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专题四辩证法联系观.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680944 上传时间:2019-05-05 格式:PPT 页数:50 大小:595.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哲学专题四辩证法联系观.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哲学专题四辩证法联系观.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哲学专题四辩证法联系观.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哲学专题四辩证法联系观.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哲学专题四辩证法联系观.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哲学专题四辩证法联系观.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哲学专题四辩证法联系观.ppt(5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2010年政治高考复习, 必修4 哲学与生活,一般到个别,【全书基本框架】,哲学,马克思 主义哲学,辩证唯 物主义,历史唯 物主义,辩证的唯物论,唯物的辩证法,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社会历史观,价值观,人生观,整体与部分,唯物辩证法,世 界 的 状 态 问 题,反对,形 而 上 学,总特征和基本观点: 联系的观点、 发展的观点 实质和核心:矛盾的观点 精神实质:革命批判和创新,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是承认矛盾,主张用联系的、 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它既是科学的世界观,又是指导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重要思想方法。,【单元整体框架】,联系观,发展观,矛盾观,辩证否定观,围绕考点整理主干,唯物辩证

2、法的联系观 联系的普遍性 联系的客观性 联系的多样性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系统优化方法,2010高考联系观的考点,唯物辩证法联系观,含义 特点 整体和部分 系统和要素,联系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判断以下观点的正误: 哲学所说的联系和具体的联系是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联系就是规律,唯物辩证法联系观,含义 特点 整体和部分 系统和要素,特点一、普遍性,A.表现: 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和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联系 横的:四面八方的联系 纵的:前后相继的联系(如因果联系) 事物内部各部分和各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整个世界(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思维)是一

3、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2007年江苏卷】中共中央多次强调,必须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促进社会和谐发展。这在哲学上体现了( ) A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内在联系 B事物的联系是多样的 C事物是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 D事物的联系是有条件的,【解析】材料说明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强调了世界是普遍联系的。A观点忽视了联系的客观性和条件性,是错误的,BD不是对材料的反映。,C,【 2007年江苏卷】在长期天气预报的研究中,科学家发现,初始条件的微小差异,其计算结果却发生很大的不同。在很多其他领域也发现了类似现象。对这类现象

4、的研究形成了混沌学。混沌学深化了哲学因果论和规律论的原理,它更深刻地表明 任何事物都处于联系之中 普遍联系实际上指的是普遍的偶然联系 看似随机、偶然的现象背后是有其规律的 规律是必然联系,因此混沌现象无规律可循 A B C D,C,【 06文综全国卷】科基蛙是生活在大洋洲热带地区的一种青蛙,在原有的生态环境中与其他生物“和平共处”,但“入侵”夏威夷大岛后却打破了那里的生态平衡,可以说明这个事例的哲学道理是 联系是普遍的,因而具体事物在联系系统中的作用是确定不变的 联系是普遍的,但具体事物之间的联系是特殊的可变的 联系是普遍的,因而具体事物之间的联系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联系是普遍的,但具体事物之

5、间的联系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A B C D,D,【07年全国文综卷】头孢曲松纳是一种常见的抗生素,临床应用十分广泛。但是,如果把它和某些药物一起服用,就会导致药效减弱、副作用增强,对人体造成损害。这种现象在医学上称为配伍禁忌。卫生主管部门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并没有禁止使用这种药物,而是要求在药品使用说明书中写明配伍禁忌的有关情况。药物的配伍禁忌问题启示我们: 应该在普遍联系中认识事物的性质和作用 是应该客观地认识事物在联系中的性质和作用 应该摒弃那种控制条件研究事物的方法 应该摒弃那种分门别类研究事物的方法 A B C D,A,唯物辩证法联系观,含义 特点 整体和部分 系统和要素,特点一、普遍

6、性,练习小结: 联系是普遍、客观的,所以我们应该在普遍 联系中认识事物的性质和作用,承认联系的普 遍性和客观性,才能正确认识客观事物。 联系的普遍性表明任何事物都处于联系之中, 但并不是指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联系,联 系是“具体的(相对的),有条件的” 联系是普遍的,但具体事物之间的联系是特殊 的可变的,唯物辩证法联系观,含义 特点 整体和部分 系统和要素,特点一、普遍性联系的普遍性原理,原理内容 唯物辩证法认为,联系是普遍的。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其中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方法论 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既要看到事物之间的联系,又要看到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联系。坚持整理与部

7、分的统一,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 反对 反对用形而上学孤立的观点来认识和处理问题,切忌割裂事物之间的联系。,唯物辩证法联系观,含义 特点 整体和部分 系统和要素,特点二、客观性,A.含义 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B.表现: 不论自在事物的联系还是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为什么说人为事物的联系也是客观的?,【 09江苏卷】2009年京沪高铁投资600亿元,这将带动200万吨钢材和1200万吨水泥的需求,提供近60万个就业岗位,同时还可以带动沿线地方的建材、农副产品和日用品的消费等。这表明 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 自在事物的联系是主观的

8、事物的联系是人为的 人为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 A B C D,C,【07年宁夏文综卷】农历丁亥年是60年一遇的“金猪年”,不少青年夫妇把孩子的出生时间锁定在该年,认为这一年出生的“金猪宝宝”有福气。从哲学上讲,将个人命运同生肖属相联系在一起是不足取的,其依据是 A、联系是客观的,不能以想象的联系代替 事物固有的联系 B、基于主观目的的行为不会产生客观的联 系 C、非本质的联系掩盖不了本质的联系 D、联系是客观的,与人的活动无关,A,【07年北京文综卷】经过“非典”、禽流感和印度洋海啸等事件,人们逐渐意识到现代社会中风险存在的普遍性,加强了对风险的防范和管理,建立起风险预警机制。这一过程表明: 人

9、们可以根据已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人们可以能动运用因果关系 自然与科学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认识事物的本质需要创造必要条件 A. B. C. D.,C,唯物辩证法联系观,含义 特点 整体和部分 系统和要素,特点二、客观性,练习小结客观性的内涵 无论是自在事物或是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 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不能把主观臆造的联系强加给客观事物 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这点并不违背联系的客观性,唯物辩证法联系观,含义 特点 整体和部分 系统和要素,特点二、客观性,C.联系的客

10、观性原理,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联系是客观的。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方法论 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反对 反对否定事物的联系,或主观臆造联系,把本来不存在的联系强加给事物。,唯物辩证法联系观,含义 特点 整体和部分 系统和要素,特点三、多样性,A.含义:由于世界上的事物是千差万别、 无限 多样的,事物之间的联系因此也是具体的、复 杂的和多样的。(原因事物的多样性) B.形式: 直接联系 间接联系 内部联系 外部联系 本质联系

11、非本质联系 必然联系 偶然联系 因果联系,整体部分联系,唯物辩证法联系观,含义 特点 整体和部分 系统和要素,特点三、多样性,C.联系的多样性原理 原理内容 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的。 方法论 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要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反对 反对以一种联系概括事物之间多种多样的不同联系,否认联系的多样性。,唯物辩证法联系观,含义 特点 整体和部分 系统和要素,重难点:三个特点的区别,普遍性强调联系的存在,既存在事物内部 也存在事物之间 客观性强调联系与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关系 多样性强调联系因具体条件的不同而不 同,突出

12、“不同”,【 2006年广东卷】气象学家洛伦兹提出,一只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导致其身边空气系统发生变化,引起四周其他系统的相应变化,可能两周后在美国的德克萨斯引起一场龙卷风。“蝴蝶效应”表明 A事物的联系具有必然性 B事物的联系具有直接性 C事物的联系具有普遍性 D事物的联系具有客观性,【解析】材料突出联系的存在事物之间,C,【 2007年广东卷】一个男人在社会上可能扮演父亲、儿子、学生、教师、管理者、被管理者等不同角色。这种现象从哲学上说反映了( ) A联系的多样性 B联系的客观性 C联系的主观性 D联系的普遍性,【解析】突出 男人的不同社会角色体现了多种联

13、系,BD与题意结合不紧密,C观点错误,故选A。,A,唯物辩证法联系观,含义 特点 整体和部分 系统和要素,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原理世界观部分,整体和部分是相互区别的: 含义不同。 整体是事物的全局和发展的全过程,从数量上看它是一; 部分是事物的局部和发展的各个阶段,从数量上看它是多。 整体和部分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地位、作用和功能各不相同。 整体:处于主导地位,统率部分,具有部分不具 备的功能 部分:处于被支配地位,部分服从、服务于整体。,唯物辩证法联系观,含义 特点 整体和部分 系统和要素,整体和部分是相互联系的: 部分对整体的影响: 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部分的功能

14、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整体对部分的影响: 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离开了整体,部分就不成其为部分。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到部分。,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原理世界观部分,【 2008年广东卷】在创建卫生城市活动中,某小区居民全员参与共建文明小区。居民举止与社区文明的关系体现的哲学原理是( ) A部分依赖整体 B部分影响整体 C部分与整体相互转化 D部分与整体同等重要、不可分割,【解析】题中讲的是居民举止与社区文明的关系的理解,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答案A和 C都不符合题意, D是错误 说法,故选B。,B,【 2007年高考综合上海卷】右管理

15、学理论中经典的“木桶原理”,即木桶的蓄水量是由最短的那块木板决定的。这蕴涵的哲理是: A.量变引起质变 B.事物发展不平衡 C.世界是变化发展的 D.整体离不开局部,【思考】题中讲的还可以体现哪一联系观的哲理? 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D,唯物辩证法联系观,含义 特点 整体和部分 系统和要素,从整体看: 要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之和的理想效果。 从部分看: 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原理方法论部分,唯物辩证法联系观,含义 特点 整体和部分 系统和要素,

16、既要反对只考虑整体利益,忽视局部利益的做法; 又要反对只重视局部、部分利益而置整体利益于不顾,把整体和部分割裂开来的反对。,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原理反对部分,【09安徽卷】中医在实践中逐渐形成了一种“取类比象”的思维方法:一是“取类”,把长期实践中积累的经验集中起来,发现事物之间的相类性,“观其所聚,而天地万物之情可见矣”;二是“比象”,在对“类”有了认识之后,“因而伸之,触类而长之”。中医“取类比象”的思维方法包含的哲理是 A.把握主要矛盾才能抓住问题关键 B.从整体着眼才能把握局部的性质 C.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相互依存 D.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解析】中医在实践中逐渐形成了一种“取

17、类比象”, “取类”就是抓住了矛盾的共性,“比象”是指在一般指导下,研究矛盾的特殊性。题干的主旨考查的是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D,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原理(完整笔记),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 (1)整体和部分是相互区别的: 含义不同。整体是事物的全局和发展的全过程,从数量上看它是一;部分是事物的局部和发展的各个阶段,从数量上看它是多。 整体和部分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地位、作用和功能各不相同。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部分在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处于被支配的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 (2)整体和部分又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 相互依赖。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离开了

18、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离开了整体,部分就不成其部分。 相互影响。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到部分。 方法论 要求我们应当树立全局观念,立足于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同时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反对 注意既要反对只考虑整体利益,忽视局部利益的做法;又要反对只重视局部、部分利益而置整体利益于不顾,把整体和部分割裂开来的反对。,唯物辩证法联系观,含义 特点 整体和部分 系统和要素,原理内

19、容 唯物辩证法认为,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在一定意义 上就是系统和要素的关系。 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 一整体。系统的基本特征是整体性、有序性和 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系统和要素的辩证关系原理世界观部分,唯物辩证法联系观,含义 特点 整体和部分 系统和要素,方法论 从认识方面来说: 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既要考察整体,又要考察部分,统筹考虑,优化组合,最终形成对事物的完整准确的认识。 从实践方面来说: 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要着眼于整体的功能而不是部分的功能),要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要实现整体

20、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系统和要素的辩证关系原理方法论部分,系统和要素的辩证关系原理(完整笔记),原理内容 唯物辩证法认为,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就是系统和 要素的关系。 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系统 的基本特征是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方法论 从认识方面来说: 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既要考察整体,又要考察部分,统筹考虑,优化组合,最终形成对事物的完整准确的认识。 从实践方面来说: 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要着眼于整体的功能而不是部分的功能),要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

21、向(要实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09北京卷 】“蝴蝶效应”由气象学家洛伦兹于1963年提出,其大意是: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一只蝴蝶,偶尔煽动几下翅膀,可能在两周后引起美国德克萨斯的一场龙卷风。“蝴蝶效应”不仅体现惊人的想象力和迷人的美学魅力,更蕴涵着深刻的哲学内涵。它揭示了 世界上万事万物无不处于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之中 世界上所有重大事件的发生都是偶然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世界上万事万物的普遍联系都是大胆想象和合理推论的结果 某个微小因素的变化在一定条件下会对系统产生决定性影响 A. B. C. D. ,B,【2007年高考文综山东卷】北京奥运会奖牌创造性性地将象征尊

22、贵和美德的“金”、“玉”材质组合在起,实现了中国优秀文化与奥林匹克精神的完美结合。这一设计与创新说明: 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创新必须坚持辩证的思维方法 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直接现实性改造 A B C D,A,主观题综合能力训练,联系的普遍性原理 联系的客观性原理 联系的多样性原理 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原理 系统和要素的辩证关系原理,考查方式一:专考某一方面,2005年全国文科综合. 伴随着工业化的进程,我国面临着资源缺乏和环境恶化的双重压力。在探索解决这一问题的过程中,某企业利用当地丰富的小麦资源生产味精,形成了四次增值和生态循环,

23、构建起粮食加工和养殖产业链,实现了生态农业产业化。这四次增值和生态循环是: 生产味精带动小麦种植,小麦加工成味精、氨基酸、面粉等; 对生产废水、副产品进行生物技术加工,变成优质饲料和肥料; 用加工处理后的饲料养牛; 将牛肉、牛奶和皮革制品销往国内外。 运用普遍联系的观点,分析材料中实现资源循环与价值增值的哲学依据。,答案要点: 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小麦、味精、废弃物、饲料、牛羊、市场处于普遍的联系之中,四次加工中的废弃物既有污染物的特性,同时也有资源的特性,一次循环过程中的废弃物可以成为下一次循环过程的资源。(6分) 小麦味精废弃物饲料牛羊市场的产业链形成的过程体现了在正确认识联系的规

24、律性和条件性的前提下,可以改变某些条件,建立新的具体联系,从而达到目的。(6分) (说明:若考生另有答案,只有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2005年川滇黔陕甘卷文科综合 材料一:2003年以来,在房地产、汽车、机械等行业快速发展和基本建设需求旺盛拉动下,国内钢材价格出现了持续大幅度上涨,民营企业纷纷投资钢铁业。 材料二:2003年我国钢年产能力已经超过2.5亿吨,在建的钢铁项目全部建成后,到2005年底全国至少达到3.3亿吨钢生产能力。有关资料显示,新近投资的钢铁项目中仍有部分是100立方米的小高炉、落后的叠轧薄板生产线。 材料三:许多企业涌入钢铁业,不仅出现了一定程度盲目投资和低水平

25、重复建设的问题,而且,造成了我国铁矿、焦炭和电力供应以及运输等支撑条件十分紧张的问题,并严重影响居民的正常生活。从2004年开始中央决定采取一系列加强宏观调控措施,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关于制止钢铁、电解铝、水泥行业盲目投资若干意见的通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提高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2005年4月1日起中国政府取消对钢坯13%的出口退税政策。 (3)运用普遍联系的原理说明企业理性投资和政府宏观调控的依据。,答案要点: 世界上的事物都是普遍联系的,任何事物都与周围的其它事物联系着。 对钢铁企业来说,它的发展固然受社会需求的刺激与拉动,但同时也受其它社会因素如能源、电力、运输、资金等的

26、制约,企业必须从整体上把握关于投资的各种相关因素,才能做出理性的投资决策。 对政府来说,要把整个国民经济看成一个普遍联系的整体,根据实际条件来制定发展战略,用经济、法律和行政等手段来协调相关产业的发展。,考查方式二:专考联系观整体,2004年天津卷文科综合.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把发展循环经济、建立循环型社会看做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和实现方式。传统经济是一种“资源产品废弃物”单向流动的线性经济。循环经济倡导的是一种与环境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它要求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复循环流程,做到生产和消费“污染排放最小化、废物资源化和无害化”,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

27、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5)分析说明循环经济所倡导的经济发展模式是如何体现联系观点的。,答案要点: 联系具有普通性、客观性。循环经济是“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相互联系的有机统一整体,它体现了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 联系具有多样性。“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复循环体现了原因和结果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循环经济的流程还体现出当各部分以有序、合理、优化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的功能就会大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 循环经济表明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以实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考查方式三:放入整个辩证法中考察,(1)唯物辩证法 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2)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联系的普遍性 联系的客观性 联系的多样性 (3)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系统优化方法 (4)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发展的概念 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 发展的量变与质变状态 (5)唯物辩证法的矛盾概念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6)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7)辩证的否定观 辩证否定 形而上学的否定观 (8)唯物辩证法与创新意识 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 创新的社会作用,知识疏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