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教学论文《初中作文课文化共享氛围营造探究与实践》凤翔县陈村镇第一中学王海侠精品教育.doc

上传人:上海哈登 文档编号:2670318 上传时间:2019-05-04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65.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教学论文《初中作文课文化共享氛围营造探究与实践》凤翔县陈村镇第一中学王海侠精品教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19年教学论文《初中作文课文化共享氛围营造探究与实践》凤翔县陈村镇第一中学王海侠精品教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19年教学论文《初中作文课文化共享氛围营造探究与实践》凤翔县陈村镇第一中学王海侠精品教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19年教学论文《初中作文课文化共享氛围营造探究与实践》凤翔县陈村镇第一中学王海侠精品教育.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19年教学论文《初中作文课文化共享氛围营造探究与实践》凤翔县陈村镇第一中学王海侠精品教育.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教学论文《初中作文课文化共享氛围营造探究与实践》凤翔县陈村镇第一中学王海侠精品教育.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教学论文《初中作文课文化共享氛围营造探究与实践》凤翔县陈村镇第一中学王海侠精品教育.doc(1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初中作文课文化共享氛围营造探究与实践 作 者:王海侠单 位:宝鸡市凤翔县陈村镇第一中学 电 话:13892484876地 址:宝鸡市凤翔县陈村镇第一中学 邮 编: 721405邮 箱: 初中作文课文化共享氛围营造探究与实践陕西省宝鸡市凤翔县陈村镇第一中学 王海侠【内容提要】叶圣陶先生说过:“文风即是思想风。”我们在共赏作文的时候更多的是分享一种写作和生活的文化。在作文课堂营造出文学芳草地的文化氛围,引导众多学生徜徉其中,在课堂上享受写作的乐趣,感受写作的魅力,笔者认为这其中最为关键的是文化共享氛围的营造。若能运用机制促进学生互动形成,让作文共享成为过程,让互评成为改进写作的动力,让教师的点评成

2、为学生提升写作水平的“敲门砖”、“金钥匙”和“绿色纽带”,就能将学生写作能力构建引向深入,促成学生把写作能力内化为写作品质,这将是写作课教学一个极大的突破。【关键词】 作文课 文化共享氛围 营造 探究 实践【正文】初中学生写作能力正是一个日趋成长和成熟的阶段,学生文章水平也在处于一个正逐步构建、完善的初步阶段,学生深刻写作思想、独特写作技能的形成以及学生写作兴趣都处于一个波动阶段。故而教师的引领、指导尤为重要。如何让学生永葆着对写作及上写作课的兴趣,应成为众多从事语文教学的老师研究的课题。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深深感悟到,对于学生写作兴趣的调动和保持不应该总是居高临下似的说教,应俯下身子贴近学生心灵

3、,为学生营造一片文学的天地,构建一方心灵互动的天空,带领学生走进文学“芳草地”。这其中最为关键的是一种文化氛围的营造。在这种文化氛围中应运用机制促进学生互动的形成,让作文共享成为过程,让互评成为改进写作的动力,让教师的点评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成为学生提升写作水平的“敲门砖”、“金钥匙”和“绿色纽带”,将学生写作能力构建引向深入,促成学生把能力内化为写作品质。笔者认为,初中作文课文化共享氛围营造重点应从作文题目拟定竞赛、作文师生互评共享、佳作解析引领、专业写作技法指导等方面入手,让学生既对写作不失兴趣,又能促进写作能力的深化。一、题目拟定竞赛习作题目好比一篇文章的“眼睛”,犹如统军之帅,至关

4、重要。它需要字斟词酌,提炼而成。而我们的学生拟题往往太过随意并不抠字眼,很少对拟题做一次次的斟酌和提炼,多使得习作命题“大、空、泛”,缺乏“小、真、活”的贴近生活的切入点,使得写作有时真如“老虎吃天,没处下爪”,苦无着笔之处。现行课本上有的写作题目并不太适合我们农村孩子写作,且有的写作题目多处于写作的边缘状态。如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作文就对题目已作规定,要求以我心目中的春天或在这个不同寻常的春天里写一篇文章。教学时正值春意盎然之际,我们可充分尊重单元写作训练主题“寻春”和学生实际生活见闻和感触,倡导学生在综合性实践、口语交际之余,组织学生以“春”为话题开展命题竞赛,比一比谁的命题更出彩。学生可以

5、自拟命题互动展示,教师随之板书学生的精彩命题,可组织学生举手表决投票,一人只许投一票,认真评选出命题中着实新颖、脱俗的题目。教师再在学生举手表决的基础上阐释自己的评审意见及写法指导建议,指点学生学会用恰当的素材撑起此类文章写作的“骨架”,推进写作命题探究,指点各类命题的特色之处,最后教师从写作立意等专业角度评选出命题的“前三甲”,充分发挥教师对整个教学的主导作用。如八年级一班郝荣同学的命题春.新意、李月同学的看,那一角的花开了、成思敏同学的新绿和八年级二班的张雨洁同学的春在枝头、张欣悦同学的一抹春色、杨雯婷同学的当春风拂过迎春花,由于命题清丽脱俗、新颖别致、切入点、抓取点都小而精,赢得大家一致

6、好评,分别推荐评选成为了全班命题“前三甲”。在整个命题互动过程中我看到了同学们的智慧真的远超出了我们老师的想象,他们的思想交流就是一种文化的共享。二、作文的师生互评共享(一)自评互评有机结合如本期九年级下册第四次作文在我生命中的那一天,在文题亮相、教师写作思路点拨、例文解析之后,学生就开始用自己的笔围绕“那一天”来演奏自己的生命之歌了。教师努力营造了一个自主思维和写作的过程。等学生写作结束后,组织开展自评,首先围绕本次写作的立意、选材、文笔等自我评价一番,认真反思自己习作得失,恰当地组织语言描述自己写作思维过程,写完可以朗读展示自己的自评。如九一苟茜同学:“生命中,总是避免不了烦心事,随之而来

7、的便是忧愁、郁闷初读此作文,可能真的很茫然,不知道写了些什么,但是细品之下会悟出写的是自己消沉时内心的感触和思考。青春未必不可忧伤,不能说愁,遗世独立,因为青春需要成长。忧愁不可怕,可怕的是沉沦。只要找到了那个最真实的自己就好。就在生命中的那一天,我懂得了很多,也重新找回了自己。我觉得此篇文章立意新颖,选材独特,文笔很深刻,写得很好。下次我会更努力!”九二郭雨婷同学:“这次我写的是想象作文,我进入到一个易拉罐里,之后遭遇了孩子们玩、绊倒老人及尔后酸雨、水污染、垃圾乱放等环境问题,引人深思,这就是我生命中一天的经历。本文构思新颖,但还需在文章素材处理和细节描写上多下功夫!”在自评之后小组内或者全

8、班范围内组织互评,要求同学们深入解读、感悟每一位同学的用心之作,品味习作的内容、思想、文笔及立意等,做一番认真评析,写下中肯、贴切的评价语段并署名 ,可以朗读展示自己写给同学的评语。如九一孙悦同学评李婷同学文章在我生命中的那一天:“文章很真实,其中作者复杂的心绪和感触很值得一读。看来只要是触动真情,就能写出一篇好文章。文章语言用得很生动、很准确,段落之间衔接很紧密,开头、结尾都很有新意,语言虽没有丰富的颜色,但却透着质朴,显着真情”。九二杨凡同学评郭雨婷同学习作在我生命中的那一天:“文章内容很新颖,也很有创意,很好。通过自己在易拉罐里的一天,反映了种种存在的社会状况,表达出作者对环境问题的认识

9、以及对保护环境的倡议。”九二李敏同学评王义强同学习作在我生命中的那一天:“生命中那一天与同学发生冷战,小作者心里确实感受到初春的寒风彻骨,寓情于景,相互衬托。文章在心理、细节描写上处理较好,今后还需在升华主旨、点明主题上多加努力,把自己那一天具体复杂的心情再写透彻一些就更好了。”新课标要求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在整个学生自评、互评过程中要有效地组织好学生自主、互动、共享,充分发挥教师对作文课堂的驾驭能力和“领跑”作用,充分展示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性地位。(二)师生互评高度统一1、教师多角度全方位评价:教师根据学生每一次写作的能力培养目标、作文知识性目的及写作初衷,设定相应的评价估测项目,建立

10、相应的评价达标机制。这些评价项目都是根据初中生作文评价得分体系和能力培养目标来制定的,具体都因每次作文不同而产生相应变化。如习作在我生命中的那一天教师评价就有如下项目:老师评价评价要求是否达标()内容切合题意,思想健康,中心突出,内容充实,立意新颖情感感情真切语言行文流畅,语言生动准确,表达好篇章结构完整,条理清楚,构思新颖、巧妙文面字体工整、美观,标点、格式正确,卷面干净。综合等级:一类(44分50分) 二类(35分43分)三类(26分34分) 四类(16分25分)打分:教师点评:教师本着专业的写作技能角度和文学鉴赏角度对学生习作进行阅读、鉴赏,并对习作的自评、互评进行再度评估和判断,对学生

11、自评或互评中不贴题、表述不准确的语句用红笔勾勒标示以提醒注意,对评价很到位、很准确、很出色的同学用激励性语言提名表扬。教师对评价各项逐一审核,对达标项目依次勾画“”,对于文章中尤为突出的亮点如“构思新颖”、“内容充实”、“语言生动准确”等项目用红笔圈画出来予以表扬。同时教师可应在具体评改文章的时候仍加强对习作段落的批注和点评,尤其是对于亮点句段的标示,以帮助学生树立写作自信,体验写作成功的快乐感受。如九年级一班冯咪乐同学在我生命中的那一天中一开头就紧扣文题“生命是有限的,但爱是没有尽头的”,来表达对于地震发生一刻人们爱心行动的思索和赞美,语言洗练,直扣文眼“生命”,并巧妙地链接了文章的取材雅安

12、地震。笔者在评价作文的时候就评点此句“提纲挈领”,分外得体。文章中也有不少亮点:如写到一位受伤的女孩尽管身上有血迹,但她微笑着说:“我没事,我不哭,我很坚强。”作者不由得将思路延伸开来,“你一笑便是整个沧海,美了整个人间”。这种小中见大、拓展升华的写作思路和技巧多好呀!所以,我们看到写作是一种文化,我们需要将这种思想、这种文化共享起来,这是一笔精神上的伟大馈赠。“死亡,就是以这样蛮横而霸道的方式,活生生地摆在了我们面前,那是一种何等令人震惊的方式啊!当我们脑海里已填满了对暑假美好的憧憬,突如其来的一场灾难,就把这一切都掏空了.”我的心灵受到了强烈的触动,我不仅为作者能抓取到很多的电视镜头、微博

13、留言等开阔的写作视野而惊叹,而且凝练的文笔里折射出的深深哀思、极其深刻新颖的文章构思也让我深深觉得应该让这样的美文与大家共享,共品,共读,共思。我不由激情满怀地写下了这样一番评语:“本文极具有共享性和可读性,对同学们颇有启示。选材典型,立意新颖,文笔洗练,情感真挚感人,结构严谨,语言生动准确,极具感染力,是一篇极好的范文啊!”我们语文老师应该在讲评课上努力创造共享的文化氛围,让这样的好作文能够展示在大家面前,引领习作文化和能力的成长。2、学生小组流动评价作文本下发到同学们手中,学生都会细审自己的作文,查看老师、同学评语和老师打分及各项目考评达标情况,细心浏览之后即与小组成员开展共读共赏交流活动

14、,相互流动交换作文,体会同一命题下他人的语言组织、素材抓取与写作风格。在学科长带领下,在老师监督和引导鼓励下,各小组公开、公正地推举和评选出该小组中的优胜作文24篇,充分发挥小组的活动能力和各组学科长的组织能力,让每一个组员都参与其中发表意见,促进口语交际能力的成长和互动参与品质的培养,让每一个同学都认识到真正的美文是大家都认可的、能触动大家心灵的作文,在整个活动中受到写作启示,学到写作精髓。3、集体共享评价“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在各小组活动结束后,教师组织集体来共赏共评,评选出此次作文全班的“前三甲”。要求每一位同学认真、细心地聆听,及时用笔记下自己对每位推荐同学习作的打分情况,以及自

15、己心目中认为最棒的习作和尚需努力的习作。从第一组开始,优胜习作作者轮流在黑板上写下自己的习作名称和作者名,之后站到讲台上朗读自己的优胜习作,其他学生和老师共同聆听,在心里细心品头论足,以备等候点评。等各小组的优胜习作逐一朗读完之后,教师组织学生举手评选表决此次作文的全班“前三甲”。每一篇作文支持举手的人数不一,一人一票,本着尊重作文写作艺术、开展学术交流的原则来认真地投出自己非常宝贵的一票。要求每个人只有一次投票机会,要珍惜和慎重地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习作,然后投给他(她)。这样让每一位学生充分体会到了自己这一票的重要性,也就充分体会到了作为一个习作评价者的慎重态度,在评选的时候感受到了自己参与的

16、乐趣,激发了自己写作进步的欲望,充分地使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得到了提升。学科助理协助教师计票,在票数对比之后产生此次作文的全班“前三甲”。教师提名或者学生自主发言阐述自己心目中最佳作文的写作特色,使学生对于习作的品评鉴赏能力也随着课堂文化氛围的营造得以进步和成长。如在我生命中的那一天习作写作中,九一的宋玲、冯咪乐、苟茜、九二的张心悦、郭雨婷、李敏一致赢得师生好评,获得了作文“前三甲”的荣誉称号。4、教师专业点评教师在学生充分参与活动、聆听学生意见和细审作文特色的基础上,对黑板上各小组推荐的诸多文章进行系统性点评和指导,让学生明了得失,帮助学生在认识层次、理解层次及写作层次上不断进步,尤其是对大家颇

17、有争议的作文,教师要围绕立意、取材、文笔等逐一帮助学生理解这部分习作的优与劣,将同学们的写作导向一个更高、更专的水准,充分展现出教师在作文方面的专业引领能力和指导作用。三、佳作的解析引领文化总是在共享的过程中才能够得以传承。写作是一种传承和彰显文化的能力,但我们的初中生还是较为欠缺这种能力,文化意识不太明确。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时应努力营造出“文学芳草地”的文化氛围,不单为写作而写作,而是一种文化、思想的交流、学习和分享。我在教学作文写法时在给学生提供一些与写作主题相关的范文、例文之外,还总会选取一些文字优美、意味隽永的美文与大家共赏共读。学生总被字里行间的真情、一句句优美凝练的语句以及我声情并

18、茂的朗诵所深深吸引和打动,教室在一种习作文化的浸润中变得静谧了起来,学生们都在用心倾听他人的生活故事和心路历程,感受语言文字所传达出的奇妙乐趣。我给学生朗读并解析过回味那浓浓的父爱 、我们一起走过 、一只幼蚕的理想 、为了心中的那一片油彩 、故乡的小河,我的最爱 、善良是美丽的 、下雨天,真好 、心中的风景 、我们的心更近了.每一段优美的文字都唤起了学生对自己写作的憧憬和思考。我看到学生那一双双眼中的渴望,我读懂了学生原来是多么渴望能够去欣赏和聆听到这样专业的美文啊!我读了一篇又一篇,也引导学生来参与评价谈感悟,可是学生渴求的心灵依然在呼唤我再读.这是一次无形的精神大餐,学生乐在其中,也收获在

19、其中。因美文共赏共享学生也因此有了自己写作的高标,所以在一次次的月考和平时的习作写作中我看到了学生的进步,我认为很大程度上是这种文化共享的氛围感染和熏陶了我们的学生,让他们看到了行动的高标那些高层次的美文就像一面面旗帜一样飘扬在他们的心中,同时也帮助他们不断积累写作技法,丰富写作素材和语言表达,如此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就变得很现实了。让学生在文化共享中成长,让学生的写作思维和能力在共享中成熟和提高,不失为一种好方法。四、专业的写作技巧指导教师的写作水平可以间接地影响学生写作能力的养成。但教师即使在写作上不太擅长也没关系。教师可以找一些专业的书籍引领学生来学习掌握相关的写作技巧,与学生在写作指导课

20、堂上共享,使学生明确写作要领:切合题意是关键,中心突出是重点;内容充实很重要,感情真挚是要点;结构严谨很必要,语言流畅是基本。其中切合题意就是要求学生审题要准确,要把握题目要点,确切理解题意,审题要全面,仔细分析题目中的每句话、每个词,抓住文眼,从而确定自己文章立意。当前我们初中生的问题作文往往有两大特征:一线索不清晰,主题不鲜明,重点不突出;二重点描写不够具体、形象。这主要归为“写作逻辑思维不成熟”、“重点描写不到位”。语文教师要指导学生掌握:在构思一篇文章时,必须确定一条线索,明确一个主题,找到一种素材组合方式,确定一个重点。这样在写作时才能思路清晰,浑然一体,一气呵成。至于让语言生动起来

21、,可指导学生根据作文写作内容,灵活运用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味觉等多感官描写方法,将事物特点鲜活、生动地表现出来,多角度、多侧面、立体地刻画事物,从而使作文更生动形象,更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如散文家朱自清的春就很值得借鉴。此外也可综合运用人物动作、语言、心理、神态、外貌等描写方法,将人物内心世界或人物形象传神展现。如法国作家都德的最后一课、短篇小说巨匠莫泊桑的福楼拜家的星期天、奥地利作家茨威格的列夫.托尔斯泰,就分别将各个人物刻画得极为丰满,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这些文章对我们学生来说也是一种外来文化的交流和共享,可指导学生借鉴这种写作思想和写作技巧,将它们巧妙地移植、嫁接到我们学生的写作能力上

22、来,以丰富学生的写作知识和写作技能,使学生的写作水平在教师的专业引领之下逐步完善、提高。 “春风催桃李,呕心咀英华”。总之,习作是学生在校所学知识和自我思想表达二者高度有机统一的富于综合性、创造性的劳动成果。我们从事语文教学的老师应上升到作品层次来认识学生习作,让学生习作在师生共享中彰显它自身的文化价值,让学生的写作能力在互动交流中得以锤炼,让学生的写作素养在综合评价中得以提升,让学生的写作水准在教师的专业指导下逐步攀高。笔者相信,只要我们语文教师不厌其烦,独具匠心,在作文课文化共享氛围营造上立志探究,勇于实践,就一定能让学生在写作知识、写作技能上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定会催发出“桃李们”更多、更好、更具魅力的作品来。【参考文献】初中作文提分宝典四步构思法 延边人民出版社 主编:方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