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1)精品教育.doc

上传人:上海哈登 文档编号:2685779 上传时间:2019-05-0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7.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1)精品教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9年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1)精品教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9年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1)精品教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19年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1)精品教育.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9年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1)精品教育.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1)精品教育.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 田阳县田州镇三雷小学:陈芬【设计理念】爬山虎的脚是一篇精读课文。叶圣陶老先生细致精准地描写出爬山虎充满了勃勃生机的“叶”和“脚”,形象生动、栩栩如生,这也是课文的重点。设计时分两课时教学,第一课时重点研究“叶子的特点”,第二课时重点讨论“脚”的特点。教学中立足工具课本,注重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理解文章受到情感熏陶,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充分挖掘教材的人文因素,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审美能力,使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和谐统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习生字、词语,积累好词好句。过程与方法:能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爬山虎的特点;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培养细致、有序的观察习惯。情感、态度

2、与价值观: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培养学生像爬山虎一样的向上精神。【教具准备】教具(小黑板、生字卡片);爬山虎的资料【教学重点】了解爬山虎的特点,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有顺序的观察事物的方法。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 谈话导入,导入课题。1、 师:同学们老师手里拿着是什么植物呀?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有趣的课文,就是叶圣陶先生写的一篇文章爬山虎的脚。2、 板书课题:爬山虎的脚 齐读课题3、 师:课文题目有一个生字,“虎”,在写这个“虎”字时,一定要注意虎字头的那个笔画啊?好,请伸出小指头跟老师一边书空一边说笔画的名称。4、 师:介绍爬山虎:爬山虎是一种攀缘植物,也叫巴山虎,地

3、锦,常青藤,夏季开花,花小,黄绿色,浆果紫黑色,常攀缘在墙壁或岩石上,可作为垂直绿化的植物之一。5、 大家对爬山虎有了一定的了解了,课文题目就是文章的题眼,看了课题,你想提什么问题呢?学生质疑6、 师:我们班的同学很善于提问题,学习贵在有疑,同学们提的问题对我们学习课文很有帮助。(我们这节课主要先来学习爬山虎的叶子部分)7、 师:下面,请同学们按着老师的学习要求,前后两桌小组自由读课文,再读课文之前,先来来读读学习要求。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 出示学习要求: 老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的读书要求,一起来读。(1)、自由读课文,圈画出下列词语:爬山虎、占地、铺上、均匀、重叠、叶柄、触角、痕迹

4、、逐渐(2)、想想课文每一段讲了什么?并记录下来。(3)、用“课文先介绍然后介绍最后介绍”这样的句式来说说课文主要内容。2、师:下面请小组长组织小组同学自由读课文,按照老师的学习要求,合作学习。3、检查自学情况(1)、教师检查自学情况、出示生字课件:(现在老师想知道同学们的生字掌握情况,第四组火车横着开,小老师读一个字,其他同学跟着读)、师:请同学们再把生字齐读两次,要注意把前后鼻音和翘舌音读准。 、指名学生说说每一段的主要内容、师:谁能用“课文先介绍然后介绍最后介绍”这样的句式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呢? 、指名说说师过渡语:课文那几个自然段写了爬山虎的脚呢?(学生答)师:那么第1、2自然段写了

5、爬山虎的什么呢?(学生答)三、 学习第一段,体会叶子的多,长得茂盛。1、 师:自己读读第一段,你读懂了什么?2、 看看你从哪些词中体会爬山虎多呢,并在重点词语下标出小圆圈。生读并圈画(满是、占了一大片) (“占了一大片”表示面积大)3、 师:谁能通过朗读来表现爬山虎多,长得茂盛?指名学生读4、 师:你们感受到爬山虎,长得茂盛了吗?5、 师:齐读第一段,记住“满是”、“占了一大片”要读重音读得响亮些,拉得长些。四、 学习第二段,感受叶子的特点。1、 师:既然课文是爬山虎的脚,叶圣陶爷爷要花那么笔墨去写爬山虎的叶子呢,爬山虎的叶子有什么特别之处吗?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你读懂了什么?2、 学

6、生默读课文,(理解“刚长出来的”和“长大了的”叶子各有什么特点)。3、 全班交流,教师点拨4、 第一句写了爬山虎什么样的叶子?这些叶子的特点是什么? 指名回答5、 师:是的,作者是抓住叶子的颜色由嫩红到嫩绿的特点来写的,那长了大的叶子又有什么特点呢?请个同学来读读第2、3、4句,其他同学想想这三句写了叶子的什 么特点呢? 指名回答 6、师:是的,爬山虎的叶子不仅绿得鲜绿,而且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也不留一点缝隙。7、师:课文中说“绿得那么新鲜”,怎么理解? (提示:就是很绿很绿,绿得要滴下油来,绿的很干净,绿得让人看了眼前一亮)所以看着非常舒服理解“一顺儿朝下” 师

7、:看课文插图,这就是一顺儿朝下的叶子,叶尖全部指向学生:地面。师:没有一片朝其它方向,这就叫生:一顺儿。师:现在同学们全部面向老师坐着,这也叫“一顺儿”。再看文插图,理解“均匀”,这些叶子分布得很相同,没有重叠,也不留一点什么啊?不留一点“缝隙”说明叶子长得怎样呢?(密、多)就这么一句话,你们就读出了这么多的内容,真会读书,来齐读这句话。7、师:爬山虎叶子的叶尖为什么一顺儿朝下呢?为什么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呢?(老师补充说明:爬山虎的脚和叶子都长在茎上。茎上叶柄的反面伸出枝状的脚与叶子的方向相反。所以它爬墙的时候,就拉动着叶柄向上,这样就充分出现了叶尖自然下垂,一顺儿朝下的现象。叶子

8、为了充分吸收阳光,所以均匀而不重叠地生长,可见爬山虎是多么“聪明”的植物。)8、 请同学们把第1、2、3句子齐读,要读出有感情。9、师:刚才读的句子都是爬山虎的叶子颜色,长大的叶子特点,这些都是静态描写。那么第二自然段段的最后一句话是什么描写呢? 学生回答10、师:这句话中有两个表示动作的词“拂”“漾”,“拂”可以换成“吹”吗?“漾”可以换成“动”吗?生回答 11、师:为什么?(这样写形象,生动) “吹”比“拂”用力,“拂”是轻轻擦过。(本文是指风轻轻吹过爬山虎的叶子)“动”的动作比“漾”的大。“漾”就是水面微微动荡。(课文是指爬山虎的叶子被风一吹,像波浪一样上下起伏的样子。) 12、师:现在

9、你们知道叶圣陶爷爷为什么要写爬山虎的叶子了吗? 13、叶圣陶爷爷为什么能把叶子写得这么美吗?他善于观察,细心观察事物,动静结合的写法。 14、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第1、2自然段。 第二课时五、 学习第3、4、5自然段,充分体会爬山虎脚的特点及如何爬墙。1、 师:爬山虎的叶子给人以美的享受,但文章却不以爬山虎的叶子为题目,而是以爬山虎的脚作为题目,那么爬山虎的脚又有什么特别更吸引我们呢?请同学们自由读第3、4、5自然段。要求找出描写爬山虎脚的句子,并找出爬山虎是怎样爬墙的。2、 学生自由读文,并圈画相关句子。3、 师:第3自然段哪句写了爬山虎的脚。 指名读4、 师:这句子写了爬山虎脚的什么特点呢

10、? 指名回答:长的位置、形状和颜色5、 师:“每个细丝像蜗牛的触角”这样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你还能把细丝比作其他什么吗? 指名回答六、 总结:是的,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叶圣陶爷爷非常善于观察,才把爬山虎的叶子和脚写得这么仔细,这么美。6、师:爬山虎的脚是怎样一脚一脚往上爬墙呢?找出相关句子。 指名回答7、找出爬山虎爬的句子,找出爬的动作的词。8、 这句子中表示动作的词是“触”、“巴”“拉”9、 小组交流,用自己的话说说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并且动手画一画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 小组交流10、师:爬山虎的脚都能触着墙吗?那是怎样呢?请同学们读读课文最后一段 指名回答11、原来爬山虎的脚还有这些变化,这是作者一下子看出来的吗? (可提示学生从作者的观察顺序,细心观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来谈)七、 总结同学们,世间万物丰富多彩,美不胜收,而且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果我们细心观察,就能发现许多大自然的奥秘,回家观察自己感兴趣的动植物,做记录,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写你喜欢的一种动植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