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五行学7版ppt课件.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680101 上传时间:2019-05-05 格式:PPT 页数:105 大小:6.3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阴阳五行学7版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05页
阴阳五行学7版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05页
阴阳五行学7版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05页
阴阳五行学7版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05页
阴阳五行学7版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0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阴阳五行学7版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阴阳五行学7版ppt课件.ppt(10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2019/5/5,1,第二章 中医学的哲学基础,中医 王春梅,2019/5/5,2,教学目的与要求 、理解、牢记阴阳的基本概念。(要求能举例说明事物的阴阳属性) 、理解、牢记阴阳之间的四个相互关系。(能举例说明阴阳互根互用关系)是本章的重点。 、能举例说明人与自然的关系。 、能用阴阳学说阐释人体病理变化中:“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阳胜则热、阴胜则寒。”“阴虚生内热、阳虚生外寒、阴损及阳、阳损及阴”各自的含义。要求重点理解、记忆。 、熟悉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对“阴阳失调”你是如何理解的?,2019/5/5,3,目 录,第一节 阴阳学说 第二节 五行学说,2019/5/5,4,第一节 阴阳

2、学说,阴阳,是中国古代哲学范畴。是我国古人用以认识和解释自然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引用于医学领域后,成为指导预防、诊断和治疗疾病的依据,成为中医学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阴阳学说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世界是在阴阳二气的相互作用下不断的滋生、发展和变化着的。认识世界的关键在于分析及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相反相成的两种物质势力,即阴和阳之间相互关系及其变化规律。 阴阳学说,是运用阴阳对立统一来研究、解释物质世界一切事物和现象相互对立、相互依存及其消长变化规律的学说。,2019/5/5,5,易经系辞:“一阴一阳之谓道”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

3、府也。” 灵枢病传:“明于阴阳,如惑之解,如醉之醒”,2019/5/5,6,张介宾:“设能明彻阴阳,则医理虽玄,思过半矣。”,太虚,2019/5/5,7,一、阴阳学说的主要内容,1.阴阳的基本概念 2.阴阳的基本特征 3.阴阳的属性特征 4.阴阳之间的相互关系,返回本节,返回目录,2019/5/5,8,(一)阴阳的基本概念,阴阳,是对自然界相关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所以,阴阳并不专门代表个别具体的事物或现象,而是代表相关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的属性意义。,返回目录,返回本节,返回本节,返回目录,2019/5/5,9,“阴”与“阳”的最初含义很朴素,系指日光的向与背。 “阳”指向日所具有的

4、特点,“阳”字的象形意是山阜朝向太阳(日) “阴”则相反,从背日所具有的特点中【抽象】而出的。 阴阳学说认为: 宇宙的一切事物或现象都可概括为阴阳两种属性。 阴阳之间存在着对立制约、互根互用、消长平衡和相互转化的辨证关系;阴阳的相互作用是事物运动变化的源泉和宇宙的根本规律。,2019/5/5,10,(二) 阴阳的基本特征,返回本节,返回目录,2019/5/5,11,古代贤者从“向日”“背日”这一初始的阴阳含义展开,通过取象比类,进一步推演、引申。 把所有与“向日”特征相类似的事物或现象皆归属于“阳”; 把与“阳”相反的事物或现象归属于“阴”。,2019/5/5,12,(三) 阴阳的属性特征,阴

5、阳贯穿于一切事物之中,可运用于一切事物和现象 的分类归纳。,1.阴阳的普遍性,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 推之可万,万之大,不可胜数,然其要一也。,素问.阴阳离合论,阴阳的属性特征具有普遍性、相关性、相对性和可分性。,返回本节,返回目录,2019/5/5,13,阴阳属性的划分,一定要在相关事物或现象的范畴之内。,2.阴阳的相关性,阴阳所分析的事物或现象,必须是在同一范畴,同一层次或同一交点,即相互关联的基础上。,如:天与地,是对宇宙而言; 男与女,是对性别而言; 上与下,是对方位而言。,返回本节,返回目录,(三) 阴阳的属性特征,2019/5/5,14,3.阴阳的相对性,事物或现象

6、的阴阳属性不是绝对的,而是随着特定条 件的改变,具有明显的相对性。,即阴阳的属性是通过与自己的对立面比较而确定的,在一定的条件下,二者可相互转化。,返回本节,返回目录,(三) 阴阳的属性特征,2019/5/5,15,4.阴阳的可分性,事物或现象的阴阳属性具有无限可分的特点。,表现为无论属阴还是属阳的事物或现象,随着划分的范围或条件的变更,阴阳的每一方还可以再分阴阳,以至无穷。,阴中有阳,阳中有阴; 阴中有阴,阳中有阳; 阴阳之中再分阴阳。,素问.金匮真言论,返回本节,返回目录,(三) 阴阳的属性特征,2019/5/5,16,阴阳所具有的普遍性、相关性、相对性和 可分性的特点,对揭示客观事物和现

7、象的本质及其运 动规律,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返回本节,返回目录,(三) 阴阳的属性特征,2019/5/5,17,(四) 阴阳之间的相互关系,阴阳之间的相互关系,阴阳的相互转化,阴阳的消长平衡,阴阳的互根互用,阴阳的对立制约,返回本节,返回目录,2019/5/5,18,1.阴阳的对立制约,对立阴阳两个方面的属性截然相反,是相互对 立、相互排斥的关系。 制约阴阳双方在一定限度内存在着相互制约的 特性,是相互牵制、相互约束的关系。,阴阳对立制约是指自然界的一切相关事物和现象,其阴阳两个方面都存在着相互斗争和相互制约的关系。,最终对立与制约达到动态平衡,返回本节,返回目录,返回知识点,(四) 阴阳之

8、间的相互关系,2019/5/5,19,2.阴阳的互根互用,指相互对立的事物或现象之间,始终存在着相互依 存和相互为用的关系。,互根阴阳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对方而单独存 在,每一方都以对方的存在作为自己存在 的前提和条件。 互用在阴阳相互依存的基础上,阴阳双方相互 资生、相互促进和相互助长。,孤阴不生,独阳不长,返回本节,返回目录,返回知识点,(四) 阴阳之间的相互关系,2019/5/5,20,明张景岳:“阳以阴为基,无阴则阳无以生。阴以阳为统,无阳则阴无以化。故善补阳者,宜阳中求阴,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善补阴者,宜阴中求阳,则阴得阳生而源泉不竭。”,2019/5/5,21,3.阴阳的消长平衡,

9、此长彼亦长:阴随阳长;阳随阴长 此消彼亦消:阴随阳消;阳随阴消,含义是指阴阳双方的量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处于不断的增长和消减的变化之中。,原因阴阳对立制约导致阴阳互为消长,阴阳互根互用导致阴阳皆消皆长。,阴阳互为消长,阴阳皆消皆长,阴阳对立制约,阴阳互根互用,此长彼消:阳长阴消;阴长阳消 此消彼长:阳消阴长;阴消阳长,返回本节,返回目录,返回知识点,(四) 阴阳之间的相互关系,2019/5/5,22,阴阳的消长平衡,是指阴阳在不断消长运动中维持着相对的平衡状态。 阴阳双方并不是处于静止不变的状态,而是在一定限度内,在“阴消阳长”、“阳消阴长”之中保持相对的动态平衡。此时称作“阴阳相对平衡”,或

10、称“阴阳协调”,以维持事物的正常发展和变化。 如由于某种原因使这种消长关系超出一定限度,破坏了这种相对平衡,造成阴阳某一方偏盛或偏衰,就会导致疾病的出现。这称之“阴阳失调”。,2019/5/5,23,4.阴阳的相互转化,含义指相关事物或现象对立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向其各自相反方向转化。,内在因素 互根互用是转化的内在根据。 消长平衡是转化得以发生的前提。,“重阳必阴,重阴必阳”、“寒极生热,热极生寒”,返回本节,返回目录,返回知识点,(四) 阴阳之间的相互关系,2019/5/5,24,达到相对的动态平衡,阴阳运动的相互联系,阴阳对立 阴阳互根,阴阳学说最根本的原理,阴阳运动的形式,阴阳消长 阴

11、阳转化,返回本节,返回目录,(四) 阴阳之间的相互关系,2019/5/5,25,阴阳学说认为:宇宙间任何事物或现象都包含着既相互对立,又互根互用的阴阳两个方面。所以,借助阴阳能概括宇宙运动变化总规律。 阴阳对立统一的交互作用,是宇宙运动变化的源泉。是万物发生和变化的根源。 阴阳消长和阴阳转化是阴阳运动的形式。 阴阳消长稳定在一定范围内,取得相对平衡。 阴阳平和,万物才能化生。 阴阳的运动绝对的,平衡是相对的。这种相对平衡使自然界正常运转,人体保持健康,人体和自然环境相适应。,2019/5/5,26,易经系辞:“一阴一阳之谓道”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

12、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2019/5/5,27,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 说明人体的生理功能 说明人体病理变化 用于疾病的诊断 用于疾病的治疗,2019/5/5,28,(二)用阴阳归属人体组织结构,返回本节,返回目录,二、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2019/5/5,29,归属人体组织结构 根据阴阳对立统一的观点,中医学认为:人体是一个整体。 “人生有形,不离阴阳”素问宝命全形论 人体的组织结构,可以用阴阳两个方面归属说明。 就人体部位而言:上部为阳 体表 背部 下部为阴 体内 腹部 就内脏而言:六腑为阳 五脏为阴 就五脏而言:心肺居胸腔,故为阳 肝脾肾居腹腔,故为阴,20

13、19/5/5,30,(三)用阴阳概括生理功能,物质与功能的矛盾运动: 阳气(阳)促进物质的新陈代谢 阴精(阴)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就是阴阳保持协调平衡的结果。,返回本节,返回目录,二、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2019/5/5,31,说明人体的生理功能 中医学认为:人的正常生理活动,是阴阳对立双方,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协调平衡的结果。 “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 如以功能与物质而言:物质属阴,功能属阳 人的生理活动是以物质为基础的,没有物质就无以产生生理活动。而生理活动的结果,又不断促进物质的新陈代谢。二者体现着相反相成,对立互根的关系 再以气血生理为例,气血

14、之间体现着阴阳之间的多种关系。 “生之本,本于阴阳。”素问生气通天论,2019/5/5,32,阴阳失调,阴盛,阴阳 偏盛,实寒证(阴胜则寒),伤阳,兼阳虚(阴胜则阳病),阳盛,实热证(阳胜则热),伤阴,兼阴虚(阳胜则阴病),阴虚,阴阳 偏衰,虚热证(阴虚则热),不能生阳,阳虚(阴损及阳),阳虚,虚寒证(阳虚则寒),不能生阴,阴虚(阳损及阴),阴不制阳,阳不制阴,(四)用阴阳说明病理变化,返回本节,返回目录,二、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2019/5/5,33,说明病理变化 中医学认为:疾病的发生发展关系到正气与邪气两个方面。 正气:包括人体的结构与功能及其对疾病的抵抗能力,对内外环境的适应能力

15、和自身调控修复能力。 邪气:泛指各种致病因素。 正气分 阳气 邪气分 阳邪 阴液 阴邪 阴阳学说认为:疾病的发生是致病因素作用于机体,破坏了阴阳的动态平衡,出现偏盛偏衰的结果。因此阴阳失调是疾病发生发展和变化的基本病机。中医学把人体阴阳平衡和谐状态视为健康。称为 “阴平阳秘”“阴阳协调” 常见阴阳失调类型主要有:阴阳偏胜、阴阳偏衰、阴阳转化,2019/5/5,34,1.阴阳偏胜 即阴胜或阳胜,是属于阴或阳任何一方高于正常水平的病理状态。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 阳胜则热,阴胜则寒”。 “阳胜”:即阳邪亢盛致病,阳的特性是热。 阳邪亢盛导致疾病的性质属热,故曰“阳胜则热”

16、因阳能制阴,阳热亢盛则消耗阴液,导致阴液的亏损,故曰“阳胜则阴病” 。 “阴胜”:即阴邪亢盛致病,阴的特性属寒。 阴邪亢盛导致疾病的性质属寒,故曰“阴胜则寒” 阴寒胜最易损伤阳气,导致阴胜阳衰,故曰“阴胜则阳病”。,2019/5/5,35,2. 阴阳偏衰 即阴虚或阳虚,是属于阴或阳任何一方低于正常水平的病理状态。 素问.调经论:“阳虚则外寒,阴虚则内热” “阳虚则寒、阴虚则热” 按照阴阳动态平衡原理,阴或阳任何一方的不足,必将导致另一方相对偏盛。 阳虚不能制阴,则阴相对偏盛出现虚寒征象。 即为“阳虚则寒” 阴虚不能制约阳,则阳相对偏盛而出现虚热征象。 即为阴虚则热” 根据阴阳互根的原理,最终均

17、可导致“阴阳两虚”。 阴阳偏衰所形成的病证是虚证。,2019/5/5,36,应当指出的是: 阳胜则热的“热”实热 阴虚则热的“热”虚热 阴胜则寒的“寒”实寒 阳虚则寒的“寒”虚寒 虽同为“热”和“寒”之象,却有着“实”与“虚”的本质差异。前者属于亢奋有余的病理状态;后者属于虚弱不足的病理状态。,2019/5/5,37,、阴阳转化 在病理状态下,阴和阳在一定条件下可各自向相反的方向转化。即原先性质属于阳的病证,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化为阴证;原先性质属于阴的病证,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化为阳证。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重寒则热,重热则寒”,“重阳必阴”,“重阴必阳”。 “寒极生热”、“热极生寒”即指这种情况

18、。,2019/5/5,38,阴阳偏胜偏衰示意图,相对平衡,阳盛则热,阴盛则寒,阴虚则热,阳虚则寒,阴阳两虚,热则寒之,寒则热之,滋阴壮水,损其有余,滋阴助阳,扶阳益火,补其不足,正常水平,调整阴阳示意图,2019/5/5,39,阴阳寒热病机示意图,正常,实寒证,虚热证,实热证,虚寒证,返回本节,返回目录,二、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2019/5/5,40,(五)用阴阳来指导疾病诊断,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疾病的发生、发展及其变化的根本机理在于阴阳失调,因此,在临床上,只有分清阴阳,抓住疾病的本质,才能有效地指导临床辨证。,返回本节,返回目录,二、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

19、的应用,2019/5/5,41,阴阳属性归类,返回本节,返回目录,二、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2019/5/5,42,用于疾病的诊断 疾病的发生、发展及其变化的总病机,中医概括为“阴阳失调” 。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 中医运用四诊获取病人的体征、色泽、声息、脉象。借助阴阳进行属性分类,辨别是阴证还是阳证进行诊治。 、四诊分阴阳 望色泽:鲜明属阳,晦暗属阴 闻声息:高亢洪亮属阳,低微无力属阴 问症状:口渴尿黄便结属阳,不渴尿清便稀属阴 切脉象:浮数实脉属阳,沉迟虚脉属阴,2019/5/5,43,、辨证概括为阴证和阳证 在八纲辨证中:表、实、热属阳 里、虚、寒属阴

20、、分析病机审查阴阳失调 中医总病机可概括为“阴阳失调” 。 即阴阳的偏胜偏衰和阴阳转化。,2019/5/5,44,(六)用阴阳来指导疾病治疗,1.确定治疗原则,(1)损其有余: 阴或阳一方偏胜但未损及对方,此为 实证,应损其有余,即实则泻之。,阴盛,阴阳 偏盛 实证,实寒证 寒者热之(热性方药),伤阳,兼阳虚(酌加温阳药),阳盛,实热证 热者寒之(寒性方药),伤阴,兼阴虚(酌加养阴药),泻其有余,调整阴阳,补其不足,损其有余.,返回本节,返回目录,二、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2019/5/5,45,阴虚,阴阳 偏衰 虚证,虚热证 补阴 阳病治阴,壮水之主,以制阳光。,阳虚,虚寒证 补阳 阴病

21、治阳,益火之源,以消阴翳。,补其不足,(2)补其不足: 阴或阳一方偏衰或阴阳俱损时,此为 虚证,应补其不足,即虚则补之 。,返回本节,返回目录,二、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2019/5/5,46,(3)阴病治阳、阳病治阴,阴虚不能制阳而导致阳相对偏盛的虚热证,即“阴虚内热”,治宜补阴以制阳,此即“阳病治阴”;,阳虚不能制阴而导致阴相对偏盛的虚寒证,即“阳虚外寒”,治宜补阳以制阴,此即“阴病治阳”。,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 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则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明张景岳,返回本节,返回目录,二、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2019/5/5,47,2.归纳药物性能

22、,寒、凉属阴,一般寒性或凉性药物,能减轻或消除疾病的热象。温、热属阳,一般温性或热性药物,能减轻或消除疾病的寒象。,(1)归纳药性:药物分为寒、热、温、凉四性,又称四气。,返回本节,返回目录,2019/5/5,48,(2)分析五味:,五味 是指药物的辛、甘、酸、苦、咸五种滋味。,滋味不同,药效不同。,辛、甘属阳; 酸、苦、咸属阴,以药物之性纠正机体阴阳之偏,返回本节,返回目录,2019/5/5,49,由于疾病发生、发展的总病机是阴阳失调,因此调整阴阳的偏胜偏衰,补其不足,泻其有余,恢复机体的阴阳平衡与协调,就是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 1. 确定治疗原则 (1) 损其有余热者寒之、寒则热之、实则泻

23、之 (2) 补其不足滋阴壮水、扶阳益火、虚则补之 (3)阴病治阳,阳病治阴 既“阴虚内热” 治宜补阴以制阳 “阳虚外寒” 治宜补阳以制阴,2019/5/5,50,唐王冰:“ 壮水之主,以制阳光。 益火之源,以消阴翳。” 张景岳:“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阴助而生化无穷;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则阴得阳生而泉源不竭。” 内经:“谨察阴阳之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 2.归纳药物性能的阴阳属性 (1) 归纳药性寒、凉属阴 热、温属阳 (2) 分析五味辛、甘属阳 酸、苦、咸属阴,2019/5/5,51,阴阳偏胜偏衰示意图,相对平衡,阳盛则热,阴盛则寒,阴虚则热,阳虚则寒,阴阳两虚,热则寒之,寒则热

24、之,滋阴壮水,损其有余,滋阴助阳,扶阳益火,补其不足,正常水平,调整阴阳示意图,2019/5/5,52,思考题 1、阴阳的概念?如何来界定事物的阴阳属性? 2、阴阳的相关性、相对性,你是如何理解的? 3、阴阳之间的相互关系有哪几点?并理解它各自的含义? 4、背诵:“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阳胜则热,阴胜则寒,阳虚生外寒,阴虚生内热”,并说明各自的涵义。 5、以人体气血为例,说明了阴阳之间关系的哪几点? 6、中医学如何运用阴阳来归纳四诊所获得体征、症状的?,2019/5/5,53,第二节 五行学说,中医 王春梅,2019/5/5,54,教学目的与要求 、理解牢记五行的基本概念;五行各自的特性。

25、、熟悉、理解对事物属性的五行归类。牢记五行归类示例表内容。 、重点领悟、记忆五行的生克乘侮内容。 、整体观念在五行学说是怎样体现。 、了解五行学说相关内容在中医学中的应用。理解“我生”、“生我”、“所胜”、“所不胜”、“补母”、“泻子”、“扶弱”、“抑强”等名词的含义。,2019/5/5,55,五行学说是战国两汉时期很有影响的哲学思想。是古人用以解释世界和探求自然规律的一种自然观和方法论。 “水火者,百姓之所饮食也;木者,百姓之所兴作也;土者,万物之所资生也,是为人用。”尚书洪范 最初人们认识到这五种物质是人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东西,后来人们把这五种物质的相互联系加以抽象推演,用来说明整个物质世

26、界,形成了五行学说。 国语:“故先王以土、金、木、水、火相杂,以成万物。”,2019/5/5,56,五行学说的基本观点认为: 宇宙是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构成。宇宙间一切事物都可用五行的特性进行演绎、推论、归类。 五行之间的相生相克规律是宇宙间各种事物普遍联系的基本法则。 五行学说引入渗透到中医学,成为中医五行学说。用以阐释人体的系统结构和系统结构的相互联系,及人与自然的复杂关系,强调了整体观念。 五行学说与阴阳学说一样是中医理论的组成部分,2019/5/5,57,一、五行学说的主要内容,五行学说的主要内容,五行学说的基本概念,五行的特性,事物的五行归类,五行的生克关系,返回本节,返

27、回目录,2019/5/5,58,(一)五行学说的基本概念,“五”,指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 “行”,指运动和变化。 五行: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运动变化,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 所谓“五行”,如同“阴阳”一样,它也不过只是一个哲学概念,是一种认识和分析事物的思想方法,中医学不过是在当时条件下利用它来阐述自己的一些认识而已,没有什么特别玄妙的地方。,返回本节,返回目录,返回知识点,2019/5/5,59,五行的特性 是指五行具备的性能。古人对五行特性的抽象认识虽来自五行本身,但已超越了五种物质的本身,所以我们对五行的认识,不能单从五种物质上去看五行,而要从它的性能上去理解、引申

28、、演绎。借此归纳各类事物的属性。,2019/5/5,60,(二)五行的特性,1.木曰曲直,木的特性:凡具有生长、升发、条达、舒畅等特性的事 物和现象,都归属于“木”。,返回本节,返回目录,返回知识点,2019/5/5,61,2.火曰炎上,火的特性:凡具有温热、升腾、向上等特性的事物和 现象,都归属于“火”。,返回本节,返回目录,返回知识点,(二)五行的特性,2019/5/5,62,3.土爰稼穑,土的特性:凡具有生化、承载、受纳等特性的事物和 现象,都归属于“土”。,返回本节,返回目录,返回知识点,(二)五行的特性,2019/5/5,63,4.金曰从革,金的特性:凡具有肃杀、潜降、收敛等特性的事

29、物和 现象,都归属于“金”。,返回本节,返回目录,返回知识点,(二)五行的特性,2019/5/5,64,5.水曰润下,水的特性:凡具有寒凉、滋润、向下、静藏等特性的 事物和现象,都归属于“水”。,返回本节,返回目录,返回知识点,(二)五行的特性,2019/5/5,65,五行的特性,虽然来源于对金木 水火土的具体观察,但古人已将 其运用于对一切事物属性的总概 括,它早已超脱了其各自意义的 本身,而具有更为广泛、更为抽 象的涵义。,所以,五行的特性具有广泛抽象的含义,返回本节,返回目录,返回知识点,(二)五行的特性,2019/5/5,66,(三)事物的五行归类,1.直接归类(取象比类法) 是运用形

30、象思维,根据被研究对象与已知对象在某方面的相似或类同,从而认为两者在其他方面也可能相似或类同,并由此推测被研究对象某些性状特点的认知方法。,2.间接推演(推演络绎法) 自然界中有许多事物无法以直接归类法纳入五行之中,因此古人运用间接推演法。,返回本节,返回目录,返回知识点,2019/5/5,67,事物属性的五行归类 古人是依据五行的特性,对自然界中各种具体的事物或现象的性质、特点相类比。 古代医家运用五行学说,对人体脏腑、组织、生理、病理现象及人类生活相关的自然界事物,采用“取象比类”及“推演绎络”的方法,按照事物不同性质、作用与形态分别归属于木、火、土、金、水五行中,借以阐述人体脏腑组织间的

31、复杂联系及与外界环境之间的相互联系。,2019/5/5,68,自然界与人体的五行归类简表,2019/5/5,69,自然界和人体的阴阳属性归类表,返回本节,返回目录,返回知识点,(三)事物的五行归类,2019/5/5,70,从表中看:对事物的五行归类是以事物的五行特性来推演绎络、分析归纳,把自然界千变万化的事物归纳为木、火、土、金、水的五行系统。 对人体来说,也是将人体的各种组织和功能,归纳为以五脏为中心的五个生理、病理系统。这种归属联系奠定了中医整体观念的基础,并借以阐释说明五个系统间的相互资生、相互克制的关系,进而又将人与自然界进行广泛的联系。体现了“天人相应”的思想。,2019/5/5,7

32、1,五行学说不仅用归类推演自然界万物,更重要的是以五行之间相生、相克,来探索和阐释事物间的相互联系及其协调平衡的整体关系。同时还以五行之间的相乘、相侮,来探索和阐释事物之间的协调平衡被破坏后的相互影响。,2019/5/5,72,(四)五行的生克关系,1.五行相生 相生:指五行中某一行事物对于另一行事物具 有资生、促进和助长作用。,五行相生规律和次序:,返回本节,返回目录,返回知识点,2019/5/5,73,在相生关系中,任何一行都有“生我”、“我生”两方面的关系。又称母子关系。 “生我”者为母 “我生”者为子,2019/5/5,74,返回本节,返回目录,返回知识点,2019/5/5,75,相克

33、:指五行中某一行事物对于另一行事物 具有抑制、约束、削弱等作用。,五行相克规律和次序:,2.五行相克,返回本节,返回目录,返回知识点,(四)五行的生克关系,2019/5/5,76,在相克关系中,任何一行都具有“克我”、“我克”两方面的关系。 “克我”者为我“所不胜”; “我克”者为我“所胜”。 又称为“所胜” 与“所不胜”的关系,2019/5/5,77,返回本节,返回目录,土 水,克,返回知识点,2019/5/5,78,3.五行制化,制,是制约、克制;化,是生化、变化。 五行制化:是指五行之间具有生中有制、制中有生的 生克协调配合关系。,木,火,土,生,生,克,返回本节,返回目录,返回知识点,

34、(四)五行的生克关系,2019/5/5,79,五行制化 “制”即制约、克制,“化”即生化、变化。 五行的相生、相克是同时存在相互联系的。这种联系体现在“生中有克”和“克中有生”,“生中有制”“制中有生”,也叫“生克制化”或叫“五行制化”。 用来阐释人体,就是机体的生理平衡。 张介宾:“造化之机,不可无生,亦不可无制,无生则发育无由,无制则亢而为害” 素问.六微旨大论:“亢则害,承乃制,制则生化”。这种“亢”和“制”之间的过程正是运动和变化的过程。,2019/5/5,80,依据生克制化关系,对五行中的任何一行来说都存在着“生我”、“我生”、“克我”、“我克”四个方面的联系。 以“木”为例: 水生

35、木:“生我”者为水,水为木之母 木生火:“我生”者为水,火为木之子 木克土:“我克”者为土,木为土所胜 金克木:“克我”者为金,木为金所不胜 其他四行类推,2019/5/5,81,木,金,土,水,火,克我,我克,生我,我生,母,子,所不胜,所胜,2019/5/5,82,4.相乘、相侮,相乘、相侮是五行在异常情况下的相克变化, 即为事物发展变化的反常现象。,相乘:是指五行之间相克太过的异常变化。 相乘的次序同相克: 木乘土、土乘水、水乘火、火乘金、金乘木,相乘原因:其一是五行中某一行 (被克方)本身虚衰/不足,如土虚木乘;其二是五行 中某一行(克方)过度亢盛/太过,如木旺乘土。,返回本节,返回目

36、录,返回知识点,(四)五行的生克关系,2019/5/5,83,相侮:是指五行之间反向克制的异常变化。 又称反克。,相侮的次序与相克相反: 木侮金、金侮火、火侮水、水侮土、土侮木。,相侮原因: 其一是五行中某一行(被克方) 本身过强(太过),使克它的一行相对为弱, 反而被强者所克制,如木亢侮金。其二是五行中的某 一行本身(克方)过度虚弱(不及),被克方相对过 强,强者克制弱者,如金虚木侮。,返回本节,返回目录,返回知识点,(四)五行的生克关系,2019/5/5,84,木,金,土,强盛,虚弱,侮所不胜,乘所胜,所胜侮之,所不胜乘之,木侮金乘土,木被土侮金乘,2019/5/5,85,乘侮的规律 某一

37、行太过,乘所胜,侮所不胜 某一行不及,所胜侮之,不胜乘之 内经:“气有余,则制己所胜而侮所不胜。其不及,则己所不胜,侮而乘之,己所胜,轻而侮之”。 小结; 五行之间的相生相克是正常关系;相乘相侮是不正常关系。 发生相乘相侮的原因有:某一行的太过或不及。 相乘相侮可同时发生。 相乘相侮的区别是;一是相克太过;一个是反克。,2019/5/5,86,用五行系统说明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 五行学说将宇宙中的各种事物,用五行的抽象特性来归类构成五行系统。就人体而言,构成了以五脏为中心的五脏系统。同时又与自然界中五时、五方、五气、五色、五味等进行广泛的联系,归纳为五行系统。把人与自然联结为一个整体。体现了“天

38、人相应”的整体观念。 五行学说从整体着眼研究人体生命活动的规律。 整体由五个系统组成。又从每一个系统之中及各系统之间的相互联系中,研究五脏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同时,强调组成整体的各系统之间的相互联系。用生克乘侮阐述它们的运动变化规律。用生克制化的辨证关系,阐述系统之间的动态的协调平衡,2019/5/5,87,自然界与人体的五行归类简表,2019/5/5,88,二、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一)解释生理现象,1.说明五脏的生理特性,五行学说将五脏分别归属于五行:肝属木、心属火、脾属土、肺属金、肾属水,并以五行来说明各脏的生理特性。,返回本节,返回目录,2019/5/5,89,说明五脏的生理特

39、性 如:肝属木性喜条达舒畅,恶抑郁遏制 心属火心阳有温煦作用“心禀阳气” 脾属土气血生化之源(土生万物) 肺属金肺气肃降 肾属水主水、藏精。肾精滋养全身,2019/5/5,90,五脏的功能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资生和制约关系,即相生和相克关系。,2.阐述五脏的相互关系,本脏之气太盛,他脏之气制约;本脏之气虚损,他脏之气补之,返回本节,返回目录,二、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2019/5/5,91,说明五脏之间相互关系 相生的关系是: 肾精(水)养肝(木)济心(火)温脾(土)益肺(金) 肾精养肝、肝血济心、心火温脾、脾升益肺、肺气助肾、是为相生 这种相互促进、滋生的作用是脏腑气化活动的动力 相克的

40、关系是: 肺降抑肝亢、肝气疏脾郁、脾土遏肾水、肾水制心火、心阳束肺金,2019/5/5,92,肺金,肝木,心火,脾土,肾水,心阳制约肺清肃太过,肺降制约肝升太过,肝条达疏脾之郁,脾运制肾水,滋润制心火过亢,相互制约关系,2019/5/5,93,(二)解释病理传变,1.相生关系的传变 是指病变顺着或逆着五行相生次序的传变。主要为“母病及子”和“子病犯母”两种类型。 母病及子(顺传):指病变由母脏累及到子脏,如肾病及肝。 子病犯母(逆传):又称子盗母气,指病变由子脏波及到母脏, 如心病及肝。,返回本节,返回目录,2019/5/5,94,说明脏腑间的病理传变 1、相生关系的传变 以肝为例: 传心母病

41、及子(心肝火旺) 传肾子病犯母(肝肾不足) 2、相克关系的传变 传肺木侮金(肝火犯肺)也可金乘木 传脾木乘土(肝横犯脾)也可土侮木 相乘:指相克太过或被克不及而为病。 相侮:既反克为病。,2019/5/5,95,是指病变顺着或逆着五行相克次序的传变。 相乘:指相克太过而为病。 正常情况,肝木制约脾土,如果肝木过强或脾土过虚时,可导致肝气横逆犯脾胃的病理变化,即“木旺乘土”和“土虚木乘”。 相侮:指反克为病。 正常情况,肺可制约肝,如果肺虚或肝旺,可表现为肝火犯肺的病理变化,即“木火刑金”。,2.相克关系的传变:,返回本节,返回目录,二、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2019/5/5,96,五脏病变

42、可以相互影响,传变有一定规律,但在临床上,有时病证的传变规律并不完全遵循五行生克的次序进行,因此,不能机械地套用五行生克传变规律来认识病理,必须根据临床实际情况辨证分析,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注意,返回本节,返回目录,2019/5/5,97,(三)指导诊断疾病,面见青色,喜食酸味,为肝病 面见赤色,口味苦,脉洪,为心病 脾虚病人,而面见青色,是肝病犯脾 心脏病人,而面见黑色,是肾水凌心,确定五脏的 病变部位,返回本节,返回目录,二、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临床诊断疾病时,可根据四诊所得的资料,联系五行归属分类及其生克乘侮的变化规律,来推断病情。,2019/5/5,98,(四)指导临床治疗 1、

43、指导脏腑用药 按照五行归属,药物的五色、五味与五脏有一定的联系。 即:青色、酸味入肝。 赤色、苦味入心。 黄色、甘味入脾。 白色、辛味入肺。 黑色、咸味入肾。 2、指导控制疾病传变 “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2019/5/5,99,、确定治则与治法 主要有补母、泻子、抑强、扶弱等治则。 (1)依据相生规律治疗五脏虚证、实证的治则 虚则补其母 实则泻其子 具体治法:滋水涵木法、培土生金法 、 金水相生法、益火补土法、 肝旺泻心法等 (2)依据相克规律确定治疗原则 抑强 扶弱 具体治法:抑木扶土、培土制水法、 佐金平木法等,2019/5/5,100,相生治法,滋水涵木法,滋肾阴以养肝阴,

44、益火补土法,培土生金法,金水相生法,温肾阳以补脾阳,健脾气以补肺气,养肺阴以滋肾阴,相克治法,抑木扶土法,疏肝健脾,培土制水法,佐金平木法,泻南补北法,补脾利水,泻肝清肺,泻心火滋肾阴,返回本节,返回目录,2019/5/5,101,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的关系及正确运用,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都是我国古代含有深刻内容和辨证法精髓的重要哲学思想。引入到医学领域后,主要作为思维方法论,探究人体生命的奥秘。促进了中医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是中医学的论理工具。 阴阳学说、五行学说虽各有所指和特点,但又是相互关联、相互补充、综合运用。 如:论脏腑功能,脏腑之间阴阳结合;各脏又有阴阳;各脏之间存在着五行生克制化的

45、关系等。 张景岳:“五行,即阴阳之质;阴阳即五行之气; 气非质不立,质非气不行,行也者, 所以行阴阳之气也”类注.图翼,2019/5/5,102,THANK YOU,2019/5/5,103,思考题: 、五行的基本概念? 、五行各自的特性是什么? 、五行学说是如何用五行对事物进行归类的?请记住五行归类表的内容。请以金行系统为例说明自然界与人体的内外归类。 、五行生克乘侮各自含义及次序?以木行为例,说清它们的母子关系及所胜所不胜关系。 、导致五行乘侮的原因是什么? 、中医学是如何按照五行归类指导脏腑用药的? 、请说明“培土生金法”的含义。 、中医学运用阴阳五行学说各阐释了些什么? 、请用阴阳五行相关内容,举例说明归纳阐释生活中、医学中、自然界中一些事物或现象。,2019/5/5,104,阴阳偏胜偏衰示意图,相对平衡,阳盛则热,阴盛则寒,阴虚则热,阳虚则寒,阴阳两虚,热则寒之,寒则热之,滋阴壮水,损其有余,滋阴助阳,扶阳益火,补其不足,正常水平,调整阴阳示意图,2019/5/5,10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