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王晓娇劳动的开端教学设计4.22定稿精品教育.docx

上传人:上海哈登 文档编号:2679061 上传时间:2019-05-04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81.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王晓娇劳动的开端教学设计4.22定稿精品教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9年王晓娇劳动的开端教学设计4.22定稿精品教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9年王晓娇劳动的开端教学设计4.22定稿精品教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19年王晓娇劳动的开端教学设计4.22定稿精品教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19年王晓娇劳动的开端教学设计4.22定稿精品教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王晓娇劳动的开端教学设计4.22定稿精品教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王晓娇劳动的开端教学设计4.22定稿精品教育.docx(1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教学设计个人信息 姓名单位联系方式王晓娇向东小学13401167241教学基本信息课题劳动的开端学科语文学段第三学段年级五年级相关领域教材书名: 语文 出版社:北师大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年11月1.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语文课程的性质决定了它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其特点体现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本节课,遵循语文阅读教学的客观规律和学生学习的认知特点,主要采取自主与合作、探究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与文本进行对话,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学生通过自读课文,运用批注的方式,从家庭、社会、人物三条线索进行整体感知,体会劳动的艰难,了解社会的黑暗,感知人物的性格。在语言实践活动中

2、,培养学生的理解力、感悟力及审美力。2.教学背景分析(一) 教材分析劳动的开端是北师大版教材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劳动”主题下的第三篇主体课文。单元编排三篇主体课文,古诗二首展现古代劳动人民的生活;幸福在哪里运用童话形式展现劳动带来的快乐和喜悦,劳动的开端通过记叙吴运铎幼时挑煤的经历,展现了劳动的艰辛。两篇文章从两个角度诠释了劳动的意义。本学段课标的要求是:“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感受、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 可见,批注、心得笔记都是学生应该掌握的基本阅读能力和方法,也是教师在本节课中主要采取的教学策略。本节课,引导学生在整体

3、感知的基础上,理清文章线索。重点研读第一次挑煤的经历,通过对细节描写的批注,对比喻句的品味,从家庭、社会、人物三个维度,立体感受劳动的艰难与社会的黑暗,体会人物的性格。基于以上的教材分析,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揣摩比喻句的表达效果,体会劳动的艰难,理解劳动的意义。(二) 学情分析为了解学生的已有认知水平和本节课的学习发展点,对学生进行了前测。通过前测数据,有89.5%的学生能够找到文中的比喻句,并抓住关键词理解句子的含义,说明学生具备批注理解的能力,但是能够真正体会比喻句表达效果的学生只有30%。在教学中,将通过移情入境整体感知,发现关键词体会作用,揣摩效果,读出体会的步骤进行指导。在对人

4、物的认识上,有61%的学生认为吴运铎是个懂事、爱家庭的孩子,21%的学生认为吴运铎是的坚持、坚强的孩子,8%的学生认为是个不服输的孩子。还有10%进行多方面评价。从数据得知,学生对人物的认识单一,缺少联系。教学中将结合情节线索,引导学生体会,形成立体认识。 有90%的学生认为当时的社会很贫穷,说明学生并不理解贫穷不是指整个社会,而是社会底层的人民过着贫穷的生活。有27%的学生认识到了穷人处处受欺侮,但是这个认识是片面的笼统的,没有和人物以及事件进行联系,基于以上分析,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难点:通过体会劳动的艰难,理解劳动的意义,了解旧社会劳动人民生活的艰难。 3.教学目标(含重、难点)1. 正确

5、流利朗读课文。理解“油煎、深渊、威胁、抽掉、欺侮、开端”等词语在课文的意思,揣摩其表达效果,积累词汇。2. 揣摩比喻句的表达效果,体会劳动的艰难,学习详略结合的表达方法。3. 通过体会劳动的艰难,理解劳动的意义,了解旧社会劳动人民生活的艰难。教学重点:揣摩比喻句的表达效果,体会劳动的艰难,理解劳动的意义。教学难点:通过体会劳动的艰难,理解劳动的意义,了解旧社会劳动人民生活的艰难。4.教学过程与教学资源设计(可附教学流程图)教学流程图:一、 理清事件线索 感知人物形象 1.回顾家庭贫穷二、 精读首次挑煤 体会倔强性格 2.了解社会黑暗 3.感受人物倔强 1.联想中体会坚强三、 进行详略对比 感受

6、人物成长 2.对比中体会坚强 3.形成立体认识四、 补充课外资料 理解劳动意义教学过程一、 理清事件线索、感知人物形象1.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初步认识了当时的社会,了解了一个贫困至极的家庭和这个家庭中的少年, 今天我继续走进这个少年的故事。齐读课题。2. 浏览全文,用简要的语言概括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 3. 课文描写了两次挑煤的经历,分别对应的哪些段落?(第一次挑煤(1-28),第二次挑煤(29-30)4. 谁能回顾一下第一次挑煤经历,作者是按照怎样的情节顺序记叙的?(决定挑煤、准备挑煤、挑煤路上、回到家中5. 十二岁的少年为什么要去挑煤呢?(家庭贫穷,解决家人饥饿的威胁)【设计意图:把握

7、整体、理清脉络,是学生深入了解内容的前提。本环节引导学生回顾课文的主要内容,树立篇章的整体意识。关注大整体中的小整体,了解挑煤原因,初步感受人物形象,为后续文章理解做好铺垫。】二、 精读首次挑煤 体会倔强性格(一) 回顾家庭贫穷记得我十二岁那年家里穷得揭不开锅。看着一家人挨饿,我心里像油煎一样。我要用劳动来解除饥饿的威胁1.第一节课的学习中,我们从第一次挑煤经历的四个情节线索中,找到了对吴运铎的家庭的描写,感受到家庭贫穷到揭不开锅的状况。(1)一个贫穷到无米下锅的家庭。这个家庭可以说一无所有。我家没有灯笼,也没有火把。(2)这样的家庭也没有更没有真是家徒四壁!母亲知道我要去挑煤,心里当然舍不得

8、,可是她也不愿意眼看着孩子们挨饿。她半夜起来,不声不响地送我到门(3)面对这样的家庭,母亲也无可奈何2.饥饿威胁着人的生命,吴运铎为了家庭去挑煤,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少年?(懂事)看着一家人挨饿,我心里像油煎一样。我要用劳动来解除饥饿的威胁。3.正向他自己所说4.小结过渡: 生活的无奈迫使十二岁的少年走上了挑煤的道路。这样贫穷的家庭生活是怎样造成的?“我”又将怎样面对生活的困苦?【设计意图:在家庭人物与社会三条线索中,选取家庭这一方面进行回顾,既了解了相关内容,引发对人物性格与社会背景的思考;又帮助学生回顾梳理学习方式,为学生后续的自主探究提供了有效指导。】5.出示自学提示: 默读课文1-28

9、自然段, 按照第一次挑煤的情节线索,选择社会背景或“我”性格之一进行批注,写出自己的体会。 写完之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感受。(二) 了解社会黑暗1.我们首先交流对社会的认识。文中的哪些语句让你认识了当时的社会预设一:土煤窑星星点点,到处都是。窑主随便挑个地方,挖一个斜洞,就算是煤窑。工人进出连腰也伸不直,像狗一样爬进去挖煤,又像狗一样把煤从窑里拖出来。1) 险:“星星点点,到处都是,随便” 2) 苦:“连腰也伸不直,爬,拖”3) 卑微:“像狗一样、爬、拖”:如果你是吴运铎,你听说挑煤的工作是这样的,你会怎么想?哪个词让你最直接感受到卑微?(像狗一样)读出自己的体会。这样卑微的工作你愿意做吗?

10、为什么吴运铎还要去挑煤呢?(饥饿威胁着生命)4)从这些词语中,同学们看到了挑煤工作的危险、辛苦和卑微,更看到了一个人吃人的不公平的社会。将你的感受用朗读表达出来。预设二:睡得正熟,我忽然摔了下来,好像落在万丈深渊里,浑身疼痛。原来桌子被人抽掉,矿上的办事人来开磅称煤了。我爬起来揉揉胳膊,心想,出门做工真不容易,穷人到哪里都要受欺侮。1)体会“抽掉”说明办事人当时的速度快、力量大,没把我放在眼里,体会到办事人的狠心肠,不把劳动人民当人看。2)“万丈深渊”:什么是万丈深渊?你这句话中体会到什么?(形象说明自己摔下来疼痛的感觉)3)从“哪里”体会到穷人处处受欺侮。4)读出这样的理解。2.教师小结:尽

11、管作者描绘的社会离我们比较遥远,但是同学们从这些形象的表达中,深刻的感受到了一个让人望而生畏的社会。这也是本课金钥匙交给我们的学习方法3.出示金钥匙阅读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社会和历史,比如劳动的开端一文,使我知道劳动人民当时生活的艰难。【设计意图:通过移情、感知、揣摩、表达富有层次的教学过程,引导学生体会到旧社会劳动人民生活的额艰难,清晰地认识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同时也是对学生理解力与欣赏力的培养。】(三)感受人物倔强1在这样的社会下,贫穷的家庭就像星星点点的煤窑一样多 ,吴运铎只是中多个挑煤孩子中的一个代表。他又将怎样面对当时黑暗的社会呢?让我们共同走进人物。2.交流人物给你留下的印象预设一:“得

12、了吧!你也挑得动煤?像个瘦猴子,不要让扁担把你压扁了!”“我的力气大得很。不信,咱们俩摔跤试试!”1) 分角色朗读人物对话,感受吴运铎不服输的性格预设二:矿上的办事人不耐烦地税:“你要不挑就算了,别找麻烦!”我一赌气挑上就走。 1) 把握关键词“一赌气”体会人物倔强性格。指导朗读。3. 小结:与小赵许下约定,赌气挑担上路。他真的能承受着沉重的担子吗?(不能,因为挑煤的路很艰难)4. 课文中哪些细节描写让你感受到挑煤路的艰难?预设一:扁担把肩膀压得生疼,担子从左肩换到右肩,从右肩移到左肩,换来移去,两个肩膀都吃不住劲了,只好停下来歇一歇。 1) 什么是“换”?什么是“移”2) 换词对比:“换来换

13、去”。你从“换来移去”中感受到什么?(煤担重)3) 人小担重的辛苦就在这“换来移去”中。读出自己的感受。预设二:这山原来没有路,那些人踩出来的小路滑极了,我一步三滑,肩上的煤筐来回晃荡,像是打秋千。1) 刚才的艰难是“人小担重”。你能也用一个四字词语概括一下这句话所展现的艰难吗?(路滑难走)2) 哪个词形象的说明了路滑难走?(打秋千)3) 读出自己的体会。预设三:我鼓足勇气,仍旧挑起煤矿往前走,一不留神,脚底下被石头一绊,一个跟头栽倒在半山腰。我的胳膊和腿擦破好几道口子,煤撒了一地。红肿的肩头跟滚水烫过一样疼,腿上的伤口不住流血,我只好挑着两只空筐回到家里。1) 能再用一个四字词语概括所遇到的

14、困难吗?(摔倒受伤,疼痛难忍)2) 请你读出自己的体会。5. 挑煤如此艰难,我又是如何面对的?(鼓足勇气、仍旧)我就是凭借着一股子倔强不服输的性格,鼓足勇气仍旧前行。6. 当我望着两只空空如也的煤筐时,我只好挑着两只空筐回到家里。1)三次引读为了挑煤,经历高山深涧的跋涉,忍受办事人的冷言冷语,可到头来我只好挑煤路上,沉重的担子在肩膀上换来移去,不停的打秋千,没想到只好我咬牙坚持,可却摔得伤痕累累,煤撒了一地,只好2)从“只好”中体会到了什么?3)这句话看似疼在身体上,实则疼在作者心里。预设四:我对母亲说:“妈妈,不要紧,我明天还去挑。”母亲问我:“你吃过饭了吗?”我回答:“我不饿。”预设一:

15、1) 你觉得作者会用怎样的语气说话?从哪体会到的?2) 标点符号也会说话,一个句号让我们看到了懂事的少年,也读出了内心深入的倔强。7.小结:刚才同学们从人物的语言、行为、内心分别感受到了人物倔强的性格。【设计意图:为了使学生能够充分体会人物倔强的性格,教师指导学生深入挖掘第一次挑煤过程中的相关内容,从言语、行动、内心三个层次逐步感受人物倔强的性格。在启发式的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发现,培养学生的感悟力。】三、挑煤详略对比 感受人物成长(一)联想中体会坚强1.回顾第一次挑煤情节,教师引读一头倒在床上的吴运铎,身上的伤还隐隐作痛,脑海中不断盘旋着的就是今天挑煤的经历2.梳理比喻句,回顾情节,师生合作

16、朗读家里穷的揭不开锅,我看在眼里,疼在心里我心里像油煎一样。我要用劳动来解除饥饿的威胁。看到别的穷孩子都去挑煤,我也想去,却得知挑煤是这样的工人进出连腰也伸不直,像狗一样爬进去挖煤,又像狗一样把煤从窑里拖出来。半夜起床,爬过高山,越过深涧,我困得在桌子上睡着了,哪知道睡得正熟,我忽然摔了下来,好像落在万丈深渊里。办事人冷言冷语,我一赌气挑上就走,才知道那些人踩出的小路滑极了,我一步三滑,肩上的煤筐来回晃荡,像是打秋千。我无助地坐在荒山上,红肿的肩头跟滚水烫过一样疼,腿上的伤口不住流血。这些比喻句让我们形象的感受到了一天挑煤的艰辛,可是无论多艰难,都抵不过我心中的煎熬,因为我心里像油煎一样。所以

17、作者才会下定决心我要用劳动来解除饥饿的威胁。3.一天的劳动就像放电影一样历历在目,因为这样的决心,他没有流下一滴泪水。他只是坚定的说“妈妈,不要紧,我明天还去挑。” 4.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二)在详略对比中感受坚强1.默读第二次挑煤,和第一次有哪些相同的地方?(挑煤的过程一样)。所以第二次挑煤过程描写的简略。2.两次挑煤有什么不同?(结果不同)因为有了第一次挑煤的艰难经历,他深深地知道,光靠好强是不够的,必须坚强的面对社会的黑暗与劳动的艰难,才能使家庭摆脱死亡的威胁。3.他之所能够成功是因为他心中坚定的信念,让他必须坚强我心里像油煎一样,我要用劳动解除饥饿的威胁。【设计意图:作者童年

18、的成长历程,性格变化的过程,是伴随着生活经历逐渐形成的。教师依据这样的思路,有步骤地引导学生体会人物性格,既关注作者写了什么,还关注作者怎样写以及为什么这样写的写作意图。】(三)形成立体认识 1.刚才同学们分别感受到了家庭的贫穷、社会的黑暗、人物的倔强,你觉得这三者有着怎样的关系呢?2.独特的环境塑造了独特的孩子,正是社会的黑暗,才导致家庭的贫穷,才激发出人物倔强的性格。同样,人物挑煤的经历中也透视着社会的不公,家庭的不幸。【设计意图:作者在记叙的同时,树立了人物的形象。通过人物的形象,又使读者感受到当时的社会背景,三条线索思路清晰,又相互作用。本环节正是依据这一写作特点,运用多种教与学的策略

19、,引导学生多角度欣赏,综合性感悟,在语文实践的过程中,体现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四、补充课外资料 了解生活艰难1.作者在挑煤的经历中,自己也得到了锻炼,变得坚强起来,走上了艰难的生活道路。从此,我走上艰难的生活道路。出示课文句子:劳动的开端,实际上也是艰难生活的开始。吴运铎的一生都充满了艰难。2.补充吴运铎的生平资料;在检修土枪实弹射击时,土造枪管突然爆炸,炸伤了他的左手。发动机的摇柄突然掉下,砸伤他的左脚。为了修复前方急需的旧炮弹,他的左手被炸掉4根手指,左腿膝盖被炸开,左眼几近失明。在检查射出去的哑火炮弹时,左手腕被炸断,右腿膝盖以下被炮弹炸劈一半,脚趾也被炸掉一半。在工作中,吴运铎多

20、次负伤,身体上留有伤口100余处,经历手术20余次,身体残留弹片几十处。3.正是少年时期的挑煤经历锻炼了吴运铎,形成了坚强的品质,才能让他面对人生中一次又一次的磨练和苦难。他曾经深情地说:“苦难是人生的财富!”4.理解劳动的意义无论过去还是现在,劳动都会经历苦难,关键在于我们如何面对苦难?通过今天学习吴运铎的劳动经历,你觉得该怎样面对?(坚强的面对)用坚强的品质去面对劳动的苦难,生活的艰难,这也就是劳动的意义。5.布置作业必做:1)结合本课的学习体会,写一篇简短读书心得选作:1)通过书籍、网络等方式搜,集吴运铎有关的资料,深入了解吴运铎 2)阅读吴运铎的自传体小说把一切献给党【设计意图:语文学

21、习应该延展学生的学习空间,通过补充课外资料,让学生更深刻的感受到劳动的开端实则是艰难生活的开始,理解劳动的意义在于面对生活的磨难。】板书设计: 劳动的开端 吴运铎 细节 “我” 详略 懂事 倔强 坚强 家庭 社会 贫穷 黑暗 艰难的生活道路 5.学习效果评价设计学习效果评价设计优秀良好1.摘抄一个比喻句,谈谈对句子的体会摘抄体会到比喻句形象的表达效果。摘抄体会到句子的基本含义2.你觉得吴运铎是个 的孩子,结合课文说明理由。懂事 倔强 坚强结合两次挑煤经历形成立体化认识,体会到心里的成长过程。懂事、坚持、不服输针对课文某一情节形成的单一认识3.读完课文,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你对劳动的体会。能结合课文和生活实际说明劳动是和生活紧密相连的,劳动中锻炼的品质能够更好的面对生活。能够简单描述生活离不开劳动。6.教学特色说明1.三线一体 感知人物形象对人物的认识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将人物置身于社会家庭的大背景中,引导学生从家庭、社会、人物三个维度自读自悟,进行整合,形成立体化认识正是由于社会的黑暗,导致了家庭的贫穷,也就塑造了人物的性格。2. 结合线索 感受性格成长 作者性格变化的过程,是伴随着生活经历逐渐形成的。教师依据作者的写作思路,有步骤地引导学生体会人物性格及其变化过程,体会作者在劳动中形成的坚强的品质,面对艰难的生活。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