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解析第三学期现象精品教育.doc

上传人:上海哈登 文档编号:2689026 上传时间:2019-05-0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8.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解析第三学期现象精品教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9年解析第三学期现象精品教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9年解析第三学期现象精品教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9年解析第三学期现象精品教育.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9年解析第三学期现象精品教育.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解析第三学期现象精品教育.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解析第三学期现象精品教育.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解析“第三学期”现象与其对策临渭区育红小学 王晓芳每到节假期,各种补课班、培训班风生水起,铺天盖地。各色各样的宣传单满街飞舞,或大或小的广告牌随处可见,什么奥数班、英语班、写作班,还有什么武术班、舞蹈班、绘画班等等名目众多的补课班、培训班如雨后之竹笋,大有星火燎原之势,迅速遍布大街小巷。家长们无论文化层次较高的还是文化程度有限的,无论教育内行的还是不谙教育规律的,无论是想提高孩子成绩的还是想让孩子学个特长的;孩子们也不管是自主选择的还是被迫无奈的,不管是自己独有情钟的还是自己聊无兴趣的,不管是积极参与的还是应付差事的,他们都“一窝蜂”地拥向各种补课班校,好像要比学校正常的开学(一学年分为第一、

2、第二两个学期)更迫切、更热闹,节假日俨然成了孩子们的“第三学期”。“第三学期”现象到底是怎样产生、生存,并发展起来的呢?究其主要根源有三。其一,“高考”这个指挥棒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尽管近些年来我国对高考制度进行了一系列重大改革,但是人才选拔仍然坚持分数主导、择优录取的原则,名优大学的招生数额仍然是非常有限的,招生比例相对还是比较低的,而大多数孩子成才和就业都要通过高考这座独木桥才能实现的,所以对学生和家长而言,竞争是极其惨烈的,为了让自己的孩子成为成绩优异的少数,让孩子参加“第三学期”的学习实在是无奈之举。其二,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所致。现在大多数家庭只有一个孩子,每个家庭都对自己孩子

3、充满了期待。尽管大家都认识到上大学不是孩子成才的惟一通道,但渴望自己的孩子成为知识型的人才是毋容置疑的。所有家长总希望孩子的成就比自己大,或者把自己没圆的大学梦寄托在孩子身上。对他们来说,为了增强孩子的竞争力,宁可自己辛苦点,少花点,钱包虽然大出血,心里却得到了安慰。让孩子参加“第三学期”的学习是对孩子未来负责。其三,孩子假期管理成了当今社会难题。在农村,家长要么忙于耕作,要么出外务工;在城市,家长要么开门营业,要么单位上班。到了节假日,特别是寒暑假,孩子离开了学校和老师的监管,较长一段时间要由家庭单方面进行管理,这的确是对家长们提出了非常严峻的挑战。把孩子放在家里吧,孩子在家里不是看电视,就

4、是玩电脑,一怕电器不安全,二怕影响孩子视力,三怕孩子学坏。把孩子放出去吧,虽然目前有一些诸如青少年活动中心、图书馆等适合孩子的场所,但是很难满足孩子数量多的需求。如果在社会上散荡,又会染上某些恶习。与其如此这般,不如选择补习一下功课,或者培训一门特长,为孩子日后的竞争增加一些获胜的砝码,既能照顾孩子,又多少能学到一点。让孩子选择“第三学期”的学习成了家长的一种依托。近年来,新一轮课程改革逐步深入,“减轻孩子课业负担,还给孩子欢乐童年”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但“第三课堂”好像并没有因此而销声匿迹,家长们似乎对“第三课堂”更加依赖,“第三课堂”便得以生存和发展,它们具有以下特点:1、名目齐全。按授业

5、内容大致可分为两类:有以加强文化课为主的,如:小记者班、写作班、奥数班、英语班、理化班从小学到高中,各个学段,各个学科,应有尽有;有以特长培养为主的,如:体操班、武术班、舞蹈班、器乐班、绘画班包含各个艺术教育分支,能满足各种爱好需求。按授课时间长短来分,则可分为长期班和短期班,长期班可能跨越一个学期,即每逢节假日上课;短期班则半个月或一个月,多在较长节假期间进行。另外不管是以加强文化课为主的,还是以特长培养为主的,又分别都有初级班、提高班、加强班之分。2、形式灵活。大致可以归为四大类:有现行全日制中小学校组织的,开办在学校内,全级全班学生集体参与,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的,往往仅限于该校的毕业班,

6、社会普遍认可,家长支持,属于“第三学期”的正规军;有公开挂牌以学校形式存在的,往往在街道、巷道比较显赫位置,这些大多数是一些社会团体或外域名校授权某个机构或个人,或者某些机构或个人假借这些单位的名义开办的,招生公开,有组织、有机构、有一定规模,属于“第三学期”的铁头军;有非正式挂牌但有明确标志的,往往开办在巷道之内,学校附近,主要招揽的是附近学校的学生,设备实施匮乏,有点像偷税漏税的个体户,属于“第三学期”的杂牌军;还有蜗居在居民房或家属楼内,往往靠小广告或是熟人介绍来吸收生源,只留姓不漏名,电话单线联系告知地址,条件相当简陋,有点像战争年代的地下工作者,属于“第三学期”的游击队。3、资质不一

7、。这些参与“第三学期” 的授业人员按照资质基本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资质人员,即有教师资格证和师范类文凭,他们大多是离退休教师(不排除少数在职教师)、师范院校在校生、师范学校毕业待业人员;另一类是无资质人员,他们大多数是下岗职工、待业或无业人员,无固定工作,他们有的高中毕业,有的非师范类毕业人员。这些人员文化水平参差不一,知识结构相对老化,对新课程理念知之甚微。4、利益驱动。不管这些“第三学期”以何种形式存在,规模大小如何,是否有资质,但是他们的办学目标是完全相同的。尽管他们也不同程度的教育了那些参加学习的学生,传授给了孩子们知识,培养和提高了孩子们的技能,但是他们最根本还是追求经济利益,甚至成

8、为其中有些人谋财或生存的主要途径。有的收费标准几乎高到了家长望而生畏、据囊羞涩的程度。 随着社会主义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对知识和人才的需求层次越来越高,人们对社会热点问题的认知水平也在日益提高。我们到底该以何种态度对待“第三学期”现象,是全盘否定还是茫然默许,是坚决取缔还是疏导管理,怎样为孩子们挑选合适的补课班,怎样才能让孩子们虽失玩时而又欣然接受?第一,正确认知。尽管社会各界对于“第三学期”的存在或褒或贬众说不一,但事实上这是客观存在的,是有一定市场的。从业者出售知识,靠智力劳动换取报酬,本是未可厚非。要进行全面封杀和彻底取缔是有一定难度的,或者说短时间内是不会取得明显效果的。因为最主要的原因

9、是相当一部分家长已经接受和适应,并对其产生了一定程度上的赞许和依赖。第二,规范管理。各级政府与教育职能部门要尽快建立健全“第三学期”的资质考察和监管机制,加强对其办学资质的审核,要有适当的办学条件和设备设施;加强对知识结构已经老化的参与人员进行新课程概念和师德师风为主的培训,要求他们以孩子全面发展为出发点,以提高孩子对未来社会的适应能力为导向,以培养孩子的创新意识为主,全面提高孩子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与此同时,还要规范其收费行为,对各种形式的“第三学期”实行收费划线限制,既使其劳有所值,又使其不坑不诈。第三,堵疏结合。对于那些资质严重缺失的单位与个人,对于那些唯利是图的行为,要横眉冷对,下力气

10、予以取缔,绝不心慈手软,严重的可交由公安司法部门进行处理。对那些能积极贯彻新课标理念、对孩子成长与发展作为较大的,要像大禹治水一样,不断加强管理与疏导,充分发挥其积极主动性,更好地为社会奉献他们的聪明才智。第四,加大投入。在各级政府的领导下,社会各职能部门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加强对青少年公益事业的建设,多建设一些诸如少年宫、儿童乐园、实验基地、活动中心、训练营地等等之类的馆所,规模适当地大一些,条件是适当地好一些,能充分满足本地区孩子课外活动的需要,想方设法丰富青少年的假日生活,进行科学管理,实行规范运作,让孩子们在“第一、第二学期”之外学玩有场所,安全有保障,并在活动中培养志趣,获得知识,提

11、升技能,陶冶情操。第五,义务援助。教育行政部门三令五申地禁止教师在课外开办各种形式收费性质的补课班或进行有偿家教,并不断加大惩治与打击力度,和教师的考核、职务晋升、工资津贴直接挂钩,这无疑是促进教师廉洁从教的英明之举。但是,各中小学要尽可能地做好课堂教育的科学延伸,一方面要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根据本班(或本校)学生实际,对不同学情和不同爱好的学生,利用课余和课外活动时间开设各种兴趣小组,给予他们不同的帮助和培养;另一方面可以利用节假日,或由学校或由教师组织,有计划地、有针对性地、无偿地或非盈利性地对那些有特别需求的学生进行有效的援助。第六,积极引导。各种学校要努力办好家长学校,及时做好家长的培训与辅导。让家长学会了解孩子,尊重孩子,做孩子的朋友。掌握教育客观规律,了解新课改方向,科学教育孩子,适时的和孩子沟通,尊重孩子爱好与需求,不从众,不攀比,多和教师沟通,为孩子“量体裁衣”,不让孩子产生抵触的心理和情绪,自觉地参与,自主地学,快乐地学。综上所述,只有社会各界通力合作,各尽其职,正确地对待“第三学期”现象,做好正面疏导和管理,既不使其泛滥成灾,又能使其发挥正常的社会功效,既做到全面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又做到促进每个学生生动活泼的发展,真正让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还给孩子一个快乐灿烂的童年,为未来社会培养出更多具有创新意识的人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