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欧美文学.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686574 上传时间:2019-05-05 格式:PPT 页数:127 大小:6.2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9世纪欧美文学.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27页
19世纪欧美文学.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27页
19世纪欧美文学.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27页
19世纪欧美文学.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27页
19世纪欧美文学.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9世纪欧美文学.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9世纪欧美文学.ppt(12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19世纪欧美文学,山东教育学院中文系 张 磊,19世纪欧美文学(一),第一节 浪漫主义文学,浪漫主义文学的兴起,从社会发展的原因来看,18世纪末19世纪初,西方处于封建制度衰亡、资本主义上升的新旧历史交替的时代,飞速发展的科学技术促进了物质文明的发展。 从思想文化原因来看,德国古典哲学和空想社会主义思想为西方浪漫主义文学提供了思想理论基础。 从文学自身发展的原因来看,19世纪西方浪漫主义文学具有坚实的文学发展基础。,浪漫主义文学的思想特征,强调创作的绝对自由,反对古典主义的清规戒律,要求突破文学描绘现实的范围。 以人道主义为批判现实的武器,同情下层人民的苦难,企图建构理想的社会图景。 酷爱描写

2、中世纪和以往的历史,并不重视反映历史的本质,只是把历史作为自己自由驰骋的艺术场景 。 喜爱自然风光、异域风情,厌恶资本主义的现实和都市文明。,浪漫主义文学的艺术特征,强调个人感情的自由抒发,具有强烈的主观性。 对民间文学的重视以及诗体长篇小说的创造。德国和英国的浪漫主义就是从收集民间文学开始的。 惯用对比和夸张手法,重视丑的美学价值,大力提倡想象。 忧郁感伤的情调为浪漫派作家所爱好。,第二节 英国文学,湖 畔 派 诗 人,“湖 畔 派” 诗 人,主张:厌恶资本主义文明,否定技术进步,主张倒退,妄图用中世纪宗法制生活方式抵制资本主义工业文明。他们向往大自然的山川秀色,试图在大自然中寻找理想和人生

3、的最后归宿。 代表诗人:华兹华斯、柯勒律治、骚塞。,华兹华斯(17701850), 抒情歌谣集序言1800年出版,主张文学家的使命是要在 对日常生活和平常事件的 真实反映中寻觅人类的天性。 因为只有在 “ 微贱 的田 园 生活里”, “我们的各种基本情感才共同处于一种 更单纯的状态之下”, “人们的热情是与 自然之美的永久的形式合而为一的”。,小诗咏水仙展现了一幅与资本主义城市文明截然不同的恬静快乐的画面,表现出的是人要在大自然中寻找理想,寻找人性最后归宿的情怀。 丁登寺、致布谷鸟、致蝴蝶、麻雀窝等名篇歌颂了儿童身上所体现出来的没有受过工业文明污染的完美人性 。,第二代诗人,雪莱(179218

4、22) “积极的”浪漫主义诗人,战斗的诗人。 作品麦布女王、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描写了在暴君统治下人成为“非人”的悲惨情景,并热情洋溢地展示了未来理想社会的美好图画。,约翰济慈(17951821),长诗伊莎贝拉借助中世纪的题材批判了资本主义的罪恶 。 在夜莺颂、秋颂等著名诗篇中描写大自然美景,抒发着自己追求人生真理的激情。,拜伦(17881824),第二代诗人拜伦和雪莱把英国浪漫主义文学推向高峰。 思想核心是自由与正义。在他看来,自由是正义的灵魂,先有了自由,然后才能谈得上正义。,拜 伦 生 平,出生于一个古老没落的贵族世家。 天禀聪颖,但生来微跛,稍稍解事便极为敏感、自尊,从小形成了孤独、傲岸

5、和反叛的性格。 先后就读于哈罗中学与剑桥大学,酷爱历史、哲学与文学,获硕士学位。,恰尔德哈罗尔德游记,内容:长诗描写了异域的自然风光和风土人情,反映了希腊等地中海国家被奴役民族渴求自由解放的愿望,塑造了一个孤独、忧郁、悲观的青年漂泊者形象哈罗尔德。 人物:哈罗尔德是一个“拜伦式英雄”的雏形。他具有拿破仑战争时期及“神圣同盟”初期西方许多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典型特征:不满现实但又找不到出路,不愿与上流社会同流合污却也不能和人民群众一起斗争,于是陷入悲观绝望之中。 抒情主人公“我”:积极入世,热情洋溢,既是一位目光犀利的观察家、思想深邃的批评家,也是一个热爱生活、追求自由、敢于揭露、又善于斗争的民主

6、战士。,东方叙事诗与“拜伦式英雄”,内容:包括异教徒、阿比杜斯的新娘、海盗、莱拉、巴里西纳、柯斯林之围。 主人公:无不具有愤世嫉俗的思想、叱咤风云的勇气和狂热而又浪漫的冒险经历。他们是单枪匹马的复仇者,有崇高的道德观和侠义心肠,酷爱自由,忠于爱情,最后却成为社会的牺牲品。 “拜伦式英雄”:这些人物形象有作者本人生活遭遇的明显印记,发展了哈罗尔德所体现的拜伦主义失望忧郁的情绪和纯粹的个人反抗,而成为典型的“拜伦式英雄”,即高傲而倔强,忧郁而孤独,神秘而痛苦,与社会格格不入从而对之进行彻底反抗的叛逆者。,唐璜(18181823),故事:以唐璜的游踪及其数次爱情历险为主要线索,展现了欧洲社会的广阔图

7、景,涉及人类生活中的许多现象 。 人物:唐璜是一个天真、热情、善良的贵族青年,很少哈罗尔德的忧郁孤独,亦无曼弗雷德的愤世嫉俗,更见不到该隐那种叱咤风云的叛逆反抗,他的性格特征随着种种历险经历而深化复杂。,唐璜的艺术特色,强烈的主观抒情和浓郁的浪漫色彩。拜伦鲜明的爱憎激情显现在长诗优美而略带忧伤的字里行间,无处不在,统贯全篇 夹叙夹议。拜伦似乎常常按捺不住自己,在叙述中随时向他的主人公和读者大发议论,或评点国事和人物,或追思遐忆,或赞叹大自然的神奇。 语言风格多样,极富变化,把愤怒的揭露、辛辣的揶揄、尖刻的辩论、俏皮的嘲笑、热烈的抒情和哲学的沉思表现的恰到好处。,第三节 法国文学,特点:法国资产

8、阶级和封建势力复辟与反复辟的曲折斗争,决定了法国浪漫主义具有更为鲜明的政治色彩 。 地位:浪漫主义运动在法国得到了充分的发展,无论是诗歌还是小说和戏剧,都出现了许多杰作,将欧洲浪漫主义运动推向高峰。,夏多布里昂(17681848),代表着法国早期浪漫主义文学的贵族倾向 在基督教真谛(1802)中鼓吹基督教的复兴,但对美洲丛林和大草原的奇异风光及古代废墟富于抒情色彩的描写,成为浪漫主义文学中异国情调和描绘废墟美的范例。,阿达拉煞费苦心地论证了基督教、上帝、灵魂不死等问题,在表现世俗爱情 与 宗教信仰 的 矛盾时,夸大宗教的力量。但这个殉教故事写得缠绵悱恻,情感动人。 勒内塑造了法国大革命后一代贵

9、族没落青年的典型勒内。在勒内身上所表现出的“世纪病”,实际上就是没落贵族阶级孤独颓唐、悲观厌世的精神病。,斯塔尔夫人(17661817),代表着法国早期浪漫主义文学的民主倾向 。 文论著作论文学(1800)、论德国(1813)中肯定了浪漫主义文学 。 书信体小说黛菲妮(1802)中,把批判的矛头直指封建道德和宗教偏见。,乔治桑(18021876),康素爱萝(18421843)在18世纪欧洲黑暗丑陋的现实背景中, 塑造了一个不慕虚荣、 不畏强暴的女歌唱家形象。 安吉堡的磨工(1845)反映了作者的 空想社会主义思想。 魔沼(1846)是作家最成功的田园小说, 赞美了生活在充满 诗情画意的农村 田

10、园生活里的善良质朴的农民。,缪赛(18101857),小说一个世纪儿的忏悔(1836)塑造了一个“世纪病”形象沃达夫 。,维克多雨果(18021885),1802年2月26日,雨果生于贝尚松城。童年和少年时期,父亲征战疆场,他随母亲生活,受其影响,成为保王党的忠实信徒。 天资聪慧,12岁开始写诗,15岁受到法兰西学士院的褒奖,被名重一时的夏多布里昂称为“神童”。,“美丑对照原则” 的提出,1827年,雨果发表剧本克伦威尔及其序 言,序言被认为是浪漫主义文学的宣言。在 序言 中,雨果认为,在新的时代,文学必须 摆脱 古典主义的束缚。他提出了新的美学原则:对照。 他认为:“丑在美的旁边,畸形靠近着

11、优美,丑怪藏在崇高背后,美与恶并存,光明与黑暗相共。” 1830年3月25日,雨果创作的欧那尼正 式 上演,引发了浪漫派和古典主义派之间的决战。欧那尼的上演成功,标志着浪漫主义大获 全胜。,雨果的诗集,东方集赞美希腊人民民族解放斗争 秋叶集抒写家庭和个人生活 晨夕集抒发忧郁情怀憧憬未来希望 心声集回忆家庭生活描绘自然美景 光与影集记录了诗人和朱丽叶的爱情 惩罚集政治讽刺诗集 静观集总结和回顾自己的一生 晚年发表凶年集表现爱国主义激情和人道主义精神 历代传说被认为是法国诗歌和世界文学中最丰富最完美的抒情史诗之一,悲惨世界(1862),故事:以社会底层受苦受难的穷人为对象,描绘了一幅悲惨世界的图景

12、。 人物:小说通过冉阿让、芳汀、柯赛特的遭遇,再现了现实中的人间地狱。这三个男人、女人和儿童,代表着所有的穷人和现实的悲惨世界。 仁爱的理想:塑造了一个仁爱的化身米里哀主教,力图以仁爱精神去对抗恶。 共和的理想 :怀着极大的热情描绘了1832年6月5日的人民起义与共和主义的英雄们 。,海上劳工(1866),故事:青年渔民吉里亚特为了爱情战胜海上风暴,谱写了一曲人与自然斗争的凯歌。 人物:当吉里亚特享有娶代律雪特的权力时,却发现其另有所爱。最后他决定牺牲自己,成全一对恋人的婚姻。在把他们送上旅程后,他让自己淹没在汹涌的海浪中。 主题:雨果再现了劳动者战胜自然创造奇迹的刚毅和才能,也歌颂了吉里亚特

13、的高尚纯洁、诚实善良和自我牺牲精神。,笑面人(1869),故事:小说通过英国国王詹姆士二世将政敌两岁的儿子卖给儿童贩子,孩子被毁容后成了笑脸小丑、流浪民间的故事。 主题:揭露了英国统治阶级的残暴和人民群众的苦难。,最后一部小说九三年,故事:革命军司令官郭文因叛军首领郎特纳克侯爵为从大火中救3个孩子而放弃了逃走的机会,将其从监狱中放走,郭文也因触犯了革命法律而被处死。 主题:反映了法国大革命斗争最激烈的年代风云变幻的风貌,写出了革命与反革命之间斗争的残酷性。 观点:“在绝对正确的革命之上,还有一个绝对正确的人道主义” 。,巴黎圣母院(1831),背景:以15世纪路易十一统治下的巴黎为背景,在情调

14、奇特、色彩鲜明的中世纪宗教场景中展开情节,演绎了一个悲惨可怕、震撼人心的故事。 内容:雨果通过小说向读者展现了一个他所理解的世界。这个世界分为世俗的和圣灵的两个层面。,故 事 梗 概,狂热的人群在巴黎圣母院前欢度愚人节,选出了最丑的愚人王巴黎圣母院的敲钟人喀西莫多。美丽的吉卜赛少女爱斯美拉达带着一头会耍杂技的小羊在广场上卖艺。圣母院教堂的副主教克罗德弗洛罗被少女的美丽所吸引,指使喀西莫多夜间在街头劫持姑娘。爱斯美拉达被国王的弓箭队长弗比斯救出,她从此爱上了这个轻薄的军官。 克罗德跟踪爱斯美拉达和弗比斯,在他们幽会时刺伤了弗比斯,并嫁祸于姑娘,姑娘因此被判死刑。行刑之日,对爱斯美拉达充满爱慕之情

15、的喀西莫多从教堂前的法场上把姑娘救了出来,将她安置在不受法律管辖的圣母院里。 教会掀起了宗教狂热,吉卜赛少女被视为女巫,法院决定不顾圣地避难权要逮捕姑娘。巴黎下层社会乞丐王国的乞丐、流浪人闻讯攻打圣母院,要救出自己的姐妹。混战之际,克罗德把爱斯美拉达劫出圣母院,逼她屈从于自己。他在遭到拒绝后把姑娘交付给追捕的官兵,在圣母院楼上看着姑娘被绞死。 绝望的喀西莫多在愤怒中把从小把他养大的克罗德推下顶楼活活摔死,他自己也到公墓找到了爱斯美拉达的尸体,自尽在她的身边。,爱斯美拉达与喀西莫多 :美与丑的对比,喀西莫多:外表极丑,心灵却极善,是雨果创造的特有的丑美典型。他的丑震惊了愚人节,使狂欢的人群瞬间鸦

16、雀无声 爱斯美拉达:内外皆美,是至美至善集中的化身。她的美颠覆了克罗德的所有神学理念,唤醒了没有人间情感的副主教的人性欲望。,小说中的重要人物:克罗德,克罗德出身贵族,从小接受神学教育,是居于神学、经学和教育学知识顶峰的学者。他身为圣母院教堂副主教,居高临下,自觉是掌握人们灵魂的人。僵死的科学使他变成了一个神秘主义者,一个道德和理智残缺不全的人。他身上的全部人性被神学和教堂扼杀,没有丝毫人间温情,在他那“迷人”的身躯里隐藏着残忍和恶毒的灵魂。 爱斯美拉达的美丽激起了他身上久违了的人的情欲,颠覆了他所献身的神学理念。他是一个要征服和占有美的恶势力的化身,他把拒绝他的爱斯美拉达诬陷为女巫,煽起宗教

17、狂热,与官府沆瀣一气,置吉卜赛少女于死地。 作者通过克罗德这个形象批判了僵死的神学理念,揭示了猖獗的教会势力。,第四节 俄国文学,俄国的浪漫主义文学,以诗歌为主,富有强烈的战斗精神。 茹科夫斯基(17831852)对俄国浪漫主义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被誉为第一位俄国抒情诗人。 克雷洛夫(17681844)的寓言也是俄国文学的重要成就。他的作品不但歌颂了人民的智慧,表现了对劳动人民痛苦命运的同情,而且讽刺了专制暴政、揭露了贵族的寄生生活。他的寓言富有民族风格,充满幽默和机智,并广泛采用了民间口语,深受人民喜爱。,俄国文学概述,小说的浪漫主义特色,以浓烈的浪漫主义笔调,出色地描绘了巴黎的图景和中世纪

18、阴暗生活的风貌:高大的哥特式的建筑、喧嚣的海洋、纵横交错的街道、街头广场上的刑场绞架、阴森的巴士底狱、流浪人居住的神秘场所等等,把读者带进了一个充满绚丽色彩和奇特声响的世界。 情节也具有典型的浪漫主义特征,处处表现出了巧合、夸张和怪诞。 通过对王室及司法界与乞丐王国、圣母院与世俗社会、克罗德迷人的外表与丑恶的内心、爱斯美拉达的善良美丽与克罗德的阴险丑陋等一组组鲜明的场景、意象、人物的对比描绘,集中体现了自己的对照艺术原则。,莱蒙托夫(18141841),在长篇叙事诗童僧、恶魔里塑造了具有叛逆性格的英雄形象,表达了人民反抗专制暴政的正义心声。 抒情诗帆以波涛汹涌的大海上的孤帆,象征着“祈求风暴”

19、的不屈战士。 高加索充满热爱故土的情怀,显示了描写自然的高超技巧。,当代英雄(1840),地位:继承普希金开始的“多余人”形象传统,塑造了俄罗斯文学中的第二个“多余人”毕乔林。 人物:毕乔林是对上流社会强烈不满的贵族青年,但他摆脱不了贵族生活,没有理想,玩世不恭,感到苦闷绝望;他时时进行自我心理分析,既否定一切,也蔑视自己,只能成为社会的“多余人”。,普希金(17991837),地位:俄罗斯文学史上第一位民族诗人、伟大作家。被誉为“俄罗斯文学之父”、“俄罗斯诗坛的太阳”。 生平:出生在莫斯科一个古老而又显赫的贵族家庭。他的祖先与沙皇多有交往。普希金认为,“正直的精神害了我们一族”,他的祖先多次

20、失宠于历代沙皇。到了普希金父亲这一代时,家境败落。普希金很为自己的贵族出身骄傲,但他更注重自己的独立人格 。,普希金的诗歌,反对暴政、呼唤自由、向往革命的诗歌,如自由颂、致恰达耶夫、童话、乡村等。 1820年,普希金的第一部长诗鲁斯兰与柳德米拉出版,使他的声望与日俱增。 在流放时期,普希金创作了著名的长诗高加索的俘虏、巴赫奇萨拉的喷泉、强盗兄弟、茨冈、努林伯爵,以及叶甫盖尼奥涅金的大部分篇章和大量的抒情诗、童话诗、评论、随笔等。,短篇小说驿站长,别尔金小说集中影响最大的是短篇小说驿站长,它讲述一个小驿站长辛酸悲惨的一生,鲜明地表现出了作者对小人物的同情,开创了俄国文学描写“小人物”的先河。,长

21、篇小说上尉的女儿,取材:取材于18世纪普加乔夫起义。 人物:小说不像以往的文学作品那样,把农民起义领袖描绘成为杀人放火的强盗,而是把他塑造成热爱自由、宁死不屈的英雄。普希金笔下的普加乔夫英勇机智、坚定乐观、到处受到人民的拥戴。,诗人之死,屈辱:1831年,普希金与莫斯科美女冈察洛娃结婚。婚后他家迁往彼得堡。普希金重新进入外交部任职。沙皇赐予普希金宫廷近侍一职,使普希金深感屈辱。 决斗:1836年11月,普希金和他的朋友们都收到了匿名信,告知近卫军军官、法国流亡贵族丹特士对普希金妻子的追求。为了保卫自己的名誉,普希金提出决斗。1837年1月27日,决斗在彼得堡近郊举行。决斗的条件十分苛刻,双方相

22、距仅为10米。普希金受重伤,两天后逝世,年仅38岁。,叶甫盖尼奥涅金,作品再现了19世纪20年代俄罗斯广阔的社会生活,别林斯基称它为“俄罗斯生活的百科全书”。,“多余人”:奥涅金,奥涅金是俄国文学史上的第一个“多余人”。 奥涅金出生在彼得堡一个破落贵族家庭。青少年时代他是在花天酒地、情场舞会中度过的。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逐渐感到生活空虚、精神苦闷 。 奥涅金不去当政府官吏或去军队当军官,而是想当作家。他关心俄国的社会发展,也想有所作为。但是在京城,在贵族的生活圈里,他一事无成。,俄罗斯文学中的“多余人”,特点:出身贵族,教养良好,天赋很高;对沙皇政府和自己出身的贵族阶级没有好感;也有远大的抱

23、负,想成就一番事业,但总是一事无成,到头来还是无所事事。贵族视他们为叛逆的多余人,劳动人民又把他们划入老爷的行列,同样把他们视为多余的人。 人物系列:奥涅金是多余人的鼻祖,后来的文学作品中相继出现“多余人”的典型,如莱蒙托夫笔下的毕乔林、屠格涅夫笔下的罗亭、冈察洛夫笔下的奥勃洛摩夫等,他们身上无一不或多或少地闪现着奥涅金的影子。 地位:是19世纪俄罗斯文学独有的成就,同时也是19世纪俄罗斯文学的最高成就之一。,“俄罗斯的灵魂” :达吉雅娜,性格:一直在乡村长大,喜爱大自然,同情受苦受难的农奴。她“腼腆、忧郁、沉默寡言”,内心却蕴藏着追求个性解放的热情。她热爱俄罗斯民歌,相信民间的古老传说,相信

24、梦,具有俄罗斯人民纯朴的气质。 爱情:奥涅金以鄙视现实的态度和与众不同的气质吸引了达吉雅娜,她怀着少女的真诚和纯洁的感情,大胆地给奥涅金写了一封热情洋溢的表爱信 。 悲剧:生活环境造就了她纯朴真挚的性格,却限制了她思想能力的发展。奥涅金的拒绝和说教使她感到悲伤、羞愧,她最终也只能像当时其他的少女一样,被带到“嫁人的市场”上,嫁给了一个“肥胖的将军”。她所追求的自由纯洁的爱情生活终究没能实现,从这个意义上讲,她也是一个悲剧性的人物。,叶甫盖尼奥涅金的艺术特色,诗与散文的有机结合。普希金第一个在俄罗斯文学中把诗的抒情性和散文的叙事性有机地结合起来,创造出了他自己所说的“自由的形式”的“诗体小说”。

25、 抒情性。作者通过大量的“抒情插笔”抒发自己对人物的褒贬、对事件和场面的评论以及对往事的追忆,有的尖锐激烈、锋芒毕露,有的诙谐幽默、妙趣横生,有的画龙点睛、入木三分。 对比手法塑造人物形象。奥涅金和连斯基、达吉亚娜和奥尔迦之间在对照中,各自的性格特征表现得十分鲜明和突出。 “奥涅金诗节”:作品中除了男女主人公各写的两封信之外,其余均由4部抑扬格写成的14行诗组成诗节,这种诗节被称为“奥涅金诗节”。音部抑扬顿挫,韵律错落有致。,第五节 德国文学,背景:1834年成立的关税同盟大大促进了资本主义在德国的发展,但德国在政治上仍然是一个四分五裂的国家,结束封建割据的局面,实现统一已成为德国资本主义发展

26、的必然要求。 毕希纳(18131837)的创作具有批判现实主义倾向,以展现法国大革命时期雅各宾党人与吉伦特党人斗争的剧本丹东之死(1835)最为著名。,重要的文学派别,青年德意志:在30年代的德国文坛出现的具有反封建倾向的文学派别。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和天主教会,主张立宪和民主,文学上反对浪漫主义,反对文学脱离现实生活,主张作家应接近人民。思想较为激进,在艺术方面则空洞苍白,代表作家是路德维希伯尔纳、卡尔古茨柯夫等。 一八四八诗人:在1848年前后出现的一批为资产阶级革命呐喊助威的诗人,他们革命性强、与人民关系密切。以诗歌创作为资产阶级民主、自由呐喊,表达德国人民反对封建统治、要求民族统一的愿望,

27、具有明显的政治性与革命性。菲迪南德弗赖利格拉特这一派别中的重要诗人,1844年出版诗集信仰的自白。其他重要诗人还有格奥尔格赫尔韦格、霍夫曼封法勒斯雷本等。,亨利希海涅(17971856),出生在一个破落的犹太商人家庭。从童年起就接受了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中自由、平等的思想影响,终身对法国抱有好感。 1819年海涅先后进入波恩大学和柏林大学学习法律和哲学。1824年进入哥廷根大学,1825年在哥廷根大学获法学博士学位。 1824年开始,海涅进行了历时四年的漫游生涯,足迹遍及柏林、波茨坦、慕尼黑、黑尔戈兰等地以及英国、意大利等国。,海涅的诗歌,诗歌集: 1827年出版,是其早期抒情诗的代表作,由青春

28、的苦恼、抒情插曲、还乡集、北海集等组诗构成,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大多以个人的经历、感受为内容,抒写个人的遭遇、爱情的苦恼,主要内容是表达海涅对堂妹阿玛丽亚的绝望的爱情。 西里西亚的纺织工人: 1844年发表的富有战斗性的政治抒情诗。,海涅的理论著作,论浪漫派对德国浪漫派进行一分为二的分析,政治上是反动的,艺术上有可取之处,强调文艺的民族特色与蓬勃生气 。这部著作的出版,结束了德国浪漫主义在德国文坛的统治地位。 论德国宗教和哲学的历史一方面批评了德国古典唯心主义哲学以哲学为现存的封建制度辩护的倾向,另一方面也指出了隐藏其中的革命思想,对它在反对宗教方面的进步作用予以充分的肯定 。,德国一个冬

29、天的童话,海涅诗歌创作的顶峰。 内容:描写诗人于1843年10月在流亡法国13年后第一次回汉堡探亲途中在德国的所见所闻所感。 寓意:诗人以冬天的寒冷、萧瑟、阴沉象征德国死气沉沉、停滞落后的现状,以“童话”来比喻德国现实社会的荒谬、“非现实”。,艺 术 手 法,以精确逼真的笔触描写了德国现实的黑暗、停滞,令人窒息的政治气氛。对检查制度、关税同盟、教会等的揭露都是现实主义的。同时诗人驰骋丰富的想象,充分描绘幻想的形象,一方面可与现实形成对比,另一方面也可以让诗人淋漓尽致地发挥见解。 杰出的讽刺才能。常运用幽默的俏皮话、反语、隐语加强讽刺效果。在讽刺时,诗人还巧妙地把形象化的比喻交织在一起 。,讨论

30、与思考题,1. 浪漫主义文学在欧洲出现是在什么样的社会历史文化条 件下产生的?它的出现适应了什么样的社会文化心理? 2. 在不同的浪漫主义作家之间,存在着哪些相一致的东西?而造成不同作家思想价值和审美价值取向最根本差异是什么? 3. 作为资产阶级文学思潮,浪漫主义作家对新文学做出哪些重要贡献? 4. 以巴黎圣母院为例,谈谈雨果作品中的对照原则艺术。 5. 试析奥涅金人物形象和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的艺术特征。,19世纪欧美文学(二),俄 国 文 学,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概述,形成于19世纪30年代,在五六十年代走向繁荣,到70至90年代达到高峰,并转向衰落。 批判锋芒主要针对封建农奴制,后来也触及

31、资本主义制度。 “没有一个国家像俄国那样在不到百年的时间出现过灿若星群的伟大名字。” 普希金的后期创作由浪漫主义转向现实主义,为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奠定了基础。莱蒙托夫、果戈理等早期创作以浪漫主义见称的作家,也在30年代转向现实主义。,“自 然 派”,由来:果戈理加强了俄国文学的批判倾向。别林斯基则反驳对立派攻击果戈理的言论,认为到40年代后期已形成了以果戈理为代表的“自然派”。 特点:真实描写并批判社会的黑暗,以下层人民为作品的主人公,反映人民的疾苦。这恰好是俄国社会迫切需要的文学。别林斯基的理论有力地推动了俄国批判现实主义的发展。 发展:经过普希金、果戈理的创作实践和别林斯基在理论上的阐释

32、,俄国批判现实主义到40年代已经完全获胜,并于五六十年代进入繁荣时期。,赫尔岑 (18121870),谁之罪?(1847)创造了另一个“多余人”别里托夫 。,冈察罗夫 奥勃洛摩夫,车尔尼雪夫斯基,提出了“美是生活”的著名论点,其论文艺术对现实的审美关系(1855)对唯物主义美学作了重大贡献。 小说怎么办?(1860) 提供了一批“新人”的形象。,果 戈 理 (18091852),生 平 生于乌克兰的一个地主家庭,从小喜爱民间文学。中学时受到法国启蒙思想的影响,1828年毕业后赴彼得堡,在政府机关里供职。 1831年结识了普希金,在创作思想上受到后者很大的影响。,成名作狄康卡近乡夜话,18311

33、832年发表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作品狄康卡近乡夜话,一举成名。 分为两集,包括八个短篇和两篇序言。它以狄康卡近郊一个养蜂老人在黄昏时分对围坐在一起的乡亲们讲故事的形式,把各篇连缀起来。书中描述了乌克兰的社会生活和风俗习尚,既表现现实,也讴歌历史。,彼得堡故事集,涅瓦大街暴露了贵族社会和官僚阶层生活庸俗和丑恶。 肖像描写上流社会的生活和金钱势力毁灭了画家的才能。 鼻子讽刺了官吏好虚荣、想发财而又奴气十足。 狂人日记和外套以描写“小人物”命运最为著名。前者写一个小官吏被官僚等级制度残酷迫害,直至发狂的故事;后者描写一个小官吏毕生抄写文书,过着贫困屈辱的生活,好不容易才攒够钱买了一件外套,但后来外套保

34、不住,他也悲惨地死去。,“小人物”形象系列,“小人物”主题:不但表现了他们生活的贫困凄凉、孤苦无告,而且反映了他们对社会的不满和抗议,也表达了作者对他们的深切同情。 “小人物”系列:19世纪俄国文学的传统形象之一,从普希金的驿站长、 果 戈 理的外套到 陀思妥耶夫斯基 的穷人,不断发展,是 俄国文学 具有强烈的 人道主义精神的标志。,钦差大臣(1836),故事:某城以市长为首的一群官吏,个个老奸巨猾,长于官场世故,却把一个微不足道的12等文官赫列斯达可夫当成钦差大臣,而且都认定没有看错,从而演出了一幕幕丑剧。 人物;赫列斯达可夫是个典型的花花公子。他好享受,爱虚荣,认为“人生在世,就为了寻欢作

35、乐”。他浅薄愚蠢,喜欢吹嘘,或者摆出一副“高尚”、“文明”的架子,或者是逞能耍威风。他之所以被当作钦差大臣,除了由于小城官吏们的惊惶失措外,也因为他身上具有彼得堡官僚的习气。,死魂灵(1842),赫尔岑形容道: “死魂灵震撼了整个俄国。” 别林斯基称赞它是俄国 “文坛上划时代的巨著” 。,故事梗概 讽刺意义,六等文官乞乞科夫做投机生意,向地主们“收买”已经死去,但在户口册上尚未注销的农奴(法律上仍然承认是活人),每个只要花几个戈比,“趁新的人口调查没有进行之前,买进一千个死魂灵(在俄语里,这个词具有“农奴”和“灵魂”的双层意思),再到救济局去抵押,每个魂灵200卢布,足可以赚20万!” 转手之

36、间,乞乞科夫的财产就可以猛增到几十万卢布。,这种丑事发生在沙皇俄国绝非偶然。这是农奴制把人(农奴)当作地主的私有财产,而且受法律承认的结果。乞乞科夫恰好是利用这样的制度和法律进行投机活动的。 单是这个极富于讽刺性的情节,就足以暴露俄国专制农奴制度的反动和腐败以及新兴资产者乞乞科夫之流的投机钻营。,人物形象:五个地主典型,玛尼罗夫:外表文雅,内心空虚。他生性懒散,不务实际,无法理解买卖死魂灵的投机活动。这是个有文雅外表的寄生虫。 科罗皤契加:她很会料理田产,虽然拥有许多农奴,有鸡、猪、菜园、果树等大量财产,但还是像一个小钱柜一样,“悄悄地慢慢地把现钱一个一个地弄到”,藏入里面去。她是一个悭吝的守

37、财奴。 罗士特莱夫:粗野无礼,放荡不羁,他把家产都挥霍在养狗、养马和赌场上。他吹牛、造谣、惹是生非、胡闹成性,是个“地方恶少式的地主,赶热闹、爱赌博、撒大谎,要恭维挨打也不要紧。” 梭巴开维支:粗壮得像一头熊,“脚步很莽撞,常要踏着别人的脚”,喜欢大吃大喝,总是全猪全鹅地吃。他把自己的庄园、住宅直到家具都营造得很牢固,在钱财上极精明。这是个贪婪顽固的地主典型。 泼留希金:有大片庄园、上千农奴,仓库里有大批快要霉烂的衣料,堆攒的面粉已经硬得像石块,他却舍不得穿和用,自己的生活过得像乞丐。贪婪和破坏财富成了他性格中矛盾统一的特征。,中心人物:乞乞科夫,作用:在结构上起着串联全书的作用,通过他的游历

38、线索,把俄国城乡一幅幅生活画面依次展现了出来。 身份:他出身于小地主家庭,但后来已经从地主阶级向资产阶级转化,成了俄国资本主义初期新兴的资产者典型。 性格:他在官场中屡受挫折,但从不气馁,每次都从头再来。他终于学得圆滑世故,具有投机钻营的本领。对于多情善感的玛尼罗夫,他能够用甜言蜜语讨其欢心,使之抄出一份死农奴清清楚楚的名单,笑眯眯地奉送过来。对于生性多疑、害怕在价格上吃亏的科罗皤契加,他就连骗带诈,赌咒发誓,谈成了一个便宜的价格。他同行为粗野放纵的罗士特莱夫也能够周旋应付,尽力不闹别扭,免得做不成交易。对精于钱财的梭巴开维支,他则撕开脸皮,讨价还价,毫不含糊。对于既贪婪又吝啬的泼留希金,他是

39、另一付脸孔,摆出极其诚恳的同情姿态,使对方感激地称他为“救命恩人”。 本质:乞乞科夫又具有唯利是图的本质,整天为了赚钱而挖空心思,居然想到拿死人去作投机买卖。,艺 术 特 点,刻画人物形象注重典型化。 注意细节的描写和运用讽刺手段。 作品的语言生动、幽默、富有鲜明的比喻。,屠 格 涅 夫(18181883),生 平 出生在一个贵族家庭。父亲早逝,母亲性格乖戾。 1833年进莫斯科大学,1834年转入彼得堡大学,1836年毕业。大学期间参加过进步的学生小组活动,思想倾向于民主,对文学也感兴趣,曾写过诗。 1838年去柏林大学留学。,猎人笔记,内容:采用一个猎人在俄罗斯中部山村、田野打猎,记录见闻

40、的形式,反映了农奴制俄国村镇的生活现状,写了不同类型的地主、农奴、磨坊主妇、县城医生、牧童和知识分子,也描绘了大自然的景色。 主题 :反对农奴制度。 艺术风格:朴实鲜明的现实主义手法和浓郁的抒情情调相结合。 曾被赫尔岑称为“用诗写成的对农奴制的控诉书”。,罗亭(1856),人物:罗亭受过良好的教育,天资聪慧,博学多才,能言善辩。他热忱地宣传真理和理想,滔滔不绝,启迪着人们的思想,唤起对美好生活的爱。但他又脱离实际,意志软弱,缺乏实践的能力,理想只能流于空谈。 “多余人”的新典型:罗亭宣传理想,起了进步作用,但在40年代需要的是行动。,贵族之家(1859),故事:贵族拉夫列茨基原有个妻子侨居国外

41、多年,讹传已去世;后来他爱上了远房甥女丽莎,一个严肃而善良的姑娘。然而,不久之后他妻子突然归来,他和丽莎接受社会道德伦理观念的约束,决然分手。丽莎遁入修道院。 “多余人”的典型:拉夫列茨基尽管他比罗亭前进了一步,比较务实,力求改善农民的生活,愿意接近人民,但贵族习气和懒惰无为的作风,使他只能向命运屈服。,前 夜(1860),故事:贵族小姐叶琳娜爱上了在莫斯科留学的保加利亚爱国志士英沙罗夫,她不顾家庭的阻挠,毅然随同他回保加利亚参加解放祖国的斗争。途中英沙罗夫不幸病逝,叶琳娜矢志不移,坚持到保加利亚起义军中服务,以继承丈夫未竟的事业。 主人公:作者称男女主人公为“新生活的先驱”。,“新人”形象系

42、列,屠格涅夫开了这个形象系列的先河。 涵义:指平民知识分子,即“自由民主资产阶级的受过教育的代表,他们不是贵族,而是官吏、小市民、商人、农民”。 “新人”形象系列:前夜中的叶琳娜与英沙洛夫,父与子中的巴扎罗夫都是体现“新人”特点的典型形象 。,父与子(1862) 故事梗概,平民出身的医科大学生巴扎罗夫随同贵族出身的同学阿尔卡狄基尔沙诺夫到其家中小住,巴扎罗夫的民主主义观点和基尔沙诺夫家的父辈格格不入。两周后,基尔沙诺夫的伯父巴威尔挑起了一场争论,他宣扬贵族制度的原则,指责巴扎罗夫否定一切,是虚无主义。巴扎罗夫痛斥了对方的贵族自由主义观点,在辩论中得胜。 巴扎罗夫同阿尔卡狄到省城去,得遇优雅动人

43、的富孀奥津左娃。两个青年人应邀到她的庄园去做客。阿尔卡狄热恋上她的妹妹,而巴扎罗夫对奥津左娃也产生爱情,但遭到拒绝。 不久之后,两位青年人回到基尔沙诺夫庄园,阿尔卡狄转向安于享用父亲的产业,巴扎罗夫则埋头于生物研究工作。但巴威尔对巴扎罗夫仍然恨之入骨,乃伺机挑起了一场决斗。巴威尔负了轻伤,巴扎洛夫于次日回到父母家中,后来在为伤寒病死者解剖尸体时不慎割伤自己的手指,受感染而死。,人 物 形 象,子辈的代表:巴扎罗夫出身于平民知识分子家庭,是 “新人” 典型。他有坚定的信念,信奉唯物主义, 重视实践,推崇实用科学,主张功利主义;他有明确的爱憎,憎恨农奴制度,否定贵族阶级, 批判 贵族自由主义的 观

44、点和 原则,愿意为未来的生活而“打扫地面”。他以 自己的 平民出身而自豪,他也有坚毅的性格和埋头苦干的精神。 父辈的代表 :尼可拉 、巴威尔与 阿尔卡狄, “他们多软弱,多萎靡,眼光多狭小 ”。阿尔卡狄虽有一时的 热情为巴扎罗夫辩护,终究因 贵族 习性难改而去继承 父亲的产业,心甘情愿地成为一个庄园主。他被 巴扎罗夫 称为“软软的、爱自由的少爷”,,艺 术 风 格,准确而有力地表现真实和生活实况。他以艺术形式反映了迫切的社会问题,塑造了典型的人物形象。 抒情风格。著名俄国作家谢德林曾称赞屠格涅夫的作品“每一个音响里都洋溢着明亮的诗意”,形象也“仿佛是用空气铸成的”一样透明。 简练。其小说篇幅往

45、往接近于中篇,情节简单,人物不多,事件发生在不长的时间里。 善于采用准确而有含义的细节,来写出人物的典型特点,勾勒出鲜明的性格,着墨不多却能使人物具有浮雕感,同时又可以窥见人物的内心。 擅长于写景,能够刻画出瞬息万变的大自然,有文学中的风景画大师之称。 语言艺术的大师。他的语言富有表现力,风格简洁、纯朴、清新而富有抒情味。,讨论与思考题,1. 19世纪中期的批判现实主义文学适应了什么样的社会历史文化需求?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表现在哪些方面? 2. 为什么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大多都坚持人道主义传统?这一传统与文艺复兴时期有什么样的不同? 3. 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给后代的西方文学提供了哪些优秀的遗

46、产? 4. 简述人间喜剧的社会历史内容。 5. 简析狄更斯作品的艺术特征和果戈理“含泪的笑”的艺术成就。,19世纪欧美文学(三),第一节 流派文学概论,自然主义文学,地位:19世纪6090年代法国文坛上一个重要的文学流派,也是19世纪后期欧洲最重要的文学思潮。 创始人:法国作家爱弥尔左拉等人创建。 理论来源 :达尔文的进化论、孔德的实证主义哲学、泰纳的实证主义艺术观以及克洛德贝尔纳、吕卡思的生理学研究。 发展历程:18651876年是法国自然主义文学的形成时期。 18761884年是法国自然主义文学发展的鼎盛时期。1876年小酒店的发表获得成功,标志着法国自然主义文学进入了其辉煌时期。 188

47、41893年是法国自然主义文学的分化和遭质疑的时期。1887年左拉的作品土地出版,5位年轻作家联名发表文章,攻击左拉,自然主义文学趋于衰落。,自然主义文学的主张,18811884年左拉结合其创作实践系统地提出了自然主义文学主张。他提出自然主义小说应具有三个特征。 一是准确、真实地描写生活。小说家要像科学家做实验那样去真实描写现实生活。 二是英雄人物的缺席。小说家要写有血有肉的活生生的人、生物的人,避免用夸张与虚构去塑造非凡人物。 三是小说家要在作品中消失。,代表作家:龚古尔兄弟,爱德蒙龚古尔(18221896)和于勒龚古尔(18301870)兄弟。 创作:1865年合写了翟米妮拉赛特,主要描写

48、一个女仆沉沦的故事,作品中有许多赤裸裸的感官描写,但作者重点是对女主人公的堕落作临床的医学分析。 影响:该小说的创作对左拉自然主义文学理念的最初形成具有决定性的影响。,都德(18401897),成名作:因1866年发表磨坊书简成名。 代表作:他擅长于写短篇,代表作品是最后一课和柏林之围。 风格:他曾是左拉的支持者。和莫泊桑一样,他曾接受过自然主义的影响,但他对自然主义理论的接受只停留在一般的感官印象的描写上,没有超越写实的某种限度。,唯 美 主 义 文 学,性质:19世纪后期产生的一个“纯艺术”文学流派,属西方早期现代派文学。 思想渊源:可以追溯到康德美学对于艺术形式的偏重和英国浪漫主义文学对纯美诗的追求。 先驱:美国诗人爱伦坡(18091849)和法国诗人波德莱尔(18211867)在创作中对新的表现技巧的追求、对病态美和丑的偏爱,无疑推动了后来的唯美主义文学运动。 背景:唯美主义文学的产生是对工业文明和商品化社会造成诗情消弭、理想失落的谴责。,唯美主义文学的主张,倾向:唯美主义文学从一开始就具有否定传统、追求形式美的倾向。 美学纲领:“为艺术而艺术”。它包含两方面意义,一是否定文学的功利主义,二是反对艺术商品化。 影响:唯美主义虽然有形式主义倾向,但它重申艺术的超功利性和独立性,强调艺术家要崇尚精神自由和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