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浅议小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精品教育.doc

上传人:上海哈登 文档编号:2685104 上传时间:2019-05-0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0.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浅议小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精品教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9年浅议小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精品教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9年浅议小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精品教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9年浅议小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精品教育.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9年浅议小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精品教育.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浅议小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精品教育.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浅议小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精品教育.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浅议小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孟 华保安镇中心小学浅议小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朗读兴趣,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现在已成为我们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中最引人瞩目的焦点。朗读是语文课上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教会学生“听说读写”是大纲规定的语文课教学任务。翻开小学语文课本,你会发现每课的作业要求中都有这样一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可见,读好书对于小学生来说是多么重要。因为朗读是一种复杂的心智过程,它有助于学生掌握每个汉字的音、形、义;有助于加深对词语的理解和运用;有助于把握文章的层次结构;对儿童语言的形成和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再加上篇篇课

2、文文质兼美,内容丰富,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还可以提高学生的欣赏力、想象力,丰富学生的感情,陶冶学生的人格。所以,能够热爱读书并能懂得怎样读书,对一个孩子来说是最大的财富。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呢?就谈谈自己的几点做法。一、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的前提。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主要采取以下措施:1、让学生认识到朗读的重要性。在阅读教学中,恰当地,充分地运用朗读手段,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发展思维和陶冶情感。同时,朗读也是一种艺术的再创造。它在使无声的书面语言变成有声有色的口头语言的过程中,眼、口、耳、脑等多种感官并用。2、精彩的范读打动学生的心,唤起他们朗

3、读的欲望。好的范读,能引起学生的想象,与课文中的主人公同喜同悲,唤起他们情感上的共鸣,激发学生的欲望。在教学生课文朗读时,我先让学生听录音,把语音读准,把重音、停顿读好,然后再做范读,让学生把重点句子读好,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对朗读产生了兴趣。3、运用激励语音,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能够使学生产生好好学习的强烈愿望。我相信所有的学生都喜欢听到老师的表扬,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如果老师在学生的朗读中恰当的进行点评,会大大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朗读效果。二、打好朗读的基本功1、朗读要正确。“正确”指的是用普通话读,发音清楚响亮,不读错字、不掉字、不添字、不颠倒、不唱读,能读

4、出轻声和儿化音。朗读正确是最基本的要求,也是比较难达到的要求。要读的正确,必须培养孩子认真读书的习惯,读书时要做到“三到”,即眼到、口到、心到。2、在读得正确的基础上,做到要读得流利。流利是指不断句,不读破句,不重复字句。要做到流利的朗读,就不能够看一个词读一个词,要做到嘴里读这个词时,眼睛就要看下面一个词以及几个词,就要看下面一句话。教师要把这个方法教给学生,在朗读实践中训练这个技巧。3、朗读速度要适中。有的孩子朗读速度慢,而速度是阅读能力低得表现。也有的孩子错误认为流利是朗读速度快,常常一口气读下来连标点都不停顿,读完后连他自己都不知道读的是什么。速度过快或过慢都不利于理解内容,这种毛病必

5、须纠正。在朗读过程中还要注意停顿,标点是书面语言组成部分,它表示了句子的不同语气和不同长短的停顿,所以要能根据文中的标点读出适当的停顿。正确的读出标点的停顿,可以帮助理解词句的结构、文章的意思及作者的思想感情。4、在理解的基础上朗读。理解是朗读的实质,也是朗读的目的。要让学生知道语文课的朗读,是为了读懂课文,朗读时要边读边想,使学生养成读书动脑的习惯。三、范读领路,使其摹仿入境小学生阅读能力浅,知识面窄,感悟能力差,在没有任何指导的情况下,他们不可能体会到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所以也不可能有感情地朗读。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范读。因为范读能帮助学生了解掌握课文的基调是欢快

6、的、高昂的,还是平缓的、低沉的,给学生以遵循。再加上摹仿是儿童的天性,范读能使学生很快入境,有的学生摹仿出来的东西会“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学生摹仿久了,就形成了知识的积累,那么读书的能力也就逐步形成了。四、引导学生读出课文的思想感情随着年级的变更,语文能力的提高,对有感情的朗读要求提高了,要“能初步表达课文的思想感情”。因为朗读要达到能表达出课文的思想感情的程度,首先必须很好的领会课文的思想感情,这就促使孩子读懂课文,而通过这样的朗读又可以使孩子进一步加深内容的理解,由此可知让孩子朗读出课文的思想感情,主要目的是促进孩子去深刻地理解课文,而不是表演给别人听。同时,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时,孩子在体

7、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中能受到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在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时还可激发想象,发展孩子形象思维能力。另外,也要看到朗读既是手段,也是目的,它本身就是语文能力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让学生先把课文读得流利,再在理解上面下功夫,运用朗读技巧,如语调、速度、重音、停顿等等,只有这样,课文才能朗读的有感情。五、主动参与,适时点拨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大胆的放手,让学生去创造。经过前两个阶段的训练与指导,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朗读能力,这时要充分给学生自主权,激活参与,让学生在自主朗读中进一步掌握朗读的技巧,主要采取的方法有: 自读自评,学生互评,教师点评,以此唤醒学生的灵感,激励创造,关键的时候还要“扶”一把,注意扶要扶得精巧,要扶在学生的疑处、难处,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的朗读能力得到最好的发展,最后实现不是读会而是会读的目标。朗读对于语文来说是个重要的环节。然而,小学生朗读能力的形成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朗读能力,就成了每位教师值得研究的课题了。我将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更努力的进行研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