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教学案例《100以内数的认识》精品教育.doc

上传人:上海哈登 文档编号:2683286 上传时间:2019-05-0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2.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教学案例《100以内数的认识》精品教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9年教学案例《100以内数的认识》精品教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9年教学案例《100以内数的认识》精品教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9年教学案例《100以内数的认识》精品教育.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9年教学案例《100以内数的认识》精品教育.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教学案例《100以内数的认识》精品教育.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教学案例《100以内数的认识》精品教育.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教学案例100以内数的认识在情境教学中培养学生数感西固区陈坪中心校东湾小学 刘菊芳 【主题背景】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数学教育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大多数学生将来不会成为数学家或数学工作者,但每一个学生都应建立一定的数感。即学会数学地思考、学会用数学的方法理解和解释现实问题、能从现实的情景中看出数学问题。让小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逐步建立数感,发展数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建构数学学习,是小学数学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作为全新学习内容,数感在新课程标准中首次提出。数感是作为数学与现实问题的联系桥梁,是一种主动自觉或自动化地理解数和运用数的态度和意识,是人的一种基本素养。【价值

2、意义】1、理论意义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而生活情境又是一个巨大的数学课堂。尤其在当代,以学生发展为本,关心学生需要,以改变学生学习方式为落脚点,强调数学教学要联系学生生活,强调学生充分运用经验潜力进行建构性学习,从而培养学生数感、发展学生数感,使学生会用数学知识理解和解释现实问题,并有意识地将现实问题与数建立起联系,有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2、课标意义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要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身边具体、有趣的事物,通过观察、操作、解决问题等丰富的活动,感受数的意义,体会数用来表示和交流的作用,初步建立数感。小学数学教学要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已成为我国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教育界已经在呼唤

3、:数学教学必须走出围城,走进生活,让数学回归生活。3、现实意义通过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调查及学生的学情分析,我们发现:许多教师教学观念、策略等并未得到根本的改变,学生良好的数感并未根本形成。目前,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在很大程度上存在着多方面的问题:以教材为本、教参为依据,教例信息不够新鲜、教师重视数学知识的传授,关注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的联系还不够充分;学生为学而学,部分学生学会了书本知识,却不会解决与之有关的实际问题,造成了知识学习和知识应用的脱节。据此,我们教师要从学生的发展和学习需要出发,结合教学内容在整体设计上力求体现以学习数学和发展数感为主线,把培养数感、培养估数意识、学习兴趣等穿插

4、在一起进行教学,主要通过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采用自主探究、合作的方式,较好地利用和创设情境,让学生在交往互动中体验和感受数学的实际意义,探究新知获得富有生命力的数学知识。于是我在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100以内数的认识的教学中作了一些尝试:【案例情境描述】一、师生互动,情境导入【片段一】1、师:我们以前认识了哪些数?谁会数?(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指名回答)生1:1、2、3、4、5、6生2:10、20、30、40、50、60生3:0、1、2、3、4、5师:小朋友们友们回答的真好!2、师:你们愿意和老师开展数数比赛吗?(全班学生齐声回答:愿意) 师:我们在数数时,能用手势比划出所数的数吗?(这时学

5、生回答的声音不够响亮)紧接着教师示范,一边数数一边用手势比划该数0、1、2、3生:随着教师数数,生一边数数一边用手势比划0、1、2、3 师:2、4、6、生:2、4、6、师:1、3、5、7、9、11生:1、3、5、7、9、11师:0、5、10、15、20生:0、10、20、30、40、50【案例评析】这个环节我主要是安排了一个师生互动的活动情境:教师和学生进行数数比赛,要求在数的过程中,要用手势比划出所数的数。之所以要用手势进行配合,是考虑到对学生进行“手口一致”的训练,“一一对应”数学思想的渗透。在数的时候,教师注意观察学生的口型和手势,如果学生是一个一个地数,教师就两个两个地数;如果学生两个

6、两个地数,教师就五个五个、甚至是十个十个地数这样安排,是为了从学生的知识角度和思维趋势进行探底,既了解学生的起点,把握教学起点,又能使学生感受到数数方法的多样性,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二、创设情境,操作探索(这是本节课的重点)【片段二】1、引导学生第一次数、估数,初步感知100。 (1)看一看:师:同学们,拿出你们准备的黄豆,每人数出20粒黄豆,看一看有多少?生:自由数出20粒黄豆。师:每人再数出100粒黄豆,看一看有多少?(学生数黄豆,教师巡视教师,适当指导学困生)(2)抓一抓:师:你们想知道100 粒黄豆有多少吗?生:想!师:你们抓一把黄豆,估计一下够不够100粒,如果不够,就再抓一把,直到

7、你认为够了为止。生:自由抓豆。 (3)数一数:师:刚才同学们都估计了100粒黄豆,谁估计的较准确呢?我们一起来验证一下?(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师:数一数,刚才自己抓的黄豆,够不够100呢?生:分组数黄豆1、2、3、4(4)估一估:师:拿出你们准备的围棋子,估一估大约有多少粒呢?生1:10粒。生2:30粒。师:拿出你们的数学书手摸一摸,看一看100页的数学书大约有多厚?能用手势表示100页的厚度呢?生:自由比划。(教师指导) 2、引导学生再次数,建立对计数单位的感性认识,进一步认识100。师:课件出示方格图,让学生数出方格的数量。(要求学生又快又准地数出方格的数量)生1:1、2、3、4、生2

8、:一十、二十、三十、四十师:(课件出示百羊图)猜一猜这里一共有多少只羊?生:自由发言。3、引导学生第三次数,理解数的组成。 (1)摆一摆:师:请同学们拿出准备的小棒,摆出35根。生:认真的在桌子上开始摆小棒。师:请同学们接着摆,摆到42根小棒(当摆到39的时候教师问:39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9个一再摆一个是多少?有几个十?四个十就是几十?) (2)想一想:师:57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边说边用手势比划出来。生:57里面有5个十和7个一.师:从57数到62。生:57、58、59、60、61、62(数到59的时候,强调下一个数应是多少?)(3)对口令:师:3个十和7个一,生:合起来是37;师:5

9、2是由( )个十和( )个一组成, 生:5个十和2个一组成;(4)做一做:(教师指导学生完成教科书“做一做”第1、2题)【重点案例评析】让学生建立数感是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而学生数感的建立主要依赖于丰富多彩的生活实际,因而在教学的过程中,我合理地利用学生熟悉的素材,创设情境、分层教学:(根据教材的编排体系,这个环节我分为三部分进行了教学) 1、引导学生第一次数、估数,初步感知100。 (1)看一看:让学生数出20粒黄豆,先感受20粒的多少?再提出问题,100粒有多少?自然而然地把学生引到教学情境中进行思考,学生的数感在不知不觉中开始建立。(2)抓一抓:让学生抓一把黄豆,估计一下

10、够不够100粒,如果不够,就再抓一把,直到你认为够了为止。(3)数一数: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验证结果。每组一个一个地数一数,看看哪一组估计得最准。通过学生自主地数数,体会到数是在数物体的过程中产生的,从而为脱离实物抽象数数做准备。(4)估一估:出示一袋围棋子让学生估一估大约有多少粒。通过这个步骤,进一步训练学生的估数能力,并进一步体会估数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动手摸一摸100页的数学书有多厚,并用手势表示100页有多厚。 2、引导学生再次数,建立对计数单位的感性认识,进一步认识100。 教师出示方格图,让学生数方格。虽然同样是数数,但对学生的要求却提高了。要求学生又快又

11、准地数出方格的数量。在操作的过程中,明确一行一行的数,即一十一十的数,让学生发现十个一是十,十个十是百,100里面有10个十的知识点。教师归纳,一个一个地数,计数单位是“一”;一十一十地数计数单位是“十”。随后出示“百羊图”,让学生很快数出羊的数量,进一步理解计数单位。 3、引导学生第三次数,理解数的组成。 教材把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数数时接近整十数到整十数的过渡,以及数的组成这两个知识点,安排了两个例题,我在教学时,将这两个内容整合在一个环节进行。具体分为以下四个层次: (1)摆一摆:让学生摆出35根小棒,要求边摆边说出有几个十和几个一。接着摆到42,当摆到39的时候问:39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

12、?9个一再摆一个是多少?有几个十?四个十就是几十?通过一系列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本节课的难点,同时加深对数的组成的理解。(2)想一想:57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边说边用手势比划出来。从57数到62,数到59的时候,强调下一个数应是多少。通过让学生边操作边数数的训练,使学生对知识的认识和理解从感性上升到理性,从具体转为抽象,从而突破本节课的难点。(3)对口令:师生互说、生生互说,可以进行数数游戏,也可以进行数的组成的训练。组织学生做这个游戏,一方面提高学生数数的兴趣,另一方面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4)做一做:这个环节主要是转化学生的学习方式,给学生一个动笔的机会,使学生从另一个

13、层面上理解数的组成。 三、突破定势,游戏升华 【片段三】1、师:你们想知道老师的年龄吗?(生齐答:想)师:我的年龄比35大比42小,猜一猜我可能是多少岁?生1:37。师:小了。生2:41。师:大了。生3:38。师:在35与42之间,是一个整十数。生4:40。师:真聪明12、师:爷爷的年龄在5672之间,是整十数,爷爷的年龄是多少?生:70(齐答)。【案例评析】低年级学生集中注意的时间短,持久性较差,注意特点不稳定,注意的范围也有局限性。为了有效调动学生的无意注意转为有意注意,激发学生人人想参与、人人想表现自己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使课堂生动,有趣、轻松、愉快,在教学例题后,我设计了猜数游戏,如“猜老师的年龄,猜爷爷的年龄”此类猜数游戏的设计意图在于培养学生的数感。游戏中部分学生不断提醒同伴“猜得太大了,大了,小了,差不多;在同伴的提示下,猜数的同学不断修正,直到猜中。游戏过程中学生的数感得到培养,对100以内的数的认识将越来越深刻。四、回顾新知,归纳总结 【片段四】师:请你用学的数说一句话,如“我知道39后面的数是30;我学会了58是由8个一和5个十组成”说说今天的收获和自己的表现,生:自由发言【案例评析】引导学生回顾学习内容,谈一谈今天的收获和自己的表现,促使学生有意识地将数学知识与生活问题联系起来,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促进了数感的培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