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教学设计 (3)精品教育.doc

上传人:上海哈登 文档编号:2683527 上传时间:2019-05-05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06.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教学设计 (3)精品教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9年教学设计 (3)精品教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9年教学设计 (3)精品教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19年教学设计 (3)精品教育.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19年教学设计 (3)精品教育.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教学设计 (3)精品教育.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教学设计 (3)精品教育.doc(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北京市中小学第一届“京教杯”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展示活动教学基本信息课题回声是否属于地方课程或校本课程否学科语文学段:低段 年级二年级相关领域教材书名: 北京版教材语文第四册 出版社: 北京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年06月教学设计参与人员姓名单位联系方式设计者吴懿纯北京亦庄实验小学15117931692实施者吴懿纯北京亦庄实验小学15117931692指导者王娜北京市大兴区教师进修学校13520371980课件制作者吴懿纯北京亦庄实验小学15117931692其他参与者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以罗杰斯为代表的人本主义教学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主张意义学习,即一种“能把逻辑与直觉、理智与情

2、感、概念与经验、观念与意义等结合在一起”的学习方式。罗杰斯认为意义学习包含下面这些要素:一是学习具有个人参与的性质,即整个人都投入学习活动;二是学习是自我发起的,即学习的真正动力来自学生内心;三是学习是渗透性的;四是学习是由学生自我评价的,即学习的内容、学习的目标应当来自学生,只有当学生对自己的学习选择和学习的效果负责时,意义学习才真正发生。此外,布鲁纳的认知主义认为,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皮亚杰的建构理论也提出知识必须由主体自我来建构。同时,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为学生创设有利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3、的环境。”因此,本节课的教学从学生课前预习提出的问题出发,创设问题情境,以学生的问题为主线展开识字、写字与阅读理解等方面的教学。例如本课学生提出的主要问题可归纳为五个。这五个问题分散于各个自然段中,既是理解重点,也是难点。在解决完学生识字方面的问题后,我引导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进入阅读学习,鼓励他们通过自主阅读捕捉关键词语理解句子,用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等方式展开探究性学习,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让意义学习真正发生。教学背景分析教学内容:回声是北京版小学语文第4册第六单元中的一篇课文,是一篇科学童话,共五个自然段。课文借小青蛙听到回声的疑惑和好奇,一步步带着孩子们走入探秘回声的旅程。孩子们从小青

4、蛙清新简短、充满感情色彩的语言中,能感受到故事角色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课文中青蛙妈妈用水波来解释声波的做法,由浅入深,用有形解释无形,很好地帮孩子理解了回声这一现象,并产生探索自然世界奇妙现象的好奇心。本文在激发孩子对大自然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方面,可以发挥很好的作用。学生情况:孩子们通过预习,可以自主完成大部分识字和写字的任务。二年级下学期孩子的抽象理解能力还比较弱,词汇量和背景知识有限,对回声基本不了解,缺乏体验。所以本课孩子理解的重点和难点,当是回声的成因,以及水波的形态和特点。针对这一学情,可以用录音、分角色朗读、图画等手段,帮助孩子感受回声的特点,建立对这一科学现象的感性认识,建立文字、认

5、知与经验之间的联系,突破学习难点,引起他们对这一科学现象的喜爱和兴趣。教学方式: 通过预习单收集整理学生在识字、写字及理解方面需要解决的问题,根据学生的需要设计教学,做到“以生为本”和以学定教。围绕学生提出的问题,以问题为导向展开阅读教学,引导他们通过在情境中有感情地朗读来理解文本,通过关键词理解文句,通过建立文字、认知与经验之间的关系理解自然现象,鼓励学生在自主、合作与探究中完成本课的学习。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图片、视频、音频增加知识的直观性、趣味性;动手实验,帮助孩子们建立文字、认知与经验之间的联系,培养科学精神,突破学习难点。技术准备:制作课件、准备回声音频、准备实验材料录制水

6、波实验视频。 教学目标(内容框架)1学习本课生字词,会写“扔”“围”两个难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关键词句,结合插图,理解回声形成的原因。3感受文中小青蛙的好奇心,激发孩子对大自然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学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关键词句,结合插图,理解回声形成的原因。2激发对大自然的好奇心,点燃他们探索自然的愿望和勇气。教学难点:抓住关键词句,结合插图,理解回声形成的条件和原因。教学过程(文字描述)一、 谈话导入,反馈预习1大自然有很多的声音,今天我们要一起了解一种特别有趣的声音,它叫做回声。举起右手,我们一起写一写。板书18 回声 学生书空2. 反馈字词预习情况(1)出示

7、难认字纹 倒 桥识记字形区分多音字“倒”(do do),积累词语(2)生词闯关出示词语桥洞 半圆 倒影 青蛙周围 讲话 扔进 波纹返回 岸边 捡起 开火车领读词语(3)生字闯关出示生字桥 半 倒 蛙 周 话扔 围 纹 返 岸 捡 开火车读词语【设计理念:检查孩子的预习情况,根据孩子的自学反馈确定学习对象,以学定教,帮助孩子突破识字难点。】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 这些字掉到课文里,变成了句子,你还能把它们读得准确、流利么? 指名分段读(5个自然段,分别请5位小青蛙来比赛读,看谁读得顶呱呱。)自由读课文【设计理念:这是一篇科学童话,只有当学生能够正确朗读时,学生才可以把握文章内容,理解词句及

8、深层含义。】2. 反馈预习中的问题出示预习单上提出的主要问题桥洞为什么像月亮?为什么会有回声?回声是什么样子的?水波和回声有什么关系?怎么制造出回声?齐读问题这些问题你们要试着自己解决。等我们探秘完了,你看看这些问题能不能得到解决?【设计理念: 以学生的疑问为起点,让学生感受到这是属于自己的学习,以更积极的心态投入学习活动中。】三、品文析句,理解原理跟小青蛙和青蛙妈妈去探险,你们准备好了吗?接下来,我看看谁的眼睛尖、耳朵灵、声音响!1. 体会美景,了解环境小河上有座石桥。半圆的桥洞和水里的倒影连起来,好像一个大月亮。读文字、看图,找出小青蛙在哪里听到回声的了解桥洞为什么像月亮【板书】 半圆 桥

9、洞 指名读 齐读【设计理念:突破孩子预习中提到的难点“桥洞为什么像个大月亮”。同时通过体会景色美,将学生带入童话情境当中。】2. 由景生情,产生回声 (1)出示小青蛙跟着妈妈游到桥洞下,看到周围美丽的景色,高兴地叫起来:“呱呱呱,多好哇!”“呱呱呱,多好哇!”体会小青蛙高兴的心情指名读齐读引读回声:“呱呱呱,多好哇!”听到有人回应它。小青蛙紧接着问:“你是谁?你在哪儿?”读出好奇回声:“你是谁?你在哪儿?”(2)出示“呱呱呱,多好哇!”“呱呱呱,多好哇!”“你是谁?你在哪儿?”“你是谁?你在哪儿?”师生合作读:我请一只小青蛙跟我合作,我是看不见的小青蛙,你读看得见的小青蛙。倾听,体会两种声音的

10、区别播放音频,进一步体会两种声音的区别两人一组,互相读一读,读出区别【设计理念:通过分角色朗读、老师范读、听录音等,来帮助孩子感受回声的特点,建立对这一科学现象的感性认识,引起他们对这一科学现象的喜爱和兴趣。】(3)听到对方老是重复自己的话,小青蛙感到“奇怪极了”。怎么办呢?出示“桥洞里藏着一只小青蛙吧?它老是学我讲话。”练读齐读【设计理念:在理解童话角色的基础上展开朗读,同时通过朗读进一步加强对童话角色的理解。】3. 抓住动词,揭秘现象(1)大家默读第四自然段,看看妈妈带小青蛙做什么去了?把和动作有关的词圈出来。出示青蛙妈妈带着小青蛙跳到岸上。她捡起一颗石子,扔进河里。指名说带着动作读一读她

11、的动作里藏着一对反义词呢!它们是捡和扔我们一起在座位上边读边演吧!【设计理念:通过动作来理解词语,感受一连串动词带来的生动、具体的感觉,培养孩子对词语的敏感。】 (2)出示河水激起一圈圈波纹,波纹碰到河岸,又一圈圈地荡回来。我们一起读一读,等会儿谁能上来画一画。 指名板书画波纹的样子对照着图片读看看他画对了没有 出示实验视频看真实的波纹【设计理念:建立文字、认知与经验之间的联系,突破学习难点。】4. 由此及彼,揭秘原理(1)小青蛙和我们一些小朋友一样,犯迷糊了,我问的是声音,妈妈怎么扔石头让我看水波呢?出示“孩子,你的叫声就像这水的波纹。在桥洞里,声音的波纹碰到桥洞的石壁也要返回来。这样,你就

12、听到自己声音的回声啦!”指名读看一看,是不是这样子?PPT展示动态图片 观看动态图片声音和水波?这两幅图之间有什么关系呢?石头相当于出声的位置,荡出去的相当于小青蛙喊的声音,返回来的相当于回声。(2)小青蛙听懂妈妈的话了吗?它怎么说的? 指名读 齐读(3)“词语”游戏:用“波”来组词水的波纹叫电的的波纹叫光的波纹叫声音的波纹叫【设计理念:感受词语组合的特点,从造词的角度感受从水波拓展开,声音、电和光都有相似的特点。】四、回顾问题,解决疑难再次出示问题桥洞为什么像月亮?为什么会有回声?回声是什么样子的?水波和回声有什么关系?怎么制造出回声?再看看,这里面有多少问题你已经有答案啦?剩下的问题你能自

13、己想办法解决吗?一起来打勾。师生共同回顾解决的问题【设计理念:回顾开头提出的问题,总结收获,带孩子发现通过阅读和探索自己有能力解决问题,提高他们提出问题和解答问题的能力。】五、指导写字,夯实基础你们不仅读得好,还爱思考,真是顶呱呱!下面我看看哪些人会观察,是小小书法家。根据同学们的预习结果,不少人觉得“围”和“扔”难写好。它俩一个难在结构,一个难在笔画。PPT出示难写字 围 扔 指导书写:围:方框,四四方方,先外后内再封口。扔:左窄右宽。“扌”又高又瘦;第4笔是横折折折钩,第一折宽,第二折窄。描红写一个展示评价指导后再写一个【设计理念:以学定教,帮助孩子写好他们提出的难写字。】六、自助选“餐”

14、,拓展延伸作业【自助餐】二选一:1. 当一回青蛙妈妈,回家给家人讲讲回声是什么。2. 去天坛公园的回音壁和三音石寻找回声。出示图片,并介绍回音壁和三音石的奇妙。【设计理念:尊重孩子的主体性,给予选择的权利。第一项作业既考察了孩子对回声原理的实际理解情况,又锻炼了口头表达能力。通过天坛的两个小实验,可以激发孩子继续学习探究的兴趣,鼓励孩子们自己通过研究发现,解决疑问。】七、结束语最后,让我们用回声的方式来结束今天的课吧!“下次再见,要记得我哦!”“下次再见,要记得我哦!”“谢谢大家!下课!”“谢谢大家!下课!” 板书设计18 回声半圆 桥洞【孩子创作的水波返回图】学习效果评价设计评价方式学习效果

15、评价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学习和改善教师教学。在本课的学习效果评价中,我主要从下面几个方面着手设计:一、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评价量规中既包含以课堂参与情况和与他人合作情况为主的过程性评价设计,又含有以课前预习单和课后检测为主的终结性评价设计。二、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评价量规中既有等级评价,又有针对学生个体的描述性的学情诊断,并为学生提出个性化的指导建议。三、评价主体多元化本课学习效果的评价主体除开教师,还有学生的自评、组员的互评以及家长的反馈。帮助学生综合、全面、主动地了解自己、评价自己、发展自己,从多个方面为学生的成长提供个性化帮助。四、以教学目标为主的综合性评价内容 对学生学习

16、效果的评价,共分为课前预习、学习过程和课后检测三个方面。其中,课前预习主要反映学生的自主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的掌握情况;课后检测部分又根据学习目标分为:识字、写字、阅读理解、朗读四大板块,力争全面反映学生本节课在知识技能方面的学习效果。评价量规 从课前预习单、课堂上的学习过程和课后检测三方面来设计。自评等级与师评等级由低到高为1 到5 。项目达成要求自评等级师评等级学习诊断学习建议家长反馈课前预习1.流利朗读课文2.找出难认字3.找出难写字4.获得新知识5.发现问题、提出疑问学习过程1.课堂参与学习2.与人合作课后检测1.识字课后生字多音字“倒”2.写字结构占格围、扔关键笔画3.阅读理解正确回答

17、课前提问1. 桥洞为什么像月亮?2.为什么会有回声?3.回声是什么样子的?4.水波和回声有什么关系?5.怎么制造出回声?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本教学设计与以往或其他教学设计相比的特点(300-500字数)本教学设计具有以下特点:一、预习单牵头的“以学定教”课前预习单这一设计能帮助学生开展有效的课前预习,学会预习方法,养成预习习惯。通过预习单的反馈,教师可以更好地做到“以学定教”,有针对性地根据学生情况设计教学,确保教学的高效和“以生为本”。二、问题为导向的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梳理和归纳预习单上学生提出的问题,并以这些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展开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例如本课学生提出的主要问题可归

18、纳为五个。这五个问题分散于各个自然段中,既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在检查完预习之后,孩子带着这些问题进入阅读学习,鼓励他们通过自主阅读,捕捉关键词语理解句子,在老师的引导和小组合作下展开探究性学习,在课程结束时,通过回顾这些问题,来检查孩子这节课的学习效果,即“学会了什么”。三、文字、认知、经验三步走 本课对自然现象和原理的学习,在教学设计时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通过建立文字、认知与经验之间的联系来帮助突破理解上的难点。例如,在理解水波的形成与返回时,先是阅读文字,然后请学生把自己理解的水波图画出来,再一起通过滴水实验来验证他们的认知,获得新的经验。同样,在理解水波和回声关系时也使用了这一方法。这种文字、认知、经验三步走的设计,既符合“大胆猜想,小心求证”的科学精神,又能培养学生的探究式学习能力。 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