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海陆变迁教学设计(良乡三中李敏8.30)精品教育.docx

上传人:上海哈登 文档编号:2678922 上传时间:2019-05-04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42.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海陆变迁教学设计(良乡三中李敏8.30)精品教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9年海陆变迁教学设计(良乡三中李敏8.30)精品教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9年海陆变迁教学设计(良乡三中李敏8.30)精品教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9年海陆变迁教学设计(良乡三中李敏8.30)精品教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9年海陆变迁教学设计(良乡三中李敏8.30)精品教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海陆变迁教学设计(良乡三中李敏8.30)精品教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海陆变迁教学设计(良乡三中李敏8.30)精品教育.docx(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海陆变迁教学设计学校北京工商大学附属中学学科地理授课教师 李敏课题第一章 第二节海陆变迁年级八年级上册指导教师宁惠兰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地理教学重视“问题解决”的探究式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强调提出问题或质疑,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强调学生为主体,教师创设地理问题的情境,激发学生探究欲望。学生通过收集、整理、分析地理信息来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中,注重学生科学兴趣、态度与科学观念的培养,使学生对地理科学问题抱有兴趣,对周围的自然和人文事物产生兴趣。本节课从海陆变迁的事实,到大陆漂移说、板块构造学说,采用“问题解决”的探究式教学,学生不仅学习科学的探究方法(提出问题-形成假设-寻找证据-得出结

2、论),更进一步学习到科学家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背景分析课标:1.举例说明地球表面海洋和陆地处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 2.知道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说出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1、 内容分析八年级的内容是世界地理,海陆分布和海陆变迁是世界地理的开端,为后面海陆位置的分析奠定了基础。海陆变迁是在第一节静态认识海陆分布的基础上,动态分析海陆分布的成因,是宏观认识世界的基础。依据课标可知,本节内容包括两方面:1. 通过实例,学生认识到海洋和陆地处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这种运动变化时间尺度和空间尺度大。海陆变迁的实例包括海洋变成陆地,陆地变成海洋。2. 大

3、陆漂移学说和板块构造学说是对海陆运动变化的理性认识,是科学家对海陆变迁原因的进一步探索,重在科学探究的过程和理论的应用,同时进行科学史教育及科学兴趣的培养。从魏格纳发现问题-思考假设-找证据论证大陆漂移学说,体现科学的一般探究方法,科学家认真严谨、坚持不懈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为学生以后进行科学探究奠定基础。板块构造学说是在大陆漂移学说的基础上提出更完善的理论,也是本节课的重点。学生通过学习,知道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能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世界著名的山系及火山、地震带与板块运动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学生能通过科学预测(东非大裂谷、红海等的变化),进一步理解海陆一直处于运动和变化之中,从

4、而提升学生对第一节内容的认识,即海陆不断变迁使海陆分布也不断发展变化。初步认识自然界的发展变化是无止境的,人类对科学的探究也是无止境的。 二、学生情况分析已有的知识、能力、方法:静态上认识了世界的海陆分布状况,知道世界上某些著名的山脉。具备一定的读图分析能力,有积极的小组合作探究意识。通过参观房山世界地质博物馆对房山地区的地形地貌有感性认识,认识了部分岩石标本和化石,观看了火山喷发模型及模拟实验,体验了模拟地震。存在的困难及解决的办法:1.学生受活动范围、思维能力和知识量的限制,难以举例说明海陆变迁的例子,因此本节课以学生身边案例“百花山的海陆变迁”引入,从局部逐渐引导学生明确海陆不断变迁的事

5、实。2.海陆变迁的时间尺度和空间尺度都大,不利于学生观察理解。通过阅读魏格纳提出大陆漂移学说的过程,观察两亿年来海陆分布的变化图,将时间和空间拉近,并总结出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利用科学研究的方法,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进行观察、猜想、论证、预测等活动,掌握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从宏观上认识海陆不断运动变化的背景。教学目标1.阅读资料“百花山海陆变迁”,说出海陆处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初步分析导致海陆变迁的原因。2.阅读魏格纳提出大陆漂移学说的过程,观察两亿年来海陆分布的变化图,说出大陆漂移学说的基本观点,初步掌握一般的科学研究方法,认识到科学家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3.小组合

6、作进行读图、观看、猜想、论证和预测等活动,总结归纳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并学会用这个观点解释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用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解释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难点:宏观认识世界,学会科学探究方法,逐渐形成科学的精神。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学进程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海陆变迁现象及原因出示:前期参观房山世界地质博物馆的照片提问:在世界地质博物馆,你看到了什么?出示:三叶虫化石及三叶虫简介百花山的地理位置及简介提问:1.三叶虫是生活在海洋还是陆地?百花山发现三叶虫化石,说明了什么现象?出示:学案资料“百花山的海陆变迁”,小组交流完成

7、下列问题。提问:2.阅读资料,从中找出可以说明海陆不断变迁的证据。 3.阅读资料,归纳引起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 4.人类活动能否引起海陆变迁? 板书小结:海陆变迁及其原因,强调主要影响因素。承转:百花山经历了漫长的海陆变迁才形成了如今的模样,并还在以我们觉察不到的速度继续发展变化。世界的其他地区是否也是这样?世界地图中的七大洲、四大洋是自古就有的吗?地球上高大的山脉和辽阔的海洋又是怎样形成的?对于这些问题,科学家们已经认真地研究了很久,他们都有什么发现呢? 说出参观房山世界地质博物馆的收获 阅读百花山的相关资料,思考并回答。聆听,思考。用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中看到的现象引入课堂,激发学生关注生活中

8、的地理现象。引导学生从地理的角度认识家乡的地貌变化。通过身边的实例,学生认识到海陆不断运动变化的事实并初步分析海陆变迁的原因。从小尺度海陆变迁过渡到全球尺度的海陆变迁,降低学生的认知难度。大陆漂移学说出示:世界海陆分布图提问:观察南美洲和非洲的轮廓,你有什么发现?对此你有什么猜想?演示:非洲和南美洲的拼合追问:这是否是巧合?那你有什么证据来证明非洲和南美洲原来是在一起的?科学家们很早就发现了这个地理现象,那他们是怎么进行研究,又提供了哪些证据?请阅读资料“魏格纳与大陆漂移学说”及南美洲和非洲的古老地层及植物化石示意图,小组合作,完成下列任务。1.魏格纳出示了哪些证据,请你帮助他解释这些证据。2

9、.请你描述魏格纳进行科学研究的过程,总结出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3.从魏格纳身上你学到了什么?教师实时点评追问。板书小结: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虽然,魏格纳没有完全证实大陆漂移学说,但他不仅从轮廓、古生物和地质等方面论证了大陆漂移学说,还进一步从古气候学、地球物理学和大地测量学等方面做了严密的论证。他坚持不懈、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现在的海陆分布是这样的,根据大陆漂移学说,2亿年前是什么样子?出示:海陆分布变化组图(两亿年前、1亿3500万年前、6500万年前、现在)提问:请根据这四幅图归纳“大陆漂移学说”的主要观点。承转:6500年后的海陆分布又会是什么样子?大陆是怎样漂移的,

10、又为什么会漂移?限于当时的条件,魏格纳不能回答这些疑问。到了20世纪50年代,由于科技的发展,科学家找到了大量证据证明,各大陆确实发生过大幅度的漂移。20世纪60年代初,科学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海底扩张说。该学说有什么新的发现呢?出示:“海底扩张示意图”,简单介绍海底扩张说。承转:海底扩张说可以解释一些大陆漂移说无法解释的问题,但在扩张机理方面还存在待解决的难题。20世纪60年代末,在前两个学说的基础上,科学家进一步提出了板块构造学说。读图观察轮廓提出问题:轮廓吻合大胆假设:以前可能是一块大陆。演示:验证猜想阅读资料、读图分析,小组合作完成任务。一个小组汇报,其他小组质疑补充。归纳大陆漂移学说的

11、基本观点。聆听,思考。读图,了解海底扩张学说。通过读图观察提出问题、大胆猜想、阅读资料等活动体验魏格纳发现并假设大陆漂移的过程。通过读资料和图找证据,引导学生经历魏格纳发现、研究并提出大陆漂移学说的过程,初步掌握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并逐步养成科学精神。通过读图,宏观上认识世界海陆变迁的历程。进一步认识大陆漂移学说的观点。了解海底扩张说,知道板块构造学说提出的背景,并体会科学探究的无止境。板块构造学说读图: 世界六大板块分布图提问:1.这是一张什么图? 2.图中可以找到几个板块?说出这些板块的名称。 3.观察板块边界,图例还告诉你什么信息?据此你有什么推测? 4.现在你能告诉我这张图可以帮助我们

12、判断什么吗?大胆猜想:板块碰撞和张裂,分别会使海陆产生什么变化?探寻证据:喜马拉雅山脉、东非大裂谷景观图和世界六大板块分布图提问:1.在世界六大板块分布图中分别找出喜马拉雅山脉、东非大裂谷的位置。2.请分别解释他们的形成与板块运动的关系。视频验证:喜马拉雅山脉的形成提问:请在世界地形图上找出阿尔卑斯山、落基山,结合世界六大板块分布图解释这些山脉形成的原因。 出示资料:东非大裂谷最深达2000米,宽30-100千米,总长6400千米。 东非裂谷位置示意图、景观图和世界六大板块分布图。提问:1.据图分析东非大裂谷是如何形成的?2.你能据此预测东非大裂谷未来的命运吗?出示:科学家预测东非大裂谷演变组

13、图小结:当板块发生碰撞时会形成山脉;张裂时形成裂谷或海洋。提问:在板块运动过程中,巨大的力量使海陆发生了变迁,形成高大山脉、裂谷和海洋的同时,还会发生什么地理现象呢?出示:世界两大火山地震带分布图提问:1.火山和地震分布有什么共同特点?2.说出世界两大火山地震带的名称。3.据图简要分析两大火山地震带分布与世界六大板块分布的关系。小结:板块交界处易发地震火山,板块内部相对稳定。引导学生总结:板块运动学说的基本观点板块运动学说解释了我们以前无法理解的自然现象。例如:火山的喷发,地震、山脉、海洋的形成等,具有很高的价值。大陆漂移海底扩张板块构造,这是人类对地壳运动认识过程不断深化发展的三部曲。让我们

14、认识到人类生存的环境,更好地利用海陆变迁的相关理论指导人类生产生活。但它们只是学说,至今还没有人能确切地核实是什么力量在驱使板块运动,有待科学家们继续探索。有待感兴趣的同学将来去探索。课后探究:请你根据板块构造运动学说,预测未来的地中海、太平洋、大西洋将会怎样变化?并根据这种变化猜想6500万年后,地球上海陆分布可能是什么状况?(要求:绘制成图并说明理由)读图观察,充分提取信息,回答。大胆猜想:碰撞形成山脉 张裂形成海洋分析实例,搜集证据:高大的山脉与板块运动的关系;找出裂谷和海洋与板块运动的关系。预测东非大裂谷会逐渐变成海洋。得出结论:碰撞形成山脉张裂形成裂谷或海洋读图,根据前面所学,回答问

15、题。读图,回答问题。总结聆听、思考小组课后探究预测绘图读图提取信息,说出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内容。预测海陆变化,再通过探寻证据、分析验证等方法得出结论,从而达到能运用结论解释相应地理现象的能力。通过读图分析,知道板块交界处活跃,容易产生火山地震;板块内部相对稳定。整体上掌握板块构造学说的理论。总结提升,初步形成科学探索无止境的观念。通过预测陆地、海洋的变化,理解海陆不断运动变化使海陆分布处于发展变化中,巩固提升所学,锻炼绘图能力.学习效果评价设计一、课堂学生回答问题、参与活动的及时反馈。二、课后对学生进行简单的采访。三、课后学生练习题和探究活动的反馈。习题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针对每个基本知识点进

16、行考查。其中有传统的客观题,也有开放性的主观题,充分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发散学生的思维。检测题1. 现代科学研究表明,海洋和陆地处于不断的运动变化之中。造成海陆变迁的原因主要是地壳运动、海平面升降、人类活动等。2.科考人员在冰天雪地的南极地层里发现了大量的煤,可煤是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下生成的,为什么?3.读世界六大板块分布图(标注日本、英国),英国和日本同是岛屿国家,日本号称“地震王国”,而英国却很少地震。为什么?板书设计教学反思本节课的知识理论性强,重在对学生科学知识的落实、科学史的教育和科学探究兴趣的培养。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初步学会一般的科学研究方法、科学态度和精神。上完这节课后,我根据学

17、生的课堂和课后反馈进行了反思。 1.注重学生的思维过程和学习的主动性。从小尺度的海陆变迁即学生身边案例“百花山的海陆变迁”出发,逐步过渡到全球大尺度的海陆变迁;根据2亿年前到现在的海陆变迁,预测未来的海陆变迁。 无论是大的学习环节,还是小的问题设置,都是环环相扣,循序渐进,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每个环节中均由教师提供相关资料,通过层层设问,引导学生思考分析,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课后习题和课后探究也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并给学生留了足够的思考空间,根据所学的知识,充分展开他们的想象力,发散思维,从时间和空间变化的角度动态认识我们生存的世界。2.重视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注重科学史和科学探究价值的教育。尊重事实和证据,有实证意识;关注科学探究的过程,注重科学方法的培养,尝试运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解决问题等。3.对地理研究中提出的学说了解的广度和深度还不够。例如:关于海陆变迁学说的发展现状及未来的发展研究方向等仍然有很多争议。我还需要进一步查找资料并认真学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