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二.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680654 上传时间:2019-05-05 格式:PPT 页数:43 大小:150.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诗歌鉴赏二.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诗歌鉴赏二.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诗歌鉴赏二.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诗歌鉴赏二.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诗歌鉴赏二.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诗歌鉴赏二.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诗歌鉴赏二.ppt(4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诗歌鉴赏(二),诗歌术语,诗歌形象的鉴赏,诗歌的形象包括意象、人物形象。诗歌的形象倾注了诗人的思想感情,因此,只有真正了解了诗歌的形象,才能深入领会诗人思想感情。,一、诗歌的意象,诗的意象带有强烈的个性特点,最能见出诗人的风格。诗人有没有独特的风格,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建立了他个人的意象群。一个意象成功地创造出来以后,虽然可以被别的诗人沿用,但往往只在一个或几个诗人笔下才最有生命力。以致这种意象便和这一个或几个诗人联系在一起,甚至成为诗人的化身。菊之于陶渊明,梅之于陆放翁,都有这种密切的关系。谢灵运因为创造了“池塘生春草”这一鲜明的意象,以致后人的诗里一出现池塘春草,便让人联想起谢灵运来。薛

2、道衡因为创造了“空梁落燕泥”这一鲜明的意象,后人的诗里再出现空梁燕泥,便总带着薛道衡的色彩。,1、抓住意象,探知感情,抒情诗往往是借助客观事物形象(景物、山川草木等)表现诗人的主观的感情。客观事物形象,不仅是现实生活中的事物,更是含有“意”(情感)的形象,即“意象”。意象是诗人情感显现的载体。 抓住景物特点,探知诗人的感情。 “诗言歌咏,见景生情”,诗人的写景作为后一两句的情感抒发的基础。由景物的物象可以探知诗人的情感。如李白的静夜思前两句是写景,以地上霜喻月光,十分真切地描写了深秋静夜的寒意萧瑟。后两句则直接抒发了思念故乡的情感。,常见意象诠释,(1)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

3、 (2)对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 (3)以折柳表惜别。 “柳”,“留”的谐音,折柳有相留之意。故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习俗,因此“柳”带有伤离别的意味 。 (4)以蝉喻品行高洁。古人认为蝉餐风饮露,是高洁的象征,所以古人常以蝉的高洁表现自己品行的高洁。 (5)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6)菊花坚贞高洁的品质 (7)梅花傲霜斗雪,不怕打击挫折,纯净洁白 。 (8)松坚贞高洁。,常见意象诠释,(9)莲表达爱情。由于“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 (10)梧桐凄凉悲伤的象征。 (11)杜鹃鸟凄凉哀伤的象征。古代神话中,蜀王杜宇(即望帝)因被迫让位

4、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于是古诗中的杜鹃也就成为凄凉、哀伤的象征了。 (12)鹧鸪鸟离愁别绪。鹧鸪的形象在古诗词里也有特定的内蕴。鹧鸪的鸣声让人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哥”,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 (13)鸿雁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常见意象诠释,在诗歌中,以景传情达意的往往具有一定的固定性,如:以“故乡明月”传达“乡思情”;以“松风山月”传达“隐逸情”;以“寒林残月”传达“诗人的忧愁”;以“中秋圆月”传达“相思情苦”;以“风雨落花,双燕孤飞,重阁玉枕”传达“闺怨情”;以“长亭折柳”传达

5、“惜别情”;以“江湖扁舟,月落乌啼”传达“诗人的羁旅之苦”;以“梦后酒醒,烟柳断肠,寒雨斜阳,残烛啼鹃”传达“悲欢离合情”;以“昔荣今非,几度夕阳红”传达“对世事沧桑的感叹”;以“空城落花”传达“对国势衰危的哀叹、一腔的爱国情”;等等。,二、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1) 直接描绘人物形象以抒怀 观猎(唐王维)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析】首联起得突兀,大有先声夺人的气势。颔联写发现猎物奋力追击的情形,生动而又逼真。颈联写猎罢归营,不着痕迹地表现了将军策马疾驰的风姿。尾联以“回看”一词写将军踌躇满志的神情。这首诗通过写一

6、次狩猎活动,勾画出了一位将军英姿飒爽、意气风发的形象,这正是作者心中的理想人物。,二、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江雪(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析】初看是写雪景,大雪之中,一叶扁舟,一个老渔翁,独钓寒江之上。描写了在寒冷的环境中,那个老渔翁竟然不怕天寒地冻,大雪飘飞,忘掉一切,专心地钓鱼,形体孤独,性格却显得孤傲,甚至有点凛然不可侵犯似的。这个被幻化了的、美化了的渔翁形象,正是诗人那种摆脱世俗,超然物外的清高孤傲的思想感情的寄托和写照。,二、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2)托物(寄托)言志 诗中的“物”即抒情主人公,一般指“我”,即诗人自己。 蝉(唐虞世南) 垂

7、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咏蝉(唐骆宾王)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尺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蝉(唐李商隐)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二、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析】虞诗“垂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借蝉“垂緌”状和“流响”声;“清露”之洁、“疏桐”之高挺来喻其不与流俗相同的高洁品格。 骆宾王的咏蝉则由蝉及人,由人到蝉,从而达到物我合一的境界。既是指蝉,更是喻人,言在此而意在彼,别有兴寄。 表达作者那因环境窘迫而自伤迟暮、无人理解的凄恻苦楚的心境。 李商

8、隐的蝉则情调与前两首相异,李诗借“本已高难饱,徒劳恨费声。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的蝉的处境来抒写自己的本性清高而孤苦无告的凄苦之情。“高难饱”和“恨费声”哀中有恨,“疏欲断”之声和“碧无情”之树两两相对,无理反衬,这哪是咏蝉呢,简直是述说自己的身世遭际嘛!,二、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这三首最为典型的唐代著名的咏蝉诗,都是托物(蝉)寓意,都工于比兴寄托。由于虞世南、骆宾王、李商隐的地位、遭际、情趣、理念不同,因而情貌殊异。 寄托是古人赋诗的普遍现象:或借诗歌以抒写怀才不遇、沉居下位之苦;或感发其报国无门、不为当道所重之愤;或逞其离愁别绪、物是人非之感;或叙其命运无常、孤苦无助之难。凡此种种,不

9、一而足。 我们在鉴赏诗歌中人物形象时: A、要知人论世,关注背景,从作品中意象的声响、色彩、情调方面体味出作品所寄托的身世之感。,二、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登幽州台歌(唐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注释幽州台:即蓟北楼、燕台,为战国时燕昭王所建,原名黄金台,是燕昭王招纳贤才之地。 【析】人物语言:“念”、“悠悠”, 抒情主人公的神态:“独”“怆然而涕下”。本诗在一幅北方原野的苍茫广阔的图景中,通过直抒胸臆的手法塑造了一位忧国忧民、胸怀大志、孤独的怀才不遇的封建士大夫形象。可见,诗歌表达的是对封建统治者不能重用贤才的不满和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悲哀。 b、分析

10、感情还要从人物的形象特点中来(语言、神态、心理等)。,三、分析意境,探知诗人感情,“意”就是指作者的主观感情,“境”指的是作者所创设的生活图景,主要是由景物构成。“意境”就是将作者的思想感情和生活场景融合在一起所塑造的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在意境的创设上,画面 或雄浑壮丽,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或幽清明净,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或沉郁孤愁,如“野旷天底树,江清月近人”;或和谐静谧,如“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或开阔苍凉,如“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或高远辽阔,如“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 天一色”。,三、分析意境,探知诗人感情,意境常见的表达程式有两两相对的四组概念: 宏阔苍

11、凉、雄浑、莽苍、辽阔、高远、壮阔、深远 细腻空寂、缠绵、幽静、幽美、宁谧、婉转、朦胧 繁复繁丽、热烈、高亢、繁华、淳朴、喧闹 清冷暗淡、渺茫、寥落、萧条、荒凉、冷寂 “一切景语皆情语”,在古代诗歌中,诗人常把要抒发的情感寄寓于所描写的景物之中,即人们常说的融情于景,借景抒情。,四、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1、由诗眼入手 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 过香积寺(唐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注: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毒龙:指世俗欲念 。,四、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析】第三联中写山中危

12、石耸立,流泉受到阻挡,只能缓慢地、时断时续地流淌。它们在嶙峋的危石间艰难地穿行水流声音变得细小了,低沉了,喑哑了,仿佛是在痛苦地幽咽。“咽”字下得极准确、生动、传神。深山青松树密荫浓,日光照射在松林间,因为受到阴暗的环境影响,而现出寒冷的色调。诗人以“冷”字形容日色,更新奇绝妙。这十个字,把泉声、危石、日色、青松四个意象有机地组合在一起,使日色之凄冷与泉声的幽咽相互衬托,深僻冷寂之境界全出。绘写出了山中寂寥的景象,衬写出了作者本身孤寂的心境。,四、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2、由典故入手 古代诗歌是以凝练的文字表现丰富的内容,用一个典故就可以省去许多文字。因此理解典故是把握古代诗歌思想感情的重要途径

13、。 (一)典故的类别 (1)引用前人语句 直引:直接引用前人的诗文句子作为自己的诗词中的句子。例: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引用杜甫登高中的“无边落木潇潇下,不尽长江滚滚流。” 化用:将前人的句子改动一些作为自己的诗句。例:客从南溟来,遗我双鲤鱼。(杜甫)化用汉乐府中的“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四、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2)引用神话传说 例: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李贺李贺箜篌引)“江娥”、“素女”传说中的神女。 (3)引用历史故事 明引:例: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白居易放言) 暗引:功名图麒麟。(杜甫前出塞)宣汉帝把霍光等十一位功

14、臣的像画于麒麟阁。 反引: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李商隐贾生)(,四、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二)分析典故的方法 1体会诗人用典的目的。了解典故重要的不是了解典故内容的本身,而是要理解诗人用典的目的,因为它和诗歌中表达的思想内容有密切的关系。 2体会诗人用典的用典意图。诗人对往事的重提,肯定有现实的原因或触发感情的媒介。也就是说,诗人用典是针对现实而来的。只用现实相结合才能体味到诗人的情感所在。,五、鉴赏诗歌的语言,(一)语言艺术鉴赏 1、语言的风格 (1)朴素与绮丽 绮丽诗风的语言特点:绮错、婉媚、浮华、艳丽、纤巧。 朴素诗风的语言特点:清淡质朴、洗炼畅达、不事雕琢,言简意深。 (2

15、)直白与含蓄 直白诗风比起一般的朴素诗风,更显朴素、平淡。 诗人在诗歌中运用了近乎口语的语言,并且有的诗还溶入了俗语俚词、民歌之类,所以这种诗又被称为白话诗(近于打油诗)。此类诗风的语言特点:浅易如话、素朴真率、通俗凝练。 含蓄诗风中所惯用的多是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善用典故等手法。此类诗风的语言特点:委婉、蕴藉、精炼、耐人寻味,但也不失朴素之风。,五、鉴赏诗歌的语言,(3)沉郁与豪迈 在众多诗人中,有愤世嫉俗者,有报国无门者,有屡试不第者,有屡遭贬谪者,有为民请命、哀叹民生者,他们的诗表达自我的哀怨,切中社会现实,反映阶级现象。代表诗人如杜甫、韩愈、李商隐等。 此类诗风的语言特点:沉郁苍凉,节

16、奏舒缓,具有很强的感染力,且近于生活(多用俗语和对话)。 如杜甫的兵车行中“爷娘妻子走相送”“牵衣顿足拦道哭”等句利用俗语,增加了诗歌的真实性。,五、鉴赏诗歌的语言,豪迈诗风的语言特点,主要体现在浪漫主义诗歌中(包括边塞诗),这类诗歌语言特点往往与诗人的心胸抱负有很大的关系。诗人们或因生活在盛世政治清明时期,受到美好山河的熏陶,心怀满腔热情(如李白在年青时就立下不小的志愿“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或因仕途失意,便把立功边塞当作求取功名的出路(如高适);或因国难当头而主动请缨愿死疆场(如苏轼)。所以在他们所写的诗歌中充满豪言壮语,显示一种豪情。 此类诗风的语言特点:铿锵有力

17、、笔力豪健,节奏明快、音调高昂。,五、鉴赏诗歌的语言,(二)语言的锤炼 古人讲究炼字,要注意体味关键字词的意味。 例: 华子岗(裴迪) 日落松风起,还家草露唏。云光侵履迹,山翠拂人衣。 【析】“侵”字写夕阳余辉逐渐消退的过程,写出了诗人在夕阳落下一步步下山的生动情景。“拂”字运用拟人手法,增强了动感,也使人想见山色青翠可爱,柔和多姿。这两个动词写云光山翠对诗人的眷恋不舍之情,正折射出诗人对华子岗的喜爱与留恋。,六、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一)巧用修辞 在众多的诗歌中,常用的修辞有以下几种: (1)比喻 比喻除使诗歌所描绘的意象更加形象生动外,还可体现出意象的情态特征。 (2)隐语(谐音)、双关

18、在有些诗歌尤其是民歌中,作者为了表达出一种委婉含蓄的情感,往往采用隐语、双关的修辞手法。,六、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春思(唐李白)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当君怀归日, 是妾断肠时。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析】这是一首较为著名的描写男女情长的诗,写出了在秦地的思妇内心的独白。诗人语义双关,用抒自然之春天,理喻男女之间的爱慕之情;又以“丝”(思)、“枝”(知)谐音,连接异地男女之间的思念情怀。,六、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竹枝词(唐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析】“晴”与“情”同音,是双关隐语。这是作者用民歌体写的恋歌,双关隐语是民歌中常用的手法

19、。从前两句诗意看,大概女方在杨柳飘拂、波平浪静的江边行船,听到岸上爱恋她的青年男子在对她唱歌言情,但传情的含蓄,给女方获得的印象是“道是无情却有情”。,六、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3)、借代 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借代可用部分代表全体,具体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人。借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含蓄。 如:“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 诗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6、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4)夸张 (5)对偶 (6)比拟 (7)排比 (8)设问 (9)反问 (10)起兴 兴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 如:“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20、”( 李商隐的锦瑟) 首联用瑟这种乐器起兴,由此而思及“华年”。,七、鉴赏诗歌中的表现手法,(二)表现手法。表现手法又叫表达技巧、艺术手法,是指诗歌的章法和技巧。 1象征 象征是诗歌惯用手法,主要作用是用物象征人的品德节操。如:以“梅”象征高洁、清秀、淡雅、素朴;以“菊”象征高洁、傲霜斗雪的坚强,被称为“隐逸之花”;以“兰芷”象征名贵、孤芳、清高;以“牡丹”象征富丽;等等。 寻陆鸿渐不遇(皎然)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析】“篱边菊”象征陆鸿渐具有高洁的节操。 屈原用“兰芷”象征自己的芳香、不与世同流合污的高尚节操;

21、陆游以“梅花”象征自己的孤高与劲节(卜算子咏梅);等等。,七、鉴赏诗歌中的表现技巧,2、托物言志 托物言志,是作者借助物的象征义来表达个人胸怀心志的一种艺术手法,又叫感物抒怀。托物言志诗,又叫写物诗。如: 墨 梅 王冕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析】此诗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抒发了作者要像梅花那样的高洁、淡雅,不向世俗献媚的坚贞、纯洁的操守。,七、鉴赏诗歌中的表现技巧,3、借景达情 常用写景方式有: (1)侧面烘托 诗人在写景时,不从正面景物入手,而是从与其有关的侧面景物入手,以对侧面景物的描写来达到反映主题的效果,即是侧面烘托。如: 石头城(唐刘禹

22、锡)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析】本诗题为“石头城”,明显是写“石头城”,但诗歌不从石头城入手,却从石头城周围景物山、潮水、月入手,写出了石头城这一“故国”的没落与荒凉。,七、鉴赏诗歌中的表现技巧,(2)以景衬情(景) 诗人在描摹细微婉曲、隐秘难言的情感或浓情密意时,往往通过景物来渲染衬托。 双调清江引秋怀(元张可久) 西风信来家万里,问我归期未?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 【析】本诗前两句,作者道出自己的乡思情。然而这种乡思情有多深有多浓?作者没有直接外露,却是以“西风”“红叶”“黄花”“芭蕉”“秋雨”这些富有季节特征的一组景物构成意

23、境,渲染出一幅色彩浓丽的秋景图。那么作者为什么把这幅秋景着上浓丽的色彩呢?一想便知:衬自己浓浓的乡思情!,七、鉴赏诗歌中的表现技巧,七、鉴赏诗歌中的表现技巧,(4)渲染氛围,抒发情感 古今诗歌中,先写景后叙事抒情或全篇写景的诗作很多,诗人往往借助景物把气氛渲染得浓浓的,为下文抒情作铺垫或融情入景中。根据景物的性质可分为喜景和哀景。 喜景衬喜情,哀景衬哀情 “情乐则景乐,情哀则景哀”,诗人的高妙之处就是把情融入景中,通过景传达自己的喜怒哀乐,做到情景的交融。如: 登高(唐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

24、潦倒新停浊酒杯。,七、鉴赏诗歌中的表现技巧,【析】诗的前四句描绘了一幅苍凉的秋景哀景:急风震撼高天发出怒号的声音,猿猴哀鸣,渚清沙白,飞鸟之影映入寒渚,木叶纷纷凋落,江水奔腾涌流,一片深秋的凄清之色。为下文四句渲染了浓浓的愁意,水到渠成地抒情作了很好的铺垫。下文四句叙事抒情哀情:交织着对国运艰难的关注,对沦落他乡不胜的感伤。 枫桥夜泊(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析】:此诗描写作者夜泊枫桥时的情景,属写景诗。诗中所描写的景物带有凄清萧疏孤寂特点,这正与作者的羁旅之愁相融。,七、鉴赏诗歌中的表现技巧,喜景衬哀情 以乐景写哀,更见其哀。 绝句(杜甫

25、)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析】本诗作于广德二年(764),当时诗人客寓成都,亟思东归,因战乱道阻,未能成行,所以有后两句的叹息。但诗的前两句却勾画了一幅幅浓丽的春日画面,极言春光融洽。如此美景,何以思归?原来这是以乐景写哀情。如此谋诗,才能写出诗人归心殷切:以客观景物与主观感受的鲜明对照,反衬诗人思乡之情更加浓厚。,七、鉴赏诗歌中的表现技巧,(5)虚实结合 诗人在诗歌创作中,离不开联想和想象。联想和想象对表现诗歌的主题能起到很好的效果。但联想与想象须有一定的现实根基现实客观景物或事件。 实景是诗人描写的现实客观景物,虚景是诗人通过联想或想象而虚拟的景物,虚实结合

26、更能表达出一种浓溢的情思。如: 塞上听吹笛(唐高适)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天山。,七、鉴赏诗歌中的表现技巧,【析】一二句实写景,描写的内容是胡天北地,冰雪消融,牧马的季节到了。傍晚,战士赶着马群归来,天空洒下明月的清辉。在如此苍茫而又清澄的夜景里,不知哪座戍楼里吹起了羌笛,那是熟悉的梅花落曲调啊!三四句虚写景,将“梅花落”拆用,仿佛风吹的不是笛声而是落梅的花片,它们四处飘散,一夜之间色香洒满天山。此诗抒写战士们由听曲而想到故乡的梅花(胡地没有梅花),想到梅花之落,写出了他们的浓浓的思乡情。,七、鉴赏诗歌中的表现技巧,(6)卒章显志 诗人往往在诗歌的结尾表

27、达自己的心志或情怀。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结尾“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句,表达诗人要自由自在,驰骋闲放,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心志。又如其另一首行路难尾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表达实现理想的豁达。 (7)移情 移情就是将人的情感转移到事物身上,使外物与人同喜同悲。比如扬州慢也有“废池乔木犹厌言兵”之句,乔木尚且厌恶战争,何况扬州百姓呢?,七、鉴赏诗歌中的表现技巧,赠别二首(其二)(唐杜牧) 多情却以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析】诗人没有说怎样惜别,却把这种感情转移到蜡烛身上,蜡烛无情,尚且替人垂泪,何况人乎? (8)烘托 烘托就是“烘云托月

28、”,借描绘别的事物以突出主要对象。 赋得暮雨送李胄(唐韦应物)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析】诗人侧面写了“帆、鸟、海、树”,烘托出暮雨的细密和诗人浓浓的离愁别恨。,七、鉴赏诗歌中的表现技巧,(9)匠心独运的结构 在诗歌的结构安排上,诗人也是独具匠心的。常用的结构模式有: 层层渲染、铺垫 江上看山(宋苏辙) 朝看江上枯崖山,憔悴荒村赤如赭。 暮行百里一回头,落日孤去霭新画。 前山更新色更深,谁知可爱信如今。 唯有巫山最浓秀,依然不负远来人。 【析】此诗通过色彩的层层渲染,描绘出一幅幅美景:“赤如赭”的“荒村”、“落日”时分的“霭新画”、“更新色更深”的“前山”,已让诗人观止,抒发感叹谁知可爱信如今!却哪知巫山最浓秀?层层的渲染,达到很好的艺术效果。,七、鉴赏诗歌中的表现技巧,首尾照应 在一些诗歌中,诗人往往采用今昔、他我、物我对照的方式,来抒发自己或他人情感。 诉衷情(宋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析】此诗共分两阕,下阕照应上阕。“心在天山”与“当年”句相应;“身老苍州”与“关河梦”句相应,目的在于构成对照,抒发了词人心酸遗恨的苍凉心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