动探究】 合作探究探究点之一:党的十七大报告进一步明确阐述了“坚持以人为本,

4、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强调“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改革和发展。讨论:试用哲学观点对这段材料进行分析。探究点之二:有一本被誉为“思考致富的巅峰之作,人生励志的丰硕成果”的畅销书,名叫只要敢想你就行。讨论:“只要敢想你就行”这一命题。精题分析例1. “天地之变,寒暑风雨,水早螟蝗。率皆有法。”这句话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 A规律是事物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B只有自然界的运动是有规律的C规律可以为人所认识 D一切事物的运动都是有规律的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目前72小时的气象预报可以和25年

5、前36小时的气象预报一样可靠。但由于受天气状况原始数据、计算手段、分析能力等条件的限制,气象预报难以避免误差。在这个意义上,气象预报仍然是一门不精确的科学。例2.随着气象预报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能够作出更精确和更长期的气象预报,其哲学依据是( )大气运动尽管复杂,但有规律并可以被认识 大气运动的偶然性逐渐向有规律的必然性转化 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人们认识这些规律的能力不断提高 科学技术的发展已使人们完全掌握大气运动的规律A B C D例3.某地利用当地特色民族文化资源打造旅游业:以民族文化为内容,以民族村寨为载体,以原汁原味为亮点,建立原生态文化旅游经济圈,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原生态文化旅游

6、经济圈”的创建思路所蕴含的哲学道理有( )从实际出发,发挥本地旅游资源的优势 在历史与现实、经济与文化的联系中发掘有利因素 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发展旅游业的规律、商机和条件 把握原生态文化凝固不变的特点,发展特色旅游经济 A B C D例4.为满足北京奥运会期间各国运动员对蔬菜种类与营养的不同需求,中国农艺师引进了多种新品种洋菜,根据北京地区及周边省市的海拔高度来确定各种蔬菜的种植与运输方案,使洋菜“本土化”,打破了“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的观念( )A.人的理性为自然立法 B.人可以改变规律起作用的前提条件C.人不能改变规律,但能改变规律起作用的具体状况D.客观事物的规律是客观的,

7、思维活动的规律是主观的知识疑点1.发展是一种运动和变化,运动和变化也是一种发展。(注意:运动和变化不一定是一种发展。)2.运动是相对的,有条件的,静止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注意:颠倒了二者。)3.春夏秋冬四季更替,昼夜循环,苹果落地,属于自然规律。(注意:规律不能等同于规律的表现形式。)4.人们可以发现,认识和利用规律,也可以制定,废除,创造,消灭和改变规律。(注意:规律不可以制定,废除,创造,消灭和改变。)5.解放思想就是要打破一切传统观念的束缚。(注意:对传统观念要一分为二地对待。)6.规律就是我们常讲的定律。(注意:规律是定律的内容,定律是某种客观规律的主观映象。)7.任何规律都是永恒存

8、在,万古不变的。(注意:任何事物运动过程中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都是随着事物存在的时间,地点,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即具体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有条件的。)8.规律有好坏的。(注意:规律是客观的,无好坏之分。)9.思维规律是主观的.(注意:思维规律的形式是主观的,内容是客观的.思维规律的客观性主要表现在,无论人们是否意识到思维规律的要求,是否遵循思维规律进行认识活动,思维规律都在起作用。)10.规律是无条件的,是永恒不变的。(注意:规律是客观的,但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依赖一定条件的,如价值规律存在和起作用的条件是商品经济,把规律看作永远不变的,是属于形而上学的静止的观点。)当堂练习1.

9、一位速滑高手说:“一般情况下,速滑转弯倾斜角在45度到60度之间为最佳,这样滑跑起来更省力更利于加速。”经济发展上“弯道”超越,也不是蛮跑,同样要讲方法,重技巧。这里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A. 创造性思维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决定性因素B. 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C. 良好的精神状态对人们改造世界有促进作用D. 在实践中人们总是能够总结出经验和方法2. 愚公移山是中国人耳熟能详的一个典故,漫画(1-5)新愚公为我们描绘了一位“另类”愚公。漫画启示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 )解放思想,反对思想僵化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 追求危机、方法与效果的和谐统一坚持锲而不舍、持之以恒的精神A B C D

10、 3读图。这幅漫画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 人们在客观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人们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 人们可以创造规律 人与自然相互对立、相互排斥 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促进事物发展 A B C D4. 为了缓解北方旱情,借助2月下旬的冷湿气流,我国北方各省市纷纷采取人工降雨。人工降雨是利用云层中的水汽,人工创造成雨。这说明( ) A. 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 B. 人们可以创造规律利用大自然 C. 人们可以根据意愿改变规律趋利避害 D. 人们可以根据自然规律改变条件为人类造福5.坛经记载:时风吹幡动,一僧日风动,一僧幡动,议论不一。慧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英国哲学家

11、毕尔生说:“万物都在运动,但是在概念中运动。”上述观点属于( )A把物质和运动结合起来的辩证法思想B把物质和运动割裂开来的形而上学观点 C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唯物主义观点D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入冬以来最强冷空气自西北向东南席卷全国,全国大部分地区先后出现大风、降温和雨雪天气。中央气象台连续发布寒潮警报。6. 天气总是在不断变化着,任何一片天空不不会一直晴空万里。这说明( )A. 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B. 脱离了物质的运动是不存在的C. 物质是相对运动与绝对静止的统一 D.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和变化之课堂小结 运动的含义 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 静止的含义 运动和静

12、止的关系 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 规律的含义 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 运动是有规律的 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 规律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课后练习】1“人们对物质的认识,就是认识物质的形式,认识了物质运动形式,也就认识了事物本身。”这是因为( )A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B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 C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D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2列子记述了杞人忧天的故事。这个杞人的错误在于( )A否认了世界是物质的 B否认了物质世界是运动的 C否认了物质世界运动的绝对性 D否认了物质世界运动是有规律的 3“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这说明(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是有规律的 自然界和人类

13、社会都遵循同样的规律 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都是古今不变的 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都是循环往复的 A B C D 4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表示,坚决抵制各种弄虚作假行为,把好数据质量关,维护统计的严肃性;坚持以提高统计质量和效率为核心,加强数据的深度研究和科学分析,增强预见性、科学性和有效性。这体现了辩证唯物论的哲理是(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着重把握主要矛盾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A B C D5. 2007年广东、山东、海南、宁夏4个省区率先实行高考改革新方案。2008年江苏省也开始了新课改后的高考。山西省的高考方案还处在研究中,预计2009年出台。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14、)对现行高考方案既不能否定,也不能肯定 各省份高考方案的形成与各自的历史、地理、经济等因素关系紧密 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要否定现在的高考方案只能依赖外力作用A B C D6. 31.农艺师打破“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的观念。遵循的哲学依据是( )A.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 B.人可以改变规律起作用的前提条件C.人不能改变规律,但能改变规律起作用的具体状况D.客观事物的规律是客现的,思维活动的规律是主观的 7 宋人有闵其苗不长而言之者,茫茫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疾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上述典故的哲学寓意是( )A事物的运动是永恒的 B事物运动有其自身规律C物质

15、与运动不可分 D事物是变化发展的8在中国气象局统一协调下,旱区气象部门抓住有利天气条件,开展了大面积人工增雨作业,截至2月23日,北京、山东、河北、山西、河南、甘肃、新疆等地组织了人工增雨作业,其中,北京、山西、山东累计飞行作业影响面积达13.3万平方公里。作业影响区域普遍出现了中到大雨雪,对缓解当地旱情起到了积极作用。这说明( )A. 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是以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 B. 人们可以根据规律,改变规律发生作用的范围,为人类造福。C. 人们可以根据意愿改变规律趋利避害 D. 人们可以改变和创造规律9.胡锦涛主席在中国科学院第十四次、中国工程院第九次院士大会发表重要讲话时指出:科技界应加强

16、对自然灾害孕育、发生、发展等规律的研究,为科学预测和预防提供理论依据。科技界应加强对防灾减灾问题的研究,说明( ) A在客观规律面前,人们是消极被动、无能为力的 B社会发展在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不断解决中实现 C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造福人类D科学技术是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10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只要我们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礼会主义道路,就一定能够胜利实现这一宏伟蓝图和奋斗目标,、这里的“不折腾”可以理解为 ( )A规律是客观性,人无法限制规律的破坏作用B规律是客观的永恒不变的,所以只能按规律办事C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出发,稳妥地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没D改变世界是以承认规律和客观事物的存在为前提的11材料: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树藏族自治州发生了里氏7.1级的地震。许多同胞遇难,还有大量人员失踪。地震造成的损失惨重。地震后,我国军民迅速投入了救援,彰显了中华民族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精神。请用所学哲理评析以下观点:天灾不由人,抗灾不由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