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认数-教案-(1)(1)精品教育.doc

上传人:上海哈登 文档编号:2677421 上传时间:2019-05-0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6.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认数-教案-(1)(1)精品教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9年认数-教案-(1)(1)精品教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9年认数-教案-(1)(1)精品教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9年认数-教案-(1)(1)精品教育.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9年认数-教案-(1)(1)精品教育.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认数-教案-(1)(1)精品教育.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认数-教案-(1)(1)精品教育.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三年级(上)数学教学指导意见一、教材分析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前提,依据数学课程标准第一学段的具体目标,在充分分析学生的学习条件和知识之间相互联系的基础上,确定知识与技能方面四个领域的教学内容。“数与代数”领域:以“万”以内的认数和四则计算为主要教学内容,结合安排认识常见的量以及直观认识分数。这些内容都是学生一、二年级认数和四则计算内容的扩展,通过本册有关认数和四则计算的学习,使学生能正确读写万以内的数,能正确笔算和估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三位数乘一位数。千克和克对学生来说,是个全新的内容。千克和克都是质量单位,我国人民在生活中习惯以物体有多重代替质量是多少,物体含有物质的多少是它的质量。24时记时

2、法是学生生活中或多或少都有过接触的内容。教材把这些作为教学资源,一方面想利用学生熟悉的事例吸引学生有兴趣地学习,另一方面还引导学生继续观察四周,学会在生活中应用24时记时法。本内容的教学重点:认数和有关四则计算。教学难点:24时记时法。“空间与图形”领域:二年级(下册)教材教学从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生活中常见的长方体或正方体形状的物体,学生初步能识别这些物体的各个面的形状。在此基础上,三年级(上册)继续观察由两个或三个长、正方体拼搭成的物体。标准指出,空间观念表现在能进行几何体与其三视图之间的转化。一般情况下,物体的三视图是描绘它的正面、侧面和上面这三个面的形状的图形。长方形和正方形这部分内容

3、是学生在一年级(下册)己经直观认识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础上继续学习的两种平面图形,本册让学生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一些特点。教材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物体,指出一些长方形或正方形的面,引出本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研究对象。教学重点:周长的认识和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教学难点:观察物体。“统计与概率”领域:学生在前几册教材中初步学习了收集、记录、分类整理信息以及用简单的表格或涂颜色的方块表示统计的结果,还在摸彩球、玩转盘、抛圆片等活动中初步体会了有些事情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是不确定的,并能用可能、不可能、一定等词语描述生活中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本册继续教学可能性,使学生体会事件中各种情况发生的可能性

4、有时是相等的、有时是不相等的,学会用经常、偶尔、机会差不多等词语来描述生活中一些事情发生的可能性。教学重点:收集整理信息,用统计表或条形图呈现统计结果。教学难点:正确描述事情发生的可能性。“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共安排了五次实践活动,其中农村新貌是场景型的活动,称一称、周末一天的安排、周长是多少、摸牌与下棋等都是操作型的活动。实践活动中的各个内容都以小组学习的形式完成,要求学生在独立探索的同时加强合作交流,集思广益,把问题解决得更好,从而学会倾听、学会尊重、学会互补。从本册开始,教材增设了“你知道吗”栏目,结合教学内容,适当介绍一些数学史料,以及和数学有关的科普知识,使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的产生与发

5、展首先源于人类生活的需要,体会数学在人类发展历史中的作用,感受现实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还设计编排了适量的思考题,体现教材的弹性,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使全体学生都得到相应的发展。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万”,知道10个一千是一万,了解万以内数位顺序表。理解10000以内数的意义,掌握数的读、写方法,能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会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整百数加整百数及相应的减法,整千数加、减整千数,两位数除以一位数(每一位都能整除)及整百数乘一位数。能正确估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得数是几十多,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商是几十多,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积是几位数

6、,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积大约是多少。能正确列竖式笔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三位数乘一位数,知道0与一个数相乘得0,会验算除法。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分母不超过10),能读、写分数,在具体材料的支持下能比较两个几分之一或两个同分母分数的大小。能正确计算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在现实的生活情境里感受并认识千克与克,通过动手实践知道1千克=1000克。了解24时记时法,能进行普通记时法与24时记时法的换算。(2)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相同的地方;知道长方形的长与宽、正方形的边长。理解平面图形周长的含义,能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和其他简单平面图形的周长。知道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

7、知道从一个角度观察长方体形状的物体,最多只能看到三个面;能指出从正面、侧面或上面观察到的由三个同样大的正方体摆成的物体的视图,能根据视图摆出相应的物体。(3)能用比较有效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会用表格或简单的条形图表达统计的结果。理解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时相等,有时大些或小些。会用“偶尔”“经常”等词语描述可能性的大小。2数学思考。经历“在计数器上表示数、分析数的组成、探索数的读法与写法、比较数的大小”等一系列学习万以内数的过程,以及把一个物体或图形平均分并用分数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几份的过程,用具体的数描述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发展数感和符号感。在探索口算、笔算和估算方法的过程中,进行简单的归纳和

8、类比,发展抽象思维。在观察常用物体并把几何体与其相应视图进行转换的过程中,在通过折、量、比探寻长方形和正方形特点的过程中,在动手围、量、画、算平面图形周长的活动中,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和推理能力。在摸球、抛正方体等活动中,经历分类收集信息、整理数据,用数据描述现象以及判断可能性大小等过程,发展统计观念。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进行简单的、由条理的思考,并在与同伴交流中,逐步学会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3解决问题。能应用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并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会到现实生活中蕴含大量的数学信息,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初步具有灵活运用

9、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积累一些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和策略,初步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经常与同学共同开展学习活动,经常与同学交流思考的过程和结果,初步体会到合作的意义。在教师的具体指导下,对自己的学习活动和过程进行初步的反思和评价。4情感与态度。进一步感受数学和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与形都能用来描述现实生活中地一些现象,逐步产生对数学的兴趣,能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经过独立思考、动手实践以及与同学合作交流,克服学习中的一些困难,经常获得成功的体验,相信自己有能力学好数学。通过教科书里的“你知道吗”栏目以及报刊书籍、电视广播和网络等多种资源,了解更多的有关数学的知识,初步感受到数学是人类的

10、一种文化,是人类文明的结晶。在教科书和教师的具体指导下,学习客观地评价自己与评价他人。三、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万”以内的认数和四则计算,24时记时法,长方形和正方形,可能性,简单的条形统计图。教学难点:除法,观察物体,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进行简单的、由条理的思考。四、教学建议1紧密联系学生实际,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数学课程标准强调学生的数学学习必须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体验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类比等活动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如在教学三位数乘一位数时,由于其算法与两位数乘一位数基本相同,学生运用已有的学习经验容易实现有效的迁移。教学时,教师不必呈现

11、具体的计算过程,可以提出适当的问题,引导学生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联系,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再如在教学除法验算时,也不把知识直接告诉学生,而是通过例题的教学让学生想到:乘法可以验算除法。这样把除法验算的教学建立在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不但有利于他们体会乘、除法之间的关系,理解乘法可以验算除法,而且有利于学生养成验算的好习惯。2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数学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转变角色,充分发挥创造性,依据学生的认识特点,设计一些探索性和开放性的问题,给学生提供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机会,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得以落实。如在教学口算整千数加、减整千数,整千数

12、加整百数及相应的减法时,不出示例题,而是在认数后的“想想做做”中出示相应的练习,教师要给学生充分探索的时间与空间,通过让学生算一算、比一比、说一说等方式,让学生探索算法,交流体会。在教学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口算方法时,让学生先尝试口算出结果,再在小组中交流自己是怎样算的,使自己的算法得到确认或修正;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把长方形、正方形折一折、量一量、比一比,探究长方形、正方形和角的特点,在认识周长的基础上,探索和交流一般平面图形周长以及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这样的安排有利于引导学生主动地去探索、去思考,学生可以运用自己的思考方式和知识经验,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主动建构自己

13、的认知结构。3培养学生的数感和估算能力,发展学生的估算意识。数感是对数和数的关系的一种良好的直觉,它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需要用较长的时间逐步培养,学生数感的发展需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估算可以发展学生对数的认识,同时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因此,在教学中,应着力培养学生的数感和估算能力。如为使学生能够体验万以内这些较大的数的实际含义,可以通过数正方体上的小方块、拨计数器等方法来理解数的组成,让学生感受不同方式表示的万以内数的实际意义和大小,培养学生的数感。在现实生活中,许多地方需要估计。如购买一些东西用50元或用100元够不够等等。教学中,应结合有关教学内容或开发设计一些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问题或

14、习题让学生去估计。如第40页的第6题,先估计谁走的路近,再算一算;第42页的第5、6两题,也是让学生先估计结果,再计算。通过这样的安排,特别通过估计解决实际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和估算能力。4重视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教学中,首先应使学生获得从数学的角度提出、认识和理解问题的机会,让学生在学习时善于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发现问题。其次,使学生学会运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发展多样化的解题方法。教学中,教师应注意结合所学的内容,在“想想做做”、练习及复习中适当安排了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发展应用意识。如教学用连乘计算解决的实际问题时,可创设有

15、趣的场景,让学生收集有效信息,让学生自由地提出问题,让学生独立解决“买6袋球一共要用多少元?”然后组织学生交流明确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在单元的最后,还安排了实践活动,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根据情境中提供的各种信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5促进学生积极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养成。孩子对自然与社会现象的好奇心、求知欲是一种重要的素质。要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身边的事物,培养对数学的自信心、意志力,感受数学的严谨,形成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教学中,教师必须注重组织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如让学生积极主动

16、地参与操作和观观察活动,让学生在课堂中有成功的体验,让学生合作交流的机会,分享同学的活动成果。6注重教学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在课堂观察时,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还要关注学生其它方面的表现。可采用丰富多样的评价语,可采用随时记录学生表现,写数学日记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五、教学进度本学期上课时间约19周,95课时,本册教材共安排57课时,加上增添的14课时,合计占全学期上课时间的75%,还有25%的教学时间留作机动,这给教师灵活安排教学内容,开发利用身边的有效教学资源创造了空间,如可以间周一次阅读小学生数学报,可以进行数学小故事的交流,可以设计一些提高题、开放题进行思维训练等等。教师应在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方面,在组织学生进行练习以及知识的拓展应用等方面作出合理的安排。 一 除法12课时(练习一分为两课时,另附两节机动练习课。) 二 认数6课时(练习三分为两课时。) 三 千克和克4课时 四 加和减9课时(另附两节机动练习课。) 五 24时记时法4课时(“24时记时法”分为两课时。) 六 长方形和正方形10课时(练习六分为两课时,另附两节机动练习课。) 七 乘法13课时(另附两节机动练习课。) 八 观察物体2课时 九 统计与可能性4课时 十 认识分数3课时 十一 整理与复习4课时 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